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_解放战争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共27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共27张PPT)

国民党军总部 南京
人民群众对三大战役的支援
战役 辽沈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80 万头 粮食 0.7 亿斤
160 万 13800 副 6750 辆
淮海
平津 合计
150 万 30.5 万副 88 万辆
180 万 20000 副 40 万辆 490 万
6300 头
100 万头
4.3 亿斤
3 亿斤
180 多万头 8 亿斤
5、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
A、对于中共来说? B、对于国民党来说?
6、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召开了有中共和国民党 以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
中心内容:政治民主化与军队国家化 争论的实质: 要不要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要不要 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军的合法地位。
结果:达成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时间: 北 平 谈 判
1949年4月初
双方代表: 共产党以周恩来首, 国民党以张治中为首 文件: 《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国民政府拒签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抗战胜利以后中国社会 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 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 动派之间的矛盾。
2、三种政治力量的角逐
A、国民党 消灭共产党等进步力量,建立国民党
一党专政,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和加强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实际上是使 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1948年11月 先打两头、 ─ 49年1月 后取中间
基本解放 华北全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北平谈判
国民党:划江而治 东山再起 目的 共产党: 迅速结束战争 实现国内和平 减少人民痛苦
思考:
三大战役结束后,敌我力量对比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共消灭国民党军 队150多万人,可以说全国胜利就在 眼前,那么在这种巨大的优势之下, 中共为什么还愿意和国民党举行和 平谈判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件(共30张PPT)

第三次电报内容
毛泽东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
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 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 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 与周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 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 前途实利赖之。兹巳准备飞机 迎接,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梗
特急,重庆 蒋介石先生励鉴: 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 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商讨 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 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 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 有期,特此奉复。
成立一个联合政府,建立真正自由、民主、 统一的新中国。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1.过渡阶段(1945.8——1946.6)
(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1)重庆谈判(1945.8-1945.10) (2)政治协商会议(1946.1)
(1)重庆谈判
背景
主要矛盾:抗战后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美帝支持的国民
党发动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
2.《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战略优势是: A.获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 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 C.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 D.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
课堂练习
3.某年蒋介石在《新年文告》中宣称:“但是今日时局 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政府,… … 全在 于共党。”当时的形势是 A.国共正在进行重庆谈判 B.国共正在进行北平谈判 C.战略决战解放军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D.国民党已经败退到台湾
国内人民:渴望和平
美国: “扶蒋反共”政策,维护其在华利益
蒋介石: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
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假和平、真内战”
中共: 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间
第一次电邀时间:1945年8月14日 第二次电邀时间:1945年8月20日 第三次电邀时间:1945年8月23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7第17课《解放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7第17课《解放战争》
第四单元 第十七课
人教版 ·历史 ·必修1
2.意义 (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 (2)改变了世界_政__治__格__局__,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 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__马__克__思__主__义__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 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第四单元 第十七课
人教版 ·历史 ·必修1
2.爆发 (1) 标 志 : 1946 年 6 月 , 国 民 党 军 队 大 举 进 攻 _中__原___ 解 放 区,全面内战爆发。 (2)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 力,打歼灭战。 (3)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 对陕北和_山__东___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第四单元 第十七课
人教版 ·历史 ·必修1
●时空坐标
第四单元 第十七课
人教版 ·历史 ·必修1
自主预习
第四单元 第十七课
人教版 ·历史 ·必修1
一、内战的爆发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①背景: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邀请毛 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②时间:1945年8月底。 ③成果:双方签署会谈纪要,即《双__十___协__定_》。规定和平 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2)政治协商会议:_1_9_4_6_年初,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有 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探究问题】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探究素材】 材料一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我们会以一个延安换回整个中国”。
——毛泽东
第四单元 第十七课
人教版 ·历史 ·必修1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共29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共29张ppt)
①方针政策: A、战略上:藐视敌人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战术:a、作战方法:运动战
b、作战目标: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②结果: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陕北和山东
解放区)进攻。
2、战略反攻
①战略反攻的序幕是什么? ②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呢?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 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 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一、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1.重庆谈判 (1945.8-10)
原因:①平压国力民,党内:战迫准于备国尚内未外完的成和
②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 ,揭穿蒋介石的阴谋
③美国为了自身利益, 扶蒋反共
结果:签署 《双十协定》(内容

②重庆谈判结果如何?
《双十协定》原稿影印件
“双十协定”规定: 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治协
阶级
探索
结果
为什 近
么党 领导
代 前 期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人民
走社
资产阶级
会主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义道
路是 近
历史 代
的选
后 期
择?
党派 国民党 反动派 民主党派
共产党
主张
专制独裁 继续半殖半封道路
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发展道路
4.北平谈判 蒋介石:元旦求和,以和谈作为缓兵之计。 毛泽东:新年献词, “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谈判,达成 《国内和平协定》 蒋介石拒绝签字!
5.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17课 解放战争(共46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17课 解放战争(共46张PPT)

练习:请填下列表格。
战役名称
作战部队 和指挥员
战役时间
歼灭和改 编敌人数
解放地区
歼灭或俘 获敌指挥 官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东北野战 军 林彪 罗荣桓
1948年 四十七万 9月-11月 多人
中原、华东 解放军
刘邓陈粟谭
1948、11 1949、1
五十五万 多人
东北、华 北野战军 1948、11 五十二万
(2)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
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 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的胜利。
巩固练习
1、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
要原因是
代表人物: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毛泽东先生应蒋先生的邀请,毅然来渝,使我 们过去所听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诬词和误解, 完全粉碎了。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平、团 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反应和代表
了我们百姓的要求。
——《新华日报》上的一封读者来信
材料反应了中共赴渝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谈判地点 重庆桂园
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 生产的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3、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 解入区一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极大 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踊跃参军, 积极支持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 一个可靠保证。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的胜利
1、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内战的爆发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内战的爆发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共33张PPT)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共33张PPT)
第17课 解放战争
2020/6/10
1
一、内战的爆发
1.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背景:(1)饱受日本侵略者蹂躏和战争创
伤的中国人民,一致渴望和平,反对内战,重 整家园,发展生产,安定生活;
(2)国际上,一些国家也希望中国实现和
平,国共和平解决矛盾;更重要的是,国民党
的主力部队还远在西南、西北等大后方,军事
1948年秋
2020/6/10
22
(2)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了 《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的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还积极承担抬 担架、送粮草、运弹药等任务,这一切都使人 民解放军的力量大大增加,促使战争胜利的方 向转向人民解放军。
2020/6/10
2020/6/10
9
结果:经过谈判,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双十协定》 内容:
和平建国; 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协会议; 保证人民权利等。
未达成协议
的内容: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
2020/6/10
10
谈判地点 重庆桂园
2020/6/10
重庆谈判后张治中为毛泽东送行
11
意义:
第一,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 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
态势还不利于立即发动内战。
2020/6/10
2
社会主要矛盾分析:
抗日战争胜后,
国内阶级矛盾上升 为主要矛盾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已转化为中国人民同 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 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的发展或解决将决定中国的命运
2020/6/10
3
2.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人教版必修一 第17课 解放战争(共25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 第17课 解放战争(共25张PPT)

500
450
430万400源自350300250
200
150
120万
100
中共 国民党
50
0 兵力
“打到延安去,活抓毛泽东” ——1946.10 蒋介石
人民解放军采取运 动战方式,集中兵 力,大歼敌人,国 民党军队被迫由全 面进攻转为重点进 攻。1947年春,中 原解放军的胜利突 围,宣告国民党 “围歼”毒计破 产。
政治欺骗
二、经过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 议》,国名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
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 1946.61947.6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 1947.61948.9
• 挺进大别 山
• 1948.91949.1
• 三大战役
战略决战
最后的胜利
• 1949.4 • 渡江战役
(一)战略防御
解放战争开始时敌我力量对比(1946年7月)
小结
和平民主
一个 目标
两次 谈判
重庆谈判 北平谈判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三个 阶段
四大 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 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的战争。
巩固练习
1.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并未立即爆发,主要原因是( )
①国民党尚未完成军事部署 ②阶级矛盾尚未成为主要矛盾
毛泽东转战陕北途中
张家口保卫战 上党保卫战
(二)战略反攻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开反攻的序幕
三军配 合,两翼
牵制
刘伯承、邓小平
(三)战略决战
进入战略决 战时机成熟
1948年国内局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和部分任务分别是什 么?内线和外线各指什么?
内线指解放区,外线指国统区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 数
430万
370万
127万
190万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 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 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A.欺骗民主党派和广大人民 B.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C.维护国民党专制独裁 D.诱迫共产党交出军队和政权
2、在解放战争防御阶段,蒋介石重点进攻的地 区是
对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 立了新中国。
对世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 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 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理论上: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阅读材料思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 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 “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 武装的,采取自我批判方法的,联系人民群 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 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 统一战线。”这就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三件主 要武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三大法宝。
党的建设 武装斗争 统一战线
国何共借关鉴完系成?的表演格变:过程国说共明两了党什关么系?的对今演天变祖国统一有
时期
关系
原因
影响
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4——1927年) 合作
反革命势力强大 , 革命力量需要联合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 统治,沉重打击了 帝国主义的侵略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七课解放战争 (共20张)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七课解放战争 (共20张)
A 图是(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juézhàn)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解析] 题干有两处关键信息,一处是“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 河”,一处是“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根据这些信息可知当时仍处 于战略防御阶段,而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就是展开战略反攻,而揭开战略反 攻序幕的正是(zhènɡ shì)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据此分析A项正确。B、 C、D三项不符合题干材料所述的形势。
三、战略(zhànlüè)反攻
战略反攻的方向为何选在中原地区?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 (shān dōnɡ))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 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1)由于国民党兵力主要集结在陕北和山东搞 重点进攻,中原地区国民党兵力相对空虚。(2) 中原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zhòngyào),可 以威胁国民党中心城市南京和武汉。
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
政协会议
内战 结果— 开始
粉碎全面进攻
粉碎重点进攻 展开战略反攻
第十八页,共21页。
检 解析(jiě xī):从时间来看,1947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并 未成定局,从“举国”“遍地”“南天民变”可以看出蒋 介石政权完全陷入政治上的孤立。
1、1947年12月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发表陈毅《反攻 形势》诗:“……举国艳说新民主,土改狂潮遍地来。 南天民变羽书急,准备审判蒋独裁。”其说明了( )
各方态度 美国:扶蒋反共假和平,真内战
共:争取和平,建立民主政府
第八页,共21页。
三次电邀 毛泽东
为了尽一切 可能(kěnéng)争 取国内和平, 戳穿蒋介石假 和平的阴谋, 毛泽东等赴重 庆谈判。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 解 放 战 争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  解 放 战 争

第17课解放战争一、内战的爆发抗战胜利后的形势: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国民党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中共代表的人民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不可调和最终导致战争爆发②美蒋勾结准备内战扶蒋反共,帮蒋介石建亲美反共政府,对抗苏联1.重庆谈判(1945.8-10)(1)原因:①国民党: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内战准备尚未完成②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揭穿蒋介石的阴谋(2)结果:签署《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权利等.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一致2、政协会议(1946初、重庆)(1)政协协议内容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2)结果: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3、全面内战爆发-------战略防御:(1946.6—1947.5)(1)爆发:1946年6月1946年6月底,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内战。

解放军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计划(2)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陕北1947年人民解放军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重点进攻。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一)战略反攻:1947.5—1948.81、经济:土地改革---《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影响: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2. 军事---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二)战略决战:三大战役(1948.9—1949.1)1、条件(背景):(1)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我军数量迅速增加。

(2)国民党收缩战线,实行重点防御。

(3)我军士气高昂,决战条件成熟。

2、三大战役(1)辽沈战役--1948.9-11 (2)淮海战役--1948.11-1949.1(3)平津战役--1948.11-1949.1(1)、辽沈战役①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 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件(37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 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件(37张)
【答案】B
配人教版 历史 必修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材料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 新中国……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 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 的伟大胜利。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 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配人教版 历史 必修1
【解析】注意漫画创作的时间“1945年”、漫画的名称 《端赖合作》及图片上的文字“国”“共”“复兴门”“建国 大道”,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抗战胜利前后,全国民 众希望国共两党继续合作,实现和平建国,漫画反映了国人对 和平前景充满期盼,故D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是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会战,并非国共联合进行的,排除A 项;《双十协定》是1945年重庆谈判的结果,重庆政协会议召 开于1946年初,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公开发表国共合作宣言,重庆谈判时 抗日战争已经取得胜利,排除C项。
配人教版 历史 必修1
2.辉煌胜利 (1) 渡 江 战 役 : 1949 年 4 月 21 日 , 人 民 解 放 军 横 渡 __长__江____ 。 4 月 23 日 , 解 放 军 占 领 南 京 , 统 治 中 国 22 年 的 ___国__民__政__府___覆灭。 (2)追歼残敌: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__新__民__主__主__义__革__命______取得基本胜利。
配人教版 历史 必修1
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1.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 2.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3.国统区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 4.解放区人民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力支持。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七课解放战争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七课解放战争

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已成定局
B.国民政府在政治上陷入孤立 C.土地改革在全国展开
B
D.民主政府成立条件的成熟
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
以一部分主力和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
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和部分任务分别 是什么?外线指什么?内线又指什么?
三、战略反攻
战略反攻的方向为何选在中原地区?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 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 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二、内战爆发
1、爆发标志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2、粉碎敌人全面进攻
战略上藐视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战术上重视
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
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3、粉碎敌人重点进攻
山东 虎口拔牙:孟良崮战役,
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 整编七十四师三万余人
A、全国人民: 渴望和平、反对内战
材料二:(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 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 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美国外交文集》
B:美国的主张:实行“扶蒋反共”政策, 维护其在华利益。
材料三: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 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 1945年9 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
陕北 蘑菇战术,四战四捷,
歼敌三万余人

(人教新课标)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课件

(人教新课标)必修1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课件

解析: 从时间上来判断,此事件应是淮海战役。 A项发生
在1947年6月,C、D两项发生在1949年4月。
答案:B
热点背景 大陆第一部关于蒋介石的人生思想言论辑录 —— 《蒋介石自述》日前付梓出版。台湾媒体刊文称,大陆继推出国 民党抗日电影《喋血孤城》后,又出版 “一字不删 ”的《蒋介石 自述》 ,此种做法值得肯定并可作为改善两岸关系的基础。面对新 的形势,拂拭去历史尘埃之后,我们应更理性地认识当前国共关 系,以更大的智慧处理和解决两岸关系问题。
【典例 1】 2009 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 本,封皮上赫然写着: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落款是:民 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 它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如何坚持抗战 B.决定实行土地改革 C.建立何种国体政体 D.将革命进行到底 )
(2)军事斗争:①1946年,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大举进攻
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内战初期,人民解放军先后粉 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② 1947 年夏,刘伯 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 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③ 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 1 月,中共
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发动“冷战”,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
杜鲁门主义,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所 以美蒋勾结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是不可避免的。
角度 1 从国共双方的本质差异角度突破 【示范 1】 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重庆谈判期间( )
①中共争取和平民主 期盼民主机遇 A.①② C.①②④
2 .毛泽东听到某一消息后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
了,二十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此以后,我们的 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请思考:毛泽 东听到的是什么消息? 提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课件(共31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课件(共31张PPT)

因素是什么?
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 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 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 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 破裂,走向对抗。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有利的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
(1)重庆谈判:
目的: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团结广大 人民。 双十协定 》。 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签署《_________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_____________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结果:政协协议被国民党撕毁,和平建国的希望
第17讲
解放战争
课标:
①重庆谈判 ②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③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
自主学习 1.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和平建国 作了哪些努力?结果怎样? 2.简述人民解放战争爆发的标志以及战
争进程 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中国共产党为和平建国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探究一、比较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点
1.政治背景和实力 (1)第一次合作时,国共两党都处在发展的初期。中 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国民党也只有少量的军 队和弱小的政权,是两个革命政党的合作。 国民党已成为执政党,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共产党已走向成熟,拥有一支相当力量的革命军队和巩固 的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推翻国民政府 _________统治,解放南京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对中国: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 迎来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17课 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17课 解放战争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同意赴重庆
考 同国民党当局举行谈判?
一是尽量争取和平
二是揭露美蒋“假和平 真内战”阴谋
毛泽东抵达重庆,受到 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谈判地点 重庆桂园
(2)结果:1945.10.10《双十协定》
协定内容:(P78页第二段)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初 重庆 结果: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挺进大别山的意义: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主攻方向:中原
经济上:土地改革( 反攻阶段,配合军事反攻)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 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 转折点。这是100多年以来帝国主义 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毛泽东于1947年底
这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意义
• 国内意义:结束了半殖半封社会的屈辱历 史,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 国际意义: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 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 迫民民族的解放斗争。
• 思想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复习与回顾: 中共成立后领导进行革命的史实有哪些呢?
国民政府覆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根本原因)
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灵魂)
3、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基础)
4、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中坚)
(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社会矛盾和任务
5、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保障)
胜利的启示:(结合以往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探索)
第17课 解放战争
1945年8月15日---1949年10月1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7课 解放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7课  解放战争

国家前途实利赖之 ……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梗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 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 匪清剿之。
—— 1945年9 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蒋介石采取的策略是什么?
目的:拖延时间,为内战作准备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力量的对比
国民党军的总兵力为430万人;共产党总兵力为120 余万人,双方兵力对比为3.5:1
国民党军接收了100多万侵华日军的装备,还有美 国的大量财政、军事援助;人民解放军除步兵武器 外,只有少量刚组建的炮兵。
国民党统治区有3亿以上人口,并控制着全国所有 大城市、主要交通线和绝大部分工业;解放区人口 只有1.3亿,极少现代工业,而且解放区经过多年战 争经济遭严重破坏,无任何外援。
辽沈战役示意图
1948年9月---11月 歼敌47万余人 东北全境解放
黄百韬 杜聿明
淮海战役示意图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歼敌55万余人
黄维
平津战役示意图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歼灭和改编敌52万余人
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
歼敌47万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地区

歼灭、收编敌人52万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国民党: 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领导:中国共产党 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共产党: 道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 军队:人民的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人民:人民群众的支持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17课 解放战争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①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②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教材地位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近代中国近代百年来的屈辱史最后终结,又迎来新中国的发展史。

主要讲述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它既是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

本节内容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还是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二、重点难点及突破学习重点: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做出的努力学习难点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的条件;三大战役战略战术重难点解析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和部分任务分别是什么?外线指什么?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外线指国统区,内线又指解放区。

战略决战时机成熟的表现,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时机:形势,尤其是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胜利原因:1、党中央的正确决策2、各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持3、广大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三、教学构思学情分析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法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采用材料解析、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历史并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学法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

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四、问题生成与探究展示知识点1 内战的爆发精讲师生共同探讨1、讨论归纳内战爆发的背景,讨论对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这一行动的看法,【链接突破】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的变化(1)社会性质: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你认为蒋介石失败是“天意 ”还是“民意”?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国内意义 ❖国际意义 ❖思想意义
中华民国拉壮丁的告示
翻身农民积极参军, 支援解放战争
自1946年至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 有二百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五百八十多 万人,冀中有四百八十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 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人民解放军 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的 农民。
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
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
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
收复失地。
解放区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1947.6)
1947年8月27日刘 邓大军进入大别山
刘伯承登上大别山三角峰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万人 130万人
二.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 占领南京。
南京总统府,总统办公桌 上的日历永远定格在了这 一天—— 民国三十八年四月23日。
国民政府覆灭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 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 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 ,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 ”,道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 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
蒋介石致毛泽东电文:
……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 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
1945年11月16日蒋对高级将领的演讲:“回想这二 十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
蒋介石真的是要和平建国吗?
中共代表于1945年8月应邀赴重庆谈判
代表人物: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渡_江__战_役_或__占_领_南_ 京
2)“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的寓意是_鼓__足_勇_气__,乘_胜__追_击_,_把_革_命__进_行_到_ 底
毛泽东先生应蒋先生的邀请,毅然来渝,使我 们过去所听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诬词和误解, 完全粉碎了。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平、团 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反应和代表
了我们百姓的要求。
——《新华日报》上的一封读者来信
材料反应了中共赴渝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谈判地点 重庆桂园
和平的努力:
1、重庆谈判:《双十协定》
3、下列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的说法, 有误的一项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彻底完成 B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C 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D 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侮辱的历史结束
5、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结果:协定了、未解决
2、政治协商会议:
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 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 制定宪法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 中原解放区
中原
全面内战 爆发的标志
内战爆发初期,蒋介石给不喜数学的毛泽东出了 一道难解的数学题:
430 ︰ 127 =? 飞机十坦克十大炮十美元︰步枪十手榴弹十小米十0 =?
1948年作义接受和平改编
北平国民党守军出城 接受人民解放军改编
(前排右起)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北平谈判 蒋介石:元旦求和,以和谈作为缓兵之计。 毛泽东:新年献词, “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谈判,达成 《国内和平协定》 蒋介石拒绝签字!
中华民国政府︰延安边区政府= ? 蒋介石十杜鲁门︰毛泽东十0 =?
党美

的国

军援

事助 装国 备民
官 帮 助 训



民 党







(1946.6-1947.6)



放 战
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

全面进攻被粉碎

几个月后,重点 进攻被粉碎



我军第二年国作统区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
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解放区的农民 送亲人参军
农民组成担架队 积极支援前线
巩固练习
1、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
要原因是
A.中共力量强大
B. 广大人民反对内战
C.发动内战准备不足 D. 美国主张和平解决
2、抗战后的重庆谈判,国共双方在很多问题上达成一 致,没有达成一致的是 A.和平建国 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D.保证人民权利
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
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 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 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 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 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 的损害 ……
全国人民: 渴望和平、反对内战
人民解放军
365万人
国民党军队
280万人
决战时机已经到来
1946年6月
1948年秋
辽沈战役示意图
1948年9月---11月 歼敌47万余人 东北全境解放
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 罗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
黄百韬 杜聿明
淮海战役示意图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歼敌55万余人
黄维
平津战役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