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刘禹锡ppt

合集下载

经典诵读《乌衣巷》陈娟完整版PPT课件

经典诵读《乌衣巷》陈娟完整版PPT课件

乌 衣 巷xiàng
yǔ xī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xiàng
xié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xún
飞入寻常百姓家。
读准字音
巷 xiàng( 小 巷 ) hàng ( 巷 道 )
xié

斜:古时读xiá,现在统一读xié。
我会读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理解诗意
乌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
南岸,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核心地 带,是中国历史最古老而著名的古巷。 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地。 也就是说有钱有权的人家都住在那里。 东晋的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 谢安就住在这里。他们两族的子弟都喜 欢穿乌衣,以显示身份尊贵。乌衣巷因 此得名。
创作背景
刘禹锡贞观九年(793年), 进士及第,为监察御史。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 “八司马事件”,导致刘禹锡被 贬至连州刺史,后又被贬至朗州、 夔州、和州等地,开始长达20多 年的贬谪经历。
宝历二年(826年)奉调回京, 行至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看到满城荒草丛生的景象,不禁 想起这里的繁华,有感而发,当 即写下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 名为《金陵五题》,《乌衣巷》 就是其中最经典第二首。
鉴赏古诗悟诗情
我会背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
(唐) 刘禹锡
黄昏时刻,夕阳西下,乌衣巷内
朱雀桥边野草花, 一片幽暗。
乌衣巷口夕阳斜。 那些曾经在王导和谢安的高楼
旧时王谢堂前燕 , 华屋前筑巢的燕子,
飞入寻常百姓家 。

刘禹锡《乌衣巷》PPT

刘禹锡《乌衣巷》PPT

——
感 谢 聆 主 听 讲

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 指出,而今这些飞入普通老百姓家筑巢的燕子,以 往却是栖息在王导、谢安两家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 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 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 的老百姓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 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飞燕形象的设计,好像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 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
诗词赏析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内容。诗句的内容既包括表层内容, 又包括深层的含义。联系意象和意理解感悟诗歌的内容,从 而理解诗歌的诗意美。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 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 乌衣巷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 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 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句中引人注 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
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 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 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 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 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 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 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作者却用一 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个人成就
诗歌创作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 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 传诵之作极多。刘禹锡在元和十三年曾自编其著述 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这是 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新唐书·艺 文志》载《刘禹锡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宋敏 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0卷,但仍有遗漏。

刘禹锡《秋词》PPT课件

刘禹锡《秋词》PPT课件
通过运用叠词、反复等修辞手法,增强诗句的音乐性和感染 力,让读者在诵读中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和诗人的情感。
04
主题思想探讨
秋天之美:自然与人生哲理
秋天的自然景色
刘禹锡通过描绘秋天的天空、山水、草木等元素,展现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秋 日画卷。
秋天与人生哲理
诗人借秋景抒发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哀叹,以及对 美好事物的珍惜和追求。
的共鸣。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
刘禹锡其他代表作品欣赏
《乌衣巷》
01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
寻常百姓家。”
《竹枝词》
02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
无晴却有晴。”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03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
精神家园的构建
诗人通过诗歌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 精神家园,这个家园充满了美好、和 谐与安宁,是诗人心灵的寄托和归宿 。
05
跨文化对比研究
中西方秋天诗歌比较天诗歌多抒发悲凉、萧瑟之情 ,而西方秋天诗歌则更多表现对自然 美的赞美和向往。
中国诗歌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含 蓄表达,西方诗歌则更注重形象的描 绘和情感的直接抒发。
坚持创作。
现代秋天主题诗歌推荐
01
02
03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秋夜》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 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 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
《秋怀》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 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 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
THANK YOU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17《古诗三首》课件PPT(完美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17《古诗三首》课件PPT(完美版)

【浪淘风簸】
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天涯】
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银河】 【牵牛织女】
天边。
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牵牛:传说中的牛郎。织女: 传说中天上的仙女。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意:弯弯曲曲的黄河夹带着大量泥沙,黄河卷着泥沙, 风浪汹涌,从天边一直来到这里。如今我想沿着黄河滚滚 的波涛,直上浩渺的银河,和传说中的古人一同到牛郎和 织女的家里做客。
(浪大、浪高) 想象 (浪漫美好) 奇特
如今我想沿着黄河滚滚的波涛,直上浩 渺的银河,和传说中的古人一同到牛郎 和织女的家里做客。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直上银河”“同到牵牛织女家”寄托了作者怎样情怀?
诗句采用张骞为汉武帝寻找黄河的源头时曾经抵达银 河,遇到了牛郎织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 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寄托 了作者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了诗人的豪迈 气概。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 黄河 万里沙,浪淘 风簸 自天涯。
如今 直上 银河去,同到 牵牛 织女家。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理解词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九曲】
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万里沙】
黄河卷着泥沙, 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 簸:颠簸。
人教版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刘禹锡 乌衣巷ppt课件

刘禹锡 乌衣巷ppt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燕子的栖巢,表
达作者对这一变
化发出的沧海桑
田的无限感慨
9
写作特点: 这首诗主要通过视觉展示形象,作者善于 抓住具有象征意义的典型事物进行描写。
10
过去的燕子停留在王导、谢安等豪华宅第人 家,而如今却已飞到了普通的百姓家中。
8
抒发了 诗人对 人事变 迁、环 境沧桑 的深沉 感慨。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 如故,但野草丛生, 夕阳已斜。荒凉的景 象,已经暗含了诗人 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 验。
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 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
6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 “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 往昔。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 田的无限感慨。
7
〈诗意〉
野花在朱雀桥边遍地盛开著,乌衣巷口夕阳 正在西落,映照著失望与凄凉,昔日的辉煌 与显赫早已不复存在。
乌衣巷
刘禹锡
1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浙江嘉 兴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 世称“刘宾客”。他和李白一同参预那唐 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 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 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他的诗 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 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 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
5
乌衣巷口夕阳斜
斜:用作动词,斜挂,读xiá。与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
相对应,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课件 第17课 古诗三首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课件 第17课 古诗三首
如果不知道所用典故,势必影响对古诗的理解把握,所以要多 阅读、多积累一些诗歌中常见的历史故事,多记忆一些古诗名句, 这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很有帮助。
运用:查一查本课三首诗中运用到的典故,仔细读一读,体会 作者表达的情感。
指导朗读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自己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的精神。同时让我们感 受到祖国河山的美丽,让我们热爱自然、热爱 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江南春》 作者:杜牧
走近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 人、散文家。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 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主要作品:《赤壁》《山行》《秋 夕》《江南春》《泊秦淮》等。
书写指导:“厂”要窄 长,里边两个“土”上 下排列,要匀称。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意:弯弯曲曲的黄河中裹挟的无数砂砾,随同滔滔河水流经万里。 经受了浪涛冲洗和狂风簸荡,从天边一直来到这里。如今好像又要 直直地飞上高空,飞向浩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同到牛郎和织女 的家里做客吧。
“千里”一词,不仅表现出江南的辽阔,还表现出江南的繁丽不 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不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铺展在大地上 的,处处都是这样,令人心驰神往。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得思想感情?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
在诗人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描绘了一幅朦胧 迷离的画面。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 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 加丰富多彩,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5
小结: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 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辛苦、劳累, 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诗人用精炼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黄 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对宁静田园牧歌生活的 向往。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
6
现实
浪淘沙
(其一)
神话
九曲黄河万里沙 夸张
浪淘风簸自天涯
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 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九曲黄河万里沙
“九曲”用了夸张的 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
这就是黄河,从高空俯瞰,如巨龙蜿蜒盘旋。它是世界第五大 长河,中国第二长河,流经九个省和自治区。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 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 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 河流。
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运用
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澎湃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黄河是雄伟壮观的,可在淘金女的眼里却是十分凶险的,每天她们都要 冒着生命危险去淘金,她们生活怎样?牛郎织女生活又怎样?
筋疲力尽、危险重重
诗意:昔日南朝遗留下来的四百八十多座寺庙到处香烟缭绕, 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均设 故都于江南。南朝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祈求神明保佑。它不 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 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此句诗表现了南朝时代佛教盛行的 状况,并为后面结句中的抒情奠定基础。

古诗《乌衣巷》PPT

古诗《乌衣巷》PPT

背一背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再见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月出惊山鸟,
菊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乌衣巷
○○



/
/
/
/
//ຫໍສະໝຸດ //朱雀桥 ↓
野草花 ↓
朱雀桥边野草花
→ 夕阳斜
→ 乌衣巷
乌衣巷口夕阳斜
堂前燕

○ 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背一背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 野草花, 乌衣巷口 夕阳斜。 旧时王谢 堂前燕, 飞入寻常 百姓家。
背一背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 野草花, 乌衣巷口 夕阳斜。 旧时王谢 堂前燕, 飞入寻常 百姓家。
背一背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PPT课件

刘禹锡PPT课件
早期教育
在家庭熏陶下,刘禹锡自幼便开 始接受良好的教育,包括儒家经 典、诗词等。
政治生涯与贬谪经历
政治生涯
刘禹锡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曾担任多职,表现出色。
贬谪经历
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至偏远地区,历经多次贬 谪。
晚年生活与文学创作
晚年生活
刘禹锡晚年在洛阳过着简朴的生活, 致力于文学创作和交友。
独特的艺术手法
象征手法
刘禹锡在诗歌中运用了大 量的象征手法,通过具体 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和情感。
对比手法
他的诗歌中经常运用对比 手法,通过对比来突出事 物的特点和表达情感。
讽刺手法
刘禹锡的诗歌中也不乏讽 刺的元素,他通过讽刺来 批评社会弊端和揭露人性 的弱点。
03
刘禹锡的代表作赏析
《陋室铭》: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
生活态度:刘禹锡通过《秋词》 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即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要保持乐观和豁达的心态。
04
刘禹锡在文学史上的地 位与影响
对唐代诗歌的贡献
创新诗歌形式
刘禹锡在唐代诗歌中独树一帜,他善 于运用民歌体裁进行诗歌创作,丰富 了唐代诗歌的表现形式。
反映社会现实
推动唐诗发展
刘禹锡的诗歌在唐诗发展史上具有重 要地位,他的作品对后世诗人产生了 深远影响。
与白居易的比较
主题和风格
刘禹锡和白居易都是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都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问题。然而,刘禹锡的诗歌更注重个 人情感的表达,风格更倾向于豪放不羁;白居易的诗歌则更注重于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风格平易近人。
语言运用
刘禹锡和白居易都善于运用民间语言和白话,使诗歌更易于理解和传播。然而,刘禹锡的语言更生动形象,常常使用 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白居易的语言则更注重于明晰和准确,力求让读者一目了然。

唐代-刘禹锡《乌衣巷》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刘禹锡《乌衣巷》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刘禹锡《乌衣巷》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刘禹锡《乌衣巷》。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其中第二首即《乌衣巷》。

原文:
乌衣巷
唐代-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翻译: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

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诗豪刘禹锡《望洞庭》、《浪淘沙》、《竹枝词》、《乌衣巷》

诗豪刘禹锡《望洞庭》、《浪淘沙》、《竹枝词》、《乌衣巷》

他和柳宗元一同参与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但顽强地生活下来,比柳宗元大一岁的刘禹锡,虽然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同样遭受打击,但心理承受能力却大的多。

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

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

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

诗豪刘禹锡《望洞庭》、《浪淘沙》、《竹枝词》、《乌衣巷》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

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

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

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一文,当中有这样的诗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刻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人世沧桑,岁月如流。

势利小人早已化作黄土,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光照历史,留传千古。

1.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2.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小翰林便签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⑴洞庭: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⑵湖光:湖面的波光⑶相:相互。

⑷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⑸潭面:泛指水面。

⑹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⑺山水翠:青山,湖水翠绿之色。

⑻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

⑼青螺:青色田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群山像青螺。

与诗人同行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上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小翰林便签浪淘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乌衣巷》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刘禹锡《乌衣巷》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乌衣巷刘禹锡(唐代)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野草开出了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

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创作背景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从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赏析《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诗人此前尚未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

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

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

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

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

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

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

乌衣巷刘禹锡赏析

乌衣巷刘禹锡赏析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佚名翻译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

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赏析作者:佚名《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诗人当时还没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

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这是一首怀古诗。

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

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

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

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本诗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

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

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乌衣巷古诗ppt课件

乌衣巷古诗ppt课件

一向行旅繁忙的桥
边草长花开,展现
出一片荒僻气象。
这不正是表明,昔
日车水马龙的朱雀
桥,今天已经荒凉
冷落了吗?!

下句
完整版ppt课件
10
曾是名门望 ❖朱雀桥边野草花, 今日的衰 族聚集之地 ❖乌衣巷口夕阳斜。 败景象
萧瑟的野草花在朱雀桥边盛开, 一抹惨淡的残阳洒在乌衣巷。
当年这里曾经是车水马龙、热闹繁 华的交通要道,而今桥边却只有“野草 花”。一片衰败苍凉的景象。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完整版ppt课件
1
完整版ppt课件
2
完整版ppt课件
3
完整版ppt课件
4
❖ 《乌衣巷》是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第二首。 乌衣巷在金陵南门朱雀桥(也就是现在的南 京东南,秦淮河南岸)附近,东晋时王导、 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住在这里。
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二字,
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
完整版ppt课件
12
❖ “乌衣巷口夕阳斜”, 表现出乌衣巷不仅
是映衬在败落凄凉
的古桥的背景之下,
而且还呈现在斜阳
的残照之中。本来,
鼎盛时代的乌衣巷
口,应该是衣冠来
往、车马喧嚣的, 而现在作者却用一
抹斜晖,使乌衣巷
完全笼罩在寂寥、 惨淡的氛围之中。
完整版ppt课件
11
昔日繁华已 ❖旧时王谢堂前燕, 不复存在 ❖飞入寻常百姓家。
昔日飞在王导谢安住所里那高高殿堂的燕 子,如今已飞上了平常百姓人家那低矮的房梁。
事实上,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

18《古诗三首》 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8《古诗三首》 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通读课文
课文大意 《浪淘沙》(其一)描写了黄河波澜壮阔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 不畏艰难险阻,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 《江南春》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 的楼台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书湖阴先生壁》描写了庭院的清幽与洁净及湖阴先生对山水的 深情,衬托庭院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课后习题2 读读《浪淘沙》(其一),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诗的前两句直接描写,通过“九曲”“万里”“浪淘风 簸”等关键词,写出了黄河的长度、弯曲、大浪淘沙,表现 了黄河奔腾汹涌的姿态;后两句引用相关典故,“直上银河” 写出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伟气势。
课后习题3 想想《江南春》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第一阶:课前预习
学习内容
1.了解刘禹锡、杜牧、王安石。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中的用典。 4.认写生字。
返回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性格刚毅,有豪猛之气。
文学成就:其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捷明快, 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 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
主要作品:《江南春》《山行》《清明》《泊秦 淮》等。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 山。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 公”“王文公”。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文学成就: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作 品有着峭刻幽远、雄健刚直、简丽自然的独特风格。
主要作品:《梅花》《元日》《泊船瓜洲》等。
随堂检测
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浪淘沙》(其一)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写的。( × ) (2)“水村山郭酒旗风”中的“郭”是指姓郭的人。( × ) (3)“两山排闼送青来”中的“闼”是指小门。( √ )

刘禹锡《乌衣巷》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乌衣巷》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乌衣巷》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刘禹锡《乌衣巷》原文翻译及赏析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衣巷位于夫子庙南,三国时是吴国茂守石头城的部队营 房所在地。当时军士都穿着黑色制服,故以“乌衣”为巷 名。后为东晋时高门士族的聚居区,东晋开国元勋王导和 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到了中唐,诗人刘禹锡 以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叹,足见 王谢旧居早已荡然无存。南宋时期,建康城曾一度得到恢 复和发展。人们在王、谢故居上重建“来燕堂”。其址在 乌衣巷东,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士 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胜地。 目前这里是一小狭窄的小街,住的依然是“寻常百姓家”, 只是小街两侧的铺面房都开成了民间工艺品店,中外游人 在此可以观赏和购买到各类工艺品。 1997年,秦淮区人 民政府恢复了乌衣巷并重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王谢古居。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锋转向了乌衣巷上空 正在筑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 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 家了。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 作者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 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 “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 “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 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 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般的无限感慨。
刘禹锡(772-842)唐洛阳(今属河南)人,著名文学家、哲 学家。字梦得。贞元进士,又登博学宏辞科,官太子校书,后入为 监察御史。贞元末,参与王叔文、王伾改革,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 割据,授屯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后来,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他上 任后开仓赈饥,使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把曾在苏 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 堂。 其诗现存800余首。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的手法,抨击镇 压权贵一族,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的诗风渐趋含蓄。词作亦 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在洛阳时,曾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 词牌。
乌衣巷
刘禹锡(唐)
飞 入 寻 常 百 姓 家 。
旧 时 王 谢 堂 前 燕 ,
乌 衣 巷 口 夕 阳 斜 。
朱 雀在金陵 城外,乌衣巷在 桥边。 2.乌衣:燕子,旧 时王谢之家,庭多 燕子。 3.寻常:平常。 4.旧时:晋代。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 满野草野花,乌衣巷 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 西斜。晋代时王导谢 安两家的堂前紫燕, 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 老百姓之家。
乌衣巷口夕阳斜
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 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 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 “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 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 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 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 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 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 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这是一首怀古诗。 朱雀桥边野草花 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 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 也有瓜葛。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 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 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 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 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 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 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氛围。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生长在一 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的 深意。记得作者的诗句“万户千门成野草”,就曾用“野 草”象征衰败。而在这首诗中,突出“野草花”正是表明: 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今天已成荒凉一片。
作者感怀历史变迁,人世沧桑。个人在时 光的长河中是渺小的,念天地之悠悠,独 怆然而涕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