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必备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题
论述题答案
1、简述美拉德反应的利与弊,以及在哪些方面可以控制美拉德反应?
1、答:通过美拉德反应可以形成很好的香气和风味,还可以产生金黄色的色泽;美拉德反应不利的一面是还原糖同氨基酸或蛋白质(pro)的部分链段相互作用会导致部分氨基酸的损失,尤其是必需氨基酸(Lys),美拉德褐变会造成氨基酸与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损失。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1)降低水分含量 (2)改变pH(pH≤6) (3)降温(20℃以下) (4)避免金属离子的不利影响(用不锈钢设备) (5)亚硫酸处理 (6)去除一种底物。
2、试述影响果胶物质凝胶强度的因素?
3、2、答:影响果胶物质凝胶强度的因素主要有:
(1)果胶的相对分子质量,其与凝胶强度成正比,相对分子质量大时,其凝胶强度也随之增大。(2)果胶的酯化强度:因凝胶结构形成时的结晶中心位于酯基团之间,故果胶的凝胶速度随脂化度减小而减慢。一般规定甲氧基含量大于7%者为高甲氧果胶,小于或等于7%者为低甲氧基果胶(3)pH值的影响:在适宜pH 值下,有助于凝胶的形成。当pH值太高时,凝胶强度极易降低。(4)温度的影响:在0~50℃范围内,对凝胶影响不大,但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过长,果胶降解。
3、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有哪些?
3、答:(1)支链淀粉,直链淀粉的比例,支链淀粉不易回生,直链淀粉易回生(2)温度越低越易回生,温度越高越难回生(3)含水量:很湿很干不易老化,含水在30~60%范围的易老化,含水小于10%不易老化。
4、影响蛋白质发泡及泡沫稳定性的因素?
4、答:(1)蛋白质的特性(2)蛋白质的浓度,合适的浓度(2%~8%)上升,泡沫越好(3)pH值在PI时泡沫稳定性好(4)盐使泡沫的稳定性变差(5)糖降低发泡力,但可增加稳定性(6)脂肪对蛋白质的发泡有严重影响(7)发泡工艺
5、蛋白质具有哪些机能性质,它们与食品加工有何关系?
5、答:蛋白质具有以下机能性质:(1)乳化性;(2)泡特性;(3)水合特性;(4)凝胶化和质构。
它们与食品加工的关系分别如下:
(1)蛋白质浓度增加其乳化特性增大,但单位蛋白质的乳化特性值减小。(2)蛋白质浓度增加时起泡性增加而泡的稳定性减小。(3)水合影响蛋白质的保水性,吸湿性及膨润性,在等电点附近蛋白质的保水性最低。(4)蛋白质浓度高,PH值为中性至微碱性易于凝胶化,高的离子浓度妨碍凝胶化,冷却利于凝胶化。
6、对食品进行热加工的目的是什么?热加工会对蛋白质有何不利影响?
6、答:(1)热加工可以杀菌,降低食品的易腐性;使食品易于消化和吸收;形成良好风味、色泽;破坏一些毒素的结构,使之灭活。(2)热工加工会导致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系列变化。对AA脱硫、脱氨、异构、产生毒素。对蛋白质:形成异肽键,使营养成份破坏。在碱性条件现的热加工会形成异肽键,使营养成份破坏,在碱性条件下的热加工可形成脱氢丙氨酸残基(DHA)导致交联,失去营养并会产生致癌物质。
7、试述脂质的自氧化反应?
7、答:脂质氧化的自氧化反应分为三个阶段:(1)诱导期:脂质在光线照射的诱导下,还未反应的TG,形成R和H游离基;(2)R·与O2反应生成过氧化游基ROO·,ROO·与RH反应生成氢过氧化物ROOH,然后ROOH 分解生成ROOH、RCHO或RCOR’。(3)终止期:ROO·与ROO·反应生成ROOR(从而稠度变大),ROO·与R·反应生成ROOR,或R·与R生成R-R,从而使脂质的稠度变大。
Vmax[s]
8、请说明V= 中Km的意义
[s]+km
8、答:①km是当酶反应速度到达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②km是酶的特征性常规数,它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
③在已知km值的情况下,应用米氏方程可计算任意底物浓度时的反应速度,或任何反应速度下的底物浓度。
④km不是ES络合物的解离常数,ES浓度越大,km值就越小,所以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所需底物浓度越小,则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越大,反之,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越小。
9、使乳制品产生不良嗅感的原因有哪些?
1、在350C 时对外界异味很容易吸收
2、牛乳中的脂酶易水解产生脂肪酸(丁酸)
3、乳脂肪易发生自氧化产生辛二烯醛与五二烯醛
4、日晒牛乳会使牛乳中蛋氨酸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ß-甲硫基丙醛,产生牛乳日晒味。
5、细菌在牛乳中生长繁殖作用于亮氨酸生成异戊醛、产生麦芽气味
10、食品香气的形成有哪几种途径?
答:食品香气形成途径大致可分为:1、生物合成,香气物质接由生物合成,主要发萜烯类或酯类化合物为毒体的香味物质,2、直接酶作用;香味由酶对香味物质形成。3、间接酶作用,香味成分由酶促生成的氧化剂对香味前体作用生成,4、高温分解作用:香味由加热或烘烤处下前体物质形成,此外,为了满足
食品香气的重要可发通过添加香精来达到特定的效果。
11、味感的相互作用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答:(1)对比现象、味觉相乘。如味精在有食盐存在时,其鲜味会增强,这是对比效果。又如谷氨酸钠与机苷酸钠共存时,鲜味显著增强,产生相乘效果。(2)渭杀现象。如糖、酸、盐、奎宁使味感相互减弱。
(3)变调,如喝了浓盐水后饮水会感到水甜,其实水并不甜。
12、主要的甜味、酸味、苦味、鲜味物质有哪些?
答:(1)甜味物质:常用糖、糖醇、甘草苷、甜味菊苷、苷茶素、氨基酸类衍生物、糖精、甜蜜素等。
(2)酸味物质:食醋、乳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磷酸等(3)苦味物质:生物碱、糖苷、苦味肽、萜类;胆汁、动物蛋白水解产物。(4)鲜味物质:鲜味氨基酸、鲜味粒苷酸、琥珀酸及其钠盐。
13、叶绿素有哪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保护果蔬制品的天然绿色?
答:叶绿素由四个次甲基接起四个吡咯环形成大环共轮体系,卟吩、卟啉以共价键或配价键与金属离子镁结合,卟啉的第7位取代基为丙酸植醇或叶绿醇。
护绿措施:
1咸式盐处理,防止叶绿素脱镁而保持绿色,2、转变为脱植醇叶绿素,在高温下活化叶绿素酶,促进果蔬组织中的叶绿素脱去植醇,3、HTST技术,即选用高质量的原料,采用高温短时间处理,并辅以碱式盐,脱植醇的处理方法和低温贮藏产品。
1.多糖在食品中的增稠特殊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1)与多糖分子量大小有关,分子量越大,越易增稠
(2)与旋转体积有关,相同分子量的物质,旋转体积小大,增稠性就强
(3)多糖的分子是否带电影响其稠度,一般取决于其PH值,带电情况下可形成比较好的稠度。
2、结合水与自由水在性质上的差别。
(1)结合水的量与食品中有机大分子的极性基因的数量有比较固定的关系。
(2)结合水的蒸气压比自由水低得多,所以在一定温度下自由水能从食品中分离出来,且结合水的沸点高于一般水,而冰点却低于一般水。 (3)自由水能为微生物利用,结合水则不能。
3、液态水密度最大值的温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答:液态水在3.98℃时密度最大。液态水时,一个H2O分子周围H2O分子数大于4个,随温度升高,H2O水分子距离不断增加,周围分子数增多。在0℃~3.98℃时,随温度升高,周围水分子数增多占主要地位,密度增大。在3.98℃~100℃随温度升高,水分子之间距离增大占主要地位,密度减小。
4、简述水分活度的概念,并说明三种常用水分活度的测定方法。
答:水分活度a w是指溶液中水蒸气分压(P)与纯水蒸气压Po之比:a w=P/Po
三种常用水分活度的测定方法有:(1)扩散法 (2)水分活度仪法 (3)冰点下降法
5、水的四大作用是什么?
5、(1)是体内化学反应的介质同时又是反应物 (2)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 (3)是体温的稳定剂 (4) 是体内磨擦的润滑剂。
6、造成食物风味变化主要原因有哪些?
(1)氧化酸败 (2)加热蒸煮 (3)其它不正常风味腐败
7、为什么水果从未成熟到成熟是一个由硬变软的过程?
答:未成熟的水果是坚硬的,因为它直接与原果胶的存在有关,而原果胶酯酸与纤维素或半纤维结合而
成的高分子化合物,随着水果的成熟,原果胶在酶的作用下,逐步水解为有一定水溶性的果胶酯酸,所以水果也就由硬变软了。
8、简述羧甲基纤维素(CMC)的特点
答:羧甲基纤维素(CMC)的特点如下:
(1)较易溶于水,在pH值为7~9时很稳定,得到一种粘稠液即牛顿液体;(2)CMC有很多羧基带负电易与二价离子如Ca2+、Mg2+形成盐后可能产生沉淀(3)有助于蛋白质增溶,特别是对于等电点附近的蛋白质(4)CMC 有很好的持水性(5)可防止被烤物的老化和阻止糖果、糖浆结成冰晶(6)保持CO2
9、纤维素与淀粉水解均为葡萄糖,为什么淀粉是人类的主食之一,而人却不能以纤维素为主食?
9、答: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需要纤维素水解酶,而人体不含此种酶,故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成葡萄糖,但纤维素对肠胃蠕动有很重要的作用,淀粉水解时的淀粉水解酶在人体内存在,所以淀粉是人类主食之一,而纤维素不是主食。
10、什么叫淀粉的老化?在食品工艺上有何用途?
答:糊化的淀粉胶,在室温或低于室温条件下慢慢冷却,经过一定的时间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而沉淀,这种现象称为老化;在食品工艺上,粉丝的制作,需要粉丝久煮不烂,应使其充分老化,而在面包制作上则要防止老化,这说明淀粉老化是一个很现实的研究课题。
11、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那么蛋白质对生命现象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蛋白质在生命现象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生物体新陈代谢离不开酶的作用,而酶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此外,蛋白质在遗传信息和控制信息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现象。
12、膳食纤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