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课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育将发挥以往时代从未有过的关键性作用:国民素质的提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开发主要依赖于教育。

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一直陷入“应试教育”的窘境之中。“一张试卷定终身”、“一套试题考全国”,课堂教学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造就了一批只唯书、唯上、唯名人,缺乏求异、求新、求实创新精神的莘莘学子。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则更是如此,教师长期以来采用的是“灌输”方式,教时画框框,考前背条条,考后踩点打分。教学的艺术成了纯粹的“灌输技术”,教师成了知识的“漏斗”,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缺乏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政治课堂令学生枯草乏味。这种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为此,我们政治教师要立足本校实际,以科学理论为依据,不断探索教学工作新路子。以下是本人肤浅的见解。我认为政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教师要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树立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首先要树立“面向全体,开发潜能”的教学观,课堂教学不能再瞄准一张试卷,盯住几条“鳞鱼”,要由传统的智能教学转移到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造性教学轨道

上来,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提供“黄金”,更要授予学生“点金术”;

要由教师教懂,学生会学变成教师懂教,学生会学,真正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其次,要树立“师生平等,生生有长”的师生观,教学实践证明,专制、放任只能造就“唯书、唯上、唯师”的“应试高手”,民主、和谐却可使师生互动、互感,教学相长.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是虽然有不足和幼稚,但却具有旺盛生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平等的个体。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创造的机会,并能从创新性角度对学生的成功,那怕是点滴的成功,都给予积极的褒奖,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创新的体验。

二、要加强方法指导、发散创新思维

“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一渔。”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适时加强对思维方法的渗透,经常使用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系统化与具体化等思维方法,给学生示范和指导,此外还应精选习题,加强针对性练习,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散思维亦称求异思维,是指不以常规,寻求变异和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它要求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寻求多面性。发散思维更能表现出人的创造力,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要加强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的训练,对此可以经常引导学生多向思考、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经说:“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

段。

三、要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动机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教条条、背条条,“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地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如讲社会发展史中的生产力概念时,可用电教媒体展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工具,如石器——金属工具——铁制工具——机器大生产,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工具的改进及广泛应用对不同社会生产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使他们真正懂得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创造在革

新生产工具,促进生产发展及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四、要倡导求异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用固定的方式培养循规蹈矩、听话顺从的“乖孩子”,学生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对老师的见解提出疑问,那便是“犯上”或“顶撞老师”。因此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其创新意识逐渐被扼杀。为此,我们在今天的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要放手让学生去动嘴、动手、动脑,鼓励他们去标新立异。例如,我在讲初三政治“人类社会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这一理论时,有位同学说:“不是的!苏联不是从社会主义又回到资本主义社会了吗?”对于这位同学的质疑,许多同学都流露出了认可的目光。如果此时的我假装没听见或强制性地进行批评,那么不但使学生对我们所授知识产生一种不信任感,更严重的是浇灭了学生心中那种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我首先用赞许的目光微笑着肯定了这位同学所提到的现实问题,然后把他的问题分解成两个思考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来讨论分析。通过分析顺利归结到“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作为社会主义个体之一的苏联的解体,正是社会主义整体战胜资本主义长期性、曲折性的具体例证。”最后我还满怀诚意地感谢这位学生为我提供了那么好的反证素材,同学们都开心地笑了。

总之,中学思想政治课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必须加大

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教师要把课堂变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主阵地,切实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让创新之树在政治课堂上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