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2018十八项核心制度要点解读上课讲义

2018十八项核心制度要点解读上课讲义
3.术前讨论完成后,方可开具手术医嘱,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4.术前讨论的结论应当记入病历。
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定义 指为全面梳理诊疗过程、总结和积累诊疗经验、不断提升诊疗服务水平,对医疗机构内死亡病例的死亡 原因、死亡诊断、诊疗过程等进行讨论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3.当值医务人员中必须有本机构执业的医务人员,非本机构执业医务人员不得单独值班。当值人
员不得擅自离岗,休息时应当在指定的地点休息。
4.各级值班人员应当确保通讯畅通。
5.四级手术患者手术当日和急危重患者必须床旁交班。
6.值班期间所有的诊疗活动必须及时记入病历。
7.交接班内容应当专册记录,并由交班人员和接班人员共同签字确认。
3. 明确查房周期: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三级 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 3次。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4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会诊制度
(一)定义 会诊是指出于诊疗需要,由本科室以外或本机构以外的医务人员协助提出诊疗意见或提供诊疗服务 的活动。规范会诊行为的制度称为会诊制度。 (二)基本要求 1.按会诊范围,会诊分为机构内会诊和机构外会诊。机构内多学科会诊应当由医疗管理部门组织。
2018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要点解读
南平市第一医院质管科 邱必成
一、首诊负责制度
(一)定义 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 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 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要求 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 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一、总则旨在明确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应当遵守的核心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二、医疗机构安全制度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事故报告制度、风险评估制度等。

三、医疗质量与效果评价制度1.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质量与效果评价制度,确保医疗质量的监控与提升。

四、医疗服务流程规范制度1. 医院内部各个环节的医疗服务流程应按规定进行,确保医疗服务的连贯性和规范性。

五、医疗文书管理制度1.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文书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记录的真实、完整和规范。

六、医疗事故报告与处理制度1. 医疗事故发生后,医疗机构应及时进行报告,并依法进行处理和赔偿。

七、患者信息保护制度1. 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信息保护制度,保护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八、安全用药制度1. 医疗机构应建立安全用药制度,确保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患者用药安全。

九、医疗设备管理制度1.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采购、维修与保养等。

十、感染控制制度1. 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控制制度,确保医疗环境和手术操作的无菌与安全。

十一、信息化建设制度1. 医疗机构应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十二、医学伦理与职业行为规范制度1.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学伦理与职业行为规范制度,明确医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

十三、医疗费用管理制度1.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费用管理制度,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发生和使用。

十四、医患沟通与知情同意制度1. 医疗机构应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确保患者对医疗服务的知情同意。

十五、药品管理制度1. 医疗机构应建立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合理使用。

十六、医疗纠纷处理制度1.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妥善处理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权益。

十七、医疗队伍管理制度1.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队伍管理制度,确保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18项医疗核心制度 记忆方法

18项医疗核心制度 记忆方法

18项医疗核心制度记忆方法一、首谈医疗核心制度的重要性1.1 这18项医疗核心制度啊,那可是医疗界的金科玉律。

就像灯塔一样,给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指明方向。

没有这些制度,医疗工作就像没头的苍蝇,乱了套了。

这可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那是重中之重,绝不能含糊。

1.2 打个比方,一个球队如果没有规则,那比赛就没法进行了。

这18项制度就是医疗这个大团队的比赛规则,每个医护人员都得遵守,不然就会出乱子。

二、18项制度的记忆妙招2.1 分组记忆法。

咱们可以把这18项制度分成几个大组。

比如说,跟患者安全直接相关的一组,像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等。

这就好比把一群小伙伴按照家庭住址分成几组,方便记忆。

首诊负责制度就是说患者来医院第一个接诊的医生要负责到底,这就像接力赛的第一棒,要跑好开头。

三级查房制度呢,各级医生都要查房,就像层层把关,不能有丝毫懈怠。

2.2 口诀记忆法。

编个口诀,朗朗上口。

比如“会诊值班交接班,病例讨论不能少。

术前讨论要做好,死亡病例也得搞。

”这样的口诀简单好记,就像顺口溜一样。

医护人员没事就念叨念叨,时间长了就印在脑子里了。

2.3 联想记忆法。

把每项制度和生活中的场景联系起来。

像分级护理制度,咱们可以想象成照顾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特级护理就像照顾小婴儿,一刻都不能离人;一级护理就像照顾刚学走路的孩子,得格外小心。

这样一联想,制度就不再是干巴巴的条文,而是鲜活的场景了。

三、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3.1 医护人员得把这些制度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不能只是嘴上说说,要真抓实干。

就像老话说的,光说不练假把式。

比如说查对制度,在给患者用药、输血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查对,这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要是查对不仔细,那可能就会出大问题,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3.2 医院管理方面也要重视这18项制度的培训和监督。

不能让这些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要让医护人员从心底里认识到这些制度的重要性。

就像种庄稼得浇水施肥一样,要不断地给医护人员灌输这些制度的理念,同时还要监督他们有没有好好执行。

(完整版)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打印学习版)

(完整版)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打印学习版)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

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共18项。

本要点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施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基本要求。

一、首诊负责制度(一)定义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

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要求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二、三级查房制度(一)定义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

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

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

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

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会诊制度(一)定义会诊是指出于诊疗需要,由本科室以外或本机构以外的医务人员协助提出诊疗意见或提供诊疗服务的活动。

规范会诊行为的制度称为会诊制度。

(二)基本要求1.按会诊范围,会诊分为机构内会诊和机构外会诊。

机构内多学科会诊应当由医疗管理部门组织。

巧记18项医疗核心制度流程

巧记18项医疗核心制度流程
7、怎么做(7.术前讨论制度),
8、这个手术是新开展的手术,打个电话给医务科(8.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
9、常规备血(9.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0、术前要用抗生素吧,用什么抗生素(10.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1、护士姐姐来打针(11.查对制度),
12、送到手术室,麻醉师叫护士姐姐查对一下做什么手术(12.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巧记18项医疗核心制度。
1、有个病人来了(1.首诊负责制),
2、有点重,请上级一起看(2.三级查房制度),
3、上级也觉得重,请其他科一起看(3.会诊制度),
4、大家都觉得很重,是个疑难病人(4.疑难危重病历讨论制度),
5、大家商量一下,要抢救啊(5.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6、要手术啊,谁做(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8、看看病历是否保存了(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13、楼下护士打电话来了,你这个病人,几级护理啊?(13.分级护理制度),
14、化验室帅锅又打电话来了危急值啊!(14.危急值报告制度),
15、可惜这个病人呼吸、心跳停了,赶快心肺复苏啊!遗憾的是病人还是挂了(15.死亡病历讨论制度),
16、这个时候天亮了,交班了(16.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17、交完班还得写病历(17.病历书写规范和管理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一、概述医疗核心制度是指在医疗体系中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旨在促进医疗服务的质量提升和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将详细介绍包括医患沟通、医疗安全、医疗纠纷处理等在内的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二、医患沟通制度1. 医患沟通原则和准则2. 医患沟通的方式和方法3. 医患沟通的技巧和策略4. 医患沟通的培训和评估三、医疗安全制度1. 医疗事故风险评估与防范2. 医疗器械设备安全管理3. 病历文书质量管理4. 医疗纠纷调解与处理四、临床路径管理制度1. 临床路径的制定与更新2. 临床路径的实施与监测3. 临床路径的评估与优化五、医疗费用管理制度1. 医疗费用的透明化2. 医保支付机制的合理调整3. 医疗费用的审核与控制六、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 药品采购与供应链管理2. 药品使用的规范与监控3. 医疗器械管理的标准与要求七、医疗纠纷处理制度1. 医疗纠纷的调解与仲裁2. 医疗纠纷的法律责任与赔偿3. 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理经验总结八、医疗质量评价与改进制度1. 医疗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2. 医疗质量数据收集与分析3. 医疗质量改进的机制与方法九、医疗信息化管理制度1. 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2. 医疗数据的采集与共享3. 医疗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十、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管理制度1. 医生的职业道德要求2. 患者隐私与医疗保密制度3. 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组织与职责十一、医疗队伍建设制度1. 医师培训与继续教育2. 护士培训与专业发展3. 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十二、医疗负担分担制度1.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2. 医疗救助的申请与审批3. 社会救助与慈善捐助机制十三、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制度1. 医疗机构规划与布局2. 医疗资源调度与分配3. 门急诊病人资源管理与引导十四、医疗财务管理制度1. 医疗费用的结算与核算2. 医疗机构财政预算与收支管理3. 医疗机构资金流动性管理十五、医疗科研与创新制度1. 科研项目申报与管理2. 临床试验与新技术的应用3. 医疗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十六、医疗设施与环境管理制度1. 医疗设施的规划与设计2. 环境卫生与医疗废物处置3. 医院安全与应急管理十七、医疗质量与安全监管制度1. 医疗机构的评审与监督2. 医疗质量与安全的监测与报告3. 医疗纠纷的调查与处理十八、医患信任建设制度1. 医院文化与医疗服务理念的宣传2. 医患关系修复与重建3. 公众参与和舆情管理附件:1. 医患沟通培训课程教材2. 医疗器械安全管理指南3. 临床路径示例案例4. 医疗费用审核与控制手册5. 药品采购合同模板6. 医疗纠纷调解与仲裁规则7. 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文件8. 医疗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手册9. 患者告知书范本10. 医生执业准入和注册规定法律名词及注释:1. 患者权益保护法:指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法律2.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范医疗机构经营行为和管理要求的法规3. 医疗纠纷处理条例:规定医疗纠纷调解与仲裁的法规4.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对医疗器械生产、销售、使用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的法规困难及解决办法:1. 沟通障碍问题:通过加强医患沟通培训和建立沟通评估机制来解决2. 资金不足问题:采取多元化筹资方式,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捐助3. 技术难题: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注重科研创新和新技术应用的推广和培训以上为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的详细内容,可作为参考。

2018最新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要点解读

2018最新医疗质量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要点解读
2018最新医疗质量安全 十八项核心制度要点解读
友情提示
请勿在室内吸烟
上课时间请勿:
--请将您手机改为“震动” 避免在课室里使用手机 --交谈其他事宜 --随意进出教室
上课时间欢迎:
--提问题和积极回答问题 --随时指出授课内容的不当之处
制定核心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核心制度的制定,其主要目的就是在临 床实践中,对一些重点环节关键岗位制定一 些具体可行的行为规范,让大家在工作中做 到有章可循,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以此来 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减少医疗纠纷, 杜绝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
10分钟 内到位
书面
会诊制度
2
科内会诊制度
会诊对象——科内疑难病例、危重病例、手术病例、出 现严重并发症病例或具有科研教学价值的病例等。
召集人——科主任
会诊流程
主管医师报告病历、 会诊目的等
广泛讨论
明确诊疗方案,提 高医疗质量及科内 业务水平
会诊制度
3
科间会诊制度
会诊对象——
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 诊疗者,需行科间会诊。
首诊负责制度 要点解读
首诊负责制度 要点解读
首诊负责制度 要点解读
二、三级查房制度
(一)定义 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 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三 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 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 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 内查房。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 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 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18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doc

18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doc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 版)一、首诊负责制度(一)定义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 ( 首诊医师 ) 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 , 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

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 二) 基本要求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 , 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 , 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 , 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二、三级查房制度(一)定义指患者住院期间 , 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 二) 基本要求1. 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

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 主治医师 - 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 , 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

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 2 次 , 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 1 次 , 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 2 次 , 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 3 次。

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 小时内查房。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 , 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

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会诊制度(一)定义会诊是指出于诊疗需要 , 由本科室以外或本机构以外的医务人员协助提出诊疗意见或提供诊疗服务的活动。

规范会诊行为的制度称为会诊制度。

( 二) 基本要求1.按会诊范围 , 会诊分为机构内会诊和机构外会诊。

机构内多学科会诊应当由医疗管理部门组织。

2. 按病情紧急程度 , 会诊分为急会诊和普通会诊。

机构内急会诊应当在会诊请求发出后10 分钟内到位 , 普通会诊应当在会诊发出后24 小时内完成。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1. 医药分开制度1.1 分离医药生产和经营1.2 建立药品生产许可证制度1.3 建立药品注册制度1.4 推行药品目录管理制度2. 医疗服务定价机制改革2.1 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2.2 推行按病种付费2.3 完善医疗费用报销制度3. 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3.1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3.2 大病保险制度3.3 医疗救助制度3.4 商业医疗保险制度4. 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价格透明化4.1 建立医院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和使用信息公开制度 4.2 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信息公开度4.3 完善医疗服务价格监管机制5. 加强医疗机构建设和管理5.1 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5.2 推进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5.3 加强医疗机构质量安全管理5.4 加强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6. 加强医疗技术和质量管理6.1 推行医疗技术评价与审批制度6.2 建立医疗技术与质量管理信息平台6.3 实施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制度6.4 完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7. 完善医疗纠纷多元化解机制7.1 建立医疗纠纷预防机制7.2 推行医患纠纷调解机构建设7.3 完善医疗事故赔偿制度8. 促进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8.1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8.2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3 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9.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9.1 推行公立医院改革三年行动计划 9.2 完善公立医院董事会治理结构9.3 推进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制度建设10. 发展中医药服务体系10.1 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10.2 推动中医药服务标准化建设10.3 加强传统中医药保护与利用11. 建立健全医疗卫生监督管理制度11.1 完善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许可管理 11.2 强化医院感染管理11.3 加强食品药品卫生监督管理12. 加强公共卫生预防体系建设12.1提高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制度12.2 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12.3 加强预防接种工作13. 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13.1 加强医务人员教育培训13.2 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考核评价制度13.3 推行医务人员职业注册制度14. 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14.1 推进电子病历应用14.2 完善医疗信息安全保护体系14.3 建立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标准15. 加强医学科研和创新能力建设15.1 提高医学研究伦理水平15.2 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15.3 加强重点领域研究和创新16. 建立健全药品监管体系16.1 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和检验检测16.2 提高药品监管信息公开度16.3 加大药品监管力度17. 推进医养结合发展17.1 加强养老院服务质量监管17.2 支持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发展17.3 推进医养结合机构建设18.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18.1 加强药品安全管理18.2 建立健全医疗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制度 18.3 完善医疗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附件:1. 相关统计数据2. 政策文件和法规引用3. 操作手册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 医药分开制度:指医疗机构与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分开经营的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2018最新18项医疗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2018最新18项医疗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2018最新18项医疗制度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第一条义务救治制度: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履行义务救治职责,对生命危急的患者实行紧急救治,应当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对病情危急的患者实行救治,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第二条规范医疗行为制度:医务人员应当严守医德医风,遵守职业规范,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依法从事医疗活动。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职责和特点,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第三条应急医疗救援制度:医疗机构应当根据需要参与应急医疗救援,建立相关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救治的准备工作。

医务人员在救援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医疗原则和应急处置规定。

第四条医疗质量安全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医疗安全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开展医疗质量评估和安全检查。

医务人员应当加强医疗风险控制和医疗纠纷处理工作。

第五条医疗信息化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信息化管理体系,完善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信息化建设,保证医疗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第六条药品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从采购、储存、配送到使用环节,严格控制药品质量。

医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使用药品,减少药品滥用和错误用药。

第七条费用公示制度:医疗机构应当明码标价,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公示,公开医疗服务价格标准和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医疗价格公开透明度。

第八条医疗服务评价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服务评价制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医务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医疗技能和服务水平。

第九条医保支付制度:医保部门应当建立医保支付制度,按照医保目录规定,对参保人员享受的医疗服务和药品进行支付。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报销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第十条疾病防治制度: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展疾病的防治工作,建立疫情监测制度,开展疾病预防和科普宣传。

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发现和报告疾病疫情,开展病例分析和防控指导。

第十一条临床应用指南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临床应用指南,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018年最新修订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2018年最新修订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一)目的保证诊疗工作及时性、连续性、有效性、安全性,提高医疗质量。

(二)适用范围全院各临床科室、执业医师。

(三)定义首诊负责制度:是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

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四)基本要求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五)内容1、原则(1)首诊医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诊治就诊者。

(2)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3)首诊医师下班前,应与接班医师交接,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2、门诊:(1)接诊:首诊医师对门诊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完成门诊病历。

(2)诊断明确的患者:按照诊疗常规及进治疗。

(3)诊断尚不明确的患者:请上级医师会诊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诊断明确后给予进一步治疗或及时转有关科室治疗。

(4)诊断为非本科疾病患者:与患者沟通,转诊至对应科室就诊。

(5)涉及多学科疾病的患者:申请全院多学科会诊,具体参见《全院多学科会诊制度》。

(6)转诊患者:按照《转院、转诊制度》转诊。

(7)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必须先抢救患者,病情允许后陪同转送至急诊抢救室或上级医院。

(8)交接:对危重、体弱、残疾的病人,若需要进一步检查或转科或转院治疗、首诊医生应与有关科室联系并亲自或安排其他医务人员做好病人的护送及交接手续。

3、留院观察(1)接诊:对新留观患者,首诊医师完成留观评估并完成留观病历文书书写,制定诊疗计划。

(2)诊断明确的患者:积极办理出观手续转相应科室或上级医院治疗。

18项核心制度记忆方法

18项核心制度记忆方法

18项核心制度记忆方法一、理解18项核心制度的重要性1.1 这18项核心制度啊,那可是医院管理的“定海神针”。

就好比一个军队得有严明的纪律一样,医院没了这些制度,那就乱套了。

这可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容不得半点马虎。

1.2 从医生护士的角度看,这是工作的“指南针”。

知道该干啥、怎么干,按制度来,心里踏实。

就像俗话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医院这个复杂的环境里,这些制度能让大家各司其职。

二、记忆的基础是深入了解2.1 每项制度都有它的来龙去脉。

比如说首诊负责制,这就是明确患者来医院第一个接诊的医生得负责到底。

这就像接力赛的第一棒,要起好头。

得清楚它为什么存在,是为了避免患者像个皮球似的被踢来踢去。

2.2 分级护理制度呢,根据患者病情轻重来决定护理的级别。

这就像给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病重的患者那肯定得特殊照顾。

了解这个制度背后的逻辑,记忆起来就容易多了。

2.3 再看查对制度,那是为了防止出错啊。

“小心驶得万年船”,在医院里,发错药、打错针那可是天大的事。

这个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反复核对,像查户口似的严谨。

三、记忆方法的具体运用3.1 联想记忆法很管用。

把18项制度和生活中的场景联系起来。

比如会诊制度,想象成一群专家开大会,各抒己见来给一个疑难病症出主意。

这样一联想,这个制度就生动起来了,不再是干巴巴的条文。

3.2 分组记忆也是个好办法。

可以把相关的制度分成一组。

像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与手术相关的放在一组。

就像把同一类的东西放在一个盒子里,条理清晰,记忆的时候也能一块记,不容易混淆。

四、不断复习强化记忆4.1 这18项制度不是记一次就万事大吉了。

要像学生背课文似的,时不时拿出来复习。

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考核来强化记忆。

4.2 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随时提醒自己。

每做一件事就想想对应的制度,这样时间长了,这些制度就深深印在脑子里了。

就像老话说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多练多用才能记得牢。

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内容和巧记方法

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内容和巧记方法

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内容和巧记方法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分别是什么?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内容和巧记方法,欢迎大家阅读!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主要内容一、首诊负责制度二、三级查房制度三、会诊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七、危急重患者抢救制度八、术前讨论制度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十、查对制度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十五、病历管理制度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十八、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巧记18项医疗核心制度1、有个病人来了(1.首诊负责制),2、有点重,请上级一起看(2.三级查房制度),3、上级也觉得重,请其他科一起看(3.会诊制度),4、大家都觉得很重,是个疑难病人(4.疑难危重病历讨论制度),5、大家商量一下,要抢救啊(5.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6、要手术啊,谁做(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7、怎么做(7.术前讨论制度),8、这个手术是新开展的手术,打个电话给医务科(8.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9、常规备血(9.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0、术前要用抗生素吧,用什么抗生素(10.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1、护士姐姐来打针(11.查对制度),12、送到手术室,麻醉师叫护士姐姐查对一下做什么手术(12.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3、楼下护士打电话来了,你这个病人,几级护理啊?(13.分级护理制度),14、化验室帅锅又打电话来了危急值啊!(14.危急值报告制度),15、可惜这个病人呼吸、心跳停了,赶快心肺复苏啊!遗憾的是病人还是挂了(15.死亡病历讨论制度),16、这个时候天亮了,交班了(16.值班和交接班制度),17、交完班还得写病历(17.病历书写规范和管理制度),18、看看病历是否保存了(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文档名称】: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目录】:一、概述二、医疗资源配置制度三、医患信任建设制度四、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五、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制度六、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制度七、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制度八、药品采购和使用制度九、医疗纠纷调解制度十、医疗技术评价和临床路径制度十一、医疗信息化建设制度十二、医药卫生行业监管制度十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十四、医养结合推进制度十五、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十六、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十七、国际医疗合作与交流制度十八、急需用药和稀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正文】:一、概述1.1 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建设,并制定相应政策法规。

1.2 本制度旨在改革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1.3 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相关部门。

二、医疗资源配置制度2.1 统筹协调医疗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2.2 加强医疗设施建设,提高医疗资源的供给能力。

2.3 完善医疗资源统计和监管制度,及时了解和解决地区和专科医疗资源不足问题。

三、医患信任建设制度3.1 加强医患沟通,促进医患关系良好发展。

3.2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3 加强医患纠纷调解和仲裁机制建设,维护医患合法权益。

四、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4.1 建立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4.2 加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4.3 加强医院内部管理,规范医务人员行为。

五、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制度5.1 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市场化改革,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

5.2 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管,防止价格虚高和不合理涨价。

5.3 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和查询机制,提高价格透明度。

六、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制度6.1 推进医保支付方式由按项目付费向按病种付费转变。

6.2 加强医保支付标准管理,控制医疗费用总额。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2018版)第一部分:医疗机构管理1. 医疗机构分类管理1.1. 已有医疗机构的管理1.1.1. 给予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不同的管理要求1.1.2. 对医疗机构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1.1.3. 加强医疗机构的安全管理1.1.4. 发展和规范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1.2. 新设医疗机构的管理1.2.1. 严格审批新设医疗机构的申请1.2.2. 加强对新设医疗机构的规范和指导2. 医疗机构人员管理2.1. 医疗机构人员配备2.1.1.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人员配备标准2.1.2. 人员配备不足时的处理办法2.2. 医疗机构人员的职称评定与晋升2.2.1. 职称评定的原则与标准2.2.2. 职称晋升的条件与程序2.3. 医疗机构人员绩效与薪酬管理2.3.1. 绩效考核指标与方法2.3.2. 薪酬管理的原则与标准3. 医疗机构财务管理3.1. 财务收支管理3.1.1. 国家统一核算制度的实施3.1.2. 财政补贴和医疗机构自负收入的管理3.2. 资产管理3.2.1. 医疗机构资产的登记与管理3.2.2. 医疗机构不动产的管理3.3. 资金管理3.3.1. 医疗机构资金的使用管理3.3.2. 医疗机构银行账户管理4. 医疗机构药品管理4.1. 药品采购管理4.1.1. 药品采购的程序与要求4.1.2. 药品价格的监督与管理4.2. 药品库存管理4.2.1. 药品库存的计划与管理4.2.2. 药品库存的监督与检查4.3. 药品使用管理4.3.1. 药品使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管理4.3.2. 对药品使用行为的监督与检查5. 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5.1. 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5.1.1. 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5.1.2. 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估与反馈5.2. 患者满意度调查与分析5.2.1. 患者满意度调查的方法与程序5.2.2. 患者满意度分析及改进措施第二部分:医疗全程记录6. 医疗全程记录的建立与管理6.1. 医疗全程记录的重要性与目的6.2. 医疗全程记录的编写要求与格式6.3. 医疗全程记录的保存与传递7. 医疗全程记录的内容要求7.1. 诊疗过程记录7.1.1. 患者基本信息7.1.2. 主诉与现病史7.1.3. 体格检查结果7.1.4. 辅助检查结果7.1.5. 诊断与治疗计划7.2. 手术记录7.2.1. 手术操作过程的详细记录7.2.2. 手术操作中的特殊情况记录7.2.3. 术前和术后的注意事项7.3. 会诊记录7.3.1. 会诊请求的内容与要求7.3.2. 会诊意见的详细记录8. 医疗全程记录的规范与标准8.1. 载入时限与记录详细度要求8.2. 记录的格式与书写要求8.3. 记录的核查与审核附件列表:1. 《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办法》2. 《医疗机构人员配备标准》3. 《医疗机构职称评定办法》4. 《医疗机构人员绩效考核指标》5. 《医疗机构财务收支管理办法》6. 《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管理办法》7. 《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评估指标》8. 《医疗全程记录编写要求与格式范本》法律名词及注释:1. 医疗机构: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或其他街道办事处、乡镇卫生部门批准设立的用于提供诊疗服务的固定场所。

2018年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培训

2018年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培训
目的: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核心制度意识和执行能力,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培训方式:采用理论授课、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使医务人员全面掌握十八 项医疗核心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各项制度的详细解读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通过核对患者身份信 息,确保患者安全。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对手术患者进行身份 识别和手术部位标记,确保手术安全。
XX
2018年十八项医疗 核心制度培训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培训背景
02
培训内容
03
培训形式与安排
04
培训效果评估
05
总节标题
01
培训背景
医疗核心制度的重要性
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促进医疗行业健康发展
2018年培训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医疗事 故频发,医疗 安全形势严峻
目的:提高医 护人员对医疗 核心制度的认 识和执行力, 确保医疗质量
和安全
01
培训内容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概述
概述:医疗核心制度是医疗体系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旨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内容: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 等。
01
总结与展望
培训总结与反思
培训内容回顾:重点讲解2018年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学员掌握情况、培训组织等方面 培训反思:分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展望未来:展望未来医疗核心制度的发展趋势,提出对医疗行业的期望和展望
对未来医疗核心制度培训的建议和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二、三级查房制度三、会诊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八、术前讨论制度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十、查对制度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十五、病历管理制度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十八、信息安全管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

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共18项。

本要点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施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基本要求。

一、首诊负责制度(一)定义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

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要求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二、三级查房制度(一)定义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

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

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

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

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会诊制度(一)定义会诊是指出于诊疗需要,由本科室以外或本机构以外的医务人员协助提出诊疗意见或提供诊疗服务的活动。

规范会诊行为的制度称为会诊制度。

(二)基本要求1.按会诊范围,会诊分为机构内会诊和机构外会诊。

机构内多学科会诊应当由医疗管理部门组织。

2.按病情紧急程度,会诊分为急会诊和普通会诊。

机构内急会诊应当在会诊请求发出后10分钟内到位,普通会诊应当在会诊发出后24小时内完成。

3.医疗机构应当统一会诊单格式及填写规范,明确各类会诊的具体流程。

4.原则上,会诊请求人员应当陪同完成会诊,会诊情况应当在会诊单中记录。

会诊意见的处置情况应当在病程中记录。

5.前往或邀请机构外会诊,应当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分级护理制度(一)定义指医护人员根据住院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对患者进行分级别护理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分级护理管理相关指导原则和护理服务工作标准,制定本机构分级护理制度。

2.原则上,护理级别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4个级别。

3.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变化动态调整护理级别。

4.患者护理级别应当明确标识。

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一)定义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通过值班和交接班机制保障患者诊疗过程连续性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全院性医疗值班体系,包括临床、医技、护理部门以及提供诊疗支持的后勤部门,明确值班岗位职责并保证常态运行。

2.医疗机构实行医院总值班制度,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在医院总值班外,单独设置医疗总值班和护理总值班。

总值班人员需接受相应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3.医疗机构及科室应当明确各值班岗位职责、值班人员资质和人数。

值班表应当在全院公开,值班表应当涵盖与患者诊疗相关的所有岗位和时间。

4.当值医务人员中必须有本机构执业的医务人员,非本机构执业医务人员不得单独值班。

当值人员不得擅自离岗,休息时应当在指定的地点休息。

5.各级值班人员应当确保通讯畅通。

6.四级手术患者手术当日和急危重患者必须床旁交班。

7.值班期间所有的诊疗活动必须及时记入病历。

8.交接班内容应当专册记录,并由交班人员和接班人员共同签字确认。

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一)定义指为尽早明确诊断或完善诊疗方案,对诊断或治疗存在疑难问题的病例进行讨论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及临床科室应当明确疑难病例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没有明确诊断或诊疗方案难以确定、疾病在应有明确疗效的周期内未能达到预期疗效、非计划再次住院和非计划再次手术、出现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的并发症等2.疑难病例均应由科室或医疗管理部门组织开展讨论。

讨论原则上应由科主任主持,全科人员参加。

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人员或机构外人员参加3.医疗机构应统一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的格式和模板。

讨论内容应专册记录,主持人需审核并签字。

讨论的结论应当记入病历。

4.参加疑难病例讨论成员中应当至少有2人具有主治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一)定义指为控制病情、挽救生命,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并对抢救流程进行规范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及临床科室应当明确急危重患者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病情危重,不立即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等。

2.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抢救资源配置与紧急调配的机制,确保各单元抢救设备和药品可用。

建立绿色通道机制,确保急危重患者优先救治。

医疗机构应当为非本机构诊疗范围内的急危重患者的转诊提供必要的帮助。

3.临床科室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由现场级别和年资最高的医师主持。

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参与或主持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不受其执业范围限制。

4.抢救完成后6小时内应当将抢救记录记入病历,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主持抢救的人员应当审核并签字。

八、术前讨论制度(一)定义指以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手术安全为目的,在患者手术实施前,医师必须对拟实施手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预期效果、手术风险和处置预案等进行讨论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除以紧急抢救生命为目的的急诊手术外,所有住院患者手术必须实施术前讨论,术者必须参加。

2.术前讨论的范围包括手术组讨论、医师团队讨论、病区内讨论和全科讨论。

临床科室应当明确本科室开展的各级手术术前讨论的范围并经医疗管理部门审定。

全科讨论应当由科主任或其授权的副主任主持,必要时邀请医疗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参加。

患者手术涉及多学科或存在可能影响手术的合并症的,应当邀请相关科室参与讨论,或事先完成相关学科的会诊。

3.术前讨论完成后,方可开具手术医嘱,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4.术前讨论的结论应当记入病历。

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一)定义指为全面梳理诊疗过程、总结和积累诊疗经验、不断提升诊疗服务水平,对医疗机构内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死亡诊断、诊疗过程等进行讨论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死亡病例讨论原则上应当在患者死亡1周内完成。

尸检病例在尸检报告出具后1周内必须再次讨论。

2.死亡病例讨论应当在全科范围内进行,由科主任主持,必要时邀请医疗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参加。

3.死亡病例讨论情况应当按照本机构统一制定的模板进行专册记录,由主持人审核并签字。

死亡病例讨论结果应当记入病历。

4.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对全部死亡病例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持续改进意见。

十、查对制度(一)定义指为防止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和医疗器械、设施、药品等进行复核查对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的查对制度应当涵盖患者身份识别、临床诊疗行为、设备设施运行和医疗环境安全等相关方面。

2.每项医疗行为都必须查对患者身份。

应当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查对方式,严禁将床号作为身份查对的标识。

为无名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须双人核对。

用电子设备辨别患者身份时,仍需口语化查对。

3.医疗器械、设施、药品、标本等查对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一)定义指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进行多方参与的核查,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标准化流程。

2.手术安全核查过程和内容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当纳入病历。

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定义指为保障患者安全,按照手术风险程度、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和资源消耗不同,对手术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按照手术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制度和手术分级管理目录。

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授权管理机制,建立手术医师技术档案。

4.医疗机构应当对手术医师能力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手术权限进行动态调整。

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一)定义指为保障患者安全,对于本医疗机构首次开展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或诊疗方法实施论证、审核、质控、评估全流程规范管理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拟开展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应当为安全、有效、经济、适宜、能够进行临床应用的技术和项目。

2.医疗机构应当明确本机构医疗技术和诊疗项目临床应用清单并定期更新。

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新技术和新项目审批流程,所有新技术和新项目必须经过本机构相关技术管理委员会和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展临床应用。

4.新技术和新项目临床应用前,要充分论证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或技术风险,并制定相应预案。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临床应用的专业人员范围,并加强新技术和新项目质量控制工作。

6.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新技术和新项目临床应用动态评估制度,对新技术和新项目实施全程追踪管理和动态评估。

7.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研究的新技术和新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定义指对提示患者处于生命危急状态的检查、检验结果建立复核、报告、记录等管理机制,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应当分别建立住院和门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具体管理流程和记录规范,确保危急值信息准确,传递及时,信息传递各环节无缝衔接且可追溯。

2.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各项检查、检验结果危急值清单并定期调整。

3.出现危急值时,出具检查、检验结果报告的部门报出前,应当双人核对并签字确认,夜间或紧急情况下可单人双次核对。

对于需要立即重复检查、检验的项目,应当及时复检并核对。

4.外送的检验标本或检查项目存在危急值项目的,医院应当和相关机构协商危急值的通知方式,并建立可追溯的危急值报告流程,确保临床科室或患方能够及时接收危急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