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建议。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在我国城市供热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其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文章首先将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历程进行简要介绍,明确研究背景和意义。

接着,将重点分析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包括建设规模、技术水平、运行效率等方面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当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面临的主要问题,如能源结构不合理、设备老化、运行成本高等。

文章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包括优化能源结构、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运行效率等,以期为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目前,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

在规模上,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能力不断提升。

大量的热电联产机组被建设并投入使用,不仅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供热需求,还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这些机组多数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和设备,使得供热过程更加高效、稳定。

在技术上,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不断创新。

许多先进的供热技术被应用于热电联产领域,如高温高压技术、循环流化床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热电联产的能源利用效率和供热质量。

在政策上,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

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规划,鼓励和支持热电联产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同时,还加大了对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领域的投入,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热电联产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热电联产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热电联产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1. 热电联产行业概述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简称CHP)是一种能源利用方式,通过同时发电和利用余热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热电联产系统通常由燃料供应系统、发电机组、余热回收系统和热能利用系统组成。

该行业的发展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现状分析2.1 全球热电联产行业现状全球范围内,热电联产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和居民领域。

欧洲是全球最大的热电联产市场之一,其CHP装机容量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40%以上。

北美地区也有较大规模的CHP项目运营。

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则在近年来加大了对热电联产的推广力度。

2.2 中国热电联产行业现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迫切需求。

热电联产作为一种高效能源利用方式,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目前,中国的热电联产行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热电联产装机容量达到了5000万千瓦左右。

其中,工业领域是热电联产的主要应用领域,占总装机容量的70%以上。

商业和居民领域也有一定规模的热电联产项目。

2.3 现有问题尽管中国热电联产行业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技术水平相对滞后,装备更新换代速度较慢。

其次,部分地区存在能源结构单一、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此外,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3. 发展趋势3.1 技术创新与提升随着科技进步和能源转型的推进,热电联产技术将不断创新和提升。

先进的发电设备、余热回收技术以及热能利用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热电联产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例如,采用高效燃气轮机、蓄热技术和废弃物能源利用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3.2 区域集中供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密集区域对供暖需求不断增加。

热电联产系统具备分布式供热能力,可以满足城市区域集中供热的需求。

中国集中供暖行业全景速览

中国集中供暖行业全景速览

中国集中供暖行业全景速览摘要:一、发展环境:政策经济双向推动,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城市供暖作为社会民生服务,主要由政府主导。

在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部政策及加大财政补贴,来持续推动供热公共机构能效提升、加快供热设施设备节能改造、煤炭减量替代和清洁高效利用、加快供热管网建设、推进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新建和供热改造等,为实现集中供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发展现状:供暖需求持续提升,供暖面积稳定增长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密集度高、用热面积大,集中供热更适合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居民用热。

集中供热具备节约燃料、减轻大气污染、节省用地、提高供热质量、低噪音、少扰民、自动化程度高、设备故障率低等多种优势。

受益于国家政策和财政补贴支持、基建投资力度加大、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城镇化加速、社会消费升级和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等,全国用热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了我国集中供暖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供热面积和供热量持续增长。

三、市场格局:国有企业竞争优势明显,传统热电及新能源企业崛起迅速在我国政策红利和社会用热需求增加的推动下,集中供暖行业前景广阔,进入该行业的企业数量逐渐增多。

从我国集中供暖行业市场竞争格局情况来看,当前处于第一梯队的主要是国有电力公司和能源公司,其资金、规模、热力技术优势突出,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

处在第二梯队的主要是传统热电、新能源企业,其在业务经营、盈利模式、技术经验上也由一定积累。

第三梯队主要是微小企业和新进入企业,由于受成本、技术、渠道、经验等壁垒限制,其业务主要在局部地区,竞争形势激烈。

四、发展趋势:供暖清洁化转型加快,行业智能水平不断升级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部政策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实现节能减排,要求提升清洁能源在集中供暖中的使用,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供暖工作。

供热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供热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融资困难
由于供热行业属于基础设施行业,投资大、收益周期长,一些供热企业融资困难。
03
供热企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环保政策的加强
能源结构调整
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不断加 大,供热企业将逐渐向使用清洁能源转 型,如使用天然气、地热能等替代传统 化石能源。
VS
环保政策加强
国家对环保的要求将更加严格,供热企业 需要加强环保投入,实施节能减排措施, 减少污染物排放,以满足更高的环保标准 。
品牌竞争
一些具有品牌优势的供热企业逐渐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 位。
供热企业的经营状况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供热企业的服务质量不高,导致用户满意度下降。
运营成本压力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能源价格的上涨,供热企业的运营成本压力逐渐增大。
供热企业的发展瓶颈
技术创新不足
一些供热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导致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
根据能源类型、规模、服务范围等, 供热企业可划分为多种类型,如燃煤 供热企业、燃气供热企业、热电联产 供热企业等。
供热企业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01
20世纪初,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供热需求逐渐增大,供热企
业开始兴起。
发展阶段
02
20世纪中叶,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供热企
业逐渐向大型化、集中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转型阶段
03
21世纪初,随着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和环保标准的提高,供热企
业开始向清洁能源转型,同时加强能源管理和技术创新。
供热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供热企业是能源供应和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 用热需求,促进能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引言城市集中供热是指通过建设集中供热设施,将热能传送到用户处,为用户供应中央供热服务的一种供热模式。

目前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城市集中供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供热方式。

但是,城市集中供热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发展情况城市集中供热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我国城市集中供热设施在2019年已经拥有了近1.5亿平方米的供热面积,向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供热服务。

在上海等一些大城市,集中供热设施的覆盖面积已经达到了100%。

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节能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广大居民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集中供热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面临的问题城市集中供热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源安全问题城市集中供热为了保证供热质量和热力平衡,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

但是,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部分城市使用燃煤作为供热能源,这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

技术升级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供热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管理和控制系统也不断升级。

但是,一些城市的供热设施落后,技术水平不高,面临着更新的问题。

财政补贴问题城市集中供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出,包括设施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

在许多城市,政府为了保障居民的供热需求,需要对集中供热进行补贴。

这些补贴对地方财政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用户意见反馈问题城市集中供热虽然给居民带来了便利,但是也经常遭遇用户抱怨。

例如,供热质量不稳定、用户费用过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才能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解决方案针对城市集中供热面临的问题,可以提出以下的解决方案:推广清洁能源针对供热能源的安全问题,可以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例如,使用天然气、生物质等能源进行供热,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的稳定性。

积极升级技术城市集中供热需要不断升级技术,提高供热能力和供热质量。

供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供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供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供暖作为一项基本的生活需求,在冬季越发显得重要。

供暖发展对于确保人民生活质量,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供暖发展的现状、挑战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深入了解供暖行业的发展前景。

首先,回顾供暖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供暖规模不断扩大。

传统的供暖方式主要包括集中供热和分散供热两种形式。

集中供热通过锅炉房将能源转化为热能,通过输送管道将热能传输到用户的房间内,实现供暖的目的。

分散供热则是通过燃烧装置将能源直接转化为热能,供暖设备直接安装在用户的房间内。

然而,当前供暖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

首先,能源供应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供暖方式主要依赖于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传统的能源供应模式不可持续。

其次,供暖设备老化。

许多老旧的供暖系统已经服役多年,存在着安全隐患和能效低下的问题。

再者,能源效率不高。

目前,我国仍然存在大量的能量浪费现象,能源利用效率亟待提高。

然而,未来供暖发展的趋势充满希望。

一方面,清洁能源将成为供暖的重要选择。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成熟,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将逐渐在供暖领域得到应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护环境,提高供暖效率。

另一方面,智能供暖系统将逐渐普及。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供暖设备将通过远程监控、智能调节等方式实现智能化,提高用户的用能体验和设备的能效。

为了推动供暖发展,政府应加强监管和政策引导。

首先,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和用户采用清洁能源供暖设备。

其次,建立健全的标准体系,加强对供暖设备的质量监督和检测,提升供暖设备的能效和安全性能。

最后,加强对农村地区的供暖工作。

农村地区供暖设施相对滞后,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农村地区的供暖设施,提高农民的供暖条件。

此外,企业也应积极主动探索新的供暖模式。

一方面,可以在传统供暖的基础上引入新技术,提高供暖效率和舒适度,例如通过改进集中供热的管道布局,减少热损失;通过智能化管理,提高供暖设备的能效。

中国集中供热概况

中国集中供热概况

中国集中供热概况【中国城市集中供热概况】⼀、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状况城市供热是以保证⼈们⽣产⽣活⽤热为⽬的的。

⽣活⽤热主要包括供暖和⽣活⽤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夏季集中供冷(空调)也划为城市供热的范围。

城市供热设施的主要特征是热源集中,并以不同规模的热⽹向热⽤户输送热能。

中国城市供热绝⼤多数以保证城市供暖为主,⽤于⽣活热⽔供应仅是很少⼀部分,⽤于夏季供冷就更少了,⽬前刚刚在江苏、浙江等省兴起。

城市供热发展情况,详见下表1-2-1。

表1-2-1 中国城市集中供热发展状况(1991-1998)1998年全国集中供热⾯积为86540万平⽅⽶,⽐1997年增加9.96%。

城市供热主要分布在“三北”(东北、华北、西北)13个省、市、⾃治区,还有⼭东、河南两省,长江中下游的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也开始起步。

“三北”地区城市供热普及率以达25%以上。

1998年各省市集中供热状况详见下表1-2-2。

表1-2-2集中供热状况(1998年)1、热源的发展城市供热热源的形式:热电⼚、区域锅炉房、⼯业余热、分散锅炉房、地热、核能、太阳能、热泵、家庭⽤⼩燃煤炉和电暖⽓等。

中国供热所⽤能源包括:煤炭、燃油、天然⽓、电能、核能、太阳能、地热等,但是集中供热所⽤能源⽬前仍以煤炭为主,北京和有资源条件的城市开始使⽤天然⽓和燃油。

随着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民⽣活⽔平不断提⾼,在国家对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采取了⼀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城市供热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以热电联产为主,热电联产占62.9%,区域锅炉房占35.75%,其他占1.35%截⾄1998年中国区域锅炉房为辅,其他热源⽅式为补充的供热局⾯。

在中国城市供热热源供应的总热量中,热电联产供热设备容量为2493.85万千⽡(单机6000千⽡及以上机组),年供热量为103599万百万千焦,供热标准煤耗40.39千克/千焦。

中国⽬前热电联产的主要技术特征是:(1)热电联产的建设服从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热⼒规划,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2)热电⼚建设以区域热电⼚为主,企业⾃备热电⼚为热源兼顾周围联⽚供热为补充;(3)位于城市中⼼地带、机组陈旧、耗煤⾼的不适应电⼒事业发展的部分⽼发电⼚,纷纷改扩建为热电联产的供热机组,使⽼电⼚恢复了⽣机;(4)过去供热机组⼩于20MW的中⼩型机组为主,影响热电联产综合效益的提⾼。

2024年集中供热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集中供热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集中供热市场分析现状引言集中供热是指通过中心热源,将热能输送到规模较大的建筑群或者小区,以满足居民取暖、生活热水等供热需求的方式。

近年来,中国集中供热市场快速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舒适、便捷的取暖服务。

本文将对集中供热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供热市场规模集中供热市场在中国的范围越来越广,规模也越来越大。

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210个城市开展集中供热,供热面积约为10.6亿平方米,覆盖了约4.5亿居民。

其中,北方地区供热面积占比较大,南方地区在供热规模上相对较小。

供热方式在集中供热市场中,供热方式多样化。

常见的供热方式包括燃煤供热、天然气供热和地热供热等。

燃煤供热燃煤供热是传统的供热方式,其特点是成本较低、供热效果较好。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燃煤供热逐渐被淘汰,因为其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

天然气供热天然气供热是目前市场上快速增长的供热方式,其特点是清洁、高效,逐渐代替了燃煤供热。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少,符合环保要求。

但由于天然气的供应和价格波动不稳定,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地热供热地热供热是一种利用地下热能进行供热的方式。

由于地热能的可再生性和环保性,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采用此种供热方式。

地热供热的投资成本较高,但运行成本较低,受到一定的限制。

供热设施供热设施是集中供热的核心。

供热设施包括热源、供热管网和热交换站等。

热源热源是集中供热的能量来源,通常采用燃煤锅炉、天然气锅炉或地热能源等。

选择合适的热源对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供热管网供热管网是将热能从热源输送到各个用户的管道系统。

供热管网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供热效果和能耗。

热交换站热交换站位于供热管网的末端,用于将热能传递给用户。

热交换站的设备要求高,对供热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竞争和前景目前,中国集中供热市场竞争激烈。

各个供热公司通过不断提升供热服务和改善能源利用效率来争夺市场份额。

市场的发展前景看好。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集中供热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我国供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供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供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供热事业是确保冬季供暖、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民生项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供热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本文将就我国供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我国供热现状我国供热行业目前主要以集中供热为主,通过燃煤锅炉、天然气锅炉等供热设备,将热能输送到建筑物内部,解决居民采暖和热水供应的需求。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供热系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供热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部分老旧城区的供热设备陈旧,效率低下,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

同时,由于采暖期间需求峰值较大,供热系统的稳定性有待加强,存在一定的供能压力。

其次,我国供热方式单一。

目前绝大多数地区采用燃煤锅炉供热,这不仅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也存在安全隐患。

在新能源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供热行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清洁供热的发展。

此外,我国供热行业的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由于行业监管不够严格,存在一些违规、滥竽充数等问题,给供热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扰。

二、我国供热发展的趋势1. 清洁能源供热将成为主流随着我国大力推进能源转型,清洁能源将在供热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在天然气、光热、地热等清洁能源方面具备良好的资源条件,应积极利用这些资源,推动供热行业向清洁能源转型。

特别是在环保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采用清洁能源供热不仅能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还能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2. 供热技术的创新和升级随着供热需求的增加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供热技术不断创新和升级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供热设备方面,由燃煤锅炉向天然气、电能等清洁能源锅炉的转变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同时,利用余热发电、地源热泵等新兴技术也应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此外,智能供热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也是供热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

3. 供热体制的改革和规范为了推动供热行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供热市场的监管,完善法规和政策,推动供热市场的规范化运作。

供热行业的特点及现状

供热行业的特点及现状

供热行业的特点及现状供热行业是指通过供热设备将能源转化为热能,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的热力供应系统。

它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供热行业的特点和现状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描述。

一、供热行业的特点1. 高度集中:供热行业的能源采集、转化、输送和利用环节都高度集中在供热中心。

这种集中特点使得供热行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和集中化管理的优势,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

2. 基础设施性质:供热行业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具有公共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它不仅关系到居民的生活福利,也与城市的正常运行密切相关。

3. 季节性需求:供热行业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主要集中在冬季。

在供热季节,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而在非供热季节,需求量则相对较低。

这种季节性需求给供热行业的运营带来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4. 能源依赖:供热行业的能源主要依赖于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化石能源,这些能源的供应、价格和环境影响对供热行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如何实现能源的多样化和清洁化是供热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供热行业的现状1. 城市供热普及率不断提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供热系统,供热普及率不断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供热普及率已经达到70%以上。

2. 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为了应对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供热行业开始加快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

逐渐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加大对天然气、地热、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推动供热行业向清洁、低碳、高效的方向发展。

3. 供热技术不断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供热技术不断创新。

传统的燃煤锅炉逐渐被高效、清洁的供热设备所替代,如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热泵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供热系统更加安全、稳定、节能。

4. 管网建设和管理不断完善:供热管网作为供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管理也在不断完善。

加强对供热管网的维护和改造,提高供热管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保障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与建议作者:汤伟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2期摘要:以热电联产作为热源的集中供热,是解决大规模建筑采暖的能源综合利用率最高的方式,应该成为我国北方城市采暖的主要方式。

分析了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困境,提出了完善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中图分类号: TU8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热电联产是指同时生产电能(或机械能)和有用热能的能量利用方式。

它把热、电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构成热、电联产的同时,通过对低品位热能的合理使用和回收,提高系统能量效率。

目前,我国北方城镇建筑采暖能耗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左右,采暖节能是建筑节能的最重要任务,也是潜力最大的节能途径,而以热电联产作为热源的集中供热,是解决大规模建筑采暖的能源综合利用率最高的方式,应该成为我国北方城市采暖的主要方式。

从中长期看,我国未来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有效促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将为实现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和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热电联产则是集中供热的最高形式。

我国城市供热的燃料以原煤为主,其他燃料的使用很少。

为了提高燃煤锅炉的热效率,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同时减少城市环境污染,提高供热质量,我国政府已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明确了在城市供热中,限制并淘汰分散供热,推行集中供热的方针。

目前我国大型纯发电的火力发电厂的平均发电效率为33%左右,而热电厂供热时发电效率可达20%以上,剩下的80%热量中的70%以上可以用于供热。

因此,将热电联产方式产出的电力按照普通电厂的发电效率扣除其燃料消耗,则热电厂供热的效率可以大大提高(约为中小型锅炉房供热效率的2倍左右)。

热电联产是国内外公认的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与热、电分产相比,热效率提高30%,集中供热比分散小锅炉供热效率高40%。

我国供热行业智慧供热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供热行业智慧供热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供热行业智慧供热现状及发展趋势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智能化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供热行业也不例外。

智慧供热作为供热行业的一种创新发展模式,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对我国供热行业智慧供热的现状进行探讨,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智慧供热的现状当前,我国供热行业智慧供热的应用已经初具规模。

各地供热企业纷纷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对供热系统的智能监控、数据分析和运行优化。

智慧供热的主要特点包括:1. 智能监控系统的应用。

通过在供热管网、换热站等关键节点布置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现对供热系统各项指标的实时监控。

同时,运用物联网技术,将监测数据传输到中央控制中心,供热企业可以通过远程监控平台实时掌握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

2. 数据分析与运行优化。

借助大数据技术,供热企业可以对供热系统的历史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掌握供热负荷变化规律和用户用能行为趋势。

通过对供热系统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供热企业可以优化供热计划,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3. 用户便捷的控制方式。

智慧供热还包括对用户的智能化服务。

通过手机APP、智能热表等设备,用户可以实时了解自己的供热情况,并进行温度调节、用热计量等操作。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实时调整室内温度,提高供热舒适度。

二、智慧供热的发展趋势智慧供热不仅提升了供热行业的管理效率,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供热服务。

未来,智慧供热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更大的发展:1. 智慧供热与清洁能源的结合。

在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背景下,我国供热行业正逐渐向清洁能源转型。

智慧供热将与清洁能源技术相结合,优化供热系统的运行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2. 智慧供热与能源互联网的融合。

随着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智慧供热将与能源互联网相结合,实现供需的智能匹配。

通过能源互联网平台,供热企业可以实时了解能源需求,灵活调整供热计划,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灵活性。

供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供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供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供热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供热行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供热行业的现状1. 供热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在中国,供热覆盖范围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实现了全民供暖。

尤其是北方地区,供热已成为人们冬季生活的基本需求。

2. 能源结构逐渐优化:供热行业的能源结构正在逐渐优化,传统的燃煤锅炉被逐步替代为清洁能源。

新能源热电联供、地热能、太阳能等技术的应用,使供热行业在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 技术水平提高:供热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高效节能的供热设备得到广泛应用。

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调度和运维管理等技术的引入,提高了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二、供热行业的趋势1. 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供热行业将加大对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新能源的应用将成为未来供热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2. 提高供热效率:供热行业将致力于提高供热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通过改进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供热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智能化和数据化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供热行业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数据化应用。

通过智能计量、远程监控和预测分析等技术手段,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4. 绿色供热示范项目的推广:为了推动供热行业的绿色发展,各地将加大绿色供热示范项目的建设和推广力度。

通过示范推广,引领全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5. 跨行业融合发展:供热行业将与其他行业进行融合发展,形成供热与电力、供热与建筑等多领域的协同发展模式。

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势互补,实现供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6. 加强法规和政策支持:为了促进供热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将继续加强法规和政策的支持力度。

通过完善政策环境,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推动供热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2024年集中供热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集中供热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集中供热市场发展现状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舒适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集中供热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供暖方式逐渐受到广大城市居民的青睐。

本文将对集中供热市场的当前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

市场规模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范围内拥有集中供热的城市已经超过300个,其中超过80%的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实现了全覆盖。

集中供热所覆盖的居民人口大约在2亿左右,占全国城镇居民的比例约为20%,市场规模巨大。

市场发展动态1. 技术升级与改造为了提高供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近年来,集中供热市场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

传统的燃煤锅炉逐渐被清洁能源替代,采用天然气、燃气、生物质等新型能源的供热设施逐渐增多。

同时,加装换热器、改造管道、优化系统等措施也在推进,以提高供热效果和降低能源消耗。

2. 政府政策支持为了加快集中供热市场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

例如,对于建设集中供热的新建住宅小区给予经济补贴;对于老旧小区进行供热改造,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加大对清洁能源供热项目的扶持力度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促进了集中供热市场的繁荣发展。

3. 居民需求的增长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

集中供热可以确保供暖的稳定和温度的均衡,与传统的地面采暖相比具有较大优势。

因此,市场需求的增长成为促进集中供热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集中供热市场存在着多家供应商的竞争。

其中,国有企业在市场份额上占据较大比例,拥有较强的资源实力和技术实力。

此外,一些民营企业也正在加快市场布局,以期分一杯羹。

市场竞争的加剧也推动了集中供热市场的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1. 清洁能源的普及为了应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未来集中供热市场将更加侧重清洁能源的应用。

太阳能、地源热泵等新型清洁能源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以降低碳排放并提高供热效率。

2. 智能化管理的提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未来集中供热市场将进一步智能化。

热电联产技术和分布式能源站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热电联产技术和分布式能源站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热电联产技术和分布式能源站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39条明确提示:国家鼓励发展下列通用技术: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热电机组的利用率,发展热电梯级利用技术,热、电、冷技术和热、电煤气三联供技术,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

为贯彻"节约能源法",国家领导部门委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委会组织编制发展热电联欢会的新文件,于2000年8月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以急计基础[2000]1268号:《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批准执行。

其后我国热电联产的发展走上了快事道。

关键词:热电冷联产;热电联产;分布式1我国热电联产的现状在运行的热电厂中,规模最大的为太原第一热电厂,装机容量138.6万KW,在北京、沈阳、吉林等特大城市已有一批20万KW、30万KW大型抽汽冷凝两用机组在运行。

近几年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大中城市也开始安装大型供热机组。

有些私营企业家也看好热电联产投资建设热电厂。

在负责城市集中供热的热力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为北京市热力公司,现已有供热管网514km,供热面积7800万m2,共有1317个热力站,供应蒸汽给105个工业用户,最大蒸气量达到897t/h。

据统计:热电联产是蒸汽集中供热的主力军,锅炉房供热承担了城镇热水集中供热的重担。

无论从供热能力上看,还是从供热总量上看,热电联产均占全国蒸汽总供热能力和总供热量的60-70%。

故我国政府有关部委文件中均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

2我国热电联产发展的几个趋势2.1大容量供热机组增多近两年我国热电联产建设中,开始注重建设规模,对城市集中供热国家也积极提倡搞大型两用供热机组。

以前单机20万、30万千瓦的大型供热机组仅在特大城市建设,近两年在20万以上人口的大、中城市也开始建设。

2.2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开始建设由于陕甘宁天然气进京和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已使十余个省市燃料结构调整成为现实,一些地区将开始建设燃气-蒸气联合循环热电厂。

我国热电企业发展现状浅析

我国热电企业发展现状浅析
明确 提 出要 求鼓 励 发 展 城 市 热 电联产 。据 统 计 ,
“ 一 五 ”末 热 电联 产 在 节 能 减 排 中 的 贡献 为年 十 节 标煤 约7 0 万 吨 ,减 少二 氧化硫 排 放 1 2 吨 , 50 万 1 减 少氮 氧化 物排 放 1 2 8 吨 ,减 少 二氧化 碳 排放 .万 1 4 4 万 吨 ,减少 烟尘 排放 6 . 2 吨 。发 展热 电联 85 94万
Sh oE / ] [ 1— 0 11 t : ww gdiecm/ co l B OL. 2 1 1— 6. t I [ 0 h p l w. ai . o ss o
n tsAm a a Goo m a 6 1  ̄ alAsin en .  ̄ o e/ nd d n 3 a sg m t pd
_ _ _ _
[ 李永先, 4 ] 栾旭伦 , 李森森.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探
讨 U.江西图书馆 学刊 ,09 ( ) 1 20 ,2 .
参考文献 [ 李兰.云计算技术对图书馆 的影响研 究 [.高校 图书情 1 ] 刀
报 论坛 ,00 ( 2 1 ,9 【】 MatG ln r 2 t od e.W id f a g : irr sad C o d n so n eLbai n lu Ch e
我 国 的热 电联产始 于建 国初 期 ,在改 革开放 之
后取得 了很 大进展 ,所 占能源 的比重显著 提高 ,为 促进经 济发 展 、人 民生活水平 提升 以及提 高能源 利
用 效率 、 降低能源 消耗 做 出了卓越贡 献 。 目前 热 电
展 热 电联 产 的规 定 》 、 《 民用 建 筑 节 能条 例 》等
。 3 62 85 10 5 . , ㈨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目前普遍采用集中供暖方式进行供热热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目前普遍采用集中供暖方式进行供热热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目前普遍采用集中供暖方式进行供热热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长期的寒冷冬季气候,保障民众的冬季供暖需求成为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普遍采用集中供暖方式进行供热,这种供暖方式已经成为了红色“暖流”护卫着北国的寒冬。

集中供暖的定义集中供暖是一种集中式的供暖方式,通常是由专业的供暖公司负责采取对多家居民、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关等,统一建设热源设施、供配热管线和设备以及热量计量等,最终以热水、蒸汽或空气为能源,提供给社会大众。

集中供暖的特点集中供暖有许多的优势,因此有许多地区进行了普及和推广,下面简单介绍:统一供暖,协调安排通过集中供暖的方式,能够实现对整个社区、街道或城市的供暖工作的统一布局与安排。

相比之下,由居民自行采暖,很容易引起能源的浪费以及消费不均等问题。

节省能源,环保集中供暖能够使得热电站等热源设施集中使用,减少能源的浪费与同时环保工作更加通畅。

这种方式能够大幅减少锅炉等设备运行以及民居烧煤的燃煤量,缓解大气污染。

稳定供热,安全可靠由于热源管线集中回收能源,使得供热的方式更加稳定和可靠,同时也能够避免家庭自行采暖导致的安全隐患,更好地维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集中供暖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北方地区采用集中供暖的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和趋势。

热电站技术逐步升级由于我国采用集中供暖的时间早,设施也比较老旧,因此近年来,部分地区进行了热电站的升级改造,用高效的热电联产技术和再生能源技术,更好地回收能源,更好地实现城市供热。

室温调整较少因为集中供暖是以整栋楼、整个区域为单位进行供暖,运行和管理的过程比较集中,因此很难针对不同居住的人们气温需求作出调整,部分人会感到温度较低。

有的居民在自家里还会使用取暖设备等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康艳兵 张建国 张扬摘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一种公认的节能环保技术,目前我国的热电联产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

在回顾分析我国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市场发展现状,并分析了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市场潜力。

分析结果表明,大力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将可在“十一五”末形成1亿吨标准煤以上的节能能力,从而为推动实现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进一步分析了挖掘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节能潜力面临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 一、前言热电联产是热能和电能联合生产的一种高效能源生产方式。

以燃煤方式的热电联产和热电分产进行比较,为产出同样数量的热力和电力,热电联产方式可以比热电分产可以节约1/3左右的燃煤(仅从热源角度进行比较,未比较二者的热网损失),综合效率可由50%提高到75%(如图1所示)。

图1燃煤热电联产与热电分产的能源效率比较目前,我国的热电联产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

2006年,我国单台6MW 及以上的供热机组装机容量已经增长到80.48GW ,占全国同容量火电装机容量的18%左右。

从中长期看,我国未来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有效促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将为实现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和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我国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政策回顾我国政府长期以来非常重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出台了一25 (电力)50 (热力)75 77100 ηh =50% ηe =25%ηh =65% ηe =33%75%50%热电联产热电分产系列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相关政策,对推动我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的相关政策主要包括:(1)《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2000),对热电联产的技术指标、管理办法、与电网的关系做了规定,是目前热电联产管理的主要依据。

(2)《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2002),从技术经济角度严格管理和加强热电联产项目前期工作。

(3)《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03),对集中供热的分户计量提出了具体要求,推进用热商品化、货币化。

(4)《城镇住宅计量供热技术指南》(2004),指导各地在居住建筑集中采暖设计中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满足分户计量、室温可控的要求。

(5)《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2004),提出支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

(6)《中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004),指出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是节能的主要领域,并在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将热电联产单独列为一个节能工程。

(7)《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2005),明确鼓励集中供热和热、电、冷联产联供技术。

(8)《关于推进供热计量的实施意见》(2006),提出了推进供热计量的目标和技术措施等内容。

(9)《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指出:发展热电联产、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技术,取代小型、分散锅炉供热。

在热负荷集中地区,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三联产发电技术;北方采暖地区大中城市发展集中供热的热电联产。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分布式热电冷联供系统。

(10)《热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暂行规定》(2007),从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角度更加侧重对热电联产的管理。

(11)《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方案》(2007),其中的热电联产节能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热电联产的重要工作内容和配套政策。

(12)《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修订版),鼓励外商投资热电联产电站的建设、经营。

(13)《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2007),指出热力销售价格要逐步实行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相结合的两部制热价。

(14)《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修订版),提出鼓励热电联产。

三、我国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市场发展现状(一)我国热力消费市场发展现状2001~2005年,我国的终端热力消费量(在统计年鉴中关于热力消费的口径主要是针对工业企业,其具体定义为:可提供热源的热水和过热或者饱和蒸汽。

包括:工业锅炉、公用热点站和企业自备电站生产的外供蒸汽及使用单位的外购蒸汽。

不包括:企业自产自用的蒸汽和蒸发量在2t/h 以下的采暖锅炉提供的热水和蒸汽)增长了约50% (见图2),目前约占全国终端能源消费量的5%左右。

热力消费量快速增长的主要来源是工业部门和建筑供热部门。

工业企业是最大的热用户,工业生产(包括化工、造纸、制药、纺织和有色金属冶炼等)过程需要以热为基本的能源。

目前,除一些大型工业企业由自备热电厂供热外,大部分工业企业由锅炉供热。

工业用热由2001年的42Mtce 增长到2005年的56.7Mtce 。

居民采暖是热力需求的另外一个主要应用市场。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复杂,分为5个气候区域。

其中,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城市适宜采用集中供热方式。

传统的采暖地区主要包括严寒和寒冷地区的15个省市,占全国陆地面积的70%,人口数量超过全国总人口的40%,绝大部分位于北方地区。

随着集中供热的快速发展,居民采暖热力消费量由2001年的8Mtce 增长到17.6Mtce 。

总体上看,目前工业部门仍然是热力消费的主导领域,占全国热力消费总量的比重超过70%(见图3)。

但是,居民采暖的热力消费增长速度快于工业领域,占全国热力消费总量的比重在不断提高。

2001200220032004200520012002200320042005工业商用其他图2热力消费量发展现状(Mtce )图3热力消费市场部门构成(二)我国热电联产市场发展现状图4 我国历年的火电装机容量和热电联产装机容量(GW)[2]-[4]我国的热电联产市场在过去的20多年间取得了积极进展(见图4和图5),目前我国热电联产装机容量1已位居世界前二位。

我国的热电联产装机容量由1990年的10GW增长到2000年的29.9GW,年均增长11.6%;到2005年底,热电联产装机容量进一步增长到69.8GW,2001~2005年期间年均增长速度为18.5%。

热电联产占火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不断提高,由1990年的11.3%增长到2000年的13.3%,2005年提高到17.8%。

图5 我国热电联产装机容量占火电装机容量的比重到2006年底,我国单台6MW及以上的供热机组共2606台。

总装机容量80.48GW,占全国同容量火电装机容量的18%左右,占全国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的14.6%。

年供热量2275.65PJ,比2005年增长18.18%。

目前,我国的热电联产承担了全国总供热蒸汽量的81.2%,1单台6MW及以上的供热机组。

热水采暖供热量的29.5%。

与热电分产相比,由于热电联产能源效率提高可形成6700万吨标准煤左右的节能能力。

表1 热电联产机组供热量(PJ)[2],[5]表1给出了2003~2005年全国热电联产机组供热量情况和北方传统采暖地区15个省市的热电联产机组供热量情况。

由表1可看出,北方传统采暖地区15个省市是热电联产机组供热量的主要应用市场,占60%~70%。

北方传统采暖地区中,热电厂既供工业蒸汽,也供居民采暖,城市中的热网既有蒸汽热网,也有为建筑采暖供热的热水管网。

同时,也可看出,非传统采暖区的过渡地区和南方地区中,热电联产机组供热量在快速增长,以满足这些地区日益提高的工业和民用热力需求。

目前,在这些地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对象主要为工业用户。

例如,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均已有集中供热,但以工厂和公共建筑为主。

(三)我国集中供热市场发展现状集中供热是我国政府长期以来积极鼓励的供热方式。

集中供热面积由1991年的276.5Mm2增长到2000年的1107.66 Mm2,进一步增长到2005年的2521 Mm2,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7%[6](见图6)。

集中供热面积快速增长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与东北地区。

集中供热区域包括住宅和商业建筑。

其中,住宅供热面积约占总供热面积的70%,商业建筑占集中供热面积的30%左右。

图6 我国集中供热面积发展现状 (百万平方米)表2 我国集中供热发展状况(2000~2005)集中供热从热源角度主要分为热电联产和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方式,从产品角度分为蒸汽和热水。

到2005年底,全国661个城市中有329个城市配备集中供热设施,全国蒸汽供热总量106700吨/小时,热水供热总量为198MMW 。

集中供热面积超过25亿m 2,总共铺设超过7.1万km 的热水供热管网,1.5万km 蒸汽管网。

截止2005年,(来源于建设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

集中供热数据中未包括工业行业的蒸汽与热水供热),集中供热总供热量(包括蒸汽和热水)为2110.3PJ ,其中热电联产占47%左右,区域锅炉房占51%左右。

在蒸汽和热水的供热量中,蒸汽供热总量为714.9PJ ,热电联产占81%左右,区域锅炉房占17%左右;热水供热总量为1395.4PJ ,热电联产占29%左右,区域锅炉房占69%左右。

热电联产与区域锅炉房采暖供热量分别为992 PJ 与1086 PJ 。

虽然这两组数字相差不大,但主要区别在于供热方式的不同。

以热水方式供热对区域锅炉房而言更为经济,而热电联产在蒸汽供热系统中占主导地位,比例超过80%。

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许多设备陈旧老化,目前燃煤锅炉房效率平均水平仅为60%~65%左右,一些地区的热网损失(包括保温隔热、热水泄漏、系统调节控制等)高达5001000150020002500300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50%,影响了集中供热节能环保性能的发挥。

目前,一些地区正在推动天然气锅炉房采暖方式(例如北京市)。

同时,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北方传统采暖区域15省的既有建筑和供热系统节能改造,节能改造面积将达到1.50亿m2。

此外,热电冷联供技术在我国也已经开始得到示范应用。

随着城市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我国的天然气市场正在快速发展。

因为燃气式热电冷联供系统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降低电网输配损失、削减夏季电力高峰负荷,目前我国政府正在积极引导热电冷联供发展。

近年来,燃气式热电冷联供系统在我国一些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得到示范应用。

其中,大部分热电冷联供项目都是在商业建筑(办公楼、学校、机场等)中进行示范,例如北京燃气集团、上海浦东机场、广州大学城等燃气式热电冷联供示范项目,主要采用的技术以天然气内燃机、燃气轮机为主。

截止到2007年,已经投产的热电冷联供示范项目超过385万k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