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产业布局(一区位理论演变)
产业布局
(二)产业布局的比较优势理论 斯密 李嘉图 赫克希尔-奥林 赫克希尔 奥林
(三)产业布局的均衡与非均衡理论 1、新古典均衡区域增长理论 、 2、缪尔达尔 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 、缪尔达尔-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 3、威廉姆森的倒 曲线 、威廉姆森的倒U曲线 4、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
(四)公平与效率的选择理论 公平与效率释义 公平与效率的兼容与选择 影响公平与效率的因素: 影响公平与效率的因素: 1、资源稀缺 、 2、聚集效益 、 3、技术创新 、 4、增长所需要的社会经济秩序 、 5、增长所必需的扩散和转移 、 6、增长所必需的生态环境 、 前三者属于内涵要求区域经济发展走非均衡道路 后三者本质上要求区域经济的均衡性
(三)产业地区合理布局是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的 结果 1、产业布局是一个客观的过程 、 2、产业布局又是一个主观因素作用的过程 、
产业布局的理论依据
(一)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杜能的同心农业圈层理论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西方古典区位论基本特征: 西方古典区位论基本特征: 研究宗旨是为各企业或部门找到最佳生产区位 以完全竞争市场机制下的价格理论为基础
1、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加剧 、地区经济差距扩大, 2、区域经济摩擦、地区封锁日趋强化 、区域经济摩擦、 3、产业布局非区位化,引发区域产业结构趋同 、产业布局非区位化, 4、注重地区经济倾斜,忽视产业结构倾斜 、注重地区经济倾斜,
中国产业地区布局战略选择
一、产业布局战略选择的制约因素 经济体制的制约 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 政治和社会等因素的制约 二、产业布局战略选择的原则 效率与公平兼顾 产业政策的地区倾斜与产业倾斜相结合, 产业政策的地区倾斜与产业倾斜相结合,以产业倾 斜为重点 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相结合, 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相结合,以市场配置为基础
产业布局变化趋势
产业布局变化趋势产业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同行业的分布状况和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进步,产业布局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国际产业布局、新兴产业布局以及技术驱动产业布局三个方面来探讨产业布局变化的趋势。
一、国际产业布局的变化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一方面,传统的制造业产业链逐渐向亚洲、尤其是中国转移。
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从而导致传统制造业在发达国家的衰退。
另一方面,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特别是印度、巴西等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国际产业布局逐渐实现了多极化。
不再是以美国、欧洲为中心,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多中心的世界经济格局。
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推动国际产业布局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组织方式和经营模式。
互联网巨头如谷歌、亚马逊、阿里巴巴等公司的崛起使得互联网经济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着国际产业布局的变化。
此外,全球价值链的重构也是国际产业布局变化的重要趋势。
传统产业链中的不同环节逐渐分散到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全球化的供应链网络。
跨国公司依托全球供应链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而全球供应链的构建则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协同,形成了新的国际产业布局。
二、新兴产业布局的变化趋势新兴产业是指基于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产业。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新兴产业布局的变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工智能产业的兴起。
人工智能作为新兴技术的代表之一,在各个国家都得到了高度重视。
中国提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为国家经济的新引擎。
美国、欧洲等国家也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产业。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对产业布局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新能源产业的崛起。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逐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
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一)产业区位理论的形成——古典区位理论1.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基本思想:对离城市任何一点距离而言,不同农业生产的利润不同,对土地报价也不同,报价高者获得使用权,从而确定给农场主带来最大地租收入的农业生产布局区间。
运输成本差异导致城市周边形成农业布局的圈层结构,即“杜能环”。
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其中心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区位,将生产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的地点。
其中区位因子包括劳动力费用、运输费用、地租等等。
该理论假定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孤立的国家或特定的地区,对工业区位只探讨其经济因素,运输费用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
其理论核心是工业布局主要受到运费、劳动力费用和聚集力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运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工业部门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别主要是运费造成的。
(二)产业布局区位理论的发展——近代区位理论近代产业区位理论已经从对工业区位进行探讨发展为对贸易区位、城市区位进行探讨,将研究对象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和城市,将研究目标从追求生产成本、运输费用最低转向追求市场最优。
1.一般区位理论——俄林工业区位的移动既与已经形成的资本和劳动力配置的历史格局有关,也是生产要素在各地区间重新配置和均衡关系变动的结果。
2. 中心地理论——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等级序列:在某一区域内,城镇作为“中心地”向周围地区提供商品和服务。
中心地的规模和级别与其服务半径呈正比,与其数量呈反比。
规模大、级别高的中心地还含有多个较其低级的中心地。
中心地模式:理论模式是指在—个平原地区,各处自然条件、资源都一样,人口均匀分布,人们在生产技能和经济收入上均无差别,购物以最近为原则,则这个平原上的中心地最初应是均匀地分布,每个中心地的理想服务是圆形服务面4.市场区位理论——廖什该理论认为,由于产品价格随距离增大而增大(产地价格加运费),造成需求量的递减,因而单个企业的市场区最初是以产地为圆心,最大销售距离为半径的圆形。
产业布局
1.市场机制 2.计划机制
5.2 产业布局调整
一、产业布局调整的必要性 产业布局调整的原因 1.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2.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
二、产业布局调整的主要原则 1.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国家干预为补充 2.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3.政府必须实行适当的倾斜政策 4.适时调整
2.地理区位学派 (1)代表人物:克里斯塔勒,《德国南部的中心 地》(1933) (2)“中心区位”理论内容: 第一、中心地模式假定条件:
第二、中心地不同等级划分的依据及其排列规律
第三、中心地模式体现了六边形销售服务区的经济 合理性。
第四、中心地体系不同形成机制下的结构形态。
(三)产业布局区位理论的多样化发展
5.3 产业布局的理论基础
一、区域分工理论 (一)古典经济学派的分工与贸易理论
1.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二)现代经济学派的区域分工与贸易理论 1.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2. 现代区域分工与贸易理论的发展
• 技术差距理论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一阶段:创新产品阶段,产品是技术密集型的; 第二阶段:定型产品生产阶段,产品由技术密集 型转为资本密集型; 第三阶段:定型产品发展阶段,产品由资本密集 型转向劳动密集型; 第四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 3.”中心——外围”理论
[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第三讲产业结构提纲
第三讲区域产业结构一、产业结构及分类(一)基本概念1、产业(industry):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称。
2、产业结构(industry structure):指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
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
3、区域产业结构(regional industry structure):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
不同区域有不同区域特征:自然资源、劳动力、交通条件等决定了其产业结构的特殊性。
同样的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之间的分配比例不同,经济效率存在较大差异。
区域产业结构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资源在各产业间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获取最大或较大的经济效益。
(1)产业结构量的方面:产值比例和就业比例(2)产业质的方面:指产业间的经济联系,主要包括“关联程度”和“主次联系”①产业间的关联程度是指某产业与其它产业通过相互影响发生联系,影响的方式有两种:影响和被影响,分别用影响力和感应度来衡量;某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其影响的程度叫做影响力,用影响力系数来衡量。
某产业受其他产业的影响,其影响的程度叫做感应度,用感应度系数来衡量。
②三产业间的主次联系,是综合研究目前哪类产业主导区域经济的发展,哪类产业目前处于次要发展地位或潜在的主导产业。
(二)产业结构分类1、两大部类分类法:分为生产资料部类和生活资料部类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的总和,是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和工具等,一般可包括原料、工具、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等。
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生活资料,亦称“消费资料”或“消费品”。
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那部分社会产品。
按满足人们需要层次分,有生存资料(如衣、食、住、用方面的基本消费品)、发展资料(如用于发展体力、智力的体育、文化用品等)、享受资料(如高级营养品、华丽服饰、艺术珍藏品等)。
产业布局:区位与聚集
掌握产业布局基本概念及产业布局 的理论发展,了解影响产业布局的 重要因素826年出版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 济之关系》一书,标志区位论的产生,杜能被 后人称为区位论的鼻祖。
杜能确定了围绕一个城市市场出现的6 个同心环状的农业地带: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 布局模式
– 增长极模式 – 点轴布局模式 – 网络布局模式 – 地域生产综合体开发模式 – 区域梯度开发模式
• 产业分布规律
– 集聚规律 –扩散规律 –不平衡发展规律 –地区专门化
• 影响因素
– 自然因素:农业、采掘业、旅游业;环境、土 地、水资源等对工业的限制
3 产业布局规律与原则
• 产业分布、产业布局
– 分布:已经形成的格局 – 布局:强调产业规划 – 分布是布局的基础,布局形成新的分布
• 布局机制
– 计划机制 – 市场机制
• 布局指向性原则
– 在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突出其中一个起决 定性的因素,将企业布局在具有该因素优势的 地域。
– 原材料指向、燃料动力指向、运输指向、劳动 力指向、市场指向。
用最小、节约费用最大的地点。
• 特殊区位因子 :只适用于某些特定工业 ,如湿度对纺 织工业、易腐性对食品工业 .
• 一般区位因子 :适用于所有工业部门 ,包括运费、劳 动费、集聚和分散
• 运输区位法则 :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条件下, 如何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区位,即运费最小的区 位
n
n
S miri mi (x xi )2 ( y yi )2
– 中心地:向周边地区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城 镇
– 高级中心地:提高高档消费品,名牌服装,宝 石等 高级中心商品,数量少,服务范围广 。
产业布局
(6)
增长极理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 )
核心内容:在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者有创新 力的企业在特定区域或者城市聚集,从而形成一种资本和技术高度集中 ,增长迅速并且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经济发展机制,由于其对邻近地区经 济发展同时有着强大的辐射作用,因此被称为“增长极”。
(7)点轴理论 点轴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过程看,产业、 特别是工业先集中于少数点,即增长极。
(3)成本学派理论
核心:以生产成本最低为准则来确定产业的最 优区位 。 主要代表人物:韦伯; 胡佛 (美 )于1931年、1948 年分别写了《区位理论与皮革制鞋工业》和《经济活动的区位》
(4)市场学派理论
核心内容: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把 企业安排在利润最大的区位。在市场激烈竞争中, 商品销售问题日益突出,这时在考虑生产成本与运 费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市场划分与市场网络 合理结构的安排 研究市场划分——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谢费尔 ):任何两地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两 地市场间市场分界点为两地均衡点。
1、集中度分析
(1)集中指数及其变化: 集中指数是表明某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集中程度的指标,其计算 公式为: C=(l-H/T)× lOO 式中: C : 集中程度指数, T :全国或全区总人口或总面积, H :占全国或全区经济总量半数的地区人口或面 积, 集中度指数在0-100之间波动。 一般说来: C≤50为相当分散; 50 < C≤70为分布比较平衡; 70 < C≤90为相当集中; C≤90为高度集中。 利用这一指数来揭示区域经济布局集中程度,可分别计算区域 开发前的集中度指数C0,和区域布局后的集中度指数C1。如果 C0<C1,则说明集中度降低;反之,则说明集中度升高。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共49张PPT)
(三)自然资源直接影响到产业布局的大格局
由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对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等方面具 有直接、间接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与竞争的条件下,产业活 动势必首先向最优的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分布区集中,形成 一定规模各具特色的专业化生产部门,进而完成产业劳动地 域分工的大格局。
(四)自然条件各要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五)价格与税收条件
价格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家的价格政策、产 品地区差价及产品可比价格等方面。
税收也对产业布局产生重要作用。
五、科学技术因素
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经济发展与产业 布局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自然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技术进步不断地拓展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使自然资 源获得新的经济意义。
研究市场网络合理结构安排的理论主要有克里斯塔勒的中 心地理论和廖什的区位经济学。
3.成本—市场学派理论。
成本—市场学派是在成本学派与市场学派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 学派建立了一般均衡理论,而且探讨了区域产业布局与总体产业 布局问题。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艾萨德、俄林、弗农等。
除上述三个学派外,区位理论发展到20世纪中期还产 生了行为学派与社会学派。行为学派的主要思想是把人的主观
法律对产业布局有相当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 业布局,主要受市场需求控制,比较注重效益,但往往 具有较大的盲目性,造成产业布局的波动性和趋同化。
(四)国内、国际政治条件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国内、国际政 治环境,一个政局不稳、动荡不安的国家,其经济很难获 得发展,当然也就谈不上合理的产业布局。
❖ 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经济理 论和不发达地区》一书中提出的。
产业布局理论知识讲稿
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化 产业体系。
目标设定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优化升级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路径选择
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手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实现协同 发展;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方面的措施。
03
创新政策
政府通过制定创新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提
高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政策可以包括科技研发支持、知
识产权保护、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措施。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
03
对产业布局影响
城市规划原则和方法论述
城市规划原则
城市规划应遵循科学性、前瞻性 、可持续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 等原则,确保城市发展与经济、 社会和环境相协调。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目标
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现代化经济 体系和发展模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强化企 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强创新 文化建设。
新兴产业特点、趋势及其重要性
01
02
03
新兴产业的特点
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 高附加值、高风险性。
产业布局理论知识讲稿
目 录
• 产业布局基本概念与理论 •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 •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对产业布局影响 •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策略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新兴产业布局思考 • 总结:未来产业布局挑战与机遇并存
产业布局基本概念与
01
产业布局理论
八、梯度推移理论
(三)局限性
主要是难以科学划分梯度,实践中容易扩大地区 间的发展差距。该理论忽视了高梯度地区有落后 地区,落后地区也有相对发达地区的事实,人为 限定按梯度推进,这样做就有可能把不同梯度地 区发展的位置凝固化了,把差距进一步扩大了, 使发达的地方更发达,落后的地方更落后。
中国的产业布局政策与实践
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2.劳动费指向论 劳动费是使运费形成的区位格局发生变形 的因子,使工业区位产生第一次偏离。 当总运费(原料+燃料+成品)<节省的劳动 力费用时,可使工厂放弃最小运费位置, 移向劳动力廉价的地区。
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3.集聚指向论 集聚因子指促进工业集聚到某一地点,从 而节约生产和销售成本而获得经济效益的 因子。 当集聚获得的利益大于企业因集聚而增加 的运输费用和劳动费用之和时,集聚因子 即将企业从运输费用和劳动力费用最低点, 迁至集聚最佳区位。(工业区位发生第二 次偏移)。
五、点轴理论
(二)点轴理论意义 点轴开发理论是地域开发有效的方式之一。在尚未充 分开发的区域,其作用更为显著,在规划实践中有重 要的指导价值。 (1)有利于发挥集聚经济的效果 (2)点轴开发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级中心城镇的作用 (3)有利于把经济开发活动结合为有机整体 (4)有利于区域开放式地发展
三、胡佛终点区位和转运点区位理论
核心是以生产成本最低为准则来确定产业的最优 区位。胡佛提出运输成本由两部分构成:线路运 营费用、站场费用,前者是距离的函数,后者则 不一定。 第一,若企业用一种原料生产一种产品,在一个 市场出售, 在原料与市场之间有直达运输,则企 业布局在交通线的起点最佳。因为在中间设厂将 增加站场费用。 第二,如果原料地和市场之间无法直达运输线, 原料又是地方失重原料(加工过程中只有部分质 量转移到产品中去的原料),则港口或其他转运 点是最小运输成本区位。
产业结构理论演变课件
国际经济合作
合作基础
产业结构理论为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理 论基础,有助于各国在产业结构调整中 寻找共同点和合作基础。
VS
合作模式
通过产业结构理论的指导,各国可以探索 更加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实现互利共 赢的局面。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产业结构理论演变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产业结构理论概述 • 古典产业结构理论 • 新古典产业结构理论 • 新兴古典产业结构理论 • 现代产业结构理论
01
产业结构理论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产业结构理论是研究产业之间相互关 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说。
概念
产业结构理论主要关注产业间的比例 关系、产业组织结构、产业关联度、 产业竞争力等方面,旨在揭示产业发 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
02
古典产业结构理论
亚当·斯密理论
总结词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认为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详细描述
亚当·斯密认为,通过劳动分工,每个工人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从而提高技能和生产效率。分工使得生产 过程变得更加专业化,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亚当·斯密还强调了市场的作用,认为市场能够 自动调节供求关系,使经济达到均衡状态。
资源最优配置理论
1
资源最优配置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另一个核 心理论,它研究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和最优 配置。
2
资源最优配置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 下,资源的配置能够达到最优状态,从而实现社 会福利的最大化。
3
资源最优配置理论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它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支持。
产业布局区位
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有哪些?要求用一个案例来分析具体产业或者企业是如何布局的,为什么?如何理解区位选择(区位选择)?一、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经典的区位理论是由19世纪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杜能和20世纪初德国著名经济学家韦伯创立的。
区位选择要考虑的主要因素称为区域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就是在特定地点或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经济活动比在其它地区进行同种活动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
)区位理论对于区位选择的三个标准:(1)成本最低区位选择要达到最低,首先是寻求运费的最低点,其次寻求劳动费的最低点,当劳动费的影响增大时,企业可能会离开运费的最低点,转向去寻求劳动费的最低点。
(2)市场份额最大廖什:把占有市场作为生产的目的,区位选择为占有市场服务,是实现生产的利润最大的原则。
市场因素、竞争因素、历史因素和政府作用也是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3)聚集效益聚集效应是指由于某些产业部门、某些企业向某个特定地域集中所产生的使生产成本降低的效果。
主要是通过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扩大生产规模等方法来实现,表现为联合化和协作化,在有些情况下,聚集所带来的效益要大于由于偏离运费最低点和劳动费最低点所增加的费用。
二、区位选择的基本因素1、自然因素(1)自然环境:1)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自然条件直接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2)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工业企业对用水、用地及一些特殊环境的要求上。
3)对城市建设和第三产业的影响。
(2)自然资源:1)第一产业的产品直接取自与自然资源,它的分布必须与自然资源完全一致。
2)第二产业的产品间接来源于自然资源。
从传统形式看,工业接近原料地和消费地,就近取得所需的原料和燃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资源对工业布局的约束力越来越小。
原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产品中的智力资源含量增加。
3)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区位选择开始摆脱资源的制约,使其自由度增大。
2、社会经济因素(1)人口和劳动力;(2)资金;(3)市场;(4)运输。
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
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不同产业的比重和组成情况。
产业布局是指这些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况。
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变化是不断发展的,符合一定的规律。
下面将介绍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的一些规律。
1.农业-工业-服务业演变规律: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农业是主导产业。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业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推动了服务业的兴起和壮大,服务业成为经济的新引擎。
这种演变规律在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中都有体现,如英国的工业革命、中国的开放等。
2.产业结构升级的规律:随着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一些传统产业逐渐衰退,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快速崛起。
这种产业结构的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崛起不仅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利润率,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创新和提高竞争力。
3.产业分工与区域发展的规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各国之间的产业分工越来越明显,不同地区承担着不同的产业职能。
例如,发达国家普遍具有高技术产业和创新能力,而发展中国家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开发。
而在一个国家内部,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差异,不同地区也承担着不同的产业任务,形成了产业布局的特点。
4.跨国公司和全球产业链的构建:总体而言,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演变规律体现了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科技进步的发展,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将继续发生变化,并逐渐形成更加复杂和多元化的格局。
经济地理学课件:区域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PPT文档49页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源自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二)产业布局区位理论的发展(近代区位理论)
1、市场区位学派
核心内容:主张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子,并 尽量将企业安排在利润最大的市场区位。 德国,奥古斯特·廖施,1939年,《经济的空间分析》 , 认为:工业布局的根本原则是寻求最大利润。
11
2、地理区位学派
德国,克里斯塔勒,1933年,《德国南部的中心地》, 系统地阐述了中心地的数量、规模和分布模式,首次建 立了中心地理论(中心地方论或中心地学说)。
1
产业布局
第一节 产业布局理论概置,是指产业在一定 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
狭义的产业布局:仅指工业布局 广义的产业布局:指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在内 的所有产业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
2
二、区位分工协作理论
(一)古典经济学派的分工和贸易理论
1、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19
二、经济因素:
1、区域分工 – 区域分工:技术分工和社会分工在地域空间的表现 形式。 – 根据区域之间存在产业梯度和经济交换关系的不同, 可分为三种类型:垂直型分工、水平型分工、混合 型分工
2、经济发展水平 3、生产要素禀赋
– 劳动力因素、能源、资本等 4、市场(产品市场、资本市场)
– 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市场竞争 5、基础设施条件 6、集聚(集中与分散)
20
三、技术因素:
– 技术决定着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 – 技术影响着产业结构 – 技术影响交通运输
四、社会因素:
– 人口、政治、产业主体的行为、特定的社会文化环 境和法制环境、历史传统
五、地理位置因素:
– 经济区位、特殊地理环境
21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1.7.1 521.7.1 5Thursd ay, July 15, 2021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0 6:20:45 06:20:4 506:20 7/15/20 21 6:20:45 A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1.7.1506:20: 4506:2 0Jul-211 5-Jul-21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06:20:4506 :20:450 6:20Th ursday, July 15, 2021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1. 7.1521. 7.1506: 20:4506 :20:45July 15, 2021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1年7 月15日 星期四 上午6 时20分4 5秒06: 20:4521 .7.15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1年7月 上午6 时20分2 1.7.150 6:20July 15, 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年7 月15日 星期四 6时20 分45秒0 6:20:45 15 July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上 午6时20 分45秒 上午6 时20分0 6:20:45 21.7.15
2-3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
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
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 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 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 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 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 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 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 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区域梯度转移战略
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产业结构的 优劣,而产业结构优劣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 门。特别是主导产业部门所处的阶段。如果 区域主导专业部门是由处在创新阶段的兴旺 部门所组成,则列入高梯度区;反之,由处 在成熟阶段后期或衰老阶段的衰退部门所组 成,则属于低梯度区。
区域开发的理论模式 梯度开发理论模式与反梯度开发理论
优区位开发理论模式
由于各地区生产力发展千差万别,发达
地区有不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有优区 位,因此,国土资源的开发、生产力的 布局重点,应有选择的确定最优区位, 作为生产力布局的重点。优区位地区包 括: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城镇集 中的地区、交通便利和位置优越的地区、 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口众多的地区 等。
厉以宁基尼系数
经济学用基尼系数来表述贫富差距的悬殊情况,
据国内外的有关统计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 数已经接近或超过国际警戒线。 厉以宁说:“按中国现阶段城乡二元经济的情 况来分析,可以先算出两个基尼系数:一个是 城市的基尼系数,另一个是农村的基尼系数。 然后再用加权平均方法算出一个基尼基数。据 测算,我国城市和农村两个基尼系数在0.32- 0.35之间,加权平均之后,也大致在这个水平 上”。这也就是说,按照他的算法,中国的收 入差距还没有达到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产业的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产业的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所谓产业是指同一属性的企业集合,它是企业与区域经济整体之间的一种中观经济层次单位。
区域经济是一个结构复杂的有机系统,大到部门,小到行业;从生产到流通、交换、服务等都可以称作产业。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区域生产力布局中的重要内容。
从区域规划角度来看,产业规划应着重区域产业结构发展方向、产业规划布局和产业地域组合三方面来研究。
一、产业的分类与产业结构产业的划分也即是产业的分类,它是进行产业结构研究的基础。
对于产业如何分类和划分,各国都根据各自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理论认识以及经济发展要求来进行分类和划分的。
大致有以下六类划分方法:1.按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法。
2.按农、轻、重的部门分类法3.按统计口径标准分类法4.按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5.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划分法6.按经济活动性质划分法各种划分方法在区域经济分析研究中都有其特点,但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
就目前来看,用于研究区域经济活动规律,可按经济活动性质来进行划分,在世界各国得到普遍的认可。
按经济活动性质来分类,即将区域全部经济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由于种种原因,各国经济学家对三大产业划分的界限并不完全一致,各国统计口径也有所不同。
但是,大体上:第一产业定义为以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的产业。
主要是农业(包括农耕业、狩猎业、捕捞业和原始森林采伐业)、矿业及采矿业。
我国第一产业泛指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定义为以第一产业的产品为劳动对象的加工和再加工业(包括组装业),主要是农副、土畜产加工、矿产品原料加工、工农业半成品再加工以及建筑业。
第三产业定义为第一、第二产业生产服务和为人民生活服务的产业。
该产业所涉及门类广、行业庞杂。
我国又将第三产业划分为: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为提高科技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部门和为管理国家、管理社会服务部门。
从区域产业发展的动态轨迹和现实生活来考察,这一划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需求结构和满足这些需求结构的技术结构变化规律,既反映了区域经济的整体性和广泛的兼容性,又能反映产业之间的相关性。
产业区位因素及变化趋势
产业区位因素及变化趋势产业区位因素及变化趋势一、引言产业区位是指企业在选址时考虑的各种因素,如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资源供给、市场需求等。
合理的产业区位选择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区位因素也日益成为企业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
本文将围绕产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展开讨论,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二、产业区位因素(一)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产业区位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合理的地理位置可以带来便捷的交通条件、丰富的资源供给和广阔的市场需求。
在地理位置选择上,企业应考虑到距离市场的距离、交通便利程度、资源状况等。
例如,苹果公司在美国加州硅谷的选址就考虑到了这些因素,使得其能够更好地与市场接轨,获取丰富的人才和资源。
(二)交通条件交通条件是产业区位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良好的交通条件可以提供更快速和便捷的物流、运输和通信服务,从而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交通条件选择上,企业应考虑到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交通工具的运输能力和效率等。
例如,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高铁网和高速公路网,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快速的物流和交通服务。
(三)资源供给资源供给是产业区位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充足的资源供给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资源供给主要包括土地、人力资源、能源等。
在资源供给选择上,企业应考虑到资源的丰富程度、可持续性和价格等。
例如,许多企业选择在中国与全球供应链紧密相连的长三角地区设立生产基地,以利用当地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完善的产业链。
(四)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产业区位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合适的市场需求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提高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
在市场需求选择上,企业应考虑到市场规模、市场增长率和市场竞争程度等。
例如,许多企业选择将生产基地设立在消费市场较为活跃的城市,以便更好地获得市场需求的反馈和扩大市场份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农产品市场的距离不同,地 租也不相同。离市场最近的区 位因运费最小,所以也是农业 生产的最佳区位。 随着离市场距离的增加,地租 也将减少,区位的比较优势也 会不断降低。 对于同一种作物来说,在离市 场近的区位要进行集约化经营, 而在离市场远的区位应粗放经 营;对于不同作物来说,在离 市场近的区位要种植能带来高 额地租的作物,而在离市场远 的区位要种植获得地租相对低 的作物。
无论是长途运输还是短途运输,都需要支付相同的 站场作业成本,所以,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实际运 费率将趋于下降。
远程运输经济:运费率随着运输距离的 增大而递减。
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费率 不同的运输方式通常具有不同的成本结 构和服务特性,其优缺点也各不相同。
站场作业成本:汽车运输较低,铁路和水运较高 铁路和水运有大规模运输经济优势 公路运输在短途运输中具有较大优势,而铁路和 水运在长途运输中具有较大优势。
第三,Mi=1,LW=2或仅使用地方纯原料(加工后 重量不变)时,最佳区位不确定。 可以在原料地,也可以在消费地 典型的这类工业有石油加工。从原油加工到成品 油几乎不发生重量变化,其生产区既可以在原料 产地,也可以接近主要消费地大城市。
在生产过程中,原料地为两个,与消费地不在一起 时,其区位图形为一个三角形,即区位三角形
杜能环形成 的一个重要 的因子是农 产品的运费, 产品的生产 地和消费地 之间的距离 是一个重要 问题
杜能环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
杜能对其理论的修订:河流 与小城市的影响
蔬菜、水果、 鲜奶等
黑麦、小麦、休 闲三区轮作
2.2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应用研究
乔纳森的宏观尺度研究
乔纳森综合欧洲的人口 密度,各种农作物、家
纳瓦佛的微观尺度研究
纳瓦佛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存在以农村聚落为 中心的同心圆状土地利用形态,从而验证了微观尺度的杜能 环模式。
1.住宅区 2.香蕉地 3.内侧耕地 4.咖啡种植地 5.外侧耕地 6.河谷耕地 A.雨季耕地 B.旱季耕地
卢旺达村落周围典型的 土地利用形态
Nwafor. Agricultural land use and associated problems in Rwanda, The Journal of Tropic Geography, 1979,48:58-65.
2.3 评述
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 的空间分异。
这种空间分异源于生产区位与消费区位之间的距离,
各种农业生产方式在空间上呈现出同心圆结构。
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得杜能理论中的
距离因素决定性作用制约变小; 城市周围地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异。
城市蔓延与农业土地利用模式(逆杜能圈)
3.韦伯的最小费用区位理论
运输指向 劳动指向 集聚指向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基本的 假定条件基础上: 第一,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 第二,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生产规模; 第三,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且 不能移动;各地点的劳动费水平是固定的, 在这种劳动费水平下可以得到的劳动力是 无限的。
一、产业活动的区位因子与区位理论
成本学派 市场学派 行为学派
区位因子
经济因子 非经济因子 决策者行 为偏好 政府区域 政策
成本因子
收入因子
运费因子
非运费因子
国防安全
劳动力 相关要素投入 自然环境
理论进展:分类
农业区位论 工业区位论 商业区位论 交通区位论 居住区位论 服务业区位论 城市区位论
成本学派 市场学派 行为学派
近年来产业活动区位理论的新进展
全球化与区位论研究——跨国企业区位论 地方化与区位论研究——集聚与集群理论 流通革命与区位论研究——超市的区位战略 信息革命与区位论——集聚与城市等级 福利政策与区位论研究——公共设施区位模型 城市化与区位论研究——居住区位选择
(一) 成本学派:以运输成本为核心 的产业活动区位理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孤立国全境的生 产布局以城市为 中心。 离城市越远,产 品的运输费用越 大。
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在这样一种关系下,农业将呈现怎 样的状态。
第二,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 将对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即为了从土地 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场的经营随着距城 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
土地的纯收益即地租,主要取决于农产品 由农场运输到城市的运费。
3.1 运输费用指向论
(1)原料指数和区位重量 运费指向论主要是用原料指数(material index) 判断工业区位指向。 原料指数为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
Wm Mi Wp
Mi:表示原料指数,Wm:表示局地原料重量, Wp:表示产品重量。
Lw
Wm Wp Wp
Mi 1
畜、水果的分布与农业
景观,以西北欧为中心
划分出七大地带。
Jonasson, Agricultural regions of Europe. Economic Geography, 1925,1: 277-314
上海、北京郊区农业空间结构
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市郊区的圈层结构: 近郊区为蔬菜、鲜奶、蛋品; 远郊区内侧为粮食和生猪,外侧为粮食、林木; 而外围山区则为林业、牧业和干果。
区位重量 在整个工业生产与分配过程中,需要运送的总重量 为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重量之和,每单位产品的需 要运送的总重量为Lw(Locational Weight)。
Wm Wp Lw Mi 1 Wp
Lw
Wm Wp Wp
Mi 1
韦伯的三条区位规律
第一,Mi>1,LW>2或仅使用失重原料时,最佳 区位在原料地。 典型的这类工业有钢铁业、水泥业、葡萄酒业、 面粉业、制糖业等 以水泥业为例,1吨水泥,需要石灰石1.33吨, 煤炭0.43吨,黏土0.35吨,则Mi=2.11。因此水泥 企业在原料地特别是使用量大的石灰石产地布局 运费最低。 试用原料指数分析钢铁业布局变化的原因?
2、杜能环:运费与农业生产方式的 空间配置原理
杜能( Johan Heinrich von Thunen,17831850 ),德国经济学家。 于1826年完成了《孤立国 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 础。
2.1 理论要点 杜能假想的“孤立国”有6个条件
在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和运河, 马车是惟一的交通工具 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 耕作 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 他地区隔绝 全国所需的人工产品由中央城市 供应,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来源 于农村 矿山和盐场都位于城市附近
交通运输不同于其它生产部门,它并不生产任何
新的物质产品 其产品只是旅客或货物的位移,吨公里或人公里 为单位。 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均生产同样的产品。 其产品不能储存和积累,只能储存生产能力。
交通运输设备分为两部分
固定部分:铁路、公 路、机场等,通常使 用寿命较长,投资成 本高,受较大规模经 济的影响 可移动部分:车辆、 船舶等,一般使用寿 命较短,运输经营者 的“沉没成本”很小。
第二,Mi<1,LW <2或仅使用广布原料时,最佳 区位在消费地。 典型的这类工业有啤酒酿造业、酱油、饮料等 以啤酒酿造业为例,1吨啤酒,需要原料水10吨, 大麦和啤酒花0.03吨,则Mi=0.03。(对水质虽有 要求,但水仍可作广布原料,而大麦和啤酒花是 地方原料)所以现实中这些产业往往布局在消费 地
成本学派:以运输成本为核心的产 业活动区位分析
基本概念 杜能环:运费与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 原理 韦伯的最小费用区位原理 胡佛的终点区位和转运点区位 交通产业带与交通经济带
1.基本概念
1.1 交通运输与通达性
交通运输既是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国民经 济的重要先行部门之一。交通运输行业的特殊性:
固定部分的高供应成本、长使用寿命和规模经济形 成了趋于垄断控制的倾向, 可移动部分的易于进入、灵活性和缺少规模经济效 应,使其易于激烈竞争。
通达性-“为克服距离所做的努力”
通达性:综合反映某特定位置的交通运输条件 ①移动的距离、②时间、③所涉及的资金费用。
区域通达性的测量尺度 从一个港口或其他运输枢纽出发,在各种不同的时间范围内, 人员或货物的运输可能达到的空间范围 从一个城市出发的联系和吸引范围的大小
第三讲 产业布局理论与实践
产业活动的区位因子与区位理论 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 区位决策与企业迁移 跨国公司与全球产业转移
一、产业活动的区位因子与区位理论
产业活动必定要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 并形成不同的分布形态和空间联系。 从两个视角考察:
宏观 产业如何在空间上最佳配置? 产业活动为什么趋于集中化? 集聚与扩散的内在机制如何? 微观 企业如何选择适合它的地点? 哪里是企业运营成本最低 或利润最大的场所?
运费率(Freight Rate):单位货物移动单位距 离所支付的运输成本。 以往的区位研究中,一般假定运输成本是距离的 简单正线性函数,与现实有差距。
运输成本变化及影响因素
运费成本包括线路运输成本(Line-haul Costs)和终端 成本(Terminal Costs)或站场作业成本。 线路运输成本包括线路 维修、管理、运输工具 磨损、动力消耗、保险 和工人工资等。随距离 变化而变化。 站场作业成本包括装卸、 仓库、码头、管理经营 机构运转等费用。通常 与距离远近无关。
大范围内两者之间的通达性,以旅行速度和旅行时间表示
提高通达性的主要途径:①提高道路等级 ②提高 交通运输工具的速度 ③开发直达运输以减少中转 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