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胸心外科发展的历史
心胸外科历史、现状、未来
2021/6/16
37
生物瓣照片
2021/6/16
38
瓣 膜 选 择(机 械 瓣)
优点:机械瓣具有较好的机械特性,材料 坚固,不易磨损,性能稳定,耐久性长, 使用寿命可达30年。
2021/6/16
75
纵隔的分区
2021/6/16
76
各区的常见肿瘤
2021/6/16
77
纵隔肿瘤的临床症状
呼吸道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感染症状 压迫症状 特殊症状
2021/6/16
78
手术切口:
胸腺瘤 前外侧 正中胸骨劈开 倒T型
神经源性肿瘤 胸腔镜手术
41
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后切口
2021/6/16
42
“杂交”技术在心脏手术中应用
Hybrid 技术结合MICS和介入治疗的优点 PTCA+小切口下OPCABG PTCA+VATS辅助下OPCABG 经皮体外循环技术( heart port )
支撑型人工血管“象鼻”技术治疗累及胸降主动 脉的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
血管吻合
出血输血少
可同时处理室壁瘤等 适用于体外循环高风险者:
并发症
高龄、糖尿病、肾功能不全
创伤大,术后并发症 存在问题:血管吻合需较高
发生率较高
技术,部分冠脉难以显露且
不适用于大心腔、心律紊乱、
室壁瘤、瓣膜病等
2021/6/16
59
冠状动脉搭桥材料选择
大隐静脉 最基本最方便材料 10年通畅率低于动脉(70%)
胸外科发展报告总结范文
一、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胸外科作为一门涉及心脏、肺部等器官疾病治疗的临床学科,在我国医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我国胸外科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二、发展历程1. 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胸外科事业开始起步。
在老一辈胸外科专家的带领下,我国胸外科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并在心脏、肺部等器官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 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胸外科技术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这一时期,我国胸外科专家成功开展了多项高难度手术,如心脏搭桥术、肺叶切除术等,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3. 成熟阶段(21世纪至今)进入21世纪,我国胸外科在基础研究、临床治疗、护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特别是在微创手术、精准医疗等领域,我国胸外科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三、现状1.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胸外科在心脏、肺部等器官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微创手术、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2. 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我国胸外科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培养了大量优秀的胸外科人才,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我国胸外科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我国胸外科在国际上的地位。
四、未来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胸外科将继续推进技术创新,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胸外科领域的应用,将为患者带来更加精准、高效的治疗。
2. 精准医疗精准医疗将使胸外科治疗更加个体化、差异化,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 国际化发展我国胸外科将继续加强与国际先进医疗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胸外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五、总结总之,我国胸外科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我国胸外科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一颗永远闪亮的心——追忆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奠基人吴英恺院土
着 钢 笔 的 大 专 家 。 每 年 数 次 带 领科 研 协 他
作 组 深 入 到老 乡家 中 ,与 农 民一 起 吃 饭 、 唠 家 常 。 终 于 发 现 , 地 农 民 食管 癌 高 他 当 发, 与饮 食 习惯 有 关 ——他 们 爱 吃 一 种 用
在 中 国 胸 心 血 管 外 科 学 的 发 展 历 程
完 成 了 中 国 外 科 史 上 第 一 例 食 管 癌 切 除 中 , 英 恺取 得 的 成 就 足 可 彪 炳 史册 。 吴 他
记
先 后 在协 和 医 院 工 作 1 6年 ,为他 日 后 的 医学 生 涯 和 事 业 发 展打 下 了 坚 实 的基 础 。 1 5 年 , 他 4 岁 时 就 当选 为 中 国科 学 95 在 5 院学部委员。15 9 6年 ,他 主 持 创 办 了全
沿医学院 。 回 国 后 ,他 在 大 后 方 的 重 庆 创 建 了
中央 医 院 的 外 科 。 里 没 有 血 库 , 断 停 那 不 电 , 天 手 术 室 以炭 火 取 暖 。 英 恺 患 上 冬 吴
还 在 北 京 协 和 医 院 实 习 时 ,每 次 查
房 前 他 都 要 一 个 人 在 厕 所 里 对 着 镜 子 背 了类 风 湿 脊 柱 炎 。 在 这 样 的 条 件 下 , 就 他 诵 病 历 , 善 自 己 的英 语 发音 。 夫 不 负 创 建 了 当时 国 内 一 流 的 外 科 ,并 且 完 成 改 功 有心 人 。 过 几 年 的刻 苦 努 力 , 英 恺 在 经 吴 主 治 医 师 中 已 出 类拔 萃 ,手 术 死 亡 率 在
于 世 界 民族 之 林 的 全 过 程 。
西 洋 、 度洋 , 涉 万 里 , 转 了 两个 月 , 印 跋 辗
我国胸外科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胸外科现状及发展趋势知能篇-我国胸外科现状及发展趋势TheCurrentSituationandTendencyofThoracicSurgeryinChina王天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00050)W ANGTian--you1现状我国现代胸外科起步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我国胸外科医生(专职与兼职)约5O00余人,大多数临床工作领域或专题已接近或达到了国际水平,某些专题,如食管癌的外科治疗居世界领先水平.1.1肺癌外科1.1.1肺癌的诊断,分期,外科综合治疗已趋规范化.参考国际肺癌治疗指引,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细胞肺癌诊断治疗的临床指引".肺癌外科治疗程序已与国际接轨,但各地区仍有一定差距.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血清仲瘤标志物等已普遍应用;而盯,纵隔镜检查等只在大城市和大医院应用.1.1.2解剖性肺叶切除+系统性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已成为最常用的标准术式,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还可选用全肺切除术,扩大的肺切除及局限性肺切除术等.据黄国俊教授2004年统计大陆地区8个中Cq6ooom.例的资料,目前肺癌切除率为70%-97o/0,手术死亡率为0.8%~3.1%,手术合并症发生率为1.7%~15%,术后五年生存率为27.2%~40.6%.由于近80%病人确定肺癌诊断时已失去手术时机,肺癌总的五年生存率为8%~l1%.1.1.3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扩大切除术(包括胸壁,心包,气管,心房和大血管部分切除)已在扣余单位开展.病例数超过1O00例,术后进行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术死亡率<l1%,合并症率为15.2%~29.4o/0,五年生存率为20.8%~33.1%,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1.4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已在多家医院开展,并已有大例数总结报告(吴一龙等),但结果尚有分歧,需进一步观察.1.1.5分子靶向治疗已在多家医院开展,如IresSa, Tarceva等制剂的应用.继续医学教育第20卷第10期1.1.6肺癌的其他治疗如放射治疗(适形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及调强放疗均已开展),电化疗,射频消融治疗,冷冻治疗,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介入治疗,全身热疗和肺动脉灌注热疗等均已开展.1.1.7中药制齐lJ女口榄香息,康莱特也较广泛应用并正在申请兀)A批准推广.1.2食管癌外科治疗处于领先水平,早诊早治取得显着进步.1.2.1高发区食管癌发病率已趋稳定,并开始下降.在高发区(女喟II,I)开展了筛查,如王国渭报告经纤维食管镜1.碘液粘嗅染色在林『Jl『,『市筛查出删早期食管癌,其中4例接受手术治疗.其5年,1O年,15年,扣年和25年生存率分别为86.14%,75.02%,64.4%,56.1和49.94~/o.1.2.2早期粘膜内癌和癌前期病变经纤维食管镜粘膜切除术已在多家医院开展,并有大组病例报告.超声内镜评估病变浸润深度也已普遍开展.2002年王国清报道154例,近期疗效满意,远期尚等进一步观察.1.2.3食管癌外科治疗已经普及并积累了大量经验,手术方式业已成熟,器械吻合已普遍开展,并发症大大减少.1994年河南省邵令方总结全国近6万例食管癌(早,中,晚期)外科治疗资料显示,五年生存率为25%~40%,其中209例早期食管癌切除率为10a%,术后五年生存率达900/o以上.1.3纵隔,胸膜,胸壁肿瘤等外科治疗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病倒,技术比较成熟,有关胸腺瘤及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也取得良好效果,积累了大量经验.国内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及同仁医院例数及经验较多.1.4气管外科也取得不少进展,气管环形切除端吻合, 气管隆凸切除重建已在各大城市不少医院开展;硅胶, 碳素^工气管已开展多例,取得成功,并有长期生存的报道(2-6~-).气管侧壁缺损修补方法多样,包括带王天佑(1942一).男.河南新乡人.主任医师.教授.主要从事肺癌.食管癌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先心病.主动脉瘤等的外科治疗.现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分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理事.北京卫生系统海外联谊会理事.7576_知识能篇蒂肋骨骨膜肋间肌,肺叶切除支气管劈开上翻修复气管,肺段组织瓣+金属网修复等.獬赵风瑞报告应用颈部皮瓣+记忆金属网做气管重建(赵氏人工气管),现已为9例病人行气管重建,(6例肿瘤,3例良性狭窄,最长8Cm),术后最长存活已超过3年.1997年上海胸科医院开展同种气管移植21歹0,其中1例生存超过6年.近年来应用硬质气管镜,对气管肿瘤进行电凝切除,冷冻,激光等治疗,以解决病人通气阻塞问题,达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1.5食管良性疾病的外科治疗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在食管癌外科治疗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多年来在食管疾病另—大部分——食管良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方面开展的不够,水平较低.主要用于食管良性疾病研究治疗的食管功能检查开展较晚.经过国内同道十余年的努力,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先后主持召开6次良性食管疾病学术会议,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推介.近年来,食管功能检查开始推广,良性食管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得到重视.食管良性疾病包括:(1)食管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贲门失驰缓症等;(2)胃食管返流病;(3)食管良性肿瘤;(4)损伤,炎症自发性穿孔破裂及其他疾患等.在国内贲门失驰缓症比较常见,胃食管返流病在国外十分常见,国内发病率虽较西方国家低,但仍为常见病.近年来,国内在食管良性疾病外科治疗的进展为.1.5.1有关食管良性疾病的基础研究报告增多,内容涉及胃食管返流病,食管上皮的超微结构,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各种疾病的食管功能研究等.1.5.2责门失驰缓症外科治疗超过600余例,结果优良率在8[】~100%,开始应用食管功能检查和2,时食管pH 值监测来评估Hdler手术以及『口抗返流手术的效果.1.5.3有关返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及Barrett食管研究治疗的报告增多,手术方法多样化,开始经腹腔镜进行该类手术.另外不少专家提出食管癌术后,胃食管返流的问题值得重视,并设计了抗返流手术方法,以及人工贲门瓣膜植入术等,并已用于临床,尤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经内镜缝扎术治疗胃食管返流已在多家医院开展,并开始推广.1.5.4对食管腐蚀性瘢痕性狭窄,自发性食管破裂等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结肠代食管及颈阔肌皮瓣修复食管方面进行了深^的研究,取得可喜成果,值得进一步推广.1.6肺减容手术治疗肺气肿肺气肿是以异常的持续性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扩大,腔壁破坏而无明显纤维化为病理特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此病在我国十分常见,对人民的健康和劳动力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内科治疗疗效较差,对于晚期病人,过去以肺移植为唯一的治疗手段,但由于供体少,费用高,适应证窄,免妻抑制齐0不良反应等问题而难以推广.1994年CO0pDr将1958年Brantigan~出的肺减容手术进行了改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在世界各地进行扩大和大组病例观察.9O年代末期,国内应用肺减容手术治疗晚期慢性肺气肿,肺功能不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分会就此专题举办了多次学术交流和学习班,组织了全国肺减容手术协作组,统一了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和疗效评价指标等.2(131年会议及杂志报告肺减容已超过100例,开胸手术和胸腔镜手术各占—半,均采用了机械切割缝合器加心包垫片,防止术后长期漏气,取得了良好效果,手术死亡率Wo-4.7%.术后FEV1提高32%~57%,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7.40/0和92.3~/o,疗效优于单纯内科治疗.最近报告比较了双侧肺减容手术与单侧肺减容手术的死亡率,合并症与费用,认为虽然双侧减容肺功能改善优于单侧减容,但其手术死亡率,合并症和费用均明显高于单侧减容,国人更易接受单侧肺减容手术.最近,某些医院开始开展经纤维支气管镜气囊导管和生物胶阻塞,进行选择性肺萎陷肺减容术,以及利用硅胶套管和负压吸引装置将部分肺组织吸入硅胶管U形缝合并固定的帽式肺减容术,疗效正在观察.1.7肺移植术人同种异体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疾患的最后唯一有效的方法.目前,晚期COPD,特发性肺纤维化(1PE)囊性肺纤维化(CF)及晚期重度肺动脉高压是肺移植(含心肺移植)的适应证.至2003~,q国际,肺移植登记处报告全球136个单位进行肺移植14570例,1,3,5及1O年生存率分别为73%,57%,45%及23%,心肺联合移植2800~N,1,5,10年生存率为61%,40~/o,25%.我国肺移植起步较早,1979年辛育龄教授为2例肺结核病人施行肺移植术,未能长期存CONT工NU工NGMED工CALEDUCAT工ONV o1.2O.No.1O知技能篇l活.此后发展缓慢,至1998年安贞医院陈玉平等为2例病人行肺移植长期(5年10个月和4年3个月)生存后,大陆多个医院相继开展了肺移植,目前已达%例.上海i,无锡0,北京25例,广州8例,大连4例,沈阳2例,黑龙江和宁波各1例.1.8胸部损伤随着经济发展和交通事业的发展,胸部损伤较前增多.胸部损伤约3O%~55%属交通事故,虽然急救技术有很大改善,但胸部损伤的死亡率仍较高(2.4~/o~25%).20(0~内蒙古某医院报告胸部损伤1210例,治愈1182例,成绩较好.1.9胸部微创外科技术发展迅速微创外科技术代表了胸外科又一发展趋向.近年来,以电见胸腔镜手术为代表的胸部微小创伤外科发展很快,开始在省级医院普胸外科推广和应用,胸心血管外科分会成立了专门的胸腔镜外科学组,组织了1O次专题学术研讨会和学习班.目前,国内普胸微创外科包括电视胸腔镜手术及其辅助下小切口手术,电视纵隔镜手术,气管镜和食管镜手术,以及各类胸壁小切口手术.至20D3年电视胸腔镜手术已经成为胸外科常规手术,应用最多的是肺大疱切除术,肺部分切除术以及胸膜腔积液的清除和粘连疗法,总共约占胸腔镜手术总数的61.8%.在大医院开展的胸腔镜手术有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肺部分切除术,肺减容术,食管癌切除术,胸腺瘤及胸腺切除术,纵隔肿瘤切除术,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食管责门肌层切开术,胸膜肿瘤切除术,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和胸交感神经切除术等.19N~XD2年采用胸腔镜行肺切除已达220O例,疗效和并发症与传统开胸手术无明显差别.一些医院开展了电视纵隔镜手术,包括食管癌切除术,纵隔肿瘤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活检明确肺癌分期,支气管囊肿切除术等.上海,北京某些医院开始进行机器人辅助电视胸腔镜手术,有待于进一步总结经验和发展.2趋势进入21世纪,由于信息科学,分子生物学,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和机器^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临床医学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大陆地区和港澳台地区一继续医学教育第20卷第10期样,胸外科也在发生着迅速的变化和发展.胸外科未来的发展趋势,大概可归纳于以下几方面.2.1攻克肺癌—一胸外科的挑战与机遇人类与肺癌的斗争已达百年,不但未能控制肺癌;相反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增长了数十倍.新世纪中,大多数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将继续增长.专家预测,2025年中国每年发生肺癌将达100万例,肺癌将成为巨大的NJI,).目前尚未找到真正意义上的肺癌早期诊断方法和分子标志物,8的肺癌病人在获得诊断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仅的病人可以手术探查和治疗.目前外科治疗的5年生存率停滞~.qO~/o-40%,可以说疗效很不满意;不断发展的扩大切除并不能解决问题,现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也未能使疗效有根本的提高,尚无真正意义的,疗效满意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更未找到能在早,中,晚各期不同发展阶E殳逆转或遏制肺癌发展的手段.面对一个个晚期肺癌病人痛苦死去的残酷现实,胸外科医师感到束手无策,意识到外科方法治疗肺癌可能已达极限,胸外科受到了空前严峻的挑战.然而,新世纪生命科学的革命将会对肺癌等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工作产生巨大而积极的影响,有关肺癌的基础研究将逐步阐明肺癌的病因,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和基因变化规律.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开展肺癌早期诊断,对肺癌高危人群开展大规漠普查,以及早发现和诊断肺癌,进行早期治疗.找出肺癌的关键基因,进行肺癌逆转的'份子干预治疗"和'分子阻断治疗".开展具有靶向性的,高效低毒,抗耐药性的治疗肺癌的药物研究,形成个体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到那个时候,肺癌的治疗将会发生革命}生的变化.传统的对人体具有较大损害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模式会被淘汰,从这个意义上讲,胸外科也面临着发展的新初遇,值得每位胸外科医师深入考,即时抓住柳遇进行全新的实践.2.2机器人外科一现行微创手术发展的趋向目前电丰胸腔镜和各种小切口手术只是初步意义匕的微创手术,要达到真正意义的微创,必须:陷胡器^技术引入普胸外科,甚至纳米机器人来治疗胸外科疾病.近年来,先进的医用机器人技术己渗透NCb科领域.这项技术在外科领域中的应用不仅为手术精确定77_知识能篇学习提纲位,手术最小损伤及手术质量等方面将带来一系列的变掌握肺癌科治革,而目将改变传统外科的许多概念,对新—一千I寺饥器人外科治疗的新概化的手术设备开发与制造,医学教学与研究,对临宋或念及胸部微创外家庭护理及康复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熟主美国已研制成功医用机器人内窥镜定位系统,它矗治疗状况和肺是具有7个自由度的机器人手臂,可模拟人手的形状和癌总治疗结果功能,并由外科医师预先将语言指令录入语音卡,术前的六平及近年来将此卡置入操纵器,术中机器人装置即能按照语音指令食管癌早期诊断操纵仪器进行胸部内窥镜手术;外科医师亦可在控制台及早期治疗的进通过监视器观看手术部位,操纵手柄,对高度敏感的运3熟悉我尾食管良动传感器进行触发,这些数据被计算机处理并传输到外性疾病诊断及91-科操纵器中,于胸腔内实施相同的运动.在这种智能化题芸手术室里,人和机器人装置共同进行手术,提高了外科治疗舫气肿的疗医师的技能.日趋先进的微创外科方法,需要更加精确效.和稳定的动作,计算机化的外科方法系统能适应此要状况及胸外科求.美国,加拿大以及西欧等国家已成功应用医用机器发展未来趋势.人设备施行了数百例微创二尖瓣外科手术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我国的北京和上海也成功地开展了医用机器人辅助的胸夕科手术.纳米机器人是用特制细微的纳米材料制成,能进入人体的血管,心脏,气管,支气管,肺,食管,胃肠以及胸腔,腹腔等体腔,完成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2.3组织工程学引入胸外科将组织工程学引入胸外科,应用组织工程培育的人工器官及组织进行胸部器官重建.目前,组织工程型人工气管,人工食管正在研究中,预计不久的将来即可试用于胸外科临床.组织工程的基本方法是将体外培养的高浓度组织细胞,扩增后吸附于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可被人体逐步降解吸收的细胞外基质上.该材料为细胞提供生存的三维空间,有利于细胞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进行气体交换,使细胞在预制形态的三维支架生长.然后将这种细胞生物材料复合体植n体病损部位,在生物支架降解吸收过程中,种植的细胞继续增长繁殖,形成了新的具有特殊功能和形态的相应组织器官,达到修复创伤和重建功能的目的.组织工程学研究自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专家们的高度重视,研究进展非常迅速.现在全世界无数个科学家,在78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列出无数个研究专题,对数十种组织器官进行着深入,细致,实际而又科学的研究,有些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美国组织工程学家宣布将在1O年内培育出完整的人工心脏.组织工程学虽然前景广阔,但目前临床应用仍较少,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如细胞的培养,细胞在三维空间载体材料E的健康成长,预制细胞的基因表达,用于组织工程的聚合物等.目前研制出的各种组织如皮肤,软骨等都只能替代缺损组织的部分功能,而且维持时间短,距离永久性功能替代物尚有—段距离.相信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将能逐渐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应用展示出新的篇章.组织工程学成功的引入普胸外科,将引起胸外科发生革命和飞跃.2.4向循证医学模式转变是胸外科发展的必然趋势.2O世纪90年代兴起的循证医学(d∞0e___Ba9ed Medidne,髓M)正在强劲地推动着医学从经验医学模式向循证医学模式的转变.过去胸外科作为一个临床学科,在很大程度E依赖于医生的经验,有关医学信息也多为临床经验总结.进入21世纪这种经验医学模式必须转变,要求临床医生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尽量以客观的科学依据结果为证据制定患者诊疗的决策.即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科学依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个人的技能和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出患者的诊疗措施.循证医学不能使用陈旧过时的证据,重视了信息时代''{丑据"的迅猛发展.临床医生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得最好的证据是一个困难的问题,证据的重点从动物实验为主向以临床试验为主转变.愿所有的胸外科医师努力学习和实践循证医学,保持知识更新,跟上时代发展,造福于广大胸外科患者.[收稿El期:2006--02-10】[本文编辑:马小静】CONTINUINGMEDICALEDUCATIONV o1.20.No.10。
我国胸心外科奠基人之一黄家驷
人文培养 任重道远 以人为本——金钱名利无法成为学医的内在驱动力, 只有心系人民的安危,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才能够在学业上不断进步与发展; 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科学技术日 新月异的今天,新一代医学生当以他们活跃的思维, 敏锐的洞察力,为医学发展做出贡献; 爱国热情——远大的抱负与理想是攀登事业高峰的 必要条件,也是使生命得到升华的炽热火焰。
以人为鉴 反省自问 志向远大否?金钱名利,医德全无 勤奋好学否?怕苦怕累,昏昏渡日 事业热诚否?苟于现状,碌碌无为 与时俱进否?保守顽固,思维僵化
见贤思齐 净化自我 “我感兴趣的是当一名好教师、当一名好的 胸外科医师。” ”丰厚的报酬无法阻挡我报国的热情。“ “作为一个医生,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 “ ”如何使祖国的医学事业尽快发展,这是我 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问题。“
功在人间 流芳百世 黄家驷逝世后,《外科学》编委会开会,决定 由吴阶平、裘法祖两教授继续他的主编工作。为纪 念黄家驷对发展外科学的卓越贡献,编委们一致决 定此书定名为《黄家驷外科学》。中华医学会追授 予黄家驷“胸心血管外科科学进步贡献奖”以表彰 他一生致力于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我国胸心血管外 科的突出贡献。
继承先辈 歌以咏志
先辈的功绩与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 如今我们也已起航去开拓那未知的疆域。 让血红的青春染红我们, 让先辈的光辉照亮我们, 我们必将那片新大陆呈之于世!
风雨乐清贫 生死系医学
我国胸心外科奠基人之一 黄家驷
个人简历 1906年,出生于江西玉山 1933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 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 1941年,求学于美国密执安大 学医学院 1943年,获外科硕士学位
பைடு நூலகம்
个人简历 1952年,黄家驷被任命为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兼 中山医院院长。 1958年,黄家驷被调任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1979年,国家科委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组成立,黄家 驷被任命为组长。 1984年5月14日主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会,在 赴会途中因心脏病复发与世长辞,终年78岁。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创建、成立与发展十年回顾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创建、成立与发展十年回顾王天佑【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年(卷),期】2018(021)003【总页数】3页(P143-145)【关键词】医师;学会;胸外科【作者】王天佑【作者单位】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于2007年1月成立,至今已走过了十年的历程。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是依法注册、自愿组成的中国普胸外科医师唯一的全国性、行业性协会。
它的成立和发展,在中国普胸外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普胸外科医师职业与行业发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中国胸部外科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包括普胸外科和心血管外科。
1985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成立,促进了中国胸心血管外科的飞速发展,成为中国胸部外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由于体外循环和心脏直视手术的迅速发展,胸部外科逐步分成了普胸外科和心脏大血管外科两个专业。
1997年,第一届全国普胸外科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成为普胸外科全国性独立专科交流和进一步成立普胸外科学术与行业组织的尝试。
2002年,原卫生部委托中国医师协会制定“全国专科医师培训计划、标准和基地遴选”等试行细则,胸外科方面邀请王天佑教授和甄文俊教授负责起草和制定,历时两年顺利完成了此项工作。
在此过程中,时任中国医师协会会员部主任谢启麟教授、时任中国医师协会秘书长陆军女士与时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秘书长的王天佑教授,多次协商和酝酿关于组建成立胸外科医师分会的事宜。
经过4年的精心准备,由当时北京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的王天佑教授、支修益教授、张志庸教授、甄文俊教授等专家和天津的张逊教授、上海的高文教授和周允中教授、广东的戎铁华教授、南京的叶玉坤教授等九人组成筹备组,讨论制定了分会的章程、会标、组织办法,并确定了分会的性质是中国胸外科医师的、带有学术性的全国性行业组织,分会的宗旨是团结、自律、维权、发展,分会办公室设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胡盛寿教授谈:学术重塑——心胸外科医师的培育和思考
作为汇聚了各种高新技术、需要更多医疗资源支持的心胸外科,在目前医疗体制改革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下的某些不足。
心胸外科学界和分会作为了普及心胸外科技术,提高我国心胸外科水平的重要的平台,主要使命就是努力倡导目前临床医师的学术意识,提高学术交流的水平,培育新一代的心胸外科医师。
胡盛寿院长从三个角度谈了心胸外科如何进行学术重塑的相关问题。
在外科学之林,心胸外科学是诞生较晚但成长最快的一门学科。
心胸外科独立建科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我国心胸外科也几乎同步成长于这个时代,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和四十年代初完成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包括吴英恺院士于1940年实施的食道癌切除术和1944年实施的首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在老一辈专家的努力和国家的关怀下,我国心胸外科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中国大陆开展可以心脏外科手术的医院有653 家,而且县级以上医院均可常规开展普胸外科手术。
目前登记注册的胸心外科医师3405位,登记注册专业灌注师654 位。
目前我国心脏外科例数以平均15-20%的速度在高速增长,在2004年完成心脏和主动脉外科手术90812例,2006年已接近十二万例。
中国心胸外科的成就也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1982年吴英恺院士应美国心胸外科协会(AATS)的邀请,在凤凰城举行的AATS年会上做了中国食道癌外科治疗40年的报告。
为适应心胸外科事业的发展,1985年中华医学会成立了胸心血管外科分会(CSTCS,以下简称“分会”),并创办了我国第一本心胸外科专业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4年我国的第二本心胸外科专业杂志《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于四川成都问世。
自1985年成立以来,分会共举办全国性年会7届,主办国际性大型学术会议8次,各类胸心外科专业学习班95次。
可见分会主办的各类学术活动已经成为了普及心胸外科技术,提高我国心胸外科水平的重要的平台。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下我国心胸血管外科的某些不足,如地区发展不平衡,科研水平较为落后等。
胸外科课件ppt
目录
• 胸外科概述 • 胸外科基础知识 • 胸外科手术技术 • 胸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胸外科疾病的预防与康复 • 胸外科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CATALOGUE
胸外科概述
胸外科的定义与职责
定义
胸外科是一门专门研究胸腔内器官疾 病的学科,主要涉及食管、肺部、纵 隔等部位的手术治疗。
纵隔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纵隔肿瘤的诊断
通过胸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结合病理组织学 检查结果进行确诊。
纵隔肿瘤的治疗
根据肿瘤的性质和位置,选择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治疗 手段。
胸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胸膜炎的诊断
通过临床表现、胸部X光、CT等检查手段进行诊断,确诊需要进行胸腔积液的细 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生活护理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 烟雾、灰尘等刺激性物质。
06
CATALOGUE
胸外科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机器人手术
01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胸外科手术开始采用
机器人辅助手术,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3D打印技术
肺癌的诊断
通过胸部X光、CT、MRI等影像 学检查,结合痰细胞学和组织病 理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肺癌的治疗
根据肺癌的分期和病理类型,选 择手术切除、化疗、放疗、靶向 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食管癌的诊断与治疗
食管癌的诊断
通过胃镜、钡餐造影等检查手段,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食管癌的治疗
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胸膜和胸廓的解剖结构
中国胸心外科发展的历史
汉唐 以来 , 国和 西方 在 传 统 医药 学 方 面就 有 中
过 陆路上 的往来 , 那是 经过 丝绸之路 小规 模 的 、 个别
人 员 的交 流 。鸦 片 战争 以后 开始 了海路 上 的西方 向 东 方 的大规模 传人 , 那时 已经 是现代 外科学 的传 人 。
cna公 元 9013 en , 8 -07年 , 阿拉 伯 ) 医学 大 家 , 自 等 但 英 国医师 JHut ( 元 12 73年 )的工 作 以 . n r公 e 7819
后, 西方 被认 为是 进 入 现代 外 科 学 的时 期 。它 和古 代 医学 的 区别 在于 : 1 现代 外 科学 立 足 于解 剖学 、 ()
六 、 中 国成 立 后 胸心 外 科迎 来 迅 速 发展 和提 新
高 时期 2 0世 纪 4 0年 代 美 国密 西 根 大 学 医 院 的 Jh on
Aeadr 最 早 将 胸 外 科 分 出来 成 立 分 科 ( ii l ne 是 x Dv ・ sn 的, i ) 在欧 美 , 外 科 专 业 开 创 于 2 o 胸 0世 纪 初 期 , 起 步较 晚 , 但几 十 年来 却 是 发 展得 最 快 的外 科 学分 支之一 。新 中 国成 立 后 , 国各地 的胸外 科 专 业 如 我 雨后春 笋般地 蓬勃 发展 起来 了。15 在北 京 ( 9 6年 吴
外 营养等 的 应 用 , 也 要 归 功 于 基 础 医 学 , 生 理 这 如
翻阅历史 可 以见 到 , 中国传 统 医学 在 西周 就 有
关于外 科方 面 的记 载 , 以后 经 过 春 秋 、 国 、 、 、 战 汉 唐
中国胸心外科发展的历史
中国胸心外科发展的历史2009年11月26日15:26 来源:人民网一、中国传统医学的外科翻阅历史可以见到,中国传统医学在西周就有关于外科方面的记载,以后经过春秋、战国、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都有关于外科方面的发展和著作,并有诸如扁鹊(公元前5世纪,战国)、华佗(公元145-208年,东汉)、孙思邈(公元581-682年,唐朝)等医学大家。
但自明末清初以来,外科方面的发展就缓慢迟滞下来。
二、西方的古代医学和现代医学比较来看,西方古代医学也有诸如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年,希腊)、盖伦(Galen,公元129-199年,罗马)、阿维森纳(Avicenna,公元980-1037年,阿拉伯)等医学大家,但自英国医师J.Hunter(公元1728-1793年) 的工作以后,西方被认为是进入现代外科学的时期。
它和古代医学的区别在于:(1)现代外科学立足于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基础科学;(2)现代外科学是以实验外科为手段来解决临床中遇到的问题,外科学进入科学时代以后就有了与以往不同的发展。
三、东西方医学的交流汉唐以来,中国和西方在传统医药学方面就有过陆路上的往来,那是经过丝绸之路小规模的、个别人员的交流。
鸦片战争以后开始了海路上的西方向东方的大规模传入,那时已经是现代外科学的传入。
殖民主义者为了殖民目的而传宗教、开医院、办学校,但客观上也为当地带来了新技术、新知识。
根据1937年的统计记载,英美系统基督教会在华举办的医院已有300处,诊所600处,医学校40处,已然很具规模了。
中华民族是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西方现代外科学在中国传统医学外科尚未发展、壮大时,就在我国生根、成长、壮大起来了。
四、现代外科学的迅速进步现代外科学在欧美经过几代先贤300~400年的努力,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疼痛、出血、休克、感染等问题,并掌握了呼吸控制和循环控制技术,当然还有无菌术、麻醉、化学药物、抗生素、输液、输血、肠内外营养等的应用,这也要归功于基础医学,如生理学、病理学和免疫学等的支持,以及放射影像学、超声学的诊断帮助,轻工业医用器材和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材料的应用。
心外科发展概述
1984年《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 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作者),《辅助循环实验研究 及临床应用》1991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作者)。
蔡用之(1917~1989),广东大 埔人。民国26年(1937年)入广 州军医学校,民国31年毕业后 留校任教。民国35年该校迁上 海后改为国防医学院,蔡任副 教官兼联勤第二总医院外科主 治医师。上海解放前夕,蔡用 之拒绝随迁台湾,民国38年5月, 受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人 民医学院附属医院(现上海长海 医院)从事外科临床与教学工作。 1965年6月,蔡用之等首先在国 内施行二尖瓣置换术成功,促 进了我国瓣膜外科的发展。
Dr. John Kirklin used Gibbon’s basic design to build the MayoGibbon heart-lung machine. Pictured below is the screen oxygenator, which was responsible for infusing the blood with oxygen much like a lung does. This model was used in 1955 during the first open-heart operation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毕业于原辽宁医学院,1940年 (民国二十九年)他首次成功切除食管癌,1944年(民国 三十三年)他成功地施行了中国第一例未闭动脉导管 结扎术,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78年组建中国第一个心血管病流行预防教研组,推 广心脑血管病的调研防治。 吴英恺在中国最先成功地进行食管癌手术;对食管癌 的病理、发病因素、防治均有创见;开创了中国的胸 外科事业;建立了中国第一所胸科专科医院。在中国 率先研究心血管病的流行学及人群防治。他培养了大 批胸心外科和普通外科人才。他组建的三个医院和五 个外科都具有时代特色,并在医疗、预防、科研、教 学和国际医学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
漫谈心脏外科的发展历程
漫谈心脏外科的发展历程李勇男王玮璠马麒贺逢孝赵应录高秉仁柳德斌*基金项目: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萃英科技创新”计划(CY2019-QN01)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兰州730030通讯作者:柳德斌,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外一科主任十九世纪中叶,乙醚和氯仿的出现保证了外科手术的顺利开展,人们开始逐步对心脏损伤的外科修复产生浓厚兴趣,尝试在动物实验室进行心脏损伤修复等相关研究。
外科之父奥地利医生Theodor 曾经说过:“在心脏上动手术,是对外科的亵渎,任何试图在心脏上进行手术的人都将身败名裂”。
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心脏一直是外科手术的禁区。
但是随着外科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进一步对心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有所认识,心脏外科慢慢地蓬勃发展起来。
本文就心脏外科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以史为鉴,开拓未来。
1心脏外科的起始阶段1896年9月7日,来自德国法兰克福的LudwigRehn 医生(见图1)成功地为一名22岁男子修复被刺伤的心脏,这是历史上第一例人类心脏创伤的外科手术。
Rehn 医生使用小肠针与丝线,在心脏的舒张期进行缝合,出血得到有效控制,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得到改善。
除了心脏创伤外,大家开始尝试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1938年8月16日,波士顿儿童医院的Robert 医生为一名7岁小女孩进行了动脉导管结扎,术后患者恢复顺利。
1945年Taussig 首次报道著名的Blalock-Taussig 手术,救治一名15个月的法洛四联症合并严重肺动脉狭窄的女孩。
Blalock-Taussig 分流术的出现是对心脏外科发展最强有力的刺激,该手术解除患者复杂的心脏病变,标志着医生开始重点关注心脏疾病病理生理学方面的纠正治疗(见图2)。
因此,对部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以进行姑息性手术,改善体循环与肺循环的生理功能,如,改良的Blalock-Taussig 分流术、Blalock-Hanlon 分流术及Galankin-Glenn分流术等。
辛育龄:我国胸外科事业的奠基人
文/沈黎明辛育龄:我国胸外科事业的奠基人经历战争,立志做一名好医生1921年,辛育龄出生在河北高阳。
抗日战争的爆发打碎了少年辛育龄的求学梦,他奋起加入八路军,投身到保家卫国战斗中。
入伍后,辛育龄被安排到冀中军区卫生部后方医院做了卫生员。
1939年,辛育龄进入白求恩医疗队担任司药,负责药品器材供应。
白求恩亲自带领医疗团队赴前沿阵地,手术室外炮火连天,手术室内白求恩镇定自若进行手术。
在一次战斗中,由于日本人的飞机轰炸,驮药箱的马匹受惊,药品撒了一地。
辛育龄赶紧拽住惊马,整理药箱,手臂却被划伤,鲜血淋漓。
白求恩看到后急忙为他处理伤口。
这道由白求恩亲手缝合过的伤口瘢(bān)痕,一直陪伴辛育龄走过漫长岁月。
白求恩光荣牺牲后,辛育龄时刻牢记白求恩的启蒙和教诲,以他为榜样开始了学医的征程。
心系病患,开创我国胸外科事业1947年,辛育龄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的医院做了一名外科医生。
辽沈战役时,辛育龄奉命带领医疗队赶赴沈阳参战。
1951年,辛育龄被派往苏联学习胸外科技术,师从著名胸外科专家包古士。
1956年,辛育龄顺利完成学业,掌握了在当时国内尚属空白的胸外科技术。
责任编校/吴飞燕辛育龄,我国著名胸外科专家,他每一步大胆创新、每一项成就,都有力推动着我国胸外科事业的突破性发展。
他带领团队首次将针刺麻醉应用在胸外科,完成我国首例肺移植手术,首创电化学疗法治疗肿瘤,为我国培养了近1 000名胸外科技术骨干、指导40余家医院建立胸外科,为我国的胸外科建立了医、教、研合一的体系。
28(插画绘制/Wustar )辛育龄为了救治更多病人,主动要求留在地方工作,因为当时部队医院只接受军队病员,到地方工作可以为更多患者做手术。
辛育龄来到了位于北京通州的中央结核病研究所(后改名为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组建了胸外科。
进入研究所后,辛育龄发现治疗肺结核病的传统方法对重症患者没有什么效果,于是他经过反复研究,很快制定出一套双腔插管麻醉下施行肺切除手术的新治疗方法。
心脏外科手术的发展历程如何
心脏外科手术的发展历程如何心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生命的存续。
而心脏外科手术,则是现代医学领域中最为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医疗手段之一。
它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充满了探索、创新和突破的医学史诗。
在过去,对于心脏疾病的治疗,医生们往往束手无策。
由于心脏的特殊结构和重要功能,对其进行手术操作被认为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技术的逐步进步,勇敢的医学先驱们开始尝试挑战这一禁区。
20 世纪初期,心脏外科手术还处于萌芽阶段。
当时,医生们对心脏的生理和病理机制了解有限,手术工具和技术也非常简陋。
但即便如此,一些勇敢的尝试还是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38 年,美国医生罗伯特·格罗斯成功地实施了第一例动脉导管未闭的结扎手术。
这一手术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心脏外科手术的可能性,也给了更多医生信心和勇气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进入 20 世纪 50 年代,心脏外科手术迎来了重要的突破。
1953 年,美国医生约翰·吉本发明了心肺机。
这一设备的出现,使得在手术过程中可以暂时替代心脏和肺的功能,为医生提供了更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复杂的心脏手术操作。
有了心肺机的支持,心脏直视手术成为了可能。
在这一时期,诸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医生们能够直接打开心脏,修复这些缺陷,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0 世纪 60 年代,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出现是心脏外科手术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这种手术通过使用患者自身的血管或人工血管,在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部位建立新的血液通道,从而改善心肌的供血。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成功实施,为众多冠心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脏外科手术的技术不断完善和创新。
微创手术技术的引入,使得手术切口更小,患者的创伤和恢复时间都大大减少。
同时,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选择,为医生提供了更精准和灵活的操作手段。
胸外科的发展与演变evolution of thoracic surgery china oct
1861年报道了第1例肿瘤而非创伤性损伤的肺切除术
• Pean成功地切除了一个肺肿瘤,将胸膜缝合到肺上,然后用电流烧灼将其取出,并 用碳酸包扎伤口。
进入现代时期 微创肺切除术
• 19世纪晚期,瑞典外科医生雅各布森(Jacobaeus)发明了胸腔镜。 • 1913年开始使用硬镜下烧灼和腔镜套管(trocar)。 • 他描述了使用腔镜套管可以减少组织损伤。 • 链霉素的引入改变了结核病的治疗。 • 20世纪50年代,胸腔镜开始用于肺活检。 • 40年后的今天,有了光源,有了微型摄像镜头和视频系统,观看胸腔的全景得以实现。 • 1980年代中期治疗性腹腔镜手术成功应用,利用同样原理同样被应用于胸外科。
胸外科思维模式转变
• 在过去的80年里,我们:
• 学习如何做胸部手术以提高存活率 • 开发手术技术 • 设计基本的工具和学习如何照顾这些复杂的病人 • 从感染相关手术(TB)转向癌症手术 • 定义肿瘤原则
胸外科思维模式转变
• 在过去的80年里,我们: • 学习如何减少手术对病人的创伤 • 发展微创手术 • 关注于患者的疼痛、衰弱、康复和功能恢复 • 在试图完成这些同时并确保遵守肿瘤手术原则 • 维持/改善低死亡率和发病率 • 改善术前评估、麻醉管理和术后护理 • 为外科医生制定指南和标准化诊疗流程
• 技术的多样性以及由此产生质疑,有必要制定严格的标准来定义VATS肺叶切除术。 • 确定了以下标准:避免肋骨扩张,切取标本不超过8厘米,对静脉、动脉和支气管进
行单独解剖,以及标准化淋巴结取样。 • 这个特定的定义使得研究证明VATS比传统的开胸术更有优势。
VATS用肺切除术是合理的选择
• VATS被证明: • 减少疼痛,缩短恢复时间,缩短胸管使用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国产机械瓣做了二尖瓣置换术,病人长期存活。1974年北京郭加强完成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1976年北京
朱晓东引进生物瓣制作技术(牛心包瓣),并成功地应用到临床。同年广州罗征样引进生物瓣制作技术(猪主 动脉瓣)并应用到临床。 可喜的是这期间在几个大城市,我国的胸心外科临床水平与国外比较虽然有差距,但并不是很大,而且
4.现代外科学的迅速进步
现代外科学经过几代先贤们的努力,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疼痛、出血、休克、感染问题,并掌握了呼吸控制, 和循环控制技术。由于无菌术、麻醉、化学药物、抗生素、输液、输血、肠内肠外营养等等的应用,当然也要归 功于基础医学如:生理学、病理学、和免疫学等等的支持。以及放射影像学超声学的诊断,轻工业医用器材材 料和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材料的应用,总之,是综合的力量造成现代胸心外科学的卓越成就,我国的胸心外科 临床事业正是随着这个世界潮流而发展壮大起来了1 5.我国早期的胸外科手术 1934年董秉奇在上海曾经做过120例胸廓成形术治疗肺结核,但最早的肺和食管手术不是出现在沿海 的最早的医院,而都是在1921年建立的北平协和医学院完成的。 1937.9.21王大同在北平协和医学院使用肺门止血带方法,为22岁支气管扩张的女病人,李孝才
例如胸外科手术50年代时强调根治、扩大、清扫等原则,今天则同时强调微创、功能保护、和提高生活质 量等。心外科手术同样发展小切口,电视制导内腔镜操作,更多使用修复技术来代替整个部件的置换,更多
使用器械吻台,介入技术,尽量缩短或少使用体外循环等等。 学习现代外科新技术的同时也要看到同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1。由于视医疗服务为商品,伴随的是 营利色彩浓厚,医学本身固有的救死扶伤精神淡薄了;2。过份倚赖仪器检查报告,忽视床旁自己的观察;3。 读报告、看曲线数字、会议讨论的时问多,接触病人的时间少了;4。分科越趋向专且细,形成过早的专,缺少 基础知识的专,等等。这些问题将会影响我们学科的发展方向,为此作为结束业精神,学习他们的床旁艺术,学习他们的医德医风,为了我国胸心外科事业 的健康发展而努力,让我们共勉吧!
・5・
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
立后我国各地的胸外科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起来了。1956年在北京(吴英恺),1957年在上海(黄家 驷、兰锡纯、顾恺时)都成立了胸科专科医院,各地已有的结核病医院、肿瘤医院也都开展了胸外科手术。1958 年以后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或医院,可以说是对胸心外科的普及时期。 1954年上海兰锡纯完成了经左房用手指闭式二尖瓣交界分离术。1956年黄家驷等报告了1376例肺切 除术治疗肺结核的经验。1957年上海梁其琛完成了低温麻醉心内直视肺动脉瓣狭窄切开术。1958年北京侯 幼临在低温麻醉下心内直视进行了二尖瓣关闭不全修补术。1958年上海石美鑫完成了低温麻醉心内直视房 间隔修补术。1958年西安苏鸿熙使用鼓泡式体外循环机成功地完成了室间隔修补术,1965年上海蔡用之使
除死亡率.o.5%,切除后五年存活率.31.6%。1997年张大为等总结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验,2004例肺
癌病人手术后30天死亡率.1.3%,五年生存率.38.8%,十年生存率-31.6%。 1997年北京朱晓东等报告4960例病人瓣膜置换术,上海张宝仁等报告3656例病人瓣膜置换术,手术 死亡率均低于6%。2002年吴清玉、胡盛寿等报告1034例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死亡率是0.97%。1989年汪 曾炜等报告1880例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死亡率是4%。2001年刘迎龙等报告14358例先天性心脏病 人总的死亡率是2.26%。 关于心脏移植,据1999年统计,我国35个单位廖崇先等共进行了130例心脏移植手术,其中最早的是 上海张世泽等在1978年做的三例,一例曾存活109天。存活时问最长的是哈尔滨夏求明等1994年的手术病 人。2003年上海中山医院报道50例心脏移植手术,手术成功率是98%。心肺联合移植手术1999年统计已进 行过9例,包括1992年刘晓程等和1994年刘清玉等人的病例,病人均无长期存活。但2003年吴忠民等报告 的病人就存活了106天了。吴清玉报道2001年3月为一病人植入Novocorpump,两年后为此病人再做了心 脏移植,术后随访良好。 1979年北京辛育龄曾为两例肺结核病人做过肺移植手术,术后移植肺均未能成活。1995、1998年北京陈 玉平等的两例肺移植病人术后生存了5年和4年多。 直至2004年上海无锡等地相继做了共34例肺移植手术,但术后存活时间尚无超过陈氏两例的。 此外关于复合人工气管移植,大血管,婴幼儿心脏外科,电视制导胸腔镜手术,术后监护,体外循环及灌 注等方面均有自己的优秀成绩,限于篇幅在此不能一一例举。以上辉煌成就是广大胸心外科同道们辛勤劳 动,共同努力的结果,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的。同道们的成就是值得祝贺的,也应该致敬感谢的。 8.我们的前途任重而道远 我国的胸心外科学起步虽然晚些但发展迅速,l临床科室和研究单位不断增加,技术人员队伍不断扩大。 《医学会统计,国内各级医院1996年时已有844个胸心外科科室,6109名胸心外科医师(包含灌注师)。1997
-7・
中国胸心外科发展的历史
作者: 作者单位: 徐乐天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胸心外科
本文链接:/Conference_6264873.aspx
精湛程度,并受到过国内外权威的赞扬和肯定。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胸心外科界高兴的事情。但如果从整体来 说,我们无论是临床实践,临床研究,更不用说医师培养,基础实验室研究,和医疗仪器,设备,器材,等方面, 我们还是很落后的,缺少雄厚基础的,胸心外科的前途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9.学会和刊物对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学会是1985年经苏鸿熙等人积极奔走,由国家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华医学会总会的批
心血管外科及体外循环汇编
中国胸心外科发展的历史
徐乐天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胸心外科
1.中国传统医学的外科 翻越历史可以见到,中国传统医学从西周以来,经过战国、汉、唐、宋、元、明各朝代,都有关于外科方面的发 展和著作,并有诸如扁鹊、华佗、孙思邈等医学大师。但自明末清朝以来,外科方面的发展就缓慢迟滞下来了。 2西方的古代医学和现代医学 比较来看,西方古代医学也有诸如希波克拉底、盖伦、阿维森纳等医学大师,但自英国医师J.Hunter(A.D. 1728—17931的工作以后,被认为是进入现代外科学的时期。它和古代医学的区别在于:1.现代外科学立足于 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2.现代外科学是以实验外科为手段来解决临床中遇到的问题。外科学进入科学 时代以后就有了不同与以往的发展。 3.东西方医学的交流 汉唐以来,中国和西方在医药方面就有过陆路上的往来,但只是小规模的、个别人员的交流。鸦片战争 咀后开始了海路上的西方向东方的大规模传入。殖民主义为了殖民而传宗教、开医院、办学校,客观上为当 地带来了新技术、新知识。1937年的统计,英美系统基督教会在华举办的医院已有300处,诊所600处,医学 校40处。中华民族是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这样百多年来西方现代外科学在中国传统医学外科尚未壮大时, 就在我国生根、成长、壮大起来了。
和RichardPeters主编的《国际心胸外科实呦(中、英文版)的出版在安贞医院举行的。学会成立后在苏鸿熙、
孙衍庆、朱晓东、 胡盛寿等人的主持下,曾举办过多次大型胸心外科学术会议,这些活动大大地提高了我国胸心界的学术气 氛,团结精神,为国内外同道互相认识,学习,交流经验提供机会。为各阶层医师们提供显示才华的场台,鼓励医 师们在自己的业务岗位上做出成绩,提高写作能力。而2004年由朱晓东和J.D.Cooper共同主持,在北京召开的 国际心胸外科医师协会、第14届世界大会,充分说明了我国胸心外科界得到了世界同行的尊重和重视。 学会和学会出版的刊物,实际上对胸心外科界的治学敬业精神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对医德医风的
处于欣欣向荣的状态。
7.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胸心外科迅速发展和提高时期 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胸心外科又一次迎来迅速发展和提高时期。国家经济的兴盛和社会的稳定给临 床实践和科研探索提供了良好条件,促进了大量手术病例经验的积累,和优异的临床成绩。以下部分统计已 经可以充分说明我国胸心外科临床这个时期达到的先进水平了。 1982年吴英恺、黄国俊等发表在美国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上的文章,总结了他们1942年发表的第一篇文 章以来,关于食管癌研究和外科治疗40年的经验,代表了我国的卓越水平。2004年邵令方等总结河南 1965.2003年以来15707例食管及贲门癌外科治疗经验,其中最后4年2737例病人,手术切除率.97.7%,切
(I-I一52832)成功地做了左肺下叶切除术。1941.3.14张纪正在北平协和医学院,为49岁的男性肺癌病人周庆
满(H-75490)成功地做了左全肺切除术(肺门血管支气管分别处理方法)。1940—4.26吴英恺在北平协和医学 院为男性58岁病人,成功地做了经胸食管下端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1944年吴英恺在重庆为18 岁动脉导管未闭的女病人,做了结扎手术。1945年黄家驷在上海几个医院开展肺切除术治疗肺结核。1948 年吴英恺在天津成功地完成了缩窄性心包炎病人的心包切除术。 以上这些手术当时在国内都是开创性的,在国际上也是先进的。1949年以前关颂韬和卢观全在北平中 和医院也做过食管和肺手术。 6.新中国成立后胸心外科迅速发展和提高时期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密西根大学医院的Johtl Alexander是最早将胸外科分出来成立分科的①ivi. sior0,胸外科专业开创于20世纪初期,起步较晚,但几十年来却是发展得最快的外科学分支之一。新中国成
准而成立的,并将原由北京友谊医院主编的杂志冠以中华之名,成为学会的杂志。学会成立前1981年10月
和1985年10月曾开过两次国际心胸外科座谈会。1981年的会议是北京安贞医院吴英恺和美国Lyman
Brewerm国际外科学会合作举办的,也是我国胸外科有史以来的第一次。1985年的会议是为了祝贺吴英恺
6・
心血管外科及体外循环汇编 年已有483个单位开展体外循环技术,做心内直视手术了。》就临床水平来说无论和自己的过去比较,还是 和国外同行比较,我们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般说来,我国胸心血管外科的临床治疗方面己接近或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