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正常值

合集下载

血流正常值——精选推荐

血流正常值——精选推荐

上肢动脉的正常测值锁骨下动脉:3.5——6.0mm 血流速度:60——120 cm/s腋动脉:3.0——6.0mm 血流速度:60——100 cm/s肱动脉:2.5——6.0mm 血流速度:60——100 cm/s尺桡动脉:1.5——2.5mm 血流速度:35——65 cm/s除锁骨下动脉以外,其他上肢动脉可以没有负相波。

上肢静脉的正常测值锁骨下静脉:<11mm 血流速度:20——50 cm/s腋静脉:5.0——8.0mm 血流速度:15——30 cm/s肱静脉:2.5——4.5mm 血流速度:10——20 cm/s尺桡静脉:1.0——2.0mm 血流速度:5——10 cm/s颈部血管正常测值颈总动脉内径:5——8mm颈内动脉内径:4——6mm 血流速度:40——80 cm/s颈外动脉内径:3.5——5.5mm椎动脉内径:3——4mm 血流速度:30——60cm/s下肢动脉的正常测值髂外动脉内径:6——8mm 血流速度:80——120cm/s股总动脉内径:6——8mm 血流速度:80——130cm/s股深动脉内径:4——6mm 血流速度:50——90cm/s股浅动脉内径:4——6mm 血流速度:65——110cm/s腘动脉内径:4.5——6.5mm 血流速度:45——80cm/s胫后动脉内径:3——5mm 血流速度:50——90cm/s胫前动脉内径:2——3mm 血流速度:40——70cm/s舒张期是收缩期的1/4~1/5,收缩期正相波>舒张早期负向波>舒张中晚期正向波。

下肢静脉的正常测值髂外静脉内径:<14mm 血流速度:25——40cm/s股总静脉内径:<13mm 血流速度:20——30cm/s股深静脉内径:4.5~7mm 血流速度:15——20cm/s股浅静脉内径:5——8mm 血流速度:10——25cm/s腘静脉内径:<11mm 血流速度:10——20cm/s胫后静脉内径:3——5.5mm 血流速度:10——20 cm/s胫前静脉内径:2——2.5mm 血流速度:5cm/s大隐静脉:内侧汇入股总近心段,入股总静脉处(10mm),主干内径不大于5mm,血流速度小于10 cm/s。

血流正常值

血流正常值

上肢动脉的正常测值锁骨下动脉:——6.0mm 血流速度:60——120 cm/s腋动脉:——6.0mm 血流速度:60——100 cm/s肱动脉:——6.0mm 血流速度:60——100 cm/s尺桡动脉:——2.5mm 血流速度:35——65 cm/s除锁骨下动脉以外,其他上肢动脉可以没有负相波。

上肢静脉的正常测值锁骨下静脉:<11mm 血流速度:20——50 cm/s腋静脉:——8.0mm 血流速度:15——30 cm/s肱静脉:——4.5mm 血流速度:10——20 cm/s尺桡静脉:——2.0mm 血流速度:5——10 cm/s颈部血管正常测值颈总动脉内径:5——8mm颈内动脉内径:4——6mm 血流速度:40——80 cm/s颈外动脉内径:——5.5mm椎动脉内径:3——4mm 血流速度:30——60cm/s下肢动脉的正常测值髂外动脉内径:6——8mm 血流速度:80——120cm/s股总动脉内径:6——8mm 血流速度:80——130cm/s股深动脉内径:4——6mm 血流速度:50——90cm/s股浅动脉内径:4——6mm 血流速度:65——110cm/s腘动脉内径:——6.5mm 血流速度:45——80cm/s胫后动脉内径:3——5mm 血流速度:50——90cm/s胫前动脉内径:2——3mm 血流速度:40——70cm/s舒张期是收缩期的1/4~1/5,收缩期正相波>舒张早期负向波>舒张中晚期正向波。

下肢静脉的正常测值髂外静脉内径:<14mm 血流速度:25——40cm/s股总静脉内径:<13mm 血流速度:20——30cm/s股深静脉内径:~7mm 血流速度:15——20cm/s股浅静脉内径:5——8mm 血流速度:10——25cm/s腘静脉内径:<11mm 血流速度:10——20cm/s胫后静脉内径:3——5.5mm 血流速度:10——20 cm/s胫前静脉内径:2——2.5mm 血流速度:5cm/s大隐静脉:内侧汇入股总近心段,入股总静脉处(10mm),主干内径不大于5mm,血流速度小于10 cm/s。

TCD各个血管的参数正常值

TCD各个血管的参数正常值

TCD各个血管的参数正常值在人体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

这些血管各自具有不同的生理参数,这些参数的正常值也会根据个体的特点而有所差异。

本文将详细介绍TCD检测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血管的参数正常值。

一、动脉的参数正常值:1.动脉的直径:正常人的动脉直径范围比较广泛,一般为0.7-1.2毫米。

2.动脉的血流量:动脉的血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动脉的血液量。

正常人的动脉血流量范围为每分钟4-6升。

3.动脉的血速:正常人的动脉血速范围为每秒30-40厘米。

二、静脉的参数正常值:1.静脉的直径:静脉直径较动脉大,一般为1-3毫米。

2.静脉的血流量:正常人的静脉血流量范围为每分钟4-6升,与动脉血流量相当。

3.静脉的血速:静脉的血速相对较慢,一般为每秒10-20厘米。

三、毛细血管的参数正常值:1.毛细血管的直径:毛细血管是很细微的血管,其直径最小,一般为5-10微米。

2.毛细血管的密度:毛细血管的密度指单位面积内毛细血管的数量,正常人的毛细血管密度范围为每平方毫米600-900个。

3.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是指血管壁对溶质和液体的穿透程度。

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较高,且能较好地保持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除了以上参数之外,还有一些其他与血管相关的重要参数包括:1.壁厚:指血管壁的厚度,一般血管壁的厚度在10-100微米之间。

2.弹性:指血管壁的弹性程度,正常血管壁应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适应血液流动的压力变化。

3.血管阻力:指血管内血流受到的阻碍程度,与血管的直径、长度、血液黏稠度等因素有关。

4.血压:指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80-90毫米汞柱。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参数的正常值还会受到个体差异、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具体血管参数测量时,应结合个体情况综合判断。

此外,同一个血管参数的正常值范围在不同的研究和临床实验中也会有所差异,因此理解和掌握血管各项参数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十分重要。

超声血管正常值

超声血管正常值

常用血管血流参数正参值颈部血管1.内中膜厚度(IMT ): 颈总动脉< 1mm ,分叉处IMT< 1.2 mm2. 内径:颈外动脉4—5mm;颈内动脉5—6mm;颈总动脉6—7mm 3.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SPV):颈总动脉91.3 ± 20.7cm/s ;颈外动脉70.9 ± 16.1 cm/s ;颈内动6脉7.6 ±14.3 cm/s 4. 阻力指数(RI):颈外动脉0.65—0.83;颈总动脉0.65—0.75;颈内动脉0.55—0.655. 颈总动脉:V2 / V1< 0.86. 椎动脉:内径3.5—4.2cm ;收缩期峰值流速45 —75 cm/s颈内动脉狭窄分级诊断标准1. 轻度狭窄(内径减少0%—50%)⑴ 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⑵ 频窗存在2. 中度狭窄(内径减少51%—70%)⑴ 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⑵ 舒张末期流速<40cm/s⑶ 频窗消失⑷ 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23. 严重狭窄(内径减少71%—90%)⑴ 收缩期峰值流速>170cm/s⑵ 舒张末期流速>40cm/s⑶ 频窗消失⑷ 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24. 极重度狭窄(内径减少91%—99%)⑴ 收缩期峰值流速>200cm/s⑵ 舒张末期流速>100cm/s⑶ 频窗消失⑷ 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45. 完全闭塞(内径减少100%)⑴ 闭塞的管腔内可有充满的血栓回声⑵ 闭塞管腔内无血流信号⑶ 同侧颈总动脉舒张期无血流信号,甚至出现反向波四肢血管上肢动脉内径参考值动脉测点测值(mm)锁骨下动脉 第一肋外侧缘处 6.18 ± 0.49 腋动脉 大圆肌下缘处 4.87 ± 0.67 肱动脉 内外上髁间 3.87 ± 0.55 桡动脉 桡骨茎突平面 1.87 ± 0.36 尺动脉 尺骨茎突平面 2.04 ± 0.37 上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 内径 SPV ( cm/s ) PI锁骨下动脉 5.64 ± 0.79 85 ± 22腋动脉 3.79 ± 0.64 71 ± 16 4.61 ± 2.17肱动脉 3.62 ± 0.65 68 ± 18 4.2l ± 2.29桡动脉近段 2.5l ± 0.49 51 ± 26 3.66 ± 2.03 桡动脉远端 2.04 ± 0.39 52 ± 12 3.35 ± 1.56 尺动脉近端 3.18 ± 0.44 53 ± 14 3.95 ± 1.91 尺动脉远端 1.87 ± 0.39 56 ± 15 3.56 ± 2.04 下肢动脉内径参考值动脉 内 径( mm )左右股动脉 7.6 ± 1.3 7.8 ± 1.1腘动脉 5.9 ± 0.7 5.8 ± 0.6 胫后动脉 2.5 ± 0.4 2.5 ± 0.3 足背动脉 2.3 ± 0.4 2.2 ± 0.3 上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1.近段髂总动脉 85± 20cm/s2.髂内动脉 93± 18cm/s3.近段髂外动脉 99± 22cm/s4.近段股总动脉 89± 16cm/s5.股深动脉 64± 15cm/s6.近段股浅动脉 73± 10cm/s 远段股浅动脉 56± 12cm/s 7.近段腘动脉 53± 9cm/s 远段腘动脉53 ± 24cm/s8.胫腓动脉干 57± 14cm/s9.近段胫前动脉 40± 7cm/s 远段胫前动脉56 ± 20cm/s 10.近段胫后动脉 42± 14cm/s 远段胫后动脉48 ± 23cm/s 11.近段腓动脉 46± 14cm/s 远段腓动脉44 ± 12cm/s 12.足背动脉 30± 10cm/s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分级诊断标准I 级:返流时间持续 1-2 秒II 级:返流时间持续为 2-3 秒III 级:返流时间持续为 4-6 秒IV 级:返流时间大于 6 秒返流时间在 0.5秒以内,可视为正常; 0.5-1 秒为可疑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远段髂总动脉90 ± 21cm/s远段髂外动脉96 ± 13cm/s 远段股总动脉71 ± 15cm/s 中段股浅动脉74 ± 13cm/s腹部血管及其他肝脏血管1.肝固有动脉⑴ 内径2-6mm⑵ 峰值流速46-66cm/s⑶ 阻力指数0.5-0.72.肝静脉⑴ 频谱形态:三相(S 波、 D 波、 a 波)或双相频谱⑵内径:<10mm3.门静脉⑴ 主干内径12-14mm⑵ 最高流速15-25cm/s⑶ 平均流速14.8 ± 3.7 cm/s门静脉高压征血管参数变化1. 门静脉:主干内径<1.4cm,出现双向或离肝血流,血流期相性消失,平均流速降低(7.6 ±2.8cm/s )2. 肝动脉:代偿性扩张,内径0.4-1.0cm3 .脾门静脉:内径>0.9cm4 .附脐静脉:内径>0.3cm5 .冠状静脉:内径>0.5cm肾动脉1. 肾动脉干收缩期峰值流速<100cm/s ,RI<0.72. 不同年龄组肾动脉内径和血流参数年龄组管径(mm)SPV(cm/s )EDV(cm/s )RI20〜5.14± 0.7185.69±18.52 31.88±11.29 0.64±0.1731〜5.21± 0.5187.28± 26.23 31.98± 8.57 0.64±0.1641〜5.24±0.3179.09±13.38 29.83± 8.97 0.63±0.1551 〜5.37 ± 0.54 87.44 ± 8.37 24.72 ± 9.59 0.65 ± 0.15 61 〜5.30 ± 0.43 77.9 ± 19.91 24.74 ± 8.06 0.68 ± 0.143.肾动脉狭窄诊断标准⑴ 收缩期峰值流速>100cm/s⑵ 舒张期无血流信号⑶ 频谱的频带增宽⑷ 动脉加速时间延长(>0.8s),加速度降低(<3m/s2 )⑸ 肾动脉狭窄段SPV与邻近腹主动脉SPV之比>3.5腹主动脉1. 内径:近段2.0cm—3.0cm,中段1.6cm—2.2cm,远段1.3cm—1.7cm2. 收缩期峰值流速:近段70—180cm/s,远段67 —150cm/s甲状腺上下动脉1 . 内径2mm2. 收缩期峰值流速30—50cm/s3. 阻力指数0.5—0.6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血流动力学正常指标范围

血流动力学正常指标范围

血流动力学正常指标范围血流动力学正常指标范围是指在健康人群中,血液循环的各项指标在一定范围内的理想数值。

这些指标反映了人体血液循环状态的良好程度,对于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首先,血压是血流动力学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高压)在90-140毫米汞柱(mmHg)之间,舒张压(低压)在60-90mmHg之间。

血压的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能够保证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的压力稳定,从而保障器官组织的血液供应。

其次,心率也是血流动力学中的关键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正常心率范围为每分钟60-100次。

心率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提示心血管系统出现异常。

心率的正常范围能够保证心脏有效地泵血,以满足全身组织的需求。

除了血压和心率,心排血量也是血流动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

心排血量是指心脏每分钟所排出的血液量,通常以升/分钟(L/min)来表示。

成年人的正常心排血量范围为4.5-5.5L/min。

心排血量的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能够保证全身各组织器官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维持其正常的代谢需求。

此外,血液中的氧饱和度也是血流动力学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成年人的正常血氧饱和度范围为95%-100%。

血氧饱和度反映了肺部氧合功能和氧气输送的有效性,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动脉血氧分压也是血流动力学中不可忽视的指标之一。

成年人的正常动脉血氧分压范围为80-100mmHg。

动脉血氧分压是组织细胞摄取氧气的主要驱动力,维持正常的细胞呼吸和代谢功能。

综上所述,血流动力学正常指标范围是保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参考标准。

血压、心率、心排血量、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等指标的稳定和正常范围能够保证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状态良好,维持各组织器官的正常代谢需求。

因此,了解和监测这些指标,对个体健康的评估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血流正常值

血流正常值

血流正常值上肢动脉的正常测值锁骨下动脉:3.5——6.0mm 血流速度:60——120 cm/s腋动脉:3.0——6.0mm 血流速度:60——100 cm/s肱动脉:2.5——6.0mm 血流速度:60——100 cm/s尺桡动脉:1.5——2.5mm 血流速度:35——65 cm/s除锁骨下动脉以外,其他上肢动脉可以没有负相波。

上肢静脉的正常测值锁骨下静脉:<11mm 血流速度:20——50 cm/s腋静脉:5.0——8.0mm 血流速度:15——30 cm/s肱静脉:2.5——4.5mm 血流速度:10——20 cm/s尺桡静脉:1.0——2.0mm 血流速度:5——10 cm/s颈部血管正常测值颈总动脉内径:5——8mm颈内动脉内径:4——6mm 血流速度:40——80 cm/s颈外动脉内径:3.5——5.5mm椎动脉内径:3——4mm 血流速度:30——60cm/s下肢动脉的正常测值髂外动脉内径:6——8mm 血流速度:80——120cm/s股总动脉内径:6——8mm 血流速度:80——130cm/s股深动脉内径:4——6mm 血流速度:50——90cm/s股浅动脉内径:4——6mm 血流速度:65——110cm/s腘动脉内径:4.5——6.5mm 血流速度:45——80cm/s胫后动脉内径:3——5mm 血流速度:50——90cm/s胫前动脉内径:2——3mm 血流速度:40——70cm/s舒张期是收缩期的1/4~1/5,收缩期正相波>舒张早期负向波>舒张中晚期正向波。

下肢静脉的正常测值髂外静脉内径:<14mm 血流速度:25——40cm/s股总静脉内径:<13mm 血流速度:20——30cm/s股深静脉内径:4.5~7mm 血流速度:15——20cm/s股浅静脉内径:5——8mm 血流速度:10——25cm/s腘静脉内径:<11mm 血流速度:10——20cm/s胫后静脉内径:3——5.5mm 血流速度:10——20 cm/s胫前静脉内径:2——2.5mm 血流速度:5cm/s大隐静脉:内侧汇入股总近心段,入股总静脉处(10mm),主干内径不大于5mm,血流速度小于10 cm/s。

血流动力学指标

血流动力学指标

血流动力学指标一、概述血流动力学指标是评估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用于评估心脏和血管的功能状态。

它们反映了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的流动情况,包括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平均动脉压等。

二、心输出量1.定义:每分钟从左心室排出的血液量。

2.计算方法:CO=SV×HR(其中CO为心输出量,SV为每搏输出量,HR为心率)。

3.意义:反映了心脏泵血能力的强弱,是评价全身组织灌注情况和代谢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关键指标。

4.正常值:成人静息状态下约为4-8L/min。

三、平均动脉压1.定义:每次心跳时动脉内压力变化的平均值。

2.计算方法:MAP=DBP+1/3(SBP-DBP)(其中MAP为平均动脉压,SBP为收缩压,DBP为舒张压)。

3.意义:反映了全身器官灌注情况,在维持组织灌注和氧供需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正常值:成人静息状态下约为70-100mmHg。

四、心脏指数1.定义:每分钟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2.计算方法:CI=CO/BSA(其中CI为心脏指数,CO为心输出量,BSA为体表面积)。

3.意义:反映了心脏泵血能力与身体大小之间的关系,是评价心功能状态和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4.正常值:成人静息状态下约为2.5-4L/min/m²。

五、中心静脉压1.定义:右房内压力的反映。

2.测量方法:通过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来测量。

3.意义:反映了右心功能状态和全身循环容量状态,对于休克、循环衰竭等病情的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4.正常值:成人静息状态下约为0-8mmHg。

六、肺动脉楔压1.定义:肺毛细血管楔压的反映。

2.测量方法:通过置入肺动脉导管来测量。

3.意义:反映了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和左室前负荷,对于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4.正常值:成人静息状态下约为6-12mmHg。

七、总外周阻力1.定义:全身动脉床对血液流动的阻力。

2.计算方法:TPR=MAP/CO(其中TPR为总外周阻力)。

多普勒血流检测标准值

多普勒血流检测标准值

多普勒血流检测标准值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多普勒血流检测中常用的一些标准值。

在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医生通常会关注以下几个指标,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和血管直径。

血流速度是指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速度,通常以厘米/秒(cm/s)来表示。

阻力指数则是反映了血管阻力大小的指标,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血管是否存在狭窄或堵塞。

而血管直径则是指血管的横截面直径,它对于评估血管的狭窄程度和血流情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不同部位的血管,多普勒血流检测的标准值也会有所不同。

以颈动脉多普勒血流检测为例,正常情况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应该小于1.0mm,颈动脉血流速度一般在40-100cm/s之间,阻力指数在0.6-1.0之间。

而对于下肢动脉多普勒血流检测来说,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的正常范围则会有所不同。

除了不同部位的血管,多普勒血流检测的标准值还会受到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儿童和老年人的血流速度会相对较慢,而肥胖者的阻力指数可能会偏高。

因此,在进行多普勒血流检测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对照正常标准值进行评估。

在临床实践中,多普勒血流检测标准值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比患者的检测结果与正常标准值,医生可以及时发现血管狭窄、堵塞等异常情况,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多普勒血流检测标准值的准确性也直接影响到医生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因此对于医务人员来说,熟练掌握多普勒血流检测的标准值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多普勒血流检测标准值对于评估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需要准确把握不同部位、不同年龄、不同体重等情况下的多普勒血流检测标准值,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估,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本文能够对多普勒血流检测标准值有所了解,对医务人员的临床实践有所帮助。

脐带血流sd值正常值是多少?

脐带血流sd值正常值是多少?

脐带血流sd值正常值是多少?脐带血流是女性朋友们在怀孕期间需要进行的一项检查项目,它对于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情况有清楚的显示,还可以帮助医生对胎儿染色体异常以及畸形进行判断,而sd值的正常值在怀孕的各个阶段也有所不同,女性朋友们需要对此有充分的了解,才可以更好地了解腹中胎儿的健康状况。

★一、脐带血流查脐血流是为了判断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情况,如是否存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判断是否有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的倾向,判断是否存在胎儿宫内缺氧。

胎儿染色体异常疾病、先天畸形等脐血流有时也可表现出异常。

异常的脐血流还可能跟胎盘的发育缺陷、组织学异常有关。

★二、脐带血流可由哪些疾病引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眼底病变2、妊娠高血压疾病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脐带血流与症状混淆★三、sd正常值第一阶段:孕26~28周S/D、RI值若升高(28周后S/D应小于3,RI应小于0、8),主要应考虑:(1)胎儿畸形:胎儿先天性疾病与脐动脉阻力关系密切,应进一步B超检查。

(2)脐带异常:当脐带缠绕、过长或过短、过细影响到胎盘循环时,出现异常的是血流阻抗指数。

若S/D值高于正常值,且B超显示脐带绕颈等异常情况,应根据妊娠分阶段严密观察。

(3)胎盘功能不良:胎盘的病理改变可致胎盘容量减少,有效血管总截面积下降,增高血流阻力,使其血液灌注量下降。

(4)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引发孕妇发生IUGR的原因很多,除了遗传营养、有害接触、畸形、病毒等因素外,因胎盘等妊娠附属物所致的IUGR所占比重日益加大,表现为S/D、RI值增高。

第二阶段:36~37周以后监测,脐动脉血流阻抗分三级。

1级:S/D值&lt;3、0,脐动脉血流阻抗处于正常水平。

2级:S/D值&gt;3、0,但&lt;4、0,不会引发急性胎儿窘迫,应及时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3级:S/D值&gt;4、0,将导致围产儿预后不良。

第三阶段:分娩期脐动脉阻抗指标:正常妊娠孕妇临产时,S/D值无明显变化,若指标异常,提示围产儿预后不良。

多普勒正常值对照表

多普勒正常值对照表

多普勒正常值对照表多普勒检查是一种医学技术,利用声波波段的频率变化来探寻人体内部组织以及血液流动状态等信息。

它广泛用于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领域,是一种安全、无创、无痛的检测方法。

在多普勒检查中,正常值对照表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参考工具。

正常值对照表可以方便地将多普勒检查数据与正常值进行比较。

医生将通过比较患者的检查数据和正常值对照表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多普勒正常值对照表也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的正常数据范围,以便更好地进行诊断。

在进行多普勒检查时,医生通常会考虑一些基本数据,如血流速度、体积流量、心输出量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不同的检查部位和方法来测量。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些多普勒检查的基本数据和正常值对照表。

1.血流速度:血流速度是指血液从心脏流到特定部位的速度。

多普勒检查可以测量血流速度。

同时,多普勒正常值对照表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正常人的血流速度范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血流速度正常范围:冠状动脉:0.4-0.75 m/s颈动脉:1.0-1.6 m/s肱动脉:1.2-2.0 m/s股动脉:0.8-1.5 m/s足背动脉:0.6-1.3 m/s2. 体积流量:体积流量是指血液在单位时间内流动的体积,常用于检查血管狭窄、动脉瘤等情况。

下面是一些体积流量正常范围:冠状动脉:80-350 ml/min前传后动脉:1.0-2.0 L/min股动脉:0.5-4.0 L/min肝静脉:0.5-1.5 L/min静脉窦:50-120 ml/min3. 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是指心脏每分钟泵出的血液量。

这通常用于心血管系统的疾病诊断和治疗。

心输出量还可以作为一些手术前的评估指标。

以下是心输出量正常范围:成人:4.0-8.0 L/分钟儿童:2.5-6.0 L/分钟老年人:2.5-5.5 L/分钟除了这些常见的多普勒检查数据外,多普勒正常值对照表还包括其他各种指标,如血压、脉搏等一系列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正常人血流参数

正常人血流参数
31.94±88.5
116.20±36.14
63.81±16.44
41~
5.24±0.31
79.09±13.38
29.83±8.97
111.97±34.19
62.59±15.13
51~
5.37±0.54
87.44±8.37
24.72±9.59
136.52±24.68
64.88±15.16
61~
5.30±0.43
24.22±6.80
17.95±5.39#
34.42±10.56
35.70±19.91
26.87±8.07#
0.60±0.08
0.58±0.06
0.62±0.06
1.11±0.34
0.95±0.2#
1.08±0.19
颈外动脉20~39岁
40~59岁
≥60岁
75.50±22.14
67.80±16.79*
不同年龄、性别颈动脉内径(mm)、内膜-中层厚度(mm)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流速之比
项目
20-39
40-59
≥60


CCAD(mm)
5.95±0.47
6.05±0.61
6.64±0.74#
6.44±0.68#
6.20±0.68
ECAD(mm)
4.24±0.48
4.19±0.51
4.47±0.44#
5.23±0.43#
34.0±9.1
71.8±13.0
45.8±6.8
34.7±6.1
PCA
62.6±8.4
42.3±6.6
30.2±6.6
56.7±10.2
39.8±6.4

腹腔血管超声速度标准

腹腔血管超声速度标准

腹腔血管超声的速度标准通常是指血流速度,其具体数值会因血管的位置、个体差异以及生理状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腹腔血管的超声速度参考范围: 1. 门静脉:门静脉血流通常是正向的,流速通常在10-20 厘米/秒之间。

2. 肝动脉:肝动脉血流通常是高速的,流速通常在60-120 厘米/秒之间。

3. 脾动脉:脾动脉血流通常也是高速的,流速通常在60-100 厘米/秒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速度范围只是一般参考值,实际的血流速度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体差异、生理状态(如进食、运动等)、血管病变等。

因此,在进行腹腔血管超声检查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评估血流速度,并结合其他超声参数和临床表现来做出诊断。

如果你对具体的腹腔血管超声速度标准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超声医生或相关医疗机构,以获得更准确和个体化的信息。

血流动力学正常指标范围

血流动力学正常指标范围

血流动力学正常指标范围【实用版】目录1.血流动力学概述2.血流动力学正常指标范围的具体内容3.各项指标在血流动力学中的作用4.血流动力学正常指标范围的临床意义5.结论正文一、血流动力学概述血流动力学是研究血液在循环系统中运动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心脏、血管和血液本身的生理特性。

血流动力学对于了解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血流动力学中,一系列的指标被用来评估心脏和血管的功能状态。

二、血流动力学正常指标范围的具体内容1.心排血量(CO):正常值男性约为 4.5-6.0L/min,女性约为3.5-5.0L/min。

心排血量是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心脏每分钟向全身供应的血液量。

2.心率(HR):正常值范围为 60-100 次/分。

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提示心脏功能异常。

3.血压(BP):正常值范围为收缩压 90-140mmHg,舒张压 60-90mmHg。

血压是反映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之间平衡关系的指标。

4.脉搏波传播速度(PWV):正常值范围为 1200-1600cm/s。

脉搏波传播速度反映了动脉的弹性和僵硬程度,对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有重要意义。

5.毛细血管压(PCAP):正常值范围为 6-12mmHg。

毛细血管压是反映微循环功能的指标,对评估组织灌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三、各项指标在血流动力学中的作用各项指标在血流动力学中相互影响,共同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

心排血量受到心脏收缩力和外周阻力的影响;心率受到自主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血压受到心排血量和外周阻力的调节;脉搏波传播速度受到大动脉弹性和僵硬程度的影响;毛细血管压受到全身血压和微循环阻力的影响。

四、血流动力学正常指标范围的临床意义了解血流动力学正常指标范围有助于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当某一项或多项指标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提示心脏或血管功能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同时,血流动力学指标也可以用来评估治疗效果,监测病情变化。

血流正常值

血流正常值

上肢动脉的正常测值锁骨下动脉:3.5——6.0mm血流速度:60——120 cm/s腋动脉:3.0——6.0mm血流速度:60——100 cm/s肱动脉:2.5——6.0mm血流速度:60——100 cm/s尺桡动脉:1.5——2.5mm血流速度:35——65 cm/s除锁骨下动脉以外,其他上肢动脉可以没有负相波。

上肢静脉的正常测值锁骨下静脉:<11mm血流速度:20——50 cm/s腋静脉:5.0——8.0mm血流速度:15——30 cm/s肱静脉:2.5——4.5mm血流速度:10——20 cm/s尺桡静脉:1.0——2.0mm血流速度:5——10 cm/s颈部血管正常测值颈总动脉内径:5——8mm颈内动脉内径:4——6mm血流速度:40——80 cm/s颈外动脉内径:3.5——5.5mm椎动脉内径:3——4mm血流速度:30——60cm/s下肢动脉的正常测值髂外动脉内径:6——8mm血流速度:80——120cm/s股总动脉内径:6——8mm血流速度:80——130cm/s股深动脉内径:4——6mm血流速度:50——90cm/s股浅动脉内径:4——6mm血流速度:65——110cm/s腘动脉内径:4.5——6.5mm血流速度:45——80cm/s胫后动脉内径:3——5mm血流速度:50——90cm/s胫前动脉内径:2——3mm血流速度:40——70cm/s舒张期是收缩期的1/4~1/5,收缩期正相波>舒张早期负向波>舒张中晚期正向波。

下肢静脉的正常测值髂外静脉内径:<14mm血流速度:25——40cm/s股总静脉内径:<13mm 血流速度:20——30cm/s股深静脉内径:4.5~7mm血流速度:15——20cm/s股浅静脉内径:5——8mm血流速度:10——25cm/s腘静脉内径:<11mm血流速度:10——20cm/s胫后静脉内径:3——5.5mm血流速度:10——20 cm/s胫前静脉内径:2——2.5mm血流速度:5cm/s大隐静脉:内侧汇入股总近心段,入股总静脉处(10mm),主干内径不大于5mm,血流速度小于10 cm/s。

tcd pi指数

tcd pi指数

tcd pi指数
TCD是经颅多普勒超声的缩写,是一种用于监测脑部血流和氧合状态的技术。

TCD检查中的PI指数(脉动指数)正常值为0.6~1.05。

PI指数是指收缩期峰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的差值与平均流速的比值。

通过计算PI指数,医生可以评估脑部血流的状态,并有助于诊断脑血管疾病。

在进行TCD检查前,受试者需要停用一切神经兴奋及安眠镇静药三天,至少检查前一天禁服,癫痫确诊的病人则不需要停药。

在检查当天,受试者可以照常进餐,不必空腹。

检查前一天请把头发洗干净,检查时禁用发胶等一切定型产品,但洗发产品可以照用。

TCD检查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但检查结果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解读和评估。

如果检查结果异常,建议及时咨询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大脑动脉血流最大峰值

大脑动脉血流最大峰值

大脑动脉血流最大峰值
大脑动脉血流最大峰值是一个可以反映大脑供血情况的指标。

一般情况下,大脑中动脉血流峰值的正常范围大约是40\~100cm/s。

如果动脉峰值流速超过100cm/s,可能说明大脑供血存在一定问题,如血管狭窄、血管痉挛等。

相反,如果低于40cm/s,也可能意味着大脑供血不足。

大脑动脉血流最大峰值通常发生在人的中年,大约在40岁左右。

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血流量会逐渐减少。

这一现象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弹性和功能会逐渐下降,导致血流量的减少。

不过,这种变化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会对大脑功能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个体差异很大,这只是一般情况下的平均趋势。

脐动脉血流参数正常值

脐动脉血流参数正常值

推荐不同孕期的脐动脉血流参数正常值:脐动脉血流变化,反映血管阻力情况.(1)脐动脉收缩期峰值和舒张末期流速之比(S/D), S代表收缩期峰值流速,反映血流量,D代表舒张末期流速,反映胎盘血管阻力.正常妊娠脐动脉血流S/D值岁孕周增大而逐渐降低,S/D从早孕大于4,随着孕周增长可以降到小于3,甚至是2以下.这表明胎盘逐渐成熟,胎盘内血管包括母体妊娠子宫血液循环那部分的动脉/静脉逐渐增多.增粗,胎盘外周阻力下降.使脐动脉在舒张期时仍能维持足够的血流一满足胎儿的雪供.(2)测量脐动脉血流S/D值最佳测量位置是脐动脉与胎盘附着处,这里测出的值要比靠近胎儿侧段的值低,所以不要随意的见到脐动脉就测出一个比值.越是靠近胎盘侧越好.(3)脐动脉血流S/D值增高常见于妊高症引起的胎盘功能不全.脐动脉扭曲.和母亲糖尿病.(4)脐动脉血流S/D值一般在孕32周以后.....2.7加减0.5左右.孕周脐动脉血流S/D值20 4.73(左右)21 4.2822 4.1423 4.0724 3.8625 3.8226 3.7627 3.6528 3.5929 3.4830 3.4231 3.3132 3.1933 3.1434 3.0835 2.9636 2.8537 2.7438 2.7439 2.6240 2.5141 2.39超声医学》第四版资料正常妊娠在第22孕周前,脐动脉血流频谱变化不大。

收缩期血流速度波形陡而尖舒张期血流相对较低据国内外有关报道:脐动脉流速的A/B值在第20孕周为3.9第30孕周前A/B值下降较迅速以后下降较平稳至30孕周后下降至3.0以下我们这里较多的测量脐动脉的S/D值对于>32孕周的测量,<3视为正常,孕足月的应<2.5测量的意义主要是看是否有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脐动脉孕周 PI RI21-24 1.08(+/-)0.22 0.64(+/-)0.0825-26 1.02(+/-)0.20 0.65(+/-)0.0627 1.00(+/-)0.20 0.63(+/-)0.0728 0.95(+/-)0.19 0.63(+/-)0.0729 1.00(+/-)0.23 0.63(+/-)0.0830 1.01(+/-)0.26 0.62(+/-)0.0731 1.02(+/-)0.26 0.64(+/-)0.0932 0.95(+/-)0.21 0.62(+/-)0.0833 0.93(+/-)0.19 0.60(+/-)0.0834 0.90(+/-)0.21 0.58(+/-)0.0935 0.85(+/-)0.16 0.57(+/-)0.0736 0.86(+/-)0.48 0.57(+/-)0.0737 0.86(+/-)0.16 0.57(+/-)0.0738 0.86(+/-)0.20 0.56(+/-)0.0839 0.84(+/-)0.15 0.56(+/-)0.0840 0.84(+/-)0.15 0.55(+/-)0.08脐动脉血流检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Fitzgerald和Drrmn在1997年首次成功的记录胎儿脐动脉血流信号(fetal umbilicalartery tlow signal),这一技术为了解胎儿-胎盘循环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可重复、无创伤的检测方法,对于高危妊娠的监测及围产儿结局的预测有重要作用,是其它产前检测方法所不能代替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锁骨下动脉:——6.0mm 血流速度:60——120 cm/s
腋动脉:——6.0mm 血流速度:60——100 cm/s
肱动脉:——6.0mm 血流速度:60——100 cm/s
尺桡动脉:——2.5mm 血流速度:35——65 cm/s
除锁骨下动脉以外,其他上肢动脉可以没有负相波。

上肢静脉的正常测值
锁骨下静脉:<11mm 血流速度:20——50 cm/s
腋静脉:——8.0mm 血流速度:15——30 cm/s
肱静脉:——4.5mm 血流速度:10——20 cm/s
尺桡静脉:——2.0mm 血流速度:5——10 cm/s
颈部血管正常测值
颈总动脉内径:5——8mm
颈内动脉内径:4——6mm 血流速度:40——80 cm/s
颈外动脉内径:——5.5mm
椎动脉内径:3——4mm 血流速度:30——60cm/s
下肢动脉的正常测值
髂外动脉内径:6——8mm 血流速度:80——120cm/s
股总动脉内径:6——8mm 血流速度:80——130cm/s
股深动脉内径:4——6mm 血流速度:50——90cm/s
股浅动脉内径:4——6mm 血流速度:65——110cm/s
腘动脉内径:——6.5mm 血流速度:45——80cm/s
胫后动脉内径:3——5mm 血流速度:50——90cm/s
胫前动脉内径:2——3mm 血流速度:40——70cm/s
舒张期是收缩期的1/4~1/5,收缩期正相波>舒张早期负向波>舒张中晚期正向波。

髂外静脉内径:<14mm 血流速度:25——40cm/s
股总静脉内径:<13mm 血流速度:20——30cm/s
股深静脉内径:~7mm 血流速度:15——20cm/s
股浅静脉内径:5——8mm 血流速度:10——25cm/s
腘静脉内径:<11mm 血流速度:10——20cm/s
胫后静脉内径:3——5.5mm 血流速度:10——20 cm/s
胫前静脉内径:2——2.5mm 血流速度:5cm/s
大隐静脉:内侧汇入股总近心段,入股总静脉处(10mm),主干内径不大于5mm,血流速度小于10 cm/s。

小隐静脉:小于3.5mm 速度7~8 cm/s。

返流时间:<正常>静脉瓣功能不全
~静脉瓣功能不全可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