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材料性能测试

合集下载

羧甲基纤维素的合成及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实验

羧甲基纤维素的合成及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实验

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报告实验实验名称:羧甲基纤维素的合成年级:2011级材料化学日期:2013-11-07 姓名:张静学号:222011316210023 同组人:廖丹一、预习部分1、羧甲基纤维素又称羧甲基纤维素钠,是纤维素的羧甲基团取代产物。

2、物理性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属阴离子型纤维素醚类,外观为白色或微黄色絮状纤维粉末或白色粉末,无臭无味,无毒;易溶于冷水或热水,形成具有一定粘度的透明溶液。

溶液为中性或微碱性,不溶于乙醇、乙醚、异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可溶于含水60%的乙醇或丙酮溶液。

有吸湿性,对光热稳定,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溶液在PH 值2~10稳定,PH低于2,有固体析出,PH值高于10粘度降低。

变色温度227℃,炭化温度252℃,2%水溶液表面张力71mn/n。

3、化学性质由羧甲基取代基的纤维素衍生物,用氢氧化钠处理纤维素形成碱纤维素,再与一氯醋酸反应制得。

构成纤维素的葡萄糖单位有3个可被置换的羟基,因此可获得不同置换度的产品。

平均每1g干重导入1mmol羧甲基者,在水及稀酸中不溶解,但能膨润,用于离子交换层析。

羧甲基pKa在纯水中约为4,在0.5mol/L NaCl中约为3.5,是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剂,通常于pH4以上用于中性和碱性蛋白质的分离。

40%以上羟基为羧甲基置换者可溶于水形成稳定的高黏度胶体溶液。

适合于饮料方面加工4、主要用途羧甲基纤维素(CMC)为无毒无味的白色絮状粉末,性能稳定,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中性或碱性透明粘稠液体,可溶于其它水溶性胶及树脂,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CMC可作为粘合剂、增稠剂、悬浮剂、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上浆剂等。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是纤维素醚类中产量最大的、用途最广、使用最为方便的产品,俗称为"工业味精"。

(1)用于石油、天然气的钻探、掘井等工程①含CMC的泥浆能使井壁形成薄而坚,渗透性低的滤饼,使失水量降低。

材料化学专业主要学什么(附课程目录)

材料化学专业主要学什么(附课程目录)

材料化学专业主要学什么(附课程目录)材料化学专业主要学什么?材料化学专业是一门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学习材料化学的学生将会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质、应用和制备过程,培养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为未来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材料化学专业的课程目录,并针对每门课程进行简要的描述和解释。

第一部分:基础课程(共4门课程)1. 无机化学基础:这门课程主要介绍无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反应规律,包括无机化合物的结构、键合理论、酸碱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等。

学生将学习到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了解它们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2. 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是材料化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门课程将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功能基团和反应机理。

学生将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了解常见的有机合成方法,并掌握基本的有机合成实验技能。

3. 分析化学基础:分析化学是材料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

这门课程将介绍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技术,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和仪器。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化学分析和材料表征实验,并掌握常见分析技术的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4. 物理化学基础:物理化学是材料化学研究的基础。

这门课程将介绍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和电化学等内容。

学生将了解各种物理化学现象和定律,并学习如何应用这些原理解释材料性质和反应过程。

第二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共6门课程)1. 材料化学原理:这门课程将深入介绍材料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材料结构、相变、晶体缺陷和材料表征方法等。

学生将学习不同材料类型的特性和性质,并了解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材料制备技术:材料制备是材料化学研究的核心环节。

这门课程将介绍常见的材料制备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热处理、沉积技术和材料改性方法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选择适合的制备方法,并掌握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材料性能测试与表征:材料性能测试和表征是评价材料性能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材料学中的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

材料学中的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

材料学中的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引言材料学作为一门研究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学科,对于现代科技和工程领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表征是材料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材料的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的性能特点,为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教案将从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的基本原理、常用表征方法以及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材料学中的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

一、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1.1 结构对性能的影响材料的结构是决定其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结构特征会导致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

例如,晶体结构的不同会影响材料的硬度、导电性和热导率等性能。

因此,了解材料的结构特征对于预测和改善材料性能至关重要。

1.2 结构与性能的相互作用材料的性能也会反过来影响其结构特征。

例如,材料的应力状态和温度会引起晶体结构的变化,从而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

此外,材料的化学环境和加工工艺等因素也会对结构和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材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材料结构的表征方法2.1 光学显微镜观察光学显微镜是最常用的材料结构表征工具之一。

通过对材料的显微观察,可以获取材料的形貌、晶体结构和相组成等信息。

此外,还可以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材料的光学性质,如双折射现象和偏光图样等。

2.2 电子显微镜观察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材料结构表征工具,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SEM可以观察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而TEM可以观察材料的原子尺度结构和晶体缺陷等。

2.3 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衍射是一种利用材料对X射线的衍射现象来研究其结构特征的方法。

通过测量材料的衍射图样,可以确定材料的晶体结构、晶格参数和晶体取向等信息。

此外,X射线衍射还可以用于分析材料的晶体缺陷和相变等现象。

2.4 核磁共振谱学核磁共振谱学是一种通过测量材料中原子核的共振信号来研究其结构和化学环境的方法。

原料物理性能检测方法

原料物理性能检测方法

原料物理性能检测方法
1.密度和比重检测:常用于测量固体原料的密度和比重,一般使用密
度测量仪或天平进行测量。

对于液体原料,可以使用比重计来测量比重。

2.粒径分析:用于测量颗粒状原料的颗粒大小。

常见的方法包括筛分法、激光粒度分析法和显微镜观察等。

3.粉末流动性检测:用于评估粉末原料的流动性能。

常见的方法有角
度仪法、流动度仪法和震荡漏斗法等。

4.热性能检测:用于测量原料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热性能。

包括热
导率、热膨胀系数、熔点和玻璃转变温度等。

5.电性能检测:用于测量原料的电导率、介电常数和电阻率等电性能。

常用的方法包括四电极法、电桥法和电导仪法等。

6.强度和硬度检测:用于评估固体原料的强度和硬度。

常见的方法有
抗拉强度测试、压缩强度测试和硬度测量等。

7.粘度检测:用于测量液体原料的粘度。

常见的方法有旋转式粘度计法、滴定法和流变学法等。

8.界面张力检测:用于测量液体原料与气体或其他液体之间的界面张力。

常用的方法有悬滴法、悬浮法和自由浮体法等。

9.拉伸性能检测:用于评估原料在受拉伸力作用下的性能表现。

常见
的方法有拉伸试验和剪切试验等。

10.弹性模量检测:用于测量原料的弹性模量,以评估其弹性性能。

常用的方法有压缩模量测定和弹簧振子法等。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原料物理性能检测方法,不同的原料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原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检测和评估。

化学领域中的材料性能测试方法

化学领域中的材料性能测试方法

化学领域中的材料性能测试方法材料性能测试是化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它对于研发和制造各种化学材料,如金属、塑料、橡胶、高分子材料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材料性能测试,可以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光学性能等,为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力学性能是材料工程中最常见的性能之一,主要包括材料的强度、韧性、硬度等指标。

常用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有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等。

拉伸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通过对试样施加正向力来测定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等。

压缩试验用于测定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变形特性,常用于金属和陶瓷材料的测试。

弯曲试验则用于测定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

2. 热学性能测试方法热学性能测试涉及材料的导热性、热膨胀性等性能指标。

导热性测试是一种常用的热学性能测试方法,主要用于测定材料的导热系数。

常见的导热性测试方法有热传导仪法和热释电法等。

热膨胀性测试用于测定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和体膨胀系数,常见的测试方法有膨胀仪法和激光干涉法等。

3. 电学性能测试方法电学性能测试是研究材料的电导率、介电常数等电学性质的方法。

电导率测试是电学性能测试中的重要方法之一,用于测定材料的电导率和电阻率。

常用的电导率测试方法有四探针法、电导率仪器法等。

介电常数测试用于测定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电导率和介电耗散因子,常见的测试方法有介电分析法和介电谐振法等。

4. 光学性能测试方法光学性能测试主要用于研究材料的光学特性,如折射率、透射率、反射率等。

透射率测试是光学性能测试中的一种常用方法,用于测定材料对光的透明程度。

反射率测试用于测定材料对光的反射能力,常见的测试方法有透射—反射法和半球积分法等。

折射率测试用于测定材料在光场中的折射性能,常用的测试方法有折射光栅法和竖直玻璃分杯法等。

总结而言,化学领域中的材料性能测试方法涵盖了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等多个方面。

聚丙烯拉伸性能测试

聚丙烯拉伸性能测试

聚丙烯拉伸性能测试
聚丙烯是一种常用的塑料材料,广泛应用于包装、日用品、汽车零件等领域。

在使用聚丙烯材料制成的制品时,其拉伸性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通过对聚丙烯的拉伸性能进行测试,可以评估其在受力状态下的表现,为产品设计和生产提供参考。

拉伸性能测试方法
仪器和设备
在进行聚丙烯拉伸性能测试时,通常会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

该设备能够施加
不同的拉伸力,并记录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和应变数据。

此外,还需要适当的夹具和样品制备工具。

样品准备
在进行拉伸性能测试前,需要准备符合标准要求的聚丙烯样品。

通常情况下,
样品应具有一定的尺寸和几何形状,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测试步骤
1.将样品安装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并设置合适的试验参数,如拉伸速
度、加载方式等。

2.开始测试,记录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并获取拉伸强度、屈
服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关键参数。

3.根据测试结果分析样品的拉伸性能表现,评估其适用性和可靠性。

结果分析与应用
通过对聚丙烯的拉伸性能测试,可以评估材料的拉伸强度、延展性等关键指标,为产品设计与材料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在实际生产中,通过优化材料配方和加工工艺,可以改善聚丙烯制品的拉伸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综上所述,聚丙烯的拉伸性能测试是评估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合理
的测试方法和分析,可以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的测试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的测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是由金属中心离子与有机配体自组装而形成的。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新颖的多样结构导致其许多特殊的性能。

由于含硫芳基多齿配体本身结构的多样性,在与金属离子配位时,可以组装出结构新颖和功能独特的配合物。

它们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光、电、磁等性质,在非线性光学,磁性和催化材料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本课题为含硫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能表征。

文中对到目前为止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本论文分别以对苯二胺和对苯二酚为有机小分子,与二硫化碳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合适的反应条件,冷凝回流合成出了以硫为配位原子的有机配体。

用均相法和溶剂热合成法,将生成的配体与过渡金属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混合发生配位反应,制备了相应的含硫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考察各反应因素对配位聚合物形貌的影响。

最后,通过FTIR,EDS,SEM,TEM,紫外-可见等分析手段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表征,发现所合成的镉(Ⅱ)配位聚合物具有半导体的性质。

关键词: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溶剂热合成,二硫化碳,配体,表征iABSTRACTMetal-organic coordination polymers are a type of self-assembly formed by organic ligands and metal ions. Diversified structures of the coordination polymers result in unusual properties of the novel materials. Duo to the structure multiformity of multidentate organic ligand with the sulfur and aryl, they can assemble out complexes of novel structures and unique fuctions if coordinated with metal ions. They have shown distinctive optical, electric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thus they have a potential applied prospect in nonlinear optics, magnetic and catalytic materials.The subject is to synthesize and analyze the property of sulfur metal-organic coordination polymers. In this dissertation, we do the summar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achievements of metal-organic coordination polymers. In this paper, we use p-phenylenediamine or p-dihydroxybenzene as small organic molecules to react with carbon bisulfide in alkaline condition. We find out the appropriate reaction condition on the basis of repeated experiments, and synthesize organic ligand with the sulfur as coordination atom in the condition of refluxing. Then we use the acquired ligands to react with transition metal ions under surfactant by solvothermal and homogeneous techniques and get the corresponding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with the sulfur atom. We have explored the influences of all kinds of synthesis factors for their morphologies. Finally, through analytical methods such as FTIR, EDS, SEM, TEM, UV-vis, we characterize the ligands and complexes, and suggest that the Cd(Ⅱ) complex is a semi-conductor.Keywords: metal-organic coordination polymers, solvothermal synthesis, carbon bisulfide, ligand, characterizeii图表清单图清单图1.1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金属中心 (5)图1.2 组装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使用的多齿配体 (6)图3.1 配体合成实验装置图 (19)图4.1 实验Pt-02-04配体L的红外谱图 (34)图4.2 实验Pt′-03-04配体L′的红外谱图 (35)图4.3 实验Pt-02-04配体L的能谱分析图 (35)图4.4 实验Pt′-03-04配体L′的能谱分析图 (36)图4.5 均相法合成的Cd(Ⅱ)配位聚合物TEM图(PEG-400, 5%) (37)图4.6 均相法合成的Cd(Ⅱ)配位聚合物TEM图(PEG-400, 2%) (38)图4.7 特殊形貌的Ni(Ⅱ)配位聚合物的SEM图 (39)图4.8 特殊形貌的Co(Ⅱ)配位聚合物的SEM图 (40)图4.9 特殊形貌的Cd(Ⅱ)配位聚合物的SEM图 (40)图4.10 特殊形貌的Cu(Ⅰ)配位聚合物的SEM图 (41)图 4.11 不同温度下所得Cd(Ⅱ)配位聚合物的SEM图 (a)120℃ (b) 150℃ (43)图 4.12不同降温速率下所得Cu(Ⅰ)配位聚合物的SEM图 (a)5℃/h (b)2℃/h (44)图4.13 添加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所得产物的SEM图 (45)图4.14添加不同量的表面活性剂所得产物的SEM图 (46)图4.15 Cd(Ⅱ)配位聚合物液态紫外可见图 (47)图4.16 Cd(Ⅱ)配位聚合物的能谱分析图 (48)Ⅱ配位聚合物(A)固态紫外-可见图;(B)吸收系数与光子能图4.17 Cd()量的关系图 (49)表清单表1.1 几个对应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基本概念 (4)vi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3.1 实验所用药品 (17)表3.2 合成配体主要药品物性 (18)表3.3 仪器及设备 (19)表3.4 以对苯二胺为有机小分子R合成配体 (20)表3.5 以对苯二酚为有机小分子R′合成配体 (21)表3.6 均相法合成配位聚合物的实验结果 (23)表3.7 溶剂热合成配位聚合物的实验结果 (24)vii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原材试验检测方法

原材试验检测方法

原材试验检测方法原材料试验检测方法是一种通过对原材料进行实验和测试来评估质量和性能的过程。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原材料的物理、化学、力学和其他重要特性,以确保其符合所需的标准和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材料试验检测方法的示例。

1.物理性质测试:物理性质测试是评估原材料的基本特性的一种方法。

这些特性可能包括密度、表面硬度、熔点、燃点、电导率等。

例如,对于金属原材料,可以通过测量其密度和硬度来评估其纯度和强度。

2.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是评估原材料的化学组成的方法。

通过使用一系列化学试剂和仪器,可以确定原材料中各个成分的含量。

例如,对于钢材,可以使用光谱仪或化学分析试剂来测量其中的碳、铁、锰等元素的含量。

3.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是评估原材料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的方法。

这些测试可包括拉伸强度、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等。

例如,对于橡胶材料,可以进行拉伸测试来确定其强度和伸长性能。

4.环境适应性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是评估原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的方法。

这些测试可包括温度、湿度、紫外线照射和盐雾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对于涂料材料,可以将其暴露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然后评估其耐久性和保护性能。

5.有害物质测试:有害物质测试是评估原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的方法。

这些物质可能包括重金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其他有毒化合物。

例如,对于塑料材料,可以使用质谱仪或气相色谱仪等仪器来测量其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原材料试验检测方法,以满足特定材料和应用的要求。

这些方法通过提供对原材料质量和性能的准确评估,可以帮助制造商选择合适的原材料,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并满足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性质实验汇总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性质实验汇总
引言概述:
有机物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高中 化学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了解有机物的性质。本文将汇总 总结高中化学有机物性质实验的相关内容,包括有机物的燃烧性 质、稳定性质、酸碱性质、氧化性质加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
正文内容: 一、有机物的燃烧性质实验 1.1 煤炭和糖的燃烧实验 1.2 烃类燃烧实验 1.3 醇类燃烧实验 1.4 醛类燃烧实验 1.5 羧酸类燃烧实验 二、有机物的稳定性质实验 2.1 蒸馏实验 2.2 结晶实验 2.3 氧化实验 2.4 还原实验 2.5 测试有机物的长期稳定性
三、有机物的酸碱性质实验 3.1 有机物的酸碱指示剂实验 3.2 酸碱中和实验 3.3 酸碱滴定实验 3.4 酶解实验 3.5 酸碱滴定曲线实验 四、有机物的氧化性质实验 4.1 醇的氧化实验 4.2 醛的氧化实验 4.3 羧酸的氧化实验 4.4 醚的氧化实验 4.5 酮的氧化实验 五、有机物的还原性质实验 5.1 还原反应实验 5.2 物质还原能力实验 5.3 铜离子还原实验 5.4 氧化还原指示剂实验 5.5 还原反应速率实验 总结:

有机化学中的聚合物的性能与性能测试

有机化学中的聚合物的性能与性能测试

有机化学中的聚合物的性能与性能测试聚合物是由许多重复单元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们在有机化学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聚合物的性能对于其应用领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准确评估聚合物的性能并进行性能测试对于研究和应用有机化学至关重要。

聚合物的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热性能、电学性能等多个方面。

力学性能是指聚合物的强度、硬度和柔韧性等特性。

热性能则关注聚合物在高温和低温下的稳定性和可用温度范围。

电学性能涉及到聚合物的导电性、介电性和电子输运性能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聚合物在这些性能方面的测试方法。

一、力学性能测试1. 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测试力学性能中最基本的指标是聚合物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拉伸试验来测量。

拉伸试验使用一个拉伸机,将聚合物样品拉伸,测量拉伸前后的变形,从而计算出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2. 硬度测试硬度是聚合物抵抗局部永久形变的能力。

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包括洛氏硬度测试和巴氏硬度测试。

这些测试方法通过测量在一定加载下产生的印痕大小来评估聚合物的硬度。

3. 冲击强度测试聚合物的冲击强度是评估其耐冲击性能的指标。

冲击强度测试常用的方法有Charpy冲击试验和Izod冲击试验。

这些试验使用标准冲击试验机,将标准形状的试样进行冲击,测量所产生的断裂面积来评估聚合物的冲击强度。

二、热性能测试1. 热分解温度测试热分解温度是指聚合物在高温下开始分解的温度。

热分解温度测试可以使用热重分析仪进行。

该仪器通过加热聚合物样品,并同时测量其质量的变化,从而确定热分解温度。

2. 玻璃化转变温度测试玻璃化转变温度是指聚合物在温度下从玻璃态转变为橡胶态的温度。

玻璃化转变温度测试可以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进行。

该仪器通过测量样品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热流量差异,从而确定玻璃化转变温度。

三、电学性能测试1. 电导率测试电导率是衡量聚合物导电性能的指标。

电导率测试可以使用四探针电阻率计进行。

该仪器利用四根探针对聚合物样品施加电流,测量电压差来计算电导率。

有机化合物鉴定实验利用实验鉴定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鉴定实验利用实验鉴定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鉴定实验利用实验鉴定化合物有机化合物鉴定是有机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技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和分析测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组成。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鉴定实验方法和技术。

一、熔点实验有机化合物的熔点是其非常重要的物理性质,可以作为鉴定化合物的一种手段。

熔点实验的步骤如下:1. 准备干净的熔点管和样品,将样品填入熔点管的开口处。

2. 将熔点管中的样品放置在熔点仪上,逐渐升温直至观察到样品开始熔化的温度。

3. 记录下开始熔化和完全熔化的温度范围,与已知的熔点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初步判断样品的纯度。

二、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是鉴定有机化合物非常常用的一种分析技术,通过测量有机化合物在红外辐射下的吸收光谱,可以确定化合物的官能团和分子结构。

红外光谱分析的步骤如下:1. 准备有机化合物样品,制备样品薄膜。

2. 将样品薄膜放置在红外光谱仪的样品槽中,选择适当的波数范围进行扫描。

3. 观察样品的红外吸收谱图,根据波峰的位置和强度,判断化合物中存在的官能团和结构。

三、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通过测量有机化合物分子在质谱仪中产生的离子信号,来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和结构。

质谱分析的步骤如下:1. 准备合适的有机化合物样品,将样品溶解在质谱仪可溶解的溶剂中。

2. 将溶解后的样品注入质谱仪,进行质谱扫描。

3. 分析得到的质谱图,观察离子信号的相对强度和质荷比,分析化合物的分子量和可能的分子结构。

四、核磁共振分析核磁共振是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和确定官能团的重要手段,通过测量核磁共振谱图,可以得到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结构信息。

核磁共振分析的步骤如下:1. 准备有机化合物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

2. 将溶解后的样品注入核磁共振仪中,选择合适的核磁共振谱图模式,如^1H-NMR或^13C-NMR。

3. 观察核磁共振谱图,分析峰的位置和积分强度,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官能团。

总结:有机化合物鉴定实验利用实验鉴定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丁苯复合橡胶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丁苯复合橡胶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门尼黏度:参照GB/T 1232.1—2016,用江都开源机械厂生产的KY60004型门尼黏度仪进行测定,温度设为100 ℃,时间5 min 。

硬度:依据GB/T 531.1—2008,用江都开源机械厂生产的KYLX-A 硬度计进行测试。

0 引言目前民用橡胶常见种类为:天然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硅橡胶及顺丁橡胶。

由于构成橡胶的分子结构不同使其具有不同性能,其中丁苯橡胶由于综合性能较为优异且生产成本低,近年来的需求量逐渐上升,被广泛用于制造各类橡胶制品,例如轮胎、胶带、电线电缆等[1]。

但是,由于丁苯橡胶由丁二烯和苯乙烯共聚而成,其具有较多的反式结构,侧基上带有苯环,因而有较高的滞后损失率、发热量较高、弹性较低、耐寒性较差、粘附性差、抗撕裂性差、裂纹扩展速度快等不足[2-5]。

因而用丁苯橡胶制备橡胶制品时,其综合性能很难得到全部满足,这也导致它的使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本文通过将丁苯橡胶与其他橡胶复配,以此改善丁苯橡胶的综合性能,对丁苯橡胶能被应用于更广泛的行业和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与仪器试验材料如表1所示。

试验仪器如表2所示。

1.2 试验设计制备4种复配丁苯橡胶样品,分别将天然橡胶、丁腈橡胶、硅橡胶、再生橡胶与丁苯橡胶以90:210的比例混合制备橡胶样品,将混合后的生胶放入开炼机进行塑炼,待胶料完全包辊后,依次加入各种配合剂,每种配合剂加入时间间隔1 min ,然后薄通,三包两卷,最后下片。

将混炼后的胶料放置一段时间,然后裁剪成11 cm ×14 cm 的规格放入模具中,进行硫化。

硫化条件:压力8 MPa 、温度152 ℃、时间分别为30 min ,将硫化后的胶料放置12 h 待用。

丁苯复合橡胶的制备及性能测试孙国双1,谭鑫2(1.茂县土门中学,四川 茂县 623200;2.西昌学院,四川 会理 615100)摘要:丁苯橡胶由于综合性能优异且生产成本较低,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制造各类橡胶制品,但其抗撕裂性差、强度低、粘附性差等缺点使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课件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课件
详细描述
紫外光谱法利用紫外线照射样品,测量样品对不同波长紫外光的吸收或反射,从而获得样品的紫外光谱。紫外光 谱图中,不同波长的峰代表着不同的化学键或官能团,通过比对标准谱图可以确定样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此外 ,紫外光谱法还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电子云分布和能级结构。
核磁共振
总结词
核磁共振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分析方法, 可以提供分子结构和化学键信息,以及 材料的磁学性质。
THANKS
03
布氏硬度
通过测量压痕直径来确定硬度 ,主要适用于硬质材料,如钢
和硬铝合金。
韧性测试
要点一
冲击测试
通过在材料上施加冲击力来测量其韧性,通常使用摆锤冲 击仪进行测试。
要点二
弯曲测试
通过在材料上施加弯曲力来测量其韧性,通常使用三点或 四点弯曲测试仪进行测试。
拉伸测试
弹性模量测试
通过测量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弹性变形来计算弹性模量 ,通常使用拉伸试验机进行测试。
应用
常用于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 ,用于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化学键结 构等。
优点
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晶体结构,且对 样品的损害较小。
缺点
对于非晶体或复杂的多晶材料,分析结 果可能存在误差。
中子衍射分析
原理
中子衍射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中子 在晶体中衍射角度的方法,推断晶
体结构的技术。
应用
常用于研究材料内部的结构和化学 键等信息,尤其适用于研究原子序
数较小的元素。
优点
对于某些元素,如氢、硼等,中子 衍射比X射线衍射更具优势。
缺点
需要使用中子源,实验成本较高, 且对样品的损害程度尚不明确。
红外光谱法
01
原理
红外光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样 品对红外光的吸收光谱的方法 ,推断样品分子结构的的技术

材料检测方法

材料检测方法

材料检测方法材料检测方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技术对材料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获取材料的性能、结构、成分等相关信息的过程。

材料检测方法的选择对于材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材料检测方法。

一、物理性能测试。

物理性能测试是对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检测的方法,包括硬度、强度、韧性、导热性等指标的测试。

其中,硬度测试是指对材料表面硬度的测量,常用的方法有洛氏硬度测试、巴氏硬度测试等;强度测试是指对材料抗拉、抗压、抗弯等性能的测试,常用的方法有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等;韧性测试是指对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能力的测试,常用的方法有冲击试验、弯曲试验等;导热性测试是指对材料导热性能的测试,常用的方法有热导率测试、热传导率测试等。

二、化学成分分析。

化学成分分析是通过化学方法对材料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包括元素分析、化合物分析等。

其中,元素分析是指对材料中各种元素含量的测定,常用的方法有光谱分析、质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化合物分析是指对材料中各种化合物的成分进行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质谱分析等。

三、显微结构分析。

显微结构分析是通过显微镜等设备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包括金相分析、电子显微镜分析等。

其中,金相分析是指对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光学显微镜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等;电子显微镜分析是指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高分辨率的观察和分析,常用的方法有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等。

四、热性能测试。

热性能测试是对材料的热性能进行检测的方法,包括热膨胀性、热传导性、热稳定性等指标的测试。

其中,热膨胀性测试是指对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尺寸变化进行测试,常用的方法有热膨胀仪测试、激光干涉测试等;热传导性测试是指对材料的热传导性能进行测试,常用的方法有热导率测试、热传导率测试等;热稳定性测试是指对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能进行测试,常用的方法有热失重分析、热氧化稳定性测试等。

丁酮需要检测什么性能如何测试

丁酮需要检测什么性能如何测试

丁酮需要检测什么性能如何测试丁酮,也被称为2丁酮,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4H8O,具有特别的香味。

它是一种无色透亮的液体,在常温下挥发性较大,易燃。

丁酮广泛用作溶剂、化学反应的中心体和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原材料。

此外,丁酮还被用于制造塑料、橡胶、鞋类、涂料和清洁剂等各种化学品和工业产品中。

检测性能对于丁酮这种有机化合物,可以检测以下一些性能参数,这些参数对于生产和使用丁酮是特别紧要的。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表格摆列:性能参数测试方法相对密度测量丁酮在确定温度下的密度并除以水的密度折射率测量光线通过丁酮时的折射程度熔点和沸点测量丁酮的熔点和沸点含水量使用卡尔费休法测量丁酮中的水含量酸值使用酸碱滴定法测量丁酮的酸性溶解性测试丁酮在不同温度下对各种溶剂的溶解性含杂质使用色谱法或其他方法检测丁酮中的杂质稳定性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测试丁酮的稳定性和降解性能检测方法以下是对于前文提到的丁酮各项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的认真说明:相对密度:将丁酮样品置于已知重量的比重瓶中,测量比重瓶中丁酮和水混合液体的总质量,再测量比重瓶中装满水的质量,相对密度就可以通过总质量和水的质量计算得出。

折射率:将丁酮样品滴入已知折射率的溶液中,使用折射仪测量丁酮样品中的光线折射程度,从而计算出丁酮的折射率。

熔点和沸点:使用熔点仪或沸点仪,在标准大气压下测量丁酮的熔点和沸点。

含水量:使用卡尔费休法,通过催化反应将丁酮中的水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然后使用电子天平测量反应后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从而计算出丁酮中的水含量。

酸值:使用酸碱滴定法,将丁酮样品滴入已知浓度的碱溶液中,直至溶液中显现中性点,记录所需的滴定量,从而计算出丁酮的酸值。

溶解性:将丁酮样品和各种溶剂混合并搅拌,察看丁酮是否能够溶解在溶剂中,从而评估丁酮的溶解性。

含杂质:使用色谱法,将丁酮样品注入色谱柱中,并通过检测丁酮中的不同成分在色谱柱中通过的时间来确定样品中的杂质种类和含量。

稳定性:将丁酮样品暴露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高温、高湿、阳光暴晒等,察看丁酮是否发生变动,并进行相应的化学分析,以评估丁酮的稳定性和降解性能。

lfgb测试标准

lfgb测试标准

lfgb测试标准LFGB测试标准。

一、概述。

LFGB是德国食品、饮料和饲料法典中的一个标准,全称为Lebensmittel-, Bedarfsgegenständeund Futtermittelgesetzbuch。

LFGB测试标准是对食品、饮料和饲料中使用的材料进行检测和评估的规范,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LFGB测试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维护食品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LFGB测试标准内容。

1. 物理性能测试。

LFGB测试标准对食品接触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材料的机械性能、热性能、光学性能等方面的测试要求。

物理性能测试是确保食品接触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相应的要求,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化学性能测试。

LFGB测试标准对食品接触材料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重金属、塑化剂、溶剂残留等方面的测试要求。

化学性能测试是确保食品接触材料中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

3. 微生物学测试。

LFGB测试标准对食品接触材料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等方面的测试要求。

微生物学测试是确保食品接触材料不会因微生物污染而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4. 溶出性测试。

LFGB测试标准对食品接触材料中可能溶出的物质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重金属、有机物质等方面的测试要求。

溶出性测试是确保食品接触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溶出的物质而对食品产生污染,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

5. 其他测试。

除了上述内容外,LFGB测试标准还对食品接触材料的其他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热稳定性、耐热性、耐化学性等方面的测试要求。

这些测试内容的规定,是为了全面评估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LFGB测试标准的意义。

LFGB测试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维护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电子材料性能测试

化学电子材料性能测试

化学电子材料性能测试化学电子材料的性能测试是对材料进行全面评估和检验的重要手段,通过测试可以揭示材料的物理、化学、电学等性能指标,为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发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化学电子材料性能测试的基本原理、常用测试方法和示例应用。

一、化学电子材料性能测试的基本原理1.1 结构性能测试化学电子材料的结构性能直接影响其宏观性能表现,因此结构性能测试是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

常用的结构性能测试方法包括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拉曼光谱分析等。

X射线衍射分析可以确定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晶格参数,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获得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信息,而拉曼光谱分析则可以研究材料的化学键合情况和振动特性。

1.2 电学性能测试化学电子材料在电学方面的性能表现对于电子器件的工作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电学性能测试方法包括电导率测试、介电常数测试和电阻测试等。

电导率测试是衡量材料导电性能的重要指标,介电常数测试用于评估材料绝缘性能,而电阻测试则可以判断材料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1.3 力学性能测试化学电子材料的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其耐久性和可靠性,因此力学性能测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常见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包括硬度测试、抗拉强度测试和断裂韧性测试等。

硬度测试可以评估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能,抗拉强度测试用于衡量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抗拉能力,而断裂韧性测试则可以判断材料的抗断裂性能。

二、化学电子材料性能测试的常用方法2.1 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材料对射线衍射的强度和入射射线的散射角度来获得材料结晶结构信息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材料的晶胞参数、晶面指数和晶体结构等。

X射线衍射分析的原理基于布拉格方程,通过对反射峰的位置和强度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材料的晶体学信息。

2.2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一种通过电子束照射样品并检测所产生的二次电子、反射电子和透射电子来观察样品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的仪器。

乙烯绝热指数

乙烯绝热指数

乙烯绝热指数1. 引言乙烯(C2H4)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塑料、化纤、橡胶等行业。

在工业生产中,乙烯的绝热性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乙烯绝热指数是评估乙烯材料在高温环境下保持其绝缘性能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乙烯绝热指数的定义、测试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乙烯绝热指数的定义乙烯绝热指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乙烯材料保持其电气绝缘性能所需的时间。

通常使用ASTM D2307标准测试方法来测量乙烯绝热指数。

在测试过程中,将样品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观察样品表面是否出现气泡、裂纹或其他形态变化,并记录时间。

当样品出现气泡或裂纹时,即说明其电气绝缘性能已经丧失。

3. 测试方法ASTM D2307标准测试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乙烯绝热指数测试方法。

该方法采用了垂直悬挂法,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样品:将乙烯材料切割成合适大小的试样,保证其表面光滑、无明显缺陷。

2.设置实验条件:根据需要测试的温度范围,选择合适的高温悬挂装置和温度控制设备。

将样品固定在装置上,并确保其垂直悬挂。

3.开始测试:将装置置于高温环境中,并记录开始时间。

观察样品表面是否出现气泡、裂纹等变化,并记录时间。

4.结束测试:当样品出现气泡或裂纹时,停止记录时间,并计算乙烯绝热指数。

4. 影响因素乙烯绝热指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材料成分、加工工艺和环境条件等。

4.1 材料成分乙烯材料的成分对其绝热性能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聚合度较高、分子量较大的乙烯材料具有较好的绝热性能。

此外,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也会对乙烯材料的绝热指数产生影响。

4.2 加工工艺乙烯材料的加工工艺对其绝热性能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挤出、注塑等加工方法可能会引入应力集中或缺陷,从而降低乙烯材料的绝热性能。

4.3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对乙烯材料的绝热性能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高温环境、湿度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乙烯材料在较短时间内失去其绝缘性能。

5. 应用乙烯绝热指数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应用。

工程材料检测方案

工程材料检测方案

工程材料检测方案1. 背景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加,对工程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确保工程材料的品质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工程材料检测方案,以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2. 检测目标本方案的检测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弯曲强度等。

- 材料的化学性能:包括酸碱性、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等。

- 材料的物理性能:包括密度、热胀冷缩系数等。

3. 检测方法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和检测目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检测方法:- 力学性能的检测可以采用标准试验方法,如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等。

- 化学性能的检测可以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如pH值测定、有机物含量测定等。

- 物理性能的检测可以采用物理测试设备,如密度计、热胀冷缩仪等。

4. 检测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材料,应参考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工程项目的技术规范,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

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和可比性。

5. 检测流程为了保证检测的顺利进行,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材料检测:1. 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确定需要检测的材料种类和数量。

2. 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制定检测方案和检测标准。

3. 选择合适的检测机构或实验室进行检测,确保其具备相关的资质和能力。

4. 样品采集和准备: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5. 进行实验室分析和测试,记录和整理检测数据。

6. 分析和评估检测结果,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7. 编制检测报告,并向相关部门和工程项目负责人提交。

6. 资源需求为了有效实施工程材料检测方案,需要以下资源的支持:- 检测机构或实验室的合作与支持。

- 合适的检测设备和仪器。

- 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和配合。

7. 质量控制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样品的正确采集和标识。

- 检测设备的定期校准和维护。

- 检测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高分子材料检测
塑料检测项
1.拉伸性能:包括拉伸强度,最大力, 断裂伸长率等标准常见检测项目 2.冲击强度 3.熔体流动速率 4.维卡软化温度 5. 灰分 6. 硬度:包括邵氏A和邵氏D 7. 老化试验 8. 膨胀性能
材料检测前的准备

每种材料样准备和试验方法:


材料名 称 PA PP PS AS ABS PC
维卡软化温度测试仪
数据 101 101 102 112 104 100
五,灰分

灰分是指一种物质中的固体无机物的含量。可以是包含有机物的 无机物也可是不含有机物的无机物,可以是锻烧后的残留物也可 以是烘干后的剩余物。但灰分一定是某种物质中的固体部分而不 是气体或液体部分。 我们通常所说的灰分是指总灰分(即粗灰分)包含以下三类灰分: 1.水溶性灰分 可溶性的钾、钠、钙等的氧化物和盐类的量 2.水不溶性灰分 污染的泥沙和铁、铝、镁等氧化物及碱土金属的 碱式磷酸盐 3.机械杂质 包括加工过程中机械磨损带来的机械物质 我们采用直接煅烧法,燃烧有机物并在高温下处理残余物质直至 恒重。
注塑机
开 炼 机
压 片 机
制样机
一,拉伸性能

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所有已知材料中可变性范围最宽的力学性质, 这是由于高聚物由长链分子组成,分子运动具有明显的松弛特性 的缘故。如高聚物材料具有相当高的伸长率,一般PE的断裂伸长 率在90%~950%(其中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伸长率较高), 通过特殊的制作工艺,部分材料的伸长率可在1000%之上,而普 通高聚物材料的断裂伸长率也多在50%~100%之间。通常对材料 的拉伸性能要求较高的有热收缩膜以及拉伸膜等。



巴氏硬度: 以特定的压头在标准弹簧的压力作用下压入试样,以压 痕的深浅来表征式样的硬度,压痕深度为零时表头读数为100.
划痕硬度:可按莫斯(Mohs)标度测定,莫斯标度范围从云母的 1到金刚石的10,也可用一种特定硬度的笔进行划痕测定。


邵氏硬度是指用邵氏硬度计测出的值的读数,它的单位是 “度”,其描述方法分A、D两种,分别代表不同的硬度范 围,90度以下的用邵氏A硬度计测试,并得出数据,90度 及以上的用邵氏D硬度计测试并得出数据,所以,一般来 讲对于一个橡胶或塑料制品,在测试的时候,测试人员能 根据经验进行测试前的预判,从而决定用邵氏A硬度计还 是用邵氏D硬度计来进行测试。



测定灰分的意义非 常重要,灰分可能 是医疗器械中热原 的重要来源
马弗炉
六,硬度
表示材料抗穿透、耐磨和抗划痕等综合性能的一个尺度。根据测 试仪器不同分为邵氏硬度、洛氏硬度、巴氏硬度等。 邵氏硬度:测定弹性体和热塑性软塑料的穿透硬度。 洛氏硬度:按照不同的标度顺序号测定硬度,这些标度号与所用 的球形压针的大小相对应。

拉伸试验一般是将材料试样两端分别夹在两个 间隔一定距离的夹具上,两夹具以一定的速度 分离并拉伸试样,测定试样上的应力变化,直 到试样破坏为止。
拉伸强度=最大力/(试样宽度×试样厚度)mm
实验数据分析 拉伸的实验数据可以反映材料的弹性,韧性,强度, 延展性等力学性能
材料名称 PVC3302
拉伸强度 55

材料名 称 PA PP PS AS ABS PC
数据 32 6 2 28 14 7
熔体流动速率仪
四,维卡软化温度

维卡软化温度(Vicat Softening Temperature)是将热塑性 塑料放于液体传热介质中,在一定的负荷和一定的等速升温条 件下,试样被1平方毫米的压针头压入1毫米时的温度,对应的 国标是GB1633-79(目前已被GB/T 1633-2000所代替);维卡软 化温度是评价材料耐热性能,反映制品在受热条件下物理力学 性能的指标之一。材料的维卡软化温度虽不能直接用于评价材 料的实际使用温度,但可以用来指导材料的质量控制。维卡软 化温度越高,表明材料受热时的尺寸稳定性越好,热变形越小, 即耐热变形能力越好,刚性越大,模量越高 。
GB/T 1040-2006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 GB/T 3682-2000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GB/T 1633-2000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GB/T 2411-2008 塑料盒硬橡胶 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邵氏) GB/T 1842-2008 塑料 悬臂梁冲击强度的测定 其它每种塑料单独的标准等等。
邵氏D
邵氏A
七,老化



老化是指塑料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内外因素的综 合作用,其性能逐渐变坏,以致最后丧失使用价值的现象。老化 是一种不可逆的变化,它是材料的通病。 发生老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结构或组分内部具有易引起老化的弱 点,如具有不饱和双键、支链、羰基、末端上的羟基,等等。外 界或环境因素主要是阳光、氧气、臭氧、热、水、机械应力、高 能辐射、电、工业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海水、盐雾、 霉菌、细菌、昆虫,等等 常见的老化测试主要有光照老化、湿热老化、热风老化、高低温 试验、盐雾腐蚀、臭氧老化、热氧老化试验、埋地土壤腐蚀试验、 液体介质老化试验、用户特定条件老化试验等。
断裂力 699
最大力 2227
断裂伸长率 20
PP
LDPE HDPE PA 透明ABS 普通ABS PS
30
10 22 45 40 46 48
650
384 178 1730 1176 728 1091
1239
888 1850 1594 1810 1592
22
101 292 620 33 6 4
PC
55
2260
13
二,冲击强度
高分子材料抗冲击强度是指标准试样受高速冲击作用断 裂时,单位断面面积(或单位缺口长度)所消耗的能量。 它描述了高分子材料在高速冲击作用下抵抗冲击破坏的能 力和材料的抗冲击韧性,有重要工艺意义。但它不是材料 基本常数,其量值与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有关。 冲击实验时,有时在试样上预臵缺口,有时不加缺口。 有缺口试样的抗冲强度远小于无缺口试样,原因在于有缺 口试样已存在表观裂纹,冲击破坏吸收的能量主要用于裂 纹扩展。 另外缺口本身有应力集中效应,缺口附近的高应力使局 部材料变形增大,变形速率加快,材料发生韧-脆转变,加 速破坏。缺口曲率半径越小,应力集中效应越显著,因此 预臵缺口必须按标准严格操作。
老化试验箱
八,热膨胀性


热膨胀性:热膨胀是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材料尺寸和外 形的变化。 线膨胀系数:单位温度变化时试件长度的变化率 L LT 各种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均随温度↑而增大,聚合物在玻璃 化转变时,膨胀系数发生很大改变。 体膨胀系数:试样单位体积的膨胀率。各向同性材料的体 膨胀系数和线膨胀系数之间有如下关系



目前实验室所采用的是湿热加速老化,试验条 件:RH 35%,T:60度。 保质期计算方法:需要老化的天数=需要存放 天数/系数,系数=2(老化温度-室温存放的温度)/10。 如果按照存放温度为25度,那么根据试验条件 可以计算出,系数=11.3137,需要老化的天数 =365/11.3137=32.3天。
光(磁)谱分析


X射线衍射:鉴别聚合物是否结晶、结晶类别、结 晶度,聚合物鉴定; 拉曼光谱:用于研究聚合物的微结构,如碳-碳双 键的伸展震动。
热分析

原理:是通过定量检测热量变化来表征物质理 或化学性能变化过程的。 分析方法:主要仪器分析方法有

热质量分析(TGA); 示差扫描量热法(DSC); 差热分析(DTA); 热机械分析(TMA); 裂解气相色谱(PGC)。
缺口制样机
冲击试验机
材料名称
冲击强度
PP PS AS ABS PC
冲击弹性试验仪
8 16 21 22
三,熔体流动速率

熔体流动速率是表述塑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熔体流动性的参数 (MFR),也指熔融指数(MI,melt index),是指在一定时间(10分 钟)内、一定温度及压力(各种材料标准不同)下,融化成塑料流体, 然后通过一直径为2.1mm圆管所流出的克(g)数。其值越大,则表示 塑料熔融状态下流动性好,平均分子量低,制品的强度也就低,加工 流动性就越好;熔体流动速率小,则表示塑料熔融状态下流动性差, 平均分子量高,制品的强度也就高。 除了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还可以用熔体体积流动速率(MVR) 来进行测定。
3

应用:模具设计、热应力问题、尺寸稳定性问题等。
热机械分析仪
高分子材料的化学分析简介

光(磁)谱分析法 热分析法
光(磁)谱分析




原理:是根据测得试样的光谱图及聚合物中典型 基团的吸收谱带鉴别试样中所含成分和含量。 红外光谱(IR):可鉴别大多数单体和聚合物类 型; 质磁共振谱(PMR)和核磁共振(NMR):聚合 物的定性鉴别,一些结构类似、红外光谱也基本 相似的高分子,用NMR可轻易辨别; 电子顺磁共振(EPR)或电子自旋共振(ESR) 谱:对大自由基中存在的未成对电子的相对丰度 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工具;
热质量分析(TGA)

原理:测定聚合物质量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

应用:
• 聚合物热稳定性的评价; • 样品纯度; • 鉴别试样; • 研究聚合物固化; • 研究聚合物中添加剂的作用。
2)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差热分析(DTA)

DSC:测定流入或流出聚合物的热量随温度和时 间的变化; DTA:测定参比物与试样之间的温差随时间和温 度的变化。 DSC和DTA应用: • 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 • 聚合物结晶熔点; • 聚合物结晶度; • 聚合物比热容; • 聚合物化学转变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