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细胞信号转导(2)

合集下载

简述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

简述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

简述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细胞信号转导是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细胞可以感知和响应外界刺激,并调控细胞内的生物活动。

细胞信号转导过程复杂而精确,涉及多种分子信号、信号传递通路和调控机制。

本文将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从信号的产生、传递和响应三个方面,详细介绍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

一、信号的产生细胞信号可以来自于细胞外部环境,如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外基质等,也可以来自于细胞内部,如细胞器的功能变化、代谢产物的积累等。

这些信号分为内源性信号和外源性信号。

内源性信号是由细胞内部的变化所产生的,如细胞内的离子浓度变化、代谢产物积累等。

外源性信号则是由细胞外部的刺激所引起的,如激素的结合、神经递质的释放等。

二、信号的传递细胞信号的传递主要通过信号分子在细胞内外之间的传递来实现。

细胞膜是信号传递的重要场所,其表面覆盖着许多受体分子,当外界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时,受体会发生构象变化,并激活下游的信号传递通路。

这些通路包括细胞内信号传导分子的激活、蛋白质的磷酸化和解磷酸化等一系列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通过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来调控,形成一个复杂的信号网络。

三、信号的响应细胞信号的响应是指细胞对信号的感知和相应行为。

细胞可以通过调节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细胞骨架重组等方式,来实现对信号的响应。

基因表达调控是一种常见的信号响应方式,细胞可以通过转录因子的激活或抑制来改变基因的表达水平。

蛋白质合成则是通过信号传导通路内的蛋白质磷酸化或解磷酸化等酶促反应来实现。

细胞骨架重组是通过改变细胞内骨架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来调节细胞形态和运动。

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信号的产生、传递和响应是相互关联的。

细胞通过调节信号分子、信号传导通路和调控机制的活性,来实现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响应。

这个过程在细胞生理、发育和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细胞信号转导的异常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总结起来,细胞信号转导是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的过程,包括信号的产生、传递和响应三个方面。

病理生理学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复习思考题

病理生理学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生物信息传递系统包括A. 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B. 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C.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D. 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E. 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2.激素传递的方式不包括A. 血液运送B. 经组织液扩散C. 神经轴浆运输D. 经腺体导管分泌E. 自分泌3.下列哪种激素属于胺类激素A. 胰岛素B. 甲状腺激素C. 性腺激素D. 胃肠激素E. 肾上腺皮质激素4.关于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加强或减弱靶组织的生理生化过程B. 为靶组织活动提供额外能量C. 为靶组织代谢添加新成分D. 内分泌系统的信息是电信号E. 以上都不对5.当激素受体上调时A. 激素-受体复合物内化B. 受体结合部位全部被激素占据C. 靶组织对激素的反应减弱D. 激素受体的数量增多E. 激素受体的亲和力减弱6.G蛋白耦联膜受体介导的第二信使不包括A. cAMPB. IP3和DGC. cGMPD. Ca2+E. PIP27.下列哪项不参与下丘脑激素分泌的调控?A. 靶腺分泌激素的长反馈调节B. 腺垂体分泌激素的短反馈调节C. 下丘脑自身超短反馈调节D. 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E. 单胺类神经递质8.影响人体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A. 雌激素和睾酮B. 促甲状腺激素C. 甲状腺激素D. 生长激素E. 糖皮质激素9.关于甲状腺腺泡细胞的聚碘作用错误的是A. 需要激活Na+,K+-ATPase产生能量B. 依靠腺泡细胞基底膜上Na+/I-泵的帮助C. 当Na+顺浓度差内流时抑制I-的转运D. 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E. TSH能加强腺泡细胞的聚碘作用10.生物活性最高的甲状腺激素是A. T4B. T3C. rT3D. DIT和MITE. 酪氨酸11.关于生长介素错误的是A. 主要由肝脏产生B. 又称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C. 血中IGF含量与GH水平呈反比关系D. 介导GH的促生长作用E. 对脑组织的发育一般无影响12.下列抑制生长激素分泌的因素是A. 血糖降低B. 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加C. 慢波睡眠期D. 创伤及应激E. 雌激素、睾酮13.关于催乳素对乳腺的作用错误的是A. 促进青春期乳腺的生长发育B. 促进妊娠期乳腺的增生和乳汁的合成C. 妊娠期乳腺不泌乳是因其与雌激素的协同作用D. 维持哺乳期乳汁分泌E. 分娩后催乳素立即发挥泌乳作用14.血管加压素的生理作用是A. 升高血糖B. 增加血容量C. 升高和维持动脉血压D. 增加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E. 增加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15.下列哪种激素不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A. 生长激素B. 胰岛素C. 甲状腺激素D. 雌激素和睾酮E. 皮质醇16.关于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增加组织细胞耗O2量B. 促进幼儿脑和长骨的生长发育C. 增强心肌收缩力D. 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率E. 增强食欲和食物的消化吸收17.以下那个因素不参与机体对寒冷刺激引起的适应性反应?A. 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B. TRHC. TSHD. T3和T4E. 生长抑素18.关于胰岛素降低血糖作用错误的是A. 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B. 增强糖原的合成C. 抑制糖原的分解D. 增加糖异生E. 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19.以下哪项抑制胰岛素的分泌?A. 交感神经兴奋B. 血中氨基酸及脂肪酸增加C. 胃肠激素D. 迷走神经兴奋E. 血糖升高20.关于糖皮质激素生理作用错误的是A.升高血糖B.使肝外全身细胞内蛋白质减少C.加强心肌收缩力,维持动脉血压D.增加脂肪的合成E. 减少淋巴细胞数量21.临床病人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将导致A. 肾上腺皮质萎缩B. 肾上腺皮质增生C. 肾上腺髓质萎缩D. 肾上腺髓质增生E. 以上均不对22.以下哪种因素导致血中儿茶酚胺类激素浓度升高?A. 血糖升高B. 恐惧、焦虑和剧痛C. 慢波睡眠期D. 血压升高E. 机体清醒安静23.以下关于甲状旁腺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其分泌主要受血浆中Ca2+浓度的调节B. 直接刺激破骨细胞的溶骨C. 主要增加小肠粘膜对Ca2+的吸收D. 直接刺激肾脏远球小管重吸收Ca2+E. 主要作用是升高血钙,降低血磷24.下列哪种激素对儿茶酚胺心血管效应起允许作用?A. 甲状腺激素B. 生长激素C. 糖皮质激素D. 醛固酮E. 抗利尿激素25.关于ACTH分泌的调节正确的是A. 下丘脑CRH抑制其分泌B. 血中糖皮质激素的正反馈作用C. 血中糖皮质激素的负反馈作用D. 血中ACTH促进CRH 的分泌E. 以上均不对26.关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错误的是A. 最重要的作用是使血糖升高B. 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C. 通过IP3-DAG系统发挥作用D. 增加心肌收缩力E. 加强脂肪酸的氧化27. 生物活性最高的维生素D3是A. 24, 25-(OH)2-D3B. 1, 25-(OH)2-D3C. 25-OH-D3D. 7-脱氢胆固醇E. 以上均不是28. 降钙素的主要作用是A. 升高血钙和血磷B. 降低血钙和血磷C. 降低血钙,升高血磷D. 升高血钙,降低血磷E. 主要参与正常血钙的调节29. 现认为使生物节律同步的内因子是A. 褪黑素B. 前列腺素C. 5-羟色胺D. 色氨酸E. 去甲肾上腺素30. 切除肾上腺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哪种激素缺乏有关?A. 醛固酮B. 皮质酮C. 睾酮D. 雌激素E. 皮质醇二、问答题1. 何谓激素?激素递送信息的主要方式和一般作用特征有哪些?2.神经-内分泌系统是如何相互配合实现其对机体功能调控的?3. 简述激素细胞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免疫学11第十一章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免疫学11第十一章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T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过程13-03.SWF
5. T细胞与其它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
T细胞与其它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过程中,细胞表面膜分子 定向聚集在彼此接触部位,形成超分子黏附复合物,即免 疫突触。
意义:保证各种信号有序转导并相互协同;形成相对封闭空 间,有利于非特异分子在局部形成有效浓度,选择性作用 于靶细胞,保证作用的特异性。
活化的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有助于控制免疫应答强度,以 适时终止免疫应答和维持自身免疫耐受。活化淋巴细胞凋亡 涉及两条途径 .
① 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 激活的T细胞可高表达死亡受体Fas及Fas配体(FasL),二 者结合后可启动Caspase酶联反应而导致细胞凋亡。AICD有 助于控制特异性T细胞克隆的扩增水平,从而发挥重要的负向 免疫调节作用。
第一节 T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在胸腺内发育成熟的初始T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到达外 周淋巴器官,并周而复始地在血液和外周淋巴组织之间再循 环,直至遭遇特异性抗原。
初始T细胞膜表面抗原识别的受体TCR与抗原提呈细胞 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特异结合称为抗原识别。
TCR在特异性识别APC所提呈的抗原多肽的过程中,必 须同时识别与抗原多肽形成复合物的MHC分子,这种特性 称为MHC限制性。
(1)激活巨噬细胞: Th1 细 胞 与 巨 噬 细 胞 所 递 呈 的 特 异 性
3. T细胞共受体参与T细胞的抗原识别
T细胞与APC的特异性结合中,T细胞表面CD4与CD8分 子是TCR识别抗原的共受体。CD4和CD8可分别与APC(或靶 细胞) 表面MHC-Ⅱ和MHC-I类分子结合,从而增强TCR与特 异性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结合的亲和力,使T细胞对抗原 应答的敏感性增强(约100倍)。

《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细胞生物学(英文):Cell Biology课程代码:09S5118B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适用专业:生物科学(检验与检测方向)课程学时:48课程学分:3先修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选用教材:丁明孝、王喜忠、张传茂、陈建国主编,《细胞生物学》(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5参考书目:1. 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主编,《细胞生物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2. 王金发主编,《细胞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2二、课程简介《细胞生物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生物专业的必修课程,综合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全面系统地研究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前沿学科,作为四大基础学科之一,也是基础医学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在现代生命科学领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该课程后,使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建立细胞生物学的知识脉络和体系,培养学生生物学的科学思想,从而使学生能够从细胞的角度去理解生命。

本课程总学分为3,共48学时,授课对象为生物科学(检验与检测方向)专业大三学生。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技能和素养。

1.知识目标:能初步了解细胞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理解生物有机体的生长、分化、遗传、变异、衰老、死亡等基本生命活动的规律;掌握遗传信息的贮存、复制、表达及其调控;认识细胞生物学与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等的联系。

2.能力目标:增强细胞生物学研究兴趣,善于对细胞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提高应用细胞生物学知识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学会收集和分析细胞生物学问题,初步了解如何进行细胞生物学科学研究,为进一步的生命科学前沿知识的学习或从事生命科学教学科研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病理生理学第十一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

病理生理学第十一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

病理生理学-第十一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第十一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一、选择题A型题1.介导类固醇激素的受体类型是A.离子通道受体B.G蛋白偶联受体C.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D.核受体E.粘附分子受体2.Gq激活的细胞膜磷脂酶是A.磷脂酶Cβ亚型B.磷脂酶Cγ,亚型C.磷脂酶DD.磷脂酶A2E.磷脂酶B3.可识别磷酸化酪氨酸位点的蛋白质的结构特征是含有A.酪氨酸蛋白激酶B.生长因子结合位点C.SH2区D.SH3区E.一次跨膜区4.介导白介素信号转导的是A.G蛋白B.离子通道C.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D.非受体酷氨酸蛋白激酶E.核受体5.下列哪项不属于跨膜信号转导A.乙酰胆碱的信号转导B.异丙肾上腺素的信号转导C.胰岛素的信号转导D.γ干扰素的信号转导E.糖皮质激素的信号转导6.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后的主要信号转导途径是A.Gs介导的腺苷酸环化酶激活B.Gi介导的腺苷酸环化酶抑制C.Gq介导的磷脂酶C激活D.Ras介导的ERK激活E.非受体TPK介异的JAK/STAT激活7.可被αl肾上腺素能受体直接激活的信号转导分子是A.GsB.GiC.GqD.PLCβE.PLD8.G蛋白激活的关键步骤是A.受体与配体结合B.受体与GTP结合C.G蛋白与GTP结合D.G蛋白与效应器结合E.Gα与Gβγ解离9.G蛋白失活的关键步骤是A.受体与配体解离B.受体与G蛋白解离C.G蛋白与GDP解离D.G蛋白上的GTP水解E.G蛋白与效应器解离10.核受体的本质是A.配体激活的G蛋白偶联受体B.配体激活的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C.配体激活的离子通道受体D.配体调控的转录因子E.配体激活的效应器1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时关键的信号转导异常是A.血中LDL浓度升高B.编码LDL受体的基因突变C.膜脂质环境异常使LDL受体功能障碍D.溶酶体内LDL分解异常E.细胞合成及释放LDL增多12.编码LDL受体的基因突变中最常见的类型是A.受体合成减少B.受体转运障碍C.受体与LDL结合减少D.受体内吞障碍E.受体再循环减少13.家族性肾性尿崩症发病的关键环节是A.腺垂体合成和分泌ADH减少B.肾髓质病变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对ADH反应性降低C.基因突变使ADH受体减少D.基因突变使介导ADH信号的Gs减少E.基因突变使腺苷酸环化酶含量减少14.激素抵抗综合征是由于A.激素合成减少B.激素合成过多C.靶细胞对激素反应性降低D.靶细胞对激素反应性过高E.血中存在抗激素的抗体15.甲状腺素抵抗综合征是由于A.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素不足B.编码甲状腺素受体的基因突变C.甲状腺素分泌减少D.介导甲状腺素信号转导的Cs减少E.体内生成阻断性促甲状腺素受体的抗体16.Graves病(弥漫性甲状腺肿)的主要信号转导障碍是A.促甲状腺素分泌减少B.促甲状腺素受体下调或减敏C.Gs含量减少D.刺激性抗体与促甲状腺素受体结合E.阻断性受体与促甲状腺素受体结合17.桥本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主要信号转导障碍是A.促甲状腺素分泌减少B.促甲状腺素受体下调或减敏C.Gs含量减少D.刺激性抗体与促甲状腺素受体结合E.阻断性抗体与促甲状腺素受体结合18.霍乱毒素对G蛋白的作用是A.促进Gs与受体结合B.刺激Gs生成C.增加Gs的GTP酶活性D.抑制Gs的GTP酶活性E.抑制Gi与受体结合19.A型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信号转导障碍环节是A.甲状旁腺素合成减少B.甲状旁腺素受体减少C.Gs减少D.腺苷酸环化酶减少E.cAMP降解加速20.不属于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是A.甲状旁腺素分泌正常或增加B.血磷增加C.尿钙增加D.血钙增加E.遗传性骨营养不良21.垂体腺瘤引起肢端肥大症的信号转导异常是A.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分泌过多B.生长抑素分泌减少C.编码Gs的基因突变使Gs持续激活D.编码Gi的基因突变使Gi作用减弱E.外周组织对生长激素的敏感性增高22.下列哪项不是激活NF—KB的因素A.TNFB.病毒C.氧化剂D.IL一10E.内毒素23.与Ⅱ型糖尿病无关的信号转导异常是A.胰岛素分泌不足B.胰岛素受体合成减少C.血中高胰岛素使其受体下调D.编码P13K的基因突变E.胰岛素受体底物减少24.平滑肌细胞感受机械性刺激的最主要分子是A.离子通道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C.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D.整合素E.核受体25.信号转导治疗的靶分子是A..受体B.G蛋白C.酪氨酸蛋白激酶D.转录因子E.信号转导分子B型题A.蛋白激酶AB.Ca2+/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蛋白激酶CD.蛋白激酶GE.酪氨酸蛋白激酶1.甘油二酯激活的是2.腺苷酸环化酶激活的是3.鸟苷酸环化酶激活的是4.血小板源生长因子激活的是5.白介素—1激活的是A.遗传性受体病B.自身免疫性受体病C.继发性受体病D.G蛋白异常E.核受体异常6.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属于7.甲状腺素抵抗综合征属于8.重症肌无力属于9.霍乱属于10.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属于C型题A.直接改变其功能B.产生第二信使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G蛋白调节下游效应蛋白的方式是2.一氧化氮调节下游信号分子的方式是A.GsB.Gi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3.在腺苷酸环化酶信号转导中起调节作用的G蛋白是4.在鸟苷酸环化酶信号转导中起调节作用的G蛋白是A.GqB.Gi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5.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相连的G蛋白是6.与内皮素受体相连的G蛋白是7.与α1肾上腺素能受体相连的C蛋白是8.与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相连的G蛋白是A.心血管系统B.脑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9.鸟苷酸环化酶信号转导途径存在于10.腺苷酸环化酶信号转导途径存在于A.受体异常B.G蛋白异常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由于12.霍乱是由于13.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可发生A.受体异常B.受体后信号转导异常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4.重症肌无力是由于15.非胰鸟素依赖性糖尿病可发生16.肿瘤可见17.信号转导治疗可针对X型题1.与Gs偶联的受体是A.β肾上腺素能受体B.胰高血糖素受体C.α2肾上腺素能受体D.M2胆碱能受体2.与Gi偶联的受体是A.β肾上腺素能受体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C.α2肾上腺素能受体D.M2胆碱能受体3.与Gq偶联的受体是A.α1肾上腺素能受体B.内皮素受体C.血管紧张素Ⅱ受体D.α2肾上腺素能受体4.经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进行信号转导的有A.白介素B.干扰素C.红细胞生成素D.表皮生长因子5.属于核受体家族的有A.前列腺素受体B.甲状腺素受体C.糖皮质激素受体D.胰高血糖素受体6.LDL受体突变的类型有A.受体合成障碍B.受体转运障碍C.受体与配体结合障碍D.受体内吞缺陷7.促甲状腺素(TSH)激活的G蛋白是A.GsB.GiC.GqD.G128.霍乱时的信号转导障碍是A.霍乱毒素受体增多B.Gs蛋白合成增多C.Gs不能与GTP结合D.激活的Gs不能失活9.甲状旁腺激素(PTH)的生理作用是A.促进远端肾小管重吸收钙B.抑制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磷酸盐C.促进肾小管产生1,25(OH)2D3D.促进骨钙和骨磷酸盐释放10.导致Ⅱ型糖尿病的因素有A.胰岛素分泌减少B.编码胰岛素受体的基因突变C.血液中存在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D.高胰岛素血症引起的胰岛素受体继发性下调11.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肥大的膜蛋白有A.G蛋白B.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C.整合素D.细胞外基质蛋白12.肿瘤的细胞信号转导障碍有A.生长因子分泌过多B.生长因子受体过度激活C.Ras持续激活D.癌基因过度表达二、填空题1.在多细胞生物中,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沟通除直接接触外,更主要的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信息分子来进行协调的。

细胞生物化学第11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粘附

细胞生物化学第11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粘附
域,可结合Ca2+,赋予钙黏着蛋白分子刚性和强度。 Ca2+结合越多,钙黏着蛋白刚性越强。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钙黏着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A. 一个经典钙黏着蛋白
B. 一个钙黏着蛋白重复子的三维结构
C. Ca2+对钙黏着蛋白的影响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1. 选择素的分子结构
单次穿膜糖蛋白;
胞外区由三个独立的结构域组成:
① N-末端凝集素样结构域:识别特异糖基,参与细胞之间选择性黏附的重
要活性部位
② 表皮生长因子(EGF)样结构域
③ 补体调节蛋白(CCP)结构域
具有加强分子间粘附以及 参与补体系统调节等作用。
连接分子依赖性结合(linker-dependent binding):即相邻 细胞黏附分子通过连接分子中介才能相互识别与黏附。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细胞间黏附的三种方式(引自Alberts 等,2002)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第11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粘附
Cell junction and Cell adhesion
相邻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在质膜 接触区域特化形成的连接结构称为细胞连接。
细胞连接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可分为三大类, 即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
细胞连接的类型
一、紧密连接
紧密连接是封闭连接的主要形式,也是人和脊 椎动物体内唯一的一种封闭连接。
桥粒:位于上皮细胞黏合带的下方,是相邻 细胞接触点上一种类似纽扣的结构。桥粒连接处 相邻细胞质膜之间的间隙约30nm。

细胞生物学课程第11章(细胞外基质)

细胞生物学课程第11章(细胞外基质)

1.分子结构
• • 纤粘连蛋白分子的不同肽链结构亚单位具有极为相似的氨基酸序列,每一肽链亚单位构成多个具 有特定功能的球形结构域。 不同的球形结构域可分别与不同的生物大分子或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是一种多功能分子。
2.RGD序列
• RGD(Arg-Gly-Asp)序列,整合素识别与结合的部位。 • 化学合成的RGD三肽可抑制细胞在纤粘连蛋白基质上粘附。
1.分子结构
• 一条重链(α )和二条轻链(β 、 γ )二硫键交联而成的异三聚体, 外形呈十字形,三条短臂各由三条 肽链N端序列构成。 多个结构域可和多种物质结合

2.功能
基底膜的主要组分,在基底 膜的基本框架的构建和组装 中起了关键作用。 有RGD序列,使细胞黏附在 基底膜上,促进细胞的生长 并使细胞铺展而保持一定的 形态。 通过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可直接或间接控制细胞的活 动。
胶原有刺激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是细胞贴附的重要基质成分。 胶原可诱导细胞分化,如干细胞在不同类型胶原诱导下可向不 同的细胞进行分化。
哺乳动物发育的不同阶段表达不同的胶原
胎儿皮肤中含有大量III型胶原,成人皮肤中被I型胶原所代替
5.胶原与疾病
• 坏血病:
• 皮肤过度松弛症 (Ehlers-Danlos): 胶原纤维不能正常装配,皮肤和其他结缔 组织降低强度而变得非常松弛。
一方面细胞通过控制基质成分的合成和降解决定 细胞外基质的组成; 另一方面细胞外基质影响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
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一)细胞外基质是由其所在组织细胞分泌的
各种组织的细胞外基质的成分、含量和存在形式不同,都是由该组织 的细胞合成与分泌的。 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不同的发育阶段,所产生的细胞外基质也有所 不同。

(完整版)第十一章细胞的信号转导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第十一章细胞的信号转导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细胞的信号转导一、名词解释1、细胞通讯2、受体3、第一信使4、第二信使5、G 蛋白6、蛋白激酶A二、填空题1、细胞膜表面受体主要有三类即、、和。

2、在细胞的信号转导中,第二信使主要有、、、和。

3、硝酸甘油之所以能治疗心绞痛是因为它在体内能转化为,引起血管,从而减轻的负荷和的需氧量。

三、选择题1、能与胞外信号特异识别和结合,介导胞内信使生成,引起细胞产生效应的是( )。

A、载体蛋白B、通道蛋白C、受体D、配体2、下列不属于第二信使的是()。

A、cAMPB、cGMPC、DGD、CO3、下列关于信号分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身不参与催化反应B、本身不具有酶的活性C、能够传递信息D、可作为酶作用的底物4、生长因子是细胞内的()。

A、结构物质B、能源物质C、信息分子D、酶5、肾上腺素可诱导一些酶将储藏在肝细胞和肌细胞中的糖原水解,第一个被激活的酶是()。

A、蛋白激酶AB、糖原合成酶C、糖原磷酸化酶D、腺苷酸环化酶6、()不是细胞表面受体。

A、离子通道B、酶连受体C、G蛋白偶联受体D、核受体7、动物细胞中cAMP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活化()。

A、蛋白激酶CB、蛋白激酶AC、蛋白激酶KD、Ca2+激酶8、在G蛋白中,α亚基的活性状态是()。

A、与GTP结合,与βγ分离B、与GTP结合,与βγ聚合C、与GDP结合,与βγ分离D、与GDP结合,与βγ聚合9、下面关于受体酪氨酸激酶的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A、是一种生长因子类受体B、受体蛋白只有一次跨膜C、与配体结合后两个受体相互靠近,相互激活D、具有SH2结构域10、在与配体结合后直接行使酶功能的受体是A、生长因子受体B、配体闸门离子通道C、G蛋白偶联受体D、细胞核受体11、硝酸甘油治疗心脏病的原理在于A、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生成cAMPB、激活细胞膜上的GC,生成cGMPC、分解生成NO,生成cGMPD、激活PLC,生成DAG12、霍乱杆菌引起急性腹泻是由于A、G蛋白持续激活B、G蛋白不能被激活C、受体封闭D、蛋白激酶PKC功能异常13下面由cAMP激活的酶是A、PTKB、PKAC、PKCD、PKG14下列物质是第二信使的是A、G蛋白B、NOC、GTPD、PKC15下面关于钙调蛋白(CaM)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Ca2+信号系统中起重要作用B、必须与Ca2+结合才能发挥作用C、能使蛋白磷酸化D、CaM激酶是它的靶酶之一16间接激活或抑制细胞膜表面结合的酶或离子通道的受体是A、生长因子受体B、配体闸门离子通道C、G蛋白偶联受体D、细胞核受体17重症肌无力是由于A、G蛋白功能下降B、蛋白激酶功能异常C、受体数目减少D、受体数目增加18、PIP2分解后生成的何种物质能促使钙离子的释放A、IP3B、DAGC、CaMD、PKC19下面关于PKA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是G蛋白的效应蛋白B、它由4个亚单位组成C、它由cAMP激活D、它可导致蛋白磷酸化四、判断题1、NO作为局部介质可激活靶细胞内可溶性鸟甘酸环化酶。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细胞生物学》课程讲稿章节目录:第1章绪论第一节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与现状第二节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第2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第一节细胞的基本共性第二节原核细胞和古核细胞第三节真核细胞第四节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病毒第3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第一节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第二节细胞组分分析方法第三节细胞培养第四节细胞生物大分子动态变化检测第五节模式生物与功能基因组的研究第4章细胞质膜第一节生物膜的结构模型、化学组成和功能特点第二节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特征及其生物学功能第5章物质的跨膜运输第一节膜转运蛋白与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第二节 ATP驱动泵与主动运输第三节胞吞作用胞吐作用第6章线粒体和叶绿素第一节体与氧化磷酸化第二节绿体与光合作用第三节粒体与叶绿体的半自主性及其起源第7章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第一节细胞质基质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节各种细胞内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8章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第一节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第二节细胞内膜泡运输第9章细胞信号转到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概述第二节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第三节G蛋白偶联信号通路第四节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第五节其它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第10章细胞骨架第一节微丝与细胞运动第二节微管及其功能第三节中间丝第11章细胞核与染色质第一节核被膜第二节染色质第三节染色质的复制与表达第四节染色体第五节核仁与核体第13章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第一节细胞周期第二节细胞分裂第14章细胞增殖调控与癌细胞第一节细胞增殖调控第二节癌细胞第15章细胞分化与胚胎发育第一节细胞分化第二节胚胎发育中的细胞分化第16章细胞死亡与细胞衰老第一节细胞死亡第二节细胞衰老第17章细胞的社会联系第一节细胞连接第二节细胞黏着及分子基础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一)、选择部分1、在病毒与细胞起源的关系上,下面哪个观点越来越有说服力。

( C )A、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B、生物大分子→细胞和病毒C、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D、都不对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最主要区别是。

第九版生理学第十一章 内分泌(第5~7节)

第九版生理学第十一章 内分泌(第5~7节)

性,增强心血管活动,促进消化道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等
7.甲状腺功能主要受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还存在神经、免疫以及 甲状腺自身调节
8.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激素(PTH)、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降钙素(CT)以 及由皮肤、肝和肾等生成的1,25-(OH)2-D3 是调节钙、磷稳态的基础激素 9.机体钙、磷的稳态主要通过钙、磷在骨组织与体液间的平衡、小肠对钙、磷的 吸收、以及肾脏对钙、磷的重吸收,使血中的钙、磷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 的生理范围 10.PTH总的效应是升高血钙和降低血磷;1,25-(OH)2-D3既能升高血钙,也能 升高血磷;CT总的效应是降低血钙和血磷
受体β亚单位酪氨酸残基磷酸化,激活受体内酪氨酸蛋白激酶
细胞内胰岛素受体底物(IRS)蛋白酪氨酸残基磷酸化 经过IRS下游信号途径,引发蛋白激酶、磷酸酶的级联反应, 引起生物学效应,包括葡萄糖转运,糖原、脂肪及蛋白质的合 成,以及一些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
生理学(第9版)
(二)胰岛素的生物作用
生理学(第9版)
2. 胃肠激素与胰岛素分泌之间的功能关系形成“肠-胰岛轴”
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胃肠激素包括促胃液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血管活性肠肽和抑胃肽等。 胃肠激素与胰岛素分泌之间的功能关系形成“肠-胰岛轴” 生理意义:前馈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生理学(第9版)
二、胰高血糖素
胰高血糖素(glucagon)是由胰岛α细胞分泌 的多肽激素,含有29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 为3.5kD,其中氨基端第l~6位的氨基酸残基 是其生物活性所必需的片段 与胰岛素的作用相反,胰高血糖素是一种促 进物质分解代谢的激素,动员体内能源物质 的分解供能
8.瘦素的生物学作用

植物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重点

植物生理学各章节复习重点
⑴ C3途径(受体、产物、酶、特点) ⑵ C4途径(受体、产物、酶、特点)
⑶ CAM途径(受体、产物、酶、特点)
4. 光呼吸(概念、发生部位、生理功能) 5.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二氧化碳、温度、 水等) 6.植物光能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
复习思考题
1光.合高速温率、比强C光3、植低物C的O2高浓?度和少水的条件下,为什么C4植物的 2.试述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绘出一般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光合速率与光强曲线图,并对曲 线各部分的特点加以说明。 4.类囊体上有哪几种复合物,它们在光合作用中各起什么作用? 5.光呼吸的生理功能是什么?光呼吸完全是一种“浪费”现象 吗? 6.试从能量转换的角度说明光合作用可分为哪几大步骤? 7.什么是作物光能利用率?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有哪些? 8.何谓“午休现象”?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9.试述叶绿体色素提取的方法、纸层析分离叶绿体色素及其定 量测定叶绿素的原理。 10.光合作用有何重要性? 11.名词解释:
光呼吸;光系统;类囊体;双光增益效应;天线色素;希 尔反应;反应中心色素;光合作用;光合速率;光合磷酸化; (光合)同化力;(非)环式光合电子传递;C3途径;C4途径; CAM途径;光(CO2)饱和点;光(CO2)补偿点;
在高温,强光,低CO2浓度,少水的条件下, 为什么C4植物的光合速率比C3植物的高?
二、难点: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及载体假说、通道 理论和离子泵假说
三、主要内容
(一)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1. 种类、标准及其检测方法 2. 生理功能及其缺乏症
(二)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及其机理——
载体学说、离子通道理论、离子泵学说 2.影响根系吸收的因素
(三)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

《细胞信号传导》PPT课件

《细胞信号传导》PPT课件

精选课件
24
(三)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
相关 分子
概念:细胞外的信号经过受体转换进入细胞内,通 过细胞内的一些小分子物质和蛋白质进行传递。
类型: 小分子化学物质:第二信使
酶 催化产生第二信使的酶 激酶/磷酸酶
G蛋白 调节蛋白
接头蛋白
精选课件
25
1. 小分子化学物质
概念:细胞内可扩散,并能调节信号转导蛋白 活性的小分子或离子,又称为第二信使。 如cAMP、cGMP、Ca2+、DAG、IP3、Cer或花 生四烯酸等。
质膜受体 质膜受体
蛋白质、多肽及氨基 酸衍生物类激素 类固醇类激素、甲状 腺激素
质膜受体 胞内受体
引起细胞内的变化 影响离子通道开闭
引起酶蛋白和功能蛋白 的磷酸 /脱磷酸,改变 细胞的代谢和基因表达 同上
影响转录
精选课件
13
(二)受体(Receptor)
相关 分子
受体:是一类分布于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的特 殊蛋白质,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相应信号分子,激 活并启动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反应,使细胞对信号刺 激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
精选课件
5
细胞信号转导:胞外信号通过与细胞表面的 受体相互作用转变为胞内信号,在细胞内经 信号途径传递引起细胞发生反应的过程。
精选课件
6
跨膜信号转导的一般步骤 特定的细胞释放信息物质
信息物质经扩散或血循环到达靶细胞
与靶细胞的受体特异性结合
受体对信号进行转换并启动细胞内信使系统
靶细胞产生生物学效应
精选课件
14
1.受体的类型
细胞膜受体
离子通道型 G蛋白偶联型 催化型 酶偶联型)离子通道偶联受体
受体本身为离子通

《细胞生物学》 习题集参考答案

《细胞生物学》 习题集参考答案

《细胞生物学》习题集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胡克,1665,原生动物,红细胞2.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学经典时期,实验细胞学时期3.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4.遗传信息的形成,膜的形成5.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特异功能蛋白质, 生物发育6.碱基互补配对7.全能性8.体细胞9.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程序性死亡)的相互关系及调控;细胞信号转导研究或细胞结构体系的组装二.选择题1.C 2:D 3:C 4:D 5. B三:判断题1.√2。

√3。

√4:×(原生质包括细胞内所有的生活物质)5.×四.名词解释1.细胞生物学是应用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技术成就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以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思维为出发点,探索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其核心问题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2.生物大分子是指细胞中存在的那些分子质量巨大、结构复杂、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化合物,如以蛋白质、核酸、多糖及脂类等四大类为典型的生物大分子,它们是由多个氨基酸或核苷酸等小分子聚合而成的,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既是细胞的结构成分,又是细胞和种生命活动的执行者或体现者。

五.简答题1.Science Nature /Nature Cell Biology /Cell /Molecular Cell/ Developmental Cell /Cancer Cell/ Neuron/Journal of Cell Biology /Gene and Biology /Journal of Cell Science(参看课本P14)国内的相关学术刊物《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分子细胞生物学报》.《细胞生物学杂志》.《遗传学报》.《动物学报》.《微生物学报》等(参看课本P14-15)2.(1)细胞结构功能→细胞生命活动。

细胞生命活动的研究,将进一步加深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了解;(2)细胞中单一基因与蛋白→基因组与蛋白质组及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协同作用,特别是复合体的相互作用;(3)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信号调控网络;(4)体外(in vitro)研究→体内(in vivo)研究;(5)静态研究→活细胞的动态研究;(6)实验室研究为主→计算生物学更多地介入并与之结合;(7)细胞生物学与生物学其他学科的渗透→与数、理、化及纳米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

丁明孝《细胞生物学》第5版教材题库详解

丁明孝《细胞生物学》第5版教材题库详解

丁明孝《细胞生物学》第5版教材题库详解丁明孝《细胞生物学》(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选择题二、填空题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五、论述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绪论第2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第3章细胞质膜第4章物质的跨膜运输第5章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第6章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第7章线粒体和叶绿体第8章细胞骨架第9章细胞核与染色质第10章核糖体第11章细胞信号转导第12章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第13章细胞增殖调控与癌细胞第14章细胞分化与干细胞第15章细胞衰老与细胞程序性死亡第16章细胞的社会联系•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选择题1在英国引起疯牛病的病原体是()。

[中山大学2019研] A.阮病毒B.RNA病毒C.立克次体D.支原体【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疯牛病,又称为牛海绵状脑病,是动物传染性海绵样脑病中的一种。

疯牛病为朊病毒引起的一种亚急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通常脑细胞组织出现空泡,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脑内解剖发现淀粉样蛋白质纤维,并伴随全身症状,以潜伏期长、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为特征。

2SARS病毒是()。

[武汉科技大学2019研]A.DNA病毒B.RNA病毒C.类病毒D.朊病毒【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A项,常见的DNA病毒有痘病毒科的天花病毒。

B 项,S ARS属正链RNA病毒,流感病毒属负链RNA病毒,HIV 属RNA病毒中的反转录病毒。

C项,常见的类病毒有马铃薯纺锤块茎病类病毒。

D项,引起疯牛病、羊瘙痒病、人克雅氏症的病毒为朊病毒。

3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通过()附着在培养基上。

[中山大学2019研]A.黏合斑B.黏合带C.桥粒D.半桥粒【答案】A查看答案【解析】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通过黏着斑贴附在培养皿基质上,微丝终止于黏着斑处,这种结构有助于维持细胞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以及影响细胞生长的信号传递。

4动物细胞中cAM P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活化()。

[中山大学2019研]A.蛋白激酶CB.蛋白激酶AC.蛋白激酶KD.C a2+激酶【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一般认为,真核细胞内几乎所有的cAMP的作用都是通过活化蛋白激酶A,从而使其底物蛋白发生磷酸化而实现的。

《细胞生物学》习题:11细胞的信号转导

《细胞生物学》习题:11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十一章细胞的信号转导(一)选择题A型题1.以下不属于信号分子的物质是()A.一氧化氮B.激素C.核酶D.生长因子E.神经递质2.有关信号分子与受体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体释放信号分子,并通过这些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进一步激发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B.不同的信号分子可与细胞受体结合,产生的生理效应一定是不同的C.同一种化学信号分子可与不同的细胞受体结合,但产生的效应可能是不同的D.受体与信号分子空间结构的互补性是两者特异性结合的主要因素E.每一种细胞都有特定的受体和相应的信号转导系统3.不属于细胞膜受体的是()A.细胞因子受体B.核受体C.离子通道偶联型受体D.G蛋白偶联受体E.酶偶联受体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腺苷酸环化酶能催化A TP生成cAMPB.cAMP通路的首要效应酶是腺苷酸环化酶,cAMP可被磷酸二酯酶限制性清除C.结合GTP的α亚基具有活性,而βγ亚基复合物没有活性D.βγ亚基复合物与游离的Gs的α亚基结合,而使Gs的α亚基失活E.被激活的蛋白激酶A的催化亚基转位进人细胞核,使基因调控蛋白磷酸化5.关于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组成B.对底物特异性要求低C.催化的底物广泛D.是一种能被AMP活化的蛋白激酶E.可催化蛋白质上某些特定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的磷酸化6.关于蛋白激酶不正确的说法是()A.为一类磷酸转移酶B.主要有路氨酸蛋白激酶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等C.催化蛋白磷酸化的过程是不可逆的D.在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等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E.许多胞内信号分子自身就是蛋白激酶7.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中的第二信使不包括()A.DAG B.cAMP C.Ca2+ D.G蛋白E.IP38.下列哪项不是IP3信号途径的生物学作用()A.参与神经细胞兴奋性的调节B.参与肌肉收缩C.参与IP3/Ca2+和DAG/PKC的协调作用D.参与细胞增殖E.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9.cAMP是腺苷酸环化酶在G蛋白激活下,催化下列何种物质生成的产物(A.ATP B.ADP C.GTP D.GDP E.AMP10.PIP2分解后生成的物质中能促使钙离子释放的是()A.IP3 B.DAG C.CaM D.PKC E.NO11.肌肉收缩受哪项调节()A.温度B.NO C.氧自由基D.激素E.Ca2+浓度12.关于膜受体,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A.不同的膜受体可以接受不同的信号B.是细胞膜上一种特殊的蛋白质C.能识别配体并与之结合D.与配体结合后可以引发一系列的反应E.能选择性地与细胞内活性物质结合13.配体是()A.细胞膜中的脂类分子B.细胞膜中的蛋白分子C.第一信使D.第二信使E.抗体14.PKC在没有被激活时,游离于细胞质中,一旦被激活就成为膜结合蛋白,这种变化依赖于()A.磷脂和Ca2+ B.IP3和Ca2+ C.DAG和Ca2+ D.DAG和磷脂E.DAG和IP3B型题15-17题备选答案A.β-肾上腺素受体B.血管紧张素受体C.代谢型谷氨酸受体D.胰岛素受体E.乙酰胆碱受体15.属于离子通道型受体的是()16.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是()17.属于略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的是()18-19题备选答案A.α亚基B.β亚基C.γ亚基D.α亚基与β亚基E.β亚基与γ亚基18.G蛋白上存在GDP或GTP结合位点的亚基是()19.G蛋白偶联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受体分子上与G蛋白哪个亚基结合的位点将暴露()20-21题备选答案A.cGMP B.NO C.DAG D.cAMP E.IP320.动员细胞内储存Ca2+释放的第二信使分子是()21.不属于第二信使的是()X型题22.根据信号转导机制和受体蛋白类型的不同,细胞膜受体分别属于()A.核受体B.胞内受体C.离子通道偶联受体D.G蛋白偶联受体E.酶偶联的受体23.受体的功能包括()A.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相应的配体B.结合其他的受体C.吞噬和消化相应的配体D.将信号向其他信号分子转导E.使细胞产生生物学效应24.细胞内与G蛋白作用密切相关的第二信使有()A.cAMP B.三磷酸肌醇C.二酯酰甘油D.cGMP E.NO25.与细胞信号转导有关的受体分为()A.生长因子类受体B.配体闸门离子通道C.G蛋白偶联受体D.细胞核受体E.线粒体膜受体26.下列属于配体的是()A.激素B.神经递质C.药物D.生长因子E.抗原27.G蛋白家族的共同特征是()A.由α、β、γ三个亚基构成B.具有结合GTP或GDP的能力C.具有GTP酶的活性D.能够通过改变构象来激活效应蛋白E.可分为Gs、Gi两种28.下述哪些受体属于细胞膜受体()A.生长因子受体B.神经递质受体C.甾类激素受体D.G蛋白偶联受体E.配体闸门通道(二)填空题1.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包括、及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α亚基具有GTP酶活性
β、γ亚基 主要作用是与α亚基形成复合体并定位于质膜内侧;
(Gβγ)
在哺乳细胞,βγ亚基也可直接调节某些效应蛋白。
目录
G蛋白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与各种下游效应分子,如 离子通道、腺苷酸环化酶、PLC联系,调节各 种细胞功能。
G蛋白结合的核苷酸为GTP时为活化形式,作用于 下游分子使相应信号途径开放;当结合的GTP水解 为GDP时则回到非活化状态,使信号途径关闭。
目录
G蛋白主要有两大类: • 异源三聚体G蛋白:与7次跨膜受体结合, 以α亚基(Gα)和β、γ亚基(Gβγ)三聚体的 形式存在于细胞质膜内侧。 • 低分子量G蛋白(21kD)
H2N O NH
+ NO
+
H2N COO-
胍氨酸
目录
三种形式的 NO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组成型NOS (cNOS)
神经型NOS(nNOS) NOSⅠ
内皮型NOS(eNOS) NOSⅡ NO cGMPPKG肌松弛
•可诱导型NOS(iNOS)NOSⅢ
目录
钙调蛋白是NOS的主要调节分子,3种NOS均含 有钙调节蛋白结合位点。
目录
导致胞液游离Ca2+浓度升高的反应: • 细胞质膜钙通道开放,引起钙内流; • 细胞内钙库膜上的钙通道开放,引起钙释放。
胞液Ca2+可以再经由细胞质膜及钙库膜上的钙 泵(Ca2+-ATP酶)返回细胞外或胞内钙库,以 消耗能量的方式维持细胞质内的低钙状态。
目录
2.钙离子的信号功能主要是通过钙调蛋白实现
目录
DAC活化PKC的作用机制示意图

催化结构域
节 结构域
假底物结合区
Ca2+
磷 脂
酰 DAG
丝 氨 酸
调节结构域


DAG Ca2+




催化结构域
底物
目录
(三)钙离子
1.钙离子在细胞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 细胞外液游离钙浓度高(1.12~1.23mmol/L); • 细胞内液的钙离子含量很低,且90%以上储存于细 胞内钙库(内质网和线粒体内);胞液中游离Ca2+ 的含量极少(基础浓度只有0.01~0.1mol/L)。
目录
G蛋白偶联受体的分子结构 接受信号
1 2 34 5 6 7
图17-5
和G蛋白结 合
41
目录
GTP 无活性型
GDP
活性型
目录
1. 介导七跨膜受体信号转导的异源三聚体G蛋白
α亚基 (Gα)
具有多个 功能位点
与受体结合并受其活化调节的部位 βγ亚基结合部位 GDP/GTP结合部位 与下游效应分子相互作用部位
目录
第三节
各种受体介导的基本信号 转导通路
Signal Pathways Mediated by Different Receptors
钙离子通道开放,细胞内钙释放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迅速增加
目录
•淋巴细胞和嗅觉细胞 IP3 + IP3受体(细胞膜上)
钙离子通道开放,细胞外钙内流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迅速增加
目录
2)DAG的靶分子是蛋白激酶C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属于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广泛参与细胞的各项生理 活动。 PKC作用的底物包括质膜受体、膜蛋白、多种酶 和转录因子等,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
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可看作是细胞 内Ca2+的受体。
乙酰胆碱、儿茶酚胺、 加压素、血管紧张素
和胰高血糖素等
CaM
胞液Ca2+浓度升高 CCaa22C++aMCCaa22++
目录
(四)NO的信使功能与cGMP相关
NO合酶介导NO生成
H2N
+
NH2
NH
+
H2N COO-
精氨酸
NO合酶
目录
2. 支架蛋白保证特异和高效的信号转导 支架蛋白(scaffolding proteins)一般是分子质
量较大的蛋白质,可同时结合很多位于同一信 号转导通路中的转导分子。
目录
信号转导分子结合在支架蛋白上的意义:
① 保证相关信号转导分子容于一个隔离而稳 定的信号转导通路内,避免与其他不需要的信 号转导通路发生交叉反应,以维持信号转导通 路的特异性; ② 支架蛋白可以增强或抑制结合的信号转导 分子的活性; ③ 增加调控复杂性和多样性。
目录
磷脂酶C催化DAG和IP3的生成
PLC可将PIP2分解成为甘油二酯(DAG)和 肌醇三磷酸(IP3)。
PLC
PIP2
甘油二酯(DAG)+ 肌醇三磷酸(IP3)
目录
2.脂类第二信使作用于相应的靶蛋白分子 脂类第二信使作用于靶分子,引起靶分子的 构象变化。
目录
1)IP3的靶分子是钙离子通道 IP3从细胞质膜扩散至细胞质中,与内质网或肌 质网膜上的IP3受体结合。 IP3 + IP3受体
稳态平衡的机会。
目录
(四)衔接蛋白和支架蛋白连接信号通路与网络
1. 衔接蛋白连接信号转导分子
衔接蛋白(adaptor protein)是信号转导通路中不 同信号转导分子的接头,连接上游信号转导分子与 下游信号转导分子。
发挥作用的结构基础:蛋白相互作用结构域(SH2、 SH3等)。
功能:募集和组织信号转导复合物,即引导信号转 导分子到达并形成相应的信号转导复合物。
目录
酶的磷酸化与脱磷酸化
ATP
ADP
Thr Ser -OH Tyr
酶蛋白
蛋白激酶 蛋白磷酸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i
H2O
Thr Ser -O-PO32Tyr
磷酸化的 酶蛋白
目录
2. 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激酶是主要的蛋白激酶
蛋白激酶是催化ATP γ-磷酸基转移至靶蛋白的 特定氨基酸残基上的一大类酶。 蛋白激酶的分类
无论蛋白激酶对于其下游分子的作用是正调节 还是负调节,蛋白磷酸酶都将对蛋白激酶所引 起的变化产生衰减信号。
目录
蛋白磷酸酶的特性: • 底物特异性(催化作用的特异性) • 细胞内的分布特异性 ——决定了信号转导途径的精确性
目录
(二)G蛋白的GTP/GDP结合状态决定信号通路 的开关
鸟苷酸结合蛋白(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G protein)简称G蛋白,亦称GTP结合蛋 白,是一类信号转导分子,在各种细胞信号转导途 径中转导信号给不同的效应蛋白。
酸化,改变其活性状态。
目录
(二)脂类也可作为胞内第二信使
具有第二信使特征的脂类衍生物:
• 二脂酰甘油(diacylglycerol,DAG) • 肌醇-1,4,5-三磷酸(Inositol-1,4,5-triphosphate,IP3)
这些脂类衍生物都是由体内磷脂代谢产生的。
目录
1. 磷脂酶和磷脂酰肌醇激酶催化生成脂类第二信使
目录
第二节
细胞内信号转导相关分子
Intracellular Signal Molecules
目录
一、第二信使
环核苷酸:cAMP, cGMP
常见第 二信使
脂类:IP3 ,DAG 金属离子:钙离子
气体分子:NO,CO,H2S
目录
( 一)环核苷酸
目前已知的细胞内环核苷酸类第二信使有 cAMP和cGMP两种。
凡是引起细胞内Ca2+升高的信号均有可能作用 于NOS。
目录
其它第二信使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 硫化氢(sulfureted hydrogen,H2S)
目录
二、蛋白质作为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
蛋白质分子作为信号转导分子构成信号转导通 路上的各种开关和接头。
开关 分子
蛋白激酶/蛋白磷酸酶 G蛋白的GTP/GDP结合状态
目录
(一)蛋白激酶/蛋白磷酸酶是信号通路开关分子
1. 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修饰是最重要的信号通路开关 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是控制信号转导 分子活性的最主要方式。
磷酸化修饰可能提高酶分子的活性,也可能 降低其活性,取决于酶的构象变化是否有利 于酶的作用。
激酶
磷酸基团的受体
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蛋白酪氨酸激酶 蛋白组/赖/精氨酸激酶 蛋白半胱氨酸激酶 蛋白天冬氨酸/谷氨酸激酶
丝氨酸/苏氨酸羟基 酪氨酸的酚羟基 咪唑环,胍基,ε-氨基 巯基 酰基
目录
MAPK级联激活是多种信号通路的中心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属于蛋白丝/ 苏氨酸激酶类,是接收膜受体转换与传递的信 号并将其带入细胞核内的一类重要分子。
Ras的活化及其调控因子
GTP
Ras
on
GAP(GTP酶活化蛋白) SOS(鸟苷酸交换因子)
GDP
Ras
off
目录
(三)蛋白相互作用
信号转导分子在活细胞内接收和转导信号 的过程是由多种分子聚集形成的信号转导复合 物(signaling complex)完成的。 信号转导复合物作用:
①保证了信号转导的特异性和精确性, ②增加了调控的层次,从而增加了维持机体
非受体型PTK的结构
Myr
SH3 SH2
P SH1
ZAP70 家族
SH3 SH2 SH1
Tec 家族 JAK 家族
PH SH3 SH2 SH1 SH1 like SH1
目录
4. 蛋白磷酸酶衰减蛋白激酶信号
蛋白质磷酸酶 (phosphatidase) 催化磷酸化的蛋 白分子发生去磷酸化,与蛋白激酶共同构成了 蛋白质活性的开关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