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土家文化
土家族的传统信仰

土家族的传统信仰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湖北和贵州等地。
他们有着独特而深厚的传统信仰体系,这些信仰贯穿着土家族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传承。
一、宗教信仰土家族的传统信仰主要体现在宗教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信仰是土地爷信仰和祖先崇拜。
土地爷信仰是土家族民间信仰的核心,土家族人民相信土地爷是守护神,会保佑土家族的人民平安和丰收。
每年,土家族会举行盛大的土地爷庙会,以表达对土地爷的感激和敬仰。
土家族人还非常重视祖先崇拜,认为祖先是自己的灵魂之源。
他们会定期祭祀祖先,尊敬祖先的智慧和贡献。
同时,土家族人也相信祖先可以保佑他们的后代,赐福他们平安和幸福。
二、自然崇拜土家族的传统信仰中也包含了对自然界的崇拜。
土家族人民生活在山水之间,发展出一种深厚的山水信仰。
他们认为山水是神圣而灵性的存在,能够给予他们力量和保护。
土家族人对水的崇拜尤为显著。
他们相信水是生命之源,是能够涵养万物的母亲。
在土家族传统文化中,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土家族的许多节日和仪式都与水有关。
比如,“送水娘娘”是土家族的一项重要节日,人们会舞龙灌水,祈求水的滋润和丰收。
三、巫术信仰除了宗教信仰和自然崇拜,土家族还有一种特殊的信仰形式,那就是巫术信仰。
土家族有专门的巫师,也称为“巫医”,他们被认为有超自然的能力和与神灵沟通的能力。
巫医在土家族社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能够为人们祈福和驱邪,还能够预测未来和治疗疾病。
土家族人民相信巫医是可以与神灵交流的桥梁,他们会在重大的节日和仪式上邀请巫医参与,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信仰与土家族文化传承土家族的传统信仰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这种信仰体系是土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使得土家族人民能够保持着对祖先、自然和信仰的敬畏之心。
土家族的传统信仰为他们的社区生活提供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纽带,让土家族人民感到归属和安全。
尽管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土家族传统信仰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土家族人民依然尊重和传承着这一信仰体系。
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有哪些特色

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有哪些特色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着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
这些文化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贵州的少数民族主要包括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等。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习俗、服饰、建筑和艺术形式,共同构成了贵州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画卷。
苗族是贵州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文化特色十分鲜明。
苗族的服饰堪称艺术品,以其精美的刺绣和银饰而闻名。
苗族女子的盛装通常绣有各种花鸟鱼虫、神话传说等图案,色彩鲜艳,寓意丰富。
银饰则是苗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头饰到胸饰、腰饰,种类繁多,工艺精湛。
在苗族的节日中,芦笙舞是必不可少的。
芦笙悠扬的旋律中,人们翩翩起舞,展现出苗族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布依族也是贵州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之一。
布依族的建筑风格独特,以石板房为主要特色。
石板房以石板砌墙,石板盖顶,冬暖夏凉,坚固耐用。
布依族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其中布依戏深受人们喜爱。
布依戏融合了歌舞、说唱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布依族的蜡染工艺同样闻名遐迩,通过蜡液的防染作用,在布料上绘制出精美的图案,色彩素雅,图案精美。
侗族的鼓楼和风雨桥是其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
鼓楼造型独特,多为多层宝塔形,飞檐翘角,气势恢宏。
风雨桥则集桥、廊、亭于一体,既实用又美观。
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瑰宝,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演唱方式,展现出侗族人民高超的音乐天赋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土家族的吊脚楼别具一格,通常依山而建,一半悬空,一半着地。
这种建筑形式既适应了山区的地形,又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土家族的织锦工艺也非常出色,土家织锦图案精美,色彩鲜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火把节是彝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点燃火把,载歌载舞,祈求丰收和平安。
彝族的漆器工艺也颇具特色,漆器上的图案和色彩展现了彝族独特的审美观念。
仡佬族的傩戏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形式,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土族

土族土族,又称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他们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等省份。
土族自古以来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以下将从土族的起源、生活习俗、传统节日、音乐舞蹈、民间传说等方面进行探讨。
土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骑夫部落,后来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土家族群。
土族的祖先是古代的南方蛮夷,他们善于耕作和狩猎,具有良好的社会组织和合作精神。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土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土族人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薯类作物。
他们注重保护土地和环境,崇尚自然,对于土地的利用有着独特的智慧和方法。
他们善于利用山地、林地和水域资源,同时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土族人的生活方式朴实而充实,他们讲究节俭和勤劳,注重家庭生活和家族关系。
土族有丰富的传统节日,其中最有名的是“土龙舞”。
土龙舞是土族人在每年农历九月十五庆祝中秋节时进行的一项重要的传统活动。
在节日当天,土族人会戴上花冠,身着盛装,载歌载舞地欢庆佳节。
这是土族人祈福丰收和团圆的时刻,也是展示他们独特文化的机会。
土族音乐舞蹈是土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族人民间流传着许多动听的民歌和舞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兴歌”。
兴歌以其欢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闻名,是土族婚礼、喜庆和庆典中常见的舞蹈形式。
土族人跳兴歌时,手牵手、肩并肩,簇拥着在中央跳舞的领舞者,共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土族人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土秧和土抱的民间传说。
土秧被视为土族人的精神图腾,代表着土族人民对土地的崇拜和依赖。
土抱则是传说中的一种神秘生物,被认为是土地的守护者,能为土族人带来好运和祝福。
这些传说不仅在土族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为后代的土族人传承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土族的文化和传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之一。
土族人民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保持着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贵州土家族民族民俗文化

贵州土家族民族民俗文化
贵州土家族是贵州省的主要民族之一,其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特点。
1. 居住建筑:土家族的居住建筑多为木结构的三层或四层土楼,土楼是土家族建筑的代表性建筑物,具有防御功能和聚族而居的特点。
2. 饮食文化:土家族饮食以米饭为主,尤以米酒和酸辣口味的菜肴为特色。
土家族有“米攒主食,辣办佐餐”之说,米酒是土家族最重要的饮品之一,制作工艺独特。
3. 舞蹈音乐:土家族舞蹈以“鼓舞”为主,其舞蹈形式独特,舞者身着传统服装,手持鼓棒,伴随着鼓乐和歌声,展示出土家族豪放的舞姿和民族精神。
4. 头饰文化:土家族女性婚礼时戴有特色的头饰,如“鸡冠帽”、“英雄帽”等,这些头饰多由精美的花朵、蝴蝶等装饰品组成,
体现了土家族女性的美丽和独特性格。
5. 节日活动:土家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芦笙节、朝阳节、马拉龙节等。
其中,芦笙节是土家族最为知名的节日之一,节日期间有芦笙演奏、民俗表演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6. 绣花文化:土家族女性擅长绣花,土家绣以其别致的纹样和绣工技法而闻名,多用于装饰服饰、床品等。
7. 婚俗习惯:土家族的婚礼活动独特丰富,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婚礼“抢亲”环节,新郎要在众人对新娘提出质疑后表演武艺,征服众人,才能娶到新娘。
贵州土家族的民俗文化是贵州地区独有的文化宝藏,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土家族宗教信仰

土家族宗教信仰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土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宗教信仰。
在土家族的宗教信仰中,融合了原始宗教、道教、佛教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仰体系。
土家族传统的宗教信仰主要包括巫术、拜祖、拜神等仪式。
其中,巫术是土家族宗教信仰中最为重要和独特的一部分。
土家族的巫术包括祭祀天地、山神、河神等自然神明,以及拜祖祭祀祖先等仪式。
土家族的巫师通常被称为“巫婆”或者“巫师”,他们通过巫术仪式和祷告来祈求神明保佑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在土家族的传统巫术中,人们相信通过与神灵的沟通和祷告,可以获得神明的保护和祝福,解决各种疾病、灾难和困境。
除了巫术之外,土家族的宗教信仰还包括拜祖和拜神两个方面。
土家族人民非常尊敬和崇拜自己的祖先,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向祖先祈求家族的繁荣和福祉。
土家族还崇拜自然界的神明,如山神、河神等。
土家族人民相信自然界的神灵可以保护他们免受灾难和疾病的侵害,因此会定期举行拜神仪式,祈求神明的庇佑。
土家族的宗教信仰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一些特定的节日和仪式中也有着独特的表达形式。
例如,农历正月十五,土家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祭灶仪式,为了祈求神明保佑农业丰收和家庭安宁,人们会在家中悬挂五彩纸灯,点亮烛香,供奉神灵,并且举行划龙舟、舞狮子等传统活动。
此外,在土家族的传统婚礼中,也有着丰富多彩的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新人和家人会在婚礼前向神明祈求幸福和美满的婚姻。
总的来说,土家族的宗教信仰是土家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对自然界和祖先的敬仰和崇拜。
土家族的宗教信仰不仅是土家族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撑,也为其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土家族的宗教信仰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传承和弘扬土家族的优秀文化。
土家族历史沿革与传统习俗

土家族历史沿革与传统习俗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中南部的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土家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土家族的历史沿革以及他们独特的传统习俗。
历史沿革土家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夏朝时期。
在古代,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一带,是以农业为主要生活方式的社会群体。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迁徙,土家族逐渐扩张到贵州、四川等地。
在中国历史上,土家族的一些部落曾经组成联盟,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形成了复杂的关系。
土家族在中原王朝的统治下,保持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并保留了自己的语言、传统和文化特色。
传统习俗土家族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体现了土家族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念。
1. 婚礼习俗土家族的婚礼习俗独特而庄重。
新娘会穿上传统的土家族服饰,新郎则会戴上特殊的帽子和腰带,象征着男子的成年和婚姻的责任。
婚礼上,亲友们会载歌载舞,祝福新人幸福美满。
2. 藏婴习俗土家族有一项独特的习俗叫做“藏婴”。
据传,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家人会将婴儿藏在天花板上的秘密地方,然后宴请亲朋好友来寻找并“解救”婴儿。
这个习俗寓意着土家族对孩子未来幸福的祝愿。
3. 灶王爷庙会灶王爷庙会是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土家族信徒会前往灶王爷庙,为灶王爷祈福。
他们会举行祭祀仪式、燃放烟火、舞狮子等活动,庆祝农历新年的到来。
4. 赛龙舟赛龙舟是土家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之一。
每年的农历端午节,土家族会举行龙舟比赛,队伍在汩汩的江水中竞渡,船上的船手会齐声呐喊,使人们的士气高昂。
这项活动既是对历史传统的纪念,也是一种团结与交流的方式。
5. 女儿节土家族有一个特殊的节日,叫做女儿节。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二,全族各地的男家庭成员会一同祭祀女神,并为家中的女性成员准备各种礼物,表达对她们的崇敬和爱护。
这个节日体现了土家族对女性的尊重以及家庭的重要性。
总结土家族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传统习俗。
他们的历史沿革让他们保持了一定的自主性,传统习俗则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家族文化讲解土家族婚礼服饰特点(「民俗揭秘」你知道美丽的土家族哭嫁习俗吗)

土家族文化讲解土家族婚礼服饰特点(「民俗揭秘」你知道美丽的土家族哭嫁习俗吗)土家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一支拥有自己独立的语言、歌舞、节日、婚恋、丧葬、建筑等习俗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贵州毗连地带。
临酉水、澧水、清江、乌江而居。
作为一个生活在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流域边的土家人,已很少听到土家族独有的语言了。
如今土家族通用汉语,我也从来没有看见过土家族独有的文字。
听老一辈人说,土家族没有特有的文字,有的只是土家语,而如今大家都不会说了。
我熟知的土家族特色大概就是山歌、摆手舞、哭嫁。
哭嫁是土家族出嫁的一种婚礼习俗。
在举办婚礼之前,男方和女方家需要提前筹备婚礼。
对于女方而言最重要就是姑娘在婚礼进行的几天内会唱出嫁歌。
根据传统礼仪,姑娘哭嫁的时间长短是有不同的。
女方双亲健在时是哭四天四夜,如果女方是单亲时则是哭三天三夜。
一般来说女方开声第一天早上第一次就是哭自己的父母,此后几天都是第一次哭自己的父母,之后就哭其他家人和前来道贺的客人。
由于是地方重要习俗,老人们会评价哭嫁时姑娘的表现,将姑娘的音量、音调、歌词作为衡量新娘才智的标准。
在哭嫁正式开始前,女方家需提前准备一些婚礼上用的东西,新娘则主要学习哭嫁歌和准备哭嫁时会用到的东西。
在学哭嫁歌时,家里会请村里几位有经验的阅历丰富的妇女来帮助新娘记歌词。
在记歌词时,准新娘也会开始请人做自己唱哭嫁歌时需要的“躲脸帕”。
“躲脸帕”是根据新娘的脸型以及她的喜好来做的,一般是用竹片做一个十字形的支架定形,再用较大的方巾在下,小方巾在上。
“躲脸帕”最大的作用是使新娘在哭嫁过程中不让客人看见她流泪和擦泪的情景。
哭嫁歌的内容很多,有“哭爹娘”、“哭姐妹”、“哭叔伯”、“哭哥嫂”、“哭陪客”、“哭八仙”等。
歌词有一直流传下来的、传统的,也有新娘、“陪哭”的姑娘(伴娘)和教新娘哭嫁歌的妇人即兴创作加进去的。
歌词有固定的结构,对歌形式较多,哭腔较重。
如“哭妈妈”时一般情绪感染的力度颇大,唱完新娘已泣不成声,其中歌词之一就是:“蒿枝关门叶又多,为你女儿睡边坡,人人说你坡上懒,说你女儿事情多,一岁二岁抱着我,时时刻刻手中摸,三岁四岁背着我,滚茶滚水顺手摸,五岁六岁教着我,教我读书又唱歌,七岁八岁教着我,教我洗碗就洗锅。
土家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

土家族民族文化调研报告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和贵州等地。
土家族民族文化是土家族人民的宝贵财富,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建筑艺术、服饰风格等,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以下是对土家族民族文化的调研报告。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是土家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家族人民崇尚和平、勤劳、团结和友爱,在村落中形成了一种互助互爱的社会习俗。
例如,他们在重大节日和喜庆日子里举办集市,集中举行各种文体活动,人们相互赠送礼物,互相祝福,以表达对彼此的关心和祝福。
此外,土家族人民还崇尚节俭,反对浪费行为,他们善于利用自然资源,将一切可用之物变废为宝。
这种节约和环保的意识在土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有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土家族的民居建筑是土家族民族文化中的重要艺术表达形式。
土家族人民居住在以竹木为骨架和草坯为墙体的房屋里,这种房屋结构既适应了当地的气候条件,又具有独特的风格。
土家族的民居建筑主要以木材和石料为建筑材料,房屋屋顶多为深色瓦片,墙体多为白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土家族的民居建筑不仅注重舒适度,还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家庭的重视。
土家族的服饰风格是土家族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方面。
土家族人民喜欢穿着彩色的衣服,女性常常是亮丽多彩的风格,男性则以深色为主。
土家族的服饰上经常绣有吉祥图案和寓意深远的纹章,反映了土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幸福和繁荣的向往。
在节日和重大场合,土家族人民还穿上传统的盛装,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以及对土家族文化的自豪感。
总之,土家族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支。
土家族人民通过代代相传,保持和发扬了土家族民族文化,使其独特性得以延续和发展。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土家族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只有这样,才能使土家族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发光发热,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作出贡献。
贵州德江土家族哭嫁婚俗文化及其传承与变迁

贵州德江土家族哭嫁婚俗文化及其传承与变迁贵州德江土家族哭嫁婚俗文化及其传承与变迁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域,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其中,土家族作为该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独特的婚姻文化备受瞩目。
在德江县,土家族哭嫁婚俗是一种独特的婚姻传统,通过形式多样的仪式来表达对新娘的欢迎与祝福,并传承至今。
1. 哭嫁婚俗的起源与特点土家族哭嫁婚俗起源于古代的远古时期,起初是狩猎部落之间的婚姻联姻,其宗旨是加强部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这一传统逐渐演变为土家族婚俗的一部分,成为表达深情之意和寄托情感的重要仪式。
哭嫁婚俗的特点在于仪式庄重、形式多样,它是一种象征性的哀悼仪式。
在传统婚礼前夕,新娘及其家人会以一种悲伤的方式展示出独特的哭嫁文化,以示新娘的“离别”和祝愿新娘婚后幸福美满。
这一仪式在土家族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社交角色,也是家族和亲戚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
2. 哭嫁婚俗的具体仪式哭嫁婚俗的传统仪式通常分为几个环节。
首先是准备阶段,新娘家中会将嫁妆准备好并摆在会客厅附近的一角,以示准备迎接新娘嫁入新家的仪式即将开始。
然后是哭嫁仪式,这一阶段多是女性亲友以悲伤哭泣的方式表达情感,以示对新娘的不舍与离别。
女性亲友们穿着传统的土家族服饰,围绕新娘转圈,以哭泣、放声痛哭的方式表达对新娘的祝福。
接下来是列队环节,婚礼的亲友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列队,通常以长辈和亲戚的身份为主,以宣示对新娘的欢迎和祝福。
列队的队列通常长达数十人,人们手持竹子和装饰品,以秩序井然的方式接受嘉宾的祝福。
最后是吉时披席,新娘会披上土家族传统的黑纱,在耳麦和花环的装点下步入新婚之夜的殿堂。
这一环节通常是新人入洞房前的最后一个环节,以示新娘即将成为新家庭的一员。
3. 传承与变迁土家族哭嫁婚俗在当地长期以来一直得到广泛传承。
尽管受到现代化进程和外部文化冲击的影响,该传统婚俗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变化,但核心的仪式和内涵仍然保持着。
土家族的宗教信仰

土家族的宗教信仰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等省份。
土家族拥有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这些信仰贯穿了土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文化。
本文将对土家族的宗教信仰进行介绍。
一、土家族的传统信仰土家族信仰主要由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组成。
土家族人民深信自然界的神灵拥有巨大的力量,能够支配人们的命运和生活。
他们尊崇山神、水神、雷神等自然神灵,并进行相应的祭祀和祈福活动。
此外,土家族人民还对祖先抱有崇敬之情,认为祖先灵为家族带来好运和保护。
因此,在土家族的民居中,祖先神龛通常被摆放在最醒目的位置。
二、土家族的巫术信仰巫术信仰是土家族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家族人民相信巫师能够与神灵沟通,并通过祭祀和咒语来祈求神灵的庇佑和协助。
土家族巫师通常具备一定的特殊天赋或修炼出类拔萃的能力,能够与灵界建立联系。
他们以咒语和祭祀仪式为土家族人民提供心理慰藉和帮助。
三、土家族的宗教节日土家族拥有丰富多彩的宗教节日,这些节日深受土家族人民的热爱与参与。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土家族的年节——角头节。
角头节作为传统的祭神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举行,土家族人民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包括祭祀祖先、燃放爆竹、跳舞唱歌等。
这些活动既是人们表达对神灵的敬意,也是社会团结、交流的载体。
四、土家族祭祀仪式土家族祭祀仪式是宗教信仰的重要体现,也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家族人民会定期举行不同类型的祭祀仪式,以祈祷神灵的庇佑和保护。
祭祀仪式通常包括准备祭品、祭拜、祭奠和宴请等环节,人们会穿上传统服装,进行朴素而庄严的仪式。
五、土家族信仰的现代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土家族的宗教信仰也在不断演变和调整。
尽管宗教信仰在现代土家族社会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对土家族人民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文化习俗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土家族的宗教信仰与当代社会的发展相互融合,继续为土家族人民带来力量和依靠。
六、总结土家族的宗教信仰丰富多元,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对自然、祖先和鬼神的崇拜。
贵州土家族民族民俗文化

姓名:胡海波班级:08历史学号:082006010008贵州省土家族民俗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相融的一个国家,从古至今在文化上我国都是一个极为繁盛的国家,由于地域的广阔、环境的各异,再加上不同的生活习性,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就形成了不同风俗的文化色彩,但是在这些各民族的民俗文化特色中,在漫长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土家族也创造了灿烂的民俗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这些传统习俗,渊源流长,博大精深,积极方面极大的推进了土家民族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这为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不管是之前还是现在,首先对于土家族的人民来说,在社会上表现的那种行善积德,热心公益,为人民服务的习俗在社会上得到实践,在以前,土家族人民大都住在山区,地域特点就是山路崎岖,河水湍急,所以给人们生产和生活上、交通上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所以土家族人民积极的补路修桥,还有就是面对路边的杂草荆棘也会随时的铲除干净方便行人通行,还有只要听说要修路、渡船、建学校等公益事业的时候,大家都非常积极,献劳力、献资金等尽其所能,作为土家族人民能够做到这些,本人认为其实是离不开他们朴素的人格和民族间团结友爱、互助互爱的美德,在我的家乡印江,还有边缘县沿河、江口、德江、思南等县的好多村寨都还有见证以上美德和习俗的建筑物,比如梁桥、风雨桥、石板桥、花花桥等,这些都是土家人乐于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和见证,对于今天来说,这些不仅是土家族人民之间需要的美德,全国各民族都应该具备的品德。
其次,土家族还有团结和睦,互贫济困,一方有难,八方帮忙,不记前仇,以和为贵的习俗。
比如在农忙时节的时候,遇见老如病残、妇女和儿童缺乏劳动力的家庭,遇到插秧或收获的农忙季节,同村毗邻之间或亲人都会抽出时间给予帮助,或者互相换工,不计报酬。
还有一个最能体现的就是遇到婚丧喜庆、起房造屋的时候,遇到这样的习俗,更能体现团结互助、互通有无,扶危济困,团结和谐的精神,例如在遇到“白事”的传统习俗上,在这情况下,他们都会自动的相聚起来,相互帮忙,故有“人死众人哀,不请自然来”、“生不记死仇,一夜丧鼓化干戈”等话语流传至今,在这刻与死者的隔阂就烟消云散了,也通过这样的相聚,化解彼此遗留的矛盾,加强团结,从而来表现一份分担变故关心体贴,传达一种同舟共济的信念,树立一种无亲疏远近之分传统。
土家族风俗

土家族风俗引言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湖南、贵州、重庆等地。
土家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风俗习惯,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本文将介绍土家族的一些主要风俗习惯。
婚嫁风俗土家族的婚姻制度非常讲究,通常在农历农忙季节结束后,进行婚礼。
婚礼通常会持续三天,被称为“三朝”。
第一天是迎亲日,新郎一行人会前往女方家中迎娶新娘。
第二天是亲友聚餐,新婚夫妇会邀请亲友共进晚餐。
第三天则是新婚夫妇参拜祖先,祈求祝福和幸福。
在土家族传统的婚礼中,舞狮表演和歌舞表演一直是不可缺少的节目。
赛龙舟赛龙舟是土家族重要的传统体育活动,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这一天,土家族的人们会聚集在河边观看龙舟比赛。
龙舟比赛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自土家族的传统民间活动。
参加比赛的龙舟通常由20人组成,队员们会齐心协力划桨,以最快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赛龙舟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土家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象征。
民歌舞蹈土家族有着独具特色的民歌舞蹈,通过歌舞表演来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土家族的歌舞节目以独舞为主,通常伴随着精美的民族乐器,如竹笛、扬琴等。
土家族的舞蹈动作优美、富有节奏感,常常表现出对劳动、生活以及自然界的赞美。
土家族的婚礼上,舞狮表演和草裙舞也是重要的节目,吸引着众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祭祀仪式土家族人民深信神佛,因此祭祀仪式在他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土家族的祭祀通常与重要的节日或者仪式相结合。
在传统的祭祀仪式中,土家族人民会穿上盛装,击鼓吹箫,在祭坛上献上美食和酒水,以示对神佛的敬意。
祭祀仪式不仅是对神佛的虔诚,也是土家族人民心系祖先、对家族的传统文化的传承。
结论土家族风俗深受其民族传统和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且丰富多样的文化。
从婚嫁风俗到赛龙舟,从民歌舞蹈到祭祀仪式,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体现了他们对生活、自然和家族的热爱和崇敬。
通过了解土家族的风俗,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个多元文化的民族。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
土家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土家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湖南、湖北、贵州等地的主要民族之一。
土家族以其丰富的传统文化而闻名,包括独特的音乐、舞蹈、传统服饰和建筑等方面。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冲击,土家族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危机。
因此,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变得格外重要。
一、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土家族传统文化是土家族人民的文化根基,承载着他们的历史和民族意识。
传统音乐与舞蹈代代相传,是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的体现。
而土家族的传统服饰和建筑则反映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智慧。
土家族传统文化不仅为土家族人民带来了自豪感,也丰富了整个民族多元文化的发展。
二、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策略为了实现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我们需要采取多种策略。
首先,加强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记录,收集和整理土家族的歌谣、民间故事和传统习俗,以确保这些文化遗产的保存。
其次,将土家族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中,让年轻一代了解和学习土家族传统文化。
此外,还要加强对土家族传统工艺的保护,如织锦绣、制陶瓷等技艺,以促进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三、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为了确保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方式。
首先,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在家庭里传承土家族的语言、音乐、舞蹈等传统文化,让下一代对这些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可以通过文化节庆等活动,加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此外,还可以成立土家族文化传承机构,组织相关的培训与研究活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
四、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势在必行,但也需要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
传统文化的发展要顺应时代的需求,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可以通过创新和融合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科技相结合,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此外,还可以将土家族传统文化融入旅游产业,以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结语: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关于土家族的风俗

关于土家族的风俗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川等地。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样,反映了他们独特的文化传统。
一、土家族的婚姻习俗土家族的婚姻习俗非常独特,婚礼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纳彩、娶亲和娶妻。
在纳彩阶段,男方要送一些彩礼给女方,并与女方的家人商量婚事。
娶亲阶段是婚礼的重头戏,男方要带着一支锣鼓队和舞狮队,高歌助兴,热闹非凡。
娶妻阶段是男方正式将新娘接回家中,并举行隆重的迎亲仪式。
二、土家族的服饰习俗土家族的传统服饰非常华丽多彩,男女装束各有特点。
男子通常穿着黑色长袍和白色长裤,头戴蓝色布帽,腰间系上一条红色腰带。
女子则穿着色彩斑斓的对襟蓝色上衣和白色长裙,头上戴着精美的银饰,如银花、银耳环等。
土家族的服饰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享受。
三、土家族的节日习俗土家族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家族的新年——“吃新节”。
在这一天,土家族人会合家团聚,共同享用美食,如酸汤鱼、酸白菜等。
同时,人们还会举行祭拜祖先的仪式,并进行民俗游戏和舞蹈表演,庆祝新年的到来。
除了新年,土家族还有丰收节、花山节等重要的传统节日。
四、土家族的民俗习惯土家族有许多独特的民俗习惯,例如“拜堂”、“吃酒”等。
拜堂是土家族婚礼上的重要环节,新郎新娘要在堂前向天地、祖先行拜礼,以示对神灵和祖先的敬意。
吃酒则是土家族人们在庆祝喜事时的常见习俗,人们相互敬酒,祝福对方健康幸福。
此外,土家族还有丰富多样的歌舞文化,如锣鼓舞、花鼓舞等,充分展示了他们的热情和豪放的性格。
五、土家族的信仰习俗土家族的信仰习俗非常丰富,主要信奉巫教和道教。
土家族人相信祖先和自然神灵,认为他们能保佑人们平安顺利。
每逢重要的节日或喜庆活动,土家族人都会举行祭祀仪式,向神灵祈福。
此外,土家族还有一种独特的信仰形式——土司信仰,土司是土家族的领袖,人们对土司寄予了极高的崇敬和信任。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样,反映了他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解读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解读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之一便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等地。
土家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成为了独特的文化符号,寄托着土家族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
土家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其中包括传统歌舞、民间艺术、传统医药、传统手工艺等多个方面。
其中,土家族的传统歌舞是非常有名的。
土家族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民族,自古以来,他们靠着歌唱和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土家族歌曲的歌词丰富多彩,有表达爱情、表达生活、表达崇敬祖先等多种不同的主题。
舞蹈则充满了热情和欢快,让人不由得跟着一起舞动起来。
土家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了土家族的民间艺术。
土家族的民间艺术独具匠心,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土家族人善于利用自然资源,对于纸、草、木等材料进行创作。
他们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精美的编织品、镂空工艺品、剪纸等等。
这些手工艺品不但富有美感,还体现了土家族人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活哲学。
土家族的传统医药也是非常具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土家族的传统医学经验和理论丰富,其历史悠久,流传至今。
他们善于利用自然资源,采用草药、动物药材等进行疗治。
与现代医学不同的是,土家族的传统医学强调辩证施治,注重人体的内在调节和自我调节能力,让人更全面地认识和保养身体。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能够得以传承,除了其独特性以外,更重要的是土家族人民对文化传承的深刻认识和尊重。
因为他们知道,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无形的纽带,在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同时,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为了保护和传承土家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必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同时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土家族人民对自身文化传承的意识和认识。
只有这样,土家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够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融入到现代社会中,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和喜爱这个古老而又独特的民族文化。
土家族民族文化的传承

土家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土家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贵州和重庆四省区。
土家族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土家族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重大问题。
土家族民族文化的传承涉及了许多方面,包括土家族的语言、宗教、信仰、思想、艺术、音乐、舞蹈、手工艺等。
首先,土家族的语言是土家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由于现代科技、文化、经济的迅速发展,土家族中大量的年轻人已经逐渐忘记了自己的本族语言。
为此,应当加强土家族语言的教育和传承,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和运用本族语言。
其次,土家族的宗教文化也是该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土家族的“祭旗”和“祭祖”等宗教传统。
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许多土家族移居城市,这些土家族宗教传统不再适应城市化的生活方式,而逐渐失去了生机。
因此,应该在城市中适应宗教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传承保护方面加以努力。
另外,土家族的信仰文化也是很重要的,包括土家族的婚礼、葬礼、节日等,都与该族信仰文化密切相关。
然而,许多土家族目前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来的信仰,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信仰文化逐渐失去了生机。
所以,在土家族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应该努力保护和传承该族的信仰文化。
此外,土家族的思想文化也需要加以传承和保护。
土家族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受到了众多的哲学、文化、艺术的影响,因此土家族有着独特的思想文化传统。
然而,在现代社会,土家族的思想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因此在土家族民族文化传承中应该注重保护和发扬其独有的文化传统和思想特色。
另外,土家族的艺术、音乐、舞蹈以及手工艺等文化形式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文化形式通过传承和发扬,不仅能够维护传统文化的连续性,还能够为现代文化发展提供新的资源和素材。
因此,在土家族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应该注重发扬其特色的艺术、音乐、舞蹈以及手工艺等文化形式。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一):
饮食习惯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
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
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和
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主食。
茶也是土家族人生活必需品,喜喝熬茶。
茶用大瓦罐置
火坑间熬煮,常年不离,是土家人火炕中的“不倒翁”。
熬茶多用
藤藤茶、老茶叶或茶果等,俗称长寿藤、神茶,学名茅岩莓。
宗教信仰
土家族处于原始宗教崇拜阶段。
有祖先崇拜、自然崇拜、英雄崇拜、图腾崇拜等多种形式。
[由整理]。
最全的贵州的风土人情介绍

贵州的文化摘要:在祖国的大西南,一个拥有独特韵味的神秘高原之省——贵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地貌特征,宜人的气候和美景。
不但蕴涵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多彩的融合32个民族的风俗。
本文从贵州的历史、地理、艺术、人文、民俗、饮食、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文化视角出发,全方位地呈现最本色的景色贵州。
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贵州、发现贵州、建设贵州。
文中还有笔者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反思,对其发展方向的理性分析和展望,为读者提供一幅绚烂的贵州画卷。
一:地理天然“黔山秀水”一个地区的文化气质,反映了她所根植的土壤的肥沃或贫瘠。
要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文,先要踏上这块土地,感受高原自然的巧夺天工,我深知是家乡自然的气质赋予了我们心灵的内在,她的与众不同给了贵州文化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任何一种创造都深深打上了这块土地的烙印,不论身在何方,记忆中最为深刻和熟悉的美景总是家乡的那片纯粹!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东接湖南省,北邻重庆市、四川省,西连云南省,南界广西壮族自治区。
全省境内东西长570公里,南北宽510公里,土地总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
是一个隆起于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的亚热带、岩溶化高原山地。
境内山峦起伏,地貌类型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景观独特。
贵州岩溶地貌占全省总面积的61.9%,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
岩石分布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域明显,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对区域自然条件的光、热、水、土、气和土地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天下第一溶洞”织金洞被誉为“地下艺术宝库”,让你陡生“织金洞外无洞天”的慨叹,“水上秘洞”龙宫,蜿蜒的白龙洞都享誉甚广。
“黔山”!贵州的确是苍山如海,有人就曾以“如浪卷,似涛翻,如浪似涛贵州山”的句子来描述贵州山的磅礴气势。
[土家族的风俗文化]土家族风俗1篇
![[土家族的风俗文化]土家族风俗1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cf6c0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0.png)
[土家族的风俗文化]土家族风俗1篇(1) [土家族风俗]关于民族风俗的作文三篇民风民俗作文关于民族风俗的作文三篇民风民俗作文关于民族风俗的作文“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讲土家族过节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是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
然而我很荣幸的当上这个家族中的一员。
土家族是跟着汉族一起过春节的,但是过年的风俗却大不相同。
比如说:⒈过年的时候要打糍粑,糍粑打好了,可以在新年当上家常便饭,而汉族却是大鱼大肉(这就是富与贫之间的差距啊!);⒉除夕之夜然大火。
每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在吃完团圆饭的前提下然大火。
然大火的主要目的就是“祭祖”,希望祖先在阴间的新的一年里开开心心,而汉族却只是简简单单的守岁;⒊大年初一的早晨不能把洗脸水倒掉。
因为洗脸水相当去金银财宝,假如倒掉了它,子子孙孙在这一年就会大不幸,而汉族却要在大年初一彻彻底底的打扫一次;⒋在新的一年之前,必须把欠的债还清。
俗话说得好嘛“新年有新气象”(这条和汉族差不多)。
土家族过年的风俗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
如果想知道的话,就来到贵州,来到这个多民族的地方!朝鲜民族的风俗习惯今天,我们学了中国有56个民族,我记得妈妈以前跟我说过,我们是朝鲜族。
晚上我在妈妈的帮助下查找了关于朝鲜族的资料。
现在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和我家乡的人。
据1990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我们朝鲜族人口有人。
分布在30个省、市、自治区。
其中,黑龙江有人,吉林省有人。
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部,是我们朝鲜族的首府城市。
朝鲜民族是一个能歌上舞的民族。
其中有个扇子舞蹈。
它是由一个女子来表演的;动作大放,给人以优美典雅的感受。
还有一个叫象帽舞,它是属于独特的技巧表演,使所带象帽的飘带旋转如风,划出种种耀眼美丽的彩环。
朝鲜族的民族乐器在我国也是独树一帜的。
伽椰琴为朝鲜族传统弦乐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浓的弹拨乐器。
它的形状近似汉民族乐器古筝。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解读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解读土家族是中国民族中最大的一个分支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贵州等地。
伴随着他们的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土家族也传承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同时也是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来源。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土家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歌舞艺术土家族拥有广泛多样的歌舞艺术,而其中又以隆重而别致的花鼓舞最为著名。
花鼓舞是土家族的独特舞蹈形式,以传说中的土地神——七仙女化成的七个花鼓为主要道具,通过动作、唱词和音乐的结合,表现出对丰收、喜庆等场景的祈福和赞美。
花鼓舞融合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已经成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文戏文化土家族的“文戏”(又称“长调子”)源于清代,是一种特有的传统音乐剧种,展现了丰富的人生百态和情感世界。
文戏演员必须有扎实的唱腔功底和表演技巧,同时还离不开传统的服装、化妆和道具,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
文戏既能够传达情感和价值观念,也能够让人们在欣赏中领略到悠久历史和文化的魅力。
少年儿童传统活动在土家族传统文化中,少年儿童的传统活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土家族人们常常会举行一些国学经典和家训教育的活动,如“修五经”、“投壶文化”等等。
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土家族人们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同时也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传统手工艺土家族的传统手工艺同样充满了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如土家布艺,是土家族人们传统的家居装饰和服装制作技艺,其多样而丰富的图案和色彩快速体现了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美学和审美价值。
此外,土家族还有许多传统的木雕、竹编、陶瓷等手工艺品种,不仅独特美观,而且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成为了土家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土家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绚丽世界,它们不仅蕴含了历史、传统和文化,更成为了当代土家族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的土家文化
摘要:“走遍大地神州,最美多彩贵州”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在这块土地上有56个民族成份,这就是贵州的多彩之处。
其中就有土家族,它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不过随着历史的变迁土家族的许多文化和习俗正在逐渐地消失或是被汉化。
一些文化及习俗开始不复存在。
许多文化习俗不被人们了解。
关键词:土家族;文化;习俗
一、土家族的起源
土家族历史以来世代居住在湘、鄂、渝、黔武陵山一带,关于土家族的族源有许多中说法,不过土家族自称为“毕兹卡”是巴人后裔。
后来秦国强大后灭巴蜀,巴国作为政权以就消亡了,但其族人依然存在,势力还相当强大,秦国一时难以全部控制.为稳定政权,对巴人贵族在赋税、刑法等方面给予极大优待,在巴国故地设郡,对归顺的巴族首领委任地方官职。
再后来的历史演变中,巴人为挣脱北方和中厚秦楚的压迫,又逐渐向湘西、鄂西、渝东南、黔东北交界的武陵山区一带推进,回到巴人起源的地方。
武陵山区山大谷深林茂,沟壑纵横,崎岖险要,适合巴人的生活习俗。
巴人在这一广袤地带火耕水耨,渔猎山伐,生息繁衍,在漫长的演变中“巴人”一词逐渐淡化,被称为“蛮人”,如板楯蜜、五溪蛮、武陵蛮、巴郡南蛮等。
到了唐代以后从梁、唐、汉、周五代起,原来意义上的“巴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土”字作称,如土司、土民、土人、土家等,亦或土、蛮混称或交替使用,“蛮”是侮称,土要客气一些,后来“土”就成了“蛮”的别称。
公元1206年即从元代起,由于大量汉人和其它民族如苗族、侗族、仡佬族人的迁入,“土”逐渐转化成了土家族的专用名称,以用于“土”与“汉”以及“土”与其它民族的对称和识别。
然而土家族作为一个单独的民族确定下来是新中国成立以后。
1957年土家族作为单独的民族在《光明日报》上公布。
从此土家族才正式作为单一的民族被确认,才真正成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才开始逐步享受到宪法及法律所规定的各项权利。
二、土家族的分布
全国的土家族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方圆10万余平方公里区域,分布于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而贵州境内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州的十一个县、市,即铜仁地区包括印江与沿河二个土家族自治县、铜仁、江口、思南与德江共计六个县市;遵义的道真县;黔东南的岑巩与镇远两个县。
其他杂居区还有石阡与松桃苗族自治县。
三、土家族的文化
生活在贵州的土家族,由于贵州居住的民族太多,所以土家族的文化与各个民族的文化发生融合。
和各民族的文化都有一些相似之处,例如:土家族的建筑是干栏式吊脚楼,其建筑风格与苗家的建筑风格相似。
部分土家族人的服饰也和仡佬族、苗族的服饰文化差异不是很大。
还有各种民俗节日活动也有部分与其他民族的相似。
1、节日文化
由于各种因素,各个地方的土家文化也有一些差异。
在德江县的荆角乡的杉树村有赶“嬢嬢场”的习俗。
在农村有赶村场的习惯,在不同的村寨赶集的时间也不同,有逢三逢八赶集的,也有逢一逢五赶集的。
不过杉树村是逢三逢八赶集,其他时间的赶集形式与其他乡镇五天一场没多大差别,不同的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三这一天杉树村的“赶场”显得有点特别,这一天就是当地一个独一无二的特别风俗——赶嬢嬢场。
关于嬢嬢场的来历,一是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三日周边的群众就会云集于杉树村场,一些其他地方的客人也会慕名而来,如此以来这一日的赶集人数会是平时的几倍,尤其是女性比平常多出几十倍,甚至百倍。
因此杉树村的七月十三日才会被大家称为“嬢嬢场”。
二是民国以前“嬢嬢”二字指未婚的女子深居闺阁,很少出门。
不过却允许她们每年的七月十三这一天出门赶集以购买各种针织纺绣的必需品。
于是这一天木雕吊脚楼的楼上楼下是一位位青丝少女穿梭在热闹的小市井中,由此这一天也成为了男女青年们寻找对象的日子。
在德江县内,因为我们称大年三十为过小年,而把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称作过大年,所以在德江有大年小年的区别。
但是不管是大年也好,小年也罢。
节日的氛围差别也不是很大,只不过在近些年每逢正月十五过大年时多了“炸龙”活动,这一天显得比较更为热闹一些。
2、民俗文化
在土家族中比较严肃的活动要数傩戏,因为傩戏实质上是在丧葬或是在一些驱邪的仪式上特有的活动。
丧葬上是为了超度逝者,傩戏所念的经文是希望死去的亲人在阴间不要受苦,希望他们早日脱离阿鼻地狱升上天堂。
而一些驱邪的活动上则有一些欢快的戏文,由法师穿上法袍,戴上各种面具,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演绎不同的故事。
这些故事中有些是让人捧腹大笑的,有些是让人伤感的,不过其目的是为活着的人一生平平安安。
傩戏又称杠神或冲傩也叫渡关,虽然有不同的名称,但是性质都是去凶辟邪。
不管是杠神、冲傩还是渡关,活动的形式没多大差别,只是根据法师的不同以及地域的不同稍有变化。
如果想看看到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傩戏就必须要逢有人家办杠神、冲傩或是渡关的活动才能看到。
不过现在随着时代的不同,经济的发展傩戏早已走出国门,正在为世人所熟知。
随着时代的变迁土家族的许多文化也正在被我们淡忘,逐渐地被汉化。
参考文献
[1]姜一平,中国网综合消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