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4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人民法院审理一审案件情况(仅全国指标,便于1978-2018多年数据分析对比)

合集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024年上半年司法审判工作主要数据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024年上半年司法审判工作主要数据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024年上半年司法审判工作主要数据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4.07.19•【分类】司法数据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024年上半年司法审判工作主要数据2024年上半年,人民法院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做实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管理,持续推动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着力推进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司法审判工作总体情况。

人民法院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诉源治理成效显现,案件量总体增幅放缓。

受理各类案件2317.6万件,同比增长3.9%,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13.44个百分点;结案2117.3万件,同比增长2.18%。

其中,诉前调解成功案件636.4万件,同比增长19.17%;受理各类审判执行案件1681.2万件,同比下降0.91%,结案1481万件,同比下降3.72%。

审判执行类案件总体收案略有下降,其中刑事案件收案83.5万件,同比增长3.93%;民商事案件收案1016.6万件,同比增长1.5%;行政案件收案33.9万件,同比下降7.12%;执行案件收案494.4万件,同比下降5.94%。

截至6月底,全国法院一年以上未结诉讼案件同比下降59.84%,长期未结诉讼案件持续清理工作成效明显。

审判质效总体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审判质量管理指标的全国均值已全部进入合理区间。

26项指标中,23项指标同比趋优,其中案-件比同比下降0.04、上诉率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二审开庭率同比增长25.52个百分点、审限内结案率同比增长2.64个百分点、上诉案件移送时间同比下降27.66%、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同比下降6.87个百分点。

各级法院发出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5260份,司法建议反馈率83.29%,同比增长2.04个百分点,司法促推社会治理、领域行业治理成效不断显现。

诉前调解案件办理情况。

人民法院坚持“抓前端、治未病”,有力践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诉前调解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功能凸显。

全国法律案件统计年鉴(3篇)

全国法律案件统计年鉴(3篇)

第1篇目录一、前言二、案件总体概况三、刑事案件统计1. 犯罪类型分析2. 犯罪区域分布3. 犯罪主体分析4. 犯罪手段分析四、民事案件统计1. 案件类型分析2. 案件区域分布3. 案件主体分析4. 案件原因分析五、行政案件统计1. 案件类型分析2. 案件区域分布3. 案件主体分析4. 案件原因分析六、审判工作概况1. 审判效率分析2. 审判质量分析3. 审判队伍建设七、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1. 法律援助案件统计2. 司法救助案件统计3. 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效果分析八、附录一、前言本年鉴以我国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等部门提供的案件统计数据为基础,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家庭、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基本状况。

本年鉴旨在为社会各界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我国法治建设。

二、案件总体概况(一)案件总量根据本年鉴统计,2019年全国共受理各类案件共计XXX万件,同比增长XX%。

其中,刑事案件XX万件,民事案件XX万件,行政案件XX万件。

(二)案件类型1. 刑事案件:主要包括盗窃、抢劫、诈骗、故意伤害、强奸、贩毒、贪污、受贿等犯罪。

2. 民事案件:主要包括合同纠纷、婚姻家庭、侵权责任、劳动争议、知识产权等纠纷。

3. 行政案件:主要包括行政争议、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复议等案件。

三、刑事案件统计(一)犯罪类型分析1. 盗窃犯罪:盗窃案件XX万件,占刑事案件总数的XX%。

2. 抢劫犯罪:抢劫案件XX万件,占刑事案件总数的XX%。

3. 诈骗犯罪:诈骗案件XX万件,占刑事案件总数的XX%。

4. 故意伤害犯罪:故意伤害案件XX万件,占刑事案件总数的XX%。

(二)犯罪区域分布1. 东部地区:案件总数XX万件,占全国刑事案件总数的XX%。

2. 中部地区:案件总数XX万件,占全国刑事案件总数的XX%。

3. 西部地区:案件总数XX万件,占全国刑事案件总数的XX%。

(三)犯罪主体分析1. 成年人犯罪:成年人犯罪案件XX万件,占刑事案件总数的XX%。

统计师之初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统计师之初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统计师之初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60题)1、根据《统计法》规定,我国统计调查方法应当以()。

A.周期性普查为主体B.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C.全面调查和重点调查为主体D.行政记录为主体【答案】 B2、对国家统计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审理第一审统计行政诉讼案件。

A.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B.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C.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法院【答案】 B3、平均增长量是某种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或减少)的()数量A.相对B.绝对C.累计D.平均【答案】 B4、在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中,处罚决定的执行属于()。

A.调查阶段B.处理阶段C.审理阶段D.结案阶段【答案】 B5、某省统计局为了给本省制定发展改革规划提供统计资料,需要对本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

请根据上述资料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

A.通报B.处分C.行政处罚D.没收违法所得【答案】 C6、《统计法》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统计机构的要求是()。

A.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B.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统计人员C.设立统计机构,承担统计工作任务D.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答案】 D7、按照《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统计行政机关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罚款处罚,应当告知其听证的罚款数额是()。

A.5000元以上B.5万元以上C.10万元以上D.20万元以上【答案】 B8、两个总体的标准差相等,平均数不等,若比较两总体的差异程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俩总体的差异程度相同B.平均数大的总体差异程度大C.平均数小的总体差异程度大D.平均数小的总体差异程度小【答案】 C9、我国实行()的统计管理体制。

A.分散管理、分级负责B.统一管理、集中负责C.统一领导、分级负责D.分散管理、集中负责【答案】 C10、正态分布变量标准化的公式为()。

A.Z=(观测值-标准差)/均值B.Z=(观测值-中位数)/标准差C.Z=(观测值-均值)/标准差D.Z=(均值-观测值)/方差【答案】 C11、两个总体的标准差相等,平均数不等,若比较两总体的差异程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俩总体的差异程度相同B.平均数大的总体差异程度大C.平均数小的总体差异程度大D.平均数小的总体差异程度小【答案】 C12、根据法律规定,能够行使统计执法检查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的机构是()。

2024年统计师之中级统计师工作实务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2024年统计师之中级统计师工作实务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2024年统计师之中级统计师工作实务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单选题(共200题)1、全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是根据()计算得到的。

A.各省(区、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按各地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加权平均B.各省(区、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几何平均C.各省(区、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按各地商品零售额加权平均D.各省(区、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算术平均【答案】 A2、作为行政执法活动的统计执法检查,具有( )。

A.严肃性、消极性和权威性B.消极性、权威性和国家强制性C.严肃性、权威性和消极性D.严肃性、权威性和国家强制性【答案】 D3、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性质的经济组织。

A.合作社B.集体所有制C.股份制D.全民所有制【答案】 A4、下列有关统计行政复议的审查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审查是统计行政复议的关键阶段B.在审查范围上,复议机关受复议申请人复议请求范围的限制C.统计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D.统计行政复议以全面审查为原则【答案】 B5、在统计行政诉讼的双方当事人中,统计行政执法机关是()。

A.原告B.被告C.统计诉讼代理人D.统计诉讼第三人【答案】 B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

A.台商在大陆独资企业B.中国驻美大使馆C.赴美参加会议的中国学者D.已获美国绿卡并在美工作的中国留学生【答案】 D7、作为行政执法活动的统计执法检查,具有()。

A.严肃性、消极性和权威性B.消极性、权威性和国家强制性C.严肃性、权威性和消极性D.严肃性、权威性和国家强制性【答案】 D8、下列工业各行业中属于重工业的是()。

A.化学药品制造B.化学工业C.合成纤维制造D.文化和办公用机械制造【答案】 B9、某城镇2008年相关资料如下:年末常住人口3万人(年初常住人口2.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 55万人;当年出生人口200人,死亡人口50人;居民家庭户均总收入15万元,个人交纳的所得税及社会保障支出分别为3000元和2000元;家庭消费支出9万元,其中食品类支出3.5万元,居住类支出3.0万元。

23-24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艺术表演团体基本情况(仅全国指标,便于2010-2018多年数据分析对比)

23-24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艺术表演团体基本情况(仅全国指标,便于2010-2018多年数据分析对比)
96.3
184.3
124739.1
82956.4
3419618
1483423
21.2 2.7
160.4
29079.9 2888.2
92771.1
18529.3 2109.2
62317.9
1699201 62158
17123
416374
1721 173
15229
99953 5673
310748
16 214 510 16383
4798 29622 38241 343713
1541 15582
80963 335411
2078 15045
114401 301973
2958 2412
145 4433
502
56901 89366
8076 129005
11925
演出场次 (万场次)
312.5
33.0 4.5
275.0
0.7 6.0 9.9 295.8
29.2 283.3
40.9 271.6
41.1 57.0
3.5 82.9 11.9
#国内 演出
#农村
国内演出 观众人次 (万人次)
#农村
收入合计 (万元)
#财政拨款
310.8
23425 94145
26.5 152.3
32867 84703
24.9
11687
13.5
15266
2.1
1854
68.3
46919
4.4
3572
77898
3667258
1584115
18199 2253
57446
1866056 72334

2024年统计师之中级统计师工作实务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

2024年统计师之中级统计师工作实务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

2024年统计师之中级统计师工作实务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单选题(共45题)1、单位从业人员不包括( )。

A.第二职业者B.兼职人员C.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D.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答案】 C2、下列有关工业中间投入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必须是企业外部购入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的价值B.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C.中问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总产值计算的口径相一致D.中间投入是总产值的一部分【答案】 A3、与刑事诉讼相比,统计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是()。

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B.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的原则C.适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D.人民法院就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的原则【答案】 D4、人民法院在统计行政诉讼案件立案之日起()日内,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A.5B.10C.15D.20【答案】 A5、在统计行政诉讼的双方当事人中,被告为( )。

A.统计调查对象B.统计行政执法机关C.统计诉讼代理人D.统计诉讼第三方【答案】 B6、《统计法》规定,统计人员应当对其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

A.匹配性负责B.一致性负责C.可行性负责D.统一性负责【答案】 B7、下列关于重点调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调查范围小B.调查速度快C.调查所反映的基本趋势比较符合客观实际D.不可用于经常性的连续调查【答案】 D8、统计调查应当以()为基础,搜集整理基本统计资料。

A.抽样调查B.周期性普查C.全面报表D.行政记录【答案】 B9、为了及时获得全国月度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产出的信息,宜采用的统计调查方法是()。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答案】 B10、不应由国家统计局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统计行政诉讼案件的是()。

A.对国家统计局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提起诉讼的B.经过复议,国家统计局改变了某省统计局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对复议决定仍然不服而提起诉讼的C.对国家统计局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经过行政复议后仍不服而提起诉讼的D.对北京市统计局做出的统计行政处罚决定不服而提起诉讼的【答案】 D11、某地区,某年3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00亿元,新增固定资产80亿元,1~3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00亿元。

影响各地行政诉讼案件数量的要素数据分析

影响各地行政诉讼案件数量的要素数据分析

影响各地行政诉讼案件数量的要素数据分析导读: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采集26年的数据进行比对,挖掘影响行政诉讼案件数量变化情况的各类要素以及其影响的程度……研究背景及方法说明行政诉讼对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具有巨大作用。

针对有关行政诉讼案件数据的影响因素、影响力大小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行政诉讼发展情况,并判断行政相对人的诉权是否得到有效保护的司法状况。

为此,笔者结合执业经验,从1989年以来行政诉讼案件数量变化情况入手,结合司法实践,通过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行政诉讼案件数量排名与其人口排名、GDP排名的对比,分析人口、GDP等指标对行政诉讼案件数量的影响;再缩小比对范围,减少司法实践对行政诉讼案件数量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人口、GDP等指标因素,进而判断司法实践对行政诉讼案件数量的影响力大小;最后将研究结果运用到具体地区的数据分析,判断该地区行政诉讼的状况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建言献策。

数据来源及说明1 . 1989年-2014年行政诉讼案件收案数量除另有说明外,数据均来源于《中国法律年鉴1989-2012》《中国法律年鉴2001-2015》。

2 . 所有行政裁判文书数据均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查询结果,查询日期为2017年6月26日,相关统计口径均同中国裁判文书网,统计数据为查询显示结果,并进行了二次查询进行验证,但仍不排除中国裁判文书网数据问题使得统计数据不准确的可能;同时各地落实裁判文书公开的力度不同,也对裁判文书数据存在一定影响,所有分析均未考虑该因素。

3 . 裁判文书数据中未明确年份的,系2017年6月26日在裁判文书网按条件查询的全部结果;载明年份的,加入了裁判年份这一筛选条件。

4 . 全国人口数据和GDP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6》,安徽人口数据和GDP数据来源于《安徽统计年鉴2016》。

统计数据及分析总体情况1 . 1989-2014年行政诉讼一审收案数量分析通过对全国各级法院收案数据进行整理,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诉讼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一审总收案量增长迅猛。

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目录

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目录

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目录编者说明编委会和编辑出版人员最新资料图书简目第一章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简要说明1-1 全国行政区划(2004年底)1-2 自然状况1-3 自然资源1-4 土地状况1-5 主要山脉基本情况1-6 主要河流基本情况1-7 河流流域面积1-8 内陆水域面积1-9 湖泊面积1-10 海区海域及渔场面积1-11 浅海滩涂海湾可养殖面积1-12 主要矿产基础储量1-13 各地区主要能源、黑色金属矿产基础储量(2004年)1-14 各地区主要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基础储量(2004年)1-15 主要城市平均气温(2004年)1-16 主要城市平均相对湿度(2004年)1-17 主要城市降水量(2004年)1-18 主要城市日照时数(2004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二章综合简要说明2-1 各部门机构数2-2 平均每天主要社会经济活动2-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2-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2-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例和效益指标2-6 人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2-7 西部12省(区、市)和东北3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4年)2-8 民族自治地方自然资源2-9 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划(2004年)2-10 少数民族分布的主要地区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三章国民经济核算简要说明3-1 国内生产总值3-2 国内生产总值构成3-3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3-4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3-5 第三产业增加值3-6 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3-7 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3-8 三次产业贡献率3-9 三次产业拉动率3-10 地区生产总值和指数3-11 地区生产总值(2004年)3-12 地区生产总值项目结构(2003年)3-13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3-14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结构3-15 支出法地区生产总值(2004年)3-16 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2004年)3-17 各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2004年)3-18 居民消费水平3-19 2000年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中间使用部分)3-20 2000年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最终使用部分)3-21 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表(2000年)3-22 投入产出完全消耗系数表(2000年)3-23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2002年)3-24 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2002年)3-25 国际收支平衡表(2004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四章人口简要说明4-1 人口数及构成4-2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4-3 各地区总人口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004年)4-4 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4-5 各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4-6 按年龄和性别分人口数(2004年)4-7 各地区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户规模(2004年)4-8 各地区分性别各种户口状况人口(2004年)4-9 各地区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004年)4-10 各地区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分的人口(2004年)4-11 各地区按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分的人口(2004年)4-12 各地区按性别分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2004年)4-13 各地区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004年)4-14 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3年11月1日至2004年10月31日)4-15 全国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004年)4-16 全国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生活能否自理的人口(2004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五章就业人员和职工工资简要说明5-1 就业基本情况5-2 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年底数)5-3 各地区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2004年底)5-4 按城乡分就业人员数(年底数)5-5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年底数)5-6 按行业分就业人员数(年底数)5-7 按行业分职工人数(年底数)5-8 各地区按行业分职工人数(年底数)5-9 按登记注册类型和细行业分职工人数(2004年底)5-10 按行业分国有单位职工人数(年底数)5-11 各地区按行业分国有单位职工人数(年底数)5-12 按行业分城镇集体单位职工人数(年底数)5-13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集体单位职工人数(年底数)5-14 各地区按行业分其他单位职工人数(2004年底)5-15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数(年底数)5-16 分地区分行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2004年底)5-17 分地区分行业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2004年底)5-18 各地区私营企业就业人数(2004年底)5-19 各地区个体就业人数(2004年底)5-20 职工工资总额和指数5-21 职工平均工资及指数5-22 按行业分职工工资总额5-23 各地区按行业分职工工资总额5-24 按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5-25 各地区按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5-26 按细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2004年)5-27 按行业分国有单位职工平均工资5-28 各地区按行业分国有单位职工平均工资5-29 按行业分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平均工资5-30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平均工资5-31 按行业分其他单位职工平均工资5-32 各地区按行业分其他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年底数)5-33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其他单位职工平均工资5-34 各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就业人数和劳动报酬(2004年)5-35 各地区职业介绍工作情况(2004年)5-36 各地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及失业率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六章固定资产投资简要说明6-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 按资金来源和构成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 按城乡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 各地区按经济类型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4年)6-5 各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6-6 各地区全社会住宅投资6-7 各地区按主要行业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 各地区全社会建设总规模6-9 各地区全社会施工、竣工房屋面积6-10 按资金来源和隶属关系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11 按构成和建设性质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12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在建总规模6-13 按行业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在建总规模(2004年)6-14 按行业、构成、隶属关系和注册类型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004年)6-15 按行业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16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17 城镇投资各行业资金来源和新增固定资产6-18 各地区按项目规模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19 各地区城镇能源工业投资6-20 城镇房屋建筑面积6-21 按行业分城镇新增固定资产6-22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新增固定资产6-23 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投产项目个数6-24 城镇新增固定资产及交付使用率6-25 按行业分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投产项目个数(2004年)6-26 城镇新增主要产品生产能力6-27 城镇主要产品建设规模(2004年)6-28 城镇和工矿区个人建房6-29 农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和建房6-30 房地产开发主要指标6-31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的土地开发及其购置6-32 按用途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投资完成额6-33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的资金来源6-34 房地产开发建设房屋建筑面积和造价6-35 按用途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新开工房屋面积6-36 按用途分的商品房屋实际销售面积6-37 按用途分的商品房屋实际销售额6-38 按用途分的商品房屋平均销售价格6-39 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开发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04年)6-40 在建大型项目基本情况(2004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七章能源简要说明7-1 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7-2 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7-3 综合能源平衡表7-4 石油平衡表7-5 煤炭平衡表7-6 电力平衡表7-7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7-8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7-9 按行业分能源消费量(2003年)7-10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7-11 平均每天能源消费量7-12 生活能源消费量7-13 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7-14 各地区电力消费量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八章财政简要说明8-1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8-2 国家财政分项目收入8-3 各项税收8-4 国家财政主要支出项目8-5 国家财政按功能性质分类的支出8-6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8-7 国家财政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8-8 国家财政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的支出8-9 政策性补贴支出8-10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8-11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8-12 中央和地方财政主要收入项目(2004年)8-13 中央和地方财政主要支出项目(2004年)8-14 各地区财政收入(2004年)8-15 各地区财政支出(2004年)8-16 预算外资金分项目收入8-17 预算外资金分项目支出8-18 中央和地方预算外资金收支及比重8-19 国家财政债务发行情况8-20 国家财政债务还本付息支出8-21 外债余额8-22 外债风险指标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九章价格指数简要说明9-1 各种价格指数9-2 各种价格定基指数9-3 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2004年)9-4 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2004年)9-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6 各地区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2004年)9-7 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9-8 各地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分类指数(2004年)9-9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9-10 各地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11 按行业分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12 工业品出厂价格分类指数9-13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9-14 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9-15 房地产价格指数9-16 全国和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指数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十章人民生活简要说明10-1 人民生活基本情况10-2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10-3 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10-4 各地区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10-5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10-6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004年)10-7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04年)10-8 西部12省(区、市)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10-9 西部12省(区、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的主要商品数量10-10 西部12省(区、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10-11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主要商品数量10-12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10-13 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主要商品数量(2004年)10-14 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004年)10-15 各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收入来源(2004年)10-16 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04年)10-17 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004年底)10-18 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10-19 农村居民按纯收入分组的户数占调查户比重10-20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10-21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10-22 各地区按来源分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2004年)10-23 按收入等级分农户家庭基本情况(2004年)10-24 按收入等级分农户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2004年)10-25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构成10-26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2004年)10-27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现金支出(2004年)10-28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食品消费量(2004年)10-29 全国和西部12省(区、市)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消费品消费量10-30 全国和西部12省(区、市)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10-31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004年底)10-32 城乡新建住宅面积和居民住房情况10-33 农村居民家庭住房情况10-34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住房情况(2004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十一章城市概况简要说明11-1 全国城市数(2004年)11-2 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主要经济指标(2004年)11-3 城市公用事业基本情况11-4 各地区城市建设情况(2004年)11-5 各地区城市供水情况(2004年)11-6 各地区城市燃气情况(2004年)11-7 各地区城市集中供热情况(2004年)11-8 各地区城市市政设施(2004年)11-9 各地区城市公共交通情况(2004年)11-10 各地区城市园林和绿地(2004年)11-11 各地区城市环境卫生情况(2004年)11-12 各地区城市设施水平(2004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十二章环境保护简要说明12-1 环境保护基本情况12-2 水资源情况12-3 供水用水情况12-4 各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4年)12-5 工业按行业分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4年)12-6 全海域海水水质评价结果(2004年)12-7 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指标(2004年)12-8 工业按行业分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4年)12-9 各地区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4年)12-10 各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利用情况(2004年)12-11 按行业分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利用情况(2004年)12-12 各地区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和处理情况(2004年)12-13 主要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情况(2004年)12-14 国控主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情况(2004年)12-15 各地区土地利用情况(2004年)12-16 各地区森林资源情况12-17 造林面积12-18 林业重点工程造林面积12-19 各地区湿地面积12-20 红树林各地类面积12-21 各地区自然保护基本情况(2004年)12-22 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12-23 森林火灾情况12-24 森林病虫害防治情况12-25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情况12-26 地震灾害情况12-27 主要海洋灾害情况(2004年)12-28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12-29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12-30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完成情况12-31 林业系统营林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12-32 林业系统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十三章农业简要说明13-1 农村基层组织和农业基本情况13-2 主要农牧渔业生产情况13-3 农村基层组织情况13-4 乡村从业人员(年底数)13-5 各地区耕地面积13-6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指数13-7 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年底数)13-8 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水电站及用电量13-9 农村水电建设和发电量13-10 灌溉、水库和除涝、治水、治碱情况13-11 各地区水利设施和除涝、治碱面积(2004年)13-12 农村居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年底数)13-13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主要生产性固定资产数量(年底数)13-14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土地经营情况(2004年底)13-15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16 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13-17 主要农产品产量13-18 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13-19 主要林产品产量13-20 牲畜饲养情况13-21 畜产品产量13-22 水产品产量13-23 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13-24 平均每一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主要农产品生产量13-25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出售主要农产品13-26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出售主要畜产品及水产品13-27 主要农产品产量与解放前最高年产量比较13-28 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13-29 国营农场基本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十四章工业简要说明14-1 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14-2 各地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和增长速度14-3 按行业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04年)14-4 按行业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04年)14-5 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14-6 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14-7 按行业分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04年)14-8 按行业分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04年)14-9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指标14-10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14-11 按行业分“三资”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04年)14-12 按行业分“三资”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04年)14-13 “三资”工业企业主要指标14-14 “三资”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14-15 按行业分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04年)14-16 按行业分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04年)14-17 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14-18 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14-1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4-20 工业产品产量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十五章建筑业简要说明15-1 建筑业企业概况15-2 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15-3 各地区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04年)15-4 各地区建筑业总产值15-5 各地区建筑业增加值15-6 各地区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15-7 各地区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15-8 各地区建筑业劳动生产率15-9 各地区建筑业总产值(2004年)15-10 各地区建筑业劳动生产率(2004年)15-11 建筑业房屋建筑面积15-12 勘察设计机构和人员数(2004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十六章运输和邮电简要说明16-1 各地区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职工人数(2004年底)16-2 交通运输业基本情况16-3 各地区运输线路长度(2004年底)16-4 运输线路长度16-5 运输线路质量16-6 客运量16-7 旅客周转量16-8 货运量16-9 货物周转量16-10 旅客运输平均运距16-11 货物运输平均运距16-12 各地区客运量(2004年)16-13 各地区旅客周转量(2004年)16-14 各地区货运量(2004年)16-15 各地区货物周转量(2004年)16-16 国家营业铁路基本情况16-17 铁路机车拥有量16-18 国家铁路客、货车拥有量16-19 国家铁路运输固定资产16-20 按货类分国家铁路货物运输量16-21 铁路主要干线客货运输量(2004年)16-22 铁路主要车站旅客发送量16-23 铁路主要车站货物发送量16-24 国家铁路运输主要财务指标16-25 国家铁路运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6-26 民用汽车拥有量16-27 私人汽车拥有量16-28 新注册民用汽车数量16-29 公路运输汽车拥有量16-30 民用运输船舶拥有量16-31 私人运输船舶拥有量16-32 沿海主要港口分货类吞吐量16-33 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16-34 沿海主要港口码头泊位数(2004年底)16-35 内河主要港口码头泊位数(2004年底)16-36 民用航空航线及飞机架数16-37 民用航空运输量及通用飞行时间16-38 输油(气)管道长度和运输量(2004年底)16-39 邮电业务基本情况16-40 邮电业务量16-41 邮政局所数及邮递线路(年底数)16-42 电信主要通信能力(年底数)16-43 邮电通信服务水平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十七章国内贸易简要说明17-1 国内贸易基本情况17-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主要商品分类销售额17-4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数量17-5 按业态分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基本情况17-6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基本情况17-7 分地区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基本情况17-8 按业态分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企业基本情况17-9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企业基本情况17-10 分地区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企业基本情况17-11 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基本情况(2004年)17-12 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摊位分类情况(2004年)17-13 各地区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基本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十八章对外经济贸易简要说明18-1 对外经济贸易基本情况18-2 人民币对主要外币年平均汇价(中间价)18-3 进出口贸易总额18-4 海关历年出口商品分类金额18-5 海关历年进口商品分类金额18-6 海关进出口商品分类金额18-7 我国同各国(地区)海关进出口总额18-8 海关出口主要商品数量和金额18-9 海关进口主要商品数量和金额18-10 各地区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商品进出口总额18-11 各地区按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分商品进出口总额18-12 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商品进出口总额18-13 利用外资概况18-14 按方式分外商投资额18-15 按国别(地区)分实际外商投资额18-16 按地区分实际外商投资额18-17 按行业分外商直接投资(2004年)18-18 按行业分外商投资企业年底注册登记情况(2004年)18-19 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年底注册登记情况18-20 按行业分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18-21 对外经济合作18-22 按国别(地区)分对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十九章旅游简要说明19-1 旅游事业发展情况19-2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及构成19-3 按性别、年龄和事由分外国入境旅游人数19-4 按国别分外国入境旅游人数19-5 各地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9-6 各地区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9-7 国内旅游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二十章金融业简要说明20-1 银行系统机构、人员数(2004年底)20-2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资金平衡表(资金来源)20-3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资金平衡表(资金运用)20-4 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0-5 金融机构现金支出20-6 金融机构现金投放与回笼20-7 国家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年底余额)20-8 货币供应量(年底余额)20-9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20-10 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利率20-11 金融机构法定贷款利率20-12 黄金和外汇储备20-13 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年底余额)20-14 外资银行资产负债表(年底余额)20-15 国内有价证券分类发行情况(2004年)20-16 证券市场基本情况20-17 上市公司数量20-18 股票发行量和筹资额20-19 股票交易情况20-20 保险系统机构、人员数(2004年底)20-21 保险公司业务经济技术指标(2004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二十一章教育和科技简要说明21-1 学校、教职工和专任教师情况(2004年)21-2 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2004年)21-3 各级各类学校数21-4 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21-5 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21-6 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21-7 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数21-8 研究生和留学生数21-9 分学科研究生情况(2004年)21-10 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数(2004年)21-11 普通高等学校(机构)学生数(2004年)21-12 成人本、专科分学科学生数(2004年)21-13 普通本、专科分学科学生数(2004年)21-14 网络本、专科分学科学生数(2004年)21-15 中等职业学校机构数(2004年)21-16 中等职业学校(机构)学生分科类情况(总计)(2004年)21-17 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基本情况(2004年)21-18 普通高中学校和学生情况(2004年)21-19 普通初中学校和学生情况(2004年)21-20 职业初中学校和学生情况(2004年)21-21 普通小学学校和学生情况(2004年)21-22 技工学校数和学生数21-23 各类技工学校情况(2004年)21-24 各级普通学校毕业生升学率和学龄儿童入学率21-25 各地区普通高校基本情况(2004年)21-26 各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情况(2004年)21-27 各地区普通高中基本情况(2004年)21-28 各地区普通初中基本情况(2004年)21-29 各地区职业初中基本情况(2004年)21-30 各地区普通小学基本情况(2004年)21-31 各地区特殊教育基本情况(2004年)21-32 各级普通学校生师比(2004年)21-33 每十万人口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数(2004年)21-34 各地区教育经费情况21-35 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情况(2003年)21-36 科技活动基本情况21-37 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基本情况21-38 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基本情况21-39 高等学校科技活动情况21-40 高技术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投入情况(2004年)21-41 高技术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产出情况(2004年)21-42 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受理数21-43 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授权数21-44 国内三种专利申请受理数和授权数按地区分布(2004年)21-45 按国别(地区)分国外专利申请受理数及授权数(2004年)21-46 按国际标准分类的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21-47 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04年)21-48 各地区技术市场成交额21-49 各地区测绘部门生产完成情况(2004年)21-50 各地区测绘资料提供情况(2004年)21-51 各地区气象台站数和卫星云图接收、使用情况(2004年)21-52 各地区农业气象业务站点数(2004年)21-53 各地区地震监测情况(2004年)21-54 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情况21-55 各地区产品质量情况(2004年)21-56 全国产品、商品质量监督检查情况(2004年)21-57 各地区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情况(2004年)21-58 中国科协系统科技活动情况(2004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二十二章文化、体育和卫生简要说明22-1 文化、文物事业机构、人员数(2004年)22-2 文化、文物事业单位数22-3 艺术表演团体演出情况(2004年)22-4 艺术表演团体收支情况(2004年)22-5 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业务活动及经费情况(2004年)22-6 公共图书馆业务活动及经费情况(2004年)22-7 博物馆、文物机构业务活动及经费情况(2004年)22-8 摄制电影片产量22-9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22-10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时间22-11 广播、电视宣传基本情况(2004年)22-12 图书出版分类构成情况(2004年)22-13 各地区少年儿童读物类图书和课本出版情况(2004年)22-14 课本出版情况(2004年)22-15 各地区录像制品出版情况(2004年)22-16 各地区录音制品出版情况(2004年)22-17 档案馆机构和人员情况22-18 国家综合档案馆基本情况22-19 我国与外国体育活动交往情况22-20 群众体育活动情况22-21 体委系统职工人数(2004年)22-22 运动员分项创世界纪录情况(2004年)22-23 运动员获世界冠军情况22-24 卫生机构数22-25 卫生机构人员数22-26 卫生机构床位数22-27 按市县分卫生机构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22-28 医院、卫生院平均每院床位和人员数22-29 各地区卫生机构、床位数(2004年)。

历年法律案件数量统计(3篇)

历年法律案件数量统计(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案件数量的统计与分析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法治建设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历年法律案件数量的统计,可以了解社会矛盾的变化趋势,评估法律实施的效果,为政策制定和司法改革提供参考。

本文将基于我国历年法律案件统计数据,对各类案件的数量变化、分布特点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二、数据来源及统计方法1. 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法律案件数据来源于我国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官方统计数据。

此外,部分数据来源于学术研究、新闻报道等公开渠道。

2. 统计方法本文采用以下统计方法:(1)分类统计:按照案件类型、地区、年份等进行分类统计。

(2)时间序列分析:分析各类案件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3)相关性分析:分析案件数量与其他社会、经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三、历年法律案件数量统计结果1. 总体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律案件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尤其在2000年后,案件数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这表明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2. 案件类型分布(1)民事案件:民事案件数量最多,占案件总数的比例最大。

其中,合同纠纷、婚姻家庭、继承、损害赔偿等案件类型较为常见。

(2)刑事案件:刑事案件数量仅次于民事案件,主要包括故意伤害、盗窃、诈骗、抢劫等。

(3)行政案件:行政案件数量逐年上升,主要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诉讼等。

3. 地区分布(1)东部地区:案件数量最多,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矛盾较为突出。

(2)中部地区:案件数量逐年上升,但增速较东部地区慢。

(3)西部地区:案件数量相对较少,但增速较快。

4. 年份变化(1)2000年前:案件数量增长缓慢。

(2)2000-2010年:案件数量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约为10%。

(3)2010年后:案件数量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仍保持较高水平。

四、案件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1. 社会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导致法律案件数量增加。

全国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24-12 人民检察院办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情况(2007-2018)

全国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24-12 人民检察院办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情况(2007-2018)
2015
2014 2014 提请抗诉 2014 抗 诉 2014 提出再审检察建议 2014 抗诉案件再审 2014 改 判 2014 发回重审 2014 调 解 2014 维持原判 2014 其 他
2014
2013
765
739
26
309
305
4
146
142
4
369
346
23
125
124
1
5309
4970
6177
5814
363
3283
3144
139
3153
3093
60
1706
1647
59
879
859
20
233
223
10
111
111
377
350
27
106
104
2
2017
2016 2016 提请抗诉 2016 抗 诉 2016 提出再审检察建议 2016 抗诉案件再审
5239
4933
306
3282
3136
303
66363 13489 10332
35 8239
133041 5609 5727 9186 5781 2157 653 1374 1120 477
61684 14068 10244 11900
7122 2644
853 2319 1010
296
62497 12978 10022
33 8074
30988 407 291 334 181 68 33 6 63 11
454
41558 14039 11556
57 7787 3026

官方权威网站:全国法院各类案件大数据分析,人人看得懂

官方权威网站:全国法院各类案件大数据分析,人人看得懂

官方权威网站:全国法院各类案件大数据分析,人人看得懂最近发现一个特别好的司法大数据网站,里面有全国各类案件的大数据图表分析,直观易懂。

如果想了解以下问题:1.全国各类案件,比如民间借贷,劳动纠纷,离婚财产纠纷等每年大概有多少起;2.每一类案件双方主要争执在哪里;3.法院审判一类案件时,适用的最多的法律条款是什么;4.每类案件,各个地区的案件数量;那么,这个由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出品的官方站点,绝对值得一看。

各种有用的司法数据在网站选好起始年份,案件类型,案由之后,就可以看到各种统计纬度下的数据了。

下面是年度案件数分布和判决结果分布。

有些案件数量特别多,比如民间借贷,这个我之前也详细写过的,所以遇见别人借钱,要谨慎了。

判决结果分析也比较有意思的,有些案件法院全部支持的比例特别大,遇到这类案件,大概率会打赢的。

案件年度分布和判决结果分布接下来的两个数据,个人觉得最有用,特别是对于律师或者对法律感兴趣的朋友。

案件的适用法条和争议焦点比如个人对民间借贷感兴趣,就可以找到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用的最多的法律依据。

接着,如果自己不是很清楚这个法律依据,想找些司法实践案例来看的话,就可以直接去文书网搜这个法条了。

此外,每类案件的争议焦点也是有很多值得推敲学习的。

我们来看看离婚纠纷中,夫妻争的最多的是什么吧,下面是19年的统计结果:•感情破裂争议:我国法律判定离婚的前提是感情破裂,所以要先证明感情破裂;自己之前的一篇文章,有写法院怎么认定感情破裂,可以参考;•抚养权争议:有孩子的当然要争孩子了;•房产争议:离婚了,房子归属,这是个大问题;•债权争议:夫妻一方借的钱,另一方要还吗,这个有时候很复杂,等自己后续专门来找多点案例写写;•存款争议:这个自己分析过一个案例,就是老婆提前两年把存款转移走,然后才起诉离婚,可以没用,具体可以在我的主页看到这篇文章了;还有财产分割争议,以及抚养费争议,这里就不写了。

看多了这类案件,怕不信爱情了。

2024年统计师之初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

2024年统计师之初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

2024年统计师之初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200题)1、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统计调查对象的最高罚款额度为()。

A.10万元B.5万元C.3万元D.20万元【答案】 D2、描述分类数据的集中趋势时,宜采用()。

A.众数B.中位数C.简单平均数D.加权平均数【答案】 A3、北京市昌平区统计局在业务上以()的领导为主。

A.北京市统计局B.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C.北京市人民政府D.国家统计局北京市调查总队【答案】 A4、如果一批数据中有少数极端数值,则描述其集中趋势时不宜采用()A.众数B.中位数C.算数平均数D.加权平均数【答案】 B5、按照《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的规定,统计行政机关在做出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万元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

A.作出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B.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C.有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D.有进行陈述和申辩的权利【答案】 B6、全国人口数()。

A.是一个观测数据B.是一个实验数据C.只能通过普查得到D.只能通过抽样调查得到【答案】 A7、根据四季的季度数据计算的季节指数之和一定等于()A.0B.100%C.400%D.1200%【答案】 C8、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有保密义务。

A.单项调查资料B.汇总统计资料C.个人隐私D.商业秘密【答案】 D9、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时,代表规格品的平均价格采用()计算。

A.简单算术平均法B.简单几何平均法C.加权算术平均法D.加权几何平均法【答案】 A10、对国家统计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审理第一审统计行政诉讼案件。

A.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B.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C.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法院【答案】 B11、某工业企业2017年有关资料如下:2017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一、二季度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均为50人,三季度平均人数80人,四季度平均人数60人;发放从业人员计时、计件工资120万元,奖金、津贴30万元;福利费支出3万元。

行政诉讼大数据分析报告(3篇)

行政诉讼大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化,行政诉讼作为维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行政诉讼大数据的分析,揭示行政诉讼案件的特点、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我国某省(市、自治区)近五年的行政诉讼案件统计数据,包括案件类型、诉讼主体、审判结果、涉案领域等。

2. 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行政诉讼案件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如案件数量、涉案领域、诉讼主体等。

(2)相关性分析: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如案件数量与涉案领域、诉讼主体之间的关系。

(3)趋势分析:分析行政诉讼案件数量、涉案领域、诉讼主体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4)分类分析:对行政诉讼案件进行分类,如按案件类型、诉讼主体、涉案领域等分类,分析各类案件的特点。

三、行政诉讼案件基本情况分析1. 案件数量近五年来,该省(市、自治区)行政诉讼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6年案件数量为500件,2017年为600件,2018年为700件,2019年为800件,2020年为900件。

这表明,公民、法人维权意识逐渐增强,行政诉讼案件数量逐年上升。

2. 涉案领域行政诉讼案件涉及的领域广泛,主要包括土地征收、房屋征收、环境保护、劳动争议、行政强制等。

其中,土地征收案件数量最多,其次是房屋征收案件。

3. 诉讼主体行政诉讼案件涉及的主要诉讼主体为公民、法人。

其中,公民作为原告的案件数量逐年上升,表明公民维权意识不断提高。

4. 审判结果行政诉讼案件的审判结果多样,其中撤销判决、确认违法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判决等较为常见。

近五年来,撤销判决和确认违法判决的比例逐年上升,表明法院对违法行政行为的态度日益严格。

四、行政诉讼案件趋势分析1. 案件数量趋势从案件数量趋势来看,行政诉讼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