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学实录片段
《声声慢》课堂实录及点评完美版
《声声慢》课堂实录及点评课前语文课代表抄写有关诗词。
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生命的价值――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
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
”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
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
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
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
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
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
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温馨提示: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教师:刚才这个故事讲得非常好,无论我们经历了怎样的挫折,最后人生的价值是不变的。
我想用这个故事来说明一个人――李清照,她虽然遭逢战乱,一生坎坷悲苦,但是她的人生价值,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始终如一。
几点意见,一是抄写的有些慢,第二个是有些乱,应该讲究一个构图,这样抄写我板书的时候就不好写了。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学习《声声慢》。
同样是男同学先齐读,然后是女同学读。
李清照的词,我们知道是属于婉约词,应该如何去读?“声声慢”开始(男声)。
女同学,自己开始(女声)。
(整体效果还不错,所以教师没有作过多的点评,只是在下面直接点出朗诵的技巧与方法。
)两个字音需要注意:一是乍难还寒的“还”(huán),一个是怎生得黑的“得”(dé)。
声声慢课堂教学实录完美版
《声声慢》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想】1、学生是主体。
让学生充分调控课堂流程,不仅让学生按教师的计划进入课堂学习,而且让师生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教师的作用主要表达在备课上,备好教学资料,备对教学的独特理解。
2、朗读是主线。
分四次读:一读,读准音,理解文意;二读,读出感情,说出感受;三读,读出意蕴,培养语感;四读,开声朗读,放胆评点。
3、体验是主导。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语言积累与生活常识,丰富语感,培养语文素养。
4、实践是主旨。
注重语言实践运用。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大家在初中时学过《如梦令》吧?生:学过!师:那它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生:李清照,南宋的。
师:大家还知道关于李清照生平的一些什么知识呢?生1:她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词人。
生2:她是婉约派的词人代表。
师:是的,由于中国文坛几千年的历史都是男性为主,而李清照能在中国的文坛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确实是一位女中豪杰。
今天我们来学习她创作的一首词——《声声慢》。
(师板书课题、作者)师:我们学习古诗文必须反复诵读,直到能背诵。
古人言“诗读百遍,其义自见”,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对,不诵读就难以领会文章的意蕴。
这一课我们就通过反复诵读来学习《声声慢》。
读第一遍,要求结合注释读准音,并弄懂大体意思。
读完后,存在疑问的,可以与相邻的同学商量,定不一来的,请提出来。
(学生读,师板书:一读,读准音,理文意。
)……师:大家读过了。
用两分钟时间理清大意。
……师:有什么问题吗?生1:黄花是什么花?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生2:黄花指菊花。
师:从哪里看得出是黄花?生2:秋天的黄花大都是菊花。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秋天呢?生3:“咋暖还寒时候”这正是忽暖忽寒的秋天时节。
师:是这样的,还有其它问题吗?生:“怎一个愁字了得”是什么意思?师:你明白其中字面的意思吗?生:大意是一个“愁”字怎能概括得了?师:这既是词人的感叹,又是词人的自问,你是不是觉得有些自相矛盾?生:对。
声声慢课堂实录
声声慢课堂实录声声慢》课堂实录一、组织教学教师:上课! 同学们好!课前运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毛宁《晚秋》)和李清照图片,营造课堂气氛。
教师导语:靖康之乱,风云突变,国仇家恨,霜雪共寒。
她用笔抗争,化愁为美,留下千古绝唱。
-- 她,就是南宋才女李清照。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尘烟,走进李清照《声声慢》,寻觅这位乱世的美神,细细地品味一代才女的满腹愁情。
(学生自读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师用白板展示标题)二、检查自主学习教师:出示幻灯片,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学生回答加点字注音。
戚戚(q i)乍暖还寒(zh a hu印)将息(ji mg x i)憔悴[qi do cu 1)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教师:学习课文前,我们先要了解作者生平。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婉约词代表。
她的一生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早期生活优裕,婚姻美满。
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伤春惜春、闺中相思。
例如《醉花阴》。
晚年经历国破家亡夫死孀居的重重打击,后期作品词风哀婉凄凉。
《声声慢》就是她晚年凄凉之作。
四、整体感知教师提问:这首词朗读时该用什么语调?学生:低沉、缓慢、哀伤。
教师:对。
下面大家用低沉缓慢语调诵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压住韵脚。
想词人所想,思词人所思,读出词人满腹的愁怨。
2教师:哪位同学能为大家示范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做好点评准备。
学生:范读课文。
教师:谁能点评一下她读得怎样?学生:语速太快,没有把握住作者情感。
教师诵读指导:前三句读出悲痛、哀伤,要读得跌宕起伏。
怎敌他/ 晚来风急!”应读得急切快速。
“点点滴滴”:字字血泪,读得一字一顿,。
“愁”字重读,“了得”轻声读出,读得哽咽。
播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掌声)教师:大家再次诵读诗歌,把握词人情感。
哪位同学能再为大家示范一下?(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酝酿感情。
学生再次范读,教师带头鼓掌。
教师:这位同学读得声情并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教师提问:词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情感?(抓词眼)学生:愁。
李清照《声声慢》课堂实录
李清照《声声慢》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熟读本词,感受婉约词风,了解李清照其人。
2.抓住本词用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的思想情感。
3.运用上个单元诗歌鉴赏的方法来鉴赏本单元的词章,学以致用。
【课前预习】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其人其词其风格。
2.熟读本词到背诵,且能默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知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谁写得吗?生:是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师:很好。
李清照是谁呢?哪个同学能给同学们讲讲?生: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
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著名学者,母亲也有工于文章,李清照从小就有文学艺术方面的才能。
18岁和太学士赵明诚结婚。
靖康之变后南下孤苦晚年。
师:在《夏日绝句》中,借古讽今,用项羽不肯过江东来讽刺当朝懦弱无能苟且偷安的君臣,全诗慷慨激愤。
她的诗作一般是阳刚豪放,而她的词作却委婉含蓄,如今天要学习的《声声慢》,和《夏日绝句》一样反映的是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愤怒,看看在词作中怎么含蓄地表达的。
师:下面让我们带着李清照的情感集体朗诵一下。
二、放名家诵读材料,感受在情感把握的诵读中体会词作者的情感。
生:(略)师:非常好!说明同学们课前预习功课做得很足,但情感中把握不是很好,也许是齐读的原因,情感很难凸显。
下面,我们听听名家的朗诵,从中体会情感,找出自己的不足。
(放录音)师:和我们比较,怎样?生:好!师:表现在哪里?生1:我感觉到了浓浓的愁苦之情。
生2:老师,读后我感觉作者描写的景都不好,有点灰色。
生3:是的,我发现在情景的把握上还是不很好!师:同学们觉得呢?生:是。
师:同学们的感觉很棒。
词有上下两阕,同学们,一般而言,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让我们看看本词中有哪些景?写了哪几个场景?三、将诗歌表现手法学以致用,抓方法,披愁情。
生:描写的景有:满地的黄花,梧桐,滴落到黄昏的细雨。
①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④⑤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课堂实录篇二
《声声慢》课堂实录《声声慢》课堂实录时间:2004年11月12日上午第三节地点:璧山中学艺术馆多媒体教室执教教师璧山中学巫正鸿听课教师:璧山县第二届语文骨干班学员师:我们现在来学习《声声慢》,昨天对文中的背景作了一些分析,李清照在举家南迁,在国家破碎,失去丈夫,自己又年迈体弱,心境凄凉的情况下,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
这首词,用尽了她的情感,融入了她的心血,竭尽了他的才智,是那么的凄惨哀婉,如泣如诉。
现在假定你就是李清照,这就在这样一种哀苦难遣的处境中,抒发心中的苦闷,你来朗读,该如何读。
师朗读(声情并茂)。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师:老师范读后,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读一遍。
学生齐读。
后抽了一男生,一女生来朗读,并作点拨。
师:现在我们开始分析课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作者一大清早起来,在冷冷清清的气氛中,寻觅什么?学生:在寻找旧时的欢乐。
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生:根据意境,寻寻觅觅,不会是在找娱乐,而是在回忆过去的日子。
师:李清照在年青的时候,有过幸福的日子。
他的丈夫18岁就是太学士,是有名的金石学家。
两夫妻恩恩爱爱,据李清照的文章记载,他们夫妻俩博闻强记,常以记某诗某事在某书的某页为戏,自得其乐。
学过的词有《西江月》。
师生齐背: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简要的赏析后):还有对丈夫深情思念的《一剪梅》师生齐背: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简要的分析后)还有《醉花阴》,师生齐背: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声声慢》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声声慢》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一.导入,创设情境,渲染情绪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词,先自由地出声读一遍。
(师板书课题、生朗读)师:你读出了什么?生1:这首词充满了愁绪。
生2:给人的感觉是女主人公特别的痛苦与感伤。
……师:写“愁”的诗句能回顾一下吗?生(齐):能。
生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里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他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生2: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生3:李煜《虞美人》中写国破家亡之愁的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同学们,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愁”是一个永恒书写的主题,在李煜的笔下,愁是一江向东流去的春水;在李清照的笔下,又是船上点点滴滴的忧思;在李白的眼里,此时愁不仅从水上到了船上,又到了天上,是一轮明月,那么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有关愁的一首诗词,到底“愁”在哪里?又是如何写“愁”的?(师出示目标:1.涵咏字句,感受本词凄美的意境。
2.鉴赏意象。
)二.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凄美的意境师:李清照这首《声声慢》“字字含愁、声声是愁”,现在请同学们试着读出这种味道。
(师为学生配乐、学生自由读,师指导)师:谁愿意给大家朗读这首凄婉哀切的《声声慢》?(每个组都有学生举手示意,师找了一个平时回答问题不太积极的同学朗读,让其他同学评点。
)生:朗读得字正腔圆,但感情不够饱满。
师:那你能朗读出感情吗?(学生笑)生:试试吧。
(读后,学生鼓掌,其他学生评点)生:有一种如泣如诉的感觉,感觉她就像李清照。
(众笑)生: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同学评点很好,是呀,我们要想读好一篇诗词,必须融入作者的生命。
三.冥想,品读愁情,解读手法师:找出奠定全词感情基调的句子。
生:两句分别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师:我们先看看诗歌开头直接写愁的诗句有什么特点?生:运用了许多的叠词。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声声慢》课堂实录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声声慢》课堂实录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声声慢》课堂实录一、导入(课前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这么美的音乐把我们一起带进了课堂,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吗?歌词化用了哪位词人的哪首词?(学生:李清照的《一剪梅》)那咱们一起来背背这首词。
同学们初中的时候就学过这首词,谁能给大家当一回小老师,介绍一下李清照及她的《一剪梅》的情感内蕴、创作风格?(学生简介) 刚刚这位同学的讲解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了九百多年前北宋年间那个秋天的傍晚,荷花凋零,凉意微微。
在这首词中大家觉得李清照的情绪若要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是何字?(生:愁)如果在这个“愁”前面加上定语的话,应该是怎样一种愁?(生:相思之愁,蜜甜的愁,闲愁)在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种闲愁,闺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破译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声声慢》中的无限愁情。
(幻灯片: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品李清照《声声慢》)二、鉴赏《声声慢》既然我们抓住了一个“愁”字,那就以这幅对联为线索,在这个“愁”字上做文章,看看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怎样入愁,缘愁选了哪些景,为何而生愁?(幻灯片) 愁怎样入愁缘愁选景为何生愁(一)怎样入愁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种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请同学们齐读此词,思考两个问题:(1)正音;(2)找出作者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
生齐读,正音。
(提问学生哪些字音该注意)师:你能找出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吗?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师:“寻寻觅觅” 你觉得李清照在寻觅什么?李清照当时的境况怎样?该怎么读?生: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可能在寻觅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其它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
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的感觉。
李清照《声声慢》公开课课堂实录
师:上课(师生问好)
师: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位奇女子,她凭一份清高、一份脱俗,独步词坛,光耀千秋。
她半世孤苦,却心细如尘;她一生坎坷,却经意执着。
她用七十
年短暂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千万代流传的妩媚和凄婉。
她就是李清照。
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读她的名篇《声声慢》(放幻灯片:李清照的图片。
板书:读)
我们先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朗读一下(指名同学读),初味词情。
(放幻灯片:一、初读:初味词情)
生读。
师:好,请坐。
请这位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我觉得他刚才读出了词人当时的一种很愁苦、很凄凉的感情。
师:嗯,读出了词人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什么?
生:凄凉的,愁苦的。
师:凄凉的,愁苦的。
很好!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放幻灯片:愁)
生:“凄凄惨惨戚戚”。
师:“凄凄惨惨戚戚”,要读准。
很好!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问题?
生:很好。
师:读的可以?这位同学的评价是不错的。
还有一点大家注意,在下片,“独自
怎生得黑”,大家齐读一下,一二!
生齐读。
师:这个“得”是轻读呢,还是重读?
(生小声讨论)
师:这个“得”不是助词“得”,我们看一下注释是什么,“得”可以解释为什么?。
《声声慢》课堂实录
《声声慢》课堂实录沈燕一、导入新课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这支女儿花,就是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
她是婉约词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今天我们学习她的婉约词代表作《声声慢》。
二、初读全词,整体感知学生朗读师:首先想请一位学生朗读一下这首《声声慢》。
请大家用掌声鼓励他的自告奋勇。
教师示范朗读师:普通话标准,音色很好,语感不错,语速适当,有节奏感,但是还得注意轻重音,比如“更”“愁”,注意停顿和延长,下面由我来朗读一遍。
找出词眼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一遍,在朗读中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点拨:词眼,能够揭示全词主旨的字可以称之为词眼。
三、再读全词,学习手法,分析意象析叠字,品愁情(1)分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字的表达效果。
师:词眼是愁,那么,词人是怎样写愁的呢?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叠字写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果把它改成“寻觅、冷清、凄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吗?生:叠词有节奏感。
生:感情舒缓。
点拨:叠词可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师:“寻觅”“冷清”“凄惨”写作角度有什么不同?点拨:寻觅,是动作,若有所思,寻而不得,寻觅无果,心情不宁,怅然若失。
冷清,是环境,寂寞冷清,孤单寂寥,形影相吊。
凄惨,是心理,凄凉惨淡,悲惨愁苦。
这三组叠词为全词奠定了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2)探究学习。
师:叠字在诗词中颇为常见,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含有叠词的古诗词。
生:临行密密缝。
密密,动作,意恐迟迟归,心理,表达母亲对儿子深笃之情。
生:粒粒皆辛苦。
粒粒,粒粒粮食,滴滴汗水,农民辛苦,珍惜粮食。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尖尖,蜻蜓荷叶相依相偎,生机勃勃,和谐美好。
生:蒹葭苍苍。
苍苍,茂盛深色的样子。
生: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离离,萋萋,青草茂盛的样子。
对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声声慢》教学实录
《声声慢》3篇省优质课教学实录,3位不同教师的上课记录,精品资料,还有王荣生教授的点评,评得非常到位。
值得参考。
声声慢执教赵海亮(衢州一中)上课时间 2007.11.1(课前播放歌曲《一剪梅》)(投影)百度帖吧“心情宁静时写出的诗……激动时……悲痛时……”师:今天李清照带来一杯酒,让我们来品品它的味道。
(生自由朗读)师:这是怎样的酒?生:苦酒师:为什么?生:心情悲痛师:怎样才能表达?生:声音(投影)叶圣陶《精读指导举隅》师:诗歌要品读。
(请一女生读)师:她能读得更好。
怎么样才能读得更好生:了解背景(师读专题前言中几句话)师:“一首诗蕴含着诗人的生命”,要了解诗人生命(投影)李清照简介(师解说时补充部分内容、介绍本诗写作背景)(师范读,请生努力重现画面)师:你脑子里出现了哪些情景?生1:一个失去丈夫的孤寂女子,独自一个人在房子里,坐在窗边,外面下着雨……师:画面是怎样的?生1:冷清师:词人这样描绘,向传达怎样感情?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师:这就是本词中心句。
(投影)唐圭章《唐宋词简释》)师:“词中句句皆现愁”,能体味得到吗?(生自由朗读)师:前后桌六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词人的愁?(生交流)生2:第一句,“寻寻觅觅”为什么寻?寻什么?从整诗看内心空虚,再结合背景,“冷冷清清”环境,内心冷清,“凄凄惨惨戚戚”中“戚戚”通常与悲凉的词结合在一起。
叠词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师:分析非常到位(投影)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此十四字之妙……”生3:“梧桐更兼细雨……滴滴”。
细雨是极寂寞环境中听到,它既滴在地上,又滴在心里,可表现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
师:你有接触过梧柚树这一意象吗?(投影)李煜“无言……”、温庭筠“梧桐树……”生4:第一句写得好,不是忧愁、悔恨,是一种物是人非的沧桑感……生5:“满地黄花堆积……”黄花成为李清照的代名词,很多用到,反问句也可看出,黄花必有辉煌之时,可与李清照年轻时对应,又与现在对比。
《声声慢》教学实录
《声声慢》课堂教学实录师:上课前,大家来听一首歌(播放沙宝亮唱的《暗香》)……听了这首歌,大家一定可以脱口说出它的名字吧?生(异口同声):暗香。
师:对,那么,听完了,大家觉得这首歌给你怎样的感受?生:悲(伤感、忧伤)。
师:那大家再看看,今天我们要学的词七首中,哪几首词整体风格上也给我们“悲”的感受?生:(异口同声):《虞美人》《雨霖铃》《声声慢》《扬州慢》。
师:你们为什么能这么快做出判断?生:每首词中有文眼句。
师:你能读出来吗?生:《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雨霖铃》中有“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声声慢》中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扬州慢》序言中有“黍离之悲”。
师:找得好。
通过文眼句我们可以判断出一首词中的感情基调。
那么,大家认为哪首词中传达情感的意象与你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更为接近?生:《声声慢》。
师:为什么?生:《虞美人》是故国之思,雕栏玉砌是他个人的经历。
《雨霖铃》都门畅饮,长亭送别亦是古人特色的送别。
《扬州慢》写的是扬州,不了解这个地方有什么历史,很难体会“黍离之悲”。
而《声声慢》用的是“寒暖、淡酒、晚风、雁过、梧桐、细雨、黄昏、天黑等意象,这些事物都是平常可看见可感觉的,所以,我认为最接近我们生活的是《声声慢》。
师:那好,我们就从与我们生活最贴近的《声声慢》开始步入宋词,步入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首先来读一读,它的基调是刚才我们说的“悲”、“愁”,那我们该怎么读?生:低沉,加上慢词本身就有舒缓之意,所以应读得低沉缓慢。
师:那么,大家边读边体会,找出你认为最能叩击你心门愁绪的,最能引起你情感共鸣的句子,谈谈理由,并说说它让你想起了什么相关的故事、诗句或歌曲,它们是用什么意象来传达情感?生: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句正是作者孤独之情的表现,这与朱淑真《减字木兰花》中“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所表现的情感有相似之处。
《声声慢》教学实录(一)【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声声慢》教学实录(一)
师:进人新课之前,我们先一起背诵李清照的那首《醉花阴》。
(师生齐背)
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李清照的另外一首愁肠百转的词《声声慢》。
师:先清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
(生读)
师:读过这首词,你有什幺感觉?
生:凄凄惨惨的。
师: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呢?
生:惨;凄。
生:我觉着这首词和上首词(醉花阴)一样,都是表达出作者的愁。
师:一个字“愁”(板书)。
课文最后讲得很明白“怎一个愁字了得!”,
文章通篇都是写愁的,那幺我们可以简单地比较一下,这首词是写愁的,《醉花阴》也是写愁情的,“薄雾浓云愁永昼”。
两处“愁”有什幺区别吗?你看,从它的内容,从它的情感,从它的程度上来看一看,两处“愁”有什
幺区别?
生:我觉得《声声慢》这首词的“愁”比《醉花阴》的“愁”更深一些。
师:具体一点。
生:前面说黄花时只是说瘦,而这里的“憔悴损”说明凋零、枯萎、殆
尽了。
师:《醉花阴》只是消瘦、飘零。
《醉花阴》的愁虽然很浓,但是和
《声声慢》比起来,还是要浅一些,或者说《声声慢》的愁更深、更浓更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声声慢》教学实录
《声声慢》教学实录2《声声慢》教学实录汶上实验高中冯振启设想: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兴趣,理解《声声慢》的思想内蕴,并了解李清照的其他词作。
多让学生活动,对学生的鉴赏活动多予鼓励,并激起学生自我研读、习诵中国文学作品的情致。
一:导入:中国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从屈原到曹雪芹,历代都有不少优秀杰出的文学家。
他们灿若星辰,名垂青史。
请同学们猜猜看,这其中我最钦佩的会是谁?那就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由于中国文坛几千年来都由男性统治,这位女中豪杰就更加光彩夺目!现在我先讲一个李清照的故事。
李清照的夫君叫赵明诚,是宋朝小有名气的金石考证家。
他们燕尔新婚后不久,赵明诚就只身外出做官,让多愁善感的李清照留在济南独守空房。
李清照在寂寞难耐思夫心切时,常写些诗词寄去,一吐愁肠!那赵明诚忙于官场应酬,难得写出好诗词回应。
李清照既失望又担心,怕丈夫长此以往,才思枯竭。
赵明诚为了让爱妻放心,当然也怀有我堂堂大丈夫岂能须眉输于巾帼的念头,便闭门谢客,苦思三日,先成词50首,又选出20首加以精雕细刻,再把李清照刚寄给他的《醉花阴》重抄之后混杂其中。
然后置办酒宴,特邀好友们来对这些词做些评价,并再加以精选。
酒过三巡,众人传阅罢这21首词。
商议毕,便推举某名士讲评。
该名士抽出其中一首词,捻须夸赞道:“老兄真是奇才!虽说你的诗词大多平庸,但这一首确是沙里淘金、绝妙好词!其中有一句,真堪称千古绝唱,定将流芳百世。
可喜可贺啊!”那赵明诚一瞧,乃是《醉花阴》,陡然红了脸,躬身一揖到地,喃喃道:“惭愧呀,惭愧!鄙人岂敢贪天之功。
实话相告,此首《醉花阴》乃内人清照所作。
我不该心怀忌妒,移花接木,做出东施效颦之举,以致贻笑大方……”《醉花阴》是一首绝妙好词!而我们今天要赏读的《声声慢》也是一首流芳百世的词作。
它的影响不止于中国,还漂向了国外……二:先比较,完成整体诵读,整体感知。
找一个学生诵读克洛岱的《绝望》。
《声声慢》教学实录 (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声声慢》教学实录 (苏教版高一必修四)教师:上虞丰惠中学刘建松班级:高一(7)班师:她的存在是一段永不磨灭的传奇,在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是个另类。
我们惊叹仰望她的容貌和才华,却容易忽视光鲜背后的的故事(出示她的故事1103-1126年,她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渡过了这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她时年46岁。
1130年,她为解不白之冤,在越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
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地。
)师:她是谁?生:李清照师:中国古代第一才女,她的故事归纳成三首词,(出示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无忧无虑开朗活泼的少女时代。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悠闲、风雅的媳妇美好生活。
)师:这一切都成了过眼烟云,而如今是什么时代呢?《声声慢》会告诉我们这个答案。
(出示李清照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铭记,由此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
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只有她一人。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梁衡)师:从梁衡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声声慢的感情基调是生:愁。
师:从诗词中找出直接写出愁的句子,是直接。
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生:雁过也,正伤心。
凄凄惨惨戚戚。
师:找的很好。
诗词中写愁的句子很多,为何这样一种愁,被李清照一写,会特别令人难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声慢教学实录片段《声声慢》是词人李清照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马上就要学习到《声声慢》这首词了,今天,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声声慢教学实录片段。
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实录情景再现,教师们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声声慢教学实录片段,一起来看看吧!声声慢教学实录片段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一、导入:(音乐起:《秋日私语》)诗歌是情感的精灵,是美神的骄子,是灵魂的造化,是人文精神不倦的歌手。
它流光溢彩,倾国倾城。
三月桃夭、七月流火,呦呦鹿鸣、瑟瑟秋风,大江东去、冷月无声。
一串串鲜明的意象,一曲曲动人的歌谣。
在众多的诗人中,我偏爱易安一人。
当我回望千年的天空,总会想起那个在秋风秋雨中寻寻觅觅的美丽身影。
本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两宋,一起解读乱世美神李清照的《声声慢》。
二、听朗读,整体感知,说出最初感觉。
找出定下全诗情感基调的句子。
师:请用一个字说出对此词的感觉。
师:你认为哪句词定下了全诗的基调?三、知人论世,探究诗歌开篇情感美探究1:诗人到底在寻觅什么?寻觅到了没有?内心感觉怎样?怎样用声音传达?请小组代表把探究的结果和大家分享。
生1:我们小组通过认真查找资料和细心探讨,认为这是词人南渡后的作品。
“寻寻觅觅”时,李清照已国破家亡夫死。
词人可能在寻觅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其它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
所以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若有所失的感觉。
生2:我们小组通过查找她的后半身经历和诗词文章,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
一是觅国家民族的前途。
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
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他们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
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
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
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
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
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
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
三是寻觅自身价值。
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一个人愁。
虽然个人已遭不幸,但她还心忧天下,为国而愁,虽历经苦难,依然倔强,依然执着。
所以,读的时候,要读出词人的执着、坚定和倔强。
生3:我同意第二位同学的观点。
我们小组认为冷冷清清是寻觅的效果,诗人苦苦寻觅却无人理会,无人回应,所以应读出一丝苦涩。
生4:我们小组认为“凄凄惨惨戚戚”是写诗人的心理感受沉痛、凄厉。
应该读的一字一顿,字字泣血。
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都有一定的见解。
词的一开篇,诗人就坦露自己的情感。
这种情感很真,很美。
自己已经够惨了,偏偏还心忧天下,愁国家大事。
这种悲悯的情怀,怎不让人感动唏嘘?环顾三千年封建历史,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
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 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岁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觅爱情之尊。
让人肃然起敬!四、探究开篇叠词之音韵美。
师:一首好诗是语言和情感的完美结合,词的开篇我们就感受到一种美。
除了情感外,语言美不美?美在何处?生:连续使用十四个字的叠声词师:叠声词为什么会感到美?1、标出平仄,感受平仄变化的魅力2、与不叠进行比较师:如果改成“寻觅”、“冷清”、“凄惨”可不可以?为什么?3、与英译进行比较,说明平仄变化造成的音韵之美是汉语所特有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齿舌音形成的美感无怪乎前人评价:李易安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上十四叠字,则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矣。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6、自由读:根据理解和感受,用自己的声音把音韵美和情感美传达出来。
7、师吟诵: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已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不知吟诵起来味道会怎样。
同学们想知道?五、再读,品味诗歌意象美。
1、品味诗歌意象美,点拨诵读。
师:中国古典诗歌特别讲究抒情的含蓄,面对自然界的月缺月圆,花开花落,文人们把自己或喜或悲的情感涂抹在他所见到的自然景物上,让自然之景充满了人的情趣,让人的心情更增添了细腻含蓄的意味,从而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诗人所选用的寄托他个人情感的自然景物即是诗歌意象。
在这首词中,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来抒情?生:酒、风、雁、黄花、雨、梧桐师:这些意象都有一个修饰语,请把这些修饰语找出来:学生齐找——淡酒风急过雁黄花憔悴、细雨、梧桐师: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何说是“淡酒”?生: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一个“淡”字体现了作者愁情之浓重。
所以读的时候要强调淡,把重音放在淡字上。
师:古代诗词中,写到“酒”的地方很多,请大家想想与酒有关的诗句。
生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生2: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生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纵观这些诗句,我们可以发现:酒往往与“愁”有关,人生短暂的感慨,依依惜别的情感,都要借酒浇愁。
但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何况还有凄紧的西风,更增诗人的凄凉之感。
师:我们再来看作者选取的第二个意象:风——怎敌他、晚来风急?生1:秋风是一冷色的意象,这一意象本已给人萧条、肃杀之感,再以晚急来描述,更给人以寒气逼人之感,从而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凄凉。
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诗句,与风有关的有——生1: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生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生3: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师:秋风渲染了作者深重的愁情淡酒难消愁,风急又添愁,作者的视线无奈转向长空的过雁: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过雁,即南归的大雁;每到秋季,大雁都要奋力飞回故巢。
雁声凄惨,本就容易勾起人的愁绪,成群的归雁更显出词人的形单影只来;此时的大雁向南飞来,而词人当时也正在南方避难,不禁让词人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并且,雁属候鸟,可随季节变化而南来北往,而词人却无法再次北归,这更勾起了她的国破之痛、怀乡之情。
诗人为什么要强调那大雁是“旧时相识”?生:李清照《一剪梅》中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那雁,也许就是当年为他们传信的使者。
师:昔日的海誓山盟言犹在耳,爱人却已永逝,千山暮雪,万里层云,雁归何处?而爱人又魂归何处?睹物思人,却物是人非,这让诗人情何以堪啊。
总结上阕:作者为我们选取了酒、西风、雁三个意象,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烘托了诗人凄苦的心境。
下面请大家展开联想与想象,讨论探究,小组合作,自主解决下阕问题。
请品味黄花、梧桐、细雨这三个意象,说说它们蕴含的情感。
<>1.2、对比阅读:师:《声声慢》这首词不仅在国内有名气,还传到了国外,被法国诗人克洛岱改写成了一首诗《绝望》。
请看这首诗。
请全体男同学把这首诗齐读一遍。
请全体女同学把《声声慢》齐读一遍。
绝望(法)克洛岱呼唤!呼唤! 乞求!乞求!等待!等待!梦!梦!梦!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心!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师:改写的诗好不好?生:不好。
师:为什么不好?点拨:与《声声慢》相比,《绝望》采用的是直抒胸臆的方式,它以叠词的累加,反复咏叹。
剥离了外在情感的附着物,直指内心痛彻肺腑的情感,字字泣血,句句嘶吼,尽管痛苦绝望的愁绪是相同的,但因完全抛开了原作的意象,显得直白浅露,已没有中国古典诗词那种蕴藉含蓄的艺术之美。
六、延伸拓展:秋与愁的结缘本词是用秋天的意象来寄托自己悲愁的心绪。
诗人悲愁的心绪都是在秋天这广阔的背景下触发的。
现在让我们把镜头拉远,把视野扩大,来看秋与愁的结缘:愁如何成了秋的文化象征符号。
点拨:《说文解字》:秋,谷熟也。
说明秋的本意就是庄稼成熟。
庄稼成熟当然高兴,但成熟后的衰败总不免让人滋生某种悲凉的意识和感慨。
而秋后又常常是战争的开始,五行中与秋对应的又是金,象征着兵象的肃杀之气,古代处决犯人又多在秋天,再加上秋天特多的雨水,“秋风秋雨愁煞人”,所以《雅尔》就说:秋,愁也。
与秋组合的词,既有表示喜庆的,也有表示悲伤的。
秋月虽好,秋风秋雨却让人愁;秋水虽好,秋颜、秋容也人愁;秋期虽好,秋审、秋决却不愉快。
秋的悲愁意识,常常掩盖了微秋的喜庆,于是愁就成了秋的基调,成了秋的文化象征符号。
七总结:本词首句连用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诗人寻觅无着的感受;接下来又以酒、风、雁、黄花、雨、梧桐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意境,借景抒情,渲染了作者深重的愁苦。
读着它,我们仿佛听得见阶前滴雨、长天雁鸣;读着它,我们似乎看得见梧桐落叶、黄昏孤灯。
《声声慢》是一首凄美哀婉的诗,是一幅凄清美丽的画,更是一曲千古传诵的绝唱!下面让我们充满感情的朗读这首词,再次体会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八、诵读pk:小组展示诵读成果。
全班同学做大众评委,以掌声的分贝决定名次。
第三小组的代表用重庆方言诵读,很有创意,读得也很有韵味,掌声最热烈。
九、作业:根据本节课对诗歌的鉴赏理解,将《声声慢》改写为现代诗歌或散文。
课后请将改写习作发送到班级博客。
教师展示下水改写,与各位同学交流。
暗香——根据李清照《声声慢》改写寻寻觅觅,往日如烟逝;冷冷清清,今日起愁绪。
我心如暮雨,淅淅沥沥,凄凄惨惨戚戚。
易安,淡酒怎消你愁思似海?黄花怎解你愁眉依依?舴艋舟怎载得动你愁重如山?一江春水怎流得尽你愁情悠悠?(《暗香》音乐起)易安,你用才情把苦难醉透,否则,宋词的长河又怎能暗香浮动,婉约的琴弦又怎能余音缭绕?以上内容来自声声慢教学实录片段。
希望能帮助教师朋友们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