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课件】全国教学比赛--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

合集下载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一等奖精品课件--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一等奖精品课件--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

1、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
(D )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口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
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
色沉淀
2、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半径最小的是( B )
A.雾
B.KCl溶液
C.蛋白质 D.新制Cu(OH)2悬浊液
分 分散质: 被分散的物质

系 分散剂: 能分散分散质的物质
2、分散系的分类 (1)分散质、分散剂的聚集状态
(2)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
溶液 胶体 浊液
1nm
100nm
分散质粒 子的直径
nm:纳米, 1nm=10-9m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是区分溶液、胶体、 浊液的根本依据
【科学探究】 1、取三个烧杯,分别加入25ml蒸馏水、25mlCuSO4
(3)聚沉
① 定义:胶体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 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
②外因:溶胶聚沉的外因有加电解质(酸、碱及盐)、 加热、溶胶浓度增大、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
讨论:把少量氢氧化铁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逐滴滴 入稀盐酸。
①开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Fe(OH)3胶体 泥水
过滤后的现象
无变化
由浑浊变澄清
资料阅读
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粒度介于1nm—100nm之间。 这样的微粒能透过滤纸,而不能穿过半透膜(如动物 肠衣、鸡蛋克膜,羊皮纸、胶棉薄膜、玻璃纸等)。 半透膜具有此滤纸更细小的孔隙,只有小分子、离子 能透过,而粒度较大的胶体分散质微粒不能通过,因 而可以用它将胶体粒子与小分子或离子分离开。利用 半透膜分离胶体中的杂质小分子或离子,提纯,精制 胶体的操作称为渗析。

物质的分类说课比赛获奖课件

物质的分类说课比赛获奖课件

诸多分子集 分子集合
合体

不均一、不 均一、透
稳定
明较稳定
不能

能否透过半 透膜

不能
不能
不能
三、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
实验:光束分别通过AgI胶体和CuSO4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从侧面可观察到胶体里 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
径大小与光的波长相近,胶粒对 光有散射作用;而溶液分散质的粒子太 小,不发生散射。
实例:
1.豆浆里加盐卤(MgCl2·6H2O)或石膏 (CaSO4·2H2O) ,使之凝聚成豆腐; 2.水泥里加石膏能调节水泥浆的硬化 速率; 3.在江河与海的交汇处形成的沙洲。
(2)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带不同电荷的胶体微粒互相吸引发生电性中和, 从而在胶粒碰撞时发生凝聚,形成沉淀或凝胶。
实验:将Fe(OH)3胶体溶液与硅酸胶体溶液 现象:形成大量的沉淀. 结论:Fe(OH)3胶粒与H2SiO3胶粒带相反电荷.
实例:①用明矾、氯化铁等净水;②不同种类的 墨水混合使用时有沉淀产生,使墨水失效。
(3)加热
温度升高,胶粒的吸附能力削弱,减少了胶粒所 吸引的阴离子或阳离子数量,胶粒所带的电荷数 减少,胶粒间的斥力作用削弱,使得胶粒在碰撞 时容易结合成大颗粒,形成沉淀或凝胶。
实例:淀粉溶液加热后凝聚成了浆糊凝胶,蛋清 加热后凝聚成了白色胶状物(同时发生变性)。 练习: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含有的共同性
实验环节:
①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ml蒸馏水、 2沸5m腾lCuSO4溶液和25ml泥水。
②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

,停止加热,即制得红褐色的溶液呈红褐色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分类成果展示










还可从是否含氧角度分析。
是 否
是否生 角活 度中 思, 考对 ,人 同对 样事能所 含 从给不我同们的带

含来更多惊喜。 元










活动设计二
认识和学习树状分类法
对比和分析两种分类方法
交叉分类
特点:可针对一种物质从不同角度分类。 优点:能从不同角度获取更多的信息。
创设意境,感受酸雨危害,激发探究欲望
我国酸 雨和二氧 化硫污染 每年造成 经济损失 1100亿元
阅读信息,运用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已知酸雨主要是由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气体引 发, 含硫煤的燃烧产生大量SO2是主要原因之一。 SO2 + H2O = H2SO3
(生成的H2SO3不稳定,H2SO3 = SO2 + H2O) 讨论如何有效吸收煤燃烧产生的SO2气体,从而减 少酸雨的发生。
预测液态金属材料还可能具有哪些性质呢?
小思维决定大智慧
学生的答案:导电、导热性等
思维小贴士: 思维中的“智慧”。
包含的重要内容:1、分类方法 2、预测未知物质的性质
提取思维,体现价值,建构观念
已发现的化合物数目:超过3000万种
感受我们身边的分类法
分类方法学习的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一
由Na+、K+、CO32-、SO42-可组成几种物 质?并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
常见金属无机物知识 常见非金属无机物知识
本节物质分类对后续章节 无机物的学习具有理论指 导的意义。
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 学生在九年级通过对化学的学习,简单 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
认知方面 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经验型思维向抽象 型思维过渡。但还没有把分类视为一种 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分类学习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同时知道分类的 多样性; 2、体验研究物质的程序与方法; 3、掌握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了解物质分类框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物质的分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问题意识的培养; 2、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 能力。
设计实验,注重环保
设计实验,注重环保
完善研究方法,提升思维能力
体现分类的价值和意义
五、教学反思
教 学 设 计
➢本节课的设计特点在于通过对简单思维的提取, 形成运用分类法预测未知物性质的基本思维。教学 内容上,注重思路方法的概括和提炼。
学 生 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但记住了具体的事实 性知识。还学会了在超越事实基础上进行思考,初
【一等奖】全国中学教师教学大赛 高中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一等奖课件】全国教学比赛
1
说课内容
1 教材与学情分析 2 教材与学情分析 3 教学指导思想 4 教学流程 5 教学反思 6 板书设计
工具性知识 一、教材分析源自新课标教材中增设的内容;理论指导性知识
分类思想是化学学科基本 思想之一;
树状分类
特点:对同类物质进行再次分类。 优点:层次鲜明,清晰呈现事物的从属关系。
练习:对氧化物还可再分吗?
组成角度: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性质角度: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活动二:学生思维的“尴尬”
回忆接触过的含碳无机物有哪些? 思维小贴士: 注重思维的有序性。
活动目的和意义
1、认识和学习具体分类方法; 2、优化思维方式; 3、完善分类框架。
获 步形成分类观及其分类学习的思想。
后 ➢观念的建构、思路方法的最终形成需要经过一段时 期 间的反复训练。因此,教学设计要注重整体性和层次 教 性。在今后进行无机物性质教学时,需坚持运用分 学 类思想和研究无机物性质的思路方法。
六、板书设计
• Na2CO3 • K2CO3 • Na2SO4 • K2SO4
• 钠盐 • 钾盐 • 硫酸盐 • 碳酸盐 • 可溶性盐 • 含氧酸盐
活动设计一
认识和学习交叉分类法
特点:可针对一种物质从不同的角度分类。
活动一:学生思维的“无奈”
对Na2CO3、K2CO3、Na2SO4、K2SO4进行分类。
思维小贴士:
可从物质的组成、性质两个角度进行分类
钠盐 硫酸盐 可溶性盐 钾盐 碳酸盐 含氧酸盐 从组成角度分类: 钠盐 硫酸盐 钾盐 碳酸盐 含氧酸盐 从性质角度分类: 可溶性盐
活动设计二
回忆接触过的含碳无机物有哪些?并尝 试对它们进行分类。
C、CO、CO2、Na2CO3、NaHCO3、 H2CO3、CaCO3、 Ca(HCO3)2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整合与落实三维学习目标,尤其是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二维目标的 落实;
➢以分类观构建为主线,创设学习情境, 设计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模式。
三、教学指导思想
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策略 认知同化的学习模式
四、教 学 流 程
视频引入
《终结者2》的片段、我国液态金属研究新突破的新闻
分组讨论化探学究通设性计:意图
组 组一二1::、探探复究究习金 酸已的属学单类物别质质通的的性通性:性质如:如HCFle 组三2:、探培究养碱学的生类之别间通的性合:如作C意a(识OH) 2 组四3:、探增究强酸归性纳氧和化提物炼的知类识别的通能性力:如CO2 组五4:、探形究成碱探性究氧物化质物类的别类通别性通的性方:如法Ca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