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成语选择题全集解析(共六套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18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8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

河南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殷.勤∕踏.青咀嚼.∕咬文嚼.字风调.雨顺∕南腔北调.B.儒.雅∕懦.弱侍.奉∕恃.才傲物咄.咄逼人∕相形见绌.C.卡.片∕关卡.屏.障∕屏.气凝神置之度.外∕度.日如年D.譬.如∕偏僻.栅.栏∕姗.姗来迟前仆.后继∕赴.汤蹈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松驰慰藉天然气崭露头角记忆犹新B.馈赠涣散座谈会食不果腹源远流长C.精湛遨游俯卧撑谈笑风声通宵达旦D.彰显闲暇水笼头耳熟能详真知灼见3.古诗文默写(8分)(1)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白居易《观刈麦》)(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3)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

所以,困于战火的杜甫只能空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归期不定的李商隐只能憧憬“,“(《夜雨寄北》)的幸福;兄弟分离的苏轼只能遥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祝愿。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1)下面是两部名著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

学习参考好帮手(2)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

请从下面两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指出期中蕴含的“极真之理”。

①悟彻菩提真妙理②尸魔三戏唐三藏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丁香花香得浓烈,桂花香得甜润,兰花香得清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花朵中有一种油细胞,里面藏着芳香油,①,所以香味也不同。

芳香油挥发的香味会吸引昆虫前来传授花粉。

颜色艳丽、花瓣大的花一般香味不浓,因为它们主要靠颜色来吸引昆虫;反之,②,因为它们主要靠花香来吸引昆虫。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8分)材料一:①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

(《荀子》)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河南省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殷.勤∕殷.红咀嚼.∕咬文嚼.字风调.雨顺∕南腔北调.B.儒.雅∕懦.弱侍.奉∕恃.才傲物咄.咄逼人∕相形见绌.C.卡.片∕关卡.屏.障∕屏.气凝神置之度.外∕度.日如年D.譬.如∕偏僻.栅.栏∕姗.姗来迟前仆.后继∕赴.汤蹈火【答案】1.A【解析】语音的考察是汉语中普通话字正腔圆的要求,以纠正南腔北调的方言。

如今的初中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正规的普通话教育,做此题应该不会太难。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

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A项:正确读音:yīn/ yān jué /jiáo tiáo/ diào,每对读音都不同,答案选A;B项:正确读音:rú/ nuò shì /shì duō/ chù,其中,侍奉∕恃才傲物,读音相同;C项:正确读音:kǎ/ qiǎ píng /bǐng dù/ dù,其中,置之度外∕度日如年,读音相同;D项:正确读音:pì/pì zhà/shān pū/ fù,其中,譬如∕偏僻,读音相同。

【注意几个易错音】咬文嚼字,亦作“咬文啮字”。

拼音:yǎo wén jiáo zì。

释义:咬、嚼指反复的念诵、钻研。

一般将“咬文嚼字”当作“过分地斟酌字句”,看作贬义词,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中考语文成语选择题大全(附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成语选择题大全(附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成语选择题大全(附答案解析)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

B 、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C、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D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坚忍不拔: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答案:D铜仁xx年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刚学做菜的王艳老是忘记放盐和其他调料,吃起来让我们觉得味同嚼蜡。

B、晚自习课上,老师又教了我们一种思路,重蹈覆辙地将这道题做了一遍。

C 、我们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袖手旁观是不能得到知识的。

D、李琪经常为孤寡老人做好事,他的事迹真是罄竹难书。

味同嚼蜡:象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重蹈覆辙: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

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

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罄竹难书:用尽竹子也难写完。

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答案:C遵义xx年2、词语积累下列成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A、镇定自若胸有成竹胜券在握B、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怒发冲冠C、向隅而泣惨绝人寰痛心疾首D、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白驹过隙镇定自若:表面上都镇定自若,心中很坦然,像往常一样精神饱满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胜券在握:比喻很有把握,相信自己已经可以成功。

义愤填膺: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怒不可遏:怒不可遏愤怒地难以抑制。

形容分愤怒。

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极端愤怒。

向隅而泣:一个人面对墙脚哭泣。

2018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2018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2018年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殷.勤/殷.红咀嚼./咬文嚼.字风调.雨顺/南腔北调.B.儒.雅/懦.弱侍.奉/恃.才傲物咄.咄逼人/相形见绌.C.卡.片/关卡.屏.障/屏.气凝神置之度.外/度.日如年D.譬.如/偏僻.栅.栏/姗.姗来迟前仆.后继/赴.汤蹈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松驰慰藉天然气崭露头角记忆犹新B.馈赠涣散座谈会食不果腹源远流长C.精湛遨游俯卧撑谈笑风声通宵达旦D.彰显闲暇水笼头耳熟能详真知灼见3.古诗文默写(8分)(1)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3)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

所以,困于战火的杜甫只能空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归期不定的商隐只能憧憬“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的幸福;兄弟分离的苏轼只能遥寄“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祝愿。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下面是两部名著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容相关的故事情节。

(2)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

请从下面两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指出其中蕴含的“极真之理”。

①悟彻菩提真妙理②尸魔三戏唐三藏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丁香花香得浓烈,桂花香得甜润,兰花香得清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花朵中有一种油细胞,里面藏着芳香油,①_________,所以香味也不同。

芳香油挥发的香味会吸引昆虫前来传授花粉。

颜色艳丽、花瓣大的花一般香味不浓,因为它们主要靠颜色来吸引昆虫;反之,②_________,因为它们主要靠花香来吸引昆虫。

2018河南省中考语文题及解析

2018河南省中考语文题及解析

2018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2.00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殷.勤∕殷.红咀嚼.∕咬文嚼.字风调.雨顺∕南腔北调.B.儒.雅∕懦.弱侍.奉∕恃.才傲物咄.咄逼人∕相形见绌.C.卡.片∕关卡.屏.障∕屏.气凝神置之度.外∕度.日如年D.譬.如∕偏僻.栅.栏∕姗.姗来迟前仆.后继∕赴.汤蹈火【分析】考查考生对课本内出现的常用重点生字词的准确识读能力以及对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识辨能力,难度不大。

【解答】A.yǐn/yān;jué/jiáo;tiáo/diào;B.rú/nuò;shì/shì;duō/chù;C.kǎ/qiǎ;píng/bǐng;dù/dù;D.pì/pì;zhà/shān;pū/fù;故选:A。

2.(2.00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松驰慰藉天然气崭露头角记忆犹新B.馈赠涣散座谈会食不果腹源远流长C.精湛遨游俯卧撑谈笑风声通宵达旦D.彰显闲暇水笼头耳熟能详真知灼见【分析】本题考查字形辨析,解答时要认真审题,回顾平时所学,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对词语中单个字的意义也要弄懂。

【解答】A.书写有误,“松驰”应写作“松弛”;B.书写正确;C.书写有误,“谈笑风声”应写作“谈笑风生”;D.书写有误,“水笼头”应写作“水龙头”。

故选:B。

3.(8.00分)古诗文默写(1)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白居易《观刈麦》)(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3)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

所以,困于战火的杜甫只能空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归期不定的李商隐只能憧憬“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的幸福;兄弟分离的苏轼只能遥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祝愿。

2018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8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

WORD 格式整理版河南省 2018 年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 分)A.殷勤∕踏青咀嚼∕咬文嚼字风调雨顺∕南腔北调......B.儒雅∕懦弱侍奉∕恃才傲物咄咄逼人∕相形见绌......C.卡片∕关卡屏障∕屏气凝神置之度外∕度日如年......D.譬如∕偏僻栅栏∕姗姗来迟前仆后继∕赴汤蹈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A.松驰慰藉天然气崭露头角记忆犹新B.馈赠涣散座谈会食不果腹源远流长C.精湛遨游俯卧撑谈笑风声通宵达旦D.彰显闲暇水笼头耳熟能详真知灼见3.古诗文默写( 8 分)(1)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白居易《观刈麦》)(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 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3)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

所以,困于战火的杜甫只能空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归期不定的李商隐只能憧憬“,“(《夜雨寄北》)的幸福;兄弟分离的苏轼只能遥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祝愿。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1)下面是两部名著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

学习参考好帮手WORD 格式整理版(2)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 。

请从下面两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指出期中蕴含的“极真之理”。

①悟彻菩提真妙理②尸魔三戏唐三藏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 分)丁香花香得浓烈,桂花香得甜润,兰花香得清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花朵中有一种油细胞,里面藏着芳香油,①,所以香味也不同。

芳香油挥发的香味会吸引昆虫前来传授花粉。

颜色艳丽、花瓣大的花一般香味不浓,因为它们主要靠颜色来吸引昆虫;反之,②,因为它们主要靠花香来吸引昆虫。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 8 分)材料一:学习参考好帮手①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

河南省2018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河南省2018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河南省2018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殷勤/殷红 咀嚼/咬文嚼字 风调雨顺/南腔北调B.儒雅/懦弱 侍奉/恃才傲物 咄咄逼人/相形见绌C.卡片/关卡 屏障/屏气凝神 置之度外/度日如年D.譬如/偏僻 栅栏/姗姗来迟 前仆后继/赴汤蹈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松驰 慰藉 天然气 崭露头角 记忆犹新B.馈赠 涣散 座谈会 食不果腹 源远流长C.精湛 遨游 俯卧撑 谈笑风声 通宵达旦D.彰显 闲暇 水笼头 耳熟能详 真知灼见3.古诗文默写。

(8分)(1)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 。

(白居易《观刈麦》)(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 , ”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3)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

所以,困于战火的杜甫只能空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归期不定的李商隐只能憧憬“ , ”(《夜雨寄北》)的幸福;兄弟分离的苏轼只能遥寄“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祝愿。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下面是两部名著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

①《鲁滨逊漂流记》 ②《格列佛游记》(2)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

请从下面两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指出其中蕴含的“极真之理”。

①悟彻菩提真妙理 ②尸魔三戏唐三藏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丁香花香得浓烈,桂花香得甜润,兰花香得清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花朵中有一种油细胞,里面藏着芳香油, ① ,所以香味也不同。

芳香油挥发的香味会吸引昆虫前来传授花粉。

颜色艳丽、花瓣大的花一般香味不浓,因为它们主要靠颜色来吸引昆虫;反之, ② ,因为它们主要靠花香来吸引昆虫。

① ②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2018中考语文真题试卷附详细解析

2018中考语文真题试卷附详细解析

2018中考语文真题试卷附详细解析积累与运用1. 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竦峙(shì)崎岖(qū)莽莽榛榛(zhēn)浅草才能没马蹄(mò)B. 磬石(pán)崔巍(wēi)千山万壑(hè)著我旧时裳(zhù)C. 山麓(lù)峰峦(luán)山崩地裂(bēng)金樽清酒斗十千(dóu)D. 巉岩(chán)峥嵘(zhēng)山肴野蔌(sù)楚国都城郢(yǐng)【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A竦峙(zhì)。

B磬石(qìng),著我旧时裳(zhuó)。

C金樽清酒斗十千(dǒu)。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清冽进溅水波粼粼海枯石滥B. 涟漪澄澈海誓山盟沧海桑田C. 澎湃狂澜浩瀚无垠一页孤舟D. 凫水潋滟九曲连环鸿浩之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A迸溅,海枯石烂。

C一叶孤舟。

D鸿鹄之志。

3. 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自从有了书籍,就有了读书方法。

梁启超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抄录或笔记,这种______________的办法笨是笨极了,真正做学问的人却总也高不了;陈寅恪读书,习惯将自己的考证、注释、心得写在书眉上,这种___________的方法使他成为“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胡适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种_________ 的读书方法同时适用于科学与人文学科;朱自清则主张______________,特别推崇姚鼐的“放声疾读,久之自悟”。

A. 博览质疑诵读精读B. 精读博览质疑诵读C. 诵读精读博览质疑D. 质疑诵读精读博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词语或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它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

2018年中考语文成语词语试题及答案(一)

2018年中考语文成语词语试题及答案(一)

2018年中考成语词语试题及答案(一)【2018黑龙江龙东地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做信客,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

(余秋雨《信客》)B.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刘成章《安塞腰鼓》)C.天津卫九河下梢,圆滑世故,生意场上,心灵嘴巧。

(冯骥才《俗世奇人》)D.每一朵花,都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宗璞《紫藤萝瀑布》)【答案】C 注:“圆滑世故”是贬义词。

【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五四”演讲赛场上,选手们信心十足,夸夸其谈,精彩的表现令观众由衷地赞叹。

B.当代中学生无时无刻都要拥有自己的远大志向,敢于向困难挑战。

C.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D.在“语文主题阅读”活动中,同学们煞费心机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答案】C【2018辽宁丹东】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A.为了把我市建设成大气秀关新丹东,广大市民纷纷立海誓山盟。

B.在“天网行动”中,腐败分子戴学民被公安机关绳之以法,他对此义愤填膺。

C.司马迁研读各家史著,搜罗天下遗闻轶事,断章取义,終于写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D.他为那本很受欢迎的获奖小说写了续篇,但遗憾的是,续篇相形见绌,不能让人满意。

【答案】D【2018辽宁阜新】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出门在外,每逢有人问我的籍贯,我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阜新是‘玛瑙之都’啊!”B.事实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还不懂得,读两三遍就懂得了。

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面对公共财产遭到大火的威胁,我们怎么能无动于衷呢?D.在这次语文考试中,小明的作文居然得了满分,连老师都对他顶礼膜拜。

【答案】D【2018辽宁锦州】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2分)A.尽管萍水相逢,我们却找到了共同的语言,发现了共同的爱好。

2018年中考语文成语题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成语题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成语题解析作者:史银芳来源:《新高考·升学考试》2018年第09期2018年盐城语文中考选择题与2017年相比,有几个特点:相同点:在选择题的排布上,依旧从第3题开始,依次考查了成语、病句、排序和名著题。

基本模式没有改变,便于中考复习期间针对性的复习。

不同点:比分增加了。

2017年的选擇题4题,每题2分,合计8分。

而2018年增加到6题,依旧每题2分,合计12分。

主要增加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会诗词”关于词牌名的选择。

“文言文阅读”第10小题,主要考查一字多义的用法。

下面结合部分2018年中考成语选择题简单谈谈如何做好成语选择题。

【真题再现】1. (2018·盐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漫步盐城水街,我们用相机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民俗风貌。

B. 5月19日,中华龙舟大赛(盐城站)在大洋湾生态旅游景区拉开帷幕。

C. 获得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张弥曼是蜚声世界的古鱼类学家。

D. 前不久发射升空的中继星“鹊桥”,名称源于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答案】A【解析】与2017年相比,这一题从“成语使用不正确”到“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地改变,扩大了考查词语的范围,不必仅仅限于成语的运用考查上。

A. 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没有丝毫事实根据。

望文生义,使用错误;B拉开帷幕:通常用在形容性语句中,表述事件开始。

使用正确。

C蜚声世界:在世界扬名的意思。

使用正确。

D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人人皆知。

使用正确。

据此,答案为A。

【解题密码】我们在解答成语使用试题时,一定要认真审视句意,根据句意来判断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同时,在日常读书和写作中,要注意正确使用成语,碰到拿不准的,就得勤查词典,这虽是笨功夫,但不失为最有效的方法。

比如在成语运用上,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形近混淆;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成语的整体性,只断取其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义与句义相悖。

2018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18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

2018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 星宿.(xiù)伫.立(chù)慰藉.(jí)退避三舍.(shè)B. 拂.晓(fú)收敛.(liǎn)自诩.(yǔ)期期艾.艾(ài)C. 揩.油(kāi)裨.益(bì)明眸.(móu)鞭辟.入里(pì)D. 蓦.然(mù)旌.旗(jīng)媲.美(bì)面面相觑.(xù)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 生涯惬意通霄达旦顾明思义B. 潮汛拌嘴记忆犹新呕心沥血C. 诸候遐想莫衷一事来势凶凶D. 娇艳眼睑更胜一筹白壁无瑕3. 请从下面句子括号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1)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和普法的力度,营造爱护文物的杜会氛围,有助于从源头上_ ___(制裁扼制惩戒)不文明行为。

(2)从看日出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蒸蒸日上的朝气,感觉到生命的活泼,感觉到从绝望黑夜进入希望黎明的___ ___(熠熠生辉五光十色柳暗花明)。

4. 经典诗文默写。

[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6分)....;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1)蒹葭萋萋,___ ______。

(《诗经·蒹葭》)(2)_____ ____,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 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4)金樽清酒斗十千,___ ______。

(李白《行路难》)(5)东风不与周郎便,__ _ ______。

(杜牧《赤壁》)(6)____ 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____ _____。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02词语包括成语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02词语包括成语含解析

专题02 词语(包括成语)1.【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14日,在俄罗斯世界杯的揭幕战上,沙特队出师不利....,负于对手。

B.酷热的天气里,人们大多躲在房间吹空调,大街上行人寥寥无几....。

C.桂林各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工作人员循规蹈矩....,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D.安朗看到电视上的特技表演,很是羡幕,却只能望洋兴叹....。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2.【2018年中考广西柳州卷】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中考励志大会上,校长那激情四射、惟妙惟肖....的演讲让同学们夺取中考胜利的信心更足了。

B.班主任虽然是个老师,但却是个极细心的人,全班五十个学生的各种信息他都了如指掌....。

C.壮族人民的好儿子黄大年为了祖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春日的柳州,和风佛面,细雨如丝,紫荆花含苞欲放....,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成语使用不恰当。

惟妙惟肖:模仿或描写得非常美妙、非常逼真。

不能用来修饰“演讲”。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3.【2018年中考广西梧州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愿意在相向而行....的前提下增加自美进口贸易量,推动中美经济的共同发展。

B.晚会上,梧州市粤剧名家潘楚华将成名作《女驸马》唱得字正腔圆,令观众刮目相看....。

C.《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祖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备受国人追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考语文成语选择题全集解析(一)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A.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

B.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C.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坚忍不拔: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A.刚学做菜的王艳老是忘记放盐和其他调料,吃起来让我们觉得味同嚼蜡。

B.晚自习课上,老师又教我们一种思路,重蹈覆辙地将这道题做一遍。

C.我们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袖手旁观是不能得到知识的。

D.李琪经常为孤寡老人做好事,他的事迹真是罄竹难书。

味同嚼蜡:象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重蹈覆辙: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

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

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罄竹难书:用尽竹子也难写完。

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3、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A、“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2010年4月25日至5月10日麻城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麻城杜鹃旅游文化节”的活动,使“杜鹃花城”的名声响彻云霄。

B、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

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C、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D、玉树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

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头晕目眩:头发昏,眼发花。

4.下列各组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A.“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根深蒂固;事实上,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

B.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C.两位阔别多年老朋友意外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

D.做学问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恪尽职守:比喻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

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

A.我市短小精悍的民俗节目《鼓盆歌》,在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上亮相。

B.当西方世界还在经济危机的迷雾中彷徨,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首先传导出经济复苏妙手回春的强烈信号。

C.登上市郊真武山,举目远眺,只见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D.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时节,泛舟风光旖旎,美不胜收的襄阳古护城河,那真是惬意无比啊!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

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妙手回春:指医生医术高明。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6、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A.以梅花装饰南京花神庙地铁站主题墙,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深受好评。

B.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南京当之无愧地获得青奥会主办权。

C.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开卷有益:读书总有好处。

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

7、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A、在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之际,李明一家人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可谓大方之家!B、有人以为,细节无关紧要,其实细节常常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C、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玉树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尽早做好重建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D、居高不下的房价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

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不堪设想:未来情况不能想象。

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但我依然对故乡的山情有独钟。

B.侵略者的国旗耀武扬威地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C.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D.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初中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了。

情有独钟:对某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他(她、它)上面。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白驹过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解析:青山绿水,本无生命,也不是艺术形象,无所谓生活与否,与“栩栩如生”无关。

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这名山区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和其他师生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D.中国8位维和警察在海地大地震中不幸遇难,获知此消息,很多网友不能自已,纷纷在网上发帖表示悼念。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孜孜不倦: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天伦之乐:指泛指家庭的乐趣。

不能自已: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解析:天伦之乐专用于家庭内部骨肉亲情的乐趣,师生并非亲生骨肉,不能适用。

1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A.“新疆大发展,我们怎么办?”“首府大跨越,我们怎么干?”乌鲁木齐人已把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当做实现首府跨越式发展的不二法门。

B.6月11日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开赛以来,球迷们天天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每场比赛结束后仍对球星的表现评头论足,强聒不舍,尽情享受着体坛的“豪门盛宴”。

C.今年年初以来,大蒜、绿豆等农产品大幅涨价,疯涨速度令人叹为观止,由此也催生出“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等一系列网络新词。

D.面对我市多年来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的状况,市政府下大力气整治,终于妙手回春。

据2009年环境监测显示:优级天数增加,重污染天数减少。

不二法门: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妙手回春:指医生医术高明。

解析:强聒不舍为贬义,享受比赛为褒义,矛盾;叹为观止为赞美,涨价为贬义,矛盾;妙手回春为医生专用。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是(B)A.2010年4月23日是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社会各界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读一本好书”的倡议。

B.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每一位中学生责无旁贷的责任。

C.楼房鳞次栉比,公路平坦通畅,河流重现清澈,这些是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呈现出的新景象。

D.春节期间,在泰州老街、桃园、望海楼等景区内,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让人们流连忘返。

不约而同: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鳞次栉比: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

多用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

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解析:责无旁贷本身已经包含责任在里边,和后面的“责任”重复,构成语病。

1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B)A.如今的滨江新城,交通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人民安居乐业。

B.青年人要多读书,勤思考,并以积极的姿态投身沸沸扬扬的新生活。

C.季羡林先生学富五车,著作等身,是世人敬仰的“学界泰斗”。

D.南通拥有红木雕刻、板鹞风筝等一大批令人叹为观止的传统工艺品。

鳞次栉比: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

多用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沸沸扬扬:象沸腾的水一样喧闹。

形容人声喧闹。

著作等身: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解析:此项中的“沸沸扬扬”是指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

这里用来形容新生活,不合适。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A.“五·一”小长假期间,到小平故居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B.篮球赛场上个别运动员的急躁情绪,往往会导致全队一泄千里,不可收拾。

C.从风格上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D.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好高骛远。

络绎不绝: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前后相继。

形容或车马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一泄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

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

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

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解析:一泄千里适用于文笔、乐曲好,为褒义,或者价格猛跌,不适用于球赛的溃败。

2018年中考语文成语选择题全集解析(二)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C )A.百色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众多旅游者前来观光。

B.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摧毁了原本祥和安宁的玉树小城。

C.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看电视是游览观光最经济、最省事的途径,我们足不出户,便可大饱眼福。

得天独厚: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

突如其来: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

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足不出户:脚不跨出家门。

解析:抑扬顿挫适用于声音的高低,不适用于情节的起伏。

1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C )(2分)A.母亲常常把所看的小说的内容讲给妹仔听。

她讲的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B.我们登上汽船(等于城市公共汽车),观赏两岸风光,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