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品古典诗歌,悟人生精神

合集下载

学习古诗,感悟生命,一起来学《绝句》教案

学习古诗,感悟生命,一起来学《绝句》教案

学习古诗,感悟生命,一起来学《绝句》教案。

一、学习《绝句》意义《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意境高远、艺术精湛的诗篇。

整首诗四行,每句各四个字,短小精悍,亲近易懂,却道出了诗人在漫长人生中经历的苦闷和心灵之美。

学习《绝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欣赏其诗歌之美,更重要的是领悟其中隐含的人生哲理。

通过细腻的构思与精致的表达,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悟,从而启示我们对生命的思考和态度。

二、学习《绝句》传达的哲理作为一首情感抒发的诗篇,《绝句》描绘了一个贤人的从容处世和豁达幽默,他在人生历程中,面对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繁琐的生活、纷繁的人世。

诗中用“罗敷陌上”、“重阳秋千”、“沧浪亭下”等极简的意象,将诗人细腻的感受和体悟传达出来。

在这首诗中,诗人李白娓娓道来了自己对人生的众多感悟,从而使我们看到了他的人生哲理。

首先他提到“临别殷勤重寄词”,即使已经面临离别,他依然坚持重寄书信,表示对友谊的珍重与回报。

在仅有四句话的诗篇中,作者在寥寥数语中通过“重寄词”这一脉络,表现了他对待不同人际关系的情感态度,借以表达了自己人生观与人生哲学。

他提到“休言万事皆已定,且尽平生未放情”。

此处“休言”代表毫不考虑其他人说的话语,自主性较为强。

这里所讲的“已定”的概念,是指文人才子的人生观认为:人生天注定,早已注定自己的人生轨迹,就算中途有一些变化,但大体还是按照注定的方向走下去。

引申出作者的哲学观点:人生短暂,时间宝贵,能用心地去做,就去做。

临死前未曾尝过欢笑和喜悦,就扔了现在的束缚,疯狂享受快乐的人生吧!这样的活法,才能意味浓厚、价值卓越、喜庆欢乐!这句话秉承人生“豁达”的哲学思想,趋于自以为精妙绝伦,令人发人深思。

三、学习《绝句》教案1、阅读诗篇初学时,可以先读几遍《绝句》,对诗中的意思有初步的了解。

2、赏析诗歌赏析是诗歌学习的重要部分。

阅读《绝句》中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尝试从诗中的语言、情感、理念等方面领悟羸弱者的生命之美。

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

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

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学习古诗词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文化传统的魅力。

古诗词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不仅代
表了历史时代的氛围和风貌,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感
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进而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和崇敬之情。

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诗词以其精炼、含蓄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给
人以美的享受。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培养对美的敏感和欣赏
能力。

学生还可以通过模仿古诗词的形式和语言,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绪表达能力。

古诗词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能够唤起人们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学会用诗词来表达自己
的情感和情绪,培养自己经历、感受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背后的
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让学生通过赏析古诗词,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我们也
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对古诗词的理解和
感悟。

通过多角度的学习和体验,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
和社会的挑战。

七年级语文教案:从诗歌中感悟生命

七年级语文教案:从诗歌中感悟生命

七年级语文教案:从诗歌中感悟生命。

一、诗词与生命诗词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文学、语言的艺术体验,更是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体验和思考。

诗词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历经汉唐、明清等众多时代,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思想及文化,与生命密不可分。

在诗词的世界里,我们能够感受生命的真谛。

从诗词中可以看出,人的一生是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磨难和考验。

在唐代的诗词中,有很多通过对自然界的感悟来表达对生命的领悟。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表达了人生中遭遇不顺时的惆怅之感,而元稹的《离思》则从自己的一己之见出发,进行对生命的深入思考。

他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词不仅表达了人对生命的思考,还展现了对人生命的理性把握。

其实,生命是一种短暂而珍贵的存在。

这种珍贵与短暂,正是在诗词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

唐代的白居易就深刻的表达出了这一点,他的诗词中始终流淌着珍惜生命、把握当下的情感,其中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更是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认识。

他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词在情感上体现了生命的无常和脆弱,却又表明了人生需要珍惜时光,把握机会。

二、从生命的角度看名篇佳作生命是一个主题常被诗家谱写。

我们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往往只看到了它们的形式美或者意境美,却很少能真正深刻领悟到生命的呼唤。

因此,在探索诗歌中的生命主题的时候,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其中的蕴含,从中获取生命的启示。

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首非常感人的词,它用声音来表达了人类对于生命去留的忧虑。

这首词的开头就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在这样的氛围中,对于生命的思考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李清照写道:“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句话不仅体现了人的雄心壮志,也表达了人对于时间的恐惧感。

因为时间的无情,人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步入暮年。

感悟唐诗中的人生哲理教案

感悟唐诗中的人生哲理教案

感悟唐诗中的人生哲理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学习唐诗,掌握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2.能够将所学的人生哲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领悟唐诗为人生提供的指导和启示;3.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生哲思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唐诗中包含的人生哲理;2.通过学习和讲解,将唐诗中的人生哲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领悟人生的意义和价;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生哲思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将唐诗中的人生哲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深入领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唐诗所启示的道理,培养其人生哲思能力。

四、教学方法1.复述教学法:通过复述、阅读和理解,帮助学生把握唐诗中的人生哲理;2.互动式讲解法:通过帮助学生理解唐诗中的涵义,并引导学生与之进行对话和互动,在讨论中加深对人生哲理的理解和认识;3.创意思维启发法:通过启发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唐诗中的人生哲理,发掘其人生哲思能力。

五、教学内容1.《登高》唐诗中最富有哲理的一首题材作品。

本诗以观景登高为主题,蕴涵了人生的道理和真谛。

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领悟到:人生短暂,应该珍惜生命,追求真理和卓越,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2.《春晓》这是一首描绘春天的饱含哲理的诗作。

说到春天即是生命的起点,诗中反映了万物创新、生机盎然的气息。

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领悟到:生命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应该珍视生命和时间,善于把握一切机会,努力拼搏。

3.《长恨歌》《长恨歌》是唐诗中的一篇叙事抒情诗,反映的是一段乱世爱情故事。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领悟到:爱情是永恒的,但生命却是短暂的。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眼前的幸福,不负所爱。

4.《静夜思》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领悟到: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也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我们应该珍视自然和生命,心怀感恩与赞美。

五、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图片、实物和音乐等多渠道方式引发学生兴趣,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氛围。

五年级语文学习古代诗词中的修身养性与人生哲理优秀教案范本

五年级语文学习古代诗词中的修身养性与人生哲理优秀教案范本

五年级语文学习古代诗词中的修身养性与人生哲理优秀教案范本古代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修身养性的智慧。

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古代诗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他们的人文关怀和人生理解。

本教案范本将从选诗、课堂活动和教学目标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教授五年级学生古代诗词中的修身养性与人生哲理。

一、选诗为了教授古代诗词中的修身养性与人生哲理,我们需要仔细选择适合五年级学生的诗词。

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古代诗词:1. 《登鹳雀楼》——王之涣2. 《望庐山瀑布》——杜甫3. 《江雪》——柳宗元这些诗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二、课堂活动1. 朗读与品味在课堂上让学生轮流朗读选定的诗词,并分析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引导学生体验诗词给人带来的美学和情感上的享受,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

2. 讲解与解读通过讲解和解读诗词中的句子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修身养性与人生哲理,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哲理对他们的意义和启示。

3. 创作与分享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创作活动,比如让他们写一首类似的古体诗,或是根据诗词写一篇短文。

然后,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从中学习与启示。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并复述古代诗词中的修身养性与人生哲理;2. 培养欣赏和品味古代诗词的能力;3. 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4.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人生意义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案范本,我们可以看出,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古代诗词来探索修身养性与人生哲理,能够带给学生深入思考和启示。

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有助于他们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他们思考诗词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智慧,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同时,也应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创作活动,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品古典诗歌 悟人生精神

品古典诗歌 悟人生精神

品古典诗歌悟人生精神作者: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20年第03期中国历来被誉为“诗的国度”,诗歌文化源远流长。

生于天地间、行于百年期的历代文人墨客,以他们的智慧才情为笔,以他们的人生经历为墨,以他们对人生家国的思考探寻为纸,以他们所处的时代社会为砚,沿着时代的道路,顺着文化长河,代代吟唱,辈辈传扬。

在浩淼的古典诗歌海洋里,有千百年灿若星辰的诗人词家不同的人生志向、各异的情怀情趣和深沉的人生况味。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共精选8首古典诗词,这些诗歌创作于不同时期,采用不同体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体现不同的人生精神;这些诗歌,或抒建功立业之壮志,或表归向自然之情怀,或显傲岸高洁之人格,或蕴个人家国之忧虑,或感天涯沦落之悲情,或含伤时忧国之悲慨,或伤晚景悲凉之痛苦,诗诗俱佳,词词俱美,蕴含着中华诗歌文化代代传承的基因。

单元提示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反复诵读和想象,进入到诗歌意境中感受诗词风韵的真挚美好、丰厚深远,感受诗歌独特的魅力,以丰富情感体验,丰满心灵世界,升华人格境界。

在本期杂志中,我们将一起品古典诗歌,悟人生精神,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升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并从写作的角度来进行相关的课外拓展。

01人生志向不同的诗歌,寄寓不同诗人的志向。

曹操的《短歌行》通过宴会的歌唱,运用比兴手法、引用诗句、化用典故等来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抒发了诗人渴望贤才以实现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志向。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主要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一幅美好动人的田园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抒发了归隐田园的喜悦之情与渴望自由之心。

下面我们以曹操的《短歌行》为例,一起来感受诗人的人生志向。

课本点击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诗五首》教案:写诗人的人生感悟

《诗五首》教案:写诗人的人生感悟

《诗五首》教案:写诗人的人生感悟写诗人的人生感悟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很容易被生活中琐碎的事情所迷惑,很容易迷失自我。

而诗歌却能从某种程度上抚平我们的心灵,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感受生活。

在中学教育中,诗歌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今天,我们将以一篇《诗五首》的教案为例,谈谈我们从中如何去领悟诗人所写的人生感悟。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并理解《诗五首》中的五首古代诗歌,使学生能够领悟诗人在他们人生中所感受到的情感,并能够通过简短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在导入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将学生们的生活经验与这些古代诗歌相联系,激发学生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兴趣。

比如说,我们可以带着学生们进行一个小游戏:在黑板上或是课件上展示一些关键词,让学生们写下自己对这些词语的联想,并在接下来的课程中看看这些词语是否与古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相关。

比如,如果我们要讲《离骚》中的“斗鸡之肆,琴瑟之声”,我们可以在导入环节中,让学生们画出自己对“琴瑟”这个词语的想象,并与他们所听到的这首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相联系。

第二步:阅读在阅读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这些古代诗歌,引导学生去领悟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合作阅读,或是点读阅读,以加深学生们对诗歌的理解。

比如说,在阅读完《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歌之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交流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三步:小结在小结环节中,我们要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这些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感悟。

这个过程既可以是课堂讲评,也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进行演讲或朗诵。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就《离骚》中的“人之无良,而不反其所为”这句话展开讨论,引导他们思考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并试着将这个话题延伸到他们自己的生活中,让他们简述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读古典诗词,品中华精神

读古典诗词,品中华精神

读古典诗词,品中华精神
读古典诗词是品味中华精神的一种方式,它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智慧。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通过华美的言辞和丰富的意境,诗人们传达了对自然、人生、情感和哲理的思考与体悟。

在古典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精神的多个方面: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古人对自然的赞美与描绘,展现了中华民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追求。

如杜牧的《秋夕》,描绘了月亮、家园和人们的温馨画面,并表达了对传统和家族的思念之情。

品德与道德的追求:古代文人墨客常在诗词中表达对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对道德准则的忠诚。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赞扬了忠诚、正直和责任感的美德。

忧国忧民的情怀:一些古代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他们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和担当。

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表达了他对亡国和流离失所的愤慨之情。

生死与人生的思考:古人对生死和人生的思考贯穿于许多诗词之中。

他们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人事的更迭,对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有所领悟,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读古典诗词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更是一种深入思考和感悟人生的方式。

诗词中蕴含的中华精神可
以启迪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对道德、人情和自然的关怀,以及对国家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通过品味古典诗词,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领略中华精神的瑰宝和智慧,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和思想境界。

初中语文教案:学习古代文学中的人生智慧

初中语文教案:学习古代文学中的人生智慧

初中语文教案:学习古代文学中的人生智慧一、引言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情感表达能力,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中的人生智慧,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本教案将以此为目标,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领略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生智慧。

二、探究唐诗宋词中的人生智慧1. 唐诗宋词与人生哲理的关系在初中阶段,唐诗宋词是学生必修的文学内容。

通过解读唐诗宋词,可以发现其中融合了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

比如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启示了我们应该善于从日常琐事中发现美丽;辛弃疾《摸鱼儿·雁丘词》所表达的离情别恨,则让我们思考到爱情与命运之间无法抗拒的力量。

2. 探索唐诗宋词中的人生智慧(1)以韩琦《登鹳雀楼》为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该诗,引导学生反思人生进退之间的选择。

分组讨论:请学生就作者用“壮志竟付东流水”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展开讨论,并与自己的经历相结合,分享对未来的向往与迷茫。

语文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撰写一篇题为《我心向阳》的文章或作文,表达自己对人生追求、抉择和坚持的理解。

3. 进一步启发思考(1)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共同探究如何运用唐诗宋词中的智慧谋篇布局,并用在我们日常写作中;(2)邀请学生带来自己心目中最喜欢或对他产生深刻影响的一首唐诗或宋词进行朗读,分享自己所感受到的人生智慧。

三、挖掘元曲戏剧中的人生哲思1. 元曲戏剧与人性、道德教育元曲戏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往往寓意深远。

通过学习元曲戏剧,可以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并且在情感体验中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思。

2. 分析元曲戏剧中的人生智慧(1)以《牡丹亭·青楼十二钗》为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通过小女孩“春香”的遭遇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所表达的人生智慧。

集体阅读教材中相关片段并组织讨论:请学生分析角色“春香”如何在困境中坚守初心、积极自强,并将其与现实生活中面对挫折时的态度进行比较。

小学语文教案:品味古诗中的人生哲理

小学语文教案:品味古诗中的人生哲理

小学语文教案:品味古诗中的人生哲理【一级标题】品味古诗中的人生哲理【二级标题】古诗与人生古诗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枚明珠,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哲理。

从小学开始,学生们就开始接触和学习古诗。

古诗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品味古诗中的人生哲理,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情感认知能力,还能够引导他们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挑战与困惑。

【二级标题】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在古诗中,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魅力。

比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宏伟。

通过读古诗,孩子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与威严,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

同时,古诗也告诉我们,人生如大自然一般,充满了变化与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学会适应和应对。

【二级标题】思考人生的意义古诗中,也蕴含着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达了人们对于人生意义的思索。

通过阅读古诗,孩子们能够启发他们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了解到人生并非只有功名利禄,还有更深层次的追求和珍视。

同时,古诗也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是需要我们自己去理解和发现的。

【二级标题】品味人生的喜怒哀乐古诗中,充满了对人生各种情感的描绘。

比如《春晓》中的“处处莺啼春盛意,树间花簇锦围棋”,表达了春天的喜悦与繁荣。

通过品味这些古诗,孩子们能够感受到人生的多彩与复杂,学会欣赏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古诗也告诉我们,人生中的喜怒哀乐都是正常的,能够真实地面对和表达才是成长的关键。

【二级标题】传承中华文化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古诗,孩子们不仅能够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还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审美。

古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对于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心和价值观起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通过学习古诗,也能够加深孩子们对于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为他们以后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奠定基础。

古诗三首让学生在古代诗词中感受人生哲理的启示

古诗三首让学生在古代诗词中感受人生哲理的启示

古诗三首让学生在古代诗词中感受人生哲理
的启示
【注:根据题目的要求,本文将按照古诗的格式来写作。


古诗三首
赋诗于梦
梦中仍是诗,诗中亦是梦,
才与心相连,左手笔右手酒。

寄情山水间,度过人生暂忧。

几多春风雨过,岁月不居。

以诗凭情谊,让学生沉醉其中,
在古代诗词中感受人生哲理的启示。

仰望星河
繁星点点,照耀着古人前行的足迹,
汇聚成昨日和如今的记忆。

我仰望星河,尽览那浩渺古朴的诗篇,
品味着诗人们对生命的深思熟虑。

昔日细雨湿衣裳,
今日滂沱落叶殇。

古人荡气回肠,
时光向前洪流滚荡。

青山依旧在,瑞雪覆盖远方。

在这浩瀚的诗境中,
我们感悟生命的真谛。

随行云雁
云深不知处,信步追往日云中龙马。

驰骋在云霄之上,独自一人嬉戏峥嵘。

心远志高,跟随着云雁的羽翼。

春风吾与共,岁月不老。

陌上行人明月笑,
曲径通幽处,草长留千古。

三更清梦,天涯共此时。

山河无恙,志在飞扬。

在这古诗的世界里,
我们领悟人生的真义,
置身于古代诗词的迷宫里,
让学生感受到哲理的启示。

让我们怀揣着这些古代诗篇,
在繁忙的日子里,也能静心沉思,领略人生的妙处,感悟生命的意义,因为,诗歌是一扇通往灵魂的窗口。

让我们共同把握这窗口的钥匙,
品味那古人为我们留下的智慧,
悟透其中的人生哲理,
在追寻梦想的路上,勇往直前。

七年级语文教案诗两首教案2:读懂诗句,发现人生的真谛

七年级语文教案诗两首教案2:读懂诗句,发现人生的真谛

七年级语文教案诗两首教案2:读懂诗句,发现人生的真谛发现人生的真谛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奇妙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千姿百态的人生百态。

在七年级语文教案中,教师们也借助诗歌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人生的真谛。

本文将以七年级语文教案中的两首诗为样本,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并探讨如何读懂诗句,感悟人生的真谛。

第一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全诗描述了春天降临后,杜甫对民间的生活和堕落现象的感受,同时抨击了当时的政治腐败。

诗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的情感非常丰富,有感叹、哀怨、愤怒和自责等多种情感。

杜甫感叹国破山河,在国家陷入危机的情境中,城市的春天依旧如此美好。

同时,他观察到花儿开了,心情感慨,泪如花溅。

他对那些因战乱而被迫离家的人们深感痛苦。

他自责白发变多,生命将逝,却无能为力,希望早日解放。

在诗歌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句子,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真谛。

例如“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时光的无情,岁月的留痕和生命的短暂。

又如“家书抵万金”,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珍贵和人生的紧迫。

当然,在阅读杜甫的《春望》这样的文学经典时,应该理解作者的时代和背景,了解他们所处的历史和文化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欣赏他们的艺术成就,感受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第二首诗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首诗描写元宵节的喜庆气氛和爱情。

诗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诗的情感主要与元宵节的喜庆气氛和爱情有关。

辛弃疾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暗示了新年的开始,积累了人们的节日情绪。

他描述了热闹的节日现场,使用众多声光乐舞来表现。

他表达了对失散爱人的思念和寻找,诗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非常动人。

古诗词与感悟人生的智慧

古诗词与感悟人生的智慧

古诗词与感悟人生的智慧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对诗人们创作的诗词作品的欣赏与解读,我们能够获得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智慧。

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哲理和生活智慧,不仅打开了我们对人生的思考,更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所启发。

通过品味古诗词,我们可以获得对人生的感悟和启迪,从而更好地面对种种挑战。

下面将从古诗词的表达方式、情感体验和生活智慧三个方面对其与感悟人生的智慧进行探讨。

一、表达方式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常常以寥寥数语传递了丰富的信息。

其中包含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对人情世故的反思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抒发等。

这种简练而含蓄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可以通过少量文字准确把握诗人的意境与感受,从而感悟诗词中所包含的智慧。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通过这几个简洁的字句,李白将寂静的夜晚、明亮的月光和世事变幻无常的哲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这种表达方式让人深思,引发了对生命的短暂与变幻的反思。

二、情感体验古诗词是诗人灵魂的折射,承载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诗人在作品中常常表达了喜怒哀乐之情,使诗词具有了浓郁的情感色彩。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两句诗道出了诗人在饮酒作乐之余对于人生中的疑问和思索。

通过这种情感体验的共鸣,读者可以产生共鸣,并从中找到对人生的共同理解。

古诗词的情感表达也激发了读者对内心情感的思考与反思,使我们更加关注自身的情感体验,进而理解自我和他人。

三、生活智慧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融入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智慧和哲理的思考。

通过对古诗词的欣赏和品味,我们能够领悟到许多关于人生的智慧。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两句诗表达了年少离家后的返乡之感,也表达了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哲理。

通过这样的诗句,我们被提醒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段经历,不论欢喜还是苦痛,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

这种生活智慧能够启迪我们更好地面对困境,实现个人价值。

小学生如何在古诗中领悟人生价值观

小学生如何在古诗中领悟人生价值观

小学生如何在古诗中领悟人生价值观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们不仅具有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韵律,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价值观。

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学习古诗,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许多宝贵的人生道理。

首先,古诗能让小学生懂得珍惜时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诗直白地告诉我们,年轻时如果不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等到年老时就只能白白地悔恨和悲伤。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有着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世界、获取知识。

当他们读到这样的诗句时,会意识到时间的宝贵,从而更加珍惜当下,努力学习,不虚度光阴。

其次,古诗教会小学生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经历了无数次的磨难和打击,依然坚定强劲,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小学生学习。

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比如学习上的难题、与同学之间的矛盾等。

当他们想起这句诗时,便能从中获得力量,勇敢地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不轻易被挫折打倒。

古诗还培养了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陆游在临终前仍牵挂着国家的统一,这种深沉的爱国之情令人动容。

通过学习这样的古诗,小学生能够了解到古代文人志士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从而在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古诗中的友情也能给小学生带来启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即使相隔遥远,真正的朋友之间的情谊也不会因距离而淡化。

这让小学生明白,在与同学和朋友相处时,要真诚相待,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共同成长进步。

同时,古诗还能让小学生学会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短短几句诗,就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春天美景。

小学生在诵读这些诗句时,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从而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此外,古诗中的思乡之情也能让小学生懂得亲情的珍贵。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感悟人生哲理,启迪思维智慧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感悟人生哲理,启迪思维智慧

【导读】古诗作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被用来传承历史文化,同时也是艺术的表现形式。

本文将主要叙述对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的感悟,探讨它在启迪思维智慧及启发人生哲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为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篇章之一,古诗是我们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必修内容。

下面我将从三首古诗作品来探讨在通过学习古诗来启迪思维智慧及塑造人生哲理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临江仙》我们来看一下《临江仙》。

作者唐代文学家三尺无猜创作的《临江仙》描绘了一个仙人在水边游玩的情景,引人入胜。

每当我看到这篇古诗,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沉迷于其中,用心体会每个画面中蕴含的感情。

通过学习《临江仙》,我们不仅能够体验到作者的意境,更重要的是,在体验过程中培养了我们的感知能力与想象力。

在学习经典古诗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对词汇的补充和记忆,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想象空间,让思维能够更广泛的展开。

二、《登高》再来,我们看《登高》。

王之涣创作的《登高》塑造了一个壮观的自然景观,使我们感到无限的向上与向远。

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和自然的巨大能量,对启迪思维智慧方面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登高》这首古诗的时候,我们搜索了很多有关甲午战争的历史题材,了解了很多当时人们为了抗击侵略,舍身炮火的故事,从而让我们的思维向人类未来展开。

我们发现,只有洞察自然,崇尚自然,才能让我们生活更加和谐而美好。

三、《相遇行》再来讲一下《相遇行》。

朱敦儒所创作的《相遇行》给我们展现了一种儒雅隽永的风雅之气。

这与我们现代人生活的繁忙环境截然不同。

而这也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面:启迪人生哲学。

在当代社会,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快节奏和繁琐,忙着学习、社交、娱乐以至于没有时间思考更深刻的生活意义了。

这时候学习《相遇行》便能悟出一些哲理,引导人们静下心来体验生命,时而遇到明月,思维便自然地开了个度。

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可以帮助我们拓宽知识面,培养感知能力,锻炼想象力,同时也能启迪人生智慧与哲学,从思想层面推进人生价值观、对待生命的态度等各方面的提高。

《古诗三首》教案,引领学生领悟生命之美

《古诗三首》教案,引领学生领悟生命之美

古诗三首,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诗歌阅读材料,选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元代诗人张可久的《送东篱子》和宋代诗人柳永的《雨霖铃》。

这三首诗歌,各自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之美的感悟。

通过对《古诗三首》的分析教学,可以引领学生领悟生命之美,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人生哲理,完善情感、道德和审美方面的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这三首诗歌,从词句、意境和气韵等方面展示古代诗人在创作中所表现的生命之美。

比如《雨霖铃》中的“忆昨寻思过,涟窈澹荡心脾”、“日色已黄昏,妆楼高处不胜寒”等词句,无不表现出作者对岁月流转与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悟。

而《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和《送东篱子》中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等词句,则展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界漫长、流转的观察和感慨。

学生可以透过这些细节,感悟到诗人对生命之美的关照和呈现。

对生命之美的感受,不仅仅局限于词句的表达, more,还可以从诗歌的情感和氛围中感受到。

比如《雨霖铃》中,柳永以雨声霹雳和寒意逼人的描写,表现了他对人生多舛、沧桑和无常的感慨。

而《登鹳雀楼》则仿佛带领我们的思维,穿梭在历史的长河留下的千年文物中,同时也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自己的人生中来。

而张可久的《送东篱子》则以轻盈舒适的语调,在表达感慨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不舍。

通过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人生哲理。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比如此三首诗歌展现了丰富的意境和生动的语言,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艺欣赏性。

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音韵、节奏等艺术技术,可以提高对美感的敏感度和鉴赏水平,不仅仅使学生在文学鉴赏方面更加有兴趣,也有助于塑造学生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情趣。

通过对《古诗三首》的分析教学,可以引领学生领悟生命之美,并从中提取出更深层次的思考和领悟。

同时也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养和审美情趣奠定了基础,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古诗三首》教案:体悟古人情感,感悟生命真谛

《古诗三首》教案:体悟古人情感,感悟生命真谛

《古诗三首》教案:体悟古人情感,感悟生命真谛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古诗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古诗,因为古诗可以启迪人心,引导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本质,感悟人生的真谛。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古诗三首》的教案,领略古人的情感,发现生命的美好。

古代的诗人们以非常简练的文字,表达了非常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就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他的经历非常豁达,醒目的浪漫主义思想让他变得和一般人不同。

他观察自然,领会自然界的精神信息,从而取得了灵感,用简洁的词句写下了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让我们体悟到了唐代诗人的深情与豪迈。

白居易在诗中见到了古原草木的生命力,也见到了他的自我,他写道:“离别家园一万里,独宿谁 by 广寒宫?”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惆怅,但是时却非常豁达的感受到自然的美好,诗中还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表达了生命力顽强不息,这种精神也是人们在不断前进中应有的风度。

一首《江雪》,也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这首诗表现出一个严冬无人足迹的景象。

但是在这个严寒的世界里,有一位心中有情的人守护着自己所爱的人。

柳宗元在这首诗中写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

“独钓寒江雪,中有一人几许?”这两句诗给人以很深的感触,也体现了柳宗元在巨大困境中的冷静和隐忍。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在唐朝宴席上,王之涣看到了一整座鹳雀楼,便想到自己想登高而又心有不甘。

他在诗中反映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了“登高必自卑”的思想,更着重于将智者的优越感嵌入现代人的主要心理,这可以帮助人们稍长时间组成清晰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身处世界的地位和角色,进而以此来构建自己的生命价值观。

这三首诗共同点,是我们不应该只看到表面物象,而要看到一种深层的感悟。

在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学古诗,明生命”。

关于古诗的教学,一定是要讲求语文教育和底蕴的培养。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教孩子们掌握古诗的语言和意境,更要帮助孩子们理解古人的情感、感悟生命的真谛。

唐诗教小学生感悟人生哲理

唐诗教小学生感悟人生哲理

唐诗教小学生感悟人生哲理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流传至今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

它以其简洁、优美的语言形式,深刻地表达了人生的情感和哲理。

对小学生来说,学习唐诗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够让他们在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时受到启发和熏陶。

本文将从几首经典的唐诗角度出发,探讨唐诗如何教导小学生感悟人生哲理。

在《登鹳雀楼》这首诗中,王之涣以他独特的视觉和感受,描绘了雄伟壮观的鹳雀楼和无边无际的江河。

诗人通过雀立高楼的形象告诫小学生们要有远大的目标和胸怀。

同时,这首诗还寄托了作者对时光的感慨与思考,告诉我们人生短暂而珍贵。

小学生们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诗,可以从中领悟到只有拥有远大的目标并且珍惜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才能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唐诗。

诗中,杜甫怀念他已故的舍弟,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尤其是最后两句“明月不须应,只是人心惘”更是打动人心。

从杜甫的诗中,小学生们可以学到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感恩他们的陪伴和关爱。

同时,也要明白每个人都会有失去的时刻,这时我们要学会坚强并继续前行。

孟郊的《登科后》是一首让人深思的唐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科举考取之后却心灰意冷的人,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地位等虚幻事物的反思。

小学生可以从中学到不被名利所迷惑,要追求内心真正的追求和兴趣。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和孟郊的《登科后》这几首诗,都是通过对自然、对人性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小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唐诗,可以培养自己的感悟力和思考力,了解到人生的诸多真理。

此外,学习唐诗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在学习唐诗的过程中,小学生们会接触到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学习唐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

通过吟诵、背诵和阅读唐诗,孩子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感和表达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唐诗中蕴含的人生智慧。

综上所述,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品诗词,悟人生

品诗词,悟人生

品诗词,悟人生
诗中到底蕴藏着什么?是太白的玉露琼浆,还是高适的塞上长歌?是子美的城春草木,或是摩诘的壮志未酬?
拭去千年的烟尘,将往事展露予世人,古老是字里行间,又有着古人什么样的情感呢?
一支鼠须笔,在毛边纸上游动,留下了多少沉淀——无声无息,但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属于自己踪迹。

这一笔,轻划过昌龄的金甲,吹落过岑参的梨花,邂逅过贾岛的推敲,也欣赏过杜牧的夕阳;在墨色中留下斑斓,在无声中留下呐喊,在星空中留下红日,在黎明后展示月辉;为古时的贤人志士留下了一生中的悲欢离合,让今日的读者感受到了人生中的喜怒哀乐,我们似乎能看到作者的一言一笑都在诗词中绽放,逐渐清晰,恍若眼前。

品味一首诗,一阙词,是浩然的春雨,是东坡的竹林。

浅尝一口,酸甜苦辣;深深一酌,思绪万千。

我们在人生岁月的流里不断游走,轻轻拾起散落于地的历史碎片——品味诗词,探求其中的人情世故,优雅而深沉。

一千年的情思,凝成一句,寥寥数字,却令人感受到九州的忧绪,淡淡的墨香,或沁人心脾,时而亦五味杂陈。

情绪低落时,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金榜题名时,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思念之际,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驰骋沙场时,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逢年过节时,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静望夕阳时,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诗词,是梦想的追逐,是往事的追忆,是古代贤人的情操,品味一口,耐人寻味。

品味古诗词,终身可受益,可受益终身——伤心时,想想苏轼;迷茫时,看看李白;绝望时,回看子美;抱怨时,凝望岳飞……
善哉!一蓑烟雨任平生,诗词之中感人生。

悟诗人之志,品人生之味——第三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悟诗人之志,品人生之味——第三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悟诗人之志,品人生之味——第三单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悟诗人之志,品人生之味——必修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材料:部编高中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人文主题:生命的诗意相应的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教学课时:12课时【单元目标】1.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2.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3.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4.尝试写作文学短评。

【设计说明】本单元精选了八首经典作品,它们分别是魏晋诗歌、唐代诗歌和宋词,因而该设计将大单元分成魏晋诗单元、唐诗单元和宋词单元来组织教学,将单篇教学与群文教学相结合。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可以横亘第三单元的任务,以保证大单元架构的整体性。

第1-3课时魏晋诗单元【课段目标】1.了解三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掌握相关文学知识。

2.品读《短歌行》的文本,体会诗人的情感与心志,学会赏析其抒情表意过程中运用的诗歌手法。

3.品味《归园田居》中的景物描写,分析其运用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体会诗人寄寓其中的志趣。

4.根据诗歌文本,感受并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评估任务】1.评估朗诵方案:能在揣摩文本的基础上,比较和评点《短歌行》不同的朗诵版本,并从诗歌文本中找到自己的依据。

2.插图绘制:在研读《归园田居》中景物描写的基础上,为其绘制一幅插图,要求忠于诗歌文本,最大程度地还原其中的意蕴。

具体评价指标:(1)是否仔细研读注释:如“方宅"为几十亩地围绕着屋宅,而非四方形的宅院。

(2)近景的描绘是否准确:榆柳和桃李的栽种位置分别为“后檐”和“堂前”,看似无关紧要,实则不可互换。

(3)远景与近景如何处理:“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近景与远景的结合,涉及视角的变化。

(4)听觉描写如何体现:“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定是看到的景象吗?是否必须绘制出来?(5)画面整体的疏阔程度:注意“十余亩"和“方宅”的大小比例关系,以及田园世界与狭小逼仄的“樊笼"网”“池"形成的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品古典诗歌,悟人生精神品古典诗歌悟人生精神课堂内外中国历来被誉为“诗的国度”,诗歌文化源远流长。

生于天地间、行于百年期的历代文人墨客,以他们的智慧才情为笔,以他们的人生经历为墨,以他们对人生家国的思考探寻为纸,以他们所处的时代社会为砚,沿着时代的道路,顺着文化长河,代代吟唱,辈辈传扬。

在浩淼的古典诗歌海洋里,有千百年灿若星辰的诗人词家不同的人生志向、各异的情怀情趣和深沉的人生况味。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共精选8首古典诗词,这些诗歌创作于不同时期,采用不同体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体现不同的人生精神;这些诗歌,或抒建功立业之壮志,或表归向自然之情怀,或显傲岸高洁之人格,或蕴个人家国之忧虑,或感天涯沦落之悲情,或含伤时忧国之悲慨,或伤晚景悲凉之痛苦,诗诗俱佳,词词俱美,蕴含着中华诗歌文化代代传承的基因。

单元提示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反复诵读和想象,进入到诗歌意境中感受诗词风韵的真挚美好、丰厚深远,感受诗歌独特的魅力,以丰富情感体验,丰满心灵世界,升华人格境界。

在本期杂志中,我们将一起品古典诗歌,悟人生精神,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升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并从写作的角度来进行相关的课外拓展。

01人生志向不同的诗歌,寄寓不同诗人的志向。

曹操的《短歌行》通过宴会的歌唱,运用比兴手法、引用诗句、化用典故等来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抒发了诗人渴望贤才以实现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志向。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主要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一幅美好动人的田园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抒发了归隐田园的喜悦之情与渴望自由之心。

下面我们以曹操的《短歌行》为例,一起来感受诗人的人生志向。

课本点击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作者简介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曹操有统一天下的政治理想,重视并想方设法招揽人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

曹操对于文学有很深的造诣,他要求文学具有“清峻”“通脱”的特点,反对两汉以来内容空虚、华而不实的文风。

曹操现存二十几首诗,全部是乐府歌辞,或写民生疾苦,或抒发统一天下之志,悲凉慷慨、刚健有力、气韵沉雄。

在曹操的倡导和影响下,形成了以他为首的“建安文学”,对后世影响很大。

写作背景曹操创作此诗的具体时间说法不一。

或说作于赤壁之战之前,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北方后,亲率大军南下,直达长江,想要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进而实现一统天下之志。

大战前夕,置酒设乐,欢宴众将。

饮至半夜,忽闻鸦鹊南飞,曹操因景而作此诗。

或说作于赤壁之战之后,即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面对战乱连年,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再加上人到暮年、功业未成,因而写下此诗。

但前者以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为据,不可靠;后者少史据证明,亦不可取。

所以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尚无定论。

全诗赏析《短歌行》原属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本诗为拟乐府,全诗抒发了诗人渴望得到贤才以统一天下的宏伟志向。

开篇直言“对酒当歌”,欢宴之时,以酒助兴,引出“人生几何”之问。

接下来两句把人生比作“朝露”,慨叹人生短暂和年华易逝。

表面上来看,开篇四句的基调悲哀伤感,但是英雄的忧伤不是为了个人的享乐,而是为了时光易逝中的壮志难酬。

一个“苦”字突出了詩人在日短而道长状况下的痛苦与焦虑。

随着宴会上歌声越来越激越,诗人对百姓疾苦、国家命运的忧虑也越来越强烈,越来越焦灼难安。

此刻的摆脱之法,只有酒,但是借酒浇愁也只是暂时的。

诗人接着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成句,以女子期待所喜欢的男子来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日夜思慕,并道出“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叙述了自己的忧思之因。

又引《诗经·小雅·鹿鸣》中的成句,描写了宴饮群贤的情景,表达了自己礼遇贤才的热忱。

这四句虽然直接借用成句,但无生硬艰涩之感,且十分恰当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明明如月”两句,以月比人,借月抒怀。

贤才如同明月,何时可得?求贤不得,忧从心来。

“越陌度阡”四句描绘了一幅贤才奔来赴宴、欢饮畅谈的情景,充溢着诗人的喜悦激动之情。

一忧一喜,进一步表达了诗人思贤若渴的愿望。

“月明星稀”四句表面描绘乌鹊南飞绕树无依的情景,实则以此喻指贤才俊士在寻找用武之地,形象地刻画了贤士们犹豫彷徨的心态。

最后四句,诗人以周公自比,表现对贤才的渴望之心和自己的政治抱负。

结尾情调昂扬,气雄力坚,一扫前面痛苦忧思之状,表现出奋发进取的精神。

曹操的《短歌行》既有苍茫悲凉之情调,又有激昂雄迈之高格,体现了“建安诗风”慷慨悲凉的格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学习札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古代“士”的情怀在中国古代社会,儒家提出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士人的影响很大。

在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影响下,每个士人几乎都以天下为己任,希望能够进入仕途,为国家效力,实现自己的安邦济世之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英雄曹操平天下之壮志;“终与安社稷”“谈笑安黎元”,这是诗仙李白安邦济民之抱负;“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是诗圣杜甫辅佐君王之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喊出了无数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宣言;陶渊明也有着“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之志……士人大都积极干预现实,追求建功立业,欲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宏愿。

但是,在现实中并不是人人都能仕途顺利,即使是进入官场也不一定得到重用,甚至反而遭遇贬谪。

仕途处于困境之中,就是所谓的“穷”。

在“穷”境中,士人往往选择独善其身、安贫乐道。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只求做到“玉向泥中洁,松经雪后贞”,以保持个人道德的完善。

苏轼一生中一贬再贬,在“乌台诗案”中甚至差点送了性命,但他以一种超脱旷达的心态立足于世,心灵达到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

陶渊明因不愿意与黑暗政治势力同流合污,选择归隐田园,虽然生活贫困,但他安于贫困,守着自己内心的高洁。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的这句名言成了无数士人立世的人生信条。

然而人的选择是很复杂的,有时外在表现和内心选择并不一定完全对应。

如姜太公江边钓鱼,并非超脱社会,而是希望“钓”到明君贤主;王安石是积极有为、从事改革的儒学政治家,但最终也归隐山林;苏轼虽接连遭贬,但他在贬谪途中仍不忘国事,在与王安石见面时,甚至当面批评王安石“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态度与观点。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前半句表达了儒家的入世精神,后半句显示出道家的出世境界。

儒家主张入世,积极投身社会,参与社会治理;道家主张出世,远离社会而独善其身,自得其乐。

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年轻时他们多追求为官入仕,但面对官场黑暗与仕途挫折后,或转向道家,或儒道两种思想并存,从而让他们的人格得以完善,精神得以寄托。

02人生浮沉诗中有人生,诗中有浮沉。

《琵琶行》一诗中,曾经名动京师的琵琶女,而今年老色衰,委身为贾人妇,于秋江冷月之中独守空船,梦断妆残,白居易从琵琶女的经历中,深刻感受到了人生的沉浮。

白居易本人亦如此,早年心怀天下,颇得重用,而今因触怒权贵,身处荒芜之地,独尝贬谪之苦,全诗感喟人生,令人唏嘘。

《登高》一诗,杜甫写登高所见,抒沉郁顿挫的个人之悲和家国之忧。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李白叙梦之因,绘梦之境,抒梦之感,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傲岸人格与人生态度。

下面,我们就以《琵琶行》为例,看看诗人是怎样看待自己的人生浮沉的。

课本点击琵琶行(节选)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畫,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有“诗王”“诗魔”之称。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元稹共同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口号,提倡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诗。

其诗歌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四类,与元稹并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等人交游甚笃,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其代表作有《新乐府五十首》《琵琶行》《长恨歌》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写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力主对拥兵自重的藩镇割据势力用兵,惨遭节度使李师道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求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

又因白居易母亲看花坠井离世,加之白居易曾写“赏花”“新井”诗,被诬指为有害礼教。

以此为由,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真实原因是白居易在此前担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多次向皇帝上疏言事,剖析时政,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触怒了诸多权贵。

被贬江州成为白居易思想由“兼济天下”到“独善其身”的转折点。

被贬江州的第二年秋天,白居易于湓浦口送客,离别之际,听到舟中传出当时京都长安流行的琵琶乐曲声调,心中有所触动,于是邀弹奏者相见,快弹数曲,白居易感喟于与琵琶女相似的人生经历,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琵琶行》。

全诗赏析《琵琶行》是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诗歌以变化的琵琶声勾连起琵琶女和诗人的经历,可谓同声相应,同病相怜。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开门见山交代出送别的时间、地点和主客双方,并用“瑟瑟”传达出送别的凄清之感。

“举酒欲饮无管弦”和后文“浔阳地僻无音乐”相照应,又反衬出“如听仙乐耳暂明”的热切与喜悦。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仅是写琵琶女的羞涩,更是诗人在地处偏远的环境下,内心渴望听到美妙乐音的心理投射。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情”字显示出琵琶女技艺之高,她把自己的感情灌注于动作与乐音中,使乐音有了情愫,有了生命。

对乐音的描写,可谓精彩绝伦,令人叫绝。

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急雨”“私语”“大珠小珠”“间关莺语”“幽咽泉流”“银瓶乍破”“铁骑突出”等展示出乐音的变化,调动听觉、视觉、触觉等摹写乐音,极尽乐音急促沉重、轻柔幽细、清脆圆润、悠扬婉转、缓慢低沉、雄壮激昂、戛然而止之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