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2 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

教学设计概要

第一阶段:教师运用一组人口结构数据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体会、揣摩和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进而指导学生选择若干个思考方向,确定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第二阶段: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围绕课题收集资料。此阶段教师对学生作收集资料的方法、手段、途径的指导。

第三阶段:学生独立整理、分析资料,并进行交流、讨论,证明论点。

一、课题选择的背景

本节关于“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课是依据教学进度而进行的,这

一内容属于高二地理第五章“人口和城市”中的教学內容。

选择“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主要是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考虑的:

1.教材中有让学生产生质疑的学习内容

教材归纳了人口分布的三个趋向:趋向低平地区,趋向沿海,趋向中低纬;归纳四类人口稀疏区:寒冷、干旱、湿热地区和高原高山地区;归纳四类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美国东北部。按教材内容分析,明显地让学生感到自然条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经济发展程度(即物质生产方式)因素。但教材在讨论影响人口分布因素时,未经论证就直接给出首要因素是物质生产方式。在历年的教学中,每年都有学生提出疑问,影响人口分布的首要因素到底是哪个因素?

2.教材中蕴含着可让学生深入学习的内容

从教材对“人口结构”的阐述来看,主要归纳了人口结构的几个方面,诸如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城乡结构等。就每一个结构来看,则可以联系到很多的人口社会现象。如年龄结构中,有老龄化问题引出劳动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老龄化问题引出社会对老年人群的养老方法的优化选择,以及人口的城乡结构与人口流动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3.具有拓展性的补充材料丰富多彩

由于教材容量的有限性,学生仅靠教材內容进行探讨研究是不够的,因为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肯定突破了现有教材的阐述。由于教材的滞后性,教材中的数据和材料比较陈旧,而学生却可通过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等很容易地查找到最新资料,学生从中就可找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找到与教材內容相对应的、与自己认知水平相符合的研究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1.有一定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和能力

作为市重点中学的我校学生,平时在基础学科的学习中就养成了自学习惯,与老师之间也常有对某些问题的讨论。加之高二学生在高中课程的学习中,已经积累并掌握了一定量的基础知识,初步具备了质疑探讨的素质。

2.有相应的收集信息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处理信息的思维能力

我校较早地开设了研究型课程,学生在学校开设的研究型课程学习中已得到了很多锻炼,其中之一就是初步掌握了如何从互联网上、图书馆中,或通过其他途径查阅、收集和整理地理信息,学会了如何到有关的职能部门去调查、了解情况,以获取所需的资料和数据,并据此得出论点和论据。

3.有一定的合作能力

共同探讨本是我们学校的校风,学生在以往的学习期间就有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良好风气。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按各自的观点组成不同的研究小组,同学间能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团结一致,这就保证了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

【评析】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是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重要一环。本节课开始之前,课题组人员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进行了详细分析。从教学设计和教学的具体过程来看,课题组对教材内容的选择是恰当的,对该教材内容具有质疑思维、发散思维和丰富多彩的课外补充材料的分析是正确的,同时对该班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分析也有理有据,严密而恰当。

三、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引导学生在了解教材上有关人口阐述的基础上,对教材中提到的、部分学生认为论据不够充分的一些论点展开探讨;或是对人口状況提出自己的看法,补充教材中过于笼统的说明;或受到教材的启发,结合人口社会现象,研究一些针对这些人口发展中所出现的人口问题的解决对策。在课堂上,由教师作串联主持,各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

(一)教学目标

1.发展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加深对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3.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4.发展对人口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处理

教材內容的处理,是放在研究性学习的背景下,以研究性学习的思路进行考虑的。教学內容分成两块,这两块内容分别以下面两类认识观为主构思。

1.以“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着的”辩证唯物认识观为指导

重点是把教材中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內容,以人口数据为出发点、核心点,通过从点到面的发散思维形式,联系到人口的各个结构方面,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和把握如何扩大认识的广度,加大认识的深度,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比如,从人口的年龄分段统计,既可得出静态的人口年龄结构整体现状,也可得出动态的人口年龄结构阶段性的变化,还可得出不同人口年龄段的性别结构,再可得出人口出生率的变化倾向;或从上述这些讨论,再引向另一个层次的讨论,如老龄化与养老方法,养老方法优化选择等等。

2.以“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认识观为指导

重点是把教材中的“人口分布影响因素”作为一个矛盾体,以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为

出发点、核心点,通过寻找、证明主要矛盾的辩证思维形式,论证人口分布影响因素中的首要因素,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在众多的因素中有首要(主要)因素也有次要因素,我们要把握住首要(主要)因素。比如,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条件因素、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因素、军事因素和历史因素等,但首要(主要)因素是什么?是自然条件因素还是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因素?这就需要论证。怎么论证?可先从人口分布状态看,看看不同的人口稠密地区各有什么因素对其起作用,不同的人口稀疏地区各有什么因素对其起作用,其共同的因素就是首要(主要)因素。

教学內容经过这样处理,比较容易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课堂的研究性学习状态中。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的前期教材分析为基础,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为指导,通过解剖“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