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统计学复习题解答

统计学复习题解答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解答一、单选题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 A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出( A )A.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B.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差异性C.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同质性D.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同质性3.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A.全部工业企业B.80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4.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取得原始统计资料,所谓原始统计资料是(C)A.统计部门掌握的资料B.对历史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后取得的资料C.直接向调查单位进行登记取得的资料D.统计年鉴或统计公报上发布的资料5.已知两个同类企业的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10元和6元,而平均工资分别为3000元、3500元,则两个企业的工资离散程度为( A )A.甲大于乙B.乙大于甲C.两者相等D.无法判断6.一个连续性生产的工厂,为检验产品的质量,在一天中每隔1小时取5分钟的产品做检验,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C )A.简单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C.系统抽样D.分层抽样7.进行统计分组的关键是(B)A.划分各组组限B.正确选择分组标志C.确定各组组距D.计算各组组中值8.对一批进口商品的质量进行假设检验,在显著性水平为0.01时,原假设被拒绝;如果使用0.05的显著性水平,则原假设( A)A.一定会被拒绝B.可能会被拒绝C.一定会被接受D.必须重新假设检验 9.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B )A.人口按年龄分组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D.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 10.当一组数据属于右偏分布时,则(B ) A.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合而为一的 B.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C.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D.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11.下列关于相关系数的陈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 ) A.数值越大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越强B.仅仅是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个度量,不能用于描述非线性关系C.只是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个度量,不一定意味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绝对值不会大于112.如果报告期商品价格计划降低5%,销售额计划增加10%,则销售量应增加( D ) A.15% B.5% C.5.25% D.15.79% 13.某橡胶厂生产汽车轮胎,根据历史资料统计结果,平均里程为25000公里,标准差为1900公里。

统计学期末复习分析

统计学期末复习分析

统计学期末复习分析第⼀章1.应⽤统计设计是应⽤统计调查潜的的准备⼯作。

(对)2.应⽤统计应该遵守的原则有(ABCD )A 真实性B准确性C时效性D经济性E实践性3.调查对象——符合调查⽬的的、若⼲具有相同性质的调查单位组成的集合。

4.调查单位——统计调查登记的项⽬和标志资料的承担者5.填报单位——负责向调查机关报送调查资料的单位。

6.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可以是同⼀单位,也可以是不同单位。

(对)7.应⽤统计调查的要求(ABCD) A 准确性B及时性C 系统性D 全⾯性E条件性8.⾮抽样调查包括(ABCD)A普查B重点调查C 典型调查 D 固定样本调查 E 分类调查9.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是属于抽样调查(错)10.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的结果可以⽤于推断总体(错)11.调查时间包括两层意思,⼀是调查⼯作进⾏的时间,⼆是调查的事件所发⽣的时间。

12.总体——统计对象的全体13.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个体14.样本——在总体中被抽取的部分总体单位15.样本单位——组成样本的个体16.样本框——可以选择作为样本的总体单位列出的名册或排序编号。

17.样本容量——样本所包含的样本单位数。

18.抽样⽐——样本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之⽐19.样本框可能与总体⼀致,也可能与总体不⼀致。

(对)20抽样调查和⾮抽样调查都是在总体中抽取⼀部分来进⾏调查。

(错)21.⾮随机抽样调查选择调查样本调查者带有(A ).A较强的主观性B 较强的客观性 C 较强的灵活性D⾃由性22.⾮抽样调查适⽤于(A)A 探索性研究B前沿性研究 C 事后研究 D 事前研究23.⾮随机抽样调查(C)A、可以确定抽样误差 B 可以⽤数理⽅法估计误差 C ⽆法确定抽样误差D 能定量地推断总体24.任意抽样是(B)A随机抽样B⾮随机抽样 C 典型抽样D 全⾯抽样25.判断抽样是(C)A随机抽样B典型抽样C⾮随机抽样D 全⾯抽样26.配额抽样与分层抽样()A 相同B 都是随机抽样C 是不同的抽样D 是不同的类型27.随机抽样调查的结果()A可以⽤于推断总体 B 不可⽤于推断总体 C 可随意确定样本D 不可随意确定样本28.随机抽样对总体中每个单位被抽取的概率(A)A相等B不相等 C 较⼤ D 较⼩29.纯随机抽样与任意抽样(B )A相同B不同C 整体抽样D 部分抽样30.分层抽样层与层之间的差异(A) A ⼤B⼩ C 不定 D 平均31.分层抽样层的内部差异(B ) A ⼤B⼩ C 不定 D 平均32.整群抽样,群与群之间的差异(B) A ⼤B⼩ C 不定 D 平均33.整群抽样,群的内部差异(A) A ⼤B⼩ C 不定 D 平均34.多阶段抽样就是分层抽样(错)35.登记性误差和系统性误差是(A )A可以避免的B 不可避免的C ⼈为的 D 是故意的36.随机性误差是(B)A可以避免的B 不可避免的C⼈为的 D 是故意的37.随机性误差(A)A可以控制B 不可控制C 可以忽略 D 不可忽略38.重复抽样调查某班的平均成绩,要求误差不超过±5分,已知总体标准差为4,,问要调查对数个样本单位才能满⾜要求?第⼆章统计整理1.什么是统计整理?2.对⼆⼿资料进⾏再加⼯不是统计整理。

统计学期末复习资料1

统计学期末复习资料1

一、单项选择题1. 有10个企业全部职工的工资资料,若要调查这10个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

A. 10个企业B. 10个企业职工的全部工资C. 10个企业的全部职工D. 10个企业每个职工的工资2. 衡量顺序数据的尺度是()。

A. 定类尺度B. 定序尺度C. 定距尺度D. 定比尺度3.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 职工人数B. 企业个数C. 设备台数D. 产品重量4.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 职工人数B. 企业个数C. 设备台数D. 产品长度5. 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

A.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B.将来资料具有可比性C.确定调查单位 D.登记的方便6. 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

A.对调查单位做深入的研究B. 了解总体各单位的情况C.用样本来推断总体D. 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7. 抽样误差是( )。

A. 可以事先计算出来并加以控制的B. 只能在调查结束后才能计算C. 可以通过责任心的教育避免产生的D. 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法来消除的8. 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平均误差()。

A 随着抽样单位数的增多而变大B 随着抽样单位数的增多而变小C 随着抽样单位数的减少而变小D 不会随着抽样单位数的改变而改变9.在抽样推断中,抽样误差是()。

A、可以避免的B、可避免且可控制C、不可避免且无法控制D、不可避免但可控制10.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

A. 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B. 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C. 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D. 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11. 单变量分组通常只适用于 ( ) 的情况。

A.离散变量且变量值较多 B.连续变量,但范围较大C.离散变量且变量值较少 D.连续变量,但范围较小12.某外商投资企业按工资水平分为四组:1000元以下,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元以上。

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

A. 750和2500B. 800和2250C. 800和2500D. 750和225013. 某管理局对其所属企业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试卷8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试卷8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D.2010年11月1日1时死亡的人
E.2010年10月29日出生,11月1日3时死亡的婴儿
3.下列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B CD)。
A.教师按专业分组B.学生按班级分组
C.企业按营业收入分组D.职工按月平均工资分组
4.在相对指标中,属于不同总体数值对比的指标有(AB)。
A.比较相对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
A.纯随机抽样B.等距抽样
C.重复抽样D.不重复抽样
E.整群抽样
9.下列现象中属于相关关系的有(ABCDE)。
A.压力与压强B.现代化水平与劳动生产率
C.圆的半径与圆的面积D.身高与体重
E.机械化程度与农业人口
10.通过对开滦、大同、抚顺等几个大型矿务局的调查,了解我国煤炭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BCE)。
5.离散程度大小与平均数代表性之间存在(B)。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恒等关系D.依存关系
6.下面4个动态数列中,属于时点数列的是(C)。
A.历年招生人数动态数列B.历年增加在校生人数动态数列
C.历年在校生人数动态数列D.历年毕业生人数动态数列
7.在材料单耗综合指数中,每种产品的材料单耗指标是(D)。
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
D.全面调查E.非全面调查
三.判断题(10%,每小题1分)
1.在对全国工业设备进行的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设备数是统计总体,每台工业设备是总体单位。
2.标准时间就是调查时间。
3.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4.比较相对指标是将不同空间条件下同类指标数值进行对比的结果。
5.某公司下属5个企业,共有2 000名职工,已知每个企业某月的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及其实际产值,要计算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则()。

统计学期末复习选择练习题(分章节)——第五章

统计学期末复习选择练习题(分章节)——第五章

应用统计单项选择题-第05章-参数估计1.单选题: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情况下,如果抽样误差减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样本单位必须()。

A. 减少到四分之一B. 减少到一半C. 增加到4倍D. 增加到2倍解答: C2.单选题:某企业对一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这批产品的总数为5000件,过去几次同类调查所得的产品合格率为91%、95%和96%,为了使合格率的允许误差不超过3%,在99.73%的概率下确定抽查产品件数时,应采用的产品合格率为()?A. 91%B. 94%C. 95%D. 96%解答: A3.单选题:某地区抽查64个18周岁的男青年的高度,平均身高为168cm,标准差为8cm。

则该地区18周岁青年的平均身高95%的置信区间为()。

A. 168±95%×8cmB. 168±1.96cmC. 168±1.96×8cmD. 168±8cm解答: B4.单选题:确定估计总体均值的样本容量时,()。

A. 允许误差越大,样本容量越大B. 总体标准差越大,样本容量越大C. 样本容量与抽样方法无关D. 置信水平越大,样本容量越小解答: B5.单选题:根据样本估计量的可靠程度可以推断总体参数所在的区间范围叫()。

A. 区间估计B. 抽样估计C. 矩估计D. 点估计解答: A6.单选题:某地有2万亩稻田,根据上年资料得知其中平均亩产的标准差为50公斤,若以95.45%的概率保证平均亩产的误差不超过10公斤,应抽选()亩地作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

A. 100B. 250C. 500D. 1000解答: A7.单选题:已知a=0.05,n=10,则有()。

A. ta/2(n-1)<za<za/2B. za<ta/2(n-1)<za/2C. za<za/2<ta/2(n-1)D. za/2<za<ta/2(n-1)解答: C8.单选题:评价估计量的标准是()。

统计学期末复习选择练习题(分章节)——第七章

统计学期末复习选择练习题(分章节)——第七章

应用统计单项选择题-第07章-方差分析1.单选题:关于方差分析中的SSA和SSE,正确的说法是()。

A. SSA和SSE反映了随机因素带来的影响B. SSA和SSE反映了系统因素带来的影响C. SSA所表现的是组间差异既包括随机因素,也包括系统因素D. SSE所表现的是组内差异既包括随机因素,也包括系统因素解答: C2.单选题:利用“方差分析表”进行方差分析时,该表不包括的项目有()。

A. 方差来源B. 离差平方和及其分解C. 各离差平方和的自由度D. 原假设的统计判断解答: D3.单选题:下面不属于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所需的平方和是()。

A. SSTB. SSAC. SSED. SSR解答: D4.单选题:与假设检验相比,方差分析方法可以使犯第I类错误的概率()。

A. 提高B. 降低C. 等于0D. 等于1解答: B5.单选题:方差分析中,错误说法是()。

A. 如果方差分析只针对一个因素进行,称为单因素方差分析B. 如果同时针对多个因素进行,称为多因素方差分C. 方差分析就是通过不同方差的比较,作出接受原假设或拒绝原假设的判断D. 方差分析不可以对若干平均值是否相等同时进行检验解答: D6.单选题:以下对方差分析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方差分析可以对若干平均值是否相等同时进行检验B. 进行方差分析要求各水平下的样本容量相同C. 离差平方和能分解为组内方差与组间方差的和D. 方差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大有用武之地解答: B7.单选题:下列式子错误的是()。

A. F=MSE/MSAB. MSA=SSA/(r-1)C. MSE=SSE/(n-r)D. SST=SSE+SSA解答: A8.单选题:方差分析所研究的是()。

A. 分类型自变量对分类型因变量的影响B. 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自变量的影响C. 分类型因变量对数值型自变量的影响D. 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解答: D9.单选题:若方差分析中,所提出的原假设是H0:μ1=μ2=…=μk,备择假设是()。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

统计学各章节期末复习知识点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作为一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学科,统计学的知识点非常丰富。

以下是统计学各章节的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1.数据收集与描述-数据类型: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数据收集方式:问卷调查、观察、实验-描述统计:中心趋势(均值、中位数、众数)、离散程度(范围、方差、标准差)、数据分布(直方图、条形图、饼图)2.概率论基础-随机试验与样本空间-事件与事件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和统计概型-条件概率与独立性-伯努利试验与二项分布3.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与分布函数-离散型随机变量与其分布律-连续型随机变量与其概率密度函数-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常见分布4.多个随机变量的分布-边缘分布与条件分布-两个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律-两个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的分布5.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数学期望与其性质-方差与标准差-协方差与相关系数-矩、协方差矩阵与相关系数矩阵6.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辛钦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切比雪夫不等式与伯努利不等式7.统计推断基础-参数估计:点估计、区间估计-置信区间与置信水平-假设检验:原假设与备择假设、显著性水平、拒绝域-类型Ⅰ错误和类型Ⅱ错误-样本容量与统计检验的效应大小8.单样本与双样本推断-单个总体均值的推断:正态总体与非正态总体-单个总体比例的推断-两个总体均值的推断:独立样本与配对样本-两个总体比例的推断9.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两因素方差分析-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最小二乘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拟合优度、剩余平方和、变量选择10.非参数统计方法-指标:秩和检验、秩和相关检验、符号检验- 分布:符号检验、秩和检验、秩和相关检验、Kolmogorov-Smirnov检验这些是统计学各个章节的期末复习知识点的一个概述。

每个章节都拥有更加详细和复杂的内容,需要学生在复习中深入理解并进行练习。

统计学期末复习要点

统计学期末复习要点

统计学期末复习要点一、复习重点1、理解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2、熟识定量数据与定性数据的图表叙述,常用图表3、熟练掌握加权算术平均数、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的计算方法理解样本均值、样本比例的样本原产及中心音速定理4、理解点估计的三个评价标准,区间估计的置信水平的概念5、熟练掌握总体均值与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方法6、认知影响样本容量大小因素(置信水平、总体方差、容许误差),就是怎样影响的?7、认知假设检验的原理、步骤及两类错误8、熟练掌握总体均值、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9、认知方差分析的概念、原理及基本步骤10、熟练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表的内在联系11、掌控相关系数的性质及检验方法,一元线性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插值,评价及检验,掌控相关系数、决定系数及回归估计标准误差的概念、排序及三者间的关系。

12、熟练掌握多元线性重回分析方法,重点熟识excel重回分析输出表的内在联系13、认知时间序列的共同组成因素及两类模型14、熟悉选择拟合时间序列趋势模型的分析方法、理解一元线性、抛物线、指数曲线趋势模型15、认知平均值综合指数与加权平均指数的概念及排序16、认知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概念及排序17、理解指数体系的概念及作用,熟练掌握总量指标的两因素分析方法18、理解cpi 指数及其经济意义,cpi指数与购买力指数的关系二、思考题1、解释洛伦茨曲线及其用途。

2、怎么理解均值在统计学中的地位?3、详述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场合。

4、详述综合指数的基本基本建设原理。

5、写出大样本条件下总体均值左侧检验的基本步骤。

6、写下大样本条件下总体方差未明时正态总体均值左侧检验的基本步骤。

7、简述样本容量与置信水平、总体方差、允许误差的关系。

8、在假设检验中第ⅰ类错误和第ⅱ类错误分别指什么,并表明它们出现的概率大小之间的关系。

9、分别列出小样本情形下一个总体(总体方差未知)均值的左侧、右侧及双侧检验的假设形式和拒绝域?10、详述方差分析的基本假设11、解释方差分析中总误差平方和、水平项误差平方和、误差项平方和三者含义及其关系?12、在对实际的时间序列拟合其长期趋势方程,通常可采用哪些分析方法?13、为什么平均发展速度用几何平均法计算?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注意哪些问题?14、简述移动平均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简答题

【统计学期末考试复习】简答题

1、简述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的关系。

统计工作是人们的统计实践,是主观反映客观认识的过程;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结果,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过程和结果的关系;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存在着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2、什么是统计表?其构成如何?把统计调查得来的数字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后,得出一些系统化的统计资料,将其按一定顺序填列在一定表格内,这个表格就是统计表。

统计表从内容上看由主词和宾词组成;从构成要素看总标题,分标题,纵、横栏组成的本身及表中的数字。

3、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有何异同?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各指标值具有可加性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能相加;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联系: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都是总量指标,是把总量指标按反映的总体时间状态不同分类的结果。

4、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同度量因素在统计指数中有什么作用?统计指数编制中能使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娄量上可以加总,并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这一媒介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

一般情况下,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而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同度量因素有二个作用:①同度量作用,即把不能够相加的量转变为可加的、具有经济意义的量②权数作用。

通过其取值的不同就可以衡量因素的不同的相对重要程度。

5、点估计与区间估计有什么区别?区别:(1)点估计也称定值估计,它是以抽样得到的样本指标作为总体指标的估计量,并以样本指标的实际值直接作为总体未知参数的估计值的一种推断方法.(2)区间估计也是参数估计的一种形式.通过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根据一定的正确度与精确度的要求,构造出适当的区间,以作为总体的分布参数(或参数的函数)的真值所在范围的估计.前者得出的是一个具体的值,后者是一个区间.6、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的关系如何?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的关系:(1)它们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P111.3统计数据可以分为哪⼏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答:①按照所采⽤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说明的是事物的品质特征,通常是⽤⽂字来表述的,其结果均表现为类别,因此统称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

数值型数据说明的是现象的数量特征,通常是⽤数值来表现,因此也可称为定量数据或数量数据。

②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法,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则是在实验室中控制对象⽽收集到的数据。

③按照被描述的现象与时间的关系,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截⾯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截⾯数据通常是在不同的空间获得的,⽤于描述现象在某⼀时刻的变化情况。

时间序列数据是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5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个概念总体是包含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

⽐如要检验⼀批灯泡的使⽤寿命,这⼀批灯泡构成的集合就是总体。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元素的集合。

⽐如从⼀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这100个灯泡就构成了⼀个样本。

参数是⽤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如要调查⼀个地区所有⼈⼝的平均年龄,“平均年龄”即为⼀个参数。

统计量是⽤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如要抽样调查⼀个地区所有⼈⼝的平均年龄,样本中的“平均年龄”即为⼀个统计量。

变量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如商品的销售额是不确定的,这销售额就是变量。

P402.2⽐较概率抽样和⾮概率抽样的特点,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适合采⽤概率抽样?什么情况下适合⾮概率抽样?答:概率抽样的特点:①抽样时是按⼀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②每个单位被抽中的概率是已知的,或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③当⽤样本对总体⽬标量进⾏估计时,要考虑到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概率。

⾮概率抽样的特点:操作简便,时效快,成本低,⽽且对于抽样中的统计学专业技术要求不⾼。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题一、单选题1一个统计总体( D )。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D 可以有多个指标2 要了解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B )。

A 50个学生B 每一个学生C 5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D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3要了解100部手机的使用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B )。

A 100部手机B 每一部手机C 100部手机的使用情况D 每一部手机的使用情况4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B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5全国人口普查中,总体单位是(B )。

A 每一户B每个人C每个地区的人D 全国总人口6某班5个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8分、75分、80分、86分和90分,这五个数字是( D )A、指标B、标志C、指标值D、标志值7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C ) A年龄 B工龄 C职业 D工资8 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5933亿元,这是(A ) A数量指标B质量指标 C数量标志 D品质标志9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所有个体都进行调查,下述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B )A.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抽查B.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C.对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D.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10某市卫生局对管辖下所有医院某月发热病人调查,填报单位是( C )。

A 全部发热病人 B每个发热病人 C 每个医院 D 全部医院11某城市对占全市储蓄额4/5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是(D)。

A 普查B典型调查 C 抽样调查 D 重点调查12对一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C ) A普查 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典型调查13对于检验具有破坏性的社会经济现象(A )。

A必须运用抽样调查B必须运用全面调查C既可运用全面调查,也可运用抽样调查 D 既不能运用全面调查,也不能运用抽样调查14 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 B )。

统计学期末复习题总结附加参考答案

统计学期末复习题总结附加参考答案

统计学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学是一门关于研究客观事物数量方面和数量关系的(C )A、社会科学B、自然科学C、方法论科学D、实质性科学2、“统计”一词的基本涵义是(D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B、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计算C、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计算D、统计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3、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C)。

A、抽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4、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A )。

A、调查单位B、标志值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5、对某城市工业企业已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D )。

A、工业企业全部设备B、每一个工业企业C、每个工业企业的已安装设备D、工业企业每一台已安装设备6、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D )。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7、研究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生活状况,则“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属于:( A )A、质量指标B、数量指标C、数量标志D、标志标现8、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B)。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标志值D、数量指标9、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

A、男性是品质标志B、”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10、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B )。

A、社会总产值B、产品合格率C、产品总成本D、人口总数1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B )。

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C、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12、长期计划若规定了若干期的总量水平,则检查计划完成程度应采用( D )A、水平法B、进度法C、总和法D、累计法13、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

华东理工大学应用统计学(新)作业及期末复习题

华东理工大学应用统计学(新)作业及期末复习题

应用统计学(新)复习题一、多选(共计25分,每题2.5分,每题答案完全一样得满分,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在假设检验中,若检验结果是接受零假设H,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零假设一定成立B,根据样本值尚不能推翻零假设C.不能保证零假设为真D.不可能会犯第二类错误E.备择假设一定成立参考答案:【B;C;E】2、按计量尺度不同,统计数据可分为三类即()A.时间序列数据B.实验数据C.分类数据D.顺序数据E.数值型数据参考答案:[C;D;E]3、普查是()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 一次性调查D.专门调查E.经常性调查参考答案:【A;C;D】4、某产品的单位成本与工人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为y=30.0.6x,则()。

A.0.6为回归系数B.30是回归直线在纵轴的截距C.劳动生产率每增加一单位,单位成本平均上升0.6元D.劳动生产率每增加一单位,单位成本平均下降0.6元E.-0.6为回归系数参考答案:[B;D;E]5、抽样调查的特点有()A.抽选调查单位时必须遵守随机原则B.抽选出的单位有典型意义C.抽选出的单位是重点单位D.使用部分单位的指标数值去推断和估计总体的指标数值E.通常会产生偶然的代表性误差,但这类误差事先可以控制和计算参考答案:[A;D;E]6、具有相关关系的是()A.工号和工作效率C.子女身高和父母身高D.收入水平与消费量E.人口与物价水平参考答案:[B;C;D]7、下列数据属于时点数的有()A.流动资金平均余额20万B.储蓄存款余额500万C.商品销售额80万D.固定资产300万E.企业职工人数2000人参考答案:【A;B;D;E】8、抽样估计中的抽样误差()A.是不可避免要产生的B.是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法来消除的C.是可以事先计算出来的D.只能在调查结束之后才能计算E.其大小是可以控制的参考答案:【A;C;E】9、统计研究运用各种专门的方法,包括A.大量观察法B.统计分组法C.综合指标法D.统计模型法E.统计推断法参考答案:【A;B;C;D;E】10、工资(元)对劳动生产率(千元)的回归方程为y=10+70x,这意味着A.劳动生产率等于1000元,工资提高7o元B.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000元,工资增长70元C.劳动生产率不变,工资为80元D.劳动生产率增加1000元,工资平均提高70元E.劳动生产率减少500元,工资平均减少35元参考答案:【D;E】二、判断(共计25分,每题2.5分)11、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是用复名数来表示的,因此都可以计算它的正指标和逆指标。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试卷7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试卷7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模拟试卷(七)一. 单项选择题(10%, 每小题1分)1、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

A、两者均为离散变量B、两者均为连续变量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2、可用以搜集许多调查单位的调查表叫做()。

A、简单表B、复合表C、单一表D、一览表3、在人口普查中()。

A、既有登记误差,也有代表性误差B、没有登记误差,只有代表性误差C、只有登记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D、既没有登记误差,也没有代表性误差4、将统计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A、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B、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D、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5、在对企业职工生活水平进行统计研究的下列指标中,属于总体单位总量的是()。

A、王强月工资750元B、该企业职工工资总额368 987元C、第一车间有职工10人D、该企业有职工690人6、下面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是()A、招生录取率B、人均钢产量C、轻、重工业比重D、人均国民收入7、分配数列各组标志值都增加2位,每组次数都减少1/2,则算术平均数()。

A、不变B、增加2倍C、减少1/2D、无法确定8、单位成本与产品产量的相关,单位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

A、前者是正相关,后者是负相关B、前者是负相关、后者是正相关C、两者都是正相关D、两者都是负相关9、年劳动生产率x(千元)和工人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 = 10 + 70x,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工人工资平均()。

A、增加70元B、减少70元C、增加80元D、减少80元10、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10%,平均亩产量增长10%,则总产量()。

A、增加B、减少C、没有变动D、不能确定二. 填空题(20%, 每小题1分)1、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分为统计设计、(1)、(2)和(3)等阶段。

其中(4)阶段在整个统计工作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5)阶段是统计定性研究的阶段。

应用数理统计期末复习

应用数理统计期末复习

应用数理统计期末复习指导一、复习重点第一章 绪 论数理统计学是一门对客观不确定现象进行数据搜集、整理、表列和分析的科学,其目的是了解客观情况,探索数据内在结构及现象之间的规律性。

对搜集的全部数据加以整理来研究这些数据的特征,这称为描述统计。

建立在样本数据的基础上对总体的特征做出估计和推断,这称为推断统计。

数理统计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和现代统计学三个阶段。

第二章第二章 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描述统计表最主要的内容是指标名称与指标数值。

数据集中趋势的计量:(1)均值(算术平均数);(2)几何平均数;(3)中位数;(4)众数;(5)切尾均值。

离散趋势的计量:(1)极差,又称为全距。

极差是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2)四分位差;(3)平均差,它是数据值与其均值之差绝对值的平均数;(4)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是数据值与其均值离差平方和的平均数。

方差不仅可以用来反映值代表性的高低,而且也是数据离散趋势的最主要的统计数量特征;(5)离散系数。

第三章 概率基础凡是一个行动或过程会导致一毓可能的结果之一,但具体发生哪一个结果是不确定的,这种行动或过程统称为随机试验。

随机试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称作样本空间。

随机试验的每一个可能的结果称为随机事件。

凡是必然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必然不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

如果事件A的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的发生,则称事件A包含于事件B,记作 。

两个事件A、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称为两个事件的并,记作 。

两个事件A、B中同时发生称为两个事件的交,记作 。

事件A发生而事件B不发生称为两个事件的差,记作A-B或 。

样本空间与事件A的差称为事件A的逆事件或对立事件,互补事件,记作 。

事件A与事件B不可能同时发生称两个事件互不相容或互斥,记 。

事件的运算满足: B A ⊂B A B A B A A A -Ω=ϕ=B A概率的古典定义:如果某一随时机试验的结果(基本事件)有限;而且各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某一事件A的概率为该事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m 与样本空间中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n 的比值,记为概率的公理化定义:(1)对于任何一个事件A,有 ;(2)对于必然事件 ,有 ;对于不可能事件 ,有 ; (3)对于两两互斥事件 ,有概率的加法规则: 概率的乘法规则:事件的独立性与互斥的区别:(1)互斥事件一定是相互依赖(不独立)的,但相互依赖的事件则不一定是互斥的。

统计复习 知识点整理

统计复习  知识点整理

统计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整理)第一、二、三章☐1、P3: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互相结合、密切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2、P6: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3、P7:总体与总体单位(定义、关系)/ 总体: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所形成的集合。

总体单位: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即个别单位。

总体与总体单位的相互关系:1)总体与总体单位是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同质性) 。

2)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 总体与总体单位可以互相转化。

如:研究一个企业的职工情况,则企业是总体,职工是单位,若研究一个城市的企业规模时,则该市所有企业是总体,企业又成为总体单位。

☐4、P8:标志与指标(标志的定义和分类;指标的定义和分类;)统计标志定义: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如:职工性别、工资水平、所有制性质、职工人数等。

分类: 品质标志(表示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用文字表示)数量标志(表示总体单位单位数量的特征,用数值表示。

)统计指标定义: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分类:按说明的总体内容不同: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按对比关系不同: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按时间状况不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按计量单位不同:实物指标、价值指标☐5、P10:变量(变量与变量值的定义;分类:离散型和连续型)变异: 反映组成总体的各单位不同的具体表现。

变异分品质变异和数量变异。

变量值: 变量的具体取值。

变量定义:一般在数量上的变异。

分类:①连续型变量:在整数间可插入小数的变量。

如:工业总产值、身高等。

②离散型变量:变量值只能表现为整数的变量。

如工厂数、工人数等。

☐6、P18:统计调查方案设计(主体部分包括的六部分内容;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填报单位、调查时间、调查期限等概念的理解)六部分内容:调查目的和任务;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调查对象:指总体范围。

统计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复习资料】(一)一、单选题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C )。

A.调查总体 B.调查单位 C.总体单位 D.标志值2、某市工业企业2007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8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B )。

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3、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的划分依据是( B )。

A、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B、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C、最后取得的调查资料是否全面D、调查时间是否连续4、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 )。

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5、抽样误差是指( C )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B 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C、随机的代表性误差 D 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6.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的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C ).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7、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只能购买原有商品的80%,则物价上涨了(A )A 25% B20% C23% D125%8.反映总体标志差异程度大小的指标是( D ).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9.对某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 C )A 各工业企业B 一个工业企业C 各种未安装设备D 一台安装设备10、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D )A 这些单位是工作中的重点B 这些单位在全局工作中处于重要位置C 这些单位的单位数量占总体单位数量的很大比重D 这些单位的标志值在标志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11、下列哪个属于数量指标( D )A 劳动生产率B 废品率C 成本利润率D 上缴利润额12、经常性调查要随着被研究对象的变化,连续不断的进行登记以取得资料,下述调查中属于经常性调查的是( D)A 每隔若干年进行一次工业普查B 对2001级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C 对近年来物价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D 按旬上报钢铁产量13、某企业的某月产品销售额为20万元,月末库存商品为30万元,这两个总量指标是( C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 D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14、在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B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B.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C. 将此值归入两组均可D.另立一组15、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C )。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概要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概要

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一.单项选择(20 X 2=40)单选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不用死记概念,要理解其内涵,灵活应用!第一章.绪论统计的定义: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数量变动关系和变动规律的活动的总称,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有力工具。

统计学的定义: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研究如何收集(如调查与试验)、分析(回归分析)、表述数据(图与表),并通过数据得出基本结论.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特点:①数量性.统计数据是客观事物量的反映。

②总体性.统计的数量研究是对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③变异性.总体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着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并不是事先可以预知的。

统计的分类:统计可分为描述统计,推断统计、核算统计、理论统计、应用统计描述统计:汇总的表、图和数值。

包括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推断统计:用样本数据对总体性质进行估计,检验核算统计:对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过程及各类总量进行描述和分析总体: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简称单位):是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

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单位可以是人、物、机构等实物单位,也可以是一种现象或活动等非实物单位。

样本:由总体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

样本容量:样本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数标志(变量):总体各单位普遍具有的属性或特征。

标志的分类:①品质标志: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品质标志的表现只能用文字、语言来描述.②数量标志: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来表现几种常用的统计软件:SAS SPSS MINITAB STATISTICA Excel思考题:1、在调查某高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时,总体是(C )A该校全部学生B该校每个学生C该校全部学生的学习情况D被随机抽取进行数据采集的全部学生2。

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A )。

A.每一个人B。

每一户C.每个省的人口D。

全国总人口第二章.数据数据:所收集、分析、汇总表述和解释的事实及数字,数据是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基础;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征,是客观事实;不仅仅局限于数字范畴,包括非数字形式的其他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统计调查组织方式:
– – – – – 统计报表 普查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 抽样调查
复习:第三章-统计整理
• • • • 统计分组:全距、组距、组数之间的关系 分组原则:上限不在内原则、不重不漏 分布数列:组中值(闭口组、开口组) 组中值=(上限+下限)÷2(闭口组) =下限+组距/2 =上限-组距/2(开口组) • 组距=各组最大标志值(上限) -各组最小标志 值(下限)=全距÷组数 • 次数分布表
复习:第二章-统计调查
• 调查对象(总体)、调查单位(个体)、报告单位(提交 资料单位) • 调查时间(如果调查的是时点现象,调查时间就是规定的 统一标准时间;如果调查的是时期现象,调查时间就是资 料所反映的起止日期) • 调查时限(调查期限)(指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 • 统计调查分类:
– (1)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 (2)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例题
• 7、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收入情况,下面哪个是统 计指标?( ) • A、该地 C、该地区职工的工资总额 • D、该地区每个企业的工资总额 • 8、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 ) • A、我国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 • B、某同学该学期平均成绩 • C、某地区出生人口总数 • D、某企业全部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人均产量 • E、某市工业劳动生产率 • 9、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 个工业企业是个体。( )
例题
• 1、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这是 调查;而重点调查、抽 样调查、典型调查都属于 调查。 • 2、若要调查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调查对象是 ,调查 单位是 ,报告单位是 。 • 3、通过调查几个主要的产棉区来了解棉花的生长情况,这种调查方法属 于 调查。 • 4、设考试成绩的全距为100,如果将60分以下为一组,其余按等距分成四 组,则各组的组距为 。 • 5、已知一个数列最后一组的下限为A、,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B、,则最 后一组的上限可以确定为 ,组中值为 。 • 6、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 7、设对某地区的人口按年龄分组如下:不满周岁,1—3岁,4—6岁,7— 12岁,……60—64岁,65—79岁,80—99岁,100岁以上,最后一组的 组中值为( ) • A、110岁 B、109岁 C、109.5岁 D、119岁 • 8、某市规定2002年工业经济活动成果年报呈报时间是2003年1月31日, 则调查期限为( )。 • A、一天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 9、在频数分布表中,各组的频率之和等于 。
期末考试说明
• • • • • 闭卷;120分钟 单选题(2×15=30) 填空题(2×10=20) 判断题(1×10=10) 计算题(10×4=40)
复习:第一章-绪论
• 统计含义、统计学派、统计特点 • 统计总体(总体)与总体单位(个体)区分 • 标志、标志分类(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标志 表现 • 统计指标与分类
复习:第四章-综合指标
• • • • • • 变异指标 全距 平均差(简单平均差、加权的平均差) 方差和标准差(简单、加权) 变异系数 异众比例
例题
• 1、某工厂新工人月工资400元,工资总额为200000元,老工人月工 资800元,工资总额为80000元,则该工厂平均工资为 。 • 2、某公司2003年完成产值400万元,2004年计划增长8%,实际完成 480万元,则超额完成计划为 。 • 3、某企业管理人员的平均工资为800元,非管理人员的平均工资为 600元。全企业的工资总额中,管理人员的工资额占了40%,则全企 业的平均工资为 。 • 4、某一连续工序的四道环节合格率分别为96%、98%、95%、99%, 则平均合格率为 。 • 5、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 那么算术平均数( ) • A、不变 B、扩大到5倍 • C、减少为原来的1/5 D、不能预测其变化 • 6、某企业有A、B两车间,2000年A车间人均工资720元,B车间730 元,2001年A车间增加10%工人,B车间增加8%工人,如果A、B两 车间2001年人均工资都维持上年水平,则全厂工人平均工资2001比 2000( ) • A、提高 B、下降 C、持平 D、不一定
– 按作用与计算方法不同: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 指标 – 按反映总体特征不同: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 按反映时间、地点不同: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 按计量单位不同: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例题
• 1、在人口总体中,个体是“ ”,“文化程度”是 标志。 • 2、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 、个体 是 。 • 3、性别是 标志,标志表现则具体为 或 两种结果。 • “统计”一词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可以有三种含义,即 、统 计资料和统计学。 • 4、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 则“成绩”是( )。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 5、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研究,统计总体是( )。 • A、每个工业企业 B、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 • C、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D、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 职工 • 6、要了解10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个体是( )。 • A、100名学生 B、每一名学生 • C、1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复习:第四章-综合指标
• 总量指标:
– 概念 – 分类
• 相对指标:
– 概念 – 表现形式
• 六种常用相对指标:计算公式与特征
– – – – – – 结构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复习:第四章-综合指标
• 平均指标
– – – – – – – – – 平均指标与强度相对指标的区别 简单算术平均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 调和算术平均数(简单调和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众数 中位数 平均指标之间的关系 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受极端值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