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面模型(2015-2016)
数字地面模型的概念与数据获取
著名的DTM软件包
•德国Stuttgart大学研制的SCOP程序 •Munich大学研制的 HIFI程序 •Hannover大学研制的TASH程序 •奥地利Vienna工业大学研制SORA程序 •瑞士 Zurich工业大学研制的 CIP程序。
数字地面模型的概念
数字地面模型DTM是地形表面形态等多种 信息的一个数字表示. DTM是定义在某一区 域D上的m维向量有限序列:
主要内容
概述 数字地面模型的发展 数字地面模型的概念与形式 数字地面模型的数据获取
概述
数字地面模型DTM(Digital Terrain Model)Miller教授 1956年提出来。用于各种线 路的设计、各种工程面积、体 积、坡度的计算,任意两点间 可视性判断及绘制任意断面图。
数字地面模型的应用领域
数字高程模型DEM 表示形式
规则矩形格网
利用一系列在X, Y方向上都是等间 隔排列的地形点的 高程Z表示地形, 形成一个矩形格网 DEM。
规则矩形格网
Xi=X0+i*DX (i= 0,1,···,NX- 1)
Yi=Y0+j*DY
Dx
(j= 0,1,···,NY- 1)
(X0,Y0)
Dy
存贮量最小、便于使用管理。缺点是有 时不能准确表示地形的结构与细部,
DEM数据点的采集方法
2.现有地图数字化 :用数字化仪对已有地 图上的信息,进行数字化的方法。手扶跟 踪数字化仪;扫描数字化仪,
3.空间传感器:利用GPS、雷达和激光测高 仪等进行数据采集
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
数字摄影测量的DEM数据采集方式
德国Ebner教授等提出了 Grid-TIN混合形式的 DEM,一般地区使用矩形 网数据结构沿地形特征
数字地形模型
方格网数字地形模型
3
在方格网数模中内插待定点,其内插方法的选择对高 程精度影响很小,因此可以选择一种比较简单的、运算速 度高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分块多项式法和双线性内插法 分块多项式法
在方格形数据点条件下,用完整双三次多项式以每个方格 作为一个分块单元,则每个分块四个角点所构成的曲面为:
Z f ( X , Y ) a00 a10 X a01Y a20 X 2 a11 XY a02Y 2 a30 X 3 a21 X 2Y a12 XY 2 a03Y 3 a31 X 3Y a22 X 2Y 2 a22 X 2Y 2 a13 XY 3 a32 X 3Y 2 a23 X 2Y 3 a33 X 3Y 3
方格网数字地形模型
若已知任意一点P的平面坐标为,P点所在网格及该网格左 下角A点的平面坐标可按下式计算: J ( xP x0 ) / L 1
I ( y P y0 ) / L 1 x A x0 ( J 1) L y A y0 ( I 1) L
式中:I、J——分别为P点所在网眼左下角点所在行、列数;
数字地形模型(DTM,DigitalTerrainModel)最 初是为了 高速公路的自动设计提出来的(Miller,1956)。此后,它 被用于各种线路选线(铁路、公路、输电线)的设计以及各 种工程的面积、体积、坡度计算,任意两点间的通视判断及 任意断面图绘制。在测绘中被用于绘制等高线、坡度坡向图、 立体透视图,制作正射影像图以及地图的修测。在遥感应用 中可作为分类的辅助数据。它还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 可用于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合理规划及洪水险情预报等。 在军事上可用于导航及导弹制导、作战电子沙盘等。对DTM 的研究包括DTM的精度问题、地形分类、数据采集、DTM 的粗差探测、质量控制、数据压缩、DTM应用以及不规则三 角网DTM的建立与应用等。
资源三号卫星立体像对DEMDSM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资源三号卫星立体像对DEMDSM资源三号卫星数字表面模型库(简称ChinaDSM-China Digital Surface Model)是以资源三号卫星立体影像为数据源,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多基线、多匹配特征的地形信息自动提取技术,快速处理和生产提取的高精度、高保真15米格网数字表面模型产品。
ChinaDSM产品包括地面高程、建筑物高度和植被高度等信息。
2015年版本ChinaDSM产品采用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的影像数据加工制作而成。
项目规格分片尺寸7201*7201像素(1°*1°)空间分辨率0.5角度秒(约15米)地理坐标经纬度坐标参考大地水准面WGS84/EGM96分幅方式按经纬度裁切分幅(1°*1°)DSM存储格式GeoTIFF特殊DN值无效像素值为-9999,海平面数据为0地域范围控制点数(对)X方向中误差(m)Y方向中误差(m)平面中误差(m)高程中误差(m)中部山区317 3.76 3.81 5.358.65中部平原108 3.96 3.84 5.518.46西部山区532 3.79 3.63 5.257.69西部平原241 3.81 3.40 5.11 6.77东部山区462 3.72 3.67 5.2310.48东部平原567 3.73 3.72 5.278.89产品优势∙与国际上主流的数字表面模型产品相比,现势性强(均为2012年以后数据),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15米网格间距)和时间分辨率(计划两年更新一次),对山区、平原、城市局部细节纹理表达更加精细和保真。
∙采用资源三号国产高分辨率卫星立体影像生产并更新,更新有保障。
ZY-3ChinaDSM与SRTM比较ZY-3ChinaDSM与SRTM比较ZY-3ChinaDSM与TerrSAR WorldDEM比较ZY-3ChinaDSM和TerrSAR WorldDEM和SRTM比较应用方向∙为三维中国地形提供高保真地形数据∙用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正射纠正∙为地形相关的地理因子计算和分析(坡度、坡向、汇水区域等)提供高精度数据源∙用于全国1:5万和1:1万高程数据更新,能够在地理国情监测、城乡规划、土地确权等领域发挥重要基础作用。
中科院研究生课程GIS基础课件第7章数字地面模型
影像数据预处理
对原始影像数据进行几何校正 、辐射定标等处理。
特征提取与匹配
从影像中提取特征点,并进行 匹配,获取三维信息。
地面模型构建
利用匹配得到的三维信息进行 建模,生成数字地面模型。
不同建模方法比较与选择
数据获取方式比较
点云数据通过测量设备获取,影像数据通过摄影 或遥感获取。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或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地面的影像数据 ,通过解译和提取得到地面信息。
地图数字化
将纸质地图通过扫描仪转化为数字图像,再利用矢 量化软件将地图要素转化为矢量数据。
数据预处理与质量控制
80%
数据清洗
去除重复数据、异常值和噪声数 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100%
数据转换
将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和坐标 系,便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
纹理映射
阐述纹理映射的原理和实现方 法,包括纹理坐标、纹理过滤
、Mipmapping等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在可视化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立体显示技术
简要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 和应用领域。
详细解释立体显示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包括双目视差、偏振光、时分复用等技 术。
虚拟现实交互设备
介绍虚拟现实交互设备的种类和功能,如 头盔显示器、数据手套、三维鼠标等。
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遥 感技术是一种通过非接触方式获取地球表面信息 的技术。在数字地面模型中,遥感技术可用于获 取大范围的高程数据和其他地形信息。
02
数字地面模型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来源及采集方法
地面测量
摄影测量学 7 数字地面模型
2.数字地面模型的内容 地貌信息:高程、坡度、坡向等 基本地物信息:居民地、水系、道路境界线等 主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信息:土壤、植被、地 质、气候等 主要的社会经济信息:人口分布、工农业产值、 收入等
3.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高程模型是对地球表面起伏的一种离 散的数字表达,是数字地面模型中最基本 的部分。 DEM可以表示成区域D上三维向量序列:
渐进采样法
此法先以较稀的间隔采样, 此法先以较稀的间隔采样, 得到p1 p3、p5点 p1、 得到p1、p3、p5点,再判 p1、p3间是否需要加密 间是否需要加密。 断p1、p3间是否需要加密。 条件是, 条件是,两点间中点的二次 插值与线性插值之差是否超 如超限,则加密格网点。 限。如超限,则加密格网点。 h’’2=1/8(6h3+3h1-h5) h’ 2 =1/2(h3+h1) △ h 2 =1/8(2h3-h1-h5) 如 △ h 2 > T 则内插p2 p4两点 p2、 两点。 则内插p2、p4两点
一、基于矩形格网的DEM多项式内插 用已知规则格网点坐标内插出更密的规则 格网点(或其它点)的高程。方法是由4点或 更多的周边的相邻点拟合一个曲面(平面), 然后计算待定点的高程。曲面必须连续甚至 光滑。
1.双线性 双线性多项式内插 双线性
根据最近的4个数据点,确定一个双线性多项式: 根据最近的4个数据点,确定一个双线性多项式:
用阵列代数表示为
a 00 a 10 a 20 a30 a01 a11 a 21 a31 a 02 a12 a 22 a32 a03 a13 a 23 a33 1 y = X AY T y 2 1×4 4×4 4×1 3 y
当4个已知点是规则格网点时,可由双 线性多项式的定义、直积运算和阵列代数 法推导出内插公式。 直接由定义推导
数字地面模型 第二章 数字地面模型的数据获取
LandSat 7增强型专题制图仪所获取的图像
航天遥感 —— SPOT卫星(1986)
France
SPOT(System Probatoired d’ Observation de la Terre ) 是法国于 1986年开始发射的一系列高性能地球观测卫星,它搭载两台高分辨率 遥感器 HRV(High Resolution Visible imaging system),具有通过 斜视进行立体观测的优点。 轨道高度:830KM 传感器:HRV,采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的电子式扫描 数据采集模式:全色(10m)和多光谱(20m)两种模式 特殊优点:分辨率高,通过立体观测和高程测量,可用于 1:5 万地形 图制作;可与多种数据源合成应用。
背景知识
遥感是一种远离目标,通过非直接接触而判定、测量并分析目标性质的 综合技术。对目标进行信息采集主要是采集从目标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 信号。通过收集电磁波达到识别物体及物体存在的环境条件的技术。
遥感技术是利用了物体的电磁波特性,即“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及环 境条件不同,因而具有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特性”。
SPOT图像
SPOT Panchromatic image of Dallas, TX. The pixel resolution size is 10 meters. The image was acquired by SPOT-3.
This is a SPOT Multispectral image of Eastern Maryland and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Chesapeake Bay. The image is portrayed as a false-color image with vegetation appearing as shades of red and water as blue. The pixel resolution size is 20 meters.
数字地面模型 第一章 概述 第二部分
(2) 按内容分类 综合性数字地面模型; 区域性数字地面模型; 专题性数字地面模型;
单项数字地面模型;
(3) 按结构形式分类 规则格点(网)数字地面模型; 等值线数字地面模型;
曲面数字地面模型;
线路数字地面模型; 平面多边形数字地面模型; 空间多边形数字地面模型; 散点数字地面模型;
为军事目的(军事模拟等)而进行的地表三维显示 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 流水线分析、可视性分析 交通路线的规划与大坝的选址 不同地表的统计分析与比较
生成坡度图、坡向图、剖面图,辅助地貌分析,估计侵蚀和径流等
作为背景叠加各种专题信息如土壤、土地利用及植被覆盖数据等, 以进行显示与分析
为遥感、环境规划中的处理提供数据
2 数字地面模型的数学描述
从数学的角度,可以用下述二维函数系列取值的有序集合来概括地表 示数字地面模型的丰富内容和多样形式:
Kp=fk(up,vp)(k=1,2,3,…m; p=1,2,3,…n)
式中, kp 为第 p 号地面点(可以是单一的点,但一般是某点及其微小 邻域所划定的一个地表单元)上的第k类地面地性信息的取值;up,vp 为第p 号地面点的二维坐标,可以是采用任意一地图投影的平面坐标, 或者是经纬度和矩阵的行列号等; m(m 大于等于 1) 为地面特性信息类 型的数目;n为地面点的个数。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制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黑白晕渲图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制作的彩色晕渲图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制作的三维立体景观图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制作的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瞰图
数字地面模型 Digital Terrain Model
第一章 概述 第二部分
第三节
数字地面模型的基本概念
1 数字地面模型的定义
第10章 数字地面模型
n
§10-2 数字高程模型的内插方法
对于每个数据点i都可得到一个zi,由此可列误差方程式为:
v1 q11 q12 ... q1n a1 z1 v2 q21 q22 ... q2 n a2 z2 ... ... ... ... vn qn1 qn 2 ... qnn an zn
一、数字摄影测量采集DEM数据点 1、沿等高线采集 在地形复杂及陡峭的地区,可采用沿等高线跟踪的方法进 行数据采集。沿等高线采集时,可按等距离间隔记录数据 和按等时间间隔记录数据两种方式。 当按等时间间隔采集数据时,对于曲率大的等高线,则采 集速度慢,采集点密集;而对于平直的等高线,则采集的 点较稀疏。所以,只要选择恰当的时间间隔,所记录的数 据既能很好描述地形,且不会有太多的数据。
§10-2 数字高程模型的内插方法
DEM内插就是根据参考点上的高程求出其他待定点上的高 程,在数学上属于插值问题。由于所采集的原始数据排列 一般是不规则的,为了获取规则格网DEM,内插是必不可 少的。 DEM内插都要求连续光滑,这才有可能由邻近的数据点内 插出待定点的数据。对于一般地面,连续光滑是容易满足 的,但大范围的地形是复杂的,因此整个地形不可能用一 个多项式来拟合。如果用低次多项式拟合,其精度必然很 差;而高次多项式又可能产生不稳定的解。因此在DEM内 插中,一般不采用整体函数内插,而采用局部函数内插。
一、移动曲面拟合法 1、建立坐标原点。 对DEM的每个格网点,从数据点中检索出对应该格网点的 几个分块格网,并从中取出数据点,将坐标原点移至该格 网点P(XP,YP):
Xi X i X P Yi Yi YP
数字地面模型的建立与应用PPT课件
500 6 573.25 573.80 575.55 578.10 579.67 580.00 400 11 571.20 571.83 573.15 575.15 577.05 580.08 582.85 584.60 584.42 582.83 582.00
358.55 357.45 356.50 355.95 356.63 358.38
C D
ZP a00 a10 X P a01YP a11X PYP 153 .39m
42
2、双三次多项式内插
Y
C(0,1) 6
D(1,1)
7
P(X,Y ) 5
8 A(0,0)
4
X
B(1,0)
7
Z
Y
6
C(0,1)
P
5
D(1,1)
4
8
A(0,0)
B(1,0) X
1
2
3
1
2
3
28
《摄影测量学》第七章
第三节 数字高程模型的内插方法
29
主要内容
线性内插方法 移动曲面内插方法 双线性多项式内插方法 多面函数内插方法
30
2020/1/11
31
概述
DEM内插就是根据参考点上的高程求出其它特定点的高程。内插特点: (1)整个地球表面的起伏形态不可能用一个简单的低次多项式来拟合,而 高次多项式的解不稳定且会产生不符合实际的振荡 (2)地形表面既有连续光滑的特性,又可能有由于自然力或人为地原因产 生地形的不连续。 (3)由于计算机内存的限制,不可能同时对很大的范围进行内插数字地面 模型。
统的各个环节
11
著名的DTM软件包
德国Stuttgart大学研制的SCOP程序 Munich大学研制的 HIFI程序 Hannover大学研制的TASH程序
数字地面模型名词解释
数字地面模型名词解释
数字地面模型是指使用数字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
行数据处理和模拟建模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对现实世界地理信息的数
字化处理,生成具有地理位置信息的虚拟地图数据,以实现对地理空
间的精确描述和模拟。
数字地面模型可以包含地形、地貌、建筑物、
交通网络等各种地理要素的三维模型,能够反映真实地理环境的形态、空间布局和动态变化。
通过数字地面模型,可以进行地质勘探、城市
规划、环境评估、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分析与决策支持。
数字地面模型
数字地面模型DTM(Digital Terrain Model)——数字地面模型是利用一个任意坐标系中大量选择的已知x、y、z的坐标点对连续地面的一个简单的统计表示,或者说,DTM就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臵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地形表面形态的属性信息一般包括高程、坡度、坡向等。
数字地形模型(DTM, Digital Terrain Model)最初是为了高速公路的自动设计提出来的(Miller,1956)。
此后,它被用于各种线路选线(铁路、公路、输电线)的设计以及各种工程的面积、体积、坡度计算,任意两点间的通视判断及任意断面图绘制。
在测绘中被用于绘制等高线、坡度坡向图、立体透视图,制作正射影像图以及地图的修测。
在遥感应用中可作为分类的辅助数据。
它还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可用于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合理规划及洪水险情预报等。
在军事上可用于导航及导弹制导、作战电子沙盘等。
对DTM的研究包括DTM的精度问题、地形分类、数据采集、DTM的粗差探测、质量控制、数据压缩、DTM应用以及不规则三角网DTM的建立与应用等。
1.概述数字地形模型(DTM, Digital Terrain Model)最初是为了高速公路的自动设计提出来的(Miller,1956)。
此后,它被用于各种线路选线(铁路、公路、输电线)的设计以及各种工程的面积、体积、坡度计算,任意两点间的通视判断及任意断面图绘制。
在测绘中被用于绘制等高线、坡度坡向图、立体透视图,制作正射影像图以及地图的修测。
在遥感应用中可作为分类的辅助数据。
它还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可用于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合理规划及洪水险情预报等。
在军事上可用于导航及导弹制导、作战电子沙盘等。
对DTM的研究包括DTM的精度问题、地形分类、数据采集、D TM的粗差探测、质量控制、数据压缩、DTM应用以及不规则三角网DTM的建立与应用等。
1.1 DTM和DEM 从数学的角度,高程模型是高程Z关于平面坐标X,Y两个自变量的连续函数,数字高程模型(DEM)只是它的一个有限的离散表示。
数字地面模型
(二)采样点的密度 1、原始数据的分块 由于公路较长,路线所经地形区域较大,构造DTM的原 由于公路较长,路线所经地形区域较大,构造DTM的原 始数据量一般都很大,在应用各种数模内插方法时并不知 道哪一部分数据点在内插范围内,若求算每项一待定点都 对整个原始数据进行扫描,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应对 原始数据进行分块处理。 2、断裂线 断裂线是建立数字地形模型的重要数据,它对数模的高 程内插精度有相当大的影响。能否有效地处理断裂线 , 是数据模能否用于工程实际的关键。
2、格网式数模 将路中线左、右一定宽度内的地面划分为大小相等的方格 或长方格,按一定的次序读取网格点高程,输入计算机即 构成格网式数模。 内插高程时,先判断给定点在哪个格网内,然后读出该格 网四个角点高程,采用一定的多项式内插方法内插。 格网数模的优点是只需存储格网节点的高程而不需存储平 面坐标值,检索和内插简单、快速、数据采集方便,选点 不依赖于经验,便于应用等。缺点是不适合地形的突然变 化,因为节点不一定是地形变化点,因此,地形变化大的 地方精度低。
3. 三角网式数字地面模型 三角网式数字地面模型简称三角网数模。它是用许多的平 面三角形逼近地形表面,即将地表面看成是由许多小三角 形平面所组成折面覆盖起来的,读取并存储三角形顶点的 三维坐标,即构成三角网数字地面模型。
三角网数模中任意一待定点高程,由该点所处的三角形平 面而定。 三角网数模的特点是:占用内存较少,数模内插的精度完 全取决于采样点的分布及取网的合理与否,所以要求操作 者具有一定的经验。 道路设计中一般采用的是三角网数模。
(二) 三角网数模的应用
1、内插纵、横地面线
2、建立三维地面模型
3、利用TIN生成等高线 、利用TIN生成等高线
(二) 三角形构网方法介绍
数字地面模型综述
数字地面模型综述摘要:DTM作为地理空间定位的数字数据的集合,在GIS空间数据库中,能够反映地理基础、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和地形等多方面的信息。
本文在综述数字地面模型的数据来源到建立方法的基础上,应用DTM 进行一系列的应用分析,并对应用方法进行总结。
关键词:DTM;数字地面模型;应用前言数字地面模型通常简称为DTM(DigitalTerrain Model),是以数字来表达地球表面形态属性信息,对连续地面可利用任意坐标系中大量选择的、已知x、y、z的坐标点来表示。
数字地面模型不完全等同于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
地形表面形态的属性信息一般包括高程、坡度、坡向等,数字高程模型是某一范围内依一定规则选取的格网点的平面坐标及其高程的数据集,显然,当数字地面模型中z值为高程属性时,DTM就是DEM,而DEM 是建立DTM的基础数据。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数字化成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数字地面模型(DTM)作为数字描述地理现象的技术日渐成熟。
数字地面模型(DTM)利用已有的数据进行专业处理,然后利用计算机自动产生各类专业地学数据、图件并进行各类专业分析,为地理信息产品的生产提供数字基础。
例如:某工程需要计算指定区域的图上面积、地表面积、地形剖面分析,建立地形三维模型、计算工程中的区域开挖工作量及土方运输量等均可应用DTM来完成。
数字地面模型(DTM)作为描述地形特征的一种方法要求尽量还原地貌,为生产工程提供一种准确的数字基础。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地形错综复杂,自然地貌、人为地貌交错出现,给数字地面模型(DTM)的建立增加了难度,成为数字化成图的难点。
DTM数据源(1 )航摄像片和航天遥感图像从航空摄影像对可量取密集高程数据,用来建立田划。
这主要适用于大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制图,土方估算等对高程精度要求较高的地形测绘和工程技术方面。
从各类资源卫星得到的航天遥感图像经目视识别或计算机识别可提取各种资源环境信息,用来建立D'IM,它主要用作小比例尺数字地形数据源。
第七章 数字地面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Photogrammetry,2004
Photogrammetry & Remote Sensing-----Surveying & Mapping Engineering
Photogrammetry,2004
Photogrammetry & Remote Sensing-----Surveying & Mapping Engineering
Photogrammetry,2004
Photogrammetry & Remote Sensing-----Surveying & Mapping Engineering
Photogrammetry,2004
Photogrammetry & Remote Sensing-----Surveying & Mapping Engineering
Photogrammetry,2004
Photogrammetry & Remote Sensing-----Surveying & Mapping Engineering
§6.2 数字地面模型的概念及表达形式
• 与传统的地图相比较,DTM作为地表信息的一种数字表达 形式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① 可以直接输入计算机,供各 种计算机辅助设计使用。② 可以运用多层数据结构存储丰富 的信息(地形图无法表达的垂直分布地物信息)。③ 存储形 式是数字形式的,便于修改、更新、管理、转换。
Photogrammetry & Remote Sensing-----Surveying & Mapping Engineering
第七章 数字地面模型 的建立及应用
Photogrammetry,2004
数字地面模型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地面模型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数字地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DTM)是通过对地形进行测量、采集和处理,生成地形高程数据的一种技术手段。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数字地面模型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可靠的地形信息和数据支持。
数字地面模型可以提供准确的地形数据,为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基础信息。
通过对地形进行测量和采集,可以获得具有高精度的地形高程数据,包括地面的高程、坡度、坡向等参数。
这些数据对于确定工程的布置、确定水流方向和确定水流速度等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数字地面模型可以提供直观、准确的地形信息,为工程师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数字地面模型可以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水文模拟和水力计算。
水文模拟是指通过对流域的水文过程进行数学模型的构建和模拟,从而获取流域径流过程的信息。
而水力计算则是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和流体动力学方程,对水流在工程中的流动过程进行计算和分析。
数字地面模型中的地形数据可以作为水文模型和水力计算模型的输入数据,通过模拟和计算,可以得到水利水电工程中涉及的水流、水位、流速等参数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
数字地面模型还可以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可视化展示和效果演示。
通过将数字地面模型与工程模型进行结合,可以实现工程的三维可视化展示。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数字地面模型的渲染和表达,可以直观地展示工程的地形特征、工程布置和水流分布等情况,使工程师和相关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工程的整体情况。
同时,数字地面模型还可以用于演示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效果,通过虚拟的方式展示工程的建设过程和最终的效果,为工程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数字地面模型还可以为水利水电工程的运维管理提供支持。
在工程建设完成后,数字地面模型可以作为工程的基础数据,用于工程的运维管理和维护。
通过对数字地面模型的更新和维护,可以及时获取工程的地形变化信息,为工程的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数字地面模型》研究生试题一、 DEMs的内插方法主要分为哪几类?请论述每类内插方法的适用范围与特点。
实际使用中应考虑那些因素合理使用这些内插方法。
答:(1)DEMs的内插方法主要分为整体内插、分块内插、单点内插及剖分内插。
(2)整体函数内插法的优点是:易于理解,简单地形特征因为参考点比较少,选择低次多项式来描述就可以了。
但当地貌复杂时,需要增加参考点的个数。
缺点是虽然选择高次多项式固然能使数学面与实际地面有更多的重合点,但由于多项式是自变量幂函数的和式,参考点的增减或移位都需对多项式的所有参数做全面调整,从而参考点间会出现难以控制的振荡现象,使函数极不稳定。
因此在DEM内插中通常不采用整体内插法。
(3)分块内插是把参考空间分成若干分块,对各分块使用不同的函数。
这时的问题是要考虑各相邻分块函数间的连续性问题。
相对于整体内插,分块内插能够较好地保留地物细节,并通过块间重叠保持了内插面的连续性,是应用中较常选用的策略。
分块内插方法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分块的大小的确定。
典型的局部内插有:线性内插、局部多项式内插、双线性多项式内插、样条函数内插等、多面叠加内插法、有限元法和最小二乘配置法等。
(4)逐点内插法是以待插点为中心,定义一个局部函数去拟合周围的数据点,数据点的范围随待插点位置的变化而移动,因此又称移动曲面法。
具体有移动拟合法、加权平均法和Voronoi图法。
逐点内插应用简便,但计算量较大。
其关键问题在于内插窗口域的确定。
这不仅影响到内插的精度,还关系到内插速度。
Voronoi图的点内插算法,这被认为是目前较好的一类逐点内插法。
(5)各种内插方法在不同的地貌地区和不同采点方式下有不同的误差。
应用时要根据各方法的特点,结合应用的不同侧重,从内插精度、速度等方面选取合理的最优的方法。
二、简述利用DEM计算挖填土方量的计算方法。
方格网法将场地划分为边长10 m~50 m的正方形方格网,方格网的一边与场地坐标网平行,方格网的边长与地形和土方精度要求有关。
用水准仪或全站仪测量出方格网各个角点的原地面标高。
根据每个格网节点的原地面标高和设计标高得到该节点的施工填挖高度,然后分别计算每一方格的填挖土方量。
V = S*(HA HB HC HD)/4(1)式中,S为格网面积;HA,HB,HC,HD为格网节点的填挖高度。
格网法将挖方区或填方区所有方格计算的土方量汇总,即得场地挖方量和填方量的总土方量。
为了解整个场地的挖填区域状态,计算前应先确定“零线”位置。
零线即挖方区与填方区的分界线,在该线上的施工高度为零。
零线的确定方法是:在相邻角点施工高度为一挖一填的方格边线上,用插入法求出零点位置,将各相邻的零点连接起来即为零线。
零线确定后,便可进行土方量计算。
方格中土方的计算有以下几种方法,即四角棱柱体法、四方棱柱体法、平均高度法和三角棱柱体法。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比较复杂,一般通过相关软件辅助计算。
断面法将场地按一定的距离间隔划分为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横断面并测量各个断面的地面线,将设计的标准断面与原地面断面组成的断面图,如图3,计算每条断面线所围成的面积;以相邻两断面的填挖面积的平均值乘以间距,得出每相邻两断面间的体积;将各相邻断面的体积加起来,求出总体积,这种计算土方量的方法称为断面法。
等高线法场地地面起伏较大,且计算挖方时,可用等高线法估算土石方量,在地形图精度较高时更为合适。
等高线法的工作内容与步骤和方格网法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计算场地平均高程的方法,该方法是从场地设计高程的等高线开始,算出各等高线所包围的面积,分别将相邻两条等高线所围面积的平均值乘以等高距,就是此两等高线平面间的土方量,再求和即得总挖方量。
三、试设计某一算法实现从DEM中提取坡面变率因子的过程与方法。
1)用原始DEM数据的最大高程值减去原始DEM数据,得到与原来地形相反的DEM数据,即反地形DEM数据。
2)基于反地形DEM数据求算坡向值; 3)利用SOA方法求算反地形的坡向变率,记为SOA2,由原始DEM数据求算出的坡向变率值为SOA1; 4)将两次求算的坡向变率值套入下面公式即可得到的经过误差校正的SOA数据。
四、什么是误差?什么是不确定性?二者有何区别和联系。
误差(error):通常被定义为观测数据与其真值之间的差异。
从性质上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差。
DEM误差一般是随机误差。
不确定性(uncertainty):指对真值的认知或肯定的程度,是更广泛意义上的误差,包含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差、可度量和不可度量误差、数据的不完整性、概念的模糊性等。
五、简要叙述实现不同结构DEM间的相互转换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等高线生成不规则三角网(TIN)(1)逐点插入法Lawson(1977)最早提出逐点插入法建立D-TIN的基本思想。
此后,Lee,Watson,Floriani和Puppo等众多学者先后完善和改进了这—算法。
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在—个包含所有数据点的初始多边形中,将未处理的点逐次加入到已经存在的D-TIN中,每次插入—个点后,将D-TIN重新定义①首先定义一个包含所有数据点的初始四边形;②从数据集中任取一点A,插人到初始多边形中建立初始四个三角网:③然后按以下步骤进行迭代计算,直至将所有的数据点都被处理:a.从数据集中取出一点P;b.找出P所在的三角形,将P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相连,得到三个新的三角形;c.用局部优化方法从里到外优化三角网。
三角网生长法国l逐点插入法本文中的三角网生长法是以角度最大为条件搜索新三角形顶点,进而构建三角网,因此又可称为角度判断法建立TIN,三角网生长算法的基本步骤是:①在数据中取出任意一点A,查找距离此点最近的点B,相连后作为初始基线a;②以初始基线a为扩展边,搜索扩展边右侧的数据点,找出使扩展边张角0最大的点P作为三角形的第三点,从而构建初始三角形;③以新生成的三角形的边为扩展边,按照张角最大原则搜寻第三点,建立新的三角形。
在搜索第三点时还要避免新生三角形与以生成的三角形的重复和交叉的情况。
因此。
在搜索第三点时,规定新生三角形的三边不能与已经生成的三角形的边出现交叉,而且不允许出现重复三角形。
④重复步骤(3),直至不会再有新三角形生成为止。
此时即将整个区域的数据点生成三角网。
(3)将等高线作为特征线前面两个章节所述方法都是等高线离散点生成TIN的方法。
这两种方法只是独立的考虑等高线上的各数据点,并未考虑到等高线数据结构的特殊性,所以会出现三角形穿越等高线和三个顶点都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即所谓的“平三角形”)的情况。
这些三角形会降低三角网与地表的逼近程度,从而降低建模精度。
对于三角形跨越等高线的情况,可以将等高线作为约束线参与三角网的生成,规定所有三角形不能跨越等高线。
将约束线插入三角网中,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首先以约束数据集建立非约束delaunay三角网(初始三角网),然后引入约束线段以嵌入之(调整过程);另一种是在生成每个三角形的同时即检查生成的三角形是否跨越等高线,规定跨越等高线的三角形为无效三角形。
高线生成规则格网(1)等高线离散化法等高线离散化法是将等高线数据视为离散的数据点,利用这些离散数据内插得到各格网点的高程值。
本设计中应用移动平均法内插格网点高程值。
移动平均法是一种简化的逐点插入法。
其计算方法是:首先内插点为中心确定一个取样窗口,通过窗口获得一定数量的采样点;然后以距离倒数为权,计算采样点的加权平均值。
此方法的插值结果往往会出现一些许多不令人满意的结果,而且数字化等高线时越小心,采样点越多,问题越严重。
问题不在于计算插值权重系数的理论假设,也不在于平滑等高线是否真实反映地形,而在于估计未知格网点的高程要在一定范围内搜索落在其中的已知点数据,再计算它的加权平均值。
如果搜索到的点都具有相同的高程,那待插值点的高程也是此高程值。
结果导致在每条等高线周围的狭长区域内具有与等高线相同的高程。
出现了“阶梯”地形。
(2)等高线直接内插法等高线直接内插法是针对等高线数据的格网点内插方法,可以避免出现“阶梯”地形的问题。
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沿预定轴方向搜寻与等高线的交点,然后利用这些交点坐标内插出格网点高程。
本次设计中采用的“八剖面临近点加权平均法”就属于此类方法。
如图4所示,格网点P的高程为8个点的加权平均数。
另一种方法是沿内插点最陡坡度的内插,它与人工内插过程相似。
本文中所采用的“最陡方向线性内插”实际是一种近似最陡方向线性内插法。
,该方法是比较得出四个方向上坡度最陡方向,再用线形内插的方法得出内插点的高程。
此方法实际是对人工内插过程的近似模拟。
(3)等高线生成TIN法利用等高线建立TIN后,可以由TIN解求该区域内任意一点的高程。
TIN的内插与矩形格网的内插有不同的特点,其用于内插的点的检索比网格的检索要复杂。
一般情况下仅用线性内插,即三角形三点确定的斜平面作为地表面,因而仅能保证地面连续而不能保证光滑。
六、简述基于航空影像建立三维景观的步骤和方法。
(1)在获取区域内的地形数据(通常是DEM)的基础上,在数字化航摄图像上按一定的点位分布要求选取一定数量(通常大于6个)的明显特征点,量测其坐标的精确值以及在地面的精确位置,据此按航摄像片的成像原理和有关公式(如直线线性交换、空间后方交会等)确定纹理图像(数字航摄图像)与相应地面之间的映射关系,解算出变换参数。
(2)利用生成三维地形图的透视变换原理,确定纹理图像与地形立体图之间的映射关系。
(3)于是,DEM数据递归细分后的每一地面点可依透视变换参数确定其在遥感图像中的位置,经重采样后获得其影响灰度,最后经透视分析、消隐、灰度转换等处理,将结果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生成一幅以真实影像纹理构成的三维地形实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