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及微生物在农药降解中的应用与展望

农药残留及微生物在农药降解中的应用与展望
农药残留及微生物在农药降解中的应用与展望

收稿日期:2003-12-11

文章编号:1005-6114(2004)01-0031-05

农药残留及微生物在农药

降解中的应用与展望

张韩杰,闫艳春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71018)

要:农药在人类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草害等诸方面起到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因之而来的农药残留问题则对

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综述了农药残留及微生物在其中的应用及发展情况。

关键词:农药;残留;降解;微生物中图分类号:$481.1+8

文献标识码:B

农药是人们主动投放于环境中数量大、毒性广

的一类化学物质。[12]在过去几十年中,有机氯、有机

磷等农药的开发与应用曾为人类在农、林业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对那些性质比较稳定、难于分解消失有毒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已造成严重的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日益重视,相继提出了“软农药”(so ft p estici des )

和“抑菌剂”(f un g istatic )

等概念[9],生物农药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但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化学农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不可替代的,因此解决环境中存在的农药残留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微生物在其中的作用已引起广泛关注,我国科研工作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探索。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应用微生物进行生物修复已成为环境修复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拟对我国农药残留情况以及微生物在农药降解中的应用作一综述。1农药残留及其危害1.1

农药残留

农药作为目前农业增产的主要依靠,在农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农药的施用方法仍以药

液喷洒和粉剂喷洒为主。研究表明[6]:施用农药

后,仅有1%!2%的药作用于防治对象本体,有

10%!20%附着在作物本体上,其他80!90%的农

药主要散落在农作物的周边环境,如农田、土壤或漂浮于大气,与尘埃吸附形成气溶胶。试用后的农药经过一段时间的降解、代谢等作用后,其含量会降低到一定的水平,通常,我们把残存在环境中和生物体内的微量农药称作残留农药,它包括农药原体残留量及其具有比原体毒性更高或相当毒性的降解物的残留量。农药残留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妨碍生物生长,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体健康,这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自泰勒等人发现DDT 的高效杀虫能力以来,不同种类的农药相继得到了开发和应用。仅杀虫剂类目前就有4类: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有机氯类农药是高残留、生物富集性很强的一类农药,目前已被禁止生产,但由于已被广泛大量地使用了多年,因此在环境仍有残留,对环境和人的威胁还很大。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尽管残留期较短,但仍有一定时间的残留期,加之被广泛使用,仍对土壤、大气和水源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科研工作者对于农药的残留情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谢恩平

等[18]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克百威、丙硫克百威和

丁硫克百威)在环境中的残留进行了检测,并探讨了

残留性的影响因素;张莹、杨大进等

[24]对我国食品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水平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覃泰

群等[10]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进行了残留分析;杨大

?

13?湖北植保2004年第1期

进等[20]对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的残留进行了测定。另外,除草剂、杀菌剂等的大量生产与使用亦使环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恶化。表1列举了几种杀虫剂的残留期。

1.2残留危害

戈峰[4]把农药杀虫剂的危害大致归结为4个方面:

(1)有益生物被杀伤,控制作用减弱。(2)害虫抗药性增加,防治成本提高,对环境污染加重。(3)农副产品中农药残留量增加,危害人体健康。(4)污染土壤、大气和水源,严重破坏了我们的生存环境。

表1几种杀虫剂的残留期

杀虫剂名称残留期

氯丹(有机氯农药)2!4

DDT(有机氯农药)3!10

狄氏剂(有机氯类)3

~C~(有机氯类)!11

对硫磷(有机磷类)3周

马拉硫磷(有机磷类)1周

实际上,由于农药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作用,残留农药对人和动物尤其是食物链的顶端人的危害最大。R.E.w ille m sen,A.~aile y等研究了杀虫剂释放对海龟数量的影响表明,海龟对于杀虫剂非常敏感;另据王毓秀等[15]的研究,在目前认为可能干扰内分泌的70种化学物质中,农药占据了40多种。它们可降低生物的免疫能力并诱发肿瘤,损害神经系统等;潘小琴等做的14种常见农药对孕妇影响的调查表明,我们目前使用的多种农药对人类胚胎及胎儿的发育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而多种农药的同时使用可能发生交互作用,对胎儿发育产生不良联合效应[8];另外由于水果、蔬菜等农药残留超标的普遍存在,农药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农药残留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寻找有效的农药降解方式,解决农药残留问题是科学家需要面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农药降解的影响因素[1,14,16]

农药在环境中主要有吸附和降解两种去向,其中农药的降解又可分为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两种方式。在光、热及化学因子作用下发生的降解现象为非生物降解;而在动植物体内或微生物体内外的

降解作用属生物降解。生物降解主要是微生物降解在农药降解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1)环境因子:农药进入环境后,会受到一些环境因子的作用,如:温度、湿度、p~值、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粘度及气候等。一般来说在高温湿润、有机质含量丰富、p~偏碱性的情况下,农药易于被降解,残留低。T hom as B和Jennif er K等对土壤中莠去净、乐果、氟乐灵的降解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当土壤中加入堆肥、茎秆、木屑等以提高有机质含量时,土壤中农药的降解效率明显提高。

(2)农药本身的因素:农药的分子结构、农药的使用浓度及农药的用药历史等也影响农药的降解性能。农药因其在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方面不同,对生物降解的敏感性差别很大。如:2,4-D与2,4,5 -T,由于在第5位C原子上增加了1个氯原子,就会使降解所需的时间从14d增至200d,2,4,5-T 相当难被微生物降解。

(3)微生物的影响:由于农药降解的主要方式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因此微生物对于农药的降解具有重大的影响。微生物的种类多样、数量繁多,有利于农药的降解。王倩如等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蜡样芽孢杆菌和一株嗜中温假单胞菌,混合菌比单一菌降解率高,对甲胺磷的去除率可达95.5%!97.4%。

3微生物在农药降解中的应用

微生物是农药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生物修复也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微生物降解环境中的有毒成分,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迄今为止,各国研究人员已从土壤、污泥、污水、天然水体、垃圾场和厩肥中分离到降解不同农药的活性微生物。早在80年代,M ichi g an州立大学的Ja m es T ied j e实验室,就首次从污染的河泥中分离出了具有脱氯功能的厌氧微生物。研究表明:活性微生物主要以转化和矿化两种方式,通过胞内或胞外酶直接作用于周围环境中的农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研究的深入发展,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3.1农药降解微生物的分离、筛选

农药降解微生物的分离、筛选是根据微生物对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具有可塑性,对营养物可利用性比较广泛的特性,在选择性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碳源为营养物质,使样品中少数能分解利用此类

?

23

?湖北植保2004年第1期

物质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并将其分离出来的方法。国内外学者已成功分离出了多种不同农药的降解菌株。S an g odkar,D ickel,F aison等分离鉴定了降解不同污染物的微生物菌株;王银善等[13]分离到一株黄杆菌F l aoobacteriu ms P P3-2,可降解对硫磷、杀螟松、水胺硫磷、甲基对硫磷,性能稳定;杨小蓉等[21]从经常施用氧乐果的蔬菜地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降解氧乐果的高效菌;方玲[3]采用以有机氯农药作为唯一碳源的T onom ura培养基分离筛选后,得到降解666(BHC)的主要菌株分别属于芽孢菌属、无色杆菌属和假单孢菌属以及降解DDT的菌株属于产碱杆菌属和无色杆菌属;刘玉焕等[7]对甲胺磷降解真菌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这些农药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为解决我国的农药降解问题奠定了一定基础。

表2常见的可降解农药微生物

农药名称所属种类降解微生物

对硫磷有机磷类假单孢菌属、芽孢杆菌属、黄杆菌属、黄单胞杆菌属、短杆菌属、极瘤细菌属、青霉属、木霉属、小球绿藻属等

DDT有机氯类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节细菌属、棒状杆菌属、五色杆菌属、土壤杆菌属、微球菌属,黄单胞杆菌属、埃希氏杆菌属、链球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曲霉属、青霉属、根霉属、镰刀菌属、镰孢酶属、菱属硅藻属等

2,4-D有机氯类假单胞菌属、节细菌属、棒状杆菌属、无色杆菌属、黄杆菌属、枝动杆菌属、曲霉属、诺卡氏菌属等

狄氏剂有机氯类芽孢杆菌属、微球菌属、气杆菌属、曲霉属、青霉属、木霉属、诺卡氏菌敌百虫有机磷类曲霉属、镰孢酶属、青霉属、镰刀菌属

异狄氏剂有机氯类芽孢杆菌属、节细菌属、微球菌属、气杆菌属、曲霉属、木霉属

莠去津三嗪类除草剂曲霉属、青霉属、根霉属、木霉属、镰刀菌属、尖孢酶属

西维因氨基甲酸酯类假单胞菌属、无色杆菌属、曲霉属、青霉属、根霉属、

马拉硫磷有机磷类假单胞菌属、节细菌属、黄杆菌属、根瘤细菌属

毒杀酚有机氯类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

呋喃丹氨基甲酸酯类节细菌属、无色杆菌属

溴氰菊酯拟除虫菊酯类产碱菌属

3.2降解途径与机理[2,5,17,22]

农药的代谢方式主要有酶促与非酶促方式,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主要是通过其分泌酶的代谢来完成,其本质为酶促反应,其中包括:

(1)广谱性酶的偶然性代谢;

(2)由基质结构与农药相似的酶进行的共代谢;

(3)由利用农药作为能源适应酶进行的降解代谢。另外,还有通过p H改变、辅酶或化学产物的降解。常见的降解酶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水解酶类:磷酸酶、对硫磷水解酶、酯酶、硫基酰胺酶、裂解酶等。

(2)氧化还原酶类: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酪氨酸酶、漆酶)。

目前对于各种杀虫剂的微生物降解途径已比较清楚,其主要的降解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水解作用(1y dro l y sis):在微生物作用下,酯键和酰胺键水解,使得农药脱毒,如马拉硫磷、敌稗等。

(2)脱卤作用(de1alo g enation):卤代烃类杀虫剂,在脱卤酶的作用下,其取代基上的卤被H、羧基等取代,从而失去毒性,如DDT降解变为DDE即属此类反应。

(3)氧化作用(ox i dization):微生物通过合成氧化酶,使分子氧进入有机分子,尤其是带有芳香环的有机分子中,插入1个羟基或形成1个环氧化物,如多菌灵和2,4-D。

(4)硝基还原(nitro reduction):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农药中的-NO

2

转变为NH

2

,如2,4-二硝基酚,其降解产物为2-氨基-4-硝基酚和4-氨基

?

33

?

湖北植保2004年第1期

-2-硝基酚;对硫磷转为氨基对硫磷。

(5)甲基化(m et h y lation):有毒酚类加入甲基使其钝化,如五氯酚、四氯酚。

(6)去甲基化(de m et h y lation):含有甲基或其他烃基,与N、0、S相连,脱去这些集团转为无毒,如敌草隆的降解即脱去两个N-甲基。

(7)去氨基(dea m i nation):脱氨无毒,如,醚草通

(8)轭合作用(con j U g ation):生物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与异生素进行合成反应。

通常农药的微生物降解并不是以单一方式进行的,它可以在多种不同酶作用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农药微生物降解途径的明了对于人们对该类问题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3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农药降解中的应用

细胞固定化是指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手段将游离的细胞定位于限定的空间区域并使其保持活性,并可反复使用的1种技术。它是20世纪60年代由生物化学中的固定化酶技术发展出来的生物技术。自70年代后期以来,固定化微生物细胞的研究迅速发展。其应用范围很广。其中,应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降解污水中的农药,成为1个新的研究领域。Y an g等用三醋酸纤维素酯和海藻酸钙的复合物包埋混合好氧菌处理含酚废水,显示了酶活性高、强度好以及操作稳定性好的特点;闫艳春等[19]将抗

性库蚊酯酶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和蓝藻,研究了固定化细胞对有机磷、有机氯和菊酯类农药的降解,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4展望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目前虽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种降解农药的微生物菌株(包括细菌、真菌等)也相继被分离和鉴定,但是应用微生物进行生物修复的实际应用却往往由于其较低的降解效率而受到影响。近年来,伴随着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科研工作者开始把重心转移到高效工程菌的构建,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表达高效降解农药的酶的基因构建到载体中,经转化获工程菌,以期提高起降解作用的特定蛋白或酶的表达水平,从而提高降解效率;既解决了酶在环境中不稳定存在的问题,又保持了酶的高活性。目前已报道了多种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获得的具有降解能力的基因,详见表3,基因工程菌的构建为我们提供了1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寻找极端环境下生存的微生物亦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开发极端环境的微生物资源用于环境工程事业有着广阔的前景,但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随着基因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微生物在农药降解方面的潜力一定会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表3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获得的降解基因

目标基因分子生物学方法水源

naha c RT-PCR地下水

Phna c,naha c,谷胱甘肽转移酶PCR土壤

酚羟化酶PCR-DGGE活性污泥

RHD兼并引物PCR污染土样

PaH双氧化酶PCR PaH土壤菌群naha c兼并引物PCR海洋菌

nah兼并引物PCR土壤菌群

t dC兼并引物PCR土壤菌群

PaH双氧化酶,儿茶酚双氧化酶兼并引物PCR废水和土壤菌群Phna c,naha c,PaH双氧化酶兼并引物PCR河水、淤泥、土壤菌群RHD PCR-DGGE RhodococcUs s p.

参考文献

1曹志方、王银善,甲胺磷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环境科学进展,1996,4(6)32!35

2戴华生、邱文芳主编《环境微生物学》,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3方玲,降解有机氯农药的微生物菌株分离筛选及应用效果,应用生态学报,2000,11(2):249!252

4戈峰等,病虫危害损失及其防治效益的新观察,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14

?

43

?湖北植保2004年第1期

!619

5和文祥、蒋新等,酶修复土壤农药污染的研究进展,生态学杂志,2001,20(3):47!51

6李本量编著,农药残留量实用检测方法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7刘玉焕,钟英长,甲胺磷降解真菌的研究,中国环境科学,1999,19(2):172!175

8潘小琴,多种农药对胎儿发育的联合作用分析,环境科学,15(1):73!74

9沈阳化工研究院环保室组织编写的《农药废水处理》,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社

10覃泰群、田淑贤等,农业环境保护,1994,13(4):191

11王倩如等,甲胺磷农药废水生化处理高效菌选育的研究,化工环保,1995,5(4):205!210

12王让会、樊自立,利用遥感和G I S技术研究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地区土地沙漠化,遥感学报,1998,2(2):117!142

13王银善、庞学民,环境科学学报,1985,5(3):315!321

14王永杰、李顺鹏等,活性微生物与农药的降解,中国沼气,1999,17(4):10!13

15王毓秀,化学农药与环境激素,农村生态环境,1999,15(4):35!

37

16吴春先、吕潇等,环境条件和微生物对灭线磷降解的影响,农药学学报,2002,4(1):45!51

17夏兆成编著《环境污染物生物降解》,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18谢恩平、林亲铁等,克百威、丙硫克百威和丁硫克百威的残留与降解研究进展,农药科学与管理,2002,23(3):18!20

19闫艳春等,一种工程菌的高酶活及其固定化细胞对农药的降解,中国环境科学,1999,19(5):461!465。

20杨大进、方从容等,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的测定,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7,(5):9!11

21杨小蓉、宗浩等,一株降解氧乐果的高效菌的分离和鉴定,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4(4):392!394

22虞云龙、陈鹤鑫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酶促降解,环境科学,1998,19(3)66!69

23虞云龙、樊德方等,农药微生物降解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环境科学进展,1996,4(3):28!36。

24张莹、杨大进等,我国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分析,农药科学与管理,1996,(1):20!

!!!!!!!!!!!!!!!!!!!!!!!!!!!!!!!!!!!!!!!!!!!!!!

23

?热门话题?

文章编号:1005-6114(2004)01-0035-01

吃禽肉蛋要煮熟煮透

羽绒被不会传染禽流感

近日,我国部分省区发生禽流感病例,农业部畜牧兽医局有关专家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病禽感染,目前尚未发现因吃禽肉、鸡蛋受到感染的病例,人们大可不必“谈禽色变”。

这位负责人表示,禽肉煮熟煮透后,病毒可被完全杀死。但如果病禽未经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就有可能进入人体。病毒进入人体如果存活,会不会通过消化道传入人体各组织中?病毒在人体内是如何运作的?这些机理现在都还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对来自疫情暴发区的家禽采取封锁。

目前,我国各地检疫部门已采取紧急防范措施,所以,正规市场上经过检疫的家禽可放心食用,关键是煮熟煮透,特别是煎鸡蛋一定要煎透,避免蛋黄不熟。如果食用未经检疫或来自疫情暴发区的家禽,则不排除染病风险。

他还介绍说,人类接触疫区家禽释放的分泌物会不会被传染,取决于环境中禽流感病毒的浓度高低。通常在养鸡场、养鸭场等病禽高密集地区,病毒浓度高,被传染的可能性大。

另外,穿羽绒服、盖鸭绒被以及接触相关制品,是肯定不会传染禽流感的。因为羽绒制品通常经过消毒、高温等多个物理、化学环节处理,病毒存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新华社)

?

53

?

湖北植保2004年第1期

农药残留及微生物在农药降解中的应用与展望

作者:张韩杰, 闫艳春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71018

刊名:

湖北植保

英文刊名:HUBEI PLANT PROTECTION

年,卷(期):2004(1)

被引用次数:18次

参考文献(24条)

1.曹志方.王银善甲胺磷农药的微生物降解 1996(06)

2.戴华生.邱文芳环境微生物学

3.方玲降解有机氯农药的微生物菌株分离筛选及应用效果[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 2000(02)

4.戈峰病虫危害损失及其防治效益的新观察[会议论文] 2000

5.和文祥.蒋新酶修复土壤农药污染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01(03)

6.李本量农药残留量实用检测方法手册 1995

7.刘玉焕.钟英长甲胺磷降解真菌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环境科学 1999(02)

8.潘小琴多种农药对胎儿发育的联合作用分析

9.沈阳化工研究院环保室组织农药废水处理

10.覃泰群.田淑贤查看详情 1994(04)

11.王倩如甲胺磷农药废水生化处理高效菌选育的研究 1995(04)

12.王让会.樊自立利用遥感和GIS技术研究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地区土地沙漠化[期刊论文]-遥感学报 1998(02)

13.王银善.庞学民查看详情 1985(03)

14.王永杰.李顺鹏活性微生物与农药的降解[期刊论文]-中国沼气 1999(04)

15.王毓秀化学农药与环境激素 1999(04)

16.吴春先.吕潇环境条件和微生物对灭线磷降解的影响[期刊论文]-农药学学报 2002(01)

17.夏兆成环境污染物生物降解

18.谢恩平.林亲铁克百威、丙硫克百威和丁硫克百威的残留与降解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2(03)

19.闫艳春一种工程菌的高酶活及其固定化细胞对农药的降解[期刊论文]-中国环境科学 1999(05)

20.杨大进.方从容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多残留的测定[期刊论文]-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1997(05)

21.杨小蓉.宗浩一株降解氧乐果的高效菌的分离和鉴定[期刊论文]-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4)

22.虞云龙.陈鹤鑫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酶促降解 1998(03)

23.虞云龙.樊德方农药微生物降解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 1996(03)

24.张莹.杨大进我国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分析 1996(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李艳.张有林.王宏农药残留降解方法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6)

2.骆爱兰.张存政.刘贤进.祝树德产后农产品残留农药降解技术研究概况[期刊论文]-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4,25(11)

3.闫艳春.乔传令.尚宏宇.钱传范.Yan Yuanchun.Qiao Chuanling.Shang Hongyu.Qian Chuanfan抗性库蚊酯酶基

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和表达[期刊论文]-微生物学报2000,40(2)

4.张琛.王圣惠.闫艳春.Zhang Chen.Wang Shenghui.Yan Yanchun高效氯氰菊酯降解菌JCN13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期刊论文]-生物技术通报2009(11)

5.解秀平.闫艳春.刘萍萍.XIE Xiu-ping.YAN Yan-chun.LIU Ping-ping甲基对硫磷彻底降解菌X4的分离、降解性及系统发育研究[期刊论文]-微生物学报2006,46(6)

6.闫艳春.乔传令.张媛.YAN Yan-chun.QIAO Chuan-ling.ZHANG Yuan解毒酶基因在蓝藻中的克隆与表达[期刊论文]-生物工程学报2000,16(1)

7.李莹莹.李文.张琛.闫艳春.Li Yingying.Li Wen.Zhang Chen.Yan Yanchun甲基对硫磷降解菌L1的分离、鉴定及降解酶基因的克隆[期刊论文]-生物技术通报2008(6)

8.柳淑芳.闫艳春.杜立新莱芜黑猪FSHβ亚基基因的多态性分析[期刊论文]-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33(4)

9.刘萍萍.闫艳春.解秀平.LIU Ping-ping.YAN Yan-chun.XIE Xiu-ping降解甲基对硫磷菌株YL8的分离、纯化及降解机理[期刊论文]-中国环境科学2006,26(2)

10.李文.彭香.张京顺.张琛.闫艳春.LI Wen.PENG Xiang.ZHANG Jing-shun.ZHANG Chen.YAN Yan-chun硫丹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性能研究[期刊论文]-山东农业科学2009(1)

引证文献(18条)

1.单治国.张春花.张乃明茶叶农药残留降解过程及方式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3)

2.洪永聪氯氰菊酯降解菌Y-3的诱变育种与筛选[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 2009(18)

3.李岩.蒋继志.刘翠芳微生物降解农药研究的新进展[期刊论文]-生物学杂志 2007(2)

4.刘建利利用微生物降解农药污染[期刊论文]-生物学教学 2010(4)

5.刘建利农药残留生物降解的研究[期刊论文]-长江蔬菜 2008(11)

6.邵承斌.李仁炳.吴四维.谭冬梅利用生化提取物降解小白菜中的氯氰菊酯残留[期刊论文]-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

7.邵承斌.谭冬梅生化法降解白菜中氯氰菊酯的残留[期刊论文]-农药 2006(4)

8.徐军氯乙酰胺类除草剂乙草胺微生物降解效能及其代谢途径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9.金克林.马宗仁.连家伟.梁远辉.万宇高尔夫球场土壤和水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测定[期刊论文]-草业科学

2008(11)

10.董春华.荣湘民.刘强.张玉平.周成.钟胜蓝.蒋强勇.陈利儒微生物-植物-酶体系对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期刊论文]-湖南农业科学 2007(5)

11.杨生权.马芳果蔬农药残留降解方法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8(6)

12.习志江.李秋果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期刊论文]-长江大学学报B(自然科学版) 2007(2)

13.郭荣君.李世东.章力建.李正土壤农药污染与生物修复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生物防治 2005(3)

14.张洪霞.张祺玲.王兆守.肖和艾.谭周进.盛荣土壤农药降解微生物及其作用机理[期刊论文]-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9(1)

15.吴鹏.秦智伟.周秀艳.武涛.辛明蔬菜农药残留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1)

16.何亚斌不同蔬菜中农药残留与消解规律的初步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7.雷静铁氧化物-草酸体系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光化学降解[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8.王铁宇官厅水库周边土壤农药类POPs空间格局及环境对策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014705788.html,/Periodical_hbzb200401021.aspx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摘要化学农药的使用能够控制病虫害,增加作物的产量,但在土壤、空气和粮食中的残留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微生物农药是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由它加工而成的、具有杀虫、杀菌、除草、杀鼠或调节植物生长等活性的物质,包括活体微生物农药和农用抗生素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Bt制剂、病毒杀虫剂、真菌杀虫剂和真菌除草剂;后者主要指微生物所产生的一些有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化学修饰物。微生物农药由于其广谱、高效、安全、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农药的种类、特点、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农药;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1.传统化学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的比较 1.1传统化学农药产生的危害 1.1.1对土壤的影响 传统化学农药施用以后,一部分残留在农作物表面,一部分直接进入土壤,被土壤颗粒吸附。大气中的残留农药和农作物上的农药经雨水淋洗进入土壤,直接或间接与土壤接触,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影响土壤的腐熟和透气性,破坏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1.1.2破坏生态平衡 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杀灭了害虫的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害虫种群急剧上升。有些次要的害虫,由于天敌数量急剧减少,很快发展为主要害虫。 1.1.3产生抗药性 针对一种害虫长期使用同种农药,往往会使其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农药浓度及用药频率增加,使农药残留更高。 1.1.4威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化学农药在蔬菜水果上的残留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农药通过饮食或食物链间接进入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致癌,危害人体健康。 1.2微生物农药的优点 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微生物农药具有以下优点:(1)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良好。病原

对农药残留知识的认识

对农药残留知识的认识 对农药残留知识的认识如下: 农药残留原因 (1)农药性质与农药残留 现已被禁用的有机砷、汞等农药,由于其代谢产物砷、汞最终无法降解而残存于环境和植物体中。 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和它们的代谢产物化学性质稳定,在农作物及环境中消解缓慢,同时容易在人和动物体脂肪中积累。因而虽然有机氯农药及其代谢物毒性并不高,但它们的残毒问题仍然存在。 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施用后,容易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分解。但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存在着部分高毒和剧毒品种,如甲胺磷、对硫磷、涕灭威、克百威、水胺硫磷等,如果被施用于生长期较短、连续采收的蔬菜,则很难避免因残留量超标而导致人畜中毒。 另外,一部分农药虽然本身毒性较低,但其生产杂质或代谢物残毒较高,如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及其代谢物乙撑硫脲属致癌物,三氯杀螨醇中的杂质滴滴涕,丁硫克百威、丙硫克百威的主要代谢物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等。 农药的内吸性、挥发性、水溶性、吸附性直接影响其在植物、大气、水、土壤等周围环境中的残留。 温度、光照、降雨量、土壤酸碱度及有机质含量、植被情况、微

生物等环境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药的降解速度,影响农药残留。 (2)使用方法与农药残留 一般来讲,乳油、悬浮剂等用于直接喷洒的剂型对农作物的污染相对要大一些。而粉剂由于其容易飘散而对环境和施药者的危害更大。 任何一个农药品种都有其适合的防治对象、防治作物,有其合理的施药时间、使用次数、施药量和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的安全间隔时间)。合理施用农药能在有效防治病虫草害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降低农药对农副产品和环境的污染,而不加节制地滥用农药,必然导致对农产品的污染和对环境的破坏。 农药残留的危害 (1)农药残留对健康的影响 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剧毒农药残留引起的食物会导致人、畜急性中毒事故。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虽然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可能引起人和动物的慢性中毒,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影响到下一代。 (2)农药残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特别是除草剂,导致药害事故频繁,经常引起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土壤中残留的长残效除草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药残留的控制

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实验报告

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实验报告 化学农药以其高效、快速的防治作用,在农业病虫害的防治中得到广泛的施用,但由于化学农药的有毒成分难以降解,致使这些有毒物质在农产品和环境中累积,又对环境和农产品造成了污染。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目前,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是影响食品安全的最突出的问题,由于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食品而发生农药中毒的事件时有报道。如何快速、简单的检测出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呢?为此,我们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了这次课题实验。 初中生年龄小,知识面不广,生活经验不多,因而,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实验,相关的知识储备是必要的。在实验之前,我们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在学校电脑室上网查询食品农药残留的相关知识,收集了大量有用信息,在指导老师和学校的实验员、仪管员的协助和指导下,对这些信息进行了梳理,购买了必要的实验药品,精心设计实验步骤。 人们每天进食量的三分之一是蔬菜,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少数菜农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在蔬菜上使用高毒农药,使食用蔬菜而引起食物中毒的现象呈上升趋势。我国蔬菜主要有3类农药残留:一是有机磷农药。作为神经毒物,会引起神经功能紊乱、震颤、精神错乱、语言失常等症状。二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毒性一般较大,还有蓄积性,中毒表现症状为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刺激症状。三是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有机氯农药随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脂肪组织中,引起人体机能病变。因而,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在铜鼎农贸市场上随机购买了白菜、冬瓜、空心菜等日常蔬菜,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 我国有关农产品农药残留试验和检测方法的研究始于60年代初,现在,普遍采用气液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先进仪器分析,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但分析周期长,设备昂贵,基层不易推广。如何快速测定农药残留,有四种生物快速检验方法可供选择:1、利用能产生荧光的细菌,当细菌受到样品中残留农药作用后其荧光减弱,且减弱程度与毒物浓度呈一定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已能用来测定甲胺磷等常见有机磷农药。2、利用实验室饲养的敏感家蝇对供试样品中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及其有毒污染物进行测定。如在一瓶内放人10克蔬菜后,再放入50只敏感家蝇,3小时后,若家蝇死亡5只以上,说明农药污染超过限量标准,死亡在10只以上,说明农药污染很严重。3、分子生物学方法,该方法利用化学物质在动物体内能产生免疫抗体的原理,将抗体筛选制成试剂盒,通过抗体与抗原之间发生的酶联免疫反应,然后比色确定农药的残留量。4、生物化学法,根据酶的化学反应原理,研制的农药速测卡,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我们这次采用的就是固化胆碱酯酶和靛酚乙酸酯试剂的速测卡技术,速测卡技术有整体测定法和表面测定法两种方式。 1、整体测定法 实验之前,我们在实验室配制了PH7.5的缓冲液,PH7.5的缓冲液配制方法是:分别取15.0g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与1.59g无水磷酸二氢钾[KH2 PO4 ],用500mL蒸馏水溶解,配备了37℃±2℃恒温箱。 我们的实验步骤是:

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综述) 药物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农药的残留)Drug residues, the harm to human body(Pesticide residues) 院系:药学院 专业:生药学 姓名:葛素素 学号: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目录 前言 ................................................................................................................................ 1 农药残留的概述 .................................................................................................... 2 农药残留的发展及残留性农药........................................................................ 发展............................................................................................................................ 残留性农药................................................................................................................ 我国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 3 农药残留对身体的危害...................................................................................... 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农药残留的危害及残留限量.................................................................................... 农药残留的危害........................................................................................................ 农药残留限量............................................................................................................ 低剂量农药长期作用对人体的影响........................................................................ 4 农药残留的防治 .................................................................................................... 农药残留的控制........................................................................................................ 解决农药残留、保障食品安全................................................................................ 结语 ................................................................................................................................. 参考文献 .........................................................................................................................

生物农药的发展与苏云金杆菌杀虫剂研究现状_刘保民

2011.01B 总第206期生物农药的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农业病虫害所造成的农产品损失每年达到15%~25%.大规模地使用化学农药是当前控制害虫的主要策略。这一措施虽然对于稳定农业产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化学农药的杀虫谱广,田间残效期较长,容易诱发害虫对其产生抗药性,特别是化学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导致妇女流产、婴儿畸变以及诱发人类癌症等各种疾病。因此,使用生物农药防治害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生物农药发展概况 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已成为当今农药的发展方向。生物农药是指非人工合成,具有杀虫、杀菌或抗病、除草能力的,并可以制成具有农药功效和商品价值的生物制剂,包括微生物源农药(细菌、病毒、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抗病虫草害的转基因植物等。相对于常规的化学农药而言,生物农药具有作用方式独特,防治对象专一,对天敌等有益生物安全,用量小,降解快,对人、畜、环境风险性低,适用于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特点。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曾明确指出,到2000年要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化学农药的销售和使用,生物农药的用量达到60%,然而,目前生物农药在全球农药销售总量中仅占2%的市场份额,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因此,大力发展生物农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任务。我国有关部门提出到2015年,要求生物农药的使用占农药总量的30%~50%,按此比例计算,当前我国农药耗用量每年达120万t,年需生物农药量至少在60万t以上。至2002年底,包括转基因棉花,我国生物农药年产量仅占到农药总产量的10%左右,推广应用面积占到农药总应用面积的12%左右。可见发展生物农药已经成为我国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目前,我国正式注册的农药生产企业近2000家,品种约250种,年产量近40万t,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其中,化学农药占农药总量的90%以上,生物农药所占比例不足10%,我国农药品种结构老化,高毒品种仍在继续使用,集中表现为“3个70%”,即杀虫剂约占农药总产量的70%,有机磷农药约占杀虫剂的70%,几个高毒老品种,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敌敌畏等约占有机磷农药的70%,这种现状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生物农药在我国发展有两个高潮,即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前一个高潮阶段由于当时生物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满足不了生物农药对工艺、贮藏和运输要求的条件,除井冈霉素外,未形成有影响的产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生物技术尤其是微生物技术的进步,为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了便利,形成了第二个高潮。据《农药登记公告》统计,我国已商品化的生物农药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类: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阿维菌素和农用抗生素等。 不同种类的生物农药各有特点,病毒类生物农药由于病毒无法离体培养,生产中需要大量养殖昆虫,从而使大规模生产受到限制;真菌类生物农药,由于大量培养抗逆孢子技术没有突破,致使产品的保存期和稳定性达不到农药登记的要求,造成规模化生产存在一定的难度;植物源农药由于需要种植大量植物,工业规模化生产受到土地、植被和生态保护等限制;动物源农药主要是被开发成仿生合成农药,直接开发成生物农药难度很大;转基因植物,由于安全性评价问题也影响其推广应用。以苏云金杆菌为代表的细菌类杀虫剂,由于 山西省芮城县生物农药厂刘保民 与 苏云金杆菌杀虫剂研究现状 27 AGRICULTURAL TECHNOLOGY&EQUIPMENT

微生物降解农药,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微生物降解农药之路 07材化一梁文豪2007274129 摘要:本文根据《环境化学》中介绍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科学原理,综述了环境中降解农药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等,分析了利用微生物降解农药是消除农业发展中农药污染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微生物农药农药降解 1.农药污染的危害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在田间经常喷洒化学农药以防治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由于某些农药及其代谢物的理化性质稳定,在土壤中的积累而引起了环境污染问题。土壤环境是受农药污染重要场所。农药在土壤中长期残留累积的结果,致使农作物及畜产品中出现微量的残留农药,污染了食品,危害人类的人体健康。 目前,全球生产和使用的农药已达1 300多种,其中广泛使用的约为250多种。我国已迈人世界农药生产大国。1990年农药产量为22.66万t,1994年农药产量为26.6万t,约占世界农药总产量的1/10。现在,我国每年大约要施用80-100多万t的化学农药,有机磷杀虫剂占40%,高毒农药占37.4%,有的化学性质稳定,存留时间长。这些农药无论以何种方式施用,均会在土壤残留,而且在我国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低,据测定仅为20%~30%(发达国家的农药利用率达60%-70%)。若按单位面积平均施药量计算,我国农药用量是美国的2倍多。据初步统计,全国至少有l300-1600万hm2耕地受到农药污染。大量的农药流失到土壤中,造成土壤环境的严重污染,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发展中国家的农民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和安全措施,每年有200万人农药中毒,其中有4万人死亡,平均每10分钟有28人中毒,每17分钟有1人死亡!而这还不包括因农药污染而导致死胎、致癌、流产的受害者。 2.农药污染概述 农药污染已成为国家发展中一个不能轻视的问题。那究竟什么是农药污染呢? 农药污染(pesticide pollution)指农药或其有害代谢物、降解物对环境和生物产生的污染。农药施用后,一部分附着于植物体上,或渗入株体内残留下来,使粮食、蔬菜、水果等受到污染;另一部分散落在土壤上(有时则是直接施于土壤中)或蒸发、散逸到空气中,或随雨水及农田排水流入河湖,污染水体和水生生物。农产品的残留农药通过饲料,污染禽畜产品。农药残留通过大气、水体、土壤、食品,最终进入人体,引起各种慢性或急性病害。农药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产物,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破坏生态系统,引起人和动植物急性或慢性中毒的现象。多数农药对人和动物有毒害,大量接触以及误食后会造成急性中毒和死亡。 找出一条解决农药污染的方法,非常必要。 3.微生物降解农药概述 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包括光化学降解、化学降解与微生物降解等。其中,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是土壤中农药最主要也是最彻底的净化!当前农业上使用的主要为机化合物农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文献综述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农药残留 检测技术的文献综述 摘要:介绍了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同时对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进行系统的综述,并对今后农药残留检测及控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药残留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定时期内残留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及环境中微量的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残留的数量叫农药残留量,以每千克样本中有多少毫克(或微克、纳克等)表示。农药残留是使用农药后的必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农副产品上的残留量超过限量,人畜长期食用后会引起慢性中毒或病变,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控制降低农药残留,发展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药残留现状及种类 1.1 农药残留的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导致农作物严重污染,人们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经常发生。2010年1 月25 日至2 月5 日,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各方关注,豇豆产地收购价与销售批发价均出现大幅下滑。 农药残留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常常被进口国当作借口阻挡在门外,不仅给农户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导致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减弱或下降,引起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纠纷。国际市场对出口农产品安全要求很高,从2000 年起,欧盟等国家对农药残留颁布了更严格的标准,从2006 年5 月29 日开始,在日本市场流通的生鲜食品就适用肯定列表制度,一棵白菜要检测20个项目,最多的一种农产品要检测50个项目,合格后才能通关[1]。 农药喷洒在作物上经过一定时间后,由于日晒、雨淋、风吹、高温挥发和植物代谢等的作用,药剂逐渐分解、减少,但不能全部消失,收获的农副产品上仍

微生物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微生物学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必开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也是现代高新生物技术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及发酵工程就是在微生物学原理与技术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微生物学》也是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类专业发展及农林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之一。随着生物技术广泛应用,微生物学对现代与未来人类的生产活动及生活必将产生巨大影响。 一、发展历程 (一)微生物学的经验时期 公元二千多年的夏禹时代,就有仪狄作酒的记载。北魏(386~534)贾思勰《齐民要术》一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制醋方法。我国古代人民也发现豆类的发酵过程,从而制成了酱。 十一世纪时。北宋未年刘真人就有肺痨由虫引起之说。意大利学者Fracastoro 认为传染病的传播有直接、间接和通过空气等几种途径。 在预防医学方面,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将水煮沸后饮用的习惯。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亦有对病人穿过的衣服应该进行消毒的记载。 我国古代人民,创用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大量古书证明,我国在明代隆庆年间,人痘已经广泛使用,并先后传至俄国、日本、朝鲜、土耳其、英国等国家,人痘接种是我国对预防医学的一大贡献。 (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1.微生物的发现 首先看到微生物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他于1676年创制了一架原始显微镜,正确地描述了微生物的形态有球形、杆状、螺旋样等,为微生物的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首先实验证明有机物质的发酵与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巴斯德的研究开始了微生物的生理学时期。自此,微生物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巴斯德创造了巴氏消毒法。随后,英国外科医师李斯德创用石碳酸喷洒手术室和煮沸手术用具,以防止外科手术的继发感染,为防腐、消毒以及无菌操作打下基础。 微生物学的另一奠基人是德国学者郭霍。他创用固体培养基,使有可能将细菌从环境或病人排泄物等标本中分出成为纯培养,便于对各种细菌分别具体研究。后又创用了染色方法和实验性动物感染,为发现各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提供有利条件。 2.免疫学的兴起 十八世纪末,英国医师Jenner创制牛痘苗来预防天花,为预防医学开辟了广

当前农药残留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当前农药残留的现状 分析及对策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当前我国农药残留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黄梦芹 (辽宁科技大学化工学院生物工程,辽宁鞍山 114051) 摘要介绍了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其危害,分析了造成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提出治理农药的对策。 关键词农药残留;现状;危害;原因;对策 农药自诞生以来,逐渐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于防治病虫害、去除杂草、调节农作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中残留问题己经成为公众关心的焦点,全国每年都有上百起因食用被农药污染的农产品而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严重影响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目前,农药残留和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控制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因此,完善农药残留的检测手段和防控农药残留危害的工作刻不容缓。 一、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其危害 (一)农药残留的现状 随着农药法制的建设和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农药残留问题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陕西于2003—2006 年对蔬菜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调查,三年的检出率分别为%、%和%,超标率分别为%、%和%,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检出率及超标率最高为甲拌磷、敌敌畏、氧乐果、乙酰甲胺磷,其次为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等。山东临沂于相同年份对蔬菜的检测结果显示,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达 %和 %。浙江青田于 2005——2007 年也对蔬菜进行了检测,在近 1 万个样品中乐斯本、毒死蜱、敌敌畏、攻击等有机磷农药的超标率达到

浅谈农药残留与人体健康

浅谈农药残留与人体健康 摘要: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s),是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部分农药直接或间接残存于谷物、蔬菜、果品、畜产品、水产品以及土壤和水体中的现象。“要想身体好,瓜果蔬菜不能少。”随着人们营养健康观念的增强,新鲜的果蔬成了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然而农药残留危害触目惊心。本文就农药残留的发展过程、农药残留的原因、农药残留的危害、与人体健康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对如何正确认识农药残留、如何清除农药残留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关键词:农药残留;农药污染残留限量;慢性毒性效应;土壤消毒 Light about the pesticide residue and human health Hehuaiti (Water and electricity and the college of architecture.Yun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 Abstrac Pesticide residues of pesticides residues () is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fter the Pesticide part of Pesticid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present in cereal, vegetable, fruit, animal products, aquatic products and soil and water of the phenomenon. "Want to good body, fruit or vegetables cannot little." As people nutrition and health concept enhancement, fresh fruit and vegetable became people table necessary food. However harm of pesticide residues serie a.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pesticide residues, pesticide residues, the cause of the harm of pesticide residues, and human health conducted comprehensive paper, and how to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pesticide residues and how to remove pesticide residues are explained. Keywords pesticide residues, pesticide contamination, residue limits, chronic toxic effects, soil disinfection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有机物的性质、污染状况及处理方法;以多环芳烃和农药为例阐述了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机理及影响因素;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较多的几种生物难降解污染物微生物处理技术的进展,并对今后的几个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有机物降解作用 1 引言 有机污染物是指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以及脂肪等形式存在的天然有机物质及某些其他可生物降解的人工合成有机物质为组成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酚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氯代脂肪族化合物和腈类化合物等。 目前,由于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达标排放,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使我国水体和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的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水质为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32%和27%。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而农业土壤中15 种多环芳烃(PAHs)总量的平均值为4.3mg/kg,且主要以4环以上具有致癌作用的污染物为主,占总含量的约85 %,仅有6%的采样点尚处于安全级。而工业区附近的土壤污染远远高于农业土壤: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塑料增塑剂等,这些高致癌的物质可以很容易在重工业区周围的土壤中被检测到,而且超过国家标准多倍。 处理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可分为三大类[1]:物理方法:主要有吸收法、洗脱法、萃取法、蒸馏法和汽提法等;化学方法:如光催

化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湿式氧化法、以及声化学氧化法等,这一方法应用较多;生物方法:包括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降解三类技术。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具有无可比拟优势: (1)微生物可将有机物彻底分解成CO2和H2O,永久的消除污染物,无二次污染; (2)降解过程迅速,费用低,为传统物理、化学方法费用的30%~50%; (3)降解过程低碳节能,符合现在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 2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2.1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机理 用于降解有机物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和真菌,降解的方式主要包括堆肥法、生物反应处理和厌氧处理等,但每一过程都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把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易降解的物质甚至矿化[2]。以多环芳烃(PAHs)[3~4]和农药[5]的降解为例来说明。 2.1.1 微生物对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 微生物之所以能降解多环芳烃依赖于它们对多环芳烃的代谢。微生物通过两种方式对PAHs进行代谢:1 ) 以PAHs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2 ) 把PAHs与其它有机质进行共代谢降解。研究表明许多微生物能以低分子量的PAHs (双环或三环) 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并将其完全矿化。而四环或多环的PAHs的可溶性差,比较稳定,难以降解,一般要通过共代谢方式降解。研究又表明,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对多环芳烃进行降解。(1)共代谢降解 高分子量的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一般均以共代谢方式开始。共代谢作用可以提高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的效率,改变微生物碳源和能源的底物结构,增大微生物对碳源和能源的选择范围,从而达到难降解的多环芳烃最终被微生物利用并降解的目的。 在有其他碳源和能源存在的条件下,微生物酶活性增强,降解非生长基质的效率提高,也称为共代谢作用。烃类的降解的初始

农药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32237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txt25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方;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摘要:综述了在环境中降解农药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在自然条件下影响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因素及农药微生物降解研究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文章认为,在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中,应重视自然状态下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过程,分离构建应由天然的微生物构成的复合系,利用微生物复合系进行堆肥或把堆肥应用于被污染的环境是消除农药污染的一个有效方法。 关键词:微生物生物降解农药降解农药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第一次“绿色革命”为人类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作为主要技术之一的农药为粮食的增产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因为农药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省时省力等优点,因而在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但农药的过分使用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仅1985年,世界的农药产量为200多万t[1];在我国,仅1990年的农药产量就为22.66万t[2],其中甲胺磷一种农药的用量就达6万t[3]。化学农药主要是人工合成的生物外源性物质,很多农药本身对人类及其他生物是有毒的,而且很多类型是不易生物降解的顽固性化合物。农药残留很难降解,人们在使用农药防止病虫草害的同时,也使粮食、蔬菜、瓜果等农药残留超标,污染严重,同时给非靶生物带来伤害,每年造成的农药中毒事件及职业性中毒病例不断增加[3~6]。同时,农药厂排出的污水和施入农田的农药等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农药不合理的大量使用给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不良后果,农药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因此,加强农药的生物降解研究、解决农药对环境及食物的污染问题,是人类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 这些农药残留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大气及农产品中,难以利用大规模的项目措施消除污染。实际上,在自然界主要依靠微生物缓慢地进行降解,这是依靠自然力量、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理想途径。但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影响着农药生物降解的可否和效率。近年随着对农药残留污染问题的重视,科学家们对农药生物降解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明。本文整理出了近年来对农药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提出存在的问题,建议有效的研究途径,旨在为加强农药的生物降解研究、解决农药对环境及食物的污染问题提供依据。 1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1.1 农业生产上主要使用的农药类型 当前农业上使用的主要有机化合物农药如表1所示。其中,有些已经禁止使用,如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还有一些正在逐步停止使用,如有机磷类中的甲胺磷等。 表1 农业生产中常用农药种类简表[7] 类型农药品种 有机磷:敌百虫、甲胺磷、敌敌畏、乙酰甲胺磷、对硫磷、双硫磷、乐果等 杀虫剂有机氮:西维因、速灭威、巴沙、杀虫脒等 有机氯: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等 杀螨剂螨净、杀螨特、三氯杀螨砜、螨卵酯、氯杀、敌螨丹等 除草剂 2,4-D、敌稗、灭草灵、阿特拉津、草甘膦、毒草胺等 杀菌剂甲基硫化砷、福美双、灭菌丹、敌克松、克瘟散、稻瘟净、多菌灵、叶枯净等 生长调节剂矮壮素、健壮素、增产灵、赤霉素、缩节胺等 人们发现,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代谢类型各异的、具有很强适应能力的和能利用各种人工合成有机农药为碳源、氮源和能源生长的微生物,它们可以通过各种谢途径把有机农药完全矿化或降解成无毒的其他成分,为人类去除农药污染和净化生态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

最新-农药残留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 精品

农药残留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 1农药残留概述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源和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残存的数量称农药残留量,以或μ、表示。 目前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最为严重的农药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以滴滴涕和六六六为代表的有机氯农药,其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进入环境后不易分解,20世纪80年代以前各国就已相继限制和禁止使用;第二类是以敌敌畏、杀螟硫磷为代表的有机磷农药,因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半衰期短,不易在作物、动物和人体内蓄积而得到广泛使用,但由于有机磷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施用量越来越大,已成为目前污染食品最为严重的农药;第三类是氨基甲酸酯农药,其不易在生物体内蓄积,其残留较有机磷轻,但随着其用量的增大,食品中的残留问题也逐渐突出。 2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中的农药通过食物链传递并富集,进入人体,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危害的程度可分为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致癌、致畸和致突变。 食用喷洒了高毒农药不久的蔬菜和瓜果,或者食用因农药中毒而死亡的畜禽肉和水产品,会引起急性中毒;食用农药残留量较高的食品,农药在人体内逐渐蓄积,最终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引起慢性中毒;有些农药如敌敌畏、敌百虫和乐果等具有潜在的三致作用。 我国蔬菜和水果中滥用农药的现象相当严重。 即使国家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的农药如甲胺磷和甲基对硫磷,农民仍然使用,致使农产品中高毒农药残留量超标造成的中毒事件屡屡发生。 据了解,近10年来,我国平均每年仅因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和食用工业盐等发生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就有150次左右。 2011年3月30日,河南南阳韭菜农药超标导致10人中毒;2010年3月15日,文山州广南县某小学的29名因使用喷洒过农药的生豌豆后,集体中毒并致使一名学生死亡。 农药残留超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 更让人不安的是,长期的农药残留在人体内积蓄,引起不易察觉的慢性中毒

果蔬农药残留降解办法

果蔬农药残留降解办法 摘要农药在人类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介绍了果蔬农药残留的危害、目前常用的几种降解农药残留的方法,以及一些相关知识。 关键词蔬菜水果;农药残留;危害;降解 果蔬中的农药残留是食品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尽管“放心菜”在蔬菜最高农药残留限量上已达到合格标准,但却并不能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蔬菜上仍存在一定量的残留农药。农药在喷施过程中,主要是附着在果蔬的表面上,所以只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洗涤和加工方法,就可以降低农药的残留量,保证果蔬的食用安全。 1果蔬残留农药的危害 化学农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据国际监测权威部门最新统计,危害人类健康的十大疾病均与农药有关。 蔬菜、瓜果中的残留农药,一直是人类的公害。据卫生部门专项调查,喷施农药后的蔬菜瓜果在自然环境中基本降解需要100~150d,完全降解需要的时间更长,有些农药甚至根本不能自然降解,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直至危及生命。目前,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农药毒性也随之越来越大,农民普遍缺乏农药喷洒知识,导致滥用农药现象严重,使果蔬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远远超出国家规定标准,因食用残留农药的果菜而中毒事件屡屡发生,并且有日益递增之势。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仅蔬菜残留农药食物中毒一项,平均每省超过6 000宗。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调查报告表明,残留农药在人体内长期蓄积滞留会引发慢性中毒,其主要是通过生物浓缩、蔬菜残留2个方面的途径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威胁,以至诱发许多慢性病症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甚至通过胚胎和人乳传给下一代,殃及子孙后代的健康。 2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 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共有18种,包括: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类农药、铅类农药、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环磷、蝇毒磷、地虫硫

微生物农药及其发展概况

微生物农药及其发展概况 王建伟 上海师范大学 环境工程系 2003级 0313530 摘 要:在食品安全日益备受关注的新世纪, 绿色食品的发展已成为国际食品工业的发展趋 势。作为生产绿色食品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生物农药的研制和应用是其能否成功实施的关 键因素之一。从真菌杀虫剂、细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 物农药以及抗生素类杀虫剂、 基因工程杀虫剂等微生物源生物活性物质 农药对微生物农药的 研究与开发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我国与国外微生物农药的发展差距。 关键词 : 绿色食品, 农药, 微生物农药, 微生物源生物, 微生物源生物活性物质, 发展差距, 发展前景 目前食品安全是全球关注的焦点,追求安全、无污染食品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消费潮流。 距,人世后已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加快绿色食品工业的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生物农药中应用最多、效果最好的是微生物农药。 微生物农药 [2] 微生物农药就是指由微生物及其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由它加工而成的具有杀虫 除草 、杀鼠或调节植物生长等具有农药活性的物质 [3]。 1.活体微生物源生物农药 株,杀菌剂方面有以色列开发出的名为 Trichodex 哈次木霉制剂,可以防治灰霉病、菌核病、 霜霉病、 白粉病等叶部病害已在欧洲和北美 20多个国家注册, 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除草剂 方面有美国Ecogen 公司等开发的用于防除水稻、 麦类田间杂草的盘长孢状刺盘孢、 防除柑橘 杂草的棕榈疫霉菌,日本和加拿大也有—些品种。 我国早在 20世纪 50年代后期就开始应用白僵菌防治食心虫、松毛虫、玉米螟等的研究, 并得至U 了不断地发展。近年又分离出了绿僵菌菌株,现正利用其进行蝗虫、蛴螬的防治及 虫生线虫杀虫剂等活体微生物源生 绿色食品由于安全无公害而受到人们的普遍青睐, 但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与国外有较大的差 [1] 。 绿色食品是基于生态农业的农业生产模式生产的。 而生物农药的研制和应用是生态农业 、杀菌、 真菌——真菌可以被用作为杀虫、 杀菌、 除草的生物农药。 杀虫真菌目前世界上已记载 的约有 100属, 800多种。半知菌亚门集中了大约 50%的杀虫真菌。其中白僵菌是发展历史较 早、普及面积大、 应用最广的—种真菌杀虫剂。 美国和以色列等国家已筛选出了大量生防菌

蔬菜水果农药残留与降解办法

去除蔬菜水果农药残留办法 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是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只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洗涤和加工方法,就可以大大降低农药的残留量,保证蔬菜水果的食用安全。不同的蔬菜水果种类对农药的吸附能力不同,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最大限度去除蔬菜水果上的农药残留,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浸泡洗涤法去除农残 水洗是去除农残最简单的方法,农药大都溶于水,一般用清水洗净蔬菜表面泥污后,用清水浸泡20分钟,再用流水冲洗一段时间,或用淡盐水冲洗一遍就可以了。如果浸泡时间过长,会造成维生素的溶失,甚至加重污染,其次,可购买果蔬专用洗涤剂,蔬菜清洗后浸泡时加入,再用清水冲洗干净。这对附着力很强的农残很有效,第三,使用碱水浸泡法,在水中放上一小勺碱粉搅匀后再放入蔬菜。浸泡5-6分钟,把碱水倒出去,接着用清水漂洗干净。如没有碱粉可用小苏打代替,但适当延长浸泡时间,一般需15分钟左右。第四,淘米水清洗法,对于减少蔬菜上的农药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淘米水最好用头一两次的,因为米的表面含钾,所以头一两次的淘米水会呈现弱酸性,但是之后就开始转变为碱性,而农药只有在酸性物质中才会失去一定的毒性。最后注意洗菜的方法,应先洗后切。 2、去皮法最直接有效

对于带皮蔬菜,表面农药量相对较多,去皮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削皮的缺点是损失掉了果皮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3、用加热法去除农残 对一些难以处理的蔬菜如青椒、白菜、菜花、豆角、芹菜等,可通过加热去除农残,用清水冲洗污物后,放入开水中约3分钟左右,捞起,弃去废水,再用清水冲洗2遍,然后烹饪,此法对清除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效果很好。可清除50%~80%以上的农药残留,同时起到了杀菌作用。 4、利用蔬菜储存期分解毒素 在蔬菜采收后,储存期间,多数农药的有毒物质会逐渐降解,农药残留达到安全标准,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对于那些易于存放的蔬菜如冬瓜、南瓜等可先存放10~15天后再食用。 5、紫外线照射 通过紫外线照射,也可以使蔬菜中部分残留农药分解、失活。实验表明,蔬菜在阳光下晒5分钟,有机氯、有机汞农药残留分解达60%。

有机氯农药的微生物降解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现代地理学理论前沿开课时间:2013 -2014 第二学期 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科专业地理环境与污染控制学号2013210585 姓名邹艳艳 学位类别全日制硕士 任课教师丁林贤 交稿日期2014 年6月28日 成绩 评阅日期 评阅教师 签名

有机氯农药的微生物降解 摘要:本文综述了有机氯农药的来源,危害,降解解功能微生物的种类以及典型有机氯农药的降解途径以及影响微生物降解效果因素等,在各种能够降解有机氯农药菌的微生物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ruas)是最活跃、农药适应能力最强的菌株,与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过程的酶:主要要有脱氯化氢酶、水解酶和脱氢酶三种,它们通过共代谢,中间协同代谢或矿化等作用完成降解过程。由于有机氯农药的持久性和广泛污染性,研究出新的能够降解有机氯农药的微生物及菌酶以及降解机理及中问产物的类型是未来农药降解的主要研究重点。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酶;机理 前言:农药是重要的农用物资,在世界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防治病、虫、草、鼠害、保证农业高产稳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Pesticides,OCPs),也被称为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由于其突出的持久性、生物积累性和生物毒性等特征而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1[[2]是20世纪80年代前应用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农药品种之一,由于其具有价格低廉,高效广谱等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逐级上去,最终在哺乳动物,特别是人体脂肪组织中蓄积,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所以,自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范围内就陆续禁止生产和使用高残尉毒的有孰氯农药[4-5]。研究发现.北京地区总OCPs类物质平均含量高达77.7ug/kg超出了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GBl5618-1995)50ug/kg。浙江省平均值为34.41ug/kg,其中最高值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500ug/kg[6]。此外,甚至南极地区也发现了0.12-2.8ug/kg的DDT残留,常年不化的冰层也检出了0.04ng/kg的DDT。 降解有机氯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其中物理法和化学法,如焚烧、电化学法等都普遍存在着处理成本高,易造成二次污染,去除效果差等缺点,而生物法则主要利用微生物对OCPs的特异性降解机理进行降解,该法处理效果明显,在降解残留农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目前治理残留农药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有机氯农药的化学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