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关于历史创造者的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NO.5,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339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关于历史创造者的讨论
姜珊珊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摘 要:新中国60年来,关于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问题的讨论一直未曾停止过。
有的学者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有的学者赞成“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有的学者提出“历史是创造者创造的”观点;也有学者认为以上各种提法均不能完全合乎历史事实的真相。
随着讨论的深入,对于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讨论生成背景、政治影响、词语语境不同产生的误解等等,各种文章各抒己见,给这些观点作个梳理很有必要。
关键词: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英雄;民的地位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5-0339-2
自新中国以来至今已有60多年,关于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问题的讨论一直未曾停止过。
诸种提法的相互讨论文章百余篇之多,那么这众多的观点中究竟有没有贴切于历史事实的呢?他们之间有何不同之处呢?原因又是什么?我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认识。
一、对新中国以来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几种不同的意见 1、有的学者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提这种观点的学者从建国时到现在都有,这也是占主流的一个提法。
主要理由如下:(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历史的社会功能要执行历史批判,这一观点在社会实践中能教育广大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群众。
(4)这是马列经典作家的原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历史活动是群众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 所以虽然马恩没有原句表述,但他们所持的态度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有学者认为“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理由有:(1)这一观点是马列经典作家的原意,马恩从未明确说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却不止一次的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尤其是黎澍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提法提出了质疑,由此引起了史学界关于历史创造者命题的大讨论,黎先生便成了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
(2)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是相对于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的,其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历史起主导作用的阶级也不同。
(3)认为反对人物、剥削阶级同杰出人物、普通个人一起创造了历史。
在历史社会处于上升时期时,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曾代表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在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形成新的社会形态的一定历史时期里,都对历史的发展起了推动、促进作用。
3、有人认为“历史是由创造者创造的”,这种观点被称为“新英雄史观”。
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按照信息哲学的观点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社会系统信息量的增殖,谁为这种信息量得增殖做出了贡献,谁就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
这种观点以黎鸣为代表。
4、有一些学者认为以上诸种提法均不能恰当的表述历史的创造者这个问题,准确的提法应继续讨论,或可把题名改为人民群众是如何创造历史的。
这样不易被曲解命题的提法。
对于以上几种不同观点,笔者以为应先理出他们的分歧根源所在,才好更进一步回答何种观点更加准确。
二、争论者意见不一的原因
笔者认为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
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1、对于“创造”一词产生的误解。
有学者把“创造”等同于“制造”,认
为凡在历史上存在过的历史现象都是历史存在,人人都在社会上留下了历史踪迹,所有每个人都制造出来历史存在;还有认为“创造”等于“决定”,“历史的创造者”就是指“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相对于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就是说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起到决定作用,这种决定作用就表现在他决定着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进程,真正成为历史的主宰者的其实是那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也有把“创造”当做“推动”来使用。
从而进一步把“创造历史”当成“推动历史前进”的概念偷换。
2、“人民群众”的概念被多样化理解。
同样是赞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学者,但所表达的具体范畴却不尽相同。
有相对于“英雄”而言的“人民群众”概念、有相对于个人而言的“人民群众”概念、有相对于“敌人”而言的“人民群众”、有相对于领导干部而言的“人民群众”,所以在不同的语境下使用的词汇概念不同,也就导致了各个学者提出的论点指向不同,在相互的讨论中,不能恰当的理解对方的指义,也就不能针锋相对的提出有力论据,那么就很难统一在不同语境下能出现相同的含义了。
三、近代以来我国学者对于历史创造者这一问题的认识变化
1、学者引用马恩经典作家的非必要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讨论中并没有系统地论述过自己惯用历史创造者
这一问题的观点,只是在驳斥其他学派的言论中提到过上述几句话,所以带来了各方各自引用有利于自己的语句。
他们都要引用是因为他们认为讨论历史创造者的问题恩来是批判唯心主义“英雄史观”而起,要批判唯心主义,当然要用唯物主义史观来反驳。
而马克思恩格斯是公认的
经典的唯物史观。
但是,我们在讨论历史问题时,并没有必要非要套上马恩的话才能说得有理、有力,因为并非马恩说过的都是对的,也并非马恩未说过的都是错的,我们
作者简介:姜珊珊,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硕士。
网络出版时间:2013-02-20 17:18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3.1133.D.20130220.1718.190.html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NO.5,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340
每个人只要能揭示历史之真,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都可以言自己的有理。
不能把马克思恩格斯当年针对具体问题的这一特定提法,提升为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哲学命题。
2、我国学者对于历史创造者这一问题的认识变化,是从哪里提出来的,怎么发展到现在有几种不同的意见的? 在中国的古代,人们被灌输的意识是帝王将相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占支配地位的看法除神创论外,就是帝王将相、圣贤哲士一类伟大人物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晚清时期,西方的历史学思想东传之后,我国的学者才开始注意到这一问题。
梁启超认为大人物“心理之动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梁启超的这种观点仍是中国传统的英雄史观的延续。
李大钊在不少著作中都明确提出“人民”或“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观念,把帝王将相、剥削阶级排除在历史创造者之外了。
孙中山对人民群众的定义是国民。
孙中山怀有最博大的胸怀,想要建立民生主义的生活,所以他的民众的定义最为广泛,要广纳一切社会人员在国计民生里。
在抗日战争时期,对历史创造者的认识集中表现在“农民动力论”上,“其主要论点是:(1)只有劳动人民才是创造整个人类历史的动力。
(2)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应该把剥削阶级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
(3)在中国封建社会只有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这一历史时期发展的真正动力,因为每一次较大的农民战争,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上述这些,尤其是第三点,就是相当长时间来支配着整个历史研究、特别是中国史研究的主要指导思想。
” 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对历史创造者的认识是“只有农民和手工业工人是创造财富和创造文化的基本阶级”。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明确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成为历史创造理论中的主导观点,“笼统地‘骂倒’一切剥削制度”,尤其是“见封建就反,就地主就骂”的观点非常流行。
文革前,我国的史学界又在“厚古薄今”的口号下开始“史学革命”。
这一时期的历史主要的论战中,翦伯赞等历史主义的倡导者提出要历史地看待封建历史的创造者,要承认封建剥削阶级、脑力劳动者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要承认在以往“以各种身份出现的劳动人民都是在被剥削被压迫的情况之下参加历史创造”的这一基本事实。
这些论点的提出,是对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历史创造观的第一次突破。
文革时期,以林彪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反革命人物,鼓吹“英雄和人民共同创造历史”,表面上看来是对历史创造者问题较为全面的看法,其实是鼓吹个人权力的“英雄史观”。
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展开,人们开始重新思索历史进程中的主体。
余霖、安延明首先提出“把人类划成‘创造历史的奴隶’和‘不创造历史的英雄’的两分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因为知识分子,以至剥削阶级,也在创造历史。
他们按照恩格斯有关历史合力的论述,认为“历史是整个人类创造的”。
张学禄提出反驳,认为“奴隶”实际指的是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人民群众,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论断是正确的。
之后,黎澍连续撰文提出“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引起了史学界的热烈讨论,引出了人们各种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的思考和意见。
至今,史学界关于这一问题仍没有一个统一性的意见。
四、历史的注重民众与现实的官本位的冲突 通过对比近代以来各个时期对历史创造者的问题的不同认识,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研究者和政治家们都特别注重普通民众的作用,但在现实中我们却能发现另外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的社会存在一个崇尚权力和极度崇拜英雄、杰出人物的现实。
这一矛盾现实我们应做何解释呢? 其实,在这一矛盾现象背后,浮着一个清晰的脉络。
从晚晴的西学东进开始,我们在引进西方的“人民”概念范围就在不断缩小,民的地位不断下移。
伴随着民的地位的下移,官(封建地位的既得者)的地位就越抬越高。
我们强调“人民”、“群众”之时,“人民”、“群众”的概念由所有国人变为被压迫者,变成农民、奴隶……这些概念的变化事和当时的社会政治局势分不开的。
在大革命时期,梁启超要反清反封建,唤醒人们的意识上的觉醒,所以“人民”是指除帝王将相、皇亲国戚之外的所有人。
李大钊等人为了团结革命力量,人民又指被压迫者。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为反蒋抗日,提出与“敌人”相对的“人民”口号,此时的人民指的是除反动势力的小农、劳动工人(包括知识分子)。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陆得到了解放,但人们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放,“人民”的概念继续下移,毛泽东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中的“人民”只包括了工人、农民,连知识分子都被排除在了人民之外。
改革开放后,我们才有了思想上的松动,才有了“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提出讨论的可能。
但这一建设过程距今的时间很短,人们尚未从被压制的思想控制状态走出,我们还未能摆脱对“英雄”的崇拜,对领袖人物的推崇和对传统官本位的迷信中解放出来。
其实质是并未认清人民和英雄的不同作用。
五、对历史创造者的个人见解 笔者认为历史的创造者问题应该分时期对待,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社会活动中起作用的阶级不同,在原始社会中,没有阶级的划分,所有人共同参与社会历史的创造活动。
在阶级社会中,封建地主、农奴、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不同角色地参与着历史的创造。
人类的发展长河,不是能用一个固定的词汇就能代表的。
所以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想找到一个固定阶级创造历史应该是不容易的。
不过,随着我们研究者的努力和历史的发展,这一问题肯定能得到更深入的、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朱昌彻.也谈历史的创造者问题[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3. [2] 蒋大春.关于历史创造者的理论考察[J].世界历史,1985,(11). [3] 王丽娜.如何理解“历史创造者”的问题[J].教学与
研究,1999年,第3期. [4] 王学典.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认识上的三次突
破[N].人民日报,1988,2,22. 责任编辑:罗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