春意挂上了树梢(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意挂上了树梢(萧红)
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赵静
教学目标:
1、品读文章,感受萧红作品语言的感染力。
2、培养学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及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及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在上世纪30年代,在日本占领下的哈尔滨,有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女作家,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深受鲁迅的赏识,她的名字叫萧红。她的命运十分悲苦,正因为如此,她的目光更多的关注和她有同样命运的底层劳动人民。曾有人这样评价萧红:“她絮絮地讲着无穷无尽的痛苦,她的眼睛里满是悲天悯人的善良,和‘我是这世界的一部分’,这样高度地责任感”。今天我们走进她的《春意挂上了树梢》,去体会她悲天悯人的情怀,学习她高度的民族责任感。
二、整体感知:(以“春意”为线索)
1、自然的春意
师:请同学自由朗读全文。读完后请告诉老师文章中描写自然春意的句子。(春意:自然)生: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师:这位同学读得真好,老师都沉醉在这融融春意中了。那么作者是如何表现“春意”的呢?老师先来做个示范,比如说第一句“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作者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北方三月早春的特点。
师:春天来了,人在哪里呢?自然的春意带动了哪些人的活动?
2、人间的“春意”
文章内容:(学生读课文相应的段落)
叫花子街头乞讨;瞎人拉琴卖艺;汪林逛街晒太阳,谈情说爱,和外国人狂歌曼舞,享受夜生活;被人间遗弃的人们在墙角哀哭。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把这些人物活动分成两类来总结。
生自由回答。
总结:极少的上层社会的人才能感受到春意,大多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感受不到人间的
春意。文章为我们展示了两类人,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反衬出底层人民的不幸与痛苦的,他们感受不到温暖,感受不到人间的春意。
师:那我们读到的这种社会现状,作者在文题中有没有暗示?
生:“树梢”
师总结:从“树梢”我们就能看出,春天的温暖和快乐只有少数上层人能感受到。
师:由此可见,《春意挂上了树梢》这个标题虽表面上给人诗意和温暖,可是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但实则呈现的是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作者悲天悯人的善良。那文中还有没有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呢?
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史铁生《我与地坛》“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明确:反语,看似冷酷无情,实质上饱含对不幸者深切的同情,对富人的冷漠的不满。
(2)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
明确;运用对比,写出了两种人不同的生活遭遇,说明阶级的分野,人世的不公平与季节无关。揭示了世道的冷漠和不公平。
(3)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无腿。
过渡:有一些情感是必须结合背景才能深刻的理解的。
四、问题探讨(小组讨论)
朗读第13-15小节,着重15小节,了解背景和社会状况。
1、“两类人都是不幸的人”,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请同学们联系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其实,老师觉得文中所写到的两类人都是不幸的人,这是特定的社会背景造成的。穷人的不幸主要是物质的贫困、身体的疾病及生存的艰难,他们时刻面临着饥饿甚至是死亡。外国人和像汪林那样的年轻人,虽然他们物质充裕,可是他们精神空虚、麻木,面对民族危亡,无动于衷,面对人民痛苦,冷漠麻木,病态的寻欢作乐。而作者清醒地认识到这是民族的问题,是因为民族遭受欺凌,人民生活才困苦不堪,那些纸醉金迷的人却意识不到,毫不觉醒,这是民族的悲哀,所以我要说作家要表明的是:两类人从民族生存状态来看,都是不幸的人。
2、前后两处照应的句子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呢?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
第一处:从自然角度说,北方三月,春意尚浅,花还没有开放,人们嗅不到花香。
第二处:(1)那些穷人,他们挣扎在贫困线上,面对饥饿、面对死亡,他们嗅不到人间春天的气息。(2)作者从汪林这样的年轻人身上是看不到希望的。他们关注的问题都与自我生活、自
我享受有关,他们嗅不到民族危亡的气息。(板书:民族)
作者向我们揭示了日伪统治下社会的现实(阶级的分割、世道的不公平),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生存状态的不满和愤慨,以及忧虑和思考。
五、拓展提升:情感培养,价值引领。
是的,作者不仅关注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更注重揭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社会不公与黑暗。我们不仅看到了作者悲天悯人的善良,同时也看到她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强烈的爱国情绪和高度的民族责任感。
虽然萧红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很远了,我们不能完全体会作者的情感,但是作者强烈的爱国情绪和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是任何时代都应该具备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应该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民族的危亡和生存。
师:在我们生活中,依然还生活着这样一群人(展示图片),当我们哼唱着自己小小的幸福时,请别忘了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他们。因为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六、拓展练习:
根据例句,仿写句子: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七、课堂总结:
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是善良的,但未必都是有责任感的人,因此做人不仅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还要有一颗责任心,要有自觉的责任感。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盎然的春意一定会洒满人间!
板书设计:春意:自然、人间、民族
树梢:悲天悯人、社会责任感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