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学分制管理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完善学分制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 学分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体制。在教学管理上推行学分制,有利于发挥学生个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在目前我国高校的学分制教学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如何改革和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学分制问题对策
一、实施学分制的现实意义
学分制是对传统学年制的一种根本性革命,它与学年制有着本质的不同,具有更多优点和灵活性。随着高等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学分制的现实意义越来越展现出来。
1、实行学分制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一方面,以信息迅速扩散、更新为特征的现代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模式应该是开放和充满活力的,而传统教学模式——学年制并不具有这些特点,而学分制正好满足了这一社会需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高等教育突破计划经济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大学培养的人才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竞争优势,也就是复合型人才。学分制的实行正好适应了社会的这种需求,其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反映了教与学之间的市场原则,有利于高校内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2、学分制的实行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分制使学生完全处于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发展要求。学生既是认知的主体又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中心。“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个性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努力程度、兴趣、习惯和身体状况等不同,学分制可以使学生依据各自的才能进行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开发,教学生如何判断、学习和思考问题。
3、学分制的实行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主导作用一方面,学分制减少了对课程的限制,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重视,另一方面,学分制通过改革聘用制度刺激了教师的竞争意识,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更多的信息和反映社会需要的课程供学生选择,促使教师改变他们的教学理念并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4、学分制的实行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实行学年制时,各院系的教师及其开设的课程、实验室、教学设备基本上只为各院系的学生服务,大学的人财物未能得到充分、高效利用。学分制实行后教师可以为全校学生开课,实验室、教学设备可以科学、合理、高效的得到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学分制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学分制实行选课制和弹性学制,原来意义上的班集体不再拥有共同的教师、课程、课堂和教学时间。由于班级概念的模糊化,使班级集体活动难以开展,又由于学生突出个体的作用,容易导致学生脱离教育管理轨道,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教学资源缺乏
学分制的主体是选课制,学分制下的课程设置势必要求课程资源极为丰富,除必修课程外,须有大量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目前,在实行学分制的教学计划中,选修课比例小,一般不超过10%,因而限制了学生选课的范围,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学分制的实施,一方面由于课内学时缩短,课外准备增多,学生自学要求提高,学生对于图书资料和教学仪器设备等的利用更为频繁,要求高校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普遍存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这又使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3、教师资源缺乏
学分制的选课制度势必造成教学资源的分散,大量的选修课程也必须要求学校具有大量优质的师资。随着多年的扩招,学生和班级的数量成倍增加,很多教师变成了上课机器,用于科研和充实知识的时间很少。没有新知识的吸入,教师的知识不会得到更新,知识结构更不会得到完善;没有科研,教师的教学水平难以突破。教师长期在某个专业教学,无法讲授多门课程,使学校能为学生提供的课程明显不足,所需要的大量优质师资无法得到满足。
4、教学管理制度滞后
学分制中的选课制度,增加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学生要按自己的课表选课,学校要接受学生的退选和改选,教学管理工作量较大。学生跨专业和跨系选课,容易发生“碰课”现象。学生选修科目较多,上课的流动性较大,教学秩序较难以控制。
三、推进和完善学分制的几点建议
1、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分制的实施必须不断突破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束缚,确立与21世纪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一是要转变教学观,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转变。二是要树立全面素质教育的思想,由以知识为中心向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质量观转变。三是要转变教学管理上的统一模式、统一要求的教育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本,由重共性教育向注重个性发展的创新人才教育价值观转变。
2、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实行学分制需要增加选修课的比例,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文理渗透、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要能保证学生在自由修读课程的同时,有足够数量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这就需要足够多的高水平的教师。因此,要调动教师积极性,鼓励教师通过自学、在职进修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
3、建立导师制管理
实行学分制,同一专业、同一年级学生所学部分课程、上课时间和地点无法相同,原来班主任的作用难以发挥。一方面,对于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只停留在表层上;另一方面,不可能按照学分制的要求,根据自身条件,独立地设计出实现自我目标模式
的学习方案,学分制的课程结构应该是整体性的,若不理解其内在联系,在选课时往往会发生片面追求学分和兴趣的盲目性,造成肢解知识结构的严重后果。因此,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导师进行指点与帮助,所以在本科大学生中建立导师制很有必要。导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及敬业精神。通过导师的指导,可以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规划个人学习方案,使学生顺利完成选课工作,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研究给予指导。
4、实行合理收费
首先,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应该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交易原则。让学生在学习这一消费过程中,有充分的自主权,在学校规定学分收费标准的前提下,学生有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并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自行决定(毕业)时间。从这种意义上说,高校学分制收费提高了收费的透明度,规范了收费行为,较好体现了这一原则。其次,高校学分制收费有利于缓解当前的贫困生学费难题。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如选择三年修完全部学分,不但可以节省在校一年的生活、住宿费用,而且能够提前就业一年,实质上等于减少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总体费用。
5、改革考试形式
实行学分制后,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拓宽知识面,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课程进度,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北京交大在2002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