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
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它位于青藏高原北部,东邻祁连山脉,西接昆仑山脉,南临唐古拉山脉,北靠河西走廊。
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的古老时代,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地质运动和变化。
首先,柴达木盆地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生代晚期-中生代的大陆碰撞过程。
在1.6-1.3亿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碰撞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同时也引发了柴达木盆地的形成。
这个时期,盆地主要由海相和湖相的古生界-中生界沉积物组成,其中包括石灰岩、泥岩、砂岩等。
随后,柴达木盆地经历了一系列的隆升和沉降过程。
在中生代晚期,板块运动导致盆地区域开始隆起,形成了一个相对较高的陆地,海相和湖相环境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陆相的沉积物,如砂岩和石英砂岩。
这个时期盆地周边山脉的隆升和侵蚀作用加剧,大量的沉积物通过河流输入到盆地中。
进入第三阶段,随着地壳板块的再次活动,柴达木盆地开始发生沉降,形成一个相对较低的凹陷地带。
这个时期,盆地中逐渐形成了大规模的湖泊和沼泽地带,如薛岭湖、宕昌湖等,沉积物主要是泥岩和湿地植物的残渣。
同时,火山活动也频繁发生,形成了大量的火山岩,如玉树火山岩和果洛玛依火山岩。
这个阶段的沉积物也是目前盆地中最具有研究价值的。
最后,近现代以来,柴达木盆地经历了新构造运动和环境变迁。
在新生代,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构造运动仍在继续,导致盆地中的地壳继续隆起和沉降。
同时,全球气候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冰川和湖泊的规模有所增大,而森林覆盖面积逐渐减少。
这些环境变化直接影响了盆地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活。
综上所述,柴达木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可以分为大陆碰撞、隆升沉降、湖泊沼泽和新构造运动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留下了宝贵的地质和生物遗迹,为科学家研究地球的演化和气候的变迁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同时,这也为柴达木盆地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研究来揭示柴达木盆地更多的奥秘,促进人类对地球的理解和保护。
青海柴达木盆地导游词范文
青海柴达木盆地导游词范文大家好,欢迎来到青海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中国青海省,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三大的内陆盆地,也是青藏高原上最重要的盆地之一。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这片神秘的土地。
柴达木盆地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位于青藏高原的中心,海拔约3000米。
它被高山环绕,与青海湖、茶卡盐湖等著名景点相邻。
由于地处高原,气候干燥寒冷,夜晚温差大,因此被誉为“中国的极地”。
首先,我们将来到柴达木盆地的核心区域——柴达木盆地自然保护区。
这里是柴达木盆地最原始、最原野的地方,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着南北向的曲流河谷、碧绿的草原和遍布的湖泊。
这里还是许多珍稀野生动物的家园,如藏羚羊、野驴、黑颈鹤等。
在保护区里,你可以欣赏到高原特有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接下来,我们将前往柴达木盆地最著名的景点之一——青海湖。
青海湖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湖泊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内陆湖。
这里的湖水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有时湛蓝如镜,有时碧绿如玉。
湖畔的草原上常年生长着各种野花,景色十分迷人。
如果你来的时候正好是候鸟迁徙的季节,还可以看到成千上万只候鸟停留在湖边。
青海湖不仅是自然风景的瑰宝,也是青海省重要的旅游胜地。
不远处的茶卡盐湖也是柴达木盆地的一大亮点。
茶卡盐湖是中国最大的高山盐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盐湖之一。
盐湖的湖面上,盐结晶形成了无数美丽的盐漠景观,给人一种奇幻的感觉。
在草原与盐湖交织的地带,你可以欣赏到壮观的草原湖泊景观,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另外,柴达木盆地还有许多旅游资源等着我们去发现。
比如说可以去观赏美丽的日出日落,体验一把大漠浪漫的感觉;还有可以参观当地的牧民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还可以去尝试一下青海省的特色美食,例如青稞酒、糌粑、炒狗肉等,品味当地的风味。
当然,我们在柴达木盆地旅行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由于盆地地势高,气候干燥,请大家做好防晒和保湿工作,随身携带一些水和防晒用品。
柴达木盆地
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 早侏罗世一古、始新世时期,古湖盆西北低、 东南高,盆地范围较小,拗陷沉积中心位于西北 部,该区侏罗、白垩纪沉积有西厚东薄、颗粒 西细东粗,颜色西暗东红、层位西老东新和西 退东超等特点,其中中侏罗统可能成为盆地的 主要生油岩系。
• 渐新世一上新世早期为盆地发展的全盛时 期,盆地范围最大,其西北部随阿尔金构造带 隆起而抬升,拗陷中心缓慢东移至西台吉乃 尔湖一带。因此第三纪渐新世、中新世和 上新世的生油岩系大致与侏罗系相似,沉积 中心由西北向东南迁移,略呈多层系交又迭 置状分布。
• • • • •
一、基本概况 二、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三 、构造特征与构造单元的划分 四、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五、油气勘探历程与油气田
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面积12万平方公里 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典型内陆高原盆地 海拔 2500-3000m
北部-祁连山 西部-阿尔金山 南界-昆仑山 石油、有色金属矿产等丰富,有“聚宝盆” 称 雅丹地貌世界闻名
生储盖
• E13原油更多的来自上层的 E23 和 N1 —N2生油岩 • E13 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 岩,其次为粉砂岩、中砂岩、 砂岩。储层空隙类型以次 生孔隙为主。 胶结类型为 孔隙—基底式兼接触式。
• E13 油藏的盖层是其上的 E23 —N1 泥岩,这一套地 层属于湖盆扩大后的沉积, 分布广泛,厚度巨大。
柴达木盆地形成于印支运动期之后盆地基底包 括了所有前中生代地层,其中包括古元古宙结 晶基底、中一新元古宙褶皱基底和古生代直接 基底。
• • • • •
一、基本概况 二、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三 、构造特征与构造单元的划分 四、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五、油气勘探历程与油气田
• 古生代末至中生代早期该区海水由北向东 南退出,四周隆起成山,形成了柴达木盆地雏 形。 • 盆地自中生代形成至衰亡的演化过程,可归 纳为:盆地开始于西北部,终止于东南部,反 映西退东超发展的全过程。
柴达木盆地
• •
5
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
• 柴达木盆地自然景观为干旱荒漠,主要土类 为盐化荒漠土和石膏荒漠土。后者主要分布 于盆地西部,草甸土、沼泽土一般均有盐渍 化现象。植被稀疏,种类单纯,总共不足200 种,以具有高度抗旱能力的灌木、半灌木和 草本为主,盐生植物较多。植被结构简单, 约有6/10的群丛系由一个或几个种组成。在 山麓洪积扇和冲积-洪积平原上以勃氏麻黄、 梭梭和红砂灌木所组成的荒漠植被群落为主; 在盐性沼泽及盐湖、河流沿岸,莎草科密生 形成草丘,其中占优势的有深紫针蔺、丝藨 草与黑苔草等盐生植被;盐湖与沼泽外围以 芦苇与赖草为主。 柴达木盆地动物区系具有蒙新区向青藏区过 渡的特征。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骆驼、野驴、 野牦牛、黄羊、青羊、旱獭、狼、马熊、獐、 狐、獾等。由于垦殖和捕猎,如今野生动物 大为减少,有的濒于绝迹。
8
柴达木盆地--万丈盐桥
• • 格尔木市北面是世界著名的察尔汗盐湖, 面 积为5800平方公里。 浩潮无垠的盐湖,可以说是湖天相连的盐的 世界,盐储量约在500亿吨以上。藏公路 和铁路,有32公里长是在湖区内铺设的, 称之为“万丈盐桥”。但惊奇的是“桥”下 竟无一座桥墩和一根梁柱,十多吨重的大卡 车飞驰而过,十多节车厢的火车来回奔驰, 成为世界交通史上的奇迹。 万丈盐桥是格尔木至敦煌的一段从达布逊湖 上穿过的公路,厚达15-18米的盐盖构成天然 的盐桥,全长32公里,折合市制可达万丈,因此人 们称其为“万丈盐桥”。“桥”上路面光滑 平坦,山色湖光相映,景致很美,堪称“举世无 双”。玉带似的盐桥(路),旁无护栏,下无桥 墩,更无流水。整个路面平滑光洁,坦荡笔直.盐 桥(路)将盐湖从中间劈成两半,使人惊叹不已, 我们不得不臣服于人类的聪明和智慧。
• •
7
柴达木盆地
第十九章柴达木盆地第一节地质概况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两北部,东北为祁连山脉,南边为昆仑山脉,西北为阿尔金山脉与塔里木盆地分界。
盆地总面积121000平方公里,中、新生代沉积岩分布面积96000平方公里,最大沉积厚度16000米,沉积岩总体积60万立方公里。
一.基底岩性与时代柴达木盆地周边三大山系主要出露一套元古代中深——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古生代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类。
根据边缘露头、重力以及45 口钻达基岩井的资料综合解释结果,盆地东部基岩以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结晶基地为主,西部主要为下古生代变质岩系组成,北部为结晶岩系,古生代变质岩以及火成岩相间组成(图-)。
这一特点对盆地断坳形成、沉积及演化均有控制作用。
图柴达木盆地基岩性质分布图(具范连颐,1984)1-古生界花岗岩;2-下古生界变质岩;3-元古界花岗片麻岩;4-古生界杂岩;5-上古生界变质岩;6-古生界绿色片岩二.边界条件及断裂盆地周边与老山边界地质体呈断层接触。
边界断裂有2 1条,它们分属于三组组断裂体系,即昆仑山北缘的昆北断裂体系,祁连山南缘的祁连断裂体系和阿尔金山东南缘的阿尔金断裂体系。
三组断裂的主要特点是:(1)断裂的走向与褶皱山系基本平行,大体圈定了盆地形态;(2)多为长期发育的逆断层,断层面倾向老山,断裂规模较大,断达层位较老,均断达岩基,上盘为岩基拾出的老山或有很薄的沉积,下盘为沉积数千米的沉积盆地;(3)三组边枢断裂不是中生代沉积边界,主要是控制第三纪沉积。
以赛南——绿南等为主的祁连山前断裂体系,其上、下盘均有中生代地层;阿尔金山前断裂体系上、下盘均有白垩系和侏罗系。
说明这两组断裂不是中生代的边界断裂。
三组断裂的下盘沉积有巨厚的中、新生代地层,而上盘仅有中生代及很薄的晚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沉积。
盆地内部沉积岩中断裂虽然较多,其中断距大于1000米的断层达41条,而且多数断到基岩,但除个别断裂外,所发现的沉积岩内部断层多属第三纪末期至第四纪褶皱运动形成,对第三纪沉积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导游词(2篇)
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导游词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柴达木——神秘多彩的“聚宝盆”,范围包括格尔木市柴达木部分,德令哈市、天峻县、乌兰县、都兰县、大柴旦行政区,冷湖行政区,茫崖行政区。
旅游区包括:格尔木旅游区(含昆仑旅游小区,盐湖旅游小区、雅丹旅游小区);天峻-德令哈旅游区(天峻旅游小区、德令哈旅游小区);都兰旅游区(都兰旅游小区、诺木洪旅游小区)。
格尔木旅游区拥有丰富的高品位旅游资源,是青海省西部旅游发展中心。
格尔木为青海旅游中转枢纽和西部旅游中心,以寻根朝觐、文化旅游、洞经古乐、观光购物、蒙古风情为主题。
昆仑山是昆仑第一文化山,朝觐修炼圣地、华夏儿女寻祖地。
格尔木是融观光、娱乐、健身、修学、科考为一体的盐湖旅游胜地。
它将是西北靓丽的,独具魅力的高原旅游名城,成为吐蕃、吐谷浑古文化研究重要科考园地。
柴达木是神仙福地,道教圣境、盐湖之王,是神秘多彩的“聚宝盆”。
柴达木旅游区北依祁连、南靠昆仑,有八百里瀚海之称。
位于本区西南的昆仑山是昆仑神话的摇篮。
巍巍昆仑,横空出世,被世人誉为万山之祖,亚洲的脊柱。
玉珠峰、玉虚峰传说是玉帝两位妹妹的化身,终年积雪,多冰川。
即使在盛夏六月,依然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形成闻名遐迩的“昆仑六月雪”奇妙景观。
玉虚峰脚下是中华道教昆仑派发祥地的昆仑主道场。
传说是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
山间奇峰怪石,飞禽走兽出没。
山谷昆仑河清澈见底。
西王母瑶池,湖水粼粼,碧绿如染,清澈透亮,水鸟云集。
湖畔水草丰美,野生动物出没,传说是西王母举行蟠桃盛会之所。
昆仑神泉传说是西王母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
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盐湖,总面积____平方公里,堪称“中华第一湖”,形成了“沃野千里”的奇观。
察尔汗盐湖是一个“不沉的湖”。
由于盐盖异常坚硬,所以在湖面上可以修公路、建铁路、造高楼,形成湖面车水马龙,湖下碧波荡漾的奇观。
横跨湖上长____公里的“万丈盐桥”,是世界上最长的盐桥。
整座桥由盐铺成,堪称世界奇桥。
柴达木盆地
第十九章柴达木盆地第一节地质概况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两北部,东北为祁连山脉,南边为昆仑山脉,西北为阿尔金山脉与塔里木盆地分界。
盆地总面积121000平方公里,中、新生代沉积岩分布面积96000平方公里,最大沉积厚度16000米,沉积岩总体积60万立方公里。
一.基底岩性与时代柴达木盆地周边三大山系主要出露一套元古代中深——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古生代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类。
根据边缘露头、重力以及45 口钻达基岩井的资料综合解释结果,盆地东部基岩以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结晶基地为主,西部主要为下古生代变质岩系组成,北部为结晶岩系,古生代变质岩以及火成岩相间组成(图-)。
这一特点对盆地断坳形成、沉积及演化均有控制作用。
图柴达木盆地基岩性质分布图(具范连颐,1984)1-古生界花岗岩;2-下古生界变质岩;3-元古界花岗片麻岩;4-古生界杂岩;5-上古生界变质岩;6-古生界绿色片岩二.边界条件及断裂盆地周边与老山边界地质体呈断层接触。
边界断裂有2 1条,它们分属于三组组断裂体系,即昆仑山北缘的昆北断裂体系,祁连山南缘的祁连断裂体系和阿尔金山东南缘的阿尔金断裂体系。
三组断裂的主要特点是:(1)断裂的走向与褶皱山系基本平行,大体圈定了盆地形态;(2)多为长期发育的逆断层,断层面倾向老山,断裂规模较大,断达层位较老,均断达岩基,上盘为岩基拾出的老山或有很薄的沉积,下盘为沉积数千米的沉积盆地;(3)三组边枢断裂不是中生代沉积边界,主要是控制第三纪沉积。
以赛南——绿南等为主的祁连山前断裂体系,其上、下盘均有中生代地层;阿尔金山前断裂体系上、下盘均有白垩系和侏罗系。
说明这两组断裂不是中生代的边界断裂。
三组断裂的下盘沉积有巨厚的中、新生代地层,而上盘仅有中生代及很薄的晚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沉积。
盆地内部沉积岩中断裂虽然较多,其中断距大于1000米的断层达41条,而且多数断到基岩,但除个别断裂外,所发现的沉积岩内部断层多属第三纪末期至第四纪褶皱运动形成,对第三纪沉积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1. 引言1.1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概述柴达木盆地位于中国西部青海省的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天然盆地之一。
这里的盐碱地面积广阔,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和北部地区。
盐碱地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也给居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过高,盐碱分渗透至地表,长期蒸发积聚形成的。
在柴达木盆地的气候条件下,盐碱地面积不断扩大,给当地农作物的生长和水土保持带来很大挑战。
为了解决柴达木盆地盐碱地带来的问题,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探索改良措施。
通过调整水利设施,改善排水系统,合理施肥等方法,逐渐改善了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的生态环境。
未来希望能够通过持续的改良措施,让盐碱地逐渐恢复成为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土地,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
2. 正文2.1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形成原因柴达木盆地盐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地下水位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地质构造是盐碱地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柴达木盆地长期以来地质活动频繁,地壳运动不断,这导致盐碱物质向地表浸出,形成盐碱地。
气候条件也对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干旱的气候使得水分蒸发较快,地下水中的盐分得不到有效稀释,从而在地表积累形成盐碱地。
地下水位变化也是盐碱地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地表水分蒸发后会将盐碱物质淋滤到地表,加剧盐碱地的发育。
人类活动也加速了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的形成。
过度开采地下水、不合理的农业灌溉以及排放工业废水等行为直接导致地下水中盐分浓度增加,从而造成盐碱地的发展。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加大了盐碱地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2.2 柴达木盆地盐碱地表现柴达木盆地盐碱地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土壤盐碱化严重、植被缺乏和土壤贫瘠等方面。
盐碱地面积广阔,土壤中盐分含量高,常常超过作物生长所需的范围,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柴达木盆地
雅丹"是维吾尔语,意为"具有 陡壁的土堆丘",也叫"风蚀林"、" 沙石林",是一种奇特的风蚀地貌。 木盆地 "雅丹"地貌区西临一里坪, 北接德宗马海湖,东连马海,南与 尔台吉乃尔相连,东经97度18分, 北纬37度59分,在大柴旦镇以西约 200平方千米。由于亿万年的地质 变迁,因褶皱而隆起和因断裂破碎 的裸露第三级地层在外因力的长期 作用下,吹蚀一部分地表物质形成 的多种残丘和槽形低地。 盆地瀚海盐碱滩,由于受强烈风 沙的侵蚀,久而久之,使裂缝越来 越大,将原平坦的地表发育成许多 不规则的垄脊沟槽,顺盛行风方向 伸长,沟槽越来越大,垄脊越来越 小,出现不连接的许多土墩,形成 了戈壁滩上特有的一大奇观,这就 是著名的"雅丹地貌"。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 的巨大山金山 脉所环抱,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
柴达木盆地为高原型盆地,地处青海省西北 部,是一个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 山脉环抱的封闭盆地,介于90°16′E-99°16′E、 35°00′N-39°20′N之间。盆地略呈三角形,东 西长约800千米,南北宽约300千米,面积 257768平方千米,为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中,地势最 高的盆地。柴达木不仅是盐的世界(东南部多 盐湖沼泽) ,而且还有丰富的石油、煤,以 及多种金属矿藏,如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 锡铁山的铅锌矿等都很有名。所以柴达木盆 地有"聚宝盆"的美称。。
揭开贝壳梁表面薄薄的盐碱土盖,下面 是厚达20多米的瓣鳃类和腹足类生物贝壳堆 积层。这一罕见的自然奇观,是迄今为止我 国内陆盆地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古生物地层。 贝壳梁的贝壳最大的如铜钱般大小,而多数 只有指甲盖大,纹理较浅,同含有盐碱的泥 沙凝结在一起,层层叠叠,千姿百态。青海 省地质矿产技术开发服务部总工程师朱俊才 说:"古贝壳地层堪称科研瑰宝,它是研究柴 达木盆地以及塔里木、准噶尔等内陆盆地数 万年以来的气候变迁、盐湖演变乃至预测今 后气候变化趋势的宝贵地质历史资料。"
柴达木盆地像什么比喻句
柴达木盆地像什么比喻句
柴达木盆地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
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貌景观让人不禁想到各种比喻句。
下面列举了一些以柴达木盆地为比喻的句子:
1. 柴达木盆地如同一片沉睡的巨龙,安静而雄伟,守护着西北大地。
2. 柴达木盆地犹如一面无尽的镜子,倒映着蔚蓝的天空和雪山的倩影。
3. 柴达木盆地宛如一片广袤的海洋,波光粼粼的湖泊如同明珠点缀其中。
4. 柴达木盆地仿佛是大地的守护者,它的无垠沙漠和草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5. 柴达木盆地如同一个宝藏,隐藏着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
6. 柴达木盆地就像一幅壮丽的画卷,山脉、湖泊、河流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景象。
7. 柴达木盆地宛如一块宝地,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8. 柴达木盆地如同一座宏伟的大教堂,高耸的山峦和广袤的湖泊宛如一道道神圣的壁画。
9. 柴达木盆地犹如一块净土,它的空气清新,水质纯净,是人们心灵的净化之地。
10. 柴达木盆地仿佛是一条时光隧道,它承载着无数历史的记忆和文明的痕迹。
总结: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西北部的一片宛如巨龙、镜子、海洋、宝藏、画卷、宝地、大教堂、净土、时光隧道等各种比喻的地方。
它的独特地貌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其成为一处美不胜收的旅游胜地。
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历史,柴达木盆地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流连忘返。
前往柴达木盆地旅游,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也可以感受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柴达木盆地因资源丰富而被称为“聚宝盆”吗?
柴达木盆地因资源丰富而被称为“聚宝盆”吗?柴达木盆地作为一处敢于尝试新机遇,追求更多资源储备的历史底蕴深厚的经济、文化及政治中枢地带,因为其资源丰富而被尊称为“聚宝盆”。
本文对柴达木盆地的“聚宝盆”称号进行深入研究,从资源的类型、利用条件等方面剖析其资源丰富的体现。
一、资源类型柴达木盆地拥有丰富的财富,包括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等。
(1)自然资源柴达木盆地处于蒙古高原、南北亚热带植被带北部,具有丰富多样的植被资源,可以满足农牧业及林业发展需求。
柴达木盆地区内景观清幽,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重要的户外旅游胜地。
(2)旅游资源柴达木盆地的地貌由汤壶谷、若羌谷、克什克腾谷、库车谷等六大河谷组成,有众多著名的景点,保留了丰尼斯特、穆斯林等古老文化。
在柴达木盆地旅游经济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比如乌兹别克斯坦政府计划在柴达木建一处全球文化遗产度假地。
(3)文化资源柴达木盆地历史底蕴深厚,始建于公元二世纪,此后历朝变迁,多次成为经济、文化及政治中枢地带,早在1200年前,柴达木盆地就建立起灿烂的文明和文化,发展出了丰盛繁荣文化底蕴,开创和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柴达木文化。
二、资源利用柴达木盆地的资源丰富,同时受到昆卡非洲起义军的破坏,使得资源的利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充分释放资源利用潜力,投入大量资金开发水汽、林牧、矿物等资源,促进发展,同时实施起协调的管理机构,加强对资源利用的管理,把资源利用得到最优良的状态。
(1)水汽资源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柴达木盆地针对已开发的水汽资源继续进行科学可持续的开发,继续改善水汽利用率,增强水汽供应能力和系统运行稳定性,促进区域水汽供应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利用。
(2)林牧资源柴达木盆地把森林和牧地共同开垦,利用拆迁补偿来促进森林康养、洼地湿地再生;严格实施清洁生产,提高牧地草原绿化率;开展城市绿化率和公共盆景植物的科学研发。
(3)矿物资源柴达木盆地拥有较多的矿物资源,宝石、铁、金等矿物资源充足。
柴达木的矿资源
柴达木的矿资源
柴达木盆地位于中国西部青藏高原东缘,被誉为中国的“铁皮石斛之乡”,盛产铁皮石斛等中草药。
但需要注意的是,柴达木盆地本身并没有发现大型的金属或能源矿产资源。
然而,柴达木盆地周边的青海省、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区有大量的矿产资源。
青海省青藏高原北部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黄金、铜、铅、锌、煤炭、盐、铝土矿等。
甘肃省靠近柴达木盆地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则有铜、铅、锌、煤炭、黄金、石墨等矿产资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铁矿、铅锌矿、铜矿、煤矿等也在柴达木盆地周边地区较为丰富。
总结来说,柴达木盆地本身并不富含大型的金属或能源矿产资源,但其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
“柴达木”为蒙古语,意为“盐泽”。
柴达木盆地可以说是盐的世界,盆地内共有大小盐湖20余个,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茶卡盐湖和察尔汗盐湖,盐矿资源丰富。
柴达木盆地是一个资源富集区,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
为加快资源开发,带动地区经济发展,采取了合理开发、综合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主要做法就是把柴达木盆地湖盐、石油及天然气、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与黄河上游水电等其他优势资源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柴达木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农牧业发展结合起来,使其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柴达木盆地
人教版高三地理知识点:柴达木盆地1.地点: 90°E--100 °E 、 36°N--38 °N( 38°N ,95°E 穿过中部)2.范围:西起阿尔金山,东北到祁连山,南达昆仑山、巴颜喀拉山。
3.地形:典型的内地高原沙漠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
4.地貌及成因:内地高原沙漠盆地,东部多沼泽、盐湖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侵害地貌:沙漠、裸岩沙漠。
聚积地貌:沙丘、沙垄。
5.河流及水文特点:内流河,多季节性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小,汛期在夏天,冬天有断流现象。
沿途河水被大批蒸发、下渗,使河流水量减少,甚至消逝。
6.天气:高原天气--寒冷、冻土广布。
7.植被:沙漠、草原,此中草原散布在河流双侧雨水多的地带。
8.资源 --聚宝盆:油气资源:冷湖、花土沟;矿产资源:察尔汗盐矿、茫崖(石棉)、锡铁山(铅锌)、鱼卡(煤矿铬矿)旅行资源:青海湖鸟岛( 5 月)。
9.农业生产:河谷农业--湟水谷地(河谷地域温度较高)优势:大气干净,晴日多,日照长,温差大,有益于植物光合作用,果实营养物质多劣势:耕地资源少,冻土广布,土壤肥力低,为沙质土壤,天气干旱,气温低,浇灌水源少,经济落伍,交通不便主要产品:牦牛,青稞。
10.工业生产部门:钢铁工业、冶金、石油化工城市:西宁、格尔木发展方向①充足发挥资源优势,加速发展能源加工②改良生态环境,就地取材推动防沙治沙和草原保护③发展水利、交通等基础设备建设④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⑤加速科教和人材开发,推动科技创新。
11.自然灾祸:沙尘暴、干旱。
12.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次生盐渍化、风沙灾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达木盆地的地质特征及其成藏规律勘探1001高艺魁2010110101272.挠曲作用①概念:压陷作用使一个(一些)地壳断块体(或岩石圈板块)上冲到另一个(一些)地壳断块体(或岩石圈板块)之上,下伏的地壳断块体在受到上覆地壳断块体的垂直载荷作用力时还会发生挠曲变形,这种构造作用称为挠曲作用(flexing)。
②概念理解:在板块构造运动过程中,由于板块俯冲、大陆碰撞或板块的构造作用、火山作用等都会造成岩石圈的某些部位受到垂直载荷作用,从而使岩石圈发生向下弯曲的挠曲变形,这些构造作用过程都可以称为挠曲作用。
挠曲作用也可以发生在非挤压环境中,如被动大陆边缘形成陆堤的过程中,大量沉积物堆积在早期裂陷的大陆边缘地壳表面,并引起地壳的挠曲变形。
这也是将挤压型盆地称为“压陷(挠曲)盆地”而不直接称为“挠曲盆地”的原因。
3.“压陷”与“挠曲”①“压陷”和“挠曲”通常是挤压动力学过程中有密切联系的两种构造作用方式,也是压陷(挠曲)盆地形成的主要动力学机制;②挠曲作用造成的地壳变形实际上是一种“横弯褶皱”变形,它只是引起地壳表面的垂直升降位移,并不引起地壳的大规模收缩应变;压陷作用不单是造成地壳的收缩应变,而且为挠曲作用提供了构造负荷。
③“压陷”是挤压体制下盆地形成的最根本的动力学机制;“挠曲”是盆地形成过程的具体体现。
二造山楔动力学造山楔是指在俯冲带(通常是A型俯冲)之上的楔状增生体,主要由沉积岩层组成。
在来自后方的水平推挤力作用下(这种力源可能与板块的聚敛运动有关),使造山楔内部的结构及应力状态在演化过程中发生变化,并对前陆板块的挠曲作用产生重要影响。
造山楔对前陆挠曲变形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1)对于前陆板块来说,造山楔是一种壳上负载,它的形态和构造影响前陆板块的挠曲作用,因此造山楔的形态和构造影响着前陆盆地的形态和构造;2)造山楔的缩短、增厚或伸展前移,都会导致挠曲板块的负载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前陆板块的挠曲变形。
因此造山楔的发展演化影响着前陆盆地的发展演化;3)造山楔的构造抬升与侵蚀能够为沉积盆地提供碎屑来源,因此造山楔的剥蚀史与前陆盆地的沉降史有联系,造山楔的岩矿物质与盆地地层中的碎屑成分有联系。
造山楔的演化模型造山楔本身的构造变形主要与造山楔向前陆地区推进时其底部的剪切作用有关。
Plait(198)提出了一个造山楔的演化模型(图4-4),包括四个演化阶段。
1)在造山楔形成之初,造山楔以前缘加积为主,在楔状体前缘产生逆断层,以叠瓦状逆冲构造为主,也发育反冲断层,使楔状体前缘的坡度降低,并引起楔状体内部缩短、增厚、楔状体下部也可能在剪切作用下形成双重构造。
2)随着造山楔底部的剪切作用的加强,底部的加积变得更加明显,楔状体下部形成双重构造、盲冲构造和褶皱变形,并导致楔状体后缘出现伸展断裂,造山楔下部还可能发生高压变质作用;3)底部加积持续进行,伸展作用使造山楔下部的高压岩层抬升,造山楔后缘的伸展作用促使前缘发生某种程度的逆冲收缩变形;4)底部加积和伸展作用使高压变质岩层抬升,造山楔顶部岩层遭受剥蚀,造山楔演化到成熟阶段。
二压陷(挠曲)盆地类型及其特征挤压构造盆地多呈长条形,盆地的长轴方向与压力方向垂直.拗陷盆地常是挤压构造盆地发育的初期阶段,如盆地继续受挤压将发生断裂,盆地进一步加深,宽度缩小形成压陷盆地.依照盆地在板块构造中的位置与板块构造运动的关系,可以将常见的挤压型盆地类型归纳于表4-11、与板块B型俯冲作用有关的压陷(挠曲)盆地与B型俯冲有关的压(挠曲)盆地如图4-5所示,主要包括海沟、斜坡、弧前地区和弧后地区由挤压作用形成的沉积盆地。
3、与克拉通内部挤压环境有关的压陷(挠曲)盆地克拉通板块内部受到挤压作用可以使原先的地缝合带再次活动,或使统一的克拉通破裂,发生板内造山,这一构造过程中也能形成一些压陷(挠曲)盆地。
三压陷(挠曲)盆地中的构造样式挤压构造盆地结构挤压构造盆地可划分为山前拱断隆起台地,盆地中央拗陷平原,盆地内背斜隆起低山丘陵和盆地边缘倾斜平原等四个地貌单元,它们大致平行分布拱断隆起台地的前缘陡坎由逆断层作用形成,由于逆断层的强烈逆冲,大,称为断坡,在非能干岩层中的角度很小,称为断坪,这种产状的逆冲断层称为坡坪式逆冲断层。
3)盲冲断层、断展褶皱与断滑褶皱前陆盆地中的逆冲断层多数没有直接逆冲露出地表。
如果逆冲断层在逆冲过程中其位移逐渐减小以致在地层中尖灭,则称为盲冲断层。
1.断展褶皱:伴随着盲冲断层的位移减小,断层上盘及上覆地层会发生褶皱变形所形成的的褶皱。
2.断滑褶皱:顺层的逆冲断层也可能在层间尖灭,并引起上覆地层发生褶皱,这种褶皱即断滑褶皱。
柴达木盆地在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南西、北东两侧发育有东昆仑断褶带、祁连山断褶带,又受阿尔金走滑断裂影响,周边的构造动力学条件总体处于压性或压扭性环境。
盆地西部拗陷区中生代一古近纪沉降拗陷表现为压陷型断拗盆地,而北缘由于受盆地基底构造带起伏影响,在早中侏罗世主要表现为沉降断陷群。
中新世以来,受特提斯构造域关闭和碰撞远距离效应影响,周边断褶带迅速抬升,柴达木盆地相对整体沉降拗陷,原型盆地表征为压陷型沉降拗陷盆地。
东部区三湖拗陷响,自凹陷形成开始原型盆拗陷盆地的特征。
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在中生代开始发育的沉积盆地,受多次构造运动的控制,形成了现今的构造叠合型盆地。
中国西北部主要含油气沉积盆地在中新生代主要表现为挤压应力场背景,并兼具压扭性特点J。
柴达木盆地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先后经历了9次构造运动。
从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其中5次是区域性构造运动,区域性构造运动的频繁发育是与中国西北区构造动力学背景息息相关的。
与构造运动相对应,自中生代以来柴达木盆地存在有3个较大的沉积旋回,沉积、沉降中心迁移频繁,于不同构造区域和不同地质时期发育形成了3套生油气烃源岩。
①一里坪凹陷区一东昆仑断褶带山前区域发育的古近纪晚期和新近纪湖相泥岩沉积;②盆盆地腹部三湖凹陷发育的第四纪湖相泥岩沉积。
这些煤系沉积作为主要研究的目的层,一直是研究者所关注的主要对象,尤其是对北缘的中生界地层沉积赋存状态和分布特征。
有了更为清楚的了解,使我们能够对研究区不同时期原型盆地类型得出较为确切的结论。
一、圈闭发育特征构造圈闭和地层圈闭为区内主要类型,受沉积构造演化控制,盆地经历了4个阶段(1)早一中休罗世断陷该区为张性断陷,在基底凸起上(如马海凸起、冷湖四号、埃姆尼克凸起)发育披覆背斜圈闭、地层圈闭等,其他地区无主要构造圈闭产生。
(2)晚休罗廿一白圣纪挤压台升该区侧向挤压,大面积产生背斜背景的构造圈闭,而且构造作用对后续圈闭造成影响,有挤压造成抬升剥蚀,形成区域性不整合面,为地层圈闭提供了必要条件;在第三系沉积前仍呈相对隆凹格局,有发育披覆背斜的古地貌条件。
(3)古近纪拗陷全区拗陷,发生过补偿沉积并填平补齐,主要在中生界残山上发育披覆背斜圈闭、地层圈闭,在山前及潜伏地带产生岩性圈闭。
(4)新近纪一第四纪挤压摺坡受强烈侧向挤压,全区形成断褶构造带,并对先存构造改造、定型。
主要产生断块、断背斜、背斜等圈闭。
总之,晚侏罗世一白奎纪、新近纪一第四纪为大面积构造圈闭产生期,而侏罗纪、古近纪只在隆起背景上继承性发展圈闭。
二、圈闭分布特征沉积与构造演化还决定了圈闭的分布,具有平面分区、垂向叠置特征。
平面上分区圈闭受构造区带的控制,呈现4个区带分布(见图1):山前区,包括冷湖零一三号、平台一结绿素、鱼卡一绿梁山南、红山、怀头他拉一德北斜坡,以地层削蚀不整合、断块圈闭为特色;潜伏区,包括赛什腾凹陷内的潜伏1一Vl号、昆特依凹陷北的潜伏1号,主要为岩性、岩性一构造圈闭类型;基底凸起区,包括马海一大红沟凸起、冷湖四一五号凸起、长山一大浪凸起、乌南一巴依凸起,类型丰富,披覆背斜圈闭最独特;断褶区,包括鄂博梁工一葫芦山、鄂博梁n一1号、冷湖六一七号、小丘陵一玛瑙,断背斜圈闭占主体。
三、柴达木盆地的原型盆地的类型关于柴达木盆地发育的中新生代沉积拗陷类型,许多研究者提出了多种看法,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种:①前陆盆地或类前陆盆地;②造山型盆地或挤压型山间盆地;③强调中生代的伸展构造背景下的裂陷型盆地。
④对冲断层谷盆地⑤早中侏罗世拉张形成的断陷型盆地,晚侏罗世以后受挤压作用形成的挤压型拗陷盆地;⑥拉分盆地认识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主观上对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沉积的古地理和古构造环境研究程度存在差异、区域范围内没有或缺少钻达中生代地层的钻井和中生代地层对比岩性资料、沉积相环境研究资料缺乏,客观上沉积后构造改造作用强烈或剥蚀或变形深埋,不易认识全貌。
另外,一里坪凹陷和茫崖凹陷地震剖面中生代层系判识缺乏钻井资料佐证,从柴北缘中生界钻井地层引层难度较大。
加之柴达木盆地地理环境条件较差,地质研究程度不高,只能据现有的地震、钻井资料进行分析和结合大区域动力学条件进行研究。
1)盆地北缘和西部中生代~古近纪沉降拗陷特征为压陷型分隔性断块拗陷2)新近纪一第四纪统一压陷型沉降拗陷形成, 喜山构造运动使盆地西部前中生代基底持续抬,形成了沉积、沉降中心的自西向东的持续迁移.同时,周边的东昆仑断褶带和祁连山断褶带速隆升并向盆地冲断推覆,三湖凹陷区的构造沉降作用不断得以加强,凹陷中心沉降幅度不断加大,于新近纪一第四纪发育形成了三湖凹陷.该凹陷的西南缘紧邻东昆仑断褶带,北东缘以陵间断裂与柴北缘分界,北界在甘森一东台吉乃尔湖北一伊北坳陷一带,与盆地西部呈构造挠曲过渡。
沉降中心主要分布于东台吉乃尔湖一涩聂湖一达布逊湖一带,大致以第四系沉积厚度 >2 000 m范围可框定出第四纪湖相浅湖相发育范围,从东昆仑山系至马海平滩的横切剖面总体表现为南西斜坡相对较缓,而北东斜坡相对较陡的楔形体.3)综合来说,柴达木盆地构造性质属压陷型盆地,在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受特提斯一喜马拉雅构造域碰撞关闭的影响,青藏地块受到强烈的水平挤压,地壳发生大规模褶皱变形和冲断推覆而大大加厚并迅速隆升地处青藏地块边缘的柴达木地块受其碰撞应力效应十分明显,南北两侧发育的祁连山断褶带、东昆仑断褶带迅速隆升,加之受阿尔金断褶带及走滑大断裂影响,周边的构造动力学条件主要处于压性或压扭性环境,尤其在新生代表现得更为明显。
早中侏罗世盆地北缘主要表现为沉降拗陷群,晚侏罗世至到新生代早期( 古近纪) 盆地西部发育形成分隔性压陷型沉降拗陷。
中新世以来,受特提斯构造域关闭、碰撞远距离效应影响,周边断褶带迅速抬升,仗盆地西部前中生代基底持续抬升和沉积、沉降吨一心发生了自西向东的迁移,形成了统一的压陷型沉降拗陷盆地。
现今柴达木盆地内部发育的褶皱构造主要形成于中新世以来的喜马拉雅运动,其形成的构造动力学机制是由于断褶带的隆升速度和幅度远大于盆地的抬升,故在形成挤隆构造并向盆地推覆过程中,发生构造动力机制的转换,形成表层水平压扭构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