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指南点评

合集下载

【指南解读】2021年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指南解读】2021年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推荐。

除SGLT2i外,⼼衰药物治疗领域还出现了其他新药。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刺激剂维⽴西呱可减少近期住院HFrEF患者的⼼⾎管死亡和⼼衰住院[9],可考虑⽤于GDMT⽤药后症状控制不佳的HFrEF患者(Ⅱb,B)。

omecamtiv mecarbil作为⼀种肌球蛋⽩激动剂,已被证实可有效减少⼼衰再住院[10],有望成为⼼衰治疗的⼀部分。

三、HFrEF的器械治疗在植⼊式⼼脏转复除颤器(ICD)的推荐⽅⾯与2016年指南差别不⼤,但是对于缺⾎性⼼肌病(ICM)和⾮缺⾎性⼼肌病(NICM)进⾏了区分。

虽然DANISH研究结果显⽰ICD似乎并未减少NICM患者的全因死亡[11],但新近的⼀项荟萃分析显⽰NICM患者仍可从ICD中获益[12]。

既往关于ICD治疗⼼衰的RCT⽐较陈旧且药物治疗情况差别较⼤,因此NICM患者能否从ICD中获益仍需进⼀步探索。

基于⽬前证据,新指南对于NICM导致的⼼衰且LVEF≤35%、经3个⽉药物优化治疗后仍有症状[纽约⼼脏协会(NYHA)⼼功能Ⅱ~Ⅲ级]、预期⽣存期>1年的患者植⼊ICD 的推荐级别从2016年的Ⅰ类降为Ⅱa类。

但是,NICM异质性较⼤,对于不同类型的NICM还应具体分析、综合评估是否植⼊ICD。

对于ICM患者,植⼊ICD仍为Ⅰ类推荐。

病因不同推荐不同,体现了新指南对⼼衰患者的管理更加精准、科学。

荟萃分析显⽰左束⽀传导阻滞(LBBB)伴QRS间期为130~149 ms时,患者的临床获益具有性别差异,⼥性植⼊有除颤功能的⼼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D)较植⼊ICD获益更⼤,⽽男性CRT-D和ICD获益相同[13]。

因此,新指南在⼼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推荐⽅⾯,对于窦性⼼律、⼼电图呈LBBB且QRS间期为130~149 ms、经3个⽉药物优化治疗仍有症状(NYHA ⼼功能Ⅱ~Ⅲ级)的患者,CRT的推荐级别从2016年的Ⅰ类降为Ⅱa类,对于QRS≥150 ms者仍为Ⅰ类推荐。

中国心力衰竭指南基本特点和内容要点

中国心力衰竭指南基本特点和内容要点

中国心力衰竭指南基本特点和内容要点1. 心力衰竭的定义、分类和分期心力衰竭(HF)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肺淤血和或体循环淤血,伴或不伴有组织器官低灌注。

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活动耐量受限)和或液体潴留(外周水肿),以及血浆利钠肽水平升高。

A期:有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但尚无心脏结构的功能异常,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

B期:已出现心脏结构异常,但从未有过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如左心室肥厚或纤维化,左心室扩大或收缩力降低。

C期:有心脏结构异常,有过或仍有心力衰竭症状,如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引起呼吸困难和乏力的患者,经治疗心力衰竭症状消失的无症状患者。

D期:已经应用效果最强的药物治疗和休息,但仍有明显心力衰竭症状,且需要特殊干预,如机械辅助装置、心脏移植等。

这些分期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治疗和长期管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2. 心衰的诊断流程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诊断。

心衰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活动耐量受限)和或液体潴留(外周水肿),以及血浆利钠肽水平升高。

超声心动图:用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腔室的大小、心脏瓣膜的功能和心脏收缩的强度。

利钠肽水平检测:如B型利钠肽(BNP)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心衰的严重程度。

其他检查:如胸部射线、血液检查(如肾功能、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可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心衰,并评估其严重程度和潜在的病因。

根据诊断结果,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和管理计划。

3. 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估心电图(I类,C级):心电图可以提供患者既往心肌梗死(MI)、左心室肥厚、广泛心肌损害及心律失常等信息。

它还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心脏不同步,包括房室、室间和(或)室内运动不同步。

对于有心律失常或怀疑存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应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心力衰竭小讲课评价

心力衰竭小讲课评价

心力衰竭小讲课评价1. 引言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心脏疾病,它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提高公众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和了解,本次讲课旨在介绍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内容。

通过本次讲课,希望能够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心力衰竭。

2. 心力衰竭的定义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无法有效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身体需要而导致全身器官功能受损的一种疾病。

它可以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三种类型。

左心衰竭主要指左心室功能减退引起的充盈压升高,导致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主要指右心室功能减退引起肺动脉压力增高;全心衰竭则是指左右两侧都存在功能减退。

3. 心力衰竭的病因心力衰竭的病因复杂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脏瓣膜疾病等。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力衰竭原因,它导致了心肌缺血和梗死,进而引起心肌功能损害。

高血压也是引起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长期高压使得心脏过度负荷,最终导致左室肥厚和功能减退。

4.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

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在活动或平卧时出现气促、咳嗽等不适感觉。

乏力是由于全身供氧不足导致身体无法维持正常代谢所致。

水肿则是由于体液潴留引起的,通常表现为下肢水肿和颈静脉怒张。

5. 心力衰竭的诊断心力衰竭的诊断主要包括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体格检查可发现心脏杂音、肺部啰音和水肿等体征。

辅助检查常用的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等,它们可以帮助确定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6. 心力衰竭的治疗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的寿命。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可以减轻水肿、改善心功能。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限制液体和钠盐摄入、戒烟和戒酒等。

7. 结语本次讲课详细介绍了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内容。

急性心衰《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急性心衰《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急性心衰《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心衰的早期表现是乏力、胸闷、憋气,患者很难及时分辨,从而延误病情。

随着疾病的进展,很多心衰患者会出现气短、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端坐呼吸,还有许多患者会合并腹胀及双下肢压限性水肿,或出现血栓、电解质紊乱等。

心衰一旦确诊,如果不加重视,可能出现反复住院治疗的情况,对于患者和家庭都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急性心衰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临床综合征,心衰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急性加重,伴有血浆利钠肽水平升高,常危及生命,需立即进行医疗干预,通常需要紧急入院。

急性心衰是年龄>65岁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其中15%~20%为新发心衰,大部分则为原有慢性心衰的急性加重,即急性失代偿性心衰。

急性心衰预后很差,住院病死率为3%,6 个月的再住院率约50%,5 年病死率高达60%。

1 急性心衰的病因和诱因1.1急性心衰的常见病因:(1)慢性心衰急性加重;(2)急性心肌坏死和(或)损伤,如广泛AMI、重症心肌炎;(3)急性血液动力学障碍。

1.2急性心衰的诱发因素:(1)可能导致心衰迅速恶化的诱因:快速心律失常,或严重心动过缓如各种类型的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其机械并发症,如室间隔穿孔、二尖瓣腱索断裂、右心室梗死等;急性肺栓塞;高血压危象;心包填塞;主动脉夹层;手术的围术期;感染;围产期心肌病。

(2)可能导致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的诱因:感染,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或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贫血;肾功能不全(心肾综合症);药物治疗和生活管理缺乏依从性;医源性因素如应用了非甾体类抗炎剂、皮质激素、抗肿瘤治疗(化疗或放疗),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心律失常;未控制的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酒精或药物滥用。

2 急性心衰的初始评估2.1 院前急救阶段:尽早进行无创监测,包括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呼吸及连续心电监测。

若SpO2 <90%,给予常规氧疗。

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病,其特点是心室功能障碍导致心排出量减少、组织器官血液供应不足。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的制定对于评估治疗效果、指导临床治疗非常重要。

下面是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1. 症状缓解症状缓解是评价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症状评估量表包括纽约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症状评分(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NYHA)、疲乏评分(Fatigue Assessment Scale, FAS)等。

评估期间,医生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功能状态变化对其分级,以判断治疗效果。

2. 心功能改善心功能改善是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心功能评估工具包括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CC)的心功能分级(Class I-IV)和心功能评分(HFSS),以及心脏超声检查等。

心功能评估通常以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室舒张末压和心室收缩末压等为指标,评估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改善情况。

3. 体征改善心力衰竭的体征改善也是评价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体征评估包括测量体重、测量血压、心律失常的改善情况等。

体重监测是评估液体平衡的重要指标,血压测量能够反映血液循环的改善,心律失常的改善反映心脏电生理功能的恢复。

4. 生活质量改善心力衰竭对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是评价心力衰竭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生活质量评估工具包括心脏疾病生活质量测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 MLHFQ)和医疗结局研究组(Medical Outcomes Study, MOS)的健康调查问卷等。

心力衰竭指南解读

心力衰竭指南解读

心衰概述
▪ 流行病学调查:据我国部分地 区42家医院,对10714例心衰 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发现,其 病因以冠心病居首,其次为高 血压,而风湿性心瓣膜病比列 则下降;各年龄段心衰病死率 均高于同期其他心血管病,其 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左心功能 衰竭(59%)、心律失常(13% )和猝死(13%)。
心衰概述
相关性较差,但与生存率明确相关。
▪ 2、6min步行实验:6min步行距离<150m为重度心衰,150450m为中度心衰,>450m为轻度心衰。
心衰的疗效评估
(一)治疗效果评估
▪ 1.NYHA心功能分级:可用来评价心衰治疗后症状 的变化
▪ 2.6min步行实验:可作为评估运动耐力和劳力性 症状的客观指标,或评价药物治疗效果。
心衰概述
▪ 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从心衰的危险因素进展成机构性 心脏病,出现心衰症状,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可 分为(表1):
前心衰(A)
前临床心衰(B)
临床心衰(C)
难治性终末期心衰(D)
▪ 心衰的阶段划分体现了重在预防的概念,预防患者从 阶段A进展至阶段B,即防治发生机构性心脏病;预防 从阶段B进展至阶段C,即防止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尤为重要。
LVEF可反映左心室功能,初始评估心衰或有可疑心 衰症状患者均应测量。
临床状况评估
(2)心电图(I类,C级): ▪可提供既往心肌梗死(MI),左心室肥厚、广泛心肌 损害及心律失常等信息。 ▪可判断是否存在心脏不同步,包括房室、室间和( 或)室内运动不同步。 ▪有心律失常或怀疑存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时应作 24h动态心电图。
心衰概述
心衰的阶段
定义
患病人群举例
阶段A
患者为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尚无心 高血压、冠心病、糖

心衰诊治指南详解

心衰诊治指南详解
门诊心衰病人病因评估: (1)心血管疾病还是其他原因
(2)建议排除心衰的阈值:BNP<100ng/L, 治疗指导
预后评估
干扰因素: (1)年龄 (2)性别 (3)舒张功能不全
2 T波电交替
T波电交替( T wave alternans, TWA)指在规则心律时, 体表心电图上T波振幅、形态甚至极性的逐搏交替变化,它 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也无心衰症状和(或)体征。 B “前临床心衰阶段” 。患者已发展成器质性、结构性心脏病,
但无心衰症状和(或)体征。 C “临床心衰阶段”。患者已有基础结构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
有心衰症状和(或)体征。 D “难治性心衰阶段”。患者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虽经积极
内科治疗,休息时仍有症状,且需要特殊干预。
心功能不全的分级
主观分级:四级 客观分级:A、B、C、D级 六分钟步行试验分级 心肌梗死后killip分级 最新的AHA心功能阶段分级
四、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判断
NYHA心功能分级(主观分级): Ⅰ级:日常活动无心衰症状; Ⅱ级:日常活动出现心衰症状; Ⅲ级:低于日常活动出现心衰症状; Ⅳ级:休息时出现心衰症状。
心力衰竭是各种体液因子的改变(1.ANP和BNP;2.精氨酸加压 素;3.内皮素。)
舒张功能不全(1.主动舒张功能不全;2.被动舒张功能不全。) 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
心衰的类型
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 急性心衰、慢性心衰 收缩功能不全、舒张功能不全
慢性心衰的临床表现
左心衰:肺循环淤血 右心衰:体循环淤血 全心衰:二者兼有
收缩功能不全 EF值<50%、EFS<25%
舒张功能不全 E/A值<1
诊断方法新进展

解读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最新心力衰竭治疗指南

解读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最新心力衰竭治疗指南

解读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协会最新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CCF)和美国心脏协会(AHA)新近联合发表了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治疗临床实用指南[1]。

为了帮助临床医师选择具体患者的最佳治疗策略,新指南对心衰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修订,重点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结果,例如生活质量、参与决策、护理协调、过渡和姑息治疗。

一、新版指南的主要内容1.心衰的分类与定义分为2类4期。

第1类: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40%)的心衰(HFrEF),也称为收缩期心衰。

第2类:LVEF保留(≥50%)的心衰(HFpEF),也称为舒张期心衰,又分为LVEF临界(41-49%)和LVEF 改善(>40%)两种。

A期:心衰高危但无结构性心脏病或心衰症状。

B 期:有结构性心脏病但无心衰体征或症状。

C期:有结构性心脏病且(曾)有心衰症状。

D期:顽固性心衰且需要特殊干预。

ACC和AHA的这种分期强调疾病的发生与进展,用于描述具体的患者和人群。

纽约心脏协会(NYHA)的分级则强调运动能力和疾病的症状状态。

2.心衰(包括HFpEF)患者的初次和多次评估病史和物理检查应认真询问病史并进行全面的物理检查,寻找导致心衰发生或加速进展的心性和非心性疾患或行为。

在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询问3代家族史,帮助诊断家族性DCM。

在患者每次就诊时评估其容量状态和生命体征,包括多次评估体重、颈静脉压和有否外周水肿或端坐呼吸。

风险评分多变量风险评分可评估门诊或住院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

应用风险评分预测慢性患者结果的模型包括西雅图心衰模型、心衰存活评分、CHARM风险评分和CORONA风险评分。

I-PRESERVE评分尤其适合于慢性HFpEF。

在急性失代偿性患者,应用ADHERE分类回归树状模型、AHA随指南而行评分、EFFECT风险评分、ESCAPE风险模型和出院评分、以及优化心衰风险预测列线图。

诊断性检查初次化验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尿液分析、血清电解质(包括钙与镁)、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血糖、空腹血脂、肝功能和甲状腺刺激素。

中国心力衰竭指南

中国心力衰竭指南
- 目前治疗的关键部分
使用中注意患者的:血压、血钾、肾功能
改善预后的药物ALDO
ALDO的适应证(从
更新
III/IV及扩大到II级心功能)
• 所有EF≤35%, 已用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仍持续有症 状(NYHA Ⅱ-Ⅳ级) (I类,A级)。 • AMI后、LVEF ≤40%,有心衰症状或既往有糖尿病史,也 推荐使用(I类,B级)。
中国心力衰竭指南 - CHF部分亮点解读
心力衰竭的定义
症状: 呼吸困难 乏力 体征: 肺部湿罗音 颈静脉压力升高 外周水肿
心脏结构或功能的 异常心室充盈或 射血能力受损
引起心衰的主要病因: 冠心病 高血压病 心脏瓣膜病 心肌疾病
心衰的分类 - 依据发生速度、严重程度
• 慢性心衰 稳定性心衰(稳定1月)
延长寿命 提高生活质量 降低再住院率
• 推荐药物治疗
– ACEI / ARB – β 受体拮抗剂 –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拮抗神经内分泌过度兴奋 防止心肌重构 促进心肌逆重构
Na+ - 水的管理

更新

限钠: 稳定期限制钠摄入不一定获益,正常饮食可改 善预后 心功能III-IV级患者有益 心衰急性发作伴有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通常 要限制钠摄入<2g/d 限水: 严重低钠血症(血钠<130mmol/L) ,液体摄入 量应<2L/d 轻中度症状的患者常规限制液体可能没有益处
进展的评估 症状、治疗改变 再住院、死亡
蛋白标记物的应用
• BNP 和NT-proBNP测定: 1. 用于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诊断和鉴别, BNP < 35pg/ml , NT-proBNP<125pg/ml时不支持CHF诊断(I类,A级)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完整版)解读PPT课件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完整版)解读PPT课件

THANKS。
3
处理建议
加强孕期监护,控制体重增长;根据病情选择合 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 药物等;必要时终止妊娠。
儿童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进展
儿童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
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等。
诊断方法
结合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进行综合诊断。
治疗进展
药物治疗方面,新型药物如沙库巴曲缬沙坦等逐渐应用于 临床;器械治疗方面,儿童心脏移植、心室辅助装置等技 术不断取得进展。
提高心力衰竭诊治水平建议
加强心力衰竭专业培训
针对各级医疗机构的心内科医生、急诊科医生等,开展心力衰竭的专业培训,提高诊治 水平。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建立心内科、心外科、急诊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协作机制,共同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全 方位的诊疗服务。
推广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
利用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技术,为偏远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心力衰竭的远程会诊 、治疗指导等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治水平。
肾功能。
控制液体入量
根据患者病情和肾功能情况,控制 每日液体入量。
透析治疗
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的心 力衰竭患者,可考虑透析治疗。
肺部感染预防策略
加强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拍背、吸 痰,避免误吸和窒息。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原学检查,选 用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
增强免疫力
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降低感染风险。
其他检查
是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心力衰 竭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如X线胸片、核素心室造影、冠状动脉造影 等,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NYHA心功能分级

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其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是评估治疗措施对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

以下是一些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的参考内容,不包含具体链接,字数超过500字:1. 症状改善程度评估:评估治疗措施对心力衰竭症状的改善程度,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

通常采用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力衰竭症状分级,分为I级(无症状)、II级(轻度活动受限)、III级(中度活动受限)和IV级(静息状态)。

2. 心功能改善评估:评估治疗措施对心脏功能的改善程度,通常采用心脏造影、超声心动图等技术,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容量指数(CI)等指标。

正常LVEF值通常大于50%,而CI值通常大于2.5L/min/m²。

3. 应激荷尔蒙水平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往往伴随有应激荷尔蒙的水平升高,如血浆肾素、醛固酮、血浆B型利钠肽(BNP)等指标。

评估治疗措施对这些指标的改善程度可以反映治疗的疗效。

4. 重返院率评估:评估治疗措施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返院率的影响。

心力衰竭患者的反复住院情况通常反映了治疗措施是否有效,可以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5. 生活质量评估:评估治疗措施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

可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如Minnesota心脏康复问卷等)对患者的心理、社交和生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6. 心力衰竭预后评估:评估治疗措施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改善程度。

通常采用心衰病死率、心衰加重率、心力衰竭相关事件(如心力衰竭住院、心脏移植、心脏再血管化手术等)等指标进行评估。

除了上述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心力衰竭的治疗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合并症、心功能状态等因素。

因此,临床医生在评估治疗疗效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同时,心力衰竭的治疗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定期随访和评估治疗效果,以及随时调整治疗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023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23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23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引言: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由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出体内需要的程度,进而导致心脏排出功能下降,以及血液循环不足。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率,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的并符合中国国情的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对于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可以做出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

诊断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主要根据体格检查发现的颈静脉充盈、斑块性剧烈肺啰音等症状进行判断。

2.低血容量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史、电解质和心脏超声等辅助检查结果确定。

3.心力衰竭的分级:根据心功能的损害程度,将心力衰竭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二、治疗原则:治疗心力衰竭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因治疗:根据心力衰竭的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2.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针对症状进行治疗,如利尿剂用于减轻液体潴留,抗心律失常药物用于调整心律等。

3.并发症治疗:心力衰竭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如肺水肿、肾功能不全等,应合理诊治,并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评估和监测: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进行定量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心力衰竭的主要治疗手段,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状态、病因、伴随疾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1.利尿剂:如噻嗪类利尿剂、袢利尿剂等,用于减轻液体潴留。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用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3. β受体阻断剂:适用于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的患者,能显著改善存活率。

4.镇心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用于改善心脏泵血功能。

心衰研究结果精粹评说

心衰研究结果精粹评说

心衰研究结果精粹评说毕业论文2008 ACC有关慢性心力衰竭专题的重点是,合理应用目前已经证实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措施,提高治疗质量,使各个阶段的心力衰竭患者均能最大程度获益。

然而,目前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新型药物及手段仍然乏善可陈。

以下分别介绍ACC 会议上,慢性心力衰竭领域中的xxxx研究,以及急性心力衰竭领域中的xxxx-HF、xxxx与xxxxM研究。

xxxx研究结论——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未改善心功能xxxx研究证实,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植入治疗心力衰竭,技术上可行,且不增加心律失常风险,治疗后心功能未见恶化,似有改善倾向,但与对照组相比,数项心功能评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该研究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给予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植入治疗,或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干细胞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分别有15例和14例患者发生了持续性心律失常,然而,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厚度,以及6分钟步行时间均无显著差异。

链接1 xxxx研究点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Dib教授:虽然该研究未证实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植入治疗可改善LVEF,然而,该种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是可行的,并且可能缓解患者症状。

MARVEL研究:在双盲、多中心、随机对照MARVEL研究中,研究者采用同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对330例纽约心功能Ⅱ~Ⅲ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研究。

该研究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Sherman教授牵头,正在美国与欧洲进行,是迄今为止同类研究中最大规模的1项研究。

xxxx-HF研究结论——大剂量Istaroxime可改善左室舒张功能xxxx-HF研究提示,对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ADHF),大剂量istaroxime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左室舒张功能,而较小剂量只能轻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

该研究纳入120例ADHF患者,随机给予其istaroxime 0.5、1.0、1.5 μg/(kg·min) 静脉滴注6小时,或给予安慰剂,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

2021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系列之:心衰患者容量管理

2021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系列之:心衰患者容量管理

2021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系列之:心衰患者容量管理体液管理是控制心衰症状的重要环节,2021年ESC心衰指南中,并没有特别强调液体管理,而是将这部分内容穿插至各个环节予以阐述。

对于慢性心衰而言,维持体液平衡是治疗的重点,而对于急性心衰而言,利尿和血液超滤的过程中应避免容量快速下降导致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以及电解质紊乱。

日常的管理中,对患者体液管理做了如下推荐:指南在利尿剂的应用中对容量的管理给予一些说明:HFrEF以及HFmrEF中推荐使用利尿剂,而对于HFpEF,如果有确有充血性心衰,可予考虑使用利尿剂。

对容量的推荐是保持体液平衡急性左心衰中容量管理推荐如下容量管理难在哪里?难在对容量的有效评价。

评价容量的公式其实和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指导容量治疗的手段Strauss formulaHakim formula一些体征和心脏超声指标可以评判患者容量状态,但不是每一项指标都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多余的液体在组织内还是在血管内,可能给予的治疗大不相同到底是容量合适还是充血?ESC2019年在利尿剂使用的指导意见中给出了如下建议:合理使用利尿药物是重要的容量调节手段,指南推荐袢利尿剂作为心衰容量管理的基石药物,然而目前没有袢利尿剂治疗心衰的RCT 研究。

2002年的meta分析显示,使用利尿剂减少心衰死亡风险但在2006年一项观察性研究则发现慢性心衰患者长期使用利尿剂可能会增加死亡风险。

就次此指南更新而言,虽然对利尿剂的推荐等级是I,但证据等级却是C。

2018年发表的容量指导下的急性心衰治疗发现,给予精确化的容量管理显著改善急性心衰患者预后。

容量管理对心衰患者而言是治标利本的核心环节,但在这一环节中,还有很多结论是未知的,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1. Boorsma, E.M., et al., Congestion in heart failure: a contemporary look at 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Nat Rev Cardiol, 2020. 17(10): p. 641-655.2.Mullens, W. et al.,The use of diuretics in heart failure with congestion - a position statement from the 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ur J Heart Fail, 2019. 21(2):p.137-155.3.Faris, R., et al., Current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role of diuretics in heart failure: a meta 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Int J Cardiol, 2002. 82(2): p. 149-58.4.Ahmed, A., et al., Heart failure, chronic diuretic use, and increase in mortality and hospitalization: an observational studyusing propensity score methods. Eur Heart J, 2006. 27(12): p. 1431-9.5.Strobeck, J.E., J. Feldschuh, and W.L. Miller, Heart Failure Outcomes With Volume-Guided Management. JACC Heart Fail, 2018. 6(11): p. 940-948.。

2022年心力衰竭管理指南最新解读全

2022年心力衰竭管理指南最新解读全

心力衰竭的新疗法
心力衰竭的新疗法
▪ 指南指出,使用 GDMT 治疗后仍有进展的 HFrEF 患者,可考虑使用新 型的治疗药物。
▪ 维利西呱可直接结合并刺激 sGC,使 cGMP 合成增加,cGMP 对心衰 患者潜在的获益包括血管舒张、内皮功能改善,同时降低纤维化及心室 重构。
▪ 在 III 期 VICTORIA 研究中,纳入了 5050 例高风险的心衰加重患者, 与安慰剂相比,维利西呱显著降低首次心衰住院及心血管死亡风险 10%,NNT = 24,症状性低血压及晕厥的发生率无显著增加。
2022心力衰 竭管理指南 最新解读
新指南要点
• 心衰的预防; • 心衰 C 期的管理,包括: ① - 心衰治疗新策略,包括 SGLT2i 和 ARNI; ② - 心衰合并房颤的管理; ③ - 心衰合并继发性二尖瓣反流的管理;
新指南要点
• 特定情况的心衰管理策略,包括: ① - 心脏淀粉样变性; ② - 肿瘤心脏病学; ③ - 可植入设备; ④ - 心衰 D 期左心室辅助装置的应用。
心力衰竭的新疗法
• 之前 GDMT 的 HFrEF 患者要继续 GDMT,优化以改善结局(1B) • 心衰住院时,轻度肾功能下降或无症状血压降低,利尿剂和其它 GDMT 不应该常规停用(1B); • 住院时临床症状稳定后尽快启动 GDMT;因必要原因停用者,应 该尽快重新启动 GDMT 并尽快达标。
心力衰竭的新疗法
心力衰竭的新疗法
7. 未来研究方向
心力衰竭的新疗法
8. 对指南的思考 1)HFimpEF ▪ AHA 指南中对于「HFimpEF」是否过于宽泛,是否应该引入更多标准评判「改善」;EF 改善与症状改
善是否是平行的? 2)治疗 ▪ 对于已使用 GDMT 的 HFrEF 患者没有达到目标剂量的原因;「新四联」背景下,先滴定哪一种药物使

《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正式发布

《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正式发布

《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正式发布日前,《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在第二十九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正式发布,为中国心衰诊疗标准化、规范化奠定坚实基础,翻开我国心衰整体防控的“新篇章”。

新版指南刊登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年10月第46卷第10期。

沈阳军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北杨杰孚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健教授等专家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新指南的亮点1. 明确提出了心衰新的分型明确提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的诊断标准。

表1 心力衰竭的分类和诊断标准新指南推荐,对于HFrEF患者,应尽早给予由大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的可改善预后的治疗;对于HFpEF患者,应针对症状、心血管基础疾病和合并症、心血管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治疗手段。

HFmrEF的临床特征、病理生理学特点和治疗策略还需进一步研究。

2. 明确提出了慢性心衰的诊断流程首先,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胸片判断有无心衰的可能性。

然后,通过利钠肽检测和超声心动图明确是否存在心衰,接下来进一步确定心衰的病因和诱因。

最后,还需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及合并症。

图1 慢性心衰的诊断流程3. 新增心衰的预防新指南建议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评估以识别心衰危险因素,根据目前现行的相关指南,干预生活方式,控制心衰危险因素,对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的患者推荐使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以预防或延缓心衰的发生发展、改善其预后。

4. 推荐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对于HFrEF患者推荐应用ACEI(I,A)或ARB(I,A)或ARNI(I,B)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于特定患者还可联合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以降低心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所有HFrEF患者均应使用ACEI,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I,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标准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急性心衰
必须同时进行3项评估
(i) 患者有心衰吗? 其症状和体征存在其它的原因(即慢性 肺病、贫血、肾衰和肺栓塞)吗? (ii) 如果患者确有心衰,存在诱因吗?需要立即处理或纠 正(即心律失常或ACS)吗? (iii) 患者的病情因为低氧血症或低血压引起重要器官(心 、肾、脑)低灌注即刻威胁其生命吗?
升压药(如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 认为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是患者血流动力学受损的原因,
推荐电复律以恢复窦性心律
评估心衰治疗效果
症状和(或)体征
反映心功能的指标,如左室射血分数 (LVEF)、NYHA 分级、6 min 步行距离 等和反映心肌重构的指标,如心脏大小, 尤其左心室大小
新指南推荐 BNP/NT-proBNP 治疗后较治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伊伐布雷定适应证
慢性心衰已使用循证剂量的 ACEI、ARB 和醛固酮拮抗剂之后,基础心率仍> 70 次 /min,症状改善不够满意的患者(Ⅱ a 类),或不能耐受 β 受体阻滞剂者(Ⅱ b 类)。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什么是CRT治疗?
CRT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又称为双心室起搏治疗(Biventricular Pacing)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增加了心脏的工作效率
如何达到心室同步
方法
心膜外途径
需要开胸 创伤大
经静脉途径
通过冠状静脉窦 需要特殊电极递
送到靶静脉
双心室起搏电极放置位置
右房电极
冠状窦电极
右室电极
慢性心衰规范化治疗及“新五步”
1、伴液体滞留的患者先应用利尿剂 2、继以 ACEI 或 β受体阻滞剂 3、并尽快使两药联用,形成“黄金搭档” 4、无禁忌证者可再加用醛固酮拮抗剂,形成
急性心衰的治疗
关键的药物是氧气、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 (BP>110) 对特别焦虑、烦燥不安或痛苦的患者,应考虑静注吗啡 对有肺水肿和呼吸频率>20次/min发绀的患者,应考虑无
创通气(如CPAP) 有低血压(收缩压<85 mmHg)和/或低灌注的患者,应考
虑静脉输注正性肌力药(如多巴酚丁胺) 尽管用了正性肌力药,仍有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可考虑用
疗前的基线水平降幅≥ 30% 作为治疗有效
的标准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再见
重要修改
醛固酮拮抗剂适用人群扩大至所有伴有症状 (NYHA Ⅱ~Ⅳ级)的心衰患者
推荐应用单纯减慢心率的药物伊伐布雷定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适用人群扩大至
NYHA Ⅱ级心衰患者 推荐应用 BNP/NT-proBNP 动态监测评估慢性心
衰治疗效果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可改善预后的药物
疗前的基线水平降幅≥ 30% 作为治疗有效
的标准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பைடு நூலகம்
评估心衰治疗效果
症状和(或)体征
反映心功能的指标,如左室射血分数 (LVEF)、NYHA 分级、6 min 步行距离 等和反映心肌重构的指标,如心脏大小, 尤其左心室大小
新指南推荐 BNP/NT-proBNP 治疗后较治
疗前的基线水平降幅≥ 30% 作为治疗有效
30%进展性心衰患者存在左右心室收缩不协调。 结合射频、起搏、PTCA技艺,科技与经验的完美体
现。
正常心脏左右心室同时起搏,然而30%的 心衰右室先起搏,然后左室起搏, 导致心脏工作效率下降
再同步治疗带来益处的可能机制
心脏再同步
1. 改善室内同步
2. 改善房室同步
3. 改善室间同步
恢复机械和电同步
“金三角” 5、如果这3种药已达循证剂量,患者仍有症
状或效果不够满意,可再加用伊伐布雷定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评估心衰治疗效果
症状和(或)体征
反映心功能的指标,如左室射血分数 (LVEF)、NYHA 分级、6 min 步行距离 等和反映心肌重构的指标,如心脏大小, 尤其左心室大小
新指南推荐 BNP/NT-proBNP 治疗后较治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可能有害而不予推荐的药物
噻唑烷类降糖药物 大多数钙拮抗剂 非甾体类抗炎剂和 COX-2 抑制剂 ACEI 和醛固酮拮抗剂合用基础上加 ARB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醛固酮拮抗剂
醛固酮拮抗剂适用人群扩大至所有伴有症状 (NYHA Ⅱ~Ⅳ级)的心衰患者
可改善预后 心衰的基本治疗方案也从“黄金搭档”(ACEI加
β受体阻滞剂)转变为“金三角”(前两者加醛 固酮拮抗剂 应用基本上是安全的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伊伐布雷定
1、基本治疗药物
2、窦房结if通道抑制剂
3、单纯减慢心率
与β受体阻滞剂不同点
4、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5、新指南推荐伊伐布雷定适应证
慢性心衰已使用循证剂量的 ACEI、ARB 和醛固 酮拮抗剂之后,基础心率仍> 70 次 /min,症状 改善不够满意的患者(Ⅱ a 类),或不能耐受 β 受体阻滞剂者(Ⅱ b 类)。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Ⅰ,A) β受体阻滞剂(Ⅰ,A) 醛固酮拮抗剂(Ⅰ,A)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Ⅰ,A) 伊伐布雷:用来降低因心衰再住院率(Ⅱa,B)
替代用于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Ⅱb, C)。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可改善症状的药物
利尿剂(Ⅰ,C) 地高辛 (Ⅱa,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