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存在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状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大规模环境污染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另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也不容忽视。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人民裙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同时也威胁到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二、政策法律体系不完善1. 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目前的土地利用规划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着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了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大规模进行土地开发和建设,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2. 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健全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在实际的执行中存在不少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法律法规的执行不严格,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不强,甚至存在违法乱纪的情况。
3.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惩处机制。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惩处机制,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可以利用各种手段规避环保责任,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三、技术手段滞后1.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滞后。
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相对滞后,无法及时有效地监测环境污染情况,导致环境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和解决。
2. 生态环境治理技术滞后。
在农业、工业和城市化进程中,一些环境治理技术相对滞后,无法有效地处理环境污染问题,导致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四、环保意识不足1. 政府宣传教育不到位。
一些地方政府对环保宣传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人民裙众对环保意识不足,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 企业和个人环保意识淡薄。
在一些企业和个人中,存在对环保意识的淡薄现象,缺乏环保意识、环保责任感和环保行为,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五、解决方法和措施1. 加强立法工作。
应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2. 强化监督执法。
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执法机制,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环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3-10-28contents •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问题•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案例•结论与展望目录01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问题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排放导致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空气污染废水、污水等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体污染严重,威胁饮用水安全。
水污染农业化学品、工业废弃物等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产品质量。
土壤污染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森林砍伐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加剧。
湿地减少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但由于人类活动和城市化等因素,湿地逐渐减少。
海洋污染海洋垃圾和污染物的排放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过度开采和浪费导致水资源短缺,影响人类生活和农业发展。
水资源短缺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
能源消耗过度捕捞、狩猎等行为导致生物资源枯竭,影响生态平衡。
生物资源破坏资源过度开发03生态系统变化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气候变化影响01极端气候事件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如洪涝、干旱、风暴等。
02海平面上升全球气温上升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城市和岛屿国家。
02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造福人类。
只有绿水青山才能带来金山银山,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础。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和后代的生存环境,也是保护地球生物圈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强基因资源保护等。
010203防止资源枯竭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过度的开采和利用会导致资源枯竭,对环境和人类生存造成严重影响。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环境破坏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1.问题: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许多企业和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利益,过度开发和消耗自然资源,导致了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
2.建议:加强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制定并执行有效的资源保护法律和政策。
推进绿色发展,鼓励企业采取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1.问题:过度的开发和污染导致许多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许多珍稀动植物物种濒临灭绝。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给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威胁。
2.建议: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例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和恢复计划,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
三、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1.问题:工业和交通等活动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在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加剧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2.建议:加强环境污染的监测和治理,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和清洁能源的使用。
鼓励居民采用低碳生活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四、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1.问题: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不高,很多人缺乏环保意识,对环境污染问题视而不见,甚至个别人员违规行为导致环境问题的发生。
2.建议: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重视,培养环保意识。
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五、国际合作和治理机制不完善1.问题:环境问题往往跨越国界,需要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但当前国际环境治理机制存在缺陷,国际合作和协调程度不够,难以达到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2.建议: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治理事务。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
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
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
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
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1/ 5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
另外,一些废弃肥料以及废弃材料的流失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环保部门的监管作用无法发挥,主要是生态环境涉及到水利、农业、土地等多个方面,加上环保部门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规定不完善,互相争取“五权”现象严重,分管部门自我感觉处于配角地位,工作积极性不高,不能正常发挥监督权,最终造成各职能部门配合不默契,使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性被分块划分。
生态环保问题及整改措施
生态环保问题及整改措施生态环保问题及整改措施一、问题分析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增长,环境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态环保问题:1.空气污染:大量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等造成的大气污染是城市生活中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2.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水资源愈发稀缺,水质也日益恶化。
3.土地荒漠化:不适当的农业耕作方式和过度开发压迫了土地,导致土壤退化和荒漠化。
4.生物多样性流失:野蛮开采、过度捕捞和非法狩猎等活动导致了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
5.垃圾处理:城市垃圾处理和废弃物处置方式不合理,过量垃圾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二、整改措施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人们应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1.空气污染治理(1)加强工业排放标准:对工业污染的控制标准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工业企业合理减排和处理废气。
(2)提倡绿色出行: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和建设,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
(3)推广清洁能源:加大对清洁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的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改善能源结构。
2.水污染治理(1)加强农业环保意识:提倡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维护农田生态环境。
(2)加强工业废水处理:对工业废水进行细致治理,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惩罚力度。
(3)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和改造,提高处理效能,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
3.土地荒漠化治理(1)推广可持续农业:提倡合理的耕作方式,减少对土地的过度压力,采用旋转种植和轮作,保护土壤结构。
(2)推动退耕还林还草:支持农民退出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工程,恢复植被覆盖,防止土壤退化。
(3)加强土地保护法律法规:完善土地使用法规,加大对非法占用和破坏土地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耕地和林地资源。
4.生物多样性保护(1)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区建设:扩大自然保护区范围,增加监测和保护力度,保护珍稀动植物物种的生存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存在问题及工作计划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存在问题及工作计划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对于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督察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工作计划。
一、存在的问题1. 督察覆盖不全面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主要集中在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对于一些偏远地区和小型企业等的督察力度相对较弱,导致一些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
2. 督察力度不够在督察过程中,部分督察人员可能存在宽松执法、执法不严的情况,使得一些企业能够逃避处罚,生态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3. 督察结果公开不够督察结果的公开程度不高,公众对于督察结果的了解和监督程度有限,不利于督察效果的发挥和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
4. 整改措施不力在一些地方和企业,虽然进行了督察,但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生态环境问题仍然存在,甚至出现反弹。
5. 督察机制不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机制尚不完善,督察人员的选拔和培训机制、督察流程和标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规范和优化。
二、工作计划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工作计划:1. 完善督察机制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机制,包括督察人员的选拔和培训机制、督察流程和标准等,确保督察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 加强督察力度加大督察力度,对于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要严肃处理,严厉打击,形成震慑作用,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3. 提高督察结果公开程度加大督察结果的公开力度,让公众了解督察结果,发挥公众监督作用,推动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
4. 强化整改措施落实对于督察发现的问题,要明确整改责任主体,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并加强整改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5.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使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6.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一、问题分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粪便等污染物大量排放,导致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不足。
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滞后,导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农村废弃物处理不规范。
农村废弃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粪便等,处理方式单一,大部分采用露天焚烧或填埋等方式,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农村生态保护意识薄弱。
部分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过度开发土地、砍伐森林等行为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监管体系不健全。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部门职责不清、执法力度不够,导致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和惩处。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不足。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投入相对滞后,制约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1.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足是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一些地区,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上,缺乏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这导致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力度不够,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为了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首先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政府、农业部门、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类环保培训班、讲座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为农民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农民真正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和具体措施,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法治约束。
要加强执法监督,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要推动农村绿色发展,鼓励农民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等对环境的污染。
生态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生态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生态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
1. 环境污染严重: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污染物的排放,导致空气质量恶化,水体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2. 资源过度开发:森林、草原等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3. 城市环境问题:城市人口密度大,绿地覆盖率低,噪音、光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品质。
4. 农村环境问题:农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生态环保对策
1. 加强环境监管:政府应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
2. 推广清洁能源: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3.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推行垃圾分类、废弃物回收等措施,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4.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5. 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农业污染。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整改工作不具备持续性和系统性。
督察整改工作大多是一次性的、面上的整改,缺乏长期跟踪和监督,导致问题多次反弹。
2. 整改责任不明确。
一些地方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整改采取了传统的“一刀切”式的做法,责任划分不清晰,责任不落实,导致整改效果不明显。
3. 违法违规行为整改不彻底。
一些企业和个人对督察整改不以为然,整改不主动、不积极,甚至出现敷衍塞责的情况,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存在抵触情绪。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如下:
1. 加强监督力度。
将督察整改纳入常态化、制度化的管理范畴,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对整改工作的监督和跟踪,确保整改工作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2. 明确责任。
督察整改工作要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确保每个环保问题都有明确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3. 打击违法行为。
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打击力度,严肃处理,保持高压态势,形成对违法者的强有力震慑。
4.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企业和个人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
5. 推动绿色发展。
加大对绿色经济的支持和引导力度,加强环境保护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相促进。
通过以上工作计划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升督察整改工作的效果,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分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治理对策。
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1. 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资源受到各种污染物的严重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人们的大问题。
据统计,我国的环境质量总体较差,严重污染的城市数量居高不下。
2.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随着城市建设、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大片的森林、湿地等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很多珍稀物种已经濒临灭绝。
3. 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的资源消耗总量居于世界前列,但是由于资源的高度浪费,导致了资源供给的不足。
尤其是一些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短缺,已经严重威胁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生态环境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的生态环境管理主要由环保部门和规划部门负责,但是由于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导致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心不够突出,治理效果不够显著。
1. 加强环境治理,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
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确保环境法规的有效执行。
2.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加大对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绿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循环经济。
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系统。
加大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种植植被,保护野生动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
5. 完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促进多部门协同治理。
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环保监测和评估体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合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不足与整改计划
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不足与整改计划一、现状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不足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我们也不可忽视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文将分析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不足,并提出整改计划。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 制度缺陷和执法不力: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
一些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导致执法力度不足,环境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惩处。
2. 治理手段不够多样化:目前,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倚重行政手段,如罚款、停产整顿等,但这些手段对一些企业来说并未形成足够的威慑力。
同时,没有形成一套科学且可行的经济手段,难以在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3. 知识普及不足:对于普通市民而言,很多人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了解有限。
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导致大量的环境污染行为滋生。
4. 区域协同机制不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需要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配合,但目前的机制尚不完善,合作问题亟待解决。
二、整改计划: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以下是一些整改计划的提议:1. 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执法标准,确保各相关部门履行职责。
2. 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罚款力度,提高环境违法成本。
同时,建立健全举报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监督和执法工作。
3. 推行多元化治理手段:除了行政手段外,需要进一步推行经济手段,如环境税、排污费等。
通过经济手段的引导,激励企业加大环境治理的投入和力度。
4. 加强环境教育与宣传普及:加大对公众的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大众环保意识。
加强环境教育,让公民们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
5. 加强区域协同机制建设:建立跨区域协同的环境监管机制,通过信息共享、资源协作等方式,加强区域间环境治理的合作。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原因及可行解决方案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原因及可行解决方案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等不良行为给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引起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原因分析1. 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为了追求经济发展,许多地方牺牲了自然环境。
过度开发森林、过度开垦土地和大规模采矿等活动导致了大量森林退化、土地荒漠化和水源枯竭。
2. 能源消耗与排放:依赖化石能源的产业结构以及使用低效能源设备导致能源消耗增加。
同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和有毒气体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3. 生活方式与习惯:人们不可持续地利用资源并存在过度消费的倾向,例如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产品和不注意节约用水、用电等行为。
三、解决方案1. 转变发展理念:要从粗放型发展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政府应加大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项目的投资,引导企业转型升级。
2. 节约资源与能源:政府和公众应共同努力推动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意识。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鼓励企业采取更加高效环保的生产工艺,国家也可以提供给予减税或超额奖励等政策支持。
3. 加强环境监管:加强对排污企业和散乱污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重视母婴健康问题,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品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和监管,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4. 教育与宣传:通过教育手段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开展相关知识普及活动,并提供获得可持续发展技能的培训。
5.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通过共享经验、技术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绿色发展。
四、可行性与成效1. 政府的积极主导和合理规划有助于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2. 强化监督执法,减少环境违法行为,提高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3. 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4. 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并与公众形成共识以推动可行解决方案的实施。
生态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
生态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分析当前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生态环境问题1.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了地球气候的不断变暖,引发了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飓风等,给人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
2.水资源短缺由于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的加快,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短缺问题。
许多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水资源污染的情况,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3.生物多样性丧失人类的生产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砍伐森林、过度捕捞、生态平衡被打破等问题导致了许多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损害。
4.土壤污染随着工业化的加快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土壤的退化和污染,对农作物产量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以上问题的存在,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措施。
二、解决方案1.减缓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
为了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各国需要签订并严格执行国际环保协议,如《巴黎协定》等。
各国还应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加强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2.科学管理水资源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至关重要。
各国需加大水资源的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调控,推广节水科技和设施,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3.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基本任务。
需要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乱砍滥伐、限制捕捞和严格控制污染等措施来减缓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生态环境行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生态环境行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一、生态环境行业存在的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
虽然我国在环保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由于排放标准不严格、治理不力以及企业违法违规等原因,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现象普遍存在。
大气污染主要表现为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排放超标严重,导致雾霾频发;水体污染主要表现为水质恶化、江河湖泊富营养化等问题;土壤污染主要表现为农药和重金属超标。
其次,生态破坏问题严重。
伴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很多地区的自然生态遭到破坏。
林木被乱砍滥伐、湿地被填埋、土地沙漠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给自然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带来了巨大压力。
再次,监管不到位问题突出。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存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情况。
对于环境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企业放任自流、私自排污,甚至掩盖事实以逃避责任。
二、解决方案为了解决生态环境行业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1. 强化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环境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等各个环境领域的污染治理力度。
制定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并建立健全相应的执法机制和监管机构,在责任追究上形成有效机制。
2. 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环境保护领域技术创新与发展。
研发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和高效减排设备,提升传统产业节能减排水平。
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在线监测系统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共享,提升治理效果。
3. 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执行力。
加强对企业的定期检查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同时鼓励并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增强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
4. 推动绿色发展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生态环境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引言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需要明确问题的范围和具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本文将列举一些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一、水污染问题1.问题描述:水污染是指各种有害物质进入水体,超过一定浓度,对水的清洁度和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现象。
水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水、农业农药和生活污水等。
2.整改措施:加强工业企业和农业行业的污水处理,特别是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
加强农田和园林绿化的水资源管理,推广循环利用水和节水灌溉技术。
二、大气污染问题1.问题描述:大气污染主要由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燃煤等排放物引起,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2.整改措施: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推动工业企业进行减排工作,提高车辆排放标准。
加强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和预警机制,采取措施减少燃煤污染。
三、土壤污染问题1.问题描述: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存在有害物质超过环境容忍度,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等。
2.整改措施: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确定重点治理区域。
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管理,推广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化学物质对土壤的污染。
四、噪声污染问题1.问题描述:噪声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噪声超过一定标准,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
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工业企业和建筑工地等。
2.整改措施:加强交通管理,减少车辆噪声污染。
对于工业企业和建筑工地,要采取隔声、吸音等措施,控制噪声的传播。
五、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1.问题描述:生物多样性丧失是指物种数量减少和生态系统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现象。
生物多样性丧失主要源自于森林破坏、湿地垦殖和过度捕捞等。
2.整改措施:加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制定和实施保护区划方案,减少破坏性活动。
生态文明建设、城乡风貌环境存在问题及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城乡风貌环境存在着诸多问题,应着重加以关注和改善。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农村环境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急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和举措,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乡风貌环境的现状。
一、当前城市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1. 生态破坏严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占用,原有的湿地、森林、草原等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和破坏。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居民用地和工业用地扩张,农田和耕地被占用,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2. 空气质量差:城市的空气质量受到汽车尾气排放和工厂排污的影响,大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频发。
空气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对城市形象和城市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3. 水质问题突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泊中,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城市的供水问题也日益突出,一些地区缺水严重,水资源短缺成为一大难题。
二、当前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1. 农田面积减少: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农田被占用,农田面积减少,农业生产受到不利影响。
2. 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污染成为一个严重问题,一些地区的地下水、土壤受到污染,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3. 农村生态系统破坏:农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大量的绿色植被被毁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退化。
三、建议1.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强化法制建设,切实加强环境监管,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 完善城市绿化环境:加大绿化投入力度,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绿化环境,提高城市绿色空间的比例。
3. 加强污染治理力度: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大气、水体等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和水质环境。
4.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加大环保投入,改善农村环境,减少农村环境污染,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
生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生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问题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面临着许多严重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主要问题: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最重要的生态问题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地球温度上升,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这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干旱、洪灾和飓风等。
2. 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是另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
由于过度使用和污染,越来越多的地区面临水资源不足的困境。
这对人类、动植物和整个生态系统都造成了巨大影响。
3. 森林砍伐森林砍伐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大量森林被砍伐以满足木材需求、农业扩张和城市化发展等需求。
这导致了许多生物物种灭绝、土壤侵蚀和碳排放增加等问题。
4. 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丧失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破坏和物种灭绝,地球上许多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
这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的生存都造成了巨大威胁。
5.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一个被忽视但危害巨大的问题。
农业化学品和工业废弃物等因素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对植物生长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建议为了解决这些生态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
政府应该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法规,限制工业和交通领域的排放量。
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我们需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可以通过改善灌溉系统、推广节水设备和加强水资源管理来实现。
应该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止水污染。
3. 推行可持续林业管理为了解决森林砍伐问题,我们需要推行可持续林业管理。
这包括限制非法砍伐、加强森林保护和推广植树造林等措施。
鼓励使用替代性材料来减少对木材的需求。
4. 加强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为了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我们需要加强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政府应该设立自然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限制非法捕捞和狩猎等活动。
鼓励人们参与保护活动,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
5.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为了解决土壤污染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土壤污染治理。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问题总结及整改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问题总结及整改问题总结本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污染排放严重: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污染控制,导致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污染排放严重: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污染控制,导致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 资源浪费现象普遍:部分企业和个人在使用资源时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例如能源、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土地的不合理利用等,对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资源浪费现象普遍:部分企业和个人在使用资源时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例如能源、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土地的不合理利用等,对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3. 监管不力:监管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监管不力和执行不到位问题,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和处罚,使环境保护措施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监管不力:监管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监管不力和执行不到位问题,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和处罚,使环境保护措施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4. 公众意识偏低:部分公众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偏低,对环境的破坏行为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缺乏主动参与和合理行为。
公众意识偏低:部分公众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偏低,对环境的破坏行为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缺乏主动参与和合理行为。
整改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措施:1. 加强污染治理: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管,确保其按照环保要求进行生产,并配备相应的污染治理设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加强污染治理: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管,确保其按照环保要求进行生产,并配备相应的污染治理设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2. 推行节约资源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资源浪费行为的惩罚力度,倡导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推动可持续发展。
环保存在问题以及整改措施
环保存在问题以及整改措施环保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环保存在问题1.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频频出现,严重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
大气污染主要由工业废气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以及燃煤等因素引起,导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超标,致使呼吸道疾病大幅增加,雾霾天气频频发生。
水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导致水质恶化,严重危害水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壤污染主要由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工业废物的倾倒以及城市垃圾的堆填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威胁到粮食生产和农产品质量。
2.生态破坏问题人类的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生态平衡被打破,野生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和繁衍的环境,生物多样性遭到威胁。
湿地的开发利用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的调节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减弱,湿地资源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河流的治理和开发工程导致河床变化和水流速度加快,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系统,导致河水污染和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3.资源浪费问题目前,浪费资源的问题严重影响持续发展。
资源的长期过度开采和过度消费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储备量的减少。
能源资源的无节制消耗导致现阶段能源紧缺,世界各国互相竞争,能源价格不断上涨。
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浪费导致水资源短缺,世界上许多地区出现了水资源紧张和水源枯竭的问题。
二、整改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环境污染问题的整改措施(1)大气污染整改方案:加强对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的监管,推广清洁能源,促使工业和交通领域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大气污染。
建立大气污染监测体系,及时监测和预警空气质量,加强环境管理力度。
(2)水污染整改方案:建立完善城市和工业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鼓励和推广节水技术,减少供水量和排水量。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土壤污染整改方案:加强农药、化肥的使用管理,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存在问题3. 1 资源不足和过度开发福建土地资源紧缺,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人均耕地不足0.04 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水资源总量的2/3 左右分布在山区,而经济总量占全省3/4 的闽东南沿海,水资源却只占全省的36% ;煤炭资源保有储量仅居全国第24 位,且品种单一;金属矿产相对贫乏;石油依赖外省输入;资源和能源综合利用率低[7] 。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掠夺式开发,致使生态环境呈不断恶化趋势。
福建虽是我国南方主要林区,但近40 年滥砍乱伐,森林木材蓄积量锐减。
现有林木生长稀疏,林相残破,已丧失了原有天然林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生物量高和自我维持能力强的功能[7]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面积不断缩小,并呈孤岛状分布,使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恶化,造成许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丧失,一些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
植被破坏、土地退化、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致使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减弱。
3. 2 水土流失依然严重福建省是一个水土流失高发区和潜在危险很大的地区。
据统计,从2000 年到2005 年,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从132.70 万公顷降至103.30 万公顷,表明近5 年的综合治理已取得显着成效。
但目前全省水土流失依然比较普遍,流失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4% ,还存在[4] “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现象。
因此,水土流失治理仍是今后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3. 3 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福建省2005 年环境状况公报[4]数据显示:全省城市内河水质污染比较普遍,水域功能达标率仅50.3%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仍较低,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滞后于城镇发展需要,污水管网不配套,已建成的大部分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场存在超标现象;城市酸雨污染比较普遍,全省23 个监测城市中有21 个城市出现酸雨,降水pH 年均值为4.91 ;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仍较突出,在各项污染物中,甲醛和二甲苯超标较为严重,超标率分别为52.5%和56.6% ,苯和甲苯的超标率分别为 5.6%和35.5% 。
长期以来, 福建坚持粮食自给的发展目标,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大部分未被利用的养分通过地表径流、淋溶、硝化反硝化、吸附和侵蚀等方式进入地表环境,污染水体、土壤和大气,导致河流、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造成地表水、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10,11] 。
据统计,2003 年本省农作物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每公顷平均880.5 公斤,为全国化肥平均施用量的 2.18 倍,单位面积施用化肥位居全国之首;每公顷农作物施用农药21.9 公斤,为全国平均用量的2.52倍。
其中仅闽江流域福州、三明及南平三市氮肥(折纯量)施用量就达16.49 万吨、磷肥(折纯量)5.67 万吨,农药 2.13 万吨,每年大约有3.3 万吨的氮肥(流失率20% )、0.28 万吨磷肥(流失率5% )和0.64 万吨的农药(流失率30% ),随地表径流汇入水体。
据测算,2005年全省化肥流失进入水体的总氮、总磷约占各类污染来源的30~40% ,全省禽畜养殖业排[4]放的氨氮、化学需氧量分别是工业废水的17.9 倍和14.8 倍,是生活污水的4.4 倍和4.2 倍。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本省今后水环境污染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4 福建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途径福建省生态建设的目标是立足于现有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基础,经过20年的努力奋斗,将福建省建设成为生态效益型经济比较发达、城乡人居环境优美舒适、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全面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繁荣、山川秀美、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省份[3,12] 。
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4. 1 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目前,我国有关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立法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为缺乏有效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制度,存在规划不协调、不科学等问题;缺乏有效的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体制,导致投资分散,责任推诿,有效治理不显著;缺乏有效的生态环境建设技术保障制度,导致生态环境建设投资效益差,生态环境建设达不到预期效果;缺乏有效的生态环境建设资金保障制度,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无法落实,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13] 。
在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情况下,作为“生态省建设"的试点省份,福建省应率先建立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地方法律、法规,尽快出台和修订一些生态环境方面的地方法规,健全和完善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和监管制度。
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轨道,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以罚代法等现象发生[14] 。
4. 2 强化各级政府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目前,环境保护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其中政府担当着环境保护的重要角色。
由于政府的权威性、不可更移性和强制性等特点,使政府在指导、协调、服务、保障和提供基础设施方面,发挥着重要职能[15] 。
就福建省环境保护的现状而言,必须强化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环境保护的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的关系。
各级政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件大事,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各级政府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发挥政府依法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的作用,从生态环境建设的大局着眼加以政策引导和管理,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13] 。
由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完全靠政府投入是不现实的,要挖掘市场潜力,通过各项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社会资本,形成政府投资与引资、融资相结合的投入模式,使投资与项目运作市场化、产业化,提高资金利用效率[16] 。
一些地方官员存在“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施政观念和行为,是生态环境恶化得不到控制和根治的一个重要原因[14] 。
在眼前经济利益和长远生态效益上,地方政府往往选择经济利益而不惜破坏生态平衡[17] 。
为此,一定要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意识。
另外,也应把环境保护绩效纳入到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评中,以根治当前盛行的行政官员短期趋利行为[16] 。
4. 3 强化企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责任意识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时刻与生态环境发生联系。
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既存在矛盾、对立的一面,也存在协调、统一的一面,但企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历史的必然,[18]只有实现企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才能保护企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大都将环境作为纯粹的公共物品,因此在没有其它激励情况下,企业不愿意增加对环境保护的投入[19] 。
由于企业行为对国家和区域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巨大,因此,要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收费制度,从机制上促进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采取各种措施,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逐步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即生产某些耐用消费品和对环境有影响产品的企业,要负责这些产品使用后的回收和处理,能利用的再利用,能作为资源回收的处理后作为资源再用,无法回收利用的做到无害化处理[20] 。
企业作为经济的主体,其责任是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这是企业的生存之本。
对于正在成长阶段的企业而言,承担着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在短期内可能会由于更新技术和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而影响其经济效益,但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企业必须面对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必须迎接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绿色"浪潮的挑战。
如果企业仅仅考虑眼前利益,就会丧失长远的竞争优势,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21] 。
因此,企业要自觉逐步建立起实施清洁生产的有效机制,促进工业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预防为主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积极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22] 。
4. 4 发挥公众、民间组织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全民性的事业,其广泛的社会性和公益性决定它必须依靠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共同完成。
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加强政府的监控职能外,还必须积极调动公众的参与作用,要保障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决策权以及司法救济权,维护公众的环境合法权益,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3,23] 。
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正向“公众参与型"迈进,但环境保护法中并没有成熟的公众参与制度,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24] 。
充分发挥民间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25] 。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7]作用,增强企业和个人的环保责任感,营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4. 5 依靠科技创新开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各级政府要把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纳入科技发展计划,鼓励科技创新,加强生态产业、生态环境保护、废物资源化、清洁能源与清洁生产的相关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加强灾害监测、预报与防治相关技术等重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20] 。
依靠科技进步,把科技创新放在首要位置,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
以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切实加强环境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推广应用环境科研成果,加大环保技术研发力度,降低治理成本,提高环保工作成效。
4. 6 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围绕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环境污染防治、清洁生产技术与工艺、资源综合利用、清洁能源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结合省情,学习国内外先进成果,提高建设水平[26] 。
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中,要开阔视野,拓宽领域,尽可能全方位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的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省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健康发展。
充分利用地缘、人缘优势,加强闽台、闽港澳的合作,争取在闽台农业、林业、环保、海洋资源开发、气象预报、地震灾害防治等领域的合作上取得新突破[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