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省略句详解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最新部编中考真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版)11

最新部编中考真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版)11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4天打卡计划第十一天课外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课外阅读(2022·浙江绍兴·统考中考真题)阅读陈继儒漫游潇溪(今嵊州下王镇小溪村)所作《胜游记》,完成后面小题。

胜游记[明]陈继儒余癖于山水之趣。

戊辰春暮,拟为石梁、雁荡之游,道经于剡,将览右军之池,并康乐覆卮所。

清妙秀异,杜工部之语不虚也。

行一舍许,见其峰峦叠翠,涧水潆回,乔松壮谷口,古柏郁溪头,依稀盘谷,仿佛辋川,徘徊久之,不忍离去。

方眺览.间,遇一矍叟,黄发台背,逍遥山径,诚.葛天氏①之民也。

余揖询其地,知是潇溪。

居虎豹,偃虬龙,佳哉胜地。

忽一童子把.竿垂钓,余私计曰:“是儿器宇不凡,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也②。

”童子罢钓揖予,登堂洗爵、奠斝③,宰鸡款予。

主席陪话者即向之策杖老翁也一唱一酬觥筹交错。

觌④其貌,骯髒⑤矍铄;味其语,正大光明;论世则议切事务,谈道则奥彻玄微。

猗欤休哉⑥!真世不易觏⑦者也。

尔时夜分就寝,余思良士不寐,爰⑧成四韵以纪胜概⑨,云:茅屋疏篱一径深,门无车马绿苔侵。

云山纵意权⑩为主,富贵惊人懒挂心。

珍馔饷宾情已厚,交情一面意何深。

葛巾野服蒲葵扇,自在溪边五柳⑪阴。

韵成东白,主复延.余就席,载续四韵:风尘鞅掌⑫最羁人,谁更清闲憩此身。

梦醒北窗书千卷,兴饶东郭酒三巡。

谢安门外春常静,五柳庭中月自新。

任尔纷嚣当面起,斟瓢仙子正颐神。

主宾话别,束装就道。

主君谓谁?徐君以圣也。

童子谓谁?其孙佩元也。

良辰难得,胜地不再,乃记之以志不忘。

【注释】①葛天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据说他的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②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也:语出《晋书·王衍传》,“宁馨儿”后为小孩的美称。

③爵、斝jiá:古代酒器。

④觌dí:见;⑤骯髒kǎng zǎng:刚直,不屈不挠。

中考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20课内文言文阅读(难点部编版解析版)

中考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20课内文言文阅读(难点部编版解析版)

专题20 课内文言文阅读(难点)专题概述和解题方法指导《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学初级阶段要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多个省市的《中考说明》中关于文言文的考查内容是这样表述的: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常用文言句式,理解古诗文句子的意思,翻译文言语句。

一、通过对近年来各地初中语文的各类测试卷进行分析,发现对文言文的考查主要如下:1.重视对文言诵读过程的训练。

对文言文的字音(多音字)、朗读停顿、朗读节奏、文言断句、语气语调等这些文章诵读的基本要求要加强训练,灵活运用,中考对诵读实践能力的考查将会有所强化。

2.重视对文言实词意义,特别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词的积累。

对教材中出现过的实词要认真整理,归纳识记,认准字形,读准字音,准确理解准确理解并掌握字义,尤其是常用词一定要准确掌握。

3.对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单音节虚词)的用法要准确掌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重视积累,灵活运用。

4.重视对文中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体验感悟的训练与理解,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认读、理解文章内容。

重视平时课文的学习,在课文的学习中学方法,重视积累。

在课外阅读中拓展迁移,灵活运用,这样阅读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

5.重视比较阅读的训练。

比较阅读的考查将会在中考文言试题中普遍增加,因为它更便于开放性试题的设计和探究性问题的考查。

要重视课文(学过的课文)的比较,包括散文之间,散文与诗歌之间,诗词与诗词之间的比较等等。

在平时的学习(或复习)中要给予重视,强化训练,掌握方法,运用于课外拓展。

6.能对所学课文流利的朗读,背诵要求背诵的优秀诗文,做到正确理解,准确积累。

7.阅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研究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能对文章的内容从某些方面感悟理解,得出自己的认识、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

8.自己动手整理所学过的课文,整理积累实词、虚词、句式特点、作家作品、文学文化常识。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句式详解《省略句》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句式详解《省略句》
如: (尔)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左传崤之战》
3.对话省
如: (孟子)曰: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曰: “(独乐乐)不若与人。”
——《孟子》
省 略 谓 语
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 现代,省略谓语的情况是比较少的。
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也不是非常特殊的 现象,尤其是并列的两个句子,如果其中一句用了 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
——《曹刿论战》
省 略 宾 语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 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 所省略的多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如: 屠惧,投(之)以骨。
——《狼》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
如: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人。Fra bibliotek——《曹刿论战》
省 略 兼 语
“使、命、令”之类动词的宾语常 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 个词就称作兼语。
省略的谓语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影响 句子的表达。
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
如: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2.承下文谓语而省略
如: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
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列子歧路亡羊》
3.共喻省略
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 如: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理之)。
省 略 主 语
句子中是否省略了主语成分,要根 据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推断。
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的 主语或成分补回。
主语的省略,可分为“承前省”“蒙 后省”“对话省”等形式。
1.承前省
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捕蛇者说》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一课醉翁亭记 复习要点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一课醉翁亭记 复习要点

11 醉翁亭记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滁(chú):滁州。

壑(hè):山谷。

蔚(wèi)然:茂盛的样子。

琅琊(láng yá):琅琊山。

潺潺(chán):拟声词,形容水声。

暝(míng):昏暗。

(区别瞑)山肴(yáo)野蔌(sù):野味野菜。

蔌,菜蔬。

皆:副词,都。

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名:取名,命名。

名词动用。

乎:相当于“于”。

意:情趣。

得:领会。

寓:寄托。

林霏:树林中的雾气。

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归:聚拢。

晦:昏暗。

野芳:野花。

发:开放,开花。

秀:茂盛、繁茂。

负者:背东西的人。

伛偻(yǔ lǚ):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提携:小孩子被大人领着走,这里指小孩子。

陈:摆开,陈列。

非丝非竹:不是音乐。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丝竹指代音乐。

觥(gōng)筹:酒杯和酒筹。

颓然:原指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已而:随后,不久。

阴翳(yì):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翳:遮盖。

乐①其乐②:乐他所乐的事情。

乐①:以…为乐。

乐②:乐事。

谓:为,是。

二、文学常识《醉翁亭记》是北宋欧阳修的游记散文。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存世。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文章通过记叙太守游宴,分别描写了山水之美,游宴之乐,兴满醉归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全文以醉翁亭为轴,以乐为线,条理清晰,言辞优美。

四、知识点1、特殊句式判断句: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倒装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介词结构后置,即“以文述”)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省略介词“于”,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2、古今异义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情趣。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省略句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省略句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省略句详解省略主语在一个复句之中,第一个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个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以省略,这种情况在古代汉语中称为承前省。

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桃源人”后三个分句的主语同第一个分句,所以省略了。

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见。

但是古代汉语中还有主语蒙下省略的现象。

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在“无信”前省略了“你”,在“无礼”前省略了“你”。

这种现象在新课标语文的文言文中不常见。

由于在语言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常不一致,主语又因省略经常不出现,所以古代汉语中多有暗换主语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多称成为病句,可是在古代汉语中却是允许的,正常的,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其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之前的主语是“桃源人”,可是后一句的“具答之”的主语是“渔人”。

(《桃花源记》)主语在前后句发生了变化,但都省略了。

省略宾语古代汉语省略宾语的现象,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现代汉语。

古代汉语的及物动词虽然也要求一个宾语与之搭配,但这个宾语完全可以不出现而隐含起来,只要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在前文中已经出现或者已经谈到过,不再出现也能使人正确体会出动作的接受者,宾语则可以省略。

例如“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意思是将尉拔出剑站了起来,吴广也站了起来,夺下将尉的剑并且把他杀了。

此句中承前省略了自己的宾语“剑”。

这些省略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比较常见。

其中也包含了省略介词宾语的现象,“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

《公输》这句话里的介词"以”的宾语“之”省略了。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中的宾语“之”也省略了《桃花源记》。

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

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知识精讲与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知识精讲与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知识精讲与练习题一.知识精讲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如:(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2)若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3)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例(1)中的“而”是转折连词,例(2)~(4)中的“若夫”“盖”“且”为语气助词。

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须分开。

如:(1)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例(1)中的“生日”是“生活一天天”的意思,与今义“生日”不同;例(2)中的“中间”是“中间夹杂”的意思,与今义“中间”不一样朗读时,它们都必须断开。

此外,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于是”,“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均属此类。

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如:(1)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3)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例(1)是主谓之间的停顿,例(2)(3)是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的停顿。

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患,死于安乐》)。

例(1)中“先”后停顿,是为了强调忧在别人忧之前的主旨;例(2)中“出”紧密关联着整个句子,应停顿,以突出整个句子的意思。

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其一/犬坐于前(《狼》);(2)必以/分人(《曹论战》);(3)此人/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例(1)中“其一”后省略了“狼”;例(2)“以”后省略了“”;例(3)介词“为”后省去了宾语“桃花源中的人”;“其一”“以”“为”后略停,以体现出宾语的省略。

6.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如:(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岳阳楼记》);(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知识精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知识精讲)

专题09 七(下)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孙权劝学》(一)文学常识1.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现在河南光山)。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世称涑水先生。

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传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纂编年体通史共29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3.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改写而成的,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

建安十五年(公元20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胜曹军。

不久,周瑜病死。

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联刘拒曹,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东吴大将吕蒙由于出身行伍再加上军务繁忙,还没有自觉学习的意识。

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二)通假字1.“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可译为“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涂”通“途”,道。

(卿今当涂掌事)(三)古今异义1.孤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义:孤单,孤苦。

2.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3.但古义:副词,只。

(但.当涉猎)今义:转折连词。

4.往事古义:历史。

(见往事..耳)今义:过去的事情。

5.及古义:到了……的时候。

(及.鲁肃过寻阳)今义:以及。

6.过古义:到。

(及鲁肃过.寻阳)今义:经过。

(四)一词多义1.当动词,掌管。

(当.涂掌事)副词,应当。

(但当.涉猎)2.就从事。

(蒙乃始就.学)完成。

(指物作诗立就.)3.见了解。

(见.往事耳)认清,识别。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 以介词,用。

(蒙辞以.军中多务)与“为”连用,“认为”。

(完整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

(完整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1)用“…者,…也”来表示.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3)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例: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①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②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5)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例: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6)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重点文言文知识梳理

【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重点文言文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重点文言文知识梳理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

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一词多义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以:(1) (来)属予作文以记之(2)(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夫:(1)(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2)(表句尾感叹) 嗟夫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极:(1)(直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穷尽,尽头)此乐何极(3)(表示程度深)感极而悲者矣或:(1)(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2)(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空:(1)( 天空) 浊浪排空(2)( 消散) 长烟一空通:(1) (顺利) 政通人和(2)(通向) 北通巫峡和:(1)(和乐) 政通人和(2)(和煦) 春和景明则:(1)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2)聚拢:云归而岩穴暝备:(1)前人之述备矣:译尽(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备齐词类活用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7.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8.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9.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古今异义⒈气象万千【古义:景色和事物;今义:天气变化;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09:文言文阅读(知识精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09:文言文阅读(知识精讲)

专题09 八(下)文言文知识梳理一、桃花源记【通假字】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意思为:邀请。

2.具答之。

“具”通“俱”完,意思为:全。

【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

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2.屋舍俨然。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3.阡陌交通。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①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

绝境:②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5.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6.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充足,不满。

7.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古义:顺着;今义:缘故。

8.说如此。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古义:请今义:延长。

10.夹岸数百步。

夹:古义:古代量度单位今义:两脚跨过的距离。

11.后遂无人问津。

津:古义:渡口今义:口液。

12.停数日辞去。

去: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反。

13.欲穷其林。

穷:古义:走近今义:贫穷。

14.此中人语云。

云:古义:告诉今义:说话。

15.便得一山。

得:古义:发现今义:得到。

16.仿佛若有光。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好像。

17.咸来问讯。

咸:古义:全都今义:咸味。

18.村中闻有此人。

闻义:古:发现今义:用鼻子嗅。

19.此中人语云。

云:古义:说今义:白天。

20.便扶向路。

向:古义:从前的今义:方向。

21.不足为外人道也。

外人:古义:桃花源外的人今义:不同民族或国家的人。

【一词多义】1.中①晋太元中,年间;②中无杂树,中间,其中。

2.舍①便舍船,动词,舍弃;②屋舍俨然,名词,房屋。

3.闻①鸡犬相闻,听见,②闻有此人,听说。

4.出①不复出焉,出去;②皆出酒食,拿出。

5.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②寻向所志,名词,标记。

6.遂①遂迷,(最终);②后遂无问津者(竟然)。

(完整版)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

(完整版)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所谓省略句,就是指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有意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句子。

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汉语都有省略句。

文言文中语言表达更为简洁凝练,所以省略句出现得更加频繁。

中学课本中出现的省略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经常省略主语,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文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

句子如果不断重复前边的词句就会显得啰嗦,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会多起来。

主语的省略大致有以下三种。

1、承前省。

如:(1).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疾)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疾)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承接前面的主语“疾”省略。

译:病发生在皮肤,是汤熨所能治好的;(病)发生在肌肉;用针砭就能治好;(病)发生在肠胃,可以用火剂汤药来治疗。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木)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劝学》承接前面的主语“木”省略。

译:木材直得合乎墨线,用火烤把它变成车轮,它的弧度符合圆规。

(木)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啊!2、蒙后省。

如:(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蒙后主语“公”省略。

译为:(您)估计我到了咱们军营中,您再进去。

3、对话省。

对话中,根据对话的情境,对话双方都明确所指,亦不会令读者产生歧义的内容作主语,可以省略,如:(1)、蔺相如固止之,(蔺相如)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舍人们)曰:“(廉将军)不若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由于是对话环境,对话的主语都省略了,甚至连对话内容里的主语也省略了。

这种情况,读者可根据对话内容自觉补全省略的主语。

译为:蔺相如坚决制止住他们,(蔺相如)说:“你们比一下廉将军和秦王,谁厉害?”(舍人们)说:“(廉将军)不如秦王。

”谓语的省略谓语是一个句子中最主要的成分,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汉语,省略谓语的情况都相对较少。

在语言高度凝练的文言文作品中,如果前后相连的句子用的是相同的动词作谓语,后面句子的谓语则往往省略。

中考语文文言文省略句详解

中考语文文言文省略句详解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专注下一代成长中考语文文言文省略句详解
中考语文文言文省略句详解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主要有: (1)省略主语
 a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b蒙后省
 c对话省例《曹刿论战》(此)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投(之)以骨。

(《狼》)
 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
 (4)省略介词
 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
 急湍甚(于)箭。

(《与朱元思书》)
 (5)省略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二(个)男新战死。

 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各题型分析
 默写古诗文这一块大致有以下几种题型:。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省略句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省略句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省略句
省略句。

常见的是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

(1)省略主语。

a承前省。

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b蒙后省。

c对话省。

例《曹刿论战》
(2)省略谓语禽兽之变诈(有)几何哉宾语几何前面省略谓语有,译时要补上会天(下)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宾语大雨前面省略了谓语下,译时要补上
(3)省略宾语。

a省略介词宾语,承上省略宾语之,代前面已经提到的人、事、物。

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吴广以(之)为然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士卒都为(之)用者念无与(之)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君与(之)具来
b省略动词宾语。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之)上使(之)外将兵
(4)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二(个)男新战死
(5)省略介词。

a省略于。

屠乃奔倚(于)其下则题名(于)其上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于)人。

b省略自,可译为从。

〔自〕潭西南而望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省略句】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23 《孟子》三章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23 《孟子》三章

第六单元23《孟子》三章文学常识作者档案文言知识生难字公孙衍.(yǎn)米sù(粟)丈夫之冠.(guàn) 畎.(quǎn)亩傅说.(yuè) 胶鬲.(gé)拂.(bì)士拂.(fú)乱富贵不能淫.(yín)通假字1.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2.往之女.家(“女”同“汝”,你)3.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4.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 5.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古今异义1.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 2.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3.兵.革非不坚利也(古义:兵器;今义:军人) 4.丈夫..之冠也(古义:成年男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5.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 6.以顺为正.者(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改正,纠正) 7.富贵不能淫.(古义: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今义:过多,放纵) 8.所以..动心忍性(古义:用这些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9.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了解、明白;今义:比方) 一词多义1.利⎩⎨⎧地利.不如人和(名词,有利条件)兵革非不坚利.也(形容词,锐利) 2.之⎩⎨⎧父命之.(代词,他)妾妇之.道也(助词,的)往之.女家(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不译)3.戒⎩⎨⎧戒.之曰(动词,告诫)必敬必戒.(形容词,谨慎) 4.正⎩⎨⎧以顺为正.者(名词,准则、标准)立天下之正.位(形容词,正确) 5.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动词,兴起,指 被任用)征于色,发.于声(动词,显露、流露)6.拂⎩⎨⎧行拂.乱其所为(动词,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7.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征于.色(介词,在)词类活用1.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2.必先苦.其心志(使动用法,使……痛苦) 3.劳.其筋骨(使动用法,使……劳累) 4.饿.其体肤(使动用法,使……经受饥饿之苦) 5.所以动.心忍.性(使动用法,使……受到震撼,使……坚忍)文言句式1.省略句 戒之曰。

新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文言文练习题

新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1)用“…者,…也”来表示。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3)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例: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①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②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5)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例: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6)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易错剖析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易错剖析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易错剖析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

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

年四十,为蒲亭长。

民有陈元,独与母居。

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

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

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元感悟,卒为孝子。

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

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

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

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为蒲亭长________②枳棘非鸾凤所集________(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2处)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3)翻译句子。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三则》)(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答案】(1)担任;栖息,停留(2)吾近日过元舍 /庐落整顿/ 耕耘以时(3)①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③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②亲民;③不慕名利;④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分析】(1)结合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担任蒲亭亭长。

为:担任;②句意为: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

集:栖息,停留。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部编版初中语文重难点之文言句式精讲(精美排版、可编辑)

部编版初中语文重难点之文言句式精讲(精美排版、可编辑)

初中语文重难点文言句式精讲目录一、判断句 (2)二、省略句 (4)三、倒装句(考试重点、难点) (5)四、被动句 (7)巩固训练 (8)一、判断句判断句,是指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

现代汉语中一般用“是”作判断动词,但在古代汉语中,“是”一般用作指示代词,不用来表示判断。

文言文判断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文言文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是句中用“者”,句末用“也”,常有以下几种变式:(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是文言文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唐雎不辱使命》)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在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

王冕者,诸暨人。

(《王冕僧寺夜读》)(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而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而在谓语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注意:并非所有包含“者”“也”的句子都是判断句。

2.文言虚词“者”“也”都不用,直接用“……,……”式。

刘备,天下枭雄。

(《三国志》)3.用动词“为”作为判断词,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4.用“非”“弗”“无”“莫”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鲁人执竿》)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南辕北辙》)5.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句中使用“乃”“则”“皆”“即”“诚”“悉”“必”等副词。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臣本布衣。

(《出师表》)6.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此义出现较晚且少见。

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二、省略句在文言文中,在不影响句意表达的情况下,经常省略某些句子成分,从而使语言更简洁,更具有文言文的特点。

文言文成分的省略训练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成分的省略训练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第五编:成分的省略由于语言习惯,古代汉语中经常省略一些成分或词语,翻译时要补充出来并加上括号;另外,有的句子并没有省略某种成分,但按照原句翻译困难,为翻译通畅,我们要加进一些词语或句子,这也要扩上。

句子成分的省略,是古今汉语都有的现象,只是文言文省略的情况更加普遍,几乎所有的句子成分都有省略。

一、省略主语省略主语的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有,只是在古汉语中更多一些。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省略主语“桃花源内的人”。

(桃花源内的人)看见捕鱼的人,于是非常惊讶,问他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例: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省略“蛇”。

永州的野外产一种奇特的蛇,(它身上)有黑色底质和白色花纹。

)例:()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省略“渔人”“小口”。

(渔人)便丢下小船,从小口进入。

起初,(小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例: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例: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捕蛇者说》柳宗元)二、省略谓语古汉语中,动词谓语是对主语加以说明或陈述,是句子中的重要成分,一般不省略,但为语言简练,有的动词前面出现了,后面有时就省略了,翻译时要补充出来。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省略“鼓”。

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衰竭了。

)例: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司马迁《鸿门宴》)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省略动词谓语“择”。

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选择)他们的短处(对照自己)加以改正。

)三、省略宾语例: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省略“渔人”。

问(渔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史记·鸿门宴》)四、省略介词“于”“以”古汉语中的介词“于”“以”经常省略,是很普遍的语言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 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 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如: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六则 )后一分 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 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 补充出来。
-2-
许的,正常的,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其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之前的主语是“桃源人”, 可
是后一句的“具答之”的主语是“渔人”。 (《桃花源记》 )主语在
前后句发生了变化,但都省略了。
省略宾语
古代汉语省略宾语的现象,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现代汉
-1-
语。古代汉语的及物动词虽然也要求一个宾语与之搭配,但 这个宾语完全可以不出现而隐含起来,只要宾语所表达的事 物在前文中已经出现或者已经谈到过,不再出现也能使人正 确体会出动作的接受者,宾语则可以省略。
例如“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意思是将尉拔出剑站了 起来,吴广也站了起来,夺下将尉的剑并且把他杀了。此句 中承前省略了自己的宾语“剑”。这些省略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比 较常见。其中也包含了省略介词宾语的现象, “公输盘为楚造 云梯之械, 将以攻宋”。《公输》 这句话里的介词 "以”的宾语“之” 省略了。 “此人一一为 (之 ) 具言所闻”中的宾语“之”也省略了 《桃花源记》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第一个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
分句的主语与第一个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以
省略,这种情况在古代汉语中称为承前省。 如“见渔人,乃大
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 )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 "桃源人”
后三个分句的主语同第一个分句,所以省略了。这种现象在
现代汉语中也常见。
但是古代汉语中还有主语蒙下省略的现象。如“日中不
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在“无信”前省略了“,你”
在“无礼”前省略了“你。”这种现象在新课标语文的文言文中不
常见。
由于在语言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常不一致,主语又因省
略经常不出现,所以古代汉语中多有暗换主语的现象,这种
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多称成为病句,可是在古代汉语中却是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