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注心灵成长的德育[资料]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德育:关注心灵成长——信仰、问题与建议ppt课件
![最新德育:关注心灵成长——信仰、问题与建议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a652ce650e52ea541898b2.png)
• 快乐、兴趣是人类生命个体最重要的两种基本情 绪,
• 安全感是人的心理需要阶梯上最初的、第一位的 需要,
• 在此基础上的依恋感、联系感、自我悦 纳、自尊心是道德发展的第一步阶梯
• 心理学研究又认为,青春期少年需要成 就感与情感教育的哲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关注青春期少年的情绪、情感,帮助其控制 其意志,由此关怀其心灵与精神世界,这既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最深层目标、终极指向, 是教育目的的根本,是教育的灵魂脉系,其 实也可以是教育、德育的入口处、入手处。
三、满足青春期学生正当的情绪情感需要, 帮助他们控制意志的方向是德育的起点、抓手
总体上说,重视情绪作 为能量的释放特别重要, 它们可以引向积极正面 的使用,也可以负面的 方向和使用。
• 如果你是班主任,你应当努力成为关 怀型教师,必须学习怎样与学生沟通, 学会与青春期的孩子打交道,学会与 不同性格的孩子交往。
• 一个研究型的班主任需要自己反思问 题、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 如果你同时还是学科教师,你可以用你的 教学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利 用学习内容及本学科特有的方法论及具体 方法,还可以利用教学组织方式的革新,
• 如果你是管理者,你需要考虑如何支持 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程、思想政治课程
你需要高度重视学校文化的建设, 学校的精神氛围,有无道德性,有
无民主、人文的环境。
总之,德育是学生每天过的生活, 我们看重的是怎样的过程,日日浸润 在其中的东西,德育是人的成长,是 师生、同侪共同地成长。
FtN+t(VME0inVFk0lMYVXf&2!aZ%9j4Uf wQ4!O AECGNNtWL8S (-a$ONMNqZXi Ytgy4XL1Nnnp6YvbpZ QbgsiD 3dd(3
德育课件ppt标准版-2024鲜版
![德育课件ppt标准版-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d401b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8.png)
环境熏陶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品 德的熏陶。
9
案例分析:优秀品德培养实践
案例一
某学校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 社会,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感。
案例二
某班级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 活动,教育学生遵守校园礼仪、社交 礼仪等,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社交 能力。
2024/3/28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8
27
2024/3/28
24
实践探索:成功德育模式案例分享
2024/3/28
案例一 某中学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 拟审判等方式,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
案例二 某小学实施“班级自治”管理,通过民主选举班干部、制 定班规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案例三 某高校开展“社会实践周”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企 业等基层单位,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强学 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案例一
某学校通过制定严格的校规校纪, 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引导,
有效减少了校园违纪行为的发生。
2024/3/28
案例二
某班级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了解法律程序和 司法公正,增强了学生的法治意识。
案例三
某学校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制定 学生行为规范,并通过家校互动平 台及时反馈学生行为表现,取得了 良好的教育效果。
2024/3/28
21
社会在德育中支持和保障措施
提供实践平台
建立各类社会实践基地, 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 的机会,培养其社会责任 感和奉献精神。
2024/3/28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品 德的熏陶。
9
案例分析:优秀品德培养实践
案例一
某学校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 社会,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感。
案例二
某班级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 活动,教育学生遵守校园礼仪、社交 礼仪等,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社交 能力。
2024/3/28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8
27
2024/3/28
24
实践探索:成功德育模式案例分享
2024/3/28
案例一 某中学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 拟审判等方式,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
案例二 某小学实施“班级自治”管理,通过民主选举班干部、制 定班规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案例三 某高校开展“社会实践周”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企 业等基层单位,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强学 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案例一
某学校通过制定严格的校规校纪, 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引导,
有效减少了校园违纪行为的发生。
2024/3/28
案例二
某班级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了解法律程序和 司法公正,增强了学生的法治意识。
案例三
某学校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制定 学生行为规范,并通过家校互动平 台及时反馈学生行为表现,取得了 良好的教育效果。
2024/3/28
21
社会在德育中支持和保障措施
提供实践平台
建立各类社会实践基地, 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 的机会,培养其社会责任 感和奉献精神。
2024/3/28
关注心灵,呵护成长 课件(共25张PPT)-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关注心灵,呵护成长 课件(共25张PPT)-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b8970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e.png)
自己的情绪。
5. 叛逆:小学生正处于成长 过渡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 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 大人的监护。同时,为了表 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
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孩子出现这种问题是正常不过的现象,所以当发 现自己心灵不健康时,不要自我责怪,也不要逃 避,要勇于直面问题,大胆向身边的家人老师朋 友求救,不可以忽视自身问题,任由其心灵问题 肆意生长。
心理问题的成因?
来自家庭的因素 父母的溺爱、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气氛不和谐 等原因。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 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情感意志,影响其 心理的健康发展。
来自学校的因素 学习负担过重、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学校与同学相 处不和谐,遭受校园暴力、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 几乎是空白。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 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 期望,因此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
2. 嫉妒:当别人比自己好 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 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 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
发泄内心的嫉妒。
3. 敏感:即神经过敏,多 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 不相干的动作当作对自己的 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
常,情绪变化很大。
4. 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 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别人, 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在生活 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 一等,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
(1) 学会放松。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 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 (2) 与人谈心。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同学谈心;在家里可 以找长辈、亲友谈心; (3) 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可以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 ,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 的帮助。
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 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 社会交往,如夏令营、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这样能够 更好地培养兴趣爱好,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 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进行社会交往的需要,也有利 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5. 叛逆:小学生正处于成长 过渡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 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 大人的监护。同时,为了表 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
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孩子出现这种问题是正常不过的现象,所以当发 现自己心灵不健康时,不要自我责怪,也不要逃 避,要勇于直面问题,大胆向身边的家人老师朋 友求救,不可以忽视自身问题,任由其心灵问题 肆意生长。
心理问题的成因?
来自家庭的因素 父母的溺爱、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气氛不和谐 等原因。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 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情感意志,影响其 心理的健康发展。
来自学校的因素 学习负担过重、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学校与同学相 处不和谐,遭受校园暴力、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 几乎是空白。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 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 期望,因此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
2. 嫉妒:当别人比自己好 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 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 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
发泄内心的嫉妒。
3. 敏感:即神经过敏,多 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 不相干的动作当作对自己的 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
常,情绪变化很大。
4. 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 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别人, 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在生活 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 一等,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
(1) 学会放松。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 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 (2) 与人谈心。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同学谈心;在家里可 以找长辈、亲友谈心; (3) 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可以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 ,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 的帮助。
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 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 社会交往,如夏令营、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这样能够 更好地培养兴趣爱好,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 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进行社会交往的需要,也有利 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精品】关于德育的课件PPT资料
![【精品】关于德育的课件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8653afa0b4e767f5bcfce11.png)
• 甚至有人还认为,德育还应当包括民主 与法制教育、无神论教育、心理教育、 性教育、青春期、环境教育、社会主义 人道主义教育、职业和生活指导教育、 预防爱滋病教育等等。(德育概念的泛 化)
• 学校德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 教育四个部分
(二)德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
• 把德育作为学校独一无二的教育,即其 他各育都是为实现德育而设,都从属于 德育而不是与德育并列。
• 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 教育并列。
如何正确认识德育与其他各育的 关系?
• 各育并重,各育具有特殊性。 • • 德育地位的特殊性。从其功能上,德
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 赫尔巴特语:
• 道德教育是整个 人类社会的最高 目的,从而也是 教育的最高目的
。
(三)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 1、品德的概念
• 后习俗道德水平(20岁以上)。个体超 越对社会秩序和权威的服从,开始在人 类正义、公正、个人的尊严等层面反思
这些规则的合理性,建立一个超越个人 或集团利益的普遍原则。 该水平特点 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
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 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 阶段五: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
• 1、品德的发展应当视为一个整体发 展作综合的理解
• 2、品德发展是有阶段的连续发展的 过程,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 3、品德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 果,是行为主体活动和实践的结果
品德发展具有多端性和不平衡 性
• 品德发展包括认知、情感、行为 等各个方面,这几个方面是密切 联系、相互制约的,都是构成品 德整体的一个方面。
• 三水平六阶段:
• 学校德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 教育四个部分
(二)德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
• 把德育作为学校独一无二的教育,即其 他各育都是为实现德育而设,都从属于 德育而不是与德育并列。
• 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 教育并列。
如何正确认识德育与其他各育的 关系?
• 各育并重,各育具有特殊性。 • • 德育地位的特殊性。从其功能上,德
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 赫尔巴特语:
• 道德教育是整个 人类社会的最高 目的,从而也是 教育的最高目的
。
(三)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 1、品德的概念
• 后习俗道德水平(20岁以上)。个体超 越对社会秩序和权威的服从,开始在人 类正义、公正、个人的尊严等层面反思
这些规则的合理性,建立一个超越个人 或集团利益的普遍原则。 该水平特点 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
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 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 阶段五: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
• 1、品德的发展应当视为一个整体发 展作综合的理解
• 2、品德发展是有阶段的连续发展的 过程,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 3、品德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 果,是行为主体活动和实践的结果
品德发展具有多端性和不平衡 性
• 品德发展包括认知、情感、行为 等各个方面,这几个方面是密切 联系、相互制约的,都是构成品 德整体的一个方面。
• 三水平六阶段:
关注心灵成长的德育PPT课件
![关注心灵成长的德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0806ae1eb91a37f0115c09.png)
2020/10/13
2
第一部分
2020/10/13
3
苏氏33年坚持在乡村学校工作所作的一 切,都是为了培养道德高尚的人,为了 孩子们的心灵的成长,他的德育思想、 实践以及研究工作始终以关注儿童的心 灵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他反对目中 无“人”的教育,反对把教养与教育割 裂开来,反对不能激起学生感受体验的 形式主义的活动,要求教师成为有情感 素养和能力的人,以便走进学生的心灵。 我们需要真正回到以人为本的立足点考 察苏氏的教育(德育)思想。
2020/10/13
8
❖“自尊感是学生道德发展的重
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第1卷 439页)
❖他把同情、怜悯看成最基础的
人的情感,把正义感看作青少年 道德良知中最深刻的情感;
2020/10/13
9
3.培养道德素养、情感素养需要有 情感环境
❖苏氏认为,“情感是不能命令的”,“有
这样一种刻板的公式:我给你讲什么,你就
去理解什么,我要在你的心灵里树立什么,
你就去感受什么,这样你就会成为一个好
人——如果教师相信这样一种公式的效能和
教育力量的话,崇高言语就会在少年的意识
中变成不值钱的小分币。感情需要引发,需
要激起形成道德素养和情感素养所必需的感
情,而为此需要有产生情感的环境。”(苏
霍姆林斯基第3卷747页)
2020/10/13
2020/10/13
6
❖由于人是在交往关系中以情感
表达其价值方向,因此,情感往 往成为人的价值观的标示器。在 苏氏的教育实践中,他把情感教 育和道德教育看得最为相关;
2020/10/13
7
2.苏氏把哪些情感品种看成道德发生 最重要的源泉
《关注成长呵护心灵》PPT班会课件
![《关注成长呵护心灵》PPT班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9be94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3.png)
培养积极的沟通态度: 一、 注重倾听:培养青少年倾听他人的能力,包括尊重对方意见、关注非
言语信息和发问等。 三、 提倡善意表达:鼓励青少年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尊重和包容他
人的不同意见。 五、 发展非语言交流能力:重要的非语言沟通技巧,如眼神接触、面部表
情和肢体语言的运用,能够有效改善人际交往。 七、 强调文明用语和礼仪:提醒青少年在交流中使用礼貌和得体的言辞,
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长呵护心灵
目录 01
关注身心健康
03 积极树立自信
04 培养人际交往
05 掌握情绪管理
PART 01
关注身心健康
关注身心健康
1.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青春期是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因 此培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识变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提供相关 的教育课程和资源,帮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应对 挫折和压力的方法,以及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PART 03
培养人际交往
培养友谊与合作
1. 了解自己,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系。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集体活动增进友 谊,提高团队凝聚力。
3. 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激发个人潜力,实 现自我价值。
4. 学会倾听、沟通、协商,培养解决问题的 能力,促进团队合作,共同完成目标。
培养沟通技巧
关注身心健康
1.方面的内容可以包括:饮食均衡、多样化。青春 期是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身体需要各种维生 素、矿物质和营养素来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 因此饮食应该均衡,并包括多样化的食物,例 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纤维等。
2. 青春期营养需求方面的内容还可以涵盖:足够 的水分摄入。青春期儿童在日常活动和运动过 程中容易出现大量出汗,因此他们需要足够的 水分来保持身体的水平衡。适量的水分摄入有 助于维持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健康的身体功能。
言语信息和发问等。 三、 提倡善意表达:鼓励青少年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尊重和包容他
人的不同意见。 五、 发展非语言交流能力:重要的非语言沟通技巧,如眼神接触、面部表
情和肢体语言的运用,能够有效改善人际交往。 七、 强调文明用语和礼仪:提醒青少年在交流中使用礼貌和得体的言辞,
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长呵护心灵
目录 01
关注身心健康
03 积极树立自信
04 培养人际交往
05 掌握情绪管理
PART 01
关注身心健康
关注身心健康
1.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青春期是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因 此培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识变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提供相关 的教育课程和资源,帮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应对 挫折和压力的方法,以及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PART 03
培养人际交往
培养友谊与合作
1. 了解自己,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系。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集体活动增进友 谊,提高团队凝聚力。
3. 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激发个人潜力,实 现自我价值。
4. 学会倾听、沟通、协商,培养解决问题的 能力,促进团队合作,共同完成目标。
培养沟通技巧
关注身心健康
1.方面的内容可以包括:饮食均衡、多样化。青春 期是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身体需要各种维生 素、矿物质和营养素来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 因此饮食应该均衡,并包括多样化的食物,例 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纤维等。
2. 青春期营养需求方面的内容还可以涵盖:足够 的水分摄入。青春期儿童在日常活动和运动过 程中容易出现大量出汗,因此他们需要足够的 水分来保持身体的水平衡。适量的水分摄入有 助于维持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健康的身体功能。
最新“关注心灵快乐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资料PPT课件
![最新“关注心灵快乐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资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625baabe23482fb5da4caf.png)
• 选藏在书中或书柜里 你是不是常常觉得自己学经
历不足,对自己的能力没有自信 ,造成生活上许多困难?其实只 要自己肯努力,一定能有所作为 ,哪个名人伟人不是经过一番努 力才成功的?所以一定要对自己 有自信,增加行动力,你一会有 更好的表现!
• 选藏在床底下或附近 你是不是常常怀疑自己工作或日常
生活中的决定是不是正确呢?是否有者 良好的生涯规划却迟迟无法实行?会不 会常使自己陷入矛盾的两难之中?相信 自己吧!
人的潜能: • 经过心理学家的研究,人的能力不仅仅是 我们惯常知道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好不好和这两种能力有 很大的关系,但这绝不是一个人潜能的全 部。 • 人的其余潜能: 归纳思考的能力 分析思考的能力 对于数字的灵敏 精密的使用小型工具 的能力 观察力 设计图记忆能力 音乐方面的能力、包括几个小项 数字记 忆能力 数字思考能力 语文能力 远见 测验 颜色感知的能力 图表能力 创意 思维能力 结构视觉化能力 等等 据说很少有人具有7种以上所说的能力, 但至少具备三四种是很普便的。这就是说 ,除了学习成绩之外,我们还有广阔的领 域有待发掘和伸展自己的潜能。
第六层 美的需要。我们追求真,善,美.其中美是最高境界. 音乐,美术,舞蹈,摄影…都是反映美体现美的载体,所以大 家要努力培养和提高这些艺术素质;而人的外表美,心灵美, 语言美,行为美是这些美好素质的具体体现.
第七层 也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指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就,或为他人付出实现自我价值。 刚才很多同学提到最开心的事情是得奖,是帮助了别人,都 是因为你通过努力取得了自我价值或者为别人付出使别人 得到了帮助从而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因此你会特别快乐. 一般来说,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会向 更高层次的需求发起“进攻”.也有无法满足低层次却能 坚守高层次的追求,就更加难得了.比如战争中不为利诱坚 守气节的人,比如家境贫寒的孩子刻苦求学的事迹,比如身 患重病或绝症还坚守岗位的人…我们无不为之感动就是因 为他们的难能可贵.
“关爱心灵,健康成长”心理健康主题班会PPT课件
![“关爱心灵,健康成长”心理健康主题班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0bae1c10661ed9ad51f355.png)
一、抗拒权威
1.抗拒行为、不理不睬的态度
2.蔑视纪律和规范(逃学、出走、抽烟.赌博等) 3.校园暴力、反社会(病态人格) 1.偷窃与偷窃癖
二、品行不良
2.不诚实(撒谎)
3.轻视学业 4.交友不良
3
三、人际关系困难 1.经常感到孤独,没有朋友 2.社交恐惧,害怕与人来往 3.侵犯行为,通过伤害他人来引起注意。 四、个性缺陷 1.自我意识危机 2.情绪不成熟 3.害怕与拒绝挫折(强迫症、恐惧症、心身转换症、 逃避与退缩行为) 4.希望破灭和退化(感情冷漠症、抑郁症)
34
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 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35
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望同学们 都能够记住美好的、忘记不高兴的。最后老师送大 家一句话:
不是烦恼太多 而是我们心胸不够开阔 不是幸福太少 而是我们还不懂得生活 快乐时唱支歌 忧愁时写首诗 无论上苍给予我们怎样的待遇 生命总是美丽的
4
心理状况影响生理状态
心理压力 老 鼠 猴 子 胃溃疡 胃 癌 死 亡
5
现在中国城市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比 例占70%,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 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8人自杀 未遂。全国现有精神病患者1600万多, 有的大城市中有86.7%患有不同程度的 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伤害他人而受 到法律制裁的例子不胜枚举。
7
在生活中,快乐并不是时时在你身边,难 过时你想用什么办法消除烦恼呢?我有以下 的好方法解决烦恼。 1 、语言暗示 尽量说些自我安慰的话。 2 、大哭一场 人在悲伤时不哭是有害健康 的,适度的哭可以解除内心的忧郁与烦恼, 还可以促进生理上的新陈代谢。 3 、找人倾诉 不愉快的事闷在心里,会增 加心理负担,可以找家人、老师、好朋友倾 吐,缓解内心苦闷。 4.为自己找一些减压的方法,如:跑步,听 音乐。。。 8
1.抗拒行为、不理不睬的态度
2.蔑视纪律和规范(逃学、出走、抽烟.赌博等) 3.校园暴力、反社会(病态人格) 1.偷窃与偷窃癖
二、品行不良
2.不诚实(撒谎)
3.轻视学业 4.交友不良
3
三、人际关系困难 1.经常感到孤独,没有朋友 2.社交恐惧,害怕与人来往 3.侵犯行为,通过伤害他人来引起注意。 四、个性缺陷 1.自我意识危机 2.情绪不成熟 3.害怕与拒绝挫折(强迫症、恐惧症、心身转换症、 逃避与退缩行为) 4.希望破灭和退化(感情冷漠症、抑郁症)
34
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 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35
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望同学们 都能够记住美好的、忘记不高兴的。最后老师送大 家一句话:
不是烦恼太多 而是我们心胸不够开阔 不是幸福太少 而是我们还不懂得生活 快乐时唱支歌 忧愁时写首诗 无论上苍给予我们怎样的待遇 生命总是美丽的
4
心理状况影响生理状态
心理压力 老 鼠 猴 子 胃溃疡 胃 癌 死 亡
5
现在中国城市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比 例占70%,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 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8人自杀 未遂。全国现有精神病患者1600万多, 有的大城市中有86.7%患有不同程度的 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伤害他人而受 到法律制裁的例子不胜枚举。
7
在生活中,快乐并不是时时在你身边,难 过时你想用什么办法消除烦恼呢?我有以下 的好方法解决烦恼。 1 、语言暗示 尽量说些自我安慰的话。 2 、大哭一场 人在悲伤时不哭是有害健康 的,适度的哭可以解除内心的忧郁与烦恼, 还可以促进生理上的新陈代谢。 3 、找人倾诉 不愉快的事闷在心里,会增 加心理负担,可以找家人、老师、好朋友倾 吐,缓解内心苦闷。 4.为自己找一些减压的方法,如:跑步,听 音乐。。。 8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人是在交往关系中以情感
表达其价值方向,因此,情感往 往成为人的价值观的标示器。在 苏氏的教育实践中,他把情感教 育和道德教育看得最为相关;
2.苏氏把哪些情感品种看成道德发生 最重要的源泉
❖ “重视人的同情心、善良、怜悯、敏感性、
友谊、义务感、责任感。能够增强精神情感 力量,这些情感力量微妙地交织在一起。进 而达到高尚的情感激动。只有这些情感的培 养才能使道德概念变为信念。” (苏霍姆林 斯基选集第3卷719页)
关注心灵成长的德育[资料]
在当代人关注道德进步、关注青少年儿童 道德的成长、关注德育如何调整和改革的氛 围中,重温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体系,深刻 体会他的全部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立场,是一 件有意义的工作。
苏氏是扎根中小学校进行教育科研的伟大 典范 。他以每年不少于360节的听课及与师生 密切的交往作为其研究教育的坚实基础。他 的教育研究以“反思性实践”为基本模式, 克服了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他的研究道 路对我们认识教育学的本质、认识中小学教 育研究的目的与功能深富启发。
页)。
❖ 什么是情感环境,我理解是有人道主
义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可以平等的、 用心灵来沟通的环境。
二、德育: 心灵沟通与精神建构的过程
1、德育的内质性
❖苏氏的全部德育思想,包括目标、
过程、机制与方法都与建构人的精 神世界相关。这使得德育不是外部 知识的堆积,不是外在纪律的束缚, 不是刻板的措施,而真正是心灵沟 通、精神建构的过程。
3、德育的和谐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和谐的教育”,就
是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 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 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 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 世界观、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 社会生活和创造活动中,以及在社会成 员的相互关系中的显现。
❖通过对物的“人化”,通过建立“关系”,
三、道德教师: 善于走进学生心灵的人
1、教师素养的本质是情感人文素质
❖苏氏认为学校中的教育力量首先是教师力量,
教师的教育力量的源泉则是教师的行为和个性。
“教师利用人们关系中丰富多样的生活环境, 有意识地创造培养情感素养的环境,这是最细 腻的教育艺术的领域,是教师素养的本质,如 果不去掌握细腻的对周围世界进行情感——美 感观察的方法,就不能当一个教师。”(苏霍 姆林斯基选集第3卷,747)。
❖苏霍姆林斯基重视“关系”的细微性、人道
性、强调道德气氛。在早期的德国和荷兰的 教育学文献中,教育的关系被描述为成人和 孩子间的一种强烈的个人关系。苏氏同样强 调成人与孩子关系的亲密性。在教育现象学 看来,不是所有的关系都是教育关系,最好 的教育关系是在师生(亲子)之间那种孕育 了某些特殊品质的关系。教育的关系总是有 着双重的意向性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成人的 奉献和意向是让孩子茁壮成长、走向成熟。 反过来,孩子需要有一种乐于学习的欲望。 这就是所谓双重意向性。
❖ “真正的爱是无需表白的,要教 会爱,而不是教会谈论爱,要教 会感知和保持情操,而不是教会 寻找说出不存在的感情的言辞。” (苏霍姆林斯基第5卷822页)
❖苏 氏 主 张 , 培 养 情 感 不 是 用 理 论 , 更
不能用公式。在培养情感素养时,不容 许有故意的和人为的做法。“情感环境 是培养情感的手段,它的实质在于,人 用心灵来感觉别人内心的极其细腻的活 动并通过自己的精神活动来回答它们, 表现为精神激奋的一种活动反映出情感 环境的特点。”(苏霍姆林斯基第3卷751
2、德育的“关系性”
❖“精神”(дух)和“心灵”(душа)是
两种不同层次的存在,精神高于心,精神 是心灵的最高品质,精神是心灵的真理和 意义。如果说心灵是人的自然属性,那么 精神则具有价值性,精神是真、善、美、 意义、自由。(俄罗斯伦理学家科尔恰克 语)苏氏认为,德育的过程首先是人与人 之间心灵沟通的过程,当教师用心灵去感 受学生,甚至把全部心灵献给孩子的时候, 人的精神建构的过程才成为可能。
“要让尽量多的人和物进入童年期的精神生 活,造成少年教育困难的原因之一恰恰在于 童年时期的情感——道德财富丧失了,而童 年时期的情感——美感领域往往比较狭小而 又贫乏,形式主义给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危 害:儿童们和少年们做的许多事情没有触及 到他们的内心,而仅在意识表面上爬行(例 如,有时甚至连帮助残废者和病人也变成轮 流值班的“措施”,并逐渐成为用打分数来 评定好坏的“课程”……很难找到比这种做 法更扭曲儿童心灵的事情了)。(苏霍姆林 斯基选集第3卷,753页)。
❖要让尽量多的人和物进入童年的精神生
活,并在整个少年时期在情感领域中一直 保存着这些人和物的迷人的吸引力。
❖在苏氏那里,是极为重视学生获得真正
的感受体验的,所有的教育工作,都只有 在人有内在的感受、属于自己的感受时, 心灵才得到扩展。这种靠内在起变化的质 性特征,是道德教育的根本性特征,这是 与知识学习的过程不尽相同的。
对“关系”的认识,许多信息进入无意识, 儿童的情感环境又称道德氛围建立起来。 苏氏认为学生只有在充满求知思考和探索 精神的情况下,他才能学好知识,展示才 能。苏霍姆林斯基高度重视课外阅读,引 导学生喜爱课外阅读,在学校里建立“思 想之室”。他引导学生在“关系”中突出 三项爱好。即最喜爱的课外读物、最喜爱 的学科、最喜爱的劳动创造项目。
பைடு நூலகம்
❖“自尊感是学生道德发展的重
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第1卷 439页)
❖他把同情、怜悯看成最基础的
人的情感,把正义感看作青少年 道德良知中最深刻的情感;
3.培养道德素养、情感素养需要有 情感环境
❖苏氏认为,“情感是不能命令的”,“有
这样一种刻板的公式:我给你讲什么,你就 去理解什么,我要在你的心灵里树立什么, 你就去感受什么,这样你就会成为一个好 人——如果教师相信这样一种公式的效能和 教育力量的话,崇高言语就会在少年的意识 中变成不值钱的小分币。感情需要引发,需 要激起形成道德素养和情感素养所必需的感 情,而为此需要有产生情感的环境。”(苏 霍姆林斯基第3卷7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