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oProbe-02-02宽频地震观测台站数据清单

合集下载

SinoProbe-07地壳深部探测高性能数值模拟平台-地球深部探测中心

SinoProbe-07地壳深部探测高性能数值模拟平台-地球深部探测中心

SinoProbe-07 地壳深部探测高性能数值模拟平台数据清单1.概况中国地质学家通过深部地壳探测项目,不但需要对探测结果提出定性的解释,还需要提出定量的模型。

本项目就是要为地质学家提供一个功能强大、界面友好、便于使用的计算平台,并对如何使用平台做出示范。

本项目包括五个课题: 课题一、数值模拟平台建设;课题二、岩石物理性质测试与试验研究;课题三、中国大陆主要岩石物性参数测试与数据库构建;课题四、中国大陆岩石圈热状态和流变性质研究;课题五、基于高性能数值模拟的华北克拉通及青藏高原隆动力学研究。

2.研究目标根据专项总体规划,总体目标在于建立能够利用中国大陆岩石圈热结构和三维流变结构来模拟中国大陆地球动力学过程,特别是重点研究区域(华北和青藏高原)的三维流变结构的大规模并行计算平台系统及可视化系统,同时建设数值计算模型将专门针对中国大陆深部地幔对流与岩石圈耦合关系的精细数值模拟实验问题的壳‐岩石圈地幔‐软流圈地幔和上地幔演化所涉及到的牛顿流体(地幔)与非牛顿流体(地壳)方程、温度场(能量方程)、壳幔热化学演化方程、质量守恒方程等强耦合等系列地球动力学过程重要问题。

3. 主要研究内容1.)数值模拟平台建设:主要包括数值模拟相关的三维有限元并行计算程序库,同时建设数值计算模型将专门针对中国大陆深部地幔对流与岩石圈耦合关系的精细数值模拟实验问题的壳‐岩石圈地幔‐软流圈地幔和上地幔演化所涉及到的牛顿流体(地幔)与非牛顿流体(地壳)方程、温度场(能量方程)、壳幔热化学演化方程、质量守恒方程等强耦合等系列地球动力学过程重要问题;将ANSYS平台的部分功能结合到本项目的数值模拟平台中;2)三维大规模可视化平台建设:主要用于显示数值模拟结果,便于分析和展示海量地学观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

研究任务进一步可分解为:(1)根据我们现有的研究全球性大规模地幔对流、区域性地幔对流和区域性强震演化物理和数值试验模拟的工作成果和科研经验,建立一个专门针对数值模拟研究华北克拉通破坏问题的壳‐地幔岩石圈‐地幔耦合大规模并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平台系统:这个系统中主要以大规模和超大规模数值模拟为核心,辅以能够生成百万量级三维非结构化网格前处理系统和对这些大规模模拟数据进行有效可视化与数据挖掘分析的后处理系统。

利用地震台网宽频带地震记录计算福建中等强度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利用地震台网宽频带地震记录计算福建中等强度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利用地震台网宽频带地震记录计算福建中等强度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邱毅;郑斯华;鲍挺;李军;袁丽文【期刊名称】《地震》【年(卷),期】2013(033)001【摘要】Ten earthquakes (ML≥4) occurred in Fujian and its adjacent areas from 2007 to 2009. These frequently occurred moderate earthquakes actually affected the local people's lif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the earthquakes. In this paper,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four earthquakes (ML>4. 2) have been calculated by using broadband digital data of Fujian earthquake network and the seismic moment tensor inverse software TDMT-INVC developed by Douglas Dreger of the Berkeley Seismological Laboratory. The results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re analyzed. The focal depths are determined in the inversion.%2007-2009年福建及邻近地区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10次.这些频繁发生的中等强度地震,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因而有必要加强对这些地震的分析研究.本文利用BSL开发的矩张量反演程序TDMT_INVC,使用福建数字地震台网宽频带台站地震波形记录,对2007 2009年福建地区发生的4次ML>4.2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进行反演,并对反演得到的震源机制解进行分析;在反演过程中,利用波形拟合方法确定这4次地震的震源深度.【总页数】9页(P65-73)【作者】邱毅;郑斯华;鲍挺;李军;袁丽文【作者单位】福建省地震局,福建福州 350003;福建省地震局,福建福州 350003;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 100036;福建省地震局,福建福州 350003;福建省地震局,福建福州 350003;福建省地震局,福建福州 3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7【相关文献】1.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宽频带记录研究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特性 [J], 汪素云;俞言祥;吕红山2.利用CAP方法快速计算云南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 [J], 杨军;苏有锦;陈佳;叶泵;李孝宾;金明培;王宝善3.应用国家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资料测定国内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J], 任枭;刘瑞丰4.利用数字地震记录的(P-),(S-)振幅比资料测定小震震源机制解的可靠性分析 [J], 胡新亮;刁桂苓;马瑾;李雪英;高景春;王勤彩5.利用国家数字地震台网记录计算汶川地震余震峰值加速度分布图 [J], 俞瑞芳;俞言祥;肖亮;徐伟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震数据中channel标识的意思(待补充)

地震数据中channel标识的意思(待补充)

地震数据中channel标识的意思(待补充)Channel DescriptionEHZ/EHN/EHE Short Period 100 spsBHZ/BHN/BHE Broad Band 20 spsLHZ/LHN/LHE Long Period 1 spsVHZ/VHN/VHE Very Long Period 0.1 spsBCI Broad Band Calibration SignalECI Short Period CalLOG Console LogACE Administrative Clock ErrorLCQ 1hz Clock QualityOCF Opaque Configuration File通道代码通常遵循 SEED 约定,尽管某些通道代码早于约定且尚未更新。

除了少量的健康状态(SOH)通道外,代码的第⼀个字母代表采样率和传感器带宽的组合,例如U(超长周期采样频率为0.01Hz,SOH采样频率为0.01Hz)V(以 0.1Hz 采样的超长周期,或以 0.1Hz 的 SOH 采样)L(宽带采样频率为 1Hz,SOH 采样频率为 1Hz)B(宽带采样频率在 10 到 80 Hz 之间,通常为 10 或 50 Hz)S(短时间采样频率在 10 到 80 Hz 之间,通常为 50 Hz)H(⾼宽带采样频率为80Hz或80Hz以上,⼀般为100或200Hz)E(极短周期采样频率等于或⾼于80Hz,通常为100 Hz)第⼆个字母表⽰传感器类型,例如H(弱运动传感器,例如测量速度)N(强运动传感器,例如测量加速度)L(低增益传感器,通常为速度)M(质量位置,⽤于监控宽带传感器)D(⽓压计或压⼒传感器)K(温度传感器)A(倾斜仪)F(地磁传感器)T(⽔位传感器)第三个字母表⽰传感器⽅向或处理阶段。

Z,N,E(三分量传感器向北对齐)Z,1,2(三分量传感器具有不对齐⽅向,通常⽤于钻孔传感器或强⼒运动记录仪)X,Y,Z(具有特定地点⽅向的三个组件传感器,通常⽤于构建阵列)U,V,W(⾮标准⽅向的三分量传感器,通常⽤于宽带传感器的质量位置)Z(单组分垂直传感器,或⽤于测量⾼度的压⼒传感器)。

中国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8个项目介绍

中国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8个项目介绍

中国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八个项目介绍胡经国本文作者的话该文取材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最新专题栏目“走进深部”中的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的有关图文资料。

在编辑中,对其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基本上未作变动,仅对文章段落格式做了部分改动,并在文字上作了一些修改。

特此声明。

笔者编辑本文的目的在于让更多的网友、博友和读者了解中国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8大项目的内容,,充分发挥互联网络在普及地球科学方面的作用,为普及地球科学、推动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笔者微薄的力量。

本文目录项目1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项目2深部探测技术实验与集成项目3深部矿产资源立体探测技术及试验研究项目4地壳全元素探测技术与试验示范项目5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钻探试验项目6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技术实验研究项目7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动力学数值模拟项目8深部探测综合集成与数据管理下面是正文项目1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Sinoprobe-01)承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负责人:杨文采魏文博目标:解决大陆尺度、阵列式(Array)大地电磁参数标准网观测计划的关键技术问题;为系统开展中国大陆地壳电磁参数标准网建设和中国大陆地壳和上地幔三维物性结构及构造格架模型研究作必要的人才和技术准备。

探测原理:根据电磁波传播理论,电磁波的穿透深度与频率成反比,即随着信号频率降低,其探测深度增大。

通过在地面上探测和研究大地对不同频率交变天然电磁场的响应,获得地下不同深度介质导电率的分布规律,据以推断地下地质构造环境、地热结构和物质状态等信息。

项目工作部署:研究电磁参数标准网构建方法;全国(4°×4°)阵列式大地电磁网“控制格架”;大华北和青藏地区(1°×1°)大地电磁网;4°×4°和1°×1°壳、幔电磁三维结构模型;地球物理-地质综合建模研究。

2022年10月—2023年2月中国大陆地区犕≥4.0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

2022年10月—2023年2月中国大陆地区犕≥4.0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

梁姗姗,邹立晔,刘艳琼. 2022年10月—2023年2月中国大陆地区M ≥4.0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J]. 地震科学进展, 2023,53(4): 185-191. doi:10.19987/j.dzkxjz.2023-019Liang S S, Zou L Y, Liu Y Q. Determination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earthquakes with M ≥4.0 occurred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during October 2022 to February 2023[J]. Progress in Earthquake Sciences, 2023, 53(4): 185-191. doi:10.19987/j.dzkxjz.2023-019地震科学数据应用2022年10月—2023年2月中国大陆地区M ≥4.0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梁姗姗※ 邹立晔 刘艳琼(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 100045)摘要 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得到2022年10月1日—2023年2月28日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M ≥4.0共46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以及2023年1月30日新疆沙雅M 6.1地震的矩心位置和矩心偏移时间。

结果显示逆断型15次,走滑型15次,正断型14次,未知型2次。

关键词 震源机制;震源参数中图分类号:P315.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7780(2023)04-0185-07doi :10.19987/j.dzkxjz.2023-019Determination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earthquakes with M ≥4.0occurred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during October 2022 to February 2023Liang Shanshan, Zou Liye, Liu Yanqiong(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 Beijing 100045, 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regional full waveform inversion using the broadband waveforms recorded by China Seismic Network were conducted ,and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46 earthquakes with M ≥4.0 occurred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from October 2022 to February 2023 were obtained. The centroid location and time shift of the M 6.1Shaya ,Xinjiang earthquake were determinated by a grid search in the horizontal plane. The types of thes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show 15 reverse faulting ,15 strike-slip faulting ,14 normal faulting and 2 odd earthquakes.Keywords focal mechanism; source parameters引言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日0时—2023年2月28日24时,中国大陆地区共发生M ≥4.0地震47次(表1)。

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在大震速报中的应用

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在大震速报中的应用
2 2 青 海 地 区 地 震 .
图 2是 2 0 0 9年 8月 2 8日 0 9时 5 2分 发生 在青 海 海 西蒙 古 藏族 自治州 的地 震 , 中距 乌 震 鲁 木齐 台 10 6k 5 m。用短周 期仪 器仿 真 , 形上 似近震 , 波 水平 分 向似乎有 清 晰的 S S N、g震 相 。 但 是如 果用 s N—P N或 S —P 分析 计算 , g N 发震 时刻有 较大误 差 。
是 L l震相 。查 阅《 相走 时便 查 表 》 在 S之 g 震 ,

N s
后到 达 台站 的 是 x s和 S S震 相 。已知 反 射 波
的振 幅 比直达 波 的振 幅强 ( 张诚 , 9 8 , 1 8 ) XS和
混 淆 , 震 中距 过 大 。 使 2 4 中 国 台 湾 及 南 海 地 震 .
具有 复杂性 、 多样 性 。在长期 速 报工作 中发 现 , 相 的识 别 速 度 直接 影 响着 速 报速 度 , 震 只有 对 震相 特征有 充分 的认识 和 了解 , 震相 的识别 容易 了 , 报速度 自然 得到相 应提 高 。 速
2 1 新 疆 南 部 地 震 .
新疆 最南 端到乌 鲁木 齐 台直 线距 离约 13 0k 0 m。由于 “ 区” 中 国地震 局 监测 预 报 司 , 影 (
0S UD —
10 5
图 1 20 0 9年 8月 9日新 疆 南 部 地 震 的仿 真 波 形
Fi. Th i lt n g a h o o t en Xij n g1 esmuai r p fs uh r ni g o a
e r h u k n Au u t9,2 0 a t q a e o g s 09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典型矿集区深部结构探测——sinoProbe-03年度进展综述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典型矿集区深部结构探测——sinoProbe-03年度进展综述

VO13 o3:2 — 8 .2 N . 57 26
长江 中下游成 矿 带及 典型矿 集 区深部 结构探 测
Sn Po e0 io rb .3年度进 展 综述
吕庆 田 ¨ ,史大年 ¨ ,汤 井田 ,吴 明安 ,常 印佛 , io rb一3C 项 目组 Sn Po e0 一 J
1中 国地 质科 学 院矿 产 资源研 究所 ,国土资 源部成 矿作 用 与资源评 价 重点 实验室 ,北京 10 3 ; ) 00 7
A bs ra t t c :Th e e r t lsr ur nd c e pr s ntc us a tuct e a om posto a e ” r duc s ii n r p o t ”ofc om pl x ge yna i r c s st oug e od m c p o es e hr h
P o i g o e t u t r fM i d ea d Lo rRe c e ft e r b n n De p S r c u eo d l n we a h so h Ya t eM e a l g n cBeta d Ty i a e Co c n r to e : ng z t lo e i l n p c l Or n e t a i n Ar a A v e o n a o r s fS n Pr b 一 3 Re iw fAn u l Pr g e so i o o e 0
于下 地壳 ,并且 经历 了早期 强烈 挤压 、 后期伸 展 的变形 过程 等 。 这些 新发 现支持 软流 圈上 隆 、 岩石 圈减 薄,富
集地 幔熔 融 、下地壳 增厚 、拆 沉 的深部 动力学 模式 ,并 可解 释成矿 带普 遍发 育的 白垩纪埃 达 克岩 ( a i ) a kt 、 d e

我国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及台网观测条件质量评定

我国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及台网观测条件质量评定

我国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及台网观测条件质量评定
焦远碧;吴开统
【期刊名称】《中国地震》
【年(卷),期】1990(006)004
【摘要】本文简述了我国地震台网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台站地理分布特点。

文中介绍了区域地震台网监测地震的能力和台网观测条件质量评定的方法,并将全国划分为0.5°×0.5°的小区域,计算了台网对M_L=1.0,1.5,2.0,2.5,3.0,3.5,4.0地震的监测能力和观测条件质量,讨论了目前我国台网对首都圈、华北地区、东部地区和全国范围的地震检测情况,提出了一些地区改善观测条件的设想。

【总页数】7页(P1-7)
【作者】焦远碧;吴开统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82
【相关文献】
1.阈值监测技术在禁核试地震台网监测能力评估中的应用 [J], 王燕;刘俊民;王海军;唐恒专;李靓;唐伟;刘哲函
2.中国地震台网监测能力评估和台站检测能力评分(2008-2015年) [J], 王亚文;蒋长胜;刘芳;毕金孟
3.金昌无线遥测地震台网监测能力的初步评定 [J], 周明辉;许延军;赵成文
4.皖南地区区域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分析 [J], 袁勇; 周冬瑞; 谢石文; 郁建芳; 韩成成;
杨波; 王琐琛
5.长河坝—黄金坪水库区域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分析 [J], 杜瑶;吴彤;冯薪;丁勇;赵昱;郑昭;王宇玺;王余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地震台网数字化后与美国地震台网面波震级对比分析

中国地震台网数字化后与美国地震台网面波震级对比分析

0 引言
2 0 0 7年 “ ‘ 十五 ’ 网络 项 目” 完成 后 , 中国地 震监 测 系统全 面进 入 数字 化 时代 。国家 台站
所 使用 的地 震 计 以 CT S 一 1 E 、 J C Z — l 、 BB VS 一 1 2 0和 KS 一 2 0 0 0等甚 宽 或超 宽频 带地 震 计为 主 ,
作者简介 :翟璐媛 ( 1 9 8 2 一) ,女 ,辽宁盘 锦人 ,工程 师 ,2 0 0 6年毕业于 中国科技 大学 ,主要从 事地震监 测及台 网管理等工作 基 金项 目:中国地 震台 网中心 青年基金 ( QNJ J P Z— T WB一 1 3 0 4 ) 本 文 收 到 日期 :2 O 1 4 — 1 1 — 2 0
台 网 和 美 国 地 震 台网 测 定 的面 波 震 级 从 震 级 大小 、震 中距 、震 源 深 度 和 震 中方 位 进 行 对 比 分 析 。 从 对 比 结 果 看 :数 字 化 之 后 , 中 国地 震 台 网 测 定 的 及 同美 国地 震 台 网 测 定 的 Ms 之 间 存 在 一 定 系 统 偏 差 ;震 源 深 度 对 震 级 偏 差 基 本 没 有 影 响 ;震 中距 对 震 级 偏 差 有 一 定 影 响 ,具 体 表 现 为 随着 震 中距 的增 加 ,中 国地 震 随 之 偏 大 ,尤 其 以震 中距 大 于1 O 5 。 的地震明显 ; 4象 限分 布 对 偏 差 有 一 定 影 响 ,具 体 表 现 为 Ms 为 第 Ⅳ象 限 出现 偏 差 异 常 ,Ms 为 第 Ⅲ 象 限 出 现偏 差 异 常 。 关键词 震 级 ;面 波 ; 中 国地 震 台 网 和美 国地 震 台 网 ;数 字 化 ;对 比分析
数 据 采集 器 以 E DAS 一 2 4系列 和 S MAR T 一 2 4等 为主 。与模 拟 记录 直 接 使用 地 震 图进 行 测量 的 位移 不 同 ,数 字化 之 后地 震 计 直接 记 录 的为 速度 值 ,在 测 定震 级 时 根据 测 量震 级 的种 类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概况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 号文)的战略部署,揭示地球深部结构与组成,减轻资源、灾害和环境多重压力,响应国际地球科学发展趋势,参与全球地学竞争,国家启动“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2008-2012),作为“地壳探测工程”的培育性科学计划,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总体目标是,为实施“地壳探测工程”做好关键技术准备,解决关键探测技术难点与核心技术集成,形成对固体地球深部层圈进行立体探测的技术方法体系;在不同景观、复杂矿集区、含油气盆地、重大地质灾害区等关键地带进行实验与示范,形成若干深部探测实验基地;围绕现代地球科学难题和热点问题,部署实验研究工作;实现深部探测数据的融合与共享,建立深部探测数据管理系统;积聚优秀人才,形成若干技术体系的研究团队;完善《地壳探测工程》计划设计方案,推动国家立项。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我国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为深部探测提供结构、组分的参考系;在东部的华北、华南开展综合探测实验,运用不同的方法、技术集中探测实验,包括区域超长剖面、矿集区立体探测和万米科学钻选址等,形成深部探测技术体系;选择复杂结构的西秦岭中央造山带,超厚地壳的青藏高原腹地,现今最活跃的三江地球动力活动带,松辽超大型油气盆地进行探测技术实验,获得特殊地质结构的高精度探测数据;在具有重大科学研究、资源环境意义的关键部位,开展精细探测和科学钻验证,争取重要科学发现,并为进一步部署超深科学钻进行选址;研究深部地壳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包括深穿透地球化学、岩石探针等方法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层地应力测量,监测现今地壳运动,建立地应力标定技术系统;创新并行巨型地壳结构数值模拟平台,计算模拟洲际规模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建立岩石圈三维结构;集成各种方法数据与成果,集成深部探测有效的技术体系;实现海量探测数据储存、计算、共享、演示与发布全流程现代化,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完善《地壳探测工程》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推动国家立项论证。

26422072_江南造山带中段地壳结构与成矿启示:基于广昌

26422072_江南造山带中段地壳结构与成矿启示:基于广昌

1000 0569/2022/038(02) 0559 72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 18654/1000 0569/2022 02 17江南造山带中段地壳结构与成矿启示:基于广昌 浏阳剖面接收函数的认识张永谦1,2 吕庆田1,2 严加永1,2 徐 1,2 林吉焱3 皮娇龙4 陈淼1,2 张文文1,2ZHANGYongQian1,2,LüQingTian1,2,YANJiaYong1,2,XUYao1,2,LINJiYan3,PIJiaoLong4,CHENMiao1,2andZHANGWenWen1,21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 1000372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北京 1000373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郑州 4500024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11 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2 ChinaDeepExplorationCenter SinoProbeCenter,ChineseGeologicalSurvey&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3 GeophysicalExplorationCenter,ChinaEarthquakeAdministration,Zhengzhou450002,China4 InstituteofGeophysics,ChinaEarthquakeAdministration,Beijing100081,China2021 08 16收稿,2021 12 09改回ZhangYQ,LüQT,YanJY,XuY,LinJY,PiJL,ChenMandZhangWW 2022 CrustalstructureofthemiddlesegmentoftheJiangnanOrogenanditsimplicationsonmineralization:RevealedbyteleseismicreceiverfunctionsalongtheGuangchang Liuyangprofile ActaPetrologicaSinica,38(2):559-572,doi:10 18654/1000 0569/2022 02 17Abstract TheJiangnanOrogenislocatedbetweentheYangtzeBlockandtheCathaysiaBlock,thecentralpartoftheSouthChinacontinent Richpolymetallicdepositsaredevelopedinitsinteriorandadjacentareas,formingagiantCu Au Pb Zn Agpolymetallicmetallogenicbelt ThecrustalstructureoftheJiangnanOrogenrecordstheintegrationandinteractionbetweentheYangtzeBlockandtheCathaysianBlock,andisakeyareaforfurtherstudyingthecrustalevolution,magmatismandmetallogenicsystemoftheSouthChinacontinent TorevealthecrustalstructureandphysicalpropertiesofthecrustinSouthChina,weconductedadensebroad bandseismicsurveyprofile,fundedbytheNationalKeyResearchandDevelopmentProgramofthe“DeepProcessesandMaterialResponseofSouthChinaIntra ContinentalMetallogenicSystem” Inthispaper,weusetheteleseismicdataoftheportableseismicstationsalongthe320 km sectionbetweenGuangchang,inJiangxiProvinceandLiuyang,inHunanProvincetostudythecrustalstructureoftheJiangnanOrogen WeapplyteleseismicP wavereceiverfunctionmethodtostudythearchitectureandthebulkVp/VsratioofthecrustbeneaththemiddlesectionoftheJiangnanOrogen Theresultsshowthat:(1)TheMohodepthvariesinarangeof29~35km,withadome shapeddistribution TheaveragedepthofMohois~31km,lowerthantheaveragevalueoftheglobalcontinentalcrust,andmirrorthetopographicelevationwell (2)ThecrustalbulkVp/Vsratiovariesinarangeof1 64~1 83alongtheprofile,withanaveragevalueof~1 72,andisslightlyhigherintheCathaysiaBlockthanintheJiangnanOrogen (3)ThecrustalthicknessandVp/VsratioonbothsidesoftheGanjiangfaultaresignificantlydifferent,indicatingthattheGanjiangfaultisacrustalscalefault (4)Thesubductionofthepaleo PacificplatemaynotdirectlyinfluencethecrustaldeformationofthemiddlesectionoftheJiangnanOrogen Instead,itmayhaveanindirectinfluenceonthecrustalevolutionandmineralizationinthisarea Keywords SouthChina;JiangnanOrogen;CathaysiaBlock;Crustalstructure;Receiverfunction摘 要 江南造山带位于华南大陆扬子块体和华夏块体之间,其深部地壳结构与变形特征记录了扬子块体与华夏块体拼合与相互作用的痕迹,且在其内部与邻区发育了丰富的多金属矿床,并形成了巨型Cu Au Pb Zn Ag多金属成矿带,是深化认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4099、41574082、4180409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012、DD20221643)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600201)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张永谦,男,1983年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地壳 岩石圈深部结构的地球物理探测研究,E mail:zyq_imr@163.com识华南大陆地壳演化、岩浆作用与成矿系统的关键地域。

北斗和SAR_融合技术地质沉降监测在输电线路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北斗和SAR_融合技术地质沉降监测在输电线路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2 8 卫星应用 2024 年第 4 期
Satellite Navigation 导航天地
方面的研究发展迅速、成果丰硕,主要集中在图像 配准、干涉图滤波和 InSAR 区域网平差等关键技术 方面 [8]。在土地形变监测方面,研究人员基于高空 间分辨率 SAR 影像和永久散射点合成孔径雷达干 涉测量(PS-InSAR)技术成功监测到滑坡发生时 间段、地点和形变量,验证了高分辨率 SAR 数据 PS-InSAR 监测滑坡的有效性 。 [9-10] 通过借助永久 散射体和相干目标法结合的方式对大型人工线状 地物进行监测,证实了 PS-InSAR 在大型人工线状 地物的应用潜力 。 [11] 由于 PS-InSAR 观测网络建 模与参数稳健估计算法的出现,实现了线性形变 与非线性形变、DEM 数据误差和大气延迟影响的 有效分离 。 [12]
3 0 卫星应用 2024 年第 4 期
Satellite Navigation 导航天地
将主影像与从影像的复共轭交叉相乘产生干涉相位 图 Phase 和 相 干 图 Coherence。 再 进 行 Goldstein 相 位滤波,使用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滤波可以增强干 涉相位图和相干图的信噪比。对上一步得到的干涉 相位图进行多视操作,然后输入到相位解缠程序中, 获得相位解缠后的相位图。再将解缠后的相位图转 化为地表形变图,结合 308 个控制点(北斗采集有 效数据 2082000 组)的有效北斗观测数据进行融合 校正,基本获得研究区域的地质沉降形变图,最后 将地质沉降形变图导出为 Google Earth 格式,可在 Google Earth 进行展示(图 2)。从地质沉降形变图 可以看出,近海的城市区域地质沉降较大,城市中 心区域存在微小的地质沉降。
1. 建模及数据获取 (1)地质监测模型建设 地质监测方式分为水平位移监测和垂直位移监 测两种 [14]。其中在水平位移监测中可以借助卫星实 现高精度监测效果,但是受区域性大地水准面精度 及电离层延迟误差等因素的影响,高程位移监测误 差较大,因此可以通过相对高程监测来降低监测误 差(图 1)。

南北地震带的地震台阵观测及深部结构研究

南北地震带的地震台阵观测及深部结构研究

面波层析成像-南北地震带南段
(李永华,2014,潘佳铁,2015) ChinArray
29
面波层析成像-南北地震带北段
ChinArray
(李永华,潘佳铁提供)
(结果由李永华、王兴臣提供、图像由陈石制作)
ChinArray
ChinArray
接收函数与面波的联合反演 ChinArray
4515 (a),53064 (b)台站下方S波速度结构
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南北地震带南段项目进展情况报告
Web方式对外数据服务 ChinArray
采用Web 方 式对外可以 提供多种格 式的地震数 据服务
近实时数据服务
对于实时传输台站 ,从EQIM系统中 获取到地震目录后
,可以自动的裁剪
出事件数据后,放 在FTP服务器上供 用户使用。
流动台站0 流动台站1
Advances of ChinArray Program
接收函数方法获得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
ChinArray(王兴臣提供)来自接收函数获得的地壳结构剖面
ChinArray
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南北地震带南段
(鲍学伟,2015)
ChinArray
左贡—耿马褶 皱系
三江褶皱系
扬子地 台
华南褶皱 系
ChinArray
Soil vault construction
bedrock vault construction
最新的台站设计方案
ChinArray
各协作单位根据各自观测区域特 点及观测设备特点,进行观测点 建设,任务负责人对部分观测点 的勘选和建设工作进行了抽查。
ChinArray
观测设备架设过程中,结合 观测点所在区域特点,综合 考虑安全、保温、放水等多 方面要求,确保观测点、观 测设备能安全稳定运行

中国地震烈度表及相关参数

中国地震烈度表及相关参数

中国地震烈度表及相关参数地震是地球上最为常见和普遍的自然灾害之一,其破坏力极大且不可预测。

为了对地震进行系统的观测和记录,中国地震烈度表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中国地震烈度表的背景、参数解释以及与地震烈度相关的知识等。

1. 中国地震烈度表的背景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对地面造成破坏程度的指标。

早期的地震烈度表在中国并不统一,导致地震烈度评估结果的差异较大,不利于科学研究和救灾工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地震局于1971年开始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地震烈度评定工作,最终于1980年制定并推广了《中国地震烈度表》(GB 17740-1999)。

该烈度表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地区使用,并成为全国地震事业的基础规范。

2. 中国地震烈度表的参数解释中国地震烈度表中包含了许多参数,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参数进行解释。

1.烈度(Intensity):烈度是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的指标。

中国地震烈度表将烈度分为12个级别,依次为I度到XII度。

I度为不可感地震,XII度为破坏性极强地震。

2.震级(Magnitude):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的量度。

它是地震短周期体波震动的振幅的对数,通常使用里氏震级(M)来表示,是用于测量地震的国际通用单位。

震级与烈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完全一致。

3.地震带(Seismic Zone):地震带是指地壳有地震活动的区域。

中国地震带主要包括亚欧板块相交的地震带、欧亚板块相交的地震带、太平洋板块相交的地震带和滇藏地块地震带等。

不同地震带的地震活动频繁程度和能量释放强度各异。

4.活动断裂带(Active Fault Zone):活动断裂带是指在人类历史时间尺度内发生地震的断裂带。

中国地震波区多分布在活动断裂带上。

活动断裂带的存在对地震烈度分布和地震灾害程度有重要影响。

3. 与地震烈度相关的知识除了中国地震烈度表中的参数外,还有一些与地震烈度相关的知识值得了解。

1.烈度评定:烈度评定是指通过采集地震时期的地震参数等信息,结合实地考察,对地震烈度进行评估和等级划分的过程。

PKPM各项参数设定_xls

PKPM各项参数设定_xls

设计信息
序 号 1 2 3 4 5 6 7 参数 相关规范 结构重要性系数 梁、柱保护层厚度 《混》 P102 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 考虑P-△效应 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 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 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计算 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 8 P89 7.2.16-4条 9 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 结构中的框架部分轴压比限值按照纯框架 10 《高》8.1.3 P96 结构的规定采用 11 指定的过渡层个数、各过渡层层号 12 柱配筋按单偏压计算 13 柱配筋按双偏压计算 《高》7.2.14-3 P
活荷信息
备注 折减 按缺省值填入 一般填入所有层号,每层均考虑不利布置。 50年取1,100年取1.1
调整信息
备注 0.85 一般取1.0,如未考虑梁活 当采用楼板刚性假定时,可在0.4~1范围内取值,一般为0.4。若 考虑楼板的弹性变形,梁的扭矩不应折减。
为避免连梁开裂过大,此系数不宜取值过水,不宜小于0.55,般 取0.7 梁高小于800,取2;梁高大于800,取1.6~1.8 如果不选,则按5中所述,对全楼指定唯一的刚度系数 一般取1.0, 一般取1.15, 一般取1.25, 存在框支柱时选择,此项暂不起作用 一般调整
根据wmass.out计算结果,按实填入 根据wmass.out计算结果,按实填入 对剪重比在规范限值以内,可取1.0,否则应放大 如果不分段,则分段数填1。如不进行0.2V0调整,应将公段数填 为0。对框剪结构,存在剪力墙的,应调整;其它可填0。 5 2 如果考虑了多振型计算,可不考虑塔楼地震力放大。
荷载公式7422p42矩形为13圆形和椭圆形为08其余查资料p21高442p32一般填入1高3762p19房屋高度不小于150米时考虑一般默认即可一般填入2荷载7421地震信息序号参数相关规范备注砼剪力墙钢框架抗震等级由设防烈度和建筑高度确定计算振型个数10活荷重力荷载代表值组合系数11周期折减系数12结构的阻尼比13特征周期14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由结构所在地区和设防烈度两个参数共同控制不用填入默认即可15由结构所在地区和设防烈度两个参数共同控制不用填入默认即可16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应角度一般默认即可

中国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8个项目介绍

中国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8个项目介绍

中国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八个项目介绍胡经国本文作者的话该文取材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最新专题栏目“走进深部”中的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的有关图文资料。

在编辑中,对其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基本上未作变动,仅对文章段落格式做了部分改动,并在文字上作了一些修改。

特此声明。

笔者编辑本文的目的在于让更多的网友、博友和读者了解中国国家专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8大项目的内容,,充分发挥互联网络在普及地球科学方面的作用,为普及地球科学、推动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笔者微薄的力量。

本文目录项目1 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项目2 深部探测技术实验与集成项目3 深部矿产资源立体探测技术及试验研究项目4 地壳全元素探测技术与试验示范项目5 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钻探试验项目6 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技术实验研究项目7 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动力学数值模拟项目8 深部探测综合集成与数据管理下面是正文项目1 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Sinoprobe-01)承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负责人:杨文采魏文博目标:解决大陆尺度、阵列式(Array)大地电磁参数标准网观测计划的关键技术问题;为系统开展中国大陆地壳电磁参数标准网建设和中国大陆地壳和上地幔三维物性结构及构造格架模型研究作必要的人才和技术准备。

探测原理:根据电磁波传播理论,电磁波的穿透深度与频率成反比,即随着信号频率降低,其探测深度增大。

通过在地面上探测和研究大地对不同频率交变天然电磁场的响应,获得地下不同深度介质导电率的分布规律,据以推断地下地质构造环境、地热结构和物质状态等信息。

项目工作部署:研究电磁参数标准网构建方法;全国(4°×4°)阵列式大地电磁网“控制格架”;大华北和青藏地区(1°×1°)大地电磁网;4°×4°和1°×1°壳、幔电磁三维结构模型;地球物理-地质综合建模研究。

日本的地震观测台网

日本的地震观测台网

日本的地震观测台网
Ohtake,M;徐桂华
【期刊名称】《地震科技情报》
【年(卷),期】1997(000)002
【摘要】日本的各个地震观测台网共有500个固定台。

这些台站分属于许多个台网:由日本气象厅管理的全国性台网。

以及由一些国立大学和其院所管理的区域性和地方性的台网,包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

大多数非JMA台网是在全国预报计划之下建立的,该计划于1965年开始。

JMA台网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现在包括约190个配备有短周期和中周期的地震仪的台,其他的多大数台网所配备的仪器则是高灵敏度的短周期地震仪,其典型的固有周期为
【总页数】9页(P1-9)
【作者】Ohtake,M;徐桂华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8
【相关文献】
1.辽宁前兆台网观测与日本3.11地震同震效应研究 [J], 包秀敏;冀林旺
2.我国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及台网观测条件质量评定 [J], 焦远碧;吴开统
3.2013年云南洱源Ms5.5地震序列不同地震观测台网地震定位结果对比分析 [J], 李涛;付虹;姜金钟;徐兴倩
4.地震烈度速报台网观测资料质量研究——以成都市地震烈度速报台网为例 [J],
唐淋;祁国亮;张椤訢
5."一带一路"地震监测台网项目
《地震台阵观测技术专辑》后期稿件评审会成功举办 [J], 李佳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频可控震源“两宽一高”地震勘探的应用

低频可控震源“两宽一高”地震勘探的应用

低频可控震源“两宽一高”地震勘探的应用张丽艳;李昂;于常青【摘要】“两宽一高”是指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能够记录更完整的波场信息,假频少、低频信息丰富,有利于薄互层油气藏的刻画和地层各向异性研究.以实际的“两宽一高”资料为基础,从原始资料的波场特征、信噪比及频带等三方面对比分析了“两宽一高”资料的优势和特点,确定了针对“两宽一高”资料的处理技术和流程.利用最终成像结果对断层和砂体进行刻画和描述,体现了“两宽一高”地震勘探的优势.【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7(052)006【总页数】10页(P1236-1245)【关键词】“两宽一高”;可控震源;低频;宽频带;高分辨率【作者】张丽艳;李昂;于常青【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辽宁沈阳110034;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辽宁沈阳110034;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如今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的地质问题越来越复杂,难度越来越大[1,2]。

在油田勘探开发的中后期对三维地震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综合利用地质和地震资料进行油气勘探,并且使地震的作用最大化,是地球物理学家追求的目标之一,地震勘探也由原来的常规三维发展到“两宽一高”三维。

“两宽一高”地震指宽方位、宽频带和高密度的地震采集。

宽方位是指地震勘探三维排列的横纵比大于0.5,目前宽方位勘探的横纵比一般都在0.7以上[3];宽方位地震勘探可以获得较完整的地震波场信息,提高断层及岩性的识别能力。

宽频带是指采集的原始资料相对频宽——倍频程增加,即在同一分贝下,低截频值变小,高截频值变大,低频端和高频端同时向两端扩展。

低频有效成份在地震勘探采集时越来越重要,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宽频处理;另外,低频信息在全波形反演及油气检测中的作用也非常关键[4]。

高密度是指小面元地震采集,同时覆盖次数也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地质体的横向分辨率和纵向分辨率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6
院资
萍乡剖面
源所
9.青藏高原 NS 剖面(羌
地科
塘盆地)
007
院地
10.青藏高原腹地 NS
质所
剖面(藏北)
11.东南沿海 NE 剖面
地科
(东山-霞浦)
008
院地
12.东南沿海 NE 剖面
质所
(安溪-屏南)
25(2012.8-2013.8,
12, 2011.6-2012.7,
13); 35 2011 赵俊猛
SinoProbe-02-02 宽频地震观测台站数据清 单
为深入研究我国大陆典型构造区的壳幔结构、构造演化及资源能源的深部背 景,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开展了以实验宽频地震观测技术、探测我国典 型构造区壳幔结构为目的实验研究。流动宽频地震观测台站主要集中在:
1. 中国大陆主要块体深部结构特征及边界带位置; 2. 华南岩浆岩广泛分布的深部背景及大陆边缘对菲律宾板块俯冲的响应; 3. 印度、亚洲板块汇聚的前缘位置及南北向“裂谷”的深部状态; 4. 大兴安岭、松辽盆地深部结构特征及动力学过程; 5. 瞄准华南及沿海/青藏高原和东北三个地学研究及资源能源调查热点地区。
30 2008
24
191.4
(2010.11-2011.11,12
台,12 月;
2011.9-2012.10, 29
台,12 月);
22(2008.8-2010.6)
20 2008
12(2011.5-2012.1)
20 2010 李秋生
1060.1
40 2011
14(2011.10- 2012.12)
建德剖面(14 台),两剖面合计长度 950 km,使用了 Guralp CMG‐40T 地震计, 配备 Reftek 130 数字采集器,个别为 Reftek 72A 数字采集器;专题负责人: 王良书。 编号 Sinoprobe_02_03_004:存放“东北跨松辽盆地宽频‐甚宽频地震地震观测实 验”专题采集的原始数据 1088.8 Gb,该专题用 60 台宽频带地震仪布设成额 尔古纳‐虎林剖面,总长 1200 km,使用了 Guralp CMG‐3ESPC(50Hz‐60s)地 震计,配备 Reftek 130A 数字采集器;专题负责人:吴庆举。 编号 Sinoprobe_02_03_005: 存放“青藏高原腹地和北部天然地震观测实验与壳幔 速度结构研究”专题采集的原始数据 327.4 Gb,包括两条剖面:其一,跨青 藏高原腹地尼玛-定日和申扎-定结裂谷系布设的 EW 向剖面(33 台),剖面长 320 km;其二,青藏高原北缘可可西里剖面(共 35 台),剖面长 740 km;使 用了 Guralp CMG-3ESP 或 STS2 地震计,配备 Reftek 130 数字采集器;专题 负责人:赵俊猛、刘宏兵。 编号 Sinoprobe_02_03_006: 存放 “南岭成矿带的深部结构与成矿背景宽频带剖 面探测实验”专题采集的原始数据 131.6 Gb。寻乌-赣州-吉安-萍乡宽频带 地震观测剖面长 400 km,使用了 30 台(套)加拿大 Nonometrics 公司生产 的 Trillium 120P 地震计和 Taurus 便携式地震数据采集器;专题负责人:史 大年、彭聪。 编号 Sinoprobe_02_03_007:存放课题承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青藏 高原腹地 NS 宽频带地震观测实验”采集的原始数据 191.4 Gb。此 NS 向剖面 穿越藏北核心区,测线总长~1000 km,总共 54 个物理点,使用了 CMG-3ESP (50Hz-60s)、CMG-3T(50Hz-120s)地震计,配备 Reftek 130-1 数字采集器, 采样率 40 sps。专题负责人:贺日政。 编号 Sinoprobe_02_03_008: 存放课题承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不包 括贺日政专题)采集的原始数据 1060.1Gb。包括三条剖面:(1)中国大陆东 南沿海福建东山-霞浦剖面(20 台);(2)福建安溪-屏南剖面带地震观测剖 面(20 台);(3)青藏高原东北缘红原-景泰剖面(40 台),剖面长度分别为
13.青藏高原东北缘红 原-景泰剖面
合计 611
277
4532.6
共实施了 13 条宽频地震流动观测剖面,获得超过 8000 公里,总计 611 个台站 的天然地震观测记录。
基于宽频地震观测方法技术的特点和地震行业惯例,数据集以原始连续记录 为主,总数据量约 4532.6 GB。其中南岭剖面 30 个台站使用加拿大 Nanometric 公 司 Trillium 120P 地震计和 Taurus 便携式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其他大多数剖面的 采集仪器以使用美国 REFTEK 130-1 为主,部分 REFTEK72A,数据格式为 RefTek CO 压缩格式;青藏高原东北缘剖面使用了 4 台美国 Kinemetrics 公司的 Q330 仪器, 数据格式为 MiniSeed; 南岭剖面 30 个台站用加拿大 Nonometrics 公司仪器采集的数据的格式为 MiniSeed。
Sinoprobe 宽频地震观测数据概况一览表
编号
剖面名称
承担 单位
1.华南(泉州-阿坝松
中科
潘)剖面
001
院地
2. 江西—浙江-安徽
球所
剖面
中科
2.青藏高原拉萨地块
002
院地
EW 向剖面
球所
3.东南沿海 NW 剖面(厦
门-宜丰)
南京
003
4.东南沿海 NW 剖面(台 大学
州-阜阳)
工作 量 201
王良书
245.6
28(2008.12- 2011.4)
地震
5.东北额尔古纳-虎林
004
局地
剖面
球所
39(2010.6-2011.9, 60 2010 吴庆举 15, 2009.7-2可可西里剖
中科

005
院青
7.青藏高原腹地 EW 剖
藏所

地科
8.东南沿海南岭赣州-
58
26 28
年度
2009
2010 2008 2010
负责人
台站运行( 月)
数据量 (GB)
陈凌
25(2009.1-12,成都泉州,12 月; 2010.11-2011.12,松潘 -泉州,13 月)
1207.7
张中杰 13 (2009.9-2010.10) 280.0
16(2007.8- 2008.12);
数据说明 编号 Sinoprobe_02_03_001:存放“华南剖面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探测实验”专题
采集的原始观测数据 1207.7Gb,包括福建泉州‐阿坝松潘宽频带地震剖面(146 台)和安徽‐浙江‐江西宽频带地震剖面(55 台),剖面长度分别为 2000 km 和 560 km,共使用了 201 台 Guralp CMG‐3ESP(50Hz‐30s/60s)或 CMG‐3T (50Hz‐120s)地震计,配备 Reftek 130 数字采集器或 DAS24‐3D 数字采集器; 专题负责人:陈凌、艾印双。 编号 Sinoprobe_02_03_002: 存放"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宽频地震观测实验研究" 专 题采集的原始观测数据 280 Gb,该专题横跨拉萨地块主要南北向裂谷系布置 了 58 台宽频带地震仪,包括旁多乡‐纳木错剖面和措勤‐纳木错剖面,剖面总 长 850 km,共使用了 51 台 Guralp CMG‐3ESP(40Hz‐30s)和 6 台 CMG‐3ESP (40Hz‐60s)地震计,配备 Reftek 72A 数字采集器 27 套和 Reftek 130 数字采集 器 31 套;专题负责人:张中杰 、陈赟。 编号 Sinoprobe_02_03_003: 存放“华南岩浆岩带宽频带地震观测实验”专题采集 的原始观测数据 245.6Gb,包括福建厦门‐江西宜丰剖面(26 台)和浙江台州‐
25(2008.1133 2009 刘宏兵
2009.12,13,
327.4
2009.12-2010.12,12
月)
131.6
30 2011 史大年 9(2012.7-2013.4)
25
(2008.10-2009.11,18
台,13 月;
2009.7-2010.5,19 台,
30 2010
12 月)
贺日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