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知识交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一.地学要素特征分析

主要是对研究区域内的地质、地貌规律的剖析,以及它们对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土地利用的影响。

地学要素为区域性因素,主要是使区域内的光、温、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气候规律控制下进行了重新的组合分配,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土地资源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

1、地形地貌

不同的地表形态,直接决定着景观的轮廓和景观要素的内部联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土地资源的分布类型、质量特征和利用。与土地资源特性关系密切的地貌因素有海拔高度、坡度、地貌类型等几个方面。

A)海拔高度

表现在水热条件的再分布方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多,到极大值后,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导致不同海拔高度生态环境变化,影响农业生产上作物布局以及耕作制度等。

主要体现在对人类活动的制约方面,由于随着海拔的上升,自然环境恶化的可能性增大,人类活动必然减少。>3000m不宜人类居住;1000-3000m人类可以居住,但环境条件较差;绝大多数人均居住在海拔<500m的地区。

B)、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等,如坡度大需修梯田,超过17°不宜机耕。地表起伏越大,坡度越陡,土地侵蚀作用越强,水土流失量在一点条件下增多。地形起伏越小,对于农田水利化与机械化越有利。

对建设用地的影响:地面平坦,排水良好,工程土方量少,则可省投资,反之,则投资增大。

C)、地貌类型

定义:具有相同形态特征的和成因的地貌单元

按形态可分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五大类。不同地貌具有不同的特征,从而影响土地资源的类型、特性及其开发利用。

②、丘陵:山地与平原之间的过渡类型,相对高度在200米(全国100)以下。③、

平原指平坦稍有起伏的广阔地面,高差在20米(全国10 )以内。④、山地与丘陵坡度因素、山区土地资源的垂直分布、水的问题、坡向等影响土地资源特征及利用

⑤、平原与农业生产

山前平原(农业生产优越)、冲积平原(主要农业区和耕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湖积平原(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水产品生产基地)、滨海平原(南方:良好的农垦区,北方:农业开发利用受限)。

D)、我国五种地貌类型比较

2、地质

(1)岩性及矿物组成

岩性及矿物组成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是通过土壤和地下水而产生的,它是土壤形成的母质来源,对土壤的性状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储存条件与水质,对土地类型演化都有一定的作用。(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花岗岩、石灰岩、紫色岩、黄土)

(2)不同母质的土地资源特点

残积物、坡积物、冲积物、洪积物、湖积物、风积物、海积物。

二.水文及地球化学要素特征分析

土地资源的水文条件,包括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水文地质;地球化学分析则主要是研究一些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化学元素的迁移和积聚的规律。

1、地表水

①地表水类型

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湖泊、冰川、沼泽等。

河流:从水文方面可以分为常年性河流与间歇性河流;从河床类型上可分为下切型河流、地上型河流和半地上、半地下河流;以河流补给类型分为降水补给型和地下水补给型。

湖泊:是陆地上较封闭的天然水域,是湖盆与运动水体及水中物质互为作用的综合体。

冰川:是由积雪变质成冰并能自行呈固体移动的水体。

沼泽:是一种特殊的土地类型,其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并且生长着湿生植物或沼泽植物,土层严重潜育化或有泥炭的形成与累积。

②地表水的数量和质量

我国河川径流总量2.7×104亿m3;冰川总储量3.0×104亿m3;天然湖泊8万km2;沼泽11万km2。水质从东南到西北,水矿化度逐渐增大。冰川融雪水矿化度低,是西北重要各类用水水源。

③地表水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影响

地表径流影响地貌类型的形成;地表水丰缺与农业灌溉用水以及干旱、洪涝关系密切;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往往导致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2、地下水

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要考虑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含水层性质、供水、排水、水质和影响区域土地质量的相关因素。

1地下水类型:滞水(土壤水、上层滞水)、潜水、层间水。

2地下水含水层性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冻土区地下水。

3地下水的排泄与供给:滞水与大气降水和蒸发作用密切;潜水的主要来源是降水;层间水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

4地下水的水质(理化性质:多种阴阳离子)和矿化度(>3 g/L不能农用及饮用)。

5地下水与水土资源利用

对我国西北干旱区,利用地下水灌溉掌握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分布及与地表水的关系;对东部区域要摸清地下水的水盐动态规律,发挥灌溉洗盐的效益。

3、区域地球化学条件

区域地球化学是研究由于地理或地质的原因,使某些地区的某些元素与一般地说的地球化学统计量相比,在土体、风化壳、潜水、甚至深层地下水中的富集或欠缺,而影响该地区的生物以致人类的健康,影响土地资源的质量与开发的一门学科。

①地理因素影响

主要地带性气候和地形地貌方面。影响地下水化学类型、风化壳类型、土壤盐渍化、地方性病害(如斑釉病)等。

②地质因素影响

影响深层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如缺硒引起的克山病);不同的岩性山区,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也与其岩石矿物质元素的的种类有关。

三.土壤要素特征分析

土壤是陆地上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在生物、地形、气候、地形、母质、时间等五大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历史自然体。

1、土壤剖面及理化性状

①土壤剖面:A、B、C层。

②土壤层度与有效土层厚度(多指耕作层):对大多数作物:最佳土层>100cm,临界土层>50cm,农作物最佳的耕作层厚度>20-25cm。

③土壤质地:(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农业上以壤土较好。

④土壤有机质:肥力水平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

⑤可溶性盐类:Na+、Mg2+、Ca2+、 CO2-、 HCO-、SO42-、Cl-

⑥土壤pH值: pH=7,作物生长良好;pH=5.0-7.0,多发生于南方淋溶较强的地方;pH=7.0-8.0,多数作物不受影响; pH=8.0-9.0,有些蔬菜和经济作物受一定影响;pH>9.0,一般作物难以生长。酸性(碱性)指示植物。

⑦土壤石灰质:>15%以上,成为障碍层次。

2、土壤的综合性状

合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的含量和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