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广州教育城一期建设项目LID设施设计指引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教育城一期建设项目LID设施设计指引
编制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深圳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中合建筑设计事务所
参编人员名单
主编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蔡昌明郭常安叶青王艳午傅楠甄琪吴苏姗魏依娜参编单位:深圳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蹇婕刘默卉孙茵
武汉中合建筑设计事务所
吴文卉欧阳雪冰罗婷婷
目录
一、LID设计依据: (1)
二、LID设施技术指标 (2)
三、LID设施技术点布置区域 (3)
四、LID设施主要技术点说明 (3)
1.自然排水系统(生态草沟) (3)
2.雨水花园及雨水花坛 (8)
3.生态屋顶 (14)
4.渗透路面 (18)
5.下洼式绿地 (21)
6.砾石渗透系统 (21)
7.湿地及人工湖 (23)
五、LID设施验收办法及要点 (25)
一、LID设计依据:
1.LID方案设计及初步设计相关设计资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起施行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5.《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6.《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年3月1起施行
7.《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2014年版)(参考)
9.《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10.《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50513-2009
11.《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12.《防洪标准》GB50201-94
1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参考)
1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48-2002)
1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17.《雨水综合利用》(国标10SS705)
18.2013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
23号)
19.2013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的
通知(建城[2013]98号)
20.2013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
21.2013年10月2日,国务院印发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41号)
22.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
发〔2014〕4号)
23.《广州教育城总体规划(2013-2020)》
24.《广州教育城绿色市政专项规划(2013-2020)》(2014.1)
二、LID设施技术指标
LID设施建设技术指标表
总用地面积平方米
景观用地面积平方米
绿地率%
LID占地总面积平方米
LID占景观用地面积的比例%
LID设施技术点自然排水系统(生态草沟)平方米雨水花园平方米
生态屋顶平方米
渗透路面平方米
下洼式绿地平方米
砾石滞留系统平方米
生态湿地平方米
景观湖平方米
三、LID设施技术点布置区域
1.自然排水系统(生态草沟):主要布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路;
2.雨水花园:布置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域;
3.生态屋顶:主要布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共建筑顶部
(体育馆、图书馆、教室还是宿舍);
4.渗透路面:布置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路/车道;
5.下洼式绿地:集中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域;
6.砾石滞留系统:集中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域;
7.生态湿地:布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沿线;
8.景观湖:设计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区域/水系;
四、LID设施主要技术点说明
低影响(冲击)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在2013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之前,LID多翻译为“低冲击开发”)是雨水综合利用源头化、生态化、综合化发展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措施。是指利用一些分散的景观绿地,通过工程设计、置换土壤、植物配置等绿色手段使得区域开发后的水文特性与开发前基本一致,将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
1.自然排水系统(生态草沟)
1)简介:
自然排水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两种,一是替代道路部分路段的排水沟,或地下雨水管,提供雨水缓慢流动的通道;二是提供对大颗粒污染物的去除介质。生态草沟从上到下主要由蓄水层、生长介质层及蓄水石层构成。蓄水层为生态草沟提供设计所需的蓄水深度,处理3年1遇的暴雨径流;生长介质层为草沟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条件,同时兼具过滤净化雨水的功能;蓄水石层的孔隙则提供了额外的雨水蓄集空间。
2)适用范围:
一般设置在城市道路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分隔带或道路中央隔离带,也可设置在建筑边、公共绿地、停车场等较分散,成带状的绿化区域。
3)材料选择
主要材料包括管道、碎石、混合土、有机质。
●管道:在生态草沟配置的排水设施包括溢流口及排水管。这些管道一般采用PVC管。
●碎石:碎石层的石块应进行破碎和筛分。材料样本和粒度分布结果应由设计单位与监
理共同验证是否符合要求。底部碎石层粒径为5~50mm,级配按下表选取。
砾石层石材级配
尺寸(mm)5038251813105
百分比
100.0%98.0
%58.0%15.0% 5.0% 2.5% 1.0%
为防止混合土混入砾石层,可铺设透水土工布,或者铺设50-100mm反滤层(细石)。级配可按下表选用。
反滤层级配
尺寸(mm)1053 1.50.5
百分比100.0%85%15%5%2%
●混合土:混合土是由介质、当地土壤、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一般为1:2:4(除磷除氮介质:当地粘土:中砂),具体配合比可根据渗透率、覆盖厚度、植物生长所需养料等实际要求调整。混合土的渗透率应大于100mm/hr。混合土的有机质含量应控制在8%-10%的范围内。
●有机质:一般为腐植土、木屑、椰糠等,施工单位可以根据获得材料的难易程度自行选择采用哪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