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检测技术性能比较
介绍几种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及其优缺点
介绍几种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及其优缺点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在不破坏被检物理性能的情况下,对物体的内部或表面进行检测、评价和控制质量的方法。
它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制造业、航空航天、能源、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及其优缺点。
首先,超声波检测是一种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将超声波的脉冲传递到被检测物体中,然后测量超声波反射或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检测物体的内部缺陷。
超声波检测具有检测深度大、分辨率高、对不同材料具有良好适应性等优点。
然而,它也存在着检测速度慢、对被检材料有一定要求等缺点。
其次,射线检测是另一种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
射线检测主要利用X射线或γ射线穿透被检材料,通过感光材料或电子束探测器来测量射线的衰减情况,以检测物体的缺陷。
射线检测具有检测速度快、可以检测多种材料、对内部缺陷有较高的分辨率等优点。
但是,由于射线具有辐射危害,对操作人员保护要求较高。
电磁检测是第三种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
电磁检测基于电磁感应原理,通过改变磁场来检测被测物体的内部缺陷。
这种技术具有非接触性、检测速度快、对复杂几何形状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优点。
然而,电磁检测也存在着对导电材料的限制、对操作环境的电磁干扰敏感等缺点。
另外,磁粉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在被检测物体表面涂覆磁粉或将磁粉溶解在液体中,在外部施加磁场的作用下,通过观察或测量磁粉在缺陷区域的积聚情况来检测缺陷。
磁粉检测具有对各种材料适用、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
然而,它只能检测表面缺陷,对缺陷深度的评估能力较弱。
最后,涡流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
涡流检测基于涡流感应原理,通过感应导体中的涡流来检测被检测物体的缺陷。
这种技术具有对导电和磁性材料适用、对小缺陷具有高灵敏度、无需接触被检材料等优点。
然而,涡流检测也受到导体材料和几何形状的限制,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总而言之,无损检测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电磁检测、磁粉检测和涡流检测是常见的无损检测技术,每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
货运车辆检验检测和技术等级评定的区别_概述说明
货运车辆检验检测和技术等级评定的区别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货运车辆的检验检测和技术等级评定是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和货物运输质量的重要手段。
它们通过对货运车辆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定,旨在确保车辆的安全性能、合规性以及适应特定运输任务的能力。
尽管这两个概念都与货运车辆有关,但它们在定义、内容和目的上存在一些差异。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货运车辆检验检测的区别,包括其定义和概念、检验检测内容和标准,以及目的和意义。
接下来,将探讨技术等级评定的区别,包括其定义和概念、评定方法和标准,以及应用范围和效果。
随后,将进行对比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来解决衔接性问题。
最后,通过实践案例分享来进一步说明相关观点。
最后,在总结主要观点和发现结果之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研究方向思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阐明货运车辆检验检测和技术等级评定之间的区别,并分析其差异性和衔接性问题。
通过全面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内容和目的,有助于对货运车辆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理解和提升。
此外,本文还将提供实践案例和解决方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相关问题,并为未来发展提供展望和思考方向。
2. 货运车辆检验检测的区别2.1 定义和概念货运车辆检验检测是指对货运车辆进行各项技术性能、安全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检查和测试,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该过程是为了确保货运车辆在公路运输中的安全可靠性。
2.2 检验检测内容和标准货运车辆的检验检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车身结构、发动机性能、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灯光和信号装置、轮胎及悬挂系统等。
这些内容通常由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相关法规、技术标准或行业规范进行界定和评估,以确保车辆达到最低安全要求。
2.3 目的和意义货运车辆检验检测旨在确保道路上行驶的货运车辆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稳定性能以及安全可靠性。
通过对车辆不同部位及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严格把关,可以大幅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升道路交通的整体安全性。
道路交通检测技术与应用复习资料
道路交通检测技术与应用复习资料胡倩第一篇:道路交通检基础理论与技术一:道路交通检测的基本概念1:通常把利用各种检测来获取道路交通参数,监视道路交通状况的技术称为道路交通检测技术2:车辆检测器是利用测量车辆的存在,通过的速度,车道占有率等交通参数的检测装置3:交通信息根据其变化的特点可分为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4:交通信息按照其产生的形式可以分为原始型信息和加工型信息原始型信息:通常把直接发生在道路上及其周围彼此独立的各种信息,包括交通现象信息和交通环境信息加工型交通信息:指原始型交通情报的相关性结合并加以处理的信息5:车辆检测器的5个组成部分:检测探头,微处理器,显示装置,检测电路以及电源二:交通检测常用传感器6:传感器: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7:传感器的组成:敏感元件转换原件转换电路8:正压电效应:电介质受力所产生的电荷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的现象9:逆压电效应:当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上施加一个电场,这些电介质在一定的方向上将产生机械变形或者机械应力。
当外电场撤去后,变形或应变力也随之消失的物理现象10:压电系数是指晶体承受单位力作用时所产生的电荷量d ij=Q i/F j11:光学传感器:又称光探测器是对光学波段的入社电磁辐射产生电并输出的传感器12;外光电效应:入射光子使吸收光的物质表面发射电子,这种现象称为外光电效应13:内光电效应:光激发的载流子(电子或空穴)仍保留在物质内部它又分为光导效应和光伏效应14:光导效应:当光照射到半导体物质上时,该物质的电导率增大15:光伏效应:物体受光照射产生一定方向电动势的现象16: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是以光为媒介,以光电效应为基础的传感器,主要由光源,光学通路,光电器件以及测量电路组成。
17:光电传感器的分类:吸收式,辐射式,反射式,遮挡式,开关式18;热释电效应:某些具有自发极化的热电晶体,若其表面的温度上升或下降,则该表面产生电荷19:调频式测量电路的侧来那个原理:位移的变化引起传感器线圈电感的变化,而电感的变化导致振荡频率的变化,以频率变化作为输出量,是所需的测量信息20:微波传感器的结构:微波振荡器,微波天线,微波检测器21:微波传感器原理:微波传感器是利用微波特性来检测某些物理量的器件或装置22:微波传感器的分类:反射式微波传感器遮断式微波传感器23:一般称频率在10^4~10^9Hz的机械波为超声波24超生波传感器主要是由超声波换能器,发射器,接收器组成25:超声波探头是利用压电元件正,逆压电效应来发射或接受超生波信号26:图像处理系统由3部分组成:图像采集设备,图像处理硬件,图像处理软件27:图像传感器可以分为主动传感器和被动传感器两大类28:视觉传感器按照成像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可见光成像和非可见光成像29:对于可见光成像,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两种图像传感器是coms图像传感器和ccd图像传感器。
几种主流的交通流量检测方案的比较
几种主流的交通流量检测方案的比较目前市场上主要的交通流量检测手段有:环形线圈、微波检测、视频检测,无线地磁检测等其他检测器,下面我们逐个来分析其优缺点。
1、基于线圈技术原理:以金属环形线圈埋设于路面下,利用车辆经过线圈区域时因车身铁材料所造成的电感量的变化来探测车辆的存在。
该探测技术可测车速,车流量,占有率等基本交通信息参数,但是不能多车道同时探测。
安装:埋设式。
在路面开一条深槽,将探测线圈埋入其中,信息处理部分安装于路边的控制箱。
优点:首次投资较少、准确度高、不受气候和光照等外界条件影响。
缺点:安装与维修因为需要中断交通、破坏路面而变得很复杂,加上车辆重压等因素导致寿命不长,因而维护成本很高。
另外特殊路段如桥梁、隧道等难以安装。
技术:最简单也最成熟应用成本:首次投资相对较少,维护成本极高。
应用范围:可应用于除不能破坏路面情况外的所有地方。
与其他系统的兼容性:与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兼容性很好,但是与基于其它技术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兼容性较差。
目前常规的线圈交通信息检测系统信息传输采用的是轮循,而基于其它技术的系统主要采用的是主动上报的方式。
2、基于视频技术原理:使用计算机视频技术检测交通信息,通过视频摄象头和计算机模仿人眼的功能,在视频范围内划定虚拟线圈,车辆进入检测区域使背景灰度发生变化,从而感知车辆的存在,并以此检测车辆的流量和速度。
该探测技术可测车速,车流量,占有率等基本交通信息参数,但是难以实现很多车道同时探测。
安装:正向安装于龙门架或者L型横梁上。
优点:在气候和光照等外界条件理想的情况下准确度高。
缺点:极易受气候和光照等外界条件等影响,因为需要正向安装于龙门架或者L型横梁上而使得安装与维修变得很复杂。
技术:不成熟,主要问题是要克服外界条件的影响。
应用成本:首次投资相对线圈要高,但是维护成本很低。
应用范围:可应用于能架设龙门架或者L型横梁的所有地方。
与其他系统的兼容性:好。
3、基于微波雷达技术基于微波雷达技术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可分为侧向安装与正向安装2种。
交通轨道的主要检测技术
交通轨道的主要检测技术铁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家经济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轨道作为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故障诊断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传统的人工巡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干扰。
因此,对线路故障进行自动诊断,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关键。
轨道结构与典型病害无砟轨道基本结构无碴轨道是一种新型的道床结构,目前已在高速铁路、地铁等轨道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特点是采用硬质混凝土或柏油路面代替了传统的道床,它是一种利用固定装置与轨道直接弹性连接的轨道结构。
与常规有碴轨道相比,它可以长期维持轨道的形态和位置,并使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稳定性和维修能力。
目前中国轨道交通系统(CRTS)II型无碴轨道主要由混凝土基础、水泥沥青砂浆填充层、轨道板、扣件和轨道轨道构成。
轨道病害检测典型轨道病害:钢轨表面缺陷、损伤、变形是轨道表面缺陷的一种类型。
一般的路面病害可划分为两类:表面裂纹和滚动接触疲劳。
普通钢轨表面病害可分为脱皮、鱼鳞伤、擦伤、压陷、层裂、波纹等六类。
扣件损坏也属于轨道面损坏,主要有弹条断裂、扣件丢失等。
轨道检测技术:在无人值守技术出现以前,铁路病害的监测大多依靠手工进行,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对人工的安全性也没有相应的保障。
在自动化巡检技术的发展下,传统的手工巡检方式已逐步被基于传感的各种检测手段所代替。
由于轨道内部结构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超声波的传播。
因此,超声技术在轨道内部探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超声反射等原因,这种方法在检测履带踏面疲劳损伤时,其检测速度也比较缓慢。
涡流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激磁线圈在铁轨表面形成涡流,通过检测线圈测量涡流的变化,获得相关的故障信息。
与超声波技术相比,涡流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的检测能力,在检测轨道表面剥离、车轮擦伤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所以,通常采用涡流探测和超声探测装置。
由于涡流检测技术对检测线圈的安装位置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测试中,由于设备的调试比较繁琐,测试结果的稳定性也不高。
道路检测技术
浅谈道路检测技术摘要:作为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同时也是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和竣工验收评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本文介绍了目前在道路检测方面应用的一些新技术并提出了道路测试技术方面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道路检测问题路面状况检测是公路建设与管理中的关键性、基础性技术, 路面状况检测对检验和控制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简单介绍了弯沉和压实度检测新技术, 并提出了目前道路检测方面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弯沉检测公路路面的回弹弯沉特性,是判断公路建设质量和路用性能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
目前我国在公路行收建设标准jtj059《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中规定了三种检测方法。
它们分别是t0951《贝克曼梁测定路基路面回弹弯沉试验方法》、 t0952《自动弯沉仪测定路面弯沉试验方法》、t0953《落锤式弯沉仪测定路面弯沉试验方法》,其中贝克曼梁测定路基路面回弹弯沉试验方法在我国已经获得广泛的应用。
落锤式弯沉仪,利用自由落下的重锤瞬间产生的冲击荷载,来测定弯沉,属动态弯沉,能较好的模拟正常行车荷载的作用, 其应力、应变和弯沉与实际交通荷载下的结果十分吻合,可测出弯沉盆的形状,测试速度快精度高,无需交通封闭,整个过程均由电脑控制。
激光弯沉仪是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利用激光多普勒技术,测试地面在荷载作用下的垂直下沉速度。
通过计算,得出最大弯沉及弯沉盆数据。
它即可测动态弯沉指标又能以正常的行驶速度连续检测,不影响现场的车流交通。
滚轮式弯沉仪,这是继fwd之后,新一代高速动态弯沉检测设备。
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
此类设备记录真实受力状态而非模拟荷载状态下的路面弯沉,并能以正常行驶速度连续检测, 是弯沉检测设备的重要发展方向。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开发了滚动动力弯沉仪( rdd),它的加载原理同rwd相似,。
但是,弯沉测量采用的是滚动式弯沉传感器, 测试速度约2. 5 km /h, 同时可提供路表破损摄像。
浅谈公路技术状况检测与调查
浅谈公路技术状况检测与调查(以禅城局为例)一、概述《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以下简称新《标准》)的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包含两层含义:对公路技术状况的客观描述和对公路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科学评价。
它包括路面(PQI)、路基(SCI)、桥隧构造物(BCI)、沿线设施(TCI)四项指标,其中路面(PQI)包含路面损坏(PCI)、道路平整度(RQI)、路面车辙(RDI)、抗滑性能(SRI)和路面结构强度(PSSI)五个分项指标,共四大项五小项,各项指标的值域为(0,100),分别代表理论上的最差和最好的路面使用性能或技术状况。
新《标准》统一了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的技术状况评定等级,明确了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数据的采集和计算方法,为客观评定公路技术状况提供了依据。
二、路面技术状况检测(一)路面损坏(PCI)1、人工检测方法过去曾被广泛使用。
在人力资源丰富、交通量较少的低等级公路上,人工检测有相当的优势,但不适于大交通量的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使用。
人工调查,主观因素多、质量难以控制。
为了避免人工调查标准的不统一,在进行检测之前,必须对所有检测人员培训,使检测人员熟练掌握路面损坏分类标准和测量方法。
2、自动检测:路面损坏检测发展方向。
标准规定:路面损坏采用自动化设备检测时,应具有分辨1.0mm以上的裂缝的能力,检测数据(图像等)宜采用计算机自动识别处理,且只有识别准确率达到90%以上时,才能用于PCI评定。
国内外检测设备回顾:20世纪70年代,出于公路管理的需要,研究开发了基于摄影技术的路面损坏检测设备。
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路面损坏检测方法经历了摄影、模拟摄像、数字摄像、线扫四代成像技术。
+摄影+模拟摄像+数字摄像+线扫相机第一代技术:是基于摄影技术的测量,需要大面积的灯光照明,一般在晚上检测,检测胶片需要专门洗印,人工判读周期长。
80年代中期,公路院从法国引进一套这样的装备。
第二代技术:是基于模拟相机技术的测量,需要均匀的灯光照明,一般用多个相机,检测结果机器识别辅助人工判度。
交通流检测技术及分析精品PPT课件
2、环形线圈检测技术 安装及使用
传感器是一个埋在路面下通有一定工作电流的环形线圈。 线圈一般采用耐高温导线,平坦地铺设在路面线槽内。 每个车道铺设2m×2m的环形线圈3匝。
当有车辆穿过线圈时,线圈的电感量就会变化,达到计数的功能。 每个车道埋设一个环形线圈时,达到计数功能;埋设两个线圈时,可精确测量 车辆速度。 普遍应用在高速公路、隧道、桥梁、快速路。
24GHz4、微波传感器Fra bibliotek安装及使用
两种安装模式:侧向安装和正向安装
在对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进行交通流检测时,一般应选择侧向安装,这
种安装模式可以同时检测双向八车道的流量、速度和车头时距数据。
立柱到最近一
侧向安装时,为了条使车微道波的束距的离投影覆盖所有的车道,传感器必须满足一定
的后置距离和安装高度。
双车道布置方式
3、橡胶气压管检测技术 优缺点
优点:
①快速安装,电源用量少,费用低,维修简单; ②一次检测可获得多种交通数据。
缺点:
①当车流量大时适应性差,空气开关对温度比较敏感; ②车辆停在气压管传感器上时,精度失真; ③同时检测的车道数少; ④气压管易磨损和破坏,检测精度下降。
4、微波传感器
原理
远程微波传感器(RTMS)是一种用于监测交通状况的再现式雷达装置。它可 以测量微波投影区域内目标的距离,通过距离来实现对多车道的静止车辆 和行驶车辆的检测。 在进行车辆检测时,RTMS接收到微波投影区域内各种表面的连续不断的 回波,如人行道、栅栏、车辆以及树木等。在每一个微波层面内的固定物 体回波信号将形成背景阈值,如果回波信号的强度高于微波层面的背景阈 值时,则表明有车辆存在。
几种主要车辆检测器的对比
几种主要检测技术的对比道路交通信息采集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道路交通信息采集技术中,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因其技术成熟、易于掌握、初期建设成本较低而成为当前国内用量最大一种检测设备。
但是,环形线圈检测器同时具有获得的信息量少,难于安装和较低的灵活性等缺点。
为克服以上不足,微波车辆检测器和视频车辆检测器技术得以发展并应用于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的交通信息检测。
下面对几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做具体分析随着道路交通检测技术的发展,基于视频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技术的视频车辆检测器应运而生。
视频车辆检测器具有采集信息量大、区域广泛、设定灵活、调整维护简便等特点,与传统的交通信息系统采集技术相比,视频检测器可提供现场的视频图像。
1.地感线圈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是传统的交通检测器,其工作原理为在道路上埋设感应线圈,感应线圈与车辆检测器连接。
当车辆经过线圈时,由于线圈电感量的变化,车辆的通过状态变化将被检测到,同时将状态信号传输给车辆检测器,由其进行采集和计算。
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相对于其他检测器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高检测精度、全天候工作的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车辆检测器。
缺点:1、按照环形线圈施工要求,检测线圈在初次安装时要切割路面,植入环形检测线圈。
封路施工不可避免会造成交通阻塞,对于城市主干道交通产生影响。
2、埋植线圈的切缝容易使路面受损,缩短路面及检测线圈的使用寿命。
实际使用中尤其对沥青路面的损坏更为严重,导致检测线圈的损毁率居高不下,使用和维护成本上升,影响系统的可用性。
3、检测线圈容易受到路面下沉、裂缝、冰冻等环境影响,产生误报。
4、受自身测量原理限制,当车流拥堵、车辆间距较小时,其测量精度大幅度下降,不适于城市交叉路口交通流检测。
5、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一经设置即固定不变,在道路通行状况改变时调整困难。
2.微波车辆检测器微波车辆检测器是以微波对车辆发射电磁波产生感应原理为基础。
以RTMS微波为例,其工作方式为:悬挂于路侧,在扇形区域内发射连续的低功率调制微波,并在路面上留下一条长长的投影。
高速道路检测工具
高速道路检测工具高速道路是现代交通运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们在提供快速便捷的交通流动性的同时,也需要保持安全和可靠。
为了确保高速道路的正常运行和车辆的安全行驶,高速道路检测工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高速道路检测工具及其作用。
一、交通流量统计器交通流量统计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速道路的检测工具。
它通过监测车辆通过某一点的数量来统计交通流量。
交通流量统计器通常安装在高速道路的入口和出口处,可以实时、准确地记录车辆的出入情况。
这些数据对于交通管理部门来说非常重要,可以用于制定合理的交通管制措施和交通规划方案。
二、速度测量仪速度测量仪是用于测量车辆在高速道路上的行驶速度的工具。
它通常安装在高速道路的特定位置,通过使用雷达或激光技术来检测车辆的速度。
速度测量仪的数据可用于呼叫交通巡逻车辆处理超速行为,以维护高速公路的安全和秩序。
另外,速度测量仪还可以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有关交通状况的信息,便于他们制定针对性的交通管理措施。
三、摄像监控系统摄像监控系统是一种通过摄像机监控高速道路上的车辆行驶状况的工具。
这些摄像机通常安装在高速公路的桥梁或高塔上,可以全天候、全时段地对道路上的车辆进行拍摄和录像。
摄像监控系统可以用于监测交通违法行为,如超速、逆行和占用应急车道等,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证据和处理依据。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快速响应交通事故、路面堵塞等突发事件,确保道路尽快恢复通畅。
四、路面质量检测仪路面质量检测仪是用于评估高速道路路面状况的工具。
它通常使用激光或传感器技术来测量道路的平整度、纵横坡和坑洼等指标。
路面质量检测仪的数据可以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及时发现路面病害,并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养护措施,保证道路的安全和舒适性。
此外,路面质量检测仪还可以用于评估道路施工质量,提高道路建设的标准化水平。
综上所述,高速道路检测工具在确保高速公路正常运行和车辆安全行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交通流量统计器、速度测量仪、摄像监控系统和路面质量检测仪等工具的应用,使交通管理部门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道路交通状况,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和维护措施。
最新公路技术状况评定
前言1994年,交通部修订颁布了《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JTJ 075—94)。
该标准的实施,对客观反映公路技术状况水平,指导公路养护生产,促进公路养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2年,交通部根据高速公路里程快速增长、养护生产任务日益繁重的实际情况,发布了《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评方法(试行)》。
2005年,根据上述标准、方法的执行情况和有关专家的建议,交通部决定统一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方法,并委托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公路管理处为主编单位开展《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的编制工作。
三年来,编写单位充分吸收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新技术推广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等科研成果,并在总结经验、广泛征求意见、技术论证及大量试点应用的基础上,完成了编制任务。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对公路技术状况的评定标准、计算方法、检测和评定要求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由于各地条件差异较大且公路检测和评定技术发展较快,为了不断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各地在执行过程中若有改进意见,请及时函告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养护管理研究中心(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邮编:100088,网址:),以便修订时研用。
主编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公路管理处参编单位:山东省交通厅公路局、同济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公路管理局、浙江省公路管理局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贵州省公路管理局、广西壮族自治区高速公路管理局、河北省公路管理局主要起草人: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潘玉利赵怀志程珊珊李强上海市公路管理处李志明李哲梁朱建东刘钧伟徐犇王国培王一如山东省交通厅公路局王松根刘海同济大学陈长王国英孙立军宁夏回族自治区公路管理局黄雅杭魏忠浙江省公路管理局李飞泉林育萍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郑家瑶隆泽均汪涛贵州省公路管理局谢建平高诗龙广西壮族自治区高速公路管理局傅琴韦海涛罗宏伟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虞丽云河北省公路管理局秦禄生王国清总则1.为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科学评定公路技术状况和服务水平,促进公路技术状况检测和评定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制定本标准。
道路检测方案
道路检测方案•引言•道路检测方法•道路检测技术•道路检测标准和评价•道路检测设备和仪器•道路检测实施方案•道路检测案例分析01引言确保道路安全、提高道路使用效率、预防道路损坏、优化道路维护计划。
目的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加和道路使用频率的提高,道路状况逐渐恶化,需要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
背景目的和背景涵盖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乡间道路等各类道路。
检测范围和对象检测范围02道路检测方法通过人工观察和测量,对道路状况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主观性强,精度不高,效率较低。
使用专门的检测车辆对道路进行检测,通过传感器和设备获取道路数据。
该方法精度较高,但成本较高,且对交通有一定影响。
光学检测利用光学相机和图像处理技术对道路表面进行拍摄和识别,通过分析图像来评估道路状况。
该方法非接触式、快速、准确,但受光照和天气条件影响较大。
雷达检测利用雷达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通过分析反射信号来获取道路结构和状况信息。
该方法精度高、穿透性强,但对硬件要求较高。
现代检测方法在精度和准确性上优于传统方法,能够更准确地识别道路病害和损伤。
传统方法在效率上较高,成本较低;现代方法虽然精度高,但成本较高,且需要专业设备和人员。
光学检测适用于白天、天气晴好的情况;雷达检测不受光照和天气条件影响,适用于全天候检测。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检测方法将逐渐成为主流,同时将不断优化以提高精度、降低成本、适应更多应用场景。
检测方法的比较和选择03道路检测技术通过图像采集和识别技术,对路面裂缝、坑槽等破损情况进行检测,为路面维修和养护提供依据。
路面破损检测技术包括裂缝、坑槽、松散、变形等。
路面破损类型高分辨率相机、激光扫描仪等。
检测设备利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识别出破损的类型和位置。
数据分析路面破损检测技术路面平整度检测技术抗滑性能指标横向摩擦系数(SFC)、纵向摩擦系数(LFC)等。
数据分析通过比较不同路段的摩擦系数,分析路面抗滑性能的变化趋势,提出相应的交通安全措施。
常用机动车辆安全检测器性能比较与应用前景
常用机动车辆安全检测器性能比较与应用前景摘要: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机动车辆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但随之也带来众多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及尾气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故而为保障交通安全和大气生态环境的平衡,对机动车辆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调整使必不可少的。
本文就以机动车辆在安全检测过程中所使用设备的性能进行比较,同时讨论分析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滚筒式制动试验台;平板式制动试验台1.引言为更好保障我国交通安全,机动车辆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测,而在安全检测过程中使用到的设备众多,主要包括轴重仪、制动试验台、侧滑试验台、车速表试验台、前照灯检测仪、废气分析仪、烟度计和声级计等。
同时由于我国对于机动车辆安全检测起步相对来说比较晚,故而在检测过程中所使用的部分设备制造技术依赖于引进国外。
但在一般情况下各国的技术设备更适用于检测本国车辆,而对于检测我国车辆的适应性并不高。
故而我们需要明晰每种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确定其在不同环境下的适用性。
本文就以其中的制动试验台为例,制动试验台在机动车安全检测中主要用于检测汽车制动力、阻滞力等相关参数,依据试验台支撑车轮形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滚筒式制动试验台和平板式制动试验台。
下面分别从两者的工作原理,优缺点进行讨论分析。
二、滚筒式制动试验台近年来,滚筒式制动试验台依据工作原理又可将其分为滚筒反力式制动试验台和滚筒惯力式制动试验台。
而其中以滚筒反力式制动试验台在当下国内外市场中占据主要地位。
滚筒反力式制动试验台主要由滚筒组、驱动装置、减速器、传动链、测力传感器和指示、控制装置等部件组成[1]。
其主要通过检测作用于测力滚筒上车轮制动力所产生的反力,再结合参考车辆本身相关参数而得到车辆性能评估的结果。
1.优点:相较于其它制动试验台,滚筒反力式试验台在性能上保险的更加稳定,并且制动力检测值重复性较好,而从检测结果来看,其准确度也较高。
2.缺点:滚筒反力式制动试验台由于其自身架构相对而言比较复杂,且在使用过程中驱动设备等装置极容易产生损耗,故而该试验台在维护和保养方面会耗费比较大的人力及资源。
最好的交通数据采集技术之一:地磁传感器检测技术
最好的交通数据采集技术之一:地磁传感器检测技术
目前,地磁传感器检测技术被认为是最好的交通数据采集技术之一,国内大部分城市都已经开始使用。
简单来说,地磁检测器是根据车辆本身含有的铁磁物质对车辆存在区域的地磁信号产生影响,使车辆存在区域的地球磁力线发生弯曲进行检测。
当车辆经过地磁传感器设备附近,地磁传感器可非常灵敏地感知到信号的变化,经信号分析就可以得到检测目标的相关信息。
南昌红谷滩新区首个地磁智慧停车系统试运行。
年底,该区将全面使用智慧停车系统。
图为停车泊位,中间黑色圆块即地磁传感器。
资料图
城市大脑采集的数据中有车流量数据的采集,这对分析城市拥堵,协调红绿灯时间长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杭州使用的较多的最先进的流量采集的方法便是无线地磁车辆检测器。
作为一种物联网传感器设备,无线地磁车辆检测器埋设在车道中央,通过磁场的变化能精确的采集到车流量数据。
采集好数据后,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发送给交警支队的平台供数据大脑使用。
此设备施工维护简单,不用安装管线,广泛应用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南、四川等全国多个地方,效果良好,受到了交管部门的充分认可。
MTD 微波交通检测器应用方案
MTD微波交通检测器应用方案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中交国通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有限公司2004年7月目录1.微波交通检测器简介 (2)2. 技术规格 (2)2.1微波信号和覆盖区域 (2)2.2检测精度 (3)2.3机械性能 (3)2.4接口 (3)2.5电源要求 (4)2.6环境条件 (4)2.7可靠性 (4)3.设备特性 (4)4.工作原理 (7)4.1 MTD 工作原理 (7)4.2 MTD微波特性 (7)5. 设备应用 (8)5.1设备应用领域 (8)5.2设备安装 (8)6.公路应用解决方案 (13)6.1系统结构 (13)6.2设备安装 (15)6.3场地选择 (16)6.4安装工程条件 (16)6.5安装设备清单 (17)6.6数据存储与管理 (17)6.7 外部接口 (18)7.工程安装实例 (20)7.1 京津塘高速公路马驹桥段 (20)7.2江西梨温高速公路 (21)7.3北京西二环路广安门地段 (21)8.技术支持和服务承诺 (22)9.附件-检测报告 (24)1.微波交通检测器简介微波交通检测器(Microwave Traffic Detector-以下简称MTD)是利用雷达线性调频技术原理,对路面发射微波,通过对回波信号进行高速实时的数字化处理分析,检测车流量、速度、车道占有率和车型等交通流基本信息的非接触式交通检测器。
MTD微波交通检测器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普通公路交通流量调查站和桥梁的交通参数采集,提供车流量、速度、车道占有率和车型等实时信息,此信息可用隔离接触器连接到现行的控制器或通过串行通信线路连接到其它系统,为交通控制管理,信息发布等提供数据支持。
MTD可安装于路侧立柱或类似结构上,具有安装维护方便,不用破坏路面,不影响交通,技术先进,成本低等特点。
该产品由国家ITS中心(北京中交国通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通过了交通部交通工程监理检测中心的性能测试。
交通检测器的种类及其优缺点
交通检测器的种类及其优缺点检测器的概述目前国内外在交通检测系统或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中,大量应用了电磁传感技术、超声传感技术、雷达探测技术、视频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高新科学技术。
相应地,交通信息检测器主要有:电感环检测器(环型感应线圈)、超声波检测器、红外检测器、雷达检测器、视频检测器等。
交通检测器以车辆为检测目标,检测车辆的通过或存在状况,对于异常交通流信息如拥堵、事故等也能进行实时监测,也检测路上车流的各种参数,如车流量、车速、车型分类、占有率、排队等,其作用是为控制系统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便进行最优的控制。
检测器的分类检测器种类很多,其工作原理大致可分为两类:○1检测能使某种开关触点闭合的机械力;○2检测因车辆的运动或存在引起的能量变化。
压力检测器就是利用机械力检测的例子,而利用能量变化进行检测则有环形线圈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等等。
按照能否检测静止车辆来分,检测器可分为两类。
有些检测器如环形线圈、磁强计检测器能检测存在于检测区域的静止或运动的车辆,这类检测器称为存在型检测器;而另一类检测器只能检测运动通过检测区域的车辆,这类检测器称作通过型检测器。
检测器还可以检测和交通有关的环境条件,以便在出现有害的环境条件时能够对交通进行控制或提出警告。
常用检测器的原理及优缺点介绍超声波检测器工作原理: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当光遇到障碍物时就会被反射回来,同理当超声波遇到障碍物(车辆)时就会产生一反射波,反射波传送回接收端,根据时间差就可以判断是否有车辆通过。
正常情况下,没有车辆时超声波返回到超声波检测器用的时间比有车辆通过时用的时间要长,当接收到反射波的事件变短就可以判断出车辆通过。
超声波车辆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可分为两种:传播时间差法和多普勒法。
(1) 传播时间差法这是一种将超声波分割成脉冲射向路面并接收其反射波的方法。
当有车辆时,超声波会经车辆提前返回,检测出超前于路面的反射波,就表明车辆存在或通过。
交通检测技术综合对比与应用分析
1 交通 检 测 技术 综 合 对 比和 工 作 原 理
根据 搜集 的大 量 资料 和 实地 检 测经 验 , 先 归 首
束, 当车辆通 过时 , 发射 波束 以不 同频 率返 回天线 ,
发射接 收器测 出这种 频率变化 从而 测定 车辆的通过
s s e s( TS ,b ti i lo t e b s f n e l e tm o io i g o to l g,a a y i g e iin y tm I ) u t s as h a e o t l g n n t rn ,c n r l n i i i n l zn ,d c s - o
Tr f i t c i n Te hn l g e a fc De e to c o o i s
Lf T i -i i ng tng
(n t ueo tmo i n af n ie rn I si t fAuo bl a dTr fi E gn eig,Na j gF rsr iest t e c ni o e ty Unv ri n y.Najn 1 0 7 hn ) nig 2 0 3 ,C ia
第 2 O卷 第 l 期 21 0 1年 3月
淮海 工 学 院 学 报 ( 然科学版) 自
J u n l fH ah i n tt t fTe h o o y Na u a S in eE i o ) r a u i a I siu e o c n lg ( t rl c c dt n o o e i
随着 我 国智 能 交通 系统 的 日益 普 及 和迅 速 发
比较 如表 1所 示 。在 种 类 分 配 和性 能 分 析 的基 础 上, 本文对 这 8种交 通 检测 技术 的工 作原 理 进行 了
交通事件检测技术汇总
三、交通事件检测算法
目前,世界上已经开发了多种交通事件自动检测算法: • 加利福尼亚算法、贝叶斯算法、时间序列算法、低通滤波 算法、交通流模型算法、视频检测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算 法。 • 模式识别算法、统计预测算法、突变理论算法和神经网络 算法。
思想:这些算法是根据实时采集的交通流数据信息,由算法 自动判断是否有交通事件发生,并估计事件对交通流的影 响。
基于kalman的(区域)车辆跟踪流程 ① 目标区域特征提取:通过目标物体的外接矩形运动区域进 行标定,并提取每个运动区域的中心位置和区域大小 ② 卡尔曼预测模型:利用Kalman滤波器实现目标的运动预测, 预测其在下一帧中可能出现的位置。 ③ 目标的匹配搜索:在预测的范围内进行目标的匹配搜索。 ④ 模型更新:更新卡尔曼滤波器。
车辆检测流程 ① 运动目标检测(帧差法、光流法、背景减除) ② 背景重建(背景提取、背景更新) ③ 车辆目标分割(阈值分割法) ④ 滤波和形态学处理(将车辆之外的噪声去除,得到更为 精确地车辆模型) ⑤ 连通区域标识(对图像中不同目标物体进行标识,得到 外接矩形)
车辆跟踪算法 ① 基于特征的跟踪(跟踪目标的局部特征,而非整个车辆 目标) ② 基于3D(模型)的跟踪(将几何形状的三维模型投影成 图像,再根据图像中的目标位置的变化来实现跟踪) ③ 基于动态轮廓的跟踪(将相邻图像间进行轮廓匹配,跟 踪并实时修改轮廓特征) ④ 基于区域的跟踪(跟踪运动目标构成的连通区域中共有 特征信息)
四、间接方法—文献阅读
(一)基于SVM的高速公路事件检测
检测的交通参数:交通流、车速、占有率 检测结果:有事件、无事件 (即可看作模式识别问题,可以用支持向量机对交通事件进行 分类) 检测原理: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对上下游检测站的车流量、车 速和占有率数据进行采集,将数据分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 训练样本作为SVM的输入对SVM进行训练,用测试样本对训练 好的SVM进行测试,输出有两类:有事件输出1,无事件输出 -1。
机动车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补充技术要求与RBT218对比
机动车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补充技术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机动车检验机构要求》
(RB/T218—2017)
备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机动车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以及相关文件规定,制定本补充技术要求。
第五章仪器设备评审要求
第二十四条机动车检验机构应依据其申请的检验检测能力范围配备满足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的检险检测仪器设备及相关标准物质。机动车检验的主要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如制动检验台、轮(轴)重仪(地磅)、侧滑检验台、前照灯检测仪、外廓尺寸自动测量装置、底盘测功机、底盘间隙仪等,应为固定式设备,自动控制的仪器设备应安装在检测车间内。摩托车和三轮汽车的主要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可采用移动式设备。
(RB/T218—2017)
备注
车驾驶证,并具有两年以上驾龄。
效机动车驾驶证,在检验前熟悉所检机动车的操作。
第十三条机动车检验机构应与机动车检验人员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检验人员应签订诚信检验承诺书,承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要求开展机动车检验工作。
第四章场所设施评审要求
第十四条机动车检验机构应具有所有权或者完全使用权的固定工作场所,其工作环境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
第六条具有多场所的机动车检验机构,每一个检验场所都应具备一类或几类车辆类型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全部项目检验能力和对应车型的排放检验能力,具备独立开展机动车检验的完整检验能力和服务能力。
第三章人员评审要求
第七条机动车检验机构应按照资质认定要求,配置相应的检验人员。机动车检验机构检验人员应包括(但不限于):登录员、外观检验员、底盘部件检验员、引车员、()BD查验员、排放检验员等。检验人员的检验能力应与所承担的机动车检验工作相匹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域
· 为取得车辆出现和速度检测的最佳效果,(在路边安
·可获得大量数据
装摄像机的情况下)需将摄像机装于 15
· 当多个摄像机连接到一 至 18 米高度
个视频处理单元时,可提 ·某些型号对因大风引起的摄像机振动比较敏感
供更广范围的检测
· 当需要检测多个检测区域或特殊类型的数据时,视频 检测器才会有较高的性价比
(2)固定式交通信息采集方式由于本身受技术特点限制, 不同的采集方式具有不同的采集特点和环境适应性,信息 源的可靠性不高;
(3)固定式交通信息采集方式在安装和维护过程中需要破 坏路面或影响正常交通流,每年固定交通信息采集方式的 维护和保养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
二、移动型交通检测器性能比较
技术 基于 GPS
环形感应线圈检测器; 视频检测器;微波检 测器
环形感应线圈检测器; 视频检测器;微波检 测器
视频检测器;微波检 测器
道路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比较
内容 技术成熟度 交通量检测
精度 车型分类精
度 速度检测精
度 抗干扰能力 设备稳定性 维护方便性
使用寿命 价格
备注
感应线圈 高
中
视频 中
中
压电 中
高
微波 高
中
价格便宜
干扰
·灵活多变的设计,可满足多种 ·路面翻修和道路设施维修时可能需要重装检
实施状况的需求
感 应 线 圈 ·广泛的实践基础·
测器 · 检测特定区域的交通流状况时往往需要多
检测技术 ·提供基本的交通参数(如:流 个检测器 量、出现、占有率、速度、车 ·降低道路寿命
头时距和车辆间隙)
·对路面车辆压力和温度敏感
感
·多普勒微波雷达不能检测静止车辆
检测器
·可实现对车速的直接检测
·多普勒微波雷达在交叉口的车 辆计数效果不好
·可实现多车道检测
·可实现多车道检测
超 声 波 检 ·易于安装
测器
·温度变化、强烈的气流紊乱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传感 器检测性能。为此,某些型号设计了温度补偿装置 ·当高速公路上车辆以中等车速或高速行驶时,检测器 采用大的脉冲重复周期会影响占有率的检测
超声波 高
中
红外 高
高
低
低
中
中
低
中
中
中
高
中
中
高
高
中
高
中
中
中
高
高
高
中
中
中
高
高
低
高
高
高
长
长
短
长
中
长
低
低
高
中
中
中
全天候,但 存在跨道误
算法实时性 系统寿命短, 存在车辆互 差、易受光 维护十分困
相遮挡现象
漏检情况严 重
受环境的影 响较大
固定式交通信息采集方式出现的不足:
(1)固定式交通信息采集方式在路网上的覆盖率比较低, 采集的交通信息不能全面反映路网交通状态;
移动式检测器
费功能
除个别车辆因运行故障引发的
量、 瞬时车速;间接: 行程时间、行程车 速 可实现多车道覆盖
直接:交通流量; 间接:行程时间、 行程速度; 可实现多车道覆盖
基于汽 车牌照
数据检测连续性强; 全天候条件工作; 车辆不需安装其他设备; 可以检测路网所有车辆
检测精度受天气 直接:交通流量; 和光源影响较大; 间接:行程时间、 检测精度受汽车 行程速度; 牌照的清晰度影 可实现多车道覆盖 响
的红外线,保证对车辆位置、速 测性能会下降
红 外 线 检 度及车辆类型的准确测量
·在大雨、大雪或浓雾天气下,被动式红外线检
测器
·可实现多车道检测
测器的灵敏度会下降
·多检测区域的被动式红外线传感
器可测量车速
·在用于交通管理的较短的波长范 ·天线的波束宽度和发射的波形必须适合具体应用的要
微 波 雷 达 围内,微波雷达对恶劣天气不敏 求
• 典型的固定型交通检测器的适用性分析
应用目的 交通信号控制
交通状态识别 紧急事件快速反应 交通信息服务
检测需求 检测停止车辆; 一般天气条件
检测全路网的交通流 信息
需要检测停止车辆; 任何气象条件
检测全路网的基本交 通流信息;任何气象 条件
常用交通检测器
感应式环形线圈; 微波检测器;红外检 测器;超生波检测器; 视频检测器
器
感应线圈
传感器设计或使用专门的信号处理软件
·某些型号可通过无线电传输数
据
·快速安装,适用于临时性的交通 ·交通量较高时,车轴计数的准确度下降
道 路 管 检 数据采集
·压力起动开关对温度敏感
测器
·低能耗、低价格 ·易于维修
·车辆轮胎会对道路管造成损害
·主动式红外线检测器发射多光束 ·当雾天能见度低于 6 米,或高吹雪天气时,检
基于手 机
可提供城市、高速公路等整个 有时会发生丢包
路网的交通信息;
现象;
不需要安装高成本的车载设备;实际速率比理论
可直接获得速度、行驶方向及 值低;
行程时间等信息;
存在转接时延
克服了固定检测器只能检测固
定位置交通信息的缺点
整个路网(包括高 速公路、快速路、 城市干道等)的车 辆位置、速度、行 程时间、行驶方向、 交通事件信息
9交通检测技术性能比较
动态交通流信息检测技术 • 自动检测:固定型检测技术和移动型检测技术 • 非自动检测
• 9.1交通检测器性能比较
• 一、固定型交通检测器可以直接检测到的交通 参数包括车流量、车速、占有率和车辆类型等。
检测器技术
优点
缺点
·成熟、易于理解的技术、设备 · 安装和维修需要关闭车道,对交通流造成
·当车辆类型变化比较大时,精确性会降低
·需要对检测器作定期的维护
·安装所需的时间比感应线圈短 ·安装需要刨开路面或在路面下挖掘管道
·可用于感应线圈不适用的地方 · 安装和维修需要关闭车道,对交通流造成
磁 力 检 测 (如:桥面等地)
干扰
·对路面车辆压力的敏感度低于 · 要想对静止车辆进行检测,需借助特殊的
声学检测 器
视频检测 器
·是被动式检测器 ·对降水天气不敏感
·较低的温度可能会影响检测的准确度 ·某些型号不适用于检测慢速移动的车辆
·可实现多车道测量
· 多检测区域,可检测多 ·恶劣的天气,如雾、雨、雪;车辆投射到相邻车道的
条车道
阴影;交通堵塞;光照水平的变化;车辆与道路的对比
度变化;及摄像机镜头上的水迹、盐渍、冰霜和蜘蛛网 · 易于增加和改变检测区 等都可能影响检测器性能
基于电 子标签
优点
缺点
数据检测连续性 强;
全天候条件工作
需要足够多装有GPS的车辆运行 在城市路网;
检测数据通信容易受到电磁干 扰; 在城市中的检测精度与GPS定位 精度有很大关系
数据检测连续性 车辆必须安装电子标签;
强;
必须有足够多车辆安装电子标
全天候条件工作;签;
可以提供自动收 必须有良好的滤波算法,以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