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docx

人教版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docx

人教版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三维目标 :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教学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教学难点 : 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教具准备:有关世界地图、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教学过程[读图]读教材第 42 页图 3.1 和图 3.2,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

一、区位的含义学生讨论: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主要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

这也说明两者的区位不同。

图中信息引申信息经营方式湄南河平原湄南河平原地区人力耕种气候湿热、机械人力耕种的水的水稻田、地势低平、红化程度低。

稻田色土壤;澳大利亚牧澳大利亚牧场上放养的羊地势平坦,降水牧场场群、草茂密,远处有树较图 3.1 地区林;少。

教师归纳: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图 3.3)。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指导学生读图]根据教材第 42 页图 3.3,思考以下问题: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②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除以上因素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自身的资金情况,当地的科技情况等等对农民自身决策都是有影响的。

教师评价: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就是这六点1、气候2、地形3、土壤4、市场5、交通运输6、政策[教学反馈]根据刚讲的农业区位因素完成第43 页“活动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案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案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教案1【课标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举例说明要紧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课标分析:本课程标准在本节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得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结果,以利于学生形成农业可连续进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从而培养学生把握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两种不同农业景观图的对比,引出农业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缘故。

通过教材p43的活动的第1、2题,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具体某一农业生产的要紧阻碍因素,以及它们是如何阻碍的。

通过课本p43活动的第3题,引导学生分析说明农业区位的选择受市场因素的阻碍变化较大,使学生把握阻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知识点。

案例1的目的在于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农业地域的形成,教材中以案例2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为例说明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明白得农业区位的含义。

2、明白得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阻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缘故,训练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明白得农业区位的含义。

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关心学生明白得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阻碍。

3、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明白得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农业区位差异,学会进行区域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得在进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

2、培养学生用进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3、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爱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阻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进展的阻碍。

【教学难点】农业的要紧区位因素及区其进展变化、农业地域的形成。

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及其特点〔2〕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3〕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在实例中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图片分析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差异学会地理区域比拟分析方法。

〔2〕通过分析具体农业生产区位的合理性,掌握地理综合分析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的思想,培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具体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教学方法比拟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教具准备1、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情况制作出来,增强直观效果并进行比照,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到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学习。

2、收集新闻资料及不同地域农业生产活动的案例,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型综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12汶川大地震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我们渴望天佑中华,我们也时刻关注着灾区的灾情。

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目前灾区人民最缺的是什么?〔吃的,穿的〕对!尤其是吃的,中央为解决灾区人民吃饭问题,从国家粮食储藏库调集大批稻米运往灾区,伊利集团也向灾区捐赠了大量牛奶,这里我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刚刚我们这里提到的稻米产自哪个地方?〔南方地区〕,那牛奶又出自我国哪个地区?〔内蒙古草原〕。

同学们对这些现象是很熟悉的了,那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我国南方地区开展的是水稻种植业,而畜牧业却布置在内蒙古草原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讨的内容,3.1农业的区位选择【板书】3.1 农业的区位选择【引导】本节课我们将要探讨农业的区位选择,首先就应该知道什么是农业,它具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41页的序言内容,思考一下什么是农业?【板书】一、农业1、概念【提问】想必大家都已经看完了,那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们大家课本上是如何为我们定义农业的。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5.结合现实生活,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提高他们对农业区位选择问题的关注度和认识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学会分析不同农业区位的优劣势。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学原理评价农业区位选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分析农业分布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农业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讲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交通、政策)和技术条件(如种植技术、农业机械)。
3.结合实例分析,阐述不同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
4.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资源,展示丰富的农业区位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课堂互动,巩固知识: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巩固所学内容。
6.实践操作,提升能力: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乡或其他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认识到劳动者在农业发展中的辛勤付出和价值。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但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系统认识尚显不足。他们对农业的了解多停留在表面,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内在联系掌握不深。此外,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农业区位选择的现象,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知识。
2.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实地考察所在区域的农业发展状况,学会分析农业区位条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如气候、土壤、水源、地形、交通、市场等。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实地考察方法,分析特定区域的农业区位条件,提出合理的农业布局方案。
3.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掌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提高对农业发展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4.合作能力:高中学生具备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共同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问题。
5.实践能力:学生渴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对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产生共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农业发展的图片,如丰收的稻田、现代化的温室大棚等,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吗?农业在我国的地位如何?”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总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将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了解如何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效益。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农业的区位选择-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一. 引入 (100 字)农业是人类的重要生产活动之一,而农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位选择。

区位选择是指农业生产者在选择农业生产地点时考虑自己和生产环境的要求,从而在具备可行性的条件下选择最优的生产地点。

区位选择与农业生产的投入输出、经济效益以及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二. 内容 (1000 字)2.1 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意义 (200 字)1.原则:区位选择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佳的农业生产地。

2.意义:对生产者来说,选择较为合适的生产地点能够带来更高的收益;对社会和国家来说,农业的稳定生产与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均至关重要。

2.2 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400 字)1.土壤条件:土壤质量的好坏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在种植特定作物时,需要考虑土壤中是否含有特定的营养元素。

2.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另一重要因素。

不同的作物,对气温、日照等环境要求不同,因此选择生产地时应该仔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

3.水资源:水资源的缺乏或过度利用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选择地点时要考虑自己的水资源要求,并寻找合适的水源。

4.地形地貌:地形地貌不同对农业生产可能会产生影响。

例如,平原适宜广泛种植庄稼,而山地适合果树种植或生态畜牧等。

5.交通条件:交通状况直接影响了产品销售渠道,因此农业生产者也应考虑区位选择地的交通状况。

2.3 区位选择的应用实例 (400 字)1.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区位选择岳阳市洞庭湖地区气候适宜,适合水稻等农作物生产。

然而,该地区缺水问题严重,因此在选择生产地时需要选择有水文资源的地区。

同时,由于该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稳定,适宜作物生长,因此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黑龙江省鹤岗市黑龙江头道河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区位选择该地区土壤质量好,适合种植大葱、大豆、洋葱等作物,并且有足够的水资源。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2.分析作业:结合课堂所学,分析以下案例,并提出优化建议。
案例一:某地农民在山区种植小麦,产量较低,收益不佳。
案例二:某地区利用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发展渔业,提高了农业产值。
提交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案例分析报告,字数不限。
3.实践作业:运用GIS技术,为自己所在地区设计一个合理的农业区位选择方案。
2.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图片,如水田、旱地、梯田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地区的农业景观有所不同?这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哪些地区盛产水稻?哪些地区盛产小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引导学生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思考问题。
3.通过案例介绍,如:“某地区原本种植小麦,后来改为种植苹果,结果农业产值大幅提高。”让学生思考农业区位选择对农业产值的影响。
4.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农业特色,探讨家乡农业区位选择的合理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能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合理性。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分析农业区位选择,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形成正确的农业发展观念。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考。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造性,提出自己的农业区位选择方案。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将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造性,提出自己的农业区位选择方案。通过这样的作业小结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东北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的问题。
2.提出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问题的兴趣。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展示东北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的问题。同时,我还会提出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问题的兴趣。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的学习内容。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农业区位选择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鼓励学生相互鼓励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农业区位选择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鼓励学生相互鼓励和进步。通过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本案例选取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典型农业区位选择问题,将实践问题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主体性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索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同时,我还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3.假设你是一位农业规划师,请为某贫困山区设计一个农业发展计划。考虑到该地区的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等,提出合适的农业类型和产业发展方向。要求:计划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表述清晰。(字数不少于1000字)
4.围绕“农业区位选择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展开小组讨论。每组撰写一篇讨论报告,总结小组观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字数不少于1000字)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2.练习题目包括分析某一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判断农业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农业区位选择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归纳出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就某一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实地考察或观看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及其特点,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和观察力。
5.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拍摄一段介绍家乡农业区位选择优势的短视频,要求画面清晰、内容丰富,时长不超过5分钟。
1.作业提交时,请确保书写规范,内容完整,切勿抄袭。
2.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共同提高。
3.作业截止时间:下周三晚自习前。请按时提交,逾期不予受理。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高中地理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使学生能理解分析人类对一些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而发展农业的一些典型事例;2、能理解分析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三、教学难点: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四、教学方法:比较法、事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五、课时安排:计划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我们经常提到的某地特产,这应属于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

教师归纳:对,那么在一定地域进行生产时,应如何选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地广人稀的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和青藏高原的畜牧业(教材图5.4)自然条件经营方式农产品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种植业,国营农场大型机械化生产小麦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山地草场广布粗放的放牧业藏绵羊、藏山羊、牦牛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引导学生看书完成这部分内容:然后教师总结归纳。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可分为两大因素:一是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二是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政策等。

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要素对农业区位影响极大。

2、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等;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域分异,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3、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不同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农作物。

如我国东南丘陵为广布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油茶、马尾松)等,粮食低产。

课后思考:红壤酸性强、土质粘重、含有机质少等,请找出有何改良办法?4、市场: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5、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等产品易腐烂变质,要求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3.1农业区位选择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3.1农业区位选择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教学过程: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案例。
(2)各小组讨论:分析所给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总结农业生产特点。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巩固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
(3)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促进相互学习,提高整体水平。
4.教学资源:
(1)充分利用教材、网络资源、实地调查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2)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如GIS、遥感等,提高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兴趣和效果。
(3)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生物学、经济学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利用GIS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4.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实地调查当地农业区位因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村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3.1农业区位选择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及作用,理解农业区位选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3.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为农业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3.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区位选择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因和影响。
2.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如果你是这个地区的农民,你会选择哪种作物进行种植?”、“如何改进这个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等,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小组合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特色为案例,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通过展示各地农业生产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农业区位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如“为什么这个地区适合种植这种作物?”、“这个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等。
本节课通过以上五个亮点,突出体现了教学案例的实际应用性、问题引导性、合作探究性、案例分析性和反思评价性,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亮点二:问题引导,启发思考
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因和影响。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3.亮点三: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本节课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教师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交流,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客观规律,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节课通过深入剖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共1课时)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如:“请分析我国某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并说明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组织学生互评,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分类、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分析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图片,如东北地区的大型农场、江南水乡的稻米种植、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各有特色?”
2.学生观看图片,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引导,指出农业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农业的区位选择。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强调农业区位选择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现实中的农业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农业区位选择知识,分析自己家乡的农业发展情况。具体要求如下:
(1)列出影响家乡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2)分析这些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促进家乡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案例分析: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以下案例,并分析其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因。
(1)案例一:某地以种植水稻为主,近年来逐步发展蔬菜种植,分析其区位因素变化;
2.难点:理解并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实际农业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4.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高自我改进的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3.1农业的区位选择”,旨在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素养,我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设定在我国东北地区,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加剧,农业区位选择面临着新的挑战。本节课将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3.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农业区位选择案例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共同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影响。
3.组织小组间的交流与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4.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
2.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提出改进农业区位选择的建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进展》的第一节内容,课时为1课时。

1、教材地位: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其的探究让同学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因此这节不仅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揭示区位理论的学习和讨论方法,对同学以后学习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材的思路和特点:本节的教材编写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本节教材以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引入,提高了同学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猎取相关学问的爱好。

教材以文字的形式叙述了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便于同学科学地理解概念。

以图片的形式向同学展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清楚明白。

通过P43的活动1和2,可以培育同学学会详细分析某种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通过活动3则很自然地引入到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学问的讲解,案例1的设置,了解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因素的变化而带来的农业变迁,使同学把握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学问点。

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一学问则主要是通过文字叙述让同学知道什么是农业地域的概念,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通过案例2,让同学学会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生产特点,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同学学习状况分析:我校高一同学经过学校和学校的课改,共性比较突出,他们对感爱好的学问能有较高的热忱和探究的意愿,他们盼望能有个表现自己力量的舞台,他们也具备有肯定的合作力量,但学校地理学问相当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力量很差。

三、设计思想: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同学为中心,老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帮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同学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以培育同学的地理思维力量,创新力量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加同学学习地理的爱好。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艺1.从天文位置、自然和社会要素等方面,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要素及其开展变化对农业消费的影响。

3.经过火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构成的缘由,训练读图剖析才干。

〔二〕进程与方法1.培育案例剖析及读图的才干,了解农业区位要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实际知识合理停止农业区位选择。

2.经过详细案例了解农业区位要素对农业地域开展的影响,学会剖析区域农业开展条件的剖析和开展方向的选择。

3.经过详细案例学习了解农业地域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对农业区位知识的学习,了解在开展农业消费时要量体裁衣的思想。

2.培育用开展的目光看效果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要素。

2.农业区位要素变化对农业消费的影响。

3.农业地域类型的构成要素和剖析方法。

〔二〕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停止农业区位选择。

三、教学战略本节课的教学中,力图充沛开掘教材资源,采用效果探求和小组协作形式组织教学活动。

经过对图表的判读和教材文字内容的阅读,试图提高先生获取天文信息的才干。

以小组协作为载体,培育先生协作学习的才干。

在知识层面上,本节课让先生充沛参与,从而加深先生对概念的看法,使其自主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

四、教学进程〔一〕导入展现图片〝吃货眼里的中国地图〞,以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食材导入新课。

〔二〕主要教学环节1.农业区位教员对先生分组,布置先生活动:〔1〕阅读教材41页内容,指出42页图3.1和图3.2中农业活动的休息场所、休息对象。

〔2〕说出形成图3.1和图3.2农业活动差异的天文原理。

教员巡视各组讨论的状况,请各组先生代表发言,然后停止总结性说明。

依据教材41页对农业消费的描画,我们可以看出:农业消费活动的休息对象是植物和植物。

而动植物生活所依赖的自然天文环境具有差异性,由于自然天文环境具有地带性规律,各地的农业消费活动肯定存在差异。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教学设计选用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部分内容。

本节系统的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材无论阐释基本原理,还是分析具体案例,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习惯。

二、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它和工业、城市、人口等都是《必修二》的主要内容,《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的第一节,是学习农业的基础。

也是本章第二、第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对“工业区位”、“交通区位”的学习有示范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背景:学生们能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的知识与技能和人文素养。

2.生活经验:部分学生居住在城市,部分学生虽然来自农村,都对农业生产了解很少,只知皮毛,缺少系统的认识。

3.思维特征:学生们现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高于辩证逻辑思维,是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四、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

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结合本地区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培养理智、客观的地理思维。

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①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②难点: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六、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六个问题为线索,层层深入,力图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采用问题探究和小组合作模式组织教学活动。

通过对图表的判读和教材文字内容的阅读,试图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案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案1

教学设计——3.1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教学内容分析该教学设计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选择。

该节系统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生了解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应地制宜,因时制宜,最终能够指导人类合理的生产活动,与环境和谐发展。

该节课是本章的学习重点,也是后两节学习的基础。

教材无论是阐述理论,还是案例分析,目的是培养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经济发展问题。

本节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

二、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对农业生产活动比较熟悉,学习内容能够提起他们的兴趣。

同时,该地区的农业活动主要以畜牧业和种植业为主,本节内容又具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如何联系他们的实际经历来提高学习兴趣和增强他们对农业生产的感性认识很重要。

三、教学目标(1)从农业生产实例出发,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识记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并理解不同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地域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3)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4)结合农业活动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见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生学会从材料、地图中获取信息和评价地理信息,进而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6)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合作和探究的观念。

(7)通过联系生产实际,增强学生对农业生产的感性认识和乡土情感。

四、教学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农业区位的选择六、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游戏“脑中构图”教师:现在,同学们在大脑中构思一张中国地图,然后看看与老师边白板展示的地图是否一致。

(学生构思完成后,老师一边展示,一边与学生讨论)(展示过程中,观察学生对“中国吃货地图”的反应)老师:爱吃美食的同学们,你大脑中是否也有这么一张地图呢?我国的美食为什么会这样分布呢? (部分学生回答跟农业生类型有关,老师承接转入新课)农业生产类型影响美食的分布格局,那么,又是什么影响了农业生产格局呢?现在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学习新的知识——3.1农业区位的选择1.农业区位的概念[读图分析]指导学生看图,学会从地图上找出相关的信息。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地理必修二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地理必修二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使用GIS软件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和管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对农业科学的理解和认同。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3.培养学生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生产改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讲授新知
1.区位选择的概念:解释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即在一定地域内,农业生产者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选择最适宜的地点进行农业生产。
2.区位选择的原则:讲授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如土壤、水源、光照、气候、市场、交通等因素。
3.区位选择的实例:分析具体农业区的区位选择实例,如水稻种植区、苹果栽培区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农作物对区位选择的适应情况。
2.能够分析不同农作物对自然条件和区位因素的适应情况,提出合理的农业区位选择建议。
3.了解农业生产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农业生产中的自然条件和区位因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农业区的自然景观、农作物种植和农业区位选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农业区的特点和差异。
2.设计虚拟农业区的情景模拟游戏,让学生扮演农业专家的角色,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和农业生产决策,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例如,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农作物种植?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三维目标:
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
本观念。

教学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
教学难点: 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具准备:有关世界地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学过程:
[读图]读教材第42页图3.1和图3.2,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

一、区位的含义
学生讨论: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主要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

这也说明两者的区位不同。

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图3.3)。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指导学生读图]根据教材第42页图3.3,思考以下问题:
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②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除以上因素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自身的资金情况,当地的科技情况等等对农民自身决策都是有影响的。

教师评价: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就是这六点。

1、气候2、地形3、土壤4、市场5、交通运输6、政策
[教学反馈]根据刚讲的农业区位因素完成第43页“活动题”。

学生讨论回答:略
【合作探究】
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
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教师总结】1.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正好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补充,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2.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

这个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教师总结】2.江西的千烟洲是丘陵山区,属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

丘陵山区耕作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

坡度小的缓坡和地势更为平坦的谷地,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

地势更为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出现洪涝灾害,因此因地制宜发展鱼塘养鱼业。

地形条件是这里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一甘蔗地一鱼塘一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①候均温是指连续5日的平均气温。

【教师总结】3.一般来说,受市场价格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产品,农民收益是逐渐递增的。

同时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鲜花消费逐渐兴起。

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紧邻港澳台地区,便于出口,市场需求量大。

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除了受市场的价格、需求变化影响外,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以上我们既从产品种植的本身条件考虑,还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如地价、产值、投入成本、市场等。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那么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都是一成不变的吗?我们来阅读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并完成相应的活动题。

【教师总结】案例1的第一自然段,按两个线索展开:一是地中海气候区农业产品种类以及消费地的变化;二是农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其中包含人对自然条件改造的因素。

第二自然段体现了区域比较的思想方法,给出了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主要的农业区位差异,提出了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合作探究】
1.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的历史中,分析如下问题。

(1)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
【教师总结】1)随着欧洲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时鲜业的市场条件。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地中海地区时鲜业实现区域专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加强了生产地与市场的联系。

通过技术投入改善了该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合理性,有利于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
【教师总结】(2)市场和交通运输因素、自然灾害对该地区时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

与法国比,西班牙具有劳动力费用低、低温冷害少的优势;法国时鲜业具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近消费市场的优势。

两国可以优势互补,利用气候的季节差异分别占领不同季节的市场,西班牙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法国以中高档产品为主……
2.以你的家乡为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

【教师总结】此问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让学生任意发挥,进行讨论。

【教师总结】根据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

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

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三、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2、形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为更好的理解这一问题,我们来看一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的案例。

【合作探究】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明确如下问题:
1、混合农业主要是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2、澳大利亚既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

【合作探究】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在生产结构、经营方式、科技应用、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2.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形成的过程中,有哪些区位因素在起作用?
【教师总结】通过阅读案例完成活动1的内容。

根据澳大利亚小麦一牧羊带分布图,确定小麦一牧羊带在澳大利亚降水分布图、气温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上的位置,结合地图册中澳大利亚的地形分布图,分析说明澳大利亚小麦一牧羊带分布地区有利的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劳动力、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完成活动中题2的要求。

【教师总结】
1.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
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等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世界主要的小麦、畜产品产地
2.降水、温度、水源等自然条件为发展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提供了必要条件,澳大利亚早期移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形成了早期以牧羊业为主的农业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牧羊业逐渐演化为小麦——牧羊为主的混合农业。

因此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是当地居民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适应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逐渐发展形成的结果。

自然条件是基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起了主导作用。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有关区位和农业地域形成的基本知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通过学习,大家了解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板书设计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区位的含义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2、地形3、土壤4、市场5、交通运输6、政策
三、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
2、形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四、混合农业
1、概念:主要是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2、典型地区: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