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第一节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c5b5fb96cf84b9d529ea7a8f.png)
第一节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中国的民营经济是富有中国特色而又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特征的大体经济形态,一般以为它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除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之外的各类经济类型的统称。
我国的民营经济是主如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制的进程中发展起来的。
我国民营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民营经济是构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发展民营经济的本质意义,在于构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大体前提。
1992 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做出决策,宣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成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所谓市场经济体制,是指经济活动的开展和经济资源的配置以市场调节为主,国家发挥必要的调节和补充作用的经济机制。
市场经济体制具有这样的共性和特征:第一,市场是经济活动的基础性调节机制。
市场机制通过价钱和竞争机手腕引导社会经济资源在各部门的配置比例。
第二,政府是市场经济的社会调控中心,其主要职能是法律、经济或行政手腕为市场的正常运行创造必要的条件、弥补市场机制的缺点。
在经济完全实行公有制或大体上是公有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成立真正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因为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可能有真正的竞争,乃至根本就不需要有竞争,而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大体特征,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等方面的优越性只有通过自由、公平、公正的竞争才能发挥出来。
因此,市场经济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求多元化的微观经济主体,只有微观经济主体的多元化,才有真正意义的市场自由竞争;而只有自由竞争,才能使市场经济维持活力与效率,才能使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体经济规律发生作用。
我国民营经济中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一路发展,恰恰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立和完善创造着这样的前提条件。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和公有制占绝对优势,政府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最高管理者。
我国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1606c3eb90d6c85ec3ac685.png)
我国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追求“一大二公”,我国的个体私营经济即民营经济几乎灭绝,导致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党对民营经济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政策也越来越有利。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十六大报告中又重申了这项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宪法修正案中也明确指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 我国民营经济又迅速发展起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那么,到某前为止,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是怎样的?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加以阐述,以提高对民营经济发展的认识,促进民营经济的更快发展。
一、民营经济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来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内在矛盾日益加剧,弊端日益暴露,亏损面越来越大,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导致收入、产值、效益严重下滑。
从总体看,对GDP的贡献率越来越低。
相反,民营经济以其优越、灵活的机制,早已三分天下有其一了。
逐渐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认可,地位也随之上升。
最初民营经济只是被看成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
这时,与民营经济数量增加相适应,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和GDP也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比重仍很有限。
到了党的十五大时,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此,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加上国有企业改革的滞后性和整体效益不佳,民营经济的贡献相对也越来越大,比重越来越高。
1989年我国私营经济的产值为97亿元,1998年上升到585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0%。
到目前为止,有些民营经济发展早且快的省份,民营经济已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私营经济性质与私营企业家历史地位
![私营经济性质与私营企业家历史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f0a94e014431b90d6c85c7c1.png)
私营经济性质与私营企业家历史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国策为正迅速成长的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调整,为民间投资和私营企业的发展让出了一条大路。
近年来,私营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一个亮点,发展势头良好,对于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为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要解放思想,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企业家的历史地位。
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部分。
私营企业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一、私营经济从“对立”到“补充”再到共同发展1、私营经济曾被视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对立物。
从国有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也就是非公有制经济从“对立”、“补充”到共同发展的过程。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商品经济形态下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种种原因,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在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社会主义就是建立公有制,把各种非公有制经济视为社会主义的对立物。
我国建国后,由于受斯大林影响,在所有制理论上,把非公有制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集体所有制也要向全民所有制过渡,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片面强调发展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经济,轻视和削弱集体所有制经济,排斥、取消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搞“一大二公三纯”,构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鲜明特点。
2、私营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有益的补充。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全面纠正“左”的错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开始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进行了系统改革。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第二课2 1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第二课2 1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3e7db5201f69e3142329406.png)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第二课2.1.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重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难点: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要求:1、知识方面:识记:⑴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非公有制形式;⑵“三个有利于”的原则;理解: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运用: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说明只有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能力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根本性质能力,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
【重点及解决办法】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所以,这个问题成为本课的重点。
根据教材对这个问题的阐述,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⑴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的。
⑵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⑶实践证明,这项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前两个方面是从理论上说明我国需要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但这种经济制度是否真正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必须由实践来检验。
所以,第3点论证是必要的。
【难点及解决办法】1、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提法是: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必要和有益的补充。
但事实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非公有制经济会广泛存在,并发挥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因此,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本教材缎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定义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c07a7c4b14e852458fb57e0.png)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民营经济经过几十年的艰难努力,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并且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宏观调控政策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本文通过描述我国民营经济的现状,在通过搜集整理相关统计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中国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行探索与分析,提出了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盈利水平低、流动资金不足、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困扰,并针对当前制约我国民营经济作用发挥的瓶颈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对转型期的中国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帮助。
关键字:民营经济作用问题对策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不断地发展。
目前,从企业数量上看,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企业群体,占全国注册企业的 85%以上。
截止到 2011 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967.68 万户3756.47 万户,同比增长 14.4%和 8.8%;注册资金总额为 25.79 万亿元和 1.62 万亿元,同比增长 34.3%和 20.8%;户均注册资金年均增长分别为 9.7%和 10.6%,说明民营经济在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个体实力也在不断壮大。
民营企业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长,相应地带动财税贡献的增加,为许多地方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进入 21 世纪以来,民营税收增速高于全国税收的平均增长速度,占全国税收收入的比重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1 年中国民营经济(在此为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的合计数)税收收入 13553.83亿元,同比增长21.6%,占全国税收收入的 14.2%。
其中私营企业税收收入为10114.60 亿元,同比增长 23.3%,占全国税收收入的 10.6%;个体经济税收收入3439.23 亿元,同比增长 16.7%,占全国税收收入的 3.6%。
私营经济
![私营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1b0eb51a76c66137ef061917.png)
法制促进
计划经济体制下,私营经济缺乏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1982年(宪法) 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到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 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 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这期间,我国 陆续颁布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 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但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应有的地位还 未完全确立。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非公有制经 济的发展放在与国有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指出既要毫不动摇地 发展国有经济,也要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2003年10月14日, 党中央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 干问题的决定》,2005年2月24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 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随着上述法律、法规 和政策的陆续颁布和实施,民营经济在社会各行各业越来越受到人们 的重视。民营经济自身也取得了很大发展,从改革开放开始时的“零 星、自发、小规模、低水平”的工商户,到2003年在冶金、汽车、电 力等行业,已经出现投资规模在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私营企 业。随着企业的做大,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日趋加大。福建 民营经济约占GDP的一半以上,财政收入的1/3以上;浙江民营经济 占全省GDP的70%以上。陕西、四川、河南民营经济均已占GDP的 40%左右
个体经济
个体经济,指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私有 制经济。个体经济具有规模小、工具简单、操作方便、经营灵活等特点。基本上无剥 削。个体经济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个人所有;二是劳动者 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个体经济中,生产者既是直接的劳动者,又是生产资料的私有 者,劳动者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是一种不带有剥削关系的私有经济 由于个体经济建立在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条件基础上,本身又具有不稳定性,因而 在各个社会形态之中,都不能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它总是依附于占统治地位 的经济形式,作为一种附属和补充的经济形式存在
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5d7f3c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8.png)
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国家经济增长、就业创造和技术创新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展开论述,以揭示其在推动经济发展上的独特贡献。
首先,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市场经济,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
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并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统计数据,民营企业的数量占到了中国所有企业的90%以上,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超过60%。
这些数字清晰地表明,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
其次,民营企业对于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民营企业以其灵活的经营模式、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高效的运营效率,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民营企业在促进企业竞争和市场竞争的同时,也在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不少民营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加大研发投入,为中国经济的升级转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三,民营企业在就业创造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民营企业以其灵活多样的经营模式以及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解决就业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特别是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此外,民营企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民营企业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能力,它们更容易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挑战。
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一些传统的国有企业面临着困境,而民营企业以其灵活性和创新能力填补了市场空白,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民营企业的发展也为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创造了更多的税收收入和就业机会,缓解了社会矛盾。
然而,尽管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与发展对策
![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与发展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1ca73befe4733687f21aac2.png)
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与发展对策宋云智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佳木斯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民营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民营企业内外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民营企业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就民营企业的现状、地位作用和发展问题作以研究探求未来民营企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国民经济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与民营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全国已有多万户个体私营企业解决了万人的就业问题我国民营企业总户数已达万家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利税、出口额、城镇就业机会的民营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它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更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亟待加以研究、解决。
一、民营企业的现状和发展环境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已达到拥有的资产占全社会资产的比重已超过民营企业产值已“三分天下”甚至“二分天下”并逐渐显露出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维护供需平衡、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
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即由靠领导人关系的协调建立制度向建立完普的制度性保障过渡民营企业正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从民营企业的形成来看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庭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二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企业三是国营或集体企业通过买断转型的企业等。
其共同的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少数投资者所有其企业股份不断分散化、社会化。
我国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1606c3eb90d6c85ec3ac685.png)
我国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追求“一大二公”,我国的个体私营经济即民营经济几乎灭绝,导致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党对民营经济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政策也越来越有利。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十六大报告中又重申了这项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宪法修正案中也明确指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 我国民营经济又迅速发展起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那么,到某前为止,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是怎样的?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加以阐述,以提高对民营经济发展的认识,促进民营经济的更快发展。
一、民营经济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来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内在矛盾日益加剧,弊端日益暴露,亏损面越来越大,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导致收入、产值、效益严重下滑。
从总体看,对GDP的贡献率越来越低。
相反,民营经济以其优越、灵活的机制,早已三分天下有其一了。
逐渐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认可,地位也随之上升。
最初民营经济只是被看成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
这时,与民营经济数量增加相适应,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和GDP也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比重仍很有限。
到了党的十五大时,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此,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加上国有企业改革的滞后性和整体效益不佳,民营经济的贡献相对也越来越大,比重越来越高。
1989年我国私营经济的产值为97亿元,1998年上升到585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0%。
到目前为止,有些民营经济发展早且快的省份,民营经济已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私营经济地位繁荣私营经济建议
![私营经济地位繁荣私营经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2dac3680b1c59eef9c7b407.png)
试论私营经济的地位与繁荣私营经济的建议摘要: 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私营经济空前的活跃。
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成为限制其进一步成长的障碍。
论文主要谈一下私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与推动私营经济长久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私营经济;经济体制;企业管理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私营经济的贡献对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有重要意义。
只有认识到私营经济的地位,才能有足够信心采取措施推动其发展。
1.私营经济的地位私营经济虽然可以较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但也存在扩大收入差距等问题,因此,在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存在雇佣劳动关系使它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体经济,不能作为主导我国经济制度性质的经济成分。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与多种所有制长期共同发展,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在我国现实国情下,淡化“主体”地位,不仅将会削弱乃至取消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且最终也会不利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从社会的所有制结构来看,个体和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不断拓宽,己从小商业、饮食业、修理业等小型服务性行业向工业、建筑业、养殖业等生产性行业发展,并逐步向激发社会经济活力的商业流通、科技、教育、文化、信息咨询、广告设计、房地产、中介服务等新的行业拓展,行业结构更加趋向合理从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上看私营经济的贡献逐年增长。
2.发展私营经济对我国经济长久发展的意义从产业布局和地区分布上看,非公有制经济以小规模、分散化经营为主,现已在部分地区形成一批以大规模、专业化经营为特征的产业集群。
非公有制经济过去主要分布在各个地市和县镇,行业类别多、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化。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生产在一家一户、规模是千家万户”的特色产业集群,有的被称为专业镇或区块经济。
而且,现在沿海地区非公有制经济仍保持良好势头,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呈加速态势,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优势正在逐步显现,在地方经济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多数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达1/3左右。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私营经济的崛起与发展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私营经济的崛起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2e5586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e.png)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私营经济的崛起与发展私营经济是指由个人或私人企业拥有和经营的经济活动。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中,私营经济的崛起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程中私营经济的崛起和发展进行探讨。
一、计划经济时期下的私营经济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实行了严格的国家统一计划,国有企业占据了经济命脉。
然而,私营经济在这个时期也有一定的存在和发展。
尽管私营经济被限制在一些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中,但私人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
计划经济时期下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国有企业的多重制约使得一些私人企业在满足市场需求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其次,计划经济时期对农村经济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民具有一定的私营经济倾向。
另外,一些城镇工人利用工余时间从事小规模的家庭作坊等私人经营活动也是私营经济发展的表现。
二、市场经济时期下的私营经济崛起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私营经济开始迅猛崛起。
市场经济的特征是资源配置由市场决定,个人和私人企业有更大的经营自由度。
私营经济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有效的弘扬和发展。
市场经济时期下的私营经济崛起主要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降低了准入门槛和税费负担。
其次,市场需求的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为私营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再次,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激发,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私人企业,推动了私营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私营经济的典型代表中国私营经济的崛起和发展在不同领域和地区都有典型的代表。
以下是其中几个值得关注的典型代表:1. 互联网企业家:马化腾、马云等互联网企业家通过他们的创新和创业精神,打造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推动了中国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小微企业:在市场经济时期,小微企业成为私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企业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餐饮、零售、服务行业等。
民营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民营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6a85a0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3.png)
民营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作用与影响所谓民营经济就是利用民间的资金,民间的力量,民间的人才,民间的资源,民间的办法兴办的经济.它是我国国民经济韵重要组成部分.从1979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市场化,民营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国有经济整体效率的提高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有经济一统天下,但从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的拉大,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崩溃这一方面来看,就不能说这一时期是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在民营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的同时,国有企业由于种种历史的,现实的,,体制的原因,效益状况还在不断恶化,主要经济指标大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在工业中反映资产运用效率的各项指标上,更是明显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另外,就不同类型企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而言,以人均GDP增长率为例,在整U个"八五"期间我国年均GDP处于11.7%刘左右的增长率中,.国有企业的贡献率不到黎30%,其余均靠非国有经济带动.虽然国有辉经济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承担了非国有经济无法承担的社会经济职能,但上述数字也向我们表明: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还与市场机制有着明显的不适应,需要非国有经济甚至非公有制经济从外部加以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有经济发展中所采取的诸如承包制,转换经营机制,进行股份制改造等,都是这种外部压力和外部推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民营经济及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国有经济整体效率的提高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2.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振兴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基本问题.过去,农村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收入的源泉也主要是农业活动,人均劳动收入非常低.要改变农村的经济状况就必须走非农产业化道路,民营经济中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在乡村的发展使我国的非农产业不断扩展,在1978年,乡镇和私营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低于1/4, 而在1986年,所占比重已超过50%.据农业部的统计,1992年全国农村经济总收入为20204.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7133.6亿元,第二,三产业分别为10308.5亿元和2762.2亿元.三个产业总收入的份额分别为35.5%,51%和13.7%,第二,三产业占总收入的份额已达到64.7%,成为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从农村个人所得纯收入上看,在1990年的5468.8亿元中,乡镇企业提供的为1129.6亿元,约占20%.也就是说,仅乡镇企业的收入就占农村居民收入的1/5,这一比例在沿海某些__艟挤2002.9国民经济地区高达50%以上.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在乡村的发展不仅改善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增加了人均收入,而且还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它们既直接生产农机具,化肥,农药等急需的生产资料,而且又为农业生产积累了大量资金,使农民的扩大再生产在物价连续上升的情况下得以维持.此外,还推动了农村经济向外向型发展.在1978年以前,乡镇和私营企业仅出口极少量的畜产品和农副产品,而现在已向国外大量出口纺织品,服装,工艺品和一些机电产品.到1990年,乡镇企业中乡,村两级企业占出口总额的23.7%,比1985年的39亿元增长了11 倍.3.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工业生产的蓬勃发展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导产业.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工业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民营工业在我国整个工业总值的比重不断增加.据统计,"八五"时期(1990--1995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22%,而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分别增长48.6%和62.7%.到1998年个体工业和私营工业占工业总值的比重达到38.8%,远远超过了国有经济的28.5%.在1999年工业增加值中,非国有工业已占2/3.我国民营经济不仅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大,而且生产了大量市场需要的产品,满足了社会对产品多样化的要求.此外,民营经济为国营大企业提供各种原材料和半成品,同时, 还为其打破大而全的生产方式和实现专业化提供了条件,使许多国营大企业在与民营企业的分工协作过程中走上集团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道路,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4.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的提高落后的技术和设备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民营经济中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不仅弥补了我国建设资金的严重不足,而且促进了我国产业升级和管理现代化.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比较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比较科学.二十年来,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结合我国的实际加以消化,吸收, 创新,无疑会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目前,我国规模较大和效益较好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合资企业或引进国外的生产线.同时,外商投资企业也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通过外商投资企业的示范作用,可以促进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个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实践证明,民营科技企业是民营经济企业管理水平最高,技术创新能力最强和国际市场竞争实力最雄厚的企业群体之一,据统计,2000年民营科技企业全年总收入达到14639.46 亿元,比1999年增长40.00%,人均收入达到26.19万元.全年总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54183个,占企业总数的62.93%; 100~1000万元的企业20177家,占企业总数的23.43%;10O0万元~1亿元的企业9526家,占11.06%;1亿元以上的企业2214家,其中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187 家,超过20亿元的企业76家.2000年全年实现净利润1005.74亿元,上缴国家税金779.94亿元,比1999年增长39.45%.5.民营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收入据国家税务部门不完全统计,1981—1988年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共向国家纳税309.5亿元,1989年全年纳税超过110亿元.1993年,全国工商税收(包括国税和地税,下同)3970亿元,其中私营经济为10.5 亿元,个体经济为314.7亿元,分别占全国工商税收的0.26%和7.93%,二者之和占8.19%.1996年,全国工商税收为5411亿元,其中私营经济为60亿元,个体经济为397.8亿元,分别占全国工商税收的1.11%和7.35%,二者之和占8.46%.在1993—1996年间,私营经济的工商税收增长5倍以上,个体经济增长26.4%.在1990—1996年间,私营经济工商税收年增长率均在30%以上,平均增长率为73.2%, 同期全国工商税收的平均增长率是17.9%,私营企业上缴税收1999年达到830.77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量的9.35%. 2000年达到1177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量的9.3%.在大多数县(市)的财政收入中,个体,私营企业税收占当地财政收入的比重已超过1/3,在少数市县超过80%.6.民营经济的发展缓解了我国的就业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劳动就业问题显得愈来愈突出.目前, 我国存在大量需要就业的劳动者,包括:城镇失业人员500万人,城镇隐性失业人员(企业富余人员)3000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15000万人,每年新增劳动力2000万人以上.这些劳动力完全由国有经济来吸收显然是不可能的,而劳动力大量闲置则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根据测算,国家每安排一个劳动力就业,约需投入1万元人民币,这在目前的财力状况下是不可能的.民营经济由于主要是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发展,因而就能够吸收这些劳动力成为现实的生产要素,为我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有关资料显示,到1998年民营经济共吸纳劳动力5524万人,超过近十年国企新增职工的总人数.1998年同上年相比,国有企业减少职工123万人,城镇集体单位减少职工169万人,而民营企业却增加职工1000多万人.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2001年全国从业人员73025万人(含农村劳动力),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为23940万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2253万人, 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4760万人,两者合计, 占全国从业人员的9.6%,缓解了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创造非农业岗位2.5亿多个,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就吸纳了8000多万人.民营经济在分担国家劳动就业压力的同时,还使富余人员增加了劳动收入,改善了生活.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7.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民营经济在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约50%以上出境交货值是由民营企业创造的.例如,从促进产品出口情况看,外国厂商具有广泛的国际贸易渠道和较高的交易信誉度,籍此淘汰使东道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阻碍大为减少;同时,外商所拥有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将进一步提高东道国的国际竞争力.另外,外商投资企业的"直接出1:2"会比给东道国的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1988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是24.6亿元,到1998年,外资企业出口达809.62美元,这对中国出口贸易的贡献是相当大的.从进口方面看,外商投资企业对进口的贡献更大,1999年进1:1 858.8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51.80%;到2000年10月进口951.8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52.29%.这充分说明民营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作者单位省社科院)(责任编辑曾激波)2002.9■南经济一。
论私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论私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ef3898a70029bd64783e2cf5.png)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得以发展,私营经济的发展在这一总的经济体制架构中得以实现。
对于究竟应该怎祥才能有效地促进私营经济的发展以及怎样才能真正发挥私营经济的积极作用等有关私营经济继续发展中的理论和政策问题,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接受了记者陈敬的采访。
陈敬(以下简称“陈”):在私营经济方面,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至今并没有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观点、分歧相当明显,这个问题就是:私营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前景究竞如何?厉以宁(以下简称“厉”):讨论这个问题,有必要先了解中国改革的走向,尤其是企业改革的前景。
产权改革是改革的关键,中国企业的前途取决于产权改革的成败。
究竟什么是产权改革?在我国,产权改革是指:把社会主义经济中政企不分、产权不明、不自主经营、不自负盈亏的企业,改造成为政企分开、产权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
产权改革既与改造原有的国有与乡镇企业有关,也与建立新的国有与乡镇企业有关,因为根据产权改革的思想,新建的企业从一开始就应当按照政企分开、产权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模式来建立。
市场对企业进行检验,市场竞争中盛行的是“适者生存”原则。
企业必须按照产权改革的思路改造或新建,以便使他们既可以适应市场的变化而调整产品结构,生产社会需要、欢迎的产品,又可以用自己的价格较低、质量较高的产品去排挤竞争对手所生产的价格较高、质量较低的产品。
更重要的是,通过产权改革,一切企业都处在平等的起跑线上,都同政府机构分开,都只是“遵守法律,照章纳税”,既不受政府机构的直接管辖,又不接受政府的机构对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行政干预。
此外,通过产权改革,一切企业都承担投资风险,自负盈亏,而不再躺在国家或集体身上吃“大锅饭”,也不再受到政府(包括乡镇政府)的偏爱和特殊照顾。
了解了这些以后,让我们再来看看有关私营经济前景的两种不同的观点。
民营经济的地位与作用
![民营经济的地位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627086fa300a6c30c229fc7.png)
第二部民营经济在山东省经济和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山东省经济起飞的必不可少的力量,在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体来看,民营经济对于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大致可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一、形成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了山东省的经济增长,为财政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
几十年来,山东省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由政府限制其发展,到提倡和鼓励其发展,直到今天大力发展的过程,其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民营经济在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充分证明了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经济成分。
199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经济固定资产净值607.2亿元,只占总量的20.0%,实现工业生产总值2578.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总值的41.0%,其中工业增加值676.7亿元,占总量的36.3%,利润总额111.8亿元,占全部利润总额的51.0%,上交利税总额193.4亿元,占全部利税总额的34.7%,民庭经济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其在山东省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称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亮点。
2003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经济固定资产净值1462.7亿元,只占总量的26.3%,实现工业生产总值7747.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总值的50.4%,其中工业增加值2171.9亿元,占总量的46.2%,利润总额378.9亿元,占全部利润总额的41.2%,上交利税总额622.0亿元,占全部利税总额的38.7%。
民营经济对我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许多行业尤其是在竞争性行业中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使得国有企业真正从一些竞争性行业中退出来,主要精力放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促进了所有制结构调整,提高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国有企业是一种特殊企业,由于要承担某些社会责任,它不可能仅仅按照利润最大化目标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它不可能与非国有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市场竞争。
现代私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现代私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5b9b36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6.png)
现代私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而现代私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显。
私营企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其中最大的优势在于其高效的经营方式和灵活的经营模式。
一、私营企业的发展历程私营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也有着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
早在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就颁布了《企业投资法》,对民营企业的投资和兴办作出了明确规定。
自此以后,中国企业逐步完成了由国营经济向私营经济的转型。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私营企业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私营企业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优势1. 创造就业机会私营企业是中国经济中的主力军,也是创造就业机会的关键力量。
私营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大量的就业,成为了解决中国人口红利和就业问题的有力保障。
2. 加快了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现代私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的培养,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的推动力量。
多年来,国内外私营企业投资研发和创新的资金额不断提高,加快了中国经济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速度。
3. 提升了国民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私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更具有灵活性与创新性,其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了更强的动力和活力。
私营企业所提出的新创意和新观念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青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
三、私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发展前景和机遇1. 私营企业拥有广阔的内外部市场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私营企业在全球化经济的浪潮下,拥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压力。
2. 私营企业有丰富的投资机会和资金来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私营企业在国内和海外拥有丰富的投资机会。
这些机会的出现,强调了私营企业的特殊性和长期发展优势,对于中国的企业家们来说是市场发展机遇和财富增长的机会。
3. 私营企业被视为推动经济转型的关键力量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也逐步发展向中高端产业的高附加值、高科技、高品质方向。
为什么中国要允许私营经济理由
![为什么中国要允许私营经济理由](https://img.taocdn.com/s3/m/6638373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f.png)
为什么中国要允许私营经济理由为什么中国要允许私营经济(1)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企业产权多元化和产权明晰,从而有利于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2)民营经济的运行机制最接近于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在民营经济中体现得最充分,因而民营经济对国有经济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加供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4)民营经济具有相对分散、规模小、易吸纳劳动力的特点,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
(5)民营经济有助于调动多种积极性。
由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特点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形式,所以能够充分调动所有者、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6)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了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经营、管理人才。
当然民营经济也具有一些消极作用,在有关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管理办法和法制规范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更需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积极作用,克服和避免其消极作用,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运作环境,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怎样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一、大力发展民营工业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进一步落实省、市、县有关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清理和取消限制民间资金投资的不合理规定,切实消除民间资金转化为民营资本的体制性障碍。
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适当降低市场准入标准,放宽投资领域。
鼓励民间资金和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改组改造。
重点支持民营经济参与科技型、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型企业的发展,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民营工业企业。
进步优化政策、市场、法制、政务和舆论环境,加强和改进对民营经济的服务和引导,认真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社会服务、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二、完善政策措施,提供优质服务强化服务职能。
积极主动为工业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要建立部门企业联系制度,切实解决企业运行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要大力加强全县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着力整治企业周边发展环境,加大企业治乱减负力度,严格控制对企业的经济检查,规范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行为,切实为企业的建设和生产经营排忧解难,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中国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9b1e8c9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b.png)
中国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私营经济是指由个体经济组织、合伙经济组织、私人独资企业、股份制公司等非国有经济成分组成的经济组织。
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私营经济逐渐发展壮大,对中国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首先,私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私营经济在中国GDP中的占比逐年增加,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私营经济在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等传统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另一方面,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私营经济在金融、科技、文化创意等领域也日益壮大。
私营企业在创新创业、技术进步、就业创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私营经济对就业的贡献不可忽视。
私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重逐渐增加,已经超过了国有企业。
特别是在服务业领域,私营企业的就业能力更加突出。
私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了中国就业压力。
再次,私营经济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正面临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而私营经济正是推动这一转型的重要力量。
私营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并能够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
私营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管理模式改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活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此外,私营经济还对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私营企业的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私营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税收收入,为国家提供了重要的财政资源。
私营经济还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和社会阶层的流动,为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私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存在着一些私营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还有一些私营企业面临融资难、创新创业环境不优等困境。
中国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3b6ea1cfad6195f312ba644.png)
中国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对满足人们多样化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这些重要论点,进一步明确了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引申开去,还有许多重大问题值得探讨。
(一) 中国私营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突破,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1、突破计划经济的模式,向市场经济转变和发展。
2、由单一公有制向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转变和发展。
3、由封闭转向开放。
这个重大转变不仅适应中国落后生产力的水平,而且具有根本和长远意义。
私营经济(包括个体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不可逾越的一种所有制和经济形式,它的存在形式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变化,而且具有极大的生产力发展的包容力。
改革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
共产党取得政权,按照不成功的模式走了一大程,重新回到起点,这应该说是批判了教条后的真正的实事求是和符合历史发展的选择。
(二)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了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的结合中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用行政手段和计划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但这种体系存在越来越明显的低效益和恶性循环,牺牲了人民利益,牺牲了农业和轻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牺牲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社会发展至今,私营经济和它不断发展的形式是最有效的载体和容器。
私营经济不仅不需要国家直接投入,而且它和市场经济共生,是生产要素和资源有效的配置形式。
中国的私营企业没有国家投入,1997年注册资本已达 5140.12亿元,这是资源优化组合的有力的证明。
私营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政策和指导十分重要,但它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上有许多特点,主要是:l、以劳动力投入为主,资本、技术、自然资源自然结合。
【doc】浅论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doc】浅论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6ee913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1.png)
浅论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经济研究《经济师}2004年第4期浅论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摘要:现阶段我国的个体私营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国家对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也很宽松,但一些人仍然放不开手脚为了促进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提高对个体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才能真正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关键词:国民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地位与作用中图分类号:F27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l4(2004)04—068—02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也迅速发展起来,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叉重申了这项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宪法修正案中也明确指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戍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如管理"尽骨这样,一些人对私营经济的发展还是心有余悸,不能完全放开手脚为了明确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方向,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就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全面阐述和分析.以提高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认识,一,个体私营经济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来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国有企业的内在矛盾日益加剧,弊端日益暴露.亏损面越来越大,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导致收入, 产值,效益严重不滑从总体看,对(I)I的贡献率越来越低相反,个体私营经济以其优越,灵活的机制,早已三分天下有其一了逐渐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认可.地位也随之上升最初体私营经济只是被看成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这时,与个体私营经济敷量增加相适应,所创造的国民收八和(;I)P也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比重仍很有限到了党的十五大时,明确提出非公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拳经济割度的重要组戍部分,是"社会主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此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快速煲展,加上一些国有企业改革的_带后性和整唪效益不佳, 私营经济的贡献相时也越来越大.比重越来越高I989年我国私营经济的产值为q7亿元.1998年上升到5853亿元.年平均增~68一长率为20%.到目前为止,有些民营经济发展早且快的省份,个体私营经济早已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如浙江民营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占省内GDP的40%,有的县市高达踟%,其比重远远高于全国水平.而河南省2002年个体私营经济所创造的GDP占全省的4f)%左右,在一些个体私营经济发达的地区,个体私营企业纳税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J1年,广东省非公有制经济所创造的GDP占全省的l8%至目前为止,全国个体与民营企业约3000万户,每年创造产值约2万亿元,对GDP的贡献率超过20%左右由此可见,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失业,下岗,分流和优化组合出来的人员成了社会的一大难题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就业司负责同志在2002年4月的一次研讨会上指出:"十五"期间我国将新增劳动力4650万人.加上l750万人下岗待业劳动力和农村1.5亿剩余劳动力,在未来5年中每年需增几千万个岗位.而每年实际增加岗位只有800万个那么.这些富裕的劳动力到哪里去谋生呢?仅仅依靠国家安排再就业或到"三资"企业巾,郝是很有限的就业渠道何况,国有经济由于有机构成提高,技术进步,就业的容纳量是在减少的.甚至是在排斥多余的劳动力.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劳动力严重过剩的国家,国家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投入,那么就得开辟一种新的就业渠道.个体私营经济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渠道从近几年来的实际情况看,个体私营经济确实为下岗再就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极大地缓解了社会矛盾, 如l997年个体私营经济吸纳下岗职工占再就业职工的70.到2001年全国各类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已达到17l386万人.私营企业'-B年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共5861万人.在浙江省就业收入主要依靠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全省许多地区已达到或超过了"半壁江山",有的甚至高迭80%其中就业人数就占全部就业人数的8(J%以上广东省l985 年时,吸纳待业人员国有企业占41.8%,城镇私营企业微乎其微,到了l998卑.国企下降到l82%.城镇私企已占l73%.私营企业的贡献已不亚于国企可以说.今后中国的国民经济命脉主要依靠国有经济.而就业必须依靠民营经济三,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利于我们更快地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邓小平同志曾概括指出:社会主义的本●岳希忠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谓共同富裕,就是指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但这不等于同步富裕,而是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人通过合理布局,舍法经营,诚实劳动先富起来,然后通过地区协调,企业合作,先进个人帮助落后个人,使后进变先进,先进更先进地你追我赶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也明确提出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可以说与共同富裕道路一脉相承.是共同富裕的具体体现.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共同富裕道路是需要通过公平竞争,提高劳动生产力才能实现的.而国有企业由于其本身的弊端的和改革的不彻底性,效益不佳,亏损面大,竞争力非常弱,不可能主要依靠国有经济的力量来实现共同富裕道路.相反,个体私营经济从产生的那天起.由于其产权清晰,经营机制灵活,对市场经济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和城市下岗职工的主要就业渠道特别是农村依靠外出到私营企业中打工而富裕起采的人比比皆是,其中赚了钱之后回乡办厂的也很多从全国范围看,经济发达,人民首先富裕起来的地区恰恰是个体私营经济发达的地区.而且私营经济比重越大.地方经济就越发达相反.国有经济比重大,改革滞后的地区,经济就比较落后.前面提到的浙江省,2001年全省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比1978年增长26倍,已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居全国各省市第三位.特别是温州市个体私营经济最为发达.全国各地去旅游的人,无不流连忘返还有广东等东南沿海省市,个体私营经济比重相对较大,发展相对也较快而像黑龙江,河南等国有经济比重大的内陆省份经济发展都比较缓慢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目前,我国的经济改革处于攻坚阶段.也就是国企改革中的产权制度改革问题,这一层次的改革是非常艰难的,尽管走出了很多路子,但总体效果仍很有限因此,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高瞻远瞩地为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国有企业不仅要实行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还要对中小国企进行租赁,出售,承包,信托,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结合起来.更重蚤的是要对国有经济进仟战略性尊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主体.而竞争性强的行业.国有经济应逐步退出但是国有经济能否迅速退出,还要看国有经济退出后是否有其他经济形式能够迅速补上个体私营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就是填补国有经济退出领域的重《经济师}2004年第4期●经济研究应用WTO提供的有牙Ij条件,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摘要:中国加入W'ID后,对经济的影响将是全面的,深刘的.应对世贸挑战的具体行动是在了解WTO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基础上, 如何学会用世贸组织提供的条件,束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文章在分析了影响之后,提出应对策略,尤其是怎样学会应用世贸组织提供的条件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阐述.关键词:世贸组织经济发展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F2O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4l04—069一o2中国加入WTO后,各行业应对世贸挑战的具体行动是在了锵WqD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应用世贸组织提供的条件,来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对经济的影响,可以从对经济的总体影响以及对产业和体制的影响等角度加以分析.一,对中国三大产业发展的影响和我们的应对策略(一)对农业的影响和农业发展策略中国农业的生产,加工与流通具有明显的经营规模小,成本高,市场化程度低,政策性支持少的特点,因此,其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长期的贸易保护使得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中国在加入WTO时作出了较大幅度开放农产品市场的承诺,对农业的贸易保护水平将大幅度降低,同时,加入WTO后进口管理手段被严格约束.国内政策性支持空间受限,因此,农业将是面临挑战最为严峻的部门之一.质优价廉的农产品的进口,特别是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将降低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挤占国内农产品市场份额,从而减少农民收入.按照计量模型结果,到2005年,大宗农产品进口将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价格出现相应下降,农业总产值将下降2%,农民收入一下降280 亿元(1990年不变价).但从总体看,如果应对措施得当,仍然可能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势头.如能抓住机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民转向高价值,市场前景好的农产品生产,则有可能提高农民收入.加入WTO可能影响农业特别是种植业吸收农村劳动力的水平;另一方面,加入WTO将引起资源配置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将会在其他领域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加入WqD后中国农业能否趋利避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对战略是否得当.在这方面,调整和改革能否到位至关重要.例如,中国的肉类,蔬菜,水果和花卉等劳动密集性农产品.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出口潜力.但这些产品长期以来在质量,卫生,技术标准上难以达到国际●张莉市场要求,加上国内农业生产与流通组织化程度低,行业分割,部门垄断现象严重,使之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和出口能力.改变这种状况,农业生产,流通管理体制及支持系统的大幅度调整和改革势在必行.农业的应对战略应该是保持国内粮,棉,油供需的基本平衡,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瓜果,蔬菜和特色农业,中草药,花卉等,同时组建有利于实现开放型农业需要的生产经营组织.(二)对制造业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加入WTO后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人们通常关注较多的有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组织状况,市场结构,静态比较优势等因素,由此产生的结论在一些领域是不乐观的.但是,如果同时关注另一些基于中国国内的,中长期的,动态的因素,如国内需求潜力,新投资进入,市场化程度, 产业发展阶段和成熟度,全球化程度,动态比较优势等,前景的估计则会有很大改变,在大多数领域是令人鼓舞的.因此,将上述两类因素结合起来,尤其是对后一类因素以足够关注,对把握加入WTO后的中国制造业发展前景有重要意义.对外开放程度低,企业规模小且分散,优势仅仅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等特点,在市场开放度增加.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更多进入的情况F,可能使产业更容易受冲击.国内需求潜力巨大,加入WqD后投资环境改变而吸引大批新投资者进入,加快改革提高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产业发展阶段而留出的较大产业提升空间, 比较优势从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的转变等,都可以对产业发展带来积极变化,使某些产业由加入WTO后的一个时期受冲击较大的局面,转入富有活力的中长期上升轨道.考虑全球化特征,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产业成熟度,国内需求潜力和比较优势等因素,加入WqY)对中国制造业在短期和中长期的影响有三类情况第一类是具有较强的现实竞争力,中长期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和发展空间的行业.这些行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部分资源密集领域,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劳动密集度较高的加工组装环节.在中长期也包括部分有一定技术密集特征的领域.它们主=要是食品加工及制造业,纺织服装,皮毛羽绒制品,塑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金属,金属制品,摩托车,家用电器,部分电气机械及器材,部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等行业.第二类是现实竞争力一般,中长期内具有一定潜在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闻的行业.这样的行业主要有饮料制造业,烟草,石油加工及石油化工,化学原料及制品,化纤,橡胶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钢铁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交通动输设备制造业(汽车和摩托车除外)以及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第三类是在加入w1()后短期受冲较大,但中长期有很大发展空间要力量,其迅速发展构成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条件.从实践看.国有经济退出的领域,成了私营经济一展身手的好机会,他们抓住了机遇,使这些领域蓬勃发展.市场活跃,有力地带动了一方经济浙江省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都不明显,但改革开放以来,在制度方面大胆创新,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其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是服装,皮鞋,打火机,灯具,教具,眼镜,制笔,电器配件,汽车,摩托车配件等,都属于竞争性强,国有经济应退出的领域.五,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能有力推动中国文化和社会的进步个体私营经济是培养勇于创新,富于挑战,敢于冒险,不怕困难和挫折的企业家的摇篮.因为私营经济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优胜劣汰的风险,使这些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从实践中脱颖而出,发展壮大了企业家队伍.而且他们这种精神是长期以来国有经济中那些习惯于养尊处优,"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人们所极为缺乏的,也是计划经济下大多数中国人所缺乏的我们的民族需要这种精神文化,个体私营经济正是培养这种精神文化的土壤和摇篮.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这些企业家不再是只追求个人奋斗,他们还十分注重其社会地位和影响,注重对社会的贡献和回报.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资助贫困,提供社会救济和福利,参与光彩事业和项目的投资,为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加八世贸组织,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已不可阻挡,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只要我们正视和积极地引导,支持,个体经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将会促进我国经济的更快增长.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太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t~x】)(责缩:若佳)一6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对满足人们多样化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这些重要论点,进一步明确了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引申开去,还有许多重大问题值得探讨。
(一) 中国私营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突破,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1、突破计划经济的模式,向市场经济转变和发展。
2、由单一公有制向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转变和发展。
3、由封闭转向开放。
这个重大转变不仅适应中国落后生产力的水平,而且具有根本和长远意义。
私营经济(包括个体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不可逾越的一种所有制和经济形式,它的存在形式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变化,而且具有极大的生产力发展的包容力。
改革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
共产党取得政权,按照不成功的模式走了一大程,重新回到起点,这应该说是批判了教条后的真正的实事求是和符合历史发展的选择。
(二)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了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的结合
中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用行政手段和计划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但这种体系存在越来越明显的低效益和恶性循环,牺牲了人民利益,牺牲了农业和轻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牺牲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社会发展至今,私营经济和它不断发展的形式是最有效的载体和容器。
私营经济不仅不需要国家直接投入,而且它和市场经济共生,是生产要素和资源有效的配置形式。
中国的私营企业没有国家投入,1997年注册资本已达 5140.12亿元,这是资源优化组合的有力的证明。
私营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政策和指导十分重要,但它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上有许多特点,主要是:l、以劳动力投入为主,资本、技术、自然资源自然结合。
2、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使私营经济自发地进行优化和调整。
地区的私营企业,在全国市场出现萧条时期,他们的产品仍然畅销不衰。
同样在这一时期,那些一般消费品,由于供给过剩,企业倒闭。
这种现象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
(三)中国私营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出现持续发展,主要支撑力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978~1995年国有经济比重由77.63%降至 33.94%,集体经济由22.37%上升至36.59%,而非公有制经济由0上升至29.44%,包括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已经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而个体工商户年增长幅度在10%左右,私营企业年均增长20-30%,为国有和集体经济所不及。
中国工业品、特别是日用工业品供给迅速增长,主要依靠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从长远来说,国家将集中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建设,大部分竞争性行业由民间投入和经营,个体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将越来越显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私营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出路
从经济和社会结构来说,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解决中国庞大的社会劳动力的出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个体私营经济是主要出路。
如果说私营经济在前些年发展过程中曾经利用了国有企业的人才和原材料资源,那么目前一个时期,它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改制的成本,接纳下岗工人就是最大的一个方面。
中国最大的失业群体是在农村,近两亿劳动力不能转移,农村的工业化、现代化无从谈起。
以个体私营为主的乡镇企业已经吸收了1.2亿农村劳动力,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和乡镇新的合作经济的发展,将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出路。
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从长远来说是城镇新增劳动力转移。
这是中国农村小城镇、小城市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积极性、创造性仍然是基本动力。
中共十五大提出的经济制度作了重要的突破,几年内建立配套法规,加快改革,培育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将是政治改革的重要任务。
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人民富裕起来。
目前从全国来说,已经解决了温饱,199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1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90元。
城乡人民下一步目标是走向富裕,争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么成倍地增加城乡居民的人均收人主要靠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合作事业。
在壮大经济实力的同时,提高国民素质,改进社会管理,才能全面实现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