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
环庐山旅游休闲文化景观带发展总体规划
环庐山旅游休闲文化景观带发展总体规划[查看评论][发表评论]类别:生态基础设施规模:410万平方米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域范围环庐山周边地区特色:-规划理念Ø庐山的“复兴运动”与“后现代运动”一是自然生态的复兴。
以最小的生态成本,创造最高的旅游、经济效益。
减轻庐山的生态压力,回归健康自然的生态格局。
§顺时间轴而行,我们提出庐山的后现代运动。
它也包含两个层面的涵义。
即根据从现代人的价值观、需求出发,一方面发展中高档度假旅游及相关产业,另一方面迎合都市人群的心理和市场需求,开发探险、野营、田园体验等新型旅游产品,让庐山游客不仅领略山水风光,更能体验后现代生活。
§逆时间轴而行,我们提出庐山的复兴运动。
所谓“复兴”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
即根据从现代人的价值观、需求出发,一方面发展中高档度假旅游及相关产业,另一方面迎合都市人群的心理和市场需求,开发探险、野营、田园体验等新型旅游产品,让庐山游客不仅领略山水风光,更能体验后现代生活。
规划主题:基于对庐山环带本底资源的深入剖析,结合景观特质,我们提出:凸显庐山环带“文化古道、风景绿道、休憩游道、交通通道、生态廊道”的五大主题,变“单一的交通环”为“多元多维、观游娱乐”的全方位体验环。
最终实现生态化、个性化、主题化、乡土化融于一体的总体规划目标。
§文化古道——多个文化主题节点塑造精神溯源地和文脉延续场所;§风景绿道——将庐山、鄱阳湖之山水风光与乡村田园风光,贯于一线;§休憩游道——提供一个亲近自然、体味生命、愉悦身心的绿色游道;§交通便道——建立便捷多重的交通方式与丰富的体验路网;§生态廊道——尊重自然,生态为先,保护山、水、湖、城的生态格局,恢复破坏山体,加强生态联系;规划结构:结合五个规划主题,并充分考虑环带内外的生态、资源、产业、行政区划、山上山下联动等因子,采用千层饼模式,分别构建游憩环,产业环,交通环,生态环,将各环叠加,综合确定其空间规划布局,以达到庐山环带的综合全面发展。
庐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庐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Original Message --------------目录前言第一章旅游业发展背景条件分析一、庐山基本概况二、旅游业发展的分析第二章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规划一、旅游资源特色评价二、自然景观资源类型与特征三、人文景观资源分类与评价四、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第三章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开发规划一、国内客源市场分析二、客源市场的开发规划三、出境旅游方案设想第四章旅游业发展战略规划一、指导思想二、旅游业定位三、总体发展目标四、分阶段发展规划五、发展思路及战略构想第五章旅游形象策划与促销一、旅游形象定位二、视觉形象(VI)设计三、行为形象(BI)设计四、促销策略第六章旅游产品开发与线路设计一、旅游产品开发现状二、旅游产品开发策略三、旅游产品开发规划四、旅游线路设计第七章旅游功能分区与景区规划一、旅游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二、庐山旅游功能分区三、庐山旅游区与发展规划四、庐山各分区建设规划第八章旅游产业要素设计规划一、旅游宾馆饭店发展规划二、旅行社发展规划三、旅游商品开发规划四、旅游娱乐发展规划五、旅游餐饮发展规划第九章旅游交通发展规划一、旅游交通现状二、旅游交通发展战略三、旅游交通发展规划第十章旅游发展的支持体系规划一、旅游发展环境保护规划二、防灾减灾工作规划三、旅游国土资源管理规划四、旅游企业的发展规划五、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六、人文环境建设规划第十一章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保障规划一、旅游发展的政治与政府管理保障二、旅游发展的政策与法制保障三、创造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投融资机制四、完善和强化旅游行业管理体系五、整顿和规划旅游市场秩序附录: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关于印发《庐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通知前言一、规划编制指导思想以庐山管理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为总揽,在把握国内外社会经济总体发展趋势、旅游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国家、省、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资源开发为依托,产品创新为突破,全面提升庐山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区域竞争力;坚持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与环境建设紧密结合的原则,实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大旅游,培育大产业,加快旅游创新工作;实施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旅游业发展战略,在规划期内把庐山建设成为令境内外游客向往的地方。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风景名胜区用途管制研究——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1研究背景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域全要素管控规划,是各类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在此背景下,自然保护地专项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特定区域专项规划的一种重要类型,其编制应体现出国土空间全域覆盖、全要素管控,以及分类差别化用途管制的总体特征。
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保护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途管制应与属地的总体规划在刚性管控要求、用途功能引导和精细准入规则等方面进行衔接,以充分落实总体规划的相关意图和管制要求,构建新时期更加精准和有效的多层次、全过程的空间管制模式。
2政策及理论研究2.1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研究土地用途管制是许多国家用来控制土地利用主体行为的一种制度,以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1]。
在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以耕地为重点的土地用途管制阶段、生态要素用途管制阶段、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阶段,以及国土空间用途管制阶段[2]。
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阶段,管制逻辑和要点产生了几个重要转变。
第一,在管制对象方面,由单一要素转向全域全要素。
既坚持对建设用地的强化管控,还需从系统性、整体性角度出发,加强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要素的控制[3]。
第二,在管制尺度方面,由地类管控转向空间管控。
即由土地用途管制中对于地块的平面管控,拓展摘要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逐步建立,原风景名胜区的空间管制存在多重管控、管制措施与功能用途不适应、空间准入条件模糊等诸多问题,已难以适应全域全要素管控要求。
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专项规划,风景名胜区应积极落实总规刚性管控要求,同时突出风景游憩等专项功能。
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构建“分级管控+分类管控+准入清单”的管制方法,形成兼具底线约束与激励引导、多层次、全过程的空间管制模式,以期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指导风景名胜区差异化、精细化管控。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风景名胜区;用途管制;准入清单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07.29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establishment of the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the spatial control of the original scenic area has many problems, such as multipl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compatibility of control measures and functional uses, and ambiguous spatial access conditions, which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all-factor control in the whole area. As the special planning under the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scenic area should actively implement the rigid control requirements of the general plan, and highlight special functions, such as scenic recreation. Taking Lushan Mountain Scenic Are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ontrol method of “hierarchical control + categorical control + admission checklist”, and forms a multi-level and whole-process spatial control mode with bottom-line constraints and incentive guidance, in order to guide the differentiated and refined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scenic area under the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syst em.Key words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scenic area; use control; admission checkli st作者简介:刘玉超(1987-),男,工程师。
庐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研究
参考文献 :
【]杨 劲伟. 于我 国绿 色会 计
[]孙 兴华, 2 王维平 . 国实行绿色会计 的探讨 [ . 中 J 会计研究, ]
20,) 0 0( . 5
【]赵 向军, 3 马立新 . 浅议绿色会计 . 环境经济,0 4() 20 , . 9 【】王建明, 书华 . 4 李 环境保护 呼唤绿 色会 计『1 J. 南京工业大学
龚 力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黑龙 江 哈尔滨 102 ) 5 05
摘 要 : 章 对 庐 山的 旅 游 开 发 进 行 了现 状 分 析 和 问题 诊 断 , 而 对 庐 山旅 游 资 源进 行 了论 述 , 其 深 度 开 文 进 就
发 的战 略 、 则和 策 略 进 行 了探 讨 , 深 度 挖掘 其 潜在 价 值 。 最后 , 合 其 现 状 提 出 了几 点相 应 的 对 策 。 原 并 结 关键 词 : 山旅 游 ; 游特 色; 游 潜 力 ; 庐 旅 旅 开发 研 究 中 图分 类 号 : 52 F 9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6 83 (0 1 2 — 09 0 10 — 9 7 2 1) 2 0 1— 1
37 庐 山别 墅群 的旅 游 .
未来 的旅游 ,在旅游交通与旅游 目的地上都会发生 巨大的变化 。 旅游交通方面 , 传统 的火 车 、 汽车运输方式 将会慢慢失 去其市场的主导作用 , 顶替而上 的将是飞机 、 直升机代步旅行的全新方式 。 这需要一个过程 , 但是 随着 经济 的发展 ,旅游交通的改变势必会让旅 游景 区获得更 多的机 遇。 游 目的地方面 , 旅 未来 的旅游 目的地 , 如果要 适应生存竞争 , 必定要在横向空 间上进行延伸 与拓展 , 不 断开发 出新 的旅游产 品,与大 区域环境里的其他景 区互 相融合 、 形成一个统一的强势竞争力 。
江西省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江西省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林业局•【公布日期】2022.01.18•【字号】赣林规〔2021〕9号•【施行日期】2022.0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景区管理正文江西省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市、县(区)林业局,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为严格保护、合理利用好风景名胜区资源,进一步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推动全省风景名胜区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风景名胜区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和传承自然遗产、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地林业部门、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认识做好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高标准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巩固提升江西绿色生态品牌,擦亮“风景这边独好”靓丽名片。
二、切实加强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一)严格保护各类风景资源。
各地林业部门、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要牢固树立保护优先理念,对风景名胜区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实施严格保护措施。
要切实保护好风景名胜区内森林、湿地、草地、水系等自然资源,严禁采矿(石)、采砂、非法建设码头、开办工矿企业、挤占河(湖)岸、毁林、毁草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以及不符合规划的旅游开发活动;要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半专业队伍,加强森林防火,防止风景名胜区内发生重特大火灾;要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严把检疫关口,严防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和扩散,特别是井冈山、庐山、三清山等风景名胜区要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控,严防疫情扩散蔓延,确保重点区域生态安全;要加强林相改造,因地制宜开展风景名胜区生态修复工作;要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好风景名胜区内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文物保护和管理,确保历史文化遗存安全。
庐山风景名胜区
“ 界文 化 景观” 并 列入《 界遗产 名 录》 对庐 山的价值 给 予 了高 度评 价 :江 西 世 , 世 , “
庐 山是 中华 文明 的发祥地 之一 。庐 山的历史 遗迹 以其 独特 的方式 , 融汇在 具有 突 出价值 的 自然 美之 中 , 形成 了具 有极 高 美学 价值 的 、 中华 民族精 神和 文化 生活 与
名 山, 首批 国家级风 景 名胜 区 , 江西 惟一 的世 界遗 产地 , 界地 质公 园 , 国文 明 世 全 风 景旅游 区。 自然 美加上 人类的创 造 。 庐 山成为 一部 人与 自然极 为和谐 的天人 使 合 一的佳 作。公 元前 1 6年 , 2 司马迁 “ 南登庐 山” 并将“ 山” , 庐 载入 《 史记 》 。东晋陶 渊 明 、 灵运等 ~批 文化 名 人 , 谢 在庐 山进行 了大量 的文学 艺术创 作活动 , 使庐 山成 为中 国田园诗 的诞生地 、 中国 山水诗 的 策源地 、 中国山水 画的发 祥地 。李 白、 自居 易 、 轼等 1 0 苏 5 0多名文学 家 , 写下 4 0 0 0余首赞 颂庐 山的诗词歌 赋 。 山东林 寺 , 庐 代表 了佛 教 中国化 的大 趋 势 , 山白鹿 洞书 院 , 表 了 中国近世 7 0年 的理学 大 庐 代 0 趋势 , 时 , 山还 拥有 2 同 庐 O多个 国家风格 各异 的别墅 近千幢 。 19 9 6年 1 2月 ,联合 国教 科文组 织世界 遗产委 员会 第 2 0届 会议批 准庐 山为
庐 山地貌 景观 独特 , 有断块 山 、 川侵 蚀 、 流 三种地质 作用 形成 的复合地 具 冰 水
貌景 观 , 中国第 四纪 冰 川地 质学 的奠 基地 , 被和 生物 多样 性一 起构 成 了庐 山 , 奇 险、 素有 “ 匡庐 奇 秀 甲天下” 之美称 , 中外驰 名的千古 是
生态湖泊型风景区旅游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与优化研究——以九江市庐山西海为例
生态湖泊型风景区旅游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与优化研究——以九江市庐山西海为例摘要:基于全民生态旅游的需求,湖泊型风景区建设与发展速度加快,因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其旅游用地的集约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将九江市庐山西海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构建用地结构、用地投入、用地方式、用地效益等4项评价因素层、16项评价因子的旅游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度湖泊型风景区旅游用地的集约利用状态。
研究结果表明:九江市庐山西海风景区土地集约度为0.5255,处于较不集约状态。
为提升旅游用地集约程度,庐山西海应实施风景资源分区保护,居民点整治与搬迁并举,旅游用地评估、置换、储备和投放制度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集约管控对策,为生态湖泊型风景区对于旅游用地管理方面提供建设性的决策依据及参考。
关键词:旅游用地;集约利用;生态湖泊型风景区;庐山西海江西科技学院谌欣南昌大学江西发展研究院黄细嘉南昌大学旅游学院王佳一、引言2015年,《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由中国的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三部联合出台,其目的在于提高旅游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市场优化配置。
随着近年来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景区的用地需求展现出一个“井喷式”的增长态势,在建设与发展中,由于热度过高,出现贪大求洋、盲目扩张的倾向,导致旅游用地粗放式经营、低效率利用、闲置荒废等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较为严重。
在深度休闲体验旅游渐成风尚的趋势下,湖泊型风景区因其拥有美丽山水和宜人环境等优势条件,开发热度不断提升、建设强度逐步增大,在提高旅游用地集约水平与保护资源的同时,还面临城市及乡村统筹调整与双重空间胁迫的压力。
因此,提高旅游用地利用效率,提升风景区旅游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是实现旅游风景区长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旅游景区开发与建设力度不断增强,旅游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用地资源日益短缺,集约利用旅游用地资源日益受到业界重视[1],湖泊型风景区相关的旅游用地需求更甚,这方面的矛盾也更加突出,但学术界专门就湖泊型风景区旅游用地的集约利用研究,缺少个案剖析验证,尤其是在旅游用地集约背景下,景区如何开展土地利用管控,少有成果涉及。
庐山
第一章庐山地区地理概况1. 地理位置2. 气象条件1 3. 水文条件1 4. 植被土壤1 5.地质地貌1 6. 人文环境第二章气象气候1 .庐山地区的气候特征2.山地气候特征及九江星子的比较3.气候观测数据的分析第三章地质1.庐山地区地层及岩石特征2.庐山地区地质构造特征3.庐山地史演化简析4.庐山地区地貌类型及特征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
5.庐山地区地貌发育规律6.冰川地貌问题讨论第四章植被1.庐山地区植被概况及垂直地带性植被分布规律(主要代表种群类型)2.植被演替及演替顶级群落、植物与环境的生态关系3.对庐山地区植被开发利用或保护的看法(自然或人工)第五章土壤1.庐山地区土壤类型与分布规律2.各种土壤类型的特征及发生发展过程3.山地土壤地带性土壤对比分析及土壤改良设想第六章水文1.庐山水文基本特征2.庐山水环境状况简析3.庐山水资源供需分析第七章地理环境综合分析黄龙寺结束语前言本次实习从2009年8月17日开始,至2009年8月26日结束,历时10天。
实习地点为庐山地区,包括庐山山区、星子县和九江市。
参加的人员包括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07级全体学生以及带队老师、队医等共100人左右。
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1)熟悉并掌握野外地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认识庐山地区的地理概况,并对地理学有一个综合的认识;(3)掌握庐山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水文状况、气候状况、人文状况和生态状况;(4)了解与熟悉依据地理现象进行地理思考和编写实习报告的基本方法、内容和过程;(5)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次实习,获得对主要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地理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生态、人文等,运用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次实习是一次广泛系统的地理学教学实习。
第一章实习区概况地理位置庐山地区位于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会图1-1 庐山区位图处,“承东启西”,“迎南接北”(图1-1)。
浅谈庐山景区的建设与管理
浅谈庐山景区的建设与管理摘要:本文就庐山的自然文化景观做了简要的介绍,就庐山景区的建设与管理提出:以规划、保护为前提,以科学为依据,以文化为背景,把庐山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景区。
关键词:庐山;景区建设;景区管理Abstract: this paper lushan nature landscape culture provid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lushan mountain scenic area put forward: to the planning, protection for the premise, and with the science as the basis, taking the culture as background, the lushan mountain building into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harmonious scenic spot.Keywords: lushan; Scenic spot construction; Scenic area management引言:庐山属山岳型旅游景区,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风景名胜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
近几年来,庐山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构建和谐景区,实现了旅游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人口、资源、社会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促进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
做好景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1景区建设庐山是以自然和文化遗产以及科学知识为主要资源的景区,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如何在开发中保护自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政府与民众关系的动态平衡,就是建设和谐景区的根本内容。
庐山开发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措施
庐山开发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措施庐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庐山面临着一系列开发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文化遗产保护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庐山的开发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方面。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庐山的环境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
游客大量涌入,垃圾、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景区内部环境的恶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提倡游客自觉保护环境,减少垃圾产生和排放。
同时,景区管理部门也应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和治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
其次,庐山的开发问题还表现在生态破坏方面。
庐山是一个生态系统完整、植被丰富的地区,但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庐山的生态环境,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严格控制游客数量,限制开发规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等。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庐山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护庐山的生态环境。
另外,庐山的开发问题还涉及到文化遗产保护方面。
庐山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山,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流失。
为了保护庐山的文化遗产,可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监管和保护。
为了实现庐山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开发问题。
首先,可以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和治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
其次,可以加强对庐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管和保护。
另外,还可以加强对庐山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监管和保护。
总之,庐山的开发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只有加强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才能实现庐山的可持续发展。
江西庐山风景区
江西庐山风景区江西庐山位于江西省庐山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历史而闻名于世。
庐山被誉为"江南第一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一、庐山的地理位置和背景江西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东经115°55′26″,北纬29°29′03″。
它被誉为"中国名山",因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而吸引了无数游客。
庐山是我国南方山地气候的典型代表,四季分明,气温适宜。
这里的自然风光丰富多样,有高耸入云的山峰、奔腾激流的瀑布、幽静的湖泊等等。
此外,庐山还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名山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二、庐山的景点介绍庐山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
下面将介绍几个庐山的主要景点:1. 涌观峰涌观峰是庐山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也是庐山的主峰。
它海拔1474米,峰势雄伟,云雾缭绕。
登上涌观峰,可以俯瞰整个庐山风景区的壮丽景色,仿佛置身仙境。
2. 松谷庵松谷庵是庐山的一处古老的道教庙宇,也是庐山道教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庙内有古老的建筑、精美的壁画和众多的文物,吸引了许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3. 著名的瀑布庐山有很多美丽的瀑布,如五象瀑、三叠瀑、飞瀑、板桥瀑等。
这些瀑布瀑布水势汹涌,气势磅礴,给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美感。
4. 修竹园修竹园是庐山的一处古代庭园,修竹园内有精美的园林景观、古建筑和碑刻。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传统的中国园林艺术和庐山的独特魅力。
三、庐山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庐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它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圣地。
庐山曾是我国历代名人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有着深厚的文化沉淀。
在庐山,可以看到大量的文化景观、古建筑和文物。
庐山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使其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旅游者心中的圣地之一。
四、庐山的发展与保护庐山风景区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仅路网、住宿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而且旅游设施也越来越完善。
庐山万人大迁离背景调查
在这个小镇上,四处留影的观光客、拎着小菜悠闲地在街道上行走的原住民比比皆是。那在庐山上飘荡了几千万年的云雾,一视同仁地包裹着他们。
这样的生活节奏,也许一年以后会被改变。根据庐山管理局的计划,为了促进庐山旅游转型升级,从明年开始,庐山上的上万名居民将被逐步迁离,迁往山下的庐山新城。
百年老镇的万人迁徙,会带给庐山什么样的影响,只有时间能回答。
当问到黄小文是否会搬迁时,他停顿了一下:“应该会搬吧,虽然挺舍不得的。”而这几乎是所有牯岭人的感觉。
在牯岭人眼里,庐山并没有那么十全十美—气候过于潮湿,除了夏天外的其他季节并非那么令人愉快;区域特殊,导致庐山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实现房改福利的地方,越来越多的人口拥挤在只有2平方公里的小镇里,很多家庭的居住面积不足40平方米……
庐山管理局的一位相关人士坦承,真正到了下迁通知出台的那一日,他们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相比官方的诸多顾虑,庐山居民的态度倒坦然得多。对黄小文夫妇来说,与其顾虑以后的事情,倒不如关心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客大声兜售起茶叶和栗子粉。
与此同时,每年150万名游客除给庐山带来几十亿元的经济效益外,还有每年1.8万吨的生活垃圾和200万吨废水,以及旺季每天2000多辆旅游车在景区制造的大量尾气。
庐山环保局透露说,2000年左右庐山污染最严重时,花径旁边的如琴湖因牯岭镇上排污出现了富氧化,整个湖面一片稠绿;冬天时,居民烧煤导致了庐山上空烟雾弥漫,二氧化硫和烟尘严重超标,年排放有害物质超过550吨。
并不简单的拆迁
究竟有多少庐山居民会被迁下山?庐山管理局的数字几经变化:2006年7月22日对外公布是迁移1.2万名牯岭居民;3天后变成了“不是全部庐山居民,而是4000余名行政管理机构的干部职工”。
庐山的风景介绍
庐山的风景介绍
庐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属五岳之一。
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又称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
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
是中国最美的名山之一。
庐山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而被称为“中华名刹之冠”。
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
质公园。
庐山风景名胜区由五老峰、五老峰山、秀峰三座山峰组成,并有三叠泉、观音洞等景点。
主要景区有:含鄱口景区、美庐别墅群景区、三叠泉景区和老龙湾景区等。
庐山四季美景各异,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
著名的景点有:“云中八景”之说的“三叠泉瀑布”;“五老峰”和“含鄱口”等。
庐山还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著名的野生动物王国之一。
庐山四季景色各异,四时之景不同:春日山花烂漫,夏日郁郁葱葱,秋日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
庐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 1 —1 —。
庐山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市政府领导的庐山风景区管委会, 整合庐 山及其周边现有的旅游资源 进行统一管理。确立统一 、有效的管理机构 , 是庐山未来科学保护与 合理开发的前提。 ( 二) 制定 法规与政策 , 规范景区管理 建立景区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 , 需要相关法规和政策的支持。 地方政府和有关部 门需要构建 良好的政策保障体系促进庐山景区快 速协调发展, 重点是加强景区门票和商品价格、宣传 口号及路径 、投 资建设与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此外, 整个庐山景区 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涉及多个部 门, 在与土地管理法 、环境保 护法和 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吻合的的基础上, 迫切需 要制定地方旅游法规推进庐山景区规范化管理。 ( 三) 实施整体规划 , 进行重点开发 分管的地方政府和部 门需要对庐山山体及周边地 区的各项资源 合理统筹, 尽I 央 制定并实施庐山景区整体规划 , 并对庐 山的特色景点 重点开发。庐 山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 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 可利用 庐山夏季的清凉气候推进避暑游特色线路; 可把云雾茶、石蛙、石耳 等名贵特产更广泛地推向市场, 提高公众知名度 , 增强游客购买欲 ; 可 利用庐 山多样的山水地貌开发体育体验项 目; 可开发庐山红色景J 旅 游或者参观多国风格 的别墅群, 等等。 ( 四) 强化景区形象 , 创新旅游产 品 庐山景区现有的旅游产品相对单一 , 需要在此基础上 , 从主题、 结构 、功能三个方面创新庐山景 区旅游产品 , 使 “ 文化圣 山”的形 象深入到每个游客的心中。主题上 , 各景点要注重文化 内涵发掘, 提 炼多种多样的主题 ; 结构上 , 加强度假、商务、会议 、特种旅游等多 种旅游产品的开发, 完善产品结构; 功能上, 可适当开发以文化内涵为 基础、与景点本身氛 围一致的节庆表演活动 , 提高景区旅游产品的活 力。 ( 五) 协调好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 设立 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目的在于对各项资源的有效保 护和合理利用 , 庐 山作为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重点保护区域, 必须 把资源保护放在工作首位 , 并在开发过程 中全面协调好人与 自然的关 系。只有严厉遏制各种破坏庐山环境资源的活动, 庐山风景名胜资源 才能循环利用 , 庐山才能充分体现出自身极高的观赏价值、文化价值 和科学研究价值 , 庐 山景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旅游区规划与管理》复习题
《旅游区规划与管理》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旅游规划的对象是(B)A.旅游地居民C.旅游者D.旅游设施2. 下列选项中属于按照规划范围所划分的规划类型的是(A)3. 最早把生命周期理论用于旅游科学的加拿大学者是(C)4. 一般规划评审人员专家组的构成人数是(B)—7人—9人——13人5. 五级风景区的得分域是(A)A.>=90分B.>=85分C.>=80分D.>=75分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旅游区主要的专项规划的是(D)A.度假区规划C.国家公园规划7. 区域旅游开发具有的特定原则包括区域性原则和(C)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旅游市场细分原则的是(D)A.可衡量性原则B.可接受性原则C.实效性原则9. 下列城市属于军事重镇的是(A)B.山西大同(B)A.综合协调原则11.旅游产品丰富多样、涉及众多的行业部门,这体现出的旅游产品的特性是(C)(D)C.13dB(B)A.人本管理14.旅游地空间结构理论中的陆点轴结构理论的提出者是(A)C.辽曼斯克D.吴必虎—虚拟类旅游信息的是(C)16. 按照旅游资源的性质和成因,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A)17. 用于旅游市场预测的方法主要分为定性预测方法和(C)1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旅游地空间结构要素分析的是(D)C.面要素19. 旅游区划的基本特征为地域性和(B)A.特色性C.周期性D.波动性是(C)21.桂林漓江的旅游资源的展布特征是(B)A.点状展布型22.旅游区开发、规划得以正确、顺利实施的关键是(D)A.当地政府B.当地居民C.旅游者23.到1996年,我国公布的三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达到(C)A.21个B.20个24.按照属性分类,西湖、泰山、黄山等属于(A)25.旅游资源的容量可从两个方面来衡量,即容人量和(A)26.依据旅游资源的功能,黄河漂流、长江漂流和青藏高原登山等属于(D)A.观光旅游地B.宗教旅游地C.科学考察旅游地27.国际旅馆协会的英文缩写是(B)A.WTO28.旅游客源地的时间分布强度指数越大,旅游淡旺季差异(C)A.越均匀B.越小29.影响旅游区的功能分区、设施等级、管理和保护措施的关键是(C)A.既有旅游容量B.合理旅游容量30.一般在每年的夏季,发达国家大量人口外出度假,欧亚非之交的地中海沿岸地带和中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旅游者人如潮涌,许多旅游地出现饱和、超载。
庐山百年规划历程述评和问题探讨_丁志敏
除去上面介绍的三个景点景区规划,还有1986 年日本黑川纪章事务所设计的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 区观光开发综合基本计划、星子县“庐山百里旅游 休闲走廊”规划、青莲谷规划等。
4 几个问题的探讨
4.1 .庐山文化表述问题
民国大学者胡适把庐山的文化演进概括为“三 大趋势”——“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 ①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 势;②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七百年的‘宋学’大趋 势;③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胡 适先生的这番话不尽准确,事实上中国从来没有真 正“佛教化”,而佛教中国化的长远过程也并非肇 始于慧远,同样宋明理学也早在中唐即已发蒙并非 始于南宋,牯岭租借地开辟也不能说是西风东渐中 一个标志性事件,但慧远所开创的东林佛教促进了 佛教中国化,并对中国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南宋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振兴理学,使理学正式崛起 并进一步发展成官方正统哲学,从而深刻影响了中 国的思想文化;牯岭租借地的传教士避暑住宅和教 堂也确实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示范样本,以至后来 吸引了民国政要发展成所谓“夏都”等等,这些都
2.5 2004年~2020年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1996年起,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 质名山的地位被确认。1982年—2000年的总体规
划到期后,在新形势发展要求下,江西省委、省 政府组织成立了庐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 制领导工作小组,。2004年4月, 在庐山举行的《庐 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4—2020)》大纲专家 论证会上通过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庐山风景名 胜区管理局联合修编的庐山总体规划大纲。此规 划的最终文本尚未定稿公开。
成,尤望我众殖民,各尽其能,以谋牯岭幸福”。 规划原则是“规划尽量结合地段环境”,即依照长 冲山地的自然走向,将山地规划成长方形和不规则 的多边形,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条件,而不是改变原 有地形;“严格控制建筑密度”,规划中每块地皮 上建筑占地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例,控制在15%左 右,使规划范围内仍有80%以上的绿地,尽可能保 持山地自然环境。规划内容包括用地规划、道路规 划等,还先后制定了严格的规划管理制度,以保证 规划的正确实施(图1)。
庐山风景名胜区整合传播策略方案
2010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及江西省旅游局,提出 做好核心品牌,将庐山、三清山、龙虎山等具有 较大国际、国内知名度的景区作为旅游旗舰、核 心品牌来打造。设立旅游促销基金。提高旅游宣 传促销的整体意识,整体包装江西旅游产品,建 立起“区域联合、景区为主、上下联动”的区域 宣传促销机制,主攻境内外大市场。
四大佛教名山竞争力分析
景区
客源市场分析
游客数 (人/年)
山西
以全国各地及国际游客 350万
五台山 为主,本地游客为基础,
客源市场稳定,游客重
游率高,停留时间较长
四川 峨眉山
海内外大批组团游客和 省内周末休闲度假游客 是构成主体,客源市场 较广
300万
核心竞争力
历史悠久、寺 庙僧侣众多、 是我国唯一兼 有汉地佛教和 喇嘛教的佛教 道场 峨眉山武术、 长江流域的佛 教发源地、自 然风光和佛教 文化的结合
目录
1 庐山景区营销SWOT与竞合分析 2 庐山景区营销成功经验梳理 3 庐山景区客源市场及消费需求概览 4 旅游景区整合传播策略 5 庐山品牌策划及整合传播策略
SWOT 及竞合分析
庐山品牌分析
庐山风景名胜区整合传播策划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PLAN OF MOUNT.LU NATIONAL PARK
和人文历史结合紧密是庐山的一大特色。 优势
庐山的旅游市场集中度过高,大部 分依赖于国内市场,长期以来忽视了对 国际旅游市场的培育。 营销手段和市场定位不够准确,致使 资金的投入和决策产生偏差。 目标客源市场的资料和分析不够充分, 偏离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1905年 牯岭规划
右:1919年 牯岭规划
1982年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同济大学)
2001年庐山牯 岭西谷控制性 规划 (清华大学)
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 几点思考
金笠铭 教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003.12
1.庐山概况
1.1文化名山:文化名人+文化名山
●白居易:“匡庐奇秀甲天下” ●李白:“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胡适: “ 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中国历史发展的 三大趋势,东林寺……,白鹿洞……,牯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 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中,形 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 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3.本次庐山总规重点解决的问题
尊重历史
3.1重新定位问题
突出特色 顺应发展
3.2保护和永续利用的关系问题 3.3管理体制问题(解决一山多制问题) 3.4社会调控问题(居民搬迁下山问题) 3.5整合山水资源问题(“大庐山”的问题)
4.几点思考
4.1打破“模式化”思维,倡导独创性、原发性的思维。 4.2 改变以往风景区规划的两位主体(即专家+领 导),倡导四位主体(专家牵头+领导+原住民 +游客)。 4.3 克服以往风景区规划侧重于 “ 物质空间规划 ” , “ 重技轻社 ” 、 “ 见物不见人 ” ,倡导 社会与经济的 协调,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突出对人的研究与关 怀。 4.4 避免简单化的模仿国外风景区(或国家公园的 规划、管理模式),倡导适合中国国情、地情的 风景区规划、管理模式。
1.5风情名山:洋风+庐山恋
●“数风流人物还看庐山” ●开时尚风气之先:20世纪初,与上海滩同时,是洋风 伴着洋房最早登陆中国的地方。 ● “ 庐山恋 ” 现象,既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一束报春花, 又是庐山风情万种,浪漫多姿的真实.1李德立(英)的东谷规划与营建活动 2.2国民党时期的庐山营建活动 2.3解放后的庐山规划与建设活动 2.4改革开放以后的庐山规划与建设活动
谢谢各位!
1.2 宗教名山: 一山六教(五教)
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旧教)、 基督教(基督教新教)、东正教、伊斯 兰教
1.3政治名山:国共两党各领风骚
● 自 1898 年李德立(英)在庐山
东谷仿效“花园城市”理念规划了度 假别墅区,庐山先后成为西方传 教士、中外社会名流、国民党上 层人物、共产党领导层都十分青 睐的避暑胜地,可称为国民党与 共产党的两届“夏都”。记录了国共 两党的很多重大历史事件。 ●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1.4地质名山:第四纪冰川遗迹
李四光于 1931 年开始对庐山地质进行了考 察,发现了庐山的U型谷、冰桌、悬谷、刃川擦 痕、飞来石等众多第四纪冰川遗迹。写出专著 《冰期之庐山》,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引起世界地质界广泛关注。 现庐山已列为国家地质公园,并正在申报世界 地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