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恢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
【前言】
本篇为何取名“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呢?其意义有 三:
①点出脏腑经络学说是本篇乃至本书的立论观点, 是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是辩证论治的核心。
② 表明了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是有先后的。 ③ 提示了脏腑经络疾病的诊断是以脉证为依据,以 四诊所收集的临床症状为依据。 本篇仅17条,但可举一反三,在全书中有纲领性 的意义。
“无犯王法,虫兽灾伤” 畅” --预防各种外伤、灾伤 抗病
先
力强
防 ②外慎邪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
③“无犯王法,虫兽灾伤” --预防外伤、灾伤
“不使形 体有衰, 病则无 由入其 腠理”
பைடு நூலகம்
(二)有病早治: 病在表——即医治之——导引、吐纳、针灸、膏摩
一 千 和。 若 能 长, 夫
者, 般 经疢
客 气
五 臓
害 万
风 气
人 禀
原
络 难, 邪 元 物, 虽 五 文
受 不 风, 真 如 邪, 越 中 通 水 入 三 人 畅, 能 臓 条; 多 人 浮
能 常, 第
生因 万风 物, 气
二 条
府,
死。 即 舟, 亦 而
安
生
传 忤 若 伤。 者, 通, 九 为
白芍、五味子、酸枣仁等。
助用焦苦:(间接的补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苦生心”。 《千金方》:“心旺则气感于肝”。心为肝 之子,子能令母实,故补心则可补肝。
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甘入脾,培土荣木,《难经·十四难》 云:“损其肝者缓其中”,故补脾可以 间接补肝。
治肝虚者,实者不宜。
第三段:肝病虚实治法
③其它: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对后世病因学说的发展有很大的启发。
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之“三因 学说”,即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三段:论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的重要性。
(一)防病原则,无病先防:
①
内
养
无 病
正 气
“房室勿令竭乏”--房室节制“五 “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 脏元
—饮食起居调节要适度 真通
可见,内因起主导作用,正如 《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所说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与《素问·上古天真论》:“精 神内守,病安从来”的预防思想一 致。
第二段:提出三因说。
①内因:经络受邪——乘虚传入脏腑——导致 内部脏腑的疾患——故云:“为内所因也”。
②外因:皮肤受邪——血脉相传——四肢九窍 壅塞不通——病邪侵犯体表经络——故云: “为外皮肤所中也”。
【条文分析】
治 见 勿 脾, 之 师 问
肝肝 也。 之
补四 之; 季
病, 知
曰: 夫
曰: 上
原
病, 中 脾 肝 治 工 文
不工 解不 实晓 脾, 其
旺 传未 治第
不 受 邪,
脾, 当 先
病 者, 见
未 病, 何
一 条
惟 传, 即 实 肝 也,
金 肺, 火 则 脾。 酸 焦 夫 气 肺 气 水 脾 入 苦, 肝 不 被 盛; 不 能 肝, 益 之 行, 伤, 心 行; 伤 焦 用 病, 则 则 火 水 肾, 苦 甘 补 肝金 气 不 肾入 味用 气 气 盛, 行, 气 心, 之 酸, 盛。 不 则 则 微 甘 药 助 故 行; 伤 心 弱, 入 调 用
①肝病虚实的正确治法: 虚证——虚者补之——补其不足 实证——实者泻之——损其有余
②肝病虚实的不正确治法及预后:
虚证——泻法——虚者更虚 (谓之“虚虚”)
实证——补法——实者愈实 (谓之“实实”)
这一原则,不仅治肝病如此,其他脏
腑疾病都应遵循。
【按语】
①治病要有整体观念。 ②治病要有预见性,预见疾病的传变途径,传变规律。 ③治病要有灵活性。如见:头痛欲裂,耳鸣如潮,面 红目赤,口苦苔黄,脉来弦数的肝火旺者,即应清肝 泻火。如拘泥于肝病传脾之说,不清肝火而先实脾 气,反可使病情转剧,但在清肝火的同时,应考虑到 脾气,不使苦过分,以免损及脾阳。 ④治病用药原则。如逍遥散即是受治肝补脾的思想影 响而用药的。
①首先提出治未病的思想,防止疾病 的蔓延、发展
②如何治未病:
以肝病为例,根据“五行生克制化” 的一般规律:肝病易传脾——治肝的同 时,须调补脾脏(治其未病)——脾脏 正气充实,可防肝病相传、蔓延截断传 变的来源。 “先安未受邪之地”(叶天士))。 (上工)。
③脾旺可不调补脾脏:
“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可理解为“脾气健旺,就可不实脾”不必拘泥 于四季之末。
①疾病发生的原因。 ②预防疾病的方法。 ③疾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分析】
第一段:指出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
自然界正常气候(六气) 能生万物
不正常的气候(六淫)
害万物
如水能浮舟 如水亦能覆舟
①可预防:
五脏元真充实——营卫通畅,抗病力强,不病; ②反之:
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病甚则传变。 故“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焦无 不 其 房能 膏重
通 由 遗 冷、 室 无 摩, 滞,
会 入 形 热、 勿 犯 勿 即
元 其 体 苦、 令 王 令 导
真 腠 有 酸、 竭 法、 九 引、
之 理。 衰,
乏, 禽 窍 吐
处, 腠
服 兽 闭 纳、
为 者,
臓血 府气 之所 纹 注; 理理 也。 者,
是
皮
肤
【提要】
从人与自然整体观念出发,论述:
之。
也。 足, 经 此 补 实
余 损 曰: 法, 脾 脾,
脏有 “实 之则
准余 虚则 要肝
此。 。” 虚 不 妙 自
是 实 在 也。 愈。
其 实, 用 肝 此
意 补 之。 虚 治
不
则肝
用
【提要】
从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 讨论内伤杂病的治则。
【分析】
第一、二段: 举肝病为例来讨论内伤杂病的治则
所以尤在泾云:“脏病惟虚者受之,而 实则不受;……。”这也说明了脏腑之病相传 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在临床上,如肝火旺者用龙胆泻肝汤 (一派苦寒之药)易伤脾败胃,应加些调理脾 胃之药。
④中工的治法,“中工不晓相传, 见肝之病……惟治肝也。”
第二段:说明肝虚的治法
补肝用酸味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酸生肝”。如
臓 经 人 以 房 为 窍, 内
府, 络, 能 此 室、 外 血 所
即适 养 详 金皮 脉因
医 中 慎, 之, 刃、 肤 相 也;
治 经 不 病 虫 所 传, 二
之, 络, 令 由 兽 中 壅 者,
四 未 邪 都 所 也; 塞 四
肢 流 风 尽。
三 不肢
干
是 病 辛、 食 灾 塞; 针 才
三 则 甘, 节 伤, 更 灸、 觉
【前言】
本篇为何取名“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呢?其意义有 三:
①点出脏腑经络学说是本篇乃至本书的立论观点, 是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是辩证论治的核心。
② 表明了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是有先后的。 ③ 提示了脏腑经络疾病的诊断是以脉证为依据,以 四诊所收集的临床症状为依据。 本篇仅17条,但可举一反三,在全书中有纲领性 的意义。
“无犯王法,虫兽灾伤” 畅” --预防各种外伤、灾伤 抗病
先
力强
防 ②外慎邪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
③“无犯王法,虫兽灾伤” --预防外伤、灾伤
“不使形 体有衰, 病则无 由入其 腠理”
பைடு நூலகம்
(二)有病早治: 病在表——即医治之——导引、吐纳、针灸、膏摩
一 千 和。 若 能 长, 夫
者, 般 经疢
客 气
五 臓
害 万
风 气
人 禀
原
络 难, 邪 元 物, 虽 五 文
受 不 风, 真 如 邪, 越 中 通 水 入 三 人 畅, 能 臓 条; 多 人 浮
能 常, 第
生因 万风 物, 气
二 条
府,
死。 即 舟, 亦 而
安
生
传 忤 若 伤。 者, 通, 九 为
白芍、五味子、酸枣仁等。
助用焦苦:(间接的补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苦生心”。 《千金方》:“心旺则气感于肝”。心为肝 之子,子能令母实,故补心则可补肝。
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甘入脾,培土荣木,《难经·十四难》 云:“损其肝者缓其中”,故补脾可以 间接补肝。
治肝虚者,实者不宜。
第三段:肝病虚实治法
③其它: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对后世病因学说的发展有很大的启发。
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之“三因 学说”,即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三段:论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的重要性。
(一)防病原则,无病先防:
①
内
养
无 病
正 气
“房室勿令竭乏”--房室节制“五 “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 脏元
—饮食起居调节要适度 真通
可见,内因起主导作用,正如 《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所说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与《素问·上古天真论》:“精 神内守,病安从来”的预防思想一 致。
第二段:提出三因说。
①内因:经络受邪——乘虚传入脏腑——导致 内部脏腑的疾患——故云:“为内所因也”。
②外因:皮肤受邪——血脉相传——四肢九窍 壅塞不通——病邪侵犯体表经络——故云: “为外皮肤所中也”。
【条文分析】
治 见 勿 脾, 之 师 问
肝肝 也。 之
补四 之; 季
病, 知
曰: 夫
曰: 上
原
病, 中 脾 肝 治 工 文
不工 解不 实晓 脾, 其
旺 传未 治第
不 受 邪,
脾, 当 先
病 者, 见
未 病, 何
一 条
惟 传, 即 实 肝 也,
金 肺, 火 则 脾。 酸 焦 夫 气 肺 气 水 脾 入 苦, 肝 不 被 盛; 不 能 肝, 益 之 行, 伤, 心 行; 伤 焦 用 病, 则 则 火 水 肾, 苦 甘 补 肝金 气 不 肾入 味用 气 气 盛, 行, 气 心, 之 酸, 盛。 不 则 则 微 甘 药 助 故 行; 伤 心 弱, 入 调 用
①肝病虚实的正确治法: 虚证——虚者补之——补其不足 实证——实者泻之——损其有余
②肝病虚实的不正确治法及预后:
虚证——泻法——虚者更虚 (谓之“虚虚”)
实证——补法——实者愈实 (谓之“实实”)
这一原则,不仅治肝病如此,其他脏
腑疾病都应遵循。
【按语】
①治病要有整体观念。 ②治病要有预见性,预见疾病的传变途径,传变规律。 ③治病要有灵活性。如见:头痛欲裂,耳鸣如潮,面 红目赤,口苦苔黄,脉来弦数的肝火旺者,即应清肝 泻火。如拘泥于肝病传脾之说,不清肝火而先实脾 气,反可使病情转剧,但在清肝火的同时,应考虑到 脾气,不使苦过分,以免损及脾阳。 ④治病用药原则。如逍遥散即是受治肝补脾的思想影 响而用药的。
①首先提出治未病的思想,防止疾病 的蔓延、发展
②如何治未病:
以肝病为例,根据“五行生克制化” 的一般规律:肝病易传脾——治肝的同 时,须调补脾脏(治其未病)——脾脏 正气充实,可防肝病相传、蔓延截断传 变的来源。 “先安未受邪之地”(叶天士))。 (上工)。
③脾旺可不调补脾脏:
“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可理解为“脾气健旺,就可不实脾”不必拘泥 于四季之末。
①疾病发生的原因。 ②预防疾病的方法。 ③疾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分析】
第一段:指出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
自然界正常气候(六气) 能生万物
不正常的气候(六淫)
害万物
如水能浮舟 如水亦能覆舟
①可预防:
五脏元真充实——营卫通畅,抗病力强,不病; ②反之:
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病甚则传变。 故“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焦无 不 其 房能 膏重
通 由 遗 冷、 室 无 摩, 滞,
会 入 形 热、 勿 犯 勿 即
元 其 体 苦、 令 王 令 导
真 腠 有 酸、 竭 法、 九 引、
之 理。 衰,
乏, 禽 窍 吐
处, 腠
服 兽 闭 纳、
为 者,
臓血 府气 之所 纹 注; 理理 也。 者,
是
皮
肤
【提要】
从人与自然整体观念出发,论述:
之。
也。 足, 经 此 补 实
余 损 曰: 法, 脾 脾,
脏有 “实 之则
准余 虚则 要肝
此。 。” 虚 不 妙 自
是 实 在 也。 愈。
其 实, 用 肝 此
意 补 之。 虚 治
不
则肝
用
【提要】
从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 讨论内伤杂病的治则。
【分析】
第一、二段: 举肝病为例来讨论内伤杂病的治则
所以尤在泾云:“脏病惟虚者受之,而 实则不受;……。”这也说明了脏腑之病相传 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在临床上,如肝火旺者用龙胆泻肝汤 (一派苦寒之药)易伤脾败胃,应加些调理脾 胃之药。
④中工的治法,“中工不晓相传, 见肝之病……惟治肝也。”
第二段:说明肝虚的治法
补肝用酸味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酸生肝”。如
臓 经 人 以 房 为 窍, 内
府, 络, 能 此 室、 外 血 所
即适 养 详 金皮 脉因
医 中 慎, 之, 刃、 肤 相 也;
治 经 不 病 虫 所 传, 二
之, 络, 令 由 兽 中 壅 者,
四 未 邪 都 所 也; 塞 四
肢 流 风 尽。
三 不肢
干
是 病 辛、 食 灾 塞; 针 才
三 则 甘, 节 伤, 更 灸、 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