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概况
专题三:日本的职业教育
![专题三:日本的职业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bca47c81cc22bcd126ff0c59.png)
日本职业教育的沿革
(一)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的重建与改革 2.扩充发展期 • 1960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960---1970年的10年间, 需提供44万名工业高中的毕业生,且以机械、电气、工业 化学、木工等学科为中心,指出要大量培养科技人才。 • 1962年日本又为工业高中支付了国库补助金,使得倍增计 划得以顺利实施。 • 1966年在有关职教法规方面规定:通过高中普通科、职业 科,对学科理想状态的探讨,适应学生的个性、能力、特 点和未来不同职业工种的需要,谋求教育内容的多样化, 确立了317个新学科,实现高中职业教育的多样化。
专题:日本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学院:牛金成 Mail:Niujingc@
1
日本的职业教育
• • • • • • • 背景知识 历史 基本情况 学校职业教育 企业职业教育 社会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功能分析(讨论)
• 地理位置: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 西、 北隔东海、黄海、日本海与中国、朝鲜、俄罗斯相 望,东濒太平洋。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 州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土地面积37万多 平方千米 • 人口数量:1亿2千7百万人(2009年)
• 主要民族:大和民族
• 资源资源贫乏,90%以上依赖进口,其中石油完 全依靠进口。 • 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 经济: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一直是世界公 认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2009年,GDP 总计5.07万亿美元,人均GDP:42480美元
• 日本经济高度发达,日本通过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 各级各类技术人才和优秀劳动力,对日本不同时期 的经济发展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 日本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日本经济社会发展 的独有特征:①人口密度高,自然资源相对不足, 只能通过受良好教育的劳动力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②日本社会的文化特征,即集团主义、高依存性、 高信赖度、公司的终身雇用制度;③重视教育的传 统;④政府对教育的高度控制。
日本的职业高中教育简介
![日本的职业高中教育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f95f66ff5335a8102d220c1.png)
需 要 。 20 到 0 2年 , 日本 全 国 已建立 了 19所 综 合 8 高 中。 三种课 程在 法律上 地位平 等 ,但实 际上普 通
进入 9 O年代 。根据 中央 教育 审议会 的建 议 ,
一
是加强 了高 中职业课 程 的专业化 ,并 将职 业高
高 中的课 程对学 生升 大学是 非常 有利 的 ,这 就使
综 合高 中 。口
职业课 程 与普通课 程综合起 来 。
2 0世 纪六 七 十 年代 , 日本 经 历 了 迅 速 发展
( 栏目责编
王永康 )
・
基 础 教 育 参 考
・
大规模 重 组 , 以改进 教 学 内容 ;4 学生 从 小 学 到 ()
负责 制定 中小 学教 学大纲 , 包括 各级教 育 , 个年 各
级 及 每 门课 程 的 目标 和 内 容 。 小 学 和 初 中 的 教 学
中学 , 普通课 程到 职业课 程 . 要强 调实 践性教 从 都
学和 日常生活 的实 际体验 。 18 9 5年 。 学 与教 育审议 会 下 的职 业教 育 委 科 员会 通 过 政策 研究 ,正式 向文部 省 提交 报告 , 建
内 容 。 生 可 以 自 由 选 择 , 应 了 学 生 多 方 面 的 学 适
议 :1 除 了工 商专 业外 的其他 专业 也要增 加信 息 ()
技 术 课 程 ; 2 改革 课 程 , 其 内容 多 元 化 、 () 是 弹性 化 , 应 学 生 的不 同兴 趣 和志 向 ;3 充 分 利 用学 适 () 校, 企业 和社 区的教 育资源 , 开发 可实行 转 换的教 学计划 ,以实现 各类 学校 之 间的衔接 与沟 通 ;4 () 增加普 通 中学 的职业 教育 内容 。
日本的职业教育
![日本的职业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cb39518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e.png)
日本的职业教育与高等专门学校日本的职业教育比较发达,对于培养高级技能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了解概况,突出重点,便于借鉴,这里侧重介绍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 日本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现状明治以后,为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一些用简单的方法传授一些必要技术的讲习所、修技所应运而生,成为庶民接受初等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和获得某方面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1883、1884年日本政府分别颁布了《农业学校通则》、《商业学校通则》,标志着日本职业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1893年井上毅就任文部省大臣后,将发展实业教育作为加快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加以实施。
先后颁布了《实业补习学校规程》、《实业教育费国库补助法》等法令,大大加快了实业教育的发展。
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后,随着日本近代产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业教育的振兴带来了机遇。
1899年颁布《实业学校令》,统一了历来关于实业教育的各种规定,确立中等教育阶段的实业学校制度。
经过“二战”和战后几十年的发展,日本形成了比较符合国情的、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体系比较完整在办学性质上,有公立与私立;在办学类型上,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企业教育,其中学校教育是基础和核心;在办学层次上,有职业高中、专修学校、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等等,其中职业高中、专修学校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点,同时高等职业教育的比重有所增大,职业大学的地位有所提高。
在办学形式上,有职前教育、在职教育、转业教育,学制有长有短,灵活多样、互相补充。
这种职教结构既能适应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需要,又为不同年龄、性别、学历的人提供多种升学、培训、转业和提高的机会。
特别是满足了初、中级职业学校部分毕业生升学的需要和家庭对于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为吸收优秀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实现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综合化为克服传统职业教育偏重专业技术的培养而忽视基础学习,造成学生适应社会能力较差的弊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对职业教育进行了改革。
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897bc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60.png)
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摘要] 日本职业技术教育历史悠久,开展迅速。
本文介绍了学校内的职业教育、企业内的职业训练和公共职业训练三大部分以及与知识经济开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改革新趋势。
[关键词] 日本职业技术教育新趋势一、日本职业技术教育根本概况介绍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有着进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传统,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明治维新后,日本提出了“殖产兴业〞等新的治国方略,开始兴办近代职业教育,旨在通过开展实业教育,掌握欧美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日本是个“教育立国〞的国家,作为其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技术教育,更是受到充分的重视。
战后为了全面适应社会与经济开展的需要,政府在各个时期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政策、方案,并采取了各项详细措施,使职业教育不断得到改善与扩大。
如今,在日本已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比较完好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现行的体系包括学校内的职业教育、企业内的职业训练和公共职业训练三大部分。
其中,学校职业教育统属文部省管理,企业内的职业训练和公共职业训练统属劳动省管辖。
下面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来介绍日本职业技术教育:1.学校内职业技术教育众所周知,日本人具有很强的职业精神,这种精神很大程度来源于学校内职业教育的培养,主要来自初中、高中的职业技术教育,职业高中、专修学校和各种学校里进展的中等职业教育和在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里施行的高等职业教育。
(1)初中的职业技术教育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早在初中就已开始,主要通过技术家政课培养学生的根本素质,为承受更高的职业教育做好准备。
(2)中等职业教育高中分为以升学为目的的普通高中和以就业为主要目的的职业高中,以及二者兼而有之的综合高中。
普通高中和综合高中都开设职业教育课供学生选修,修满一定分数才能毕业。
职业高中那么是日本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体,它招收初中毕业生,3年后成为初级技术人员和技工。
按职业方向职业高中可分为工业科、农业科、商业科、水产科、看护科等。
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3b09e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7.png)
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趋势分析【摘要】日本职业技术教育在日本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培养技术人才和促进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探讨技术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以及技术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也会探讨日本技术教育的特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章将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技术教育的发展,为日本的技术人才培养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好的支持。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未来发展,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现状、发展趋势、技术技能培训、产业发展、特点、未来展望、政策建议。
1. 引言1.1 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日本职业技术教育在当今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技术教育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这些技术人才具有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日本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通过教育培训,许多年轻人可以获得就业技能,进入职场,实现自我发展。
技术教育也有助于提升个人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通过学习技能和知识,个人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乎着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日本职业技术教育一直以来在日本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我们更深入了解日本的教育体系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对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本教育制度的特点,以及技术技能培训对于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本文也将探讨技术教育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揭示日本如何通过技术教育来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通过研究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未来展望,我们可以为促进技术教育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推动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情况简介
![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情况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622d28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2.png)
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情况简介
蔡立良
【期刊名称】《交通职业教育》
【年(卷),期】1994(000)005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十年来,日本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经济大国,这与日本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下面就
我在日本进修期间所掌握的资料综合起来作个简单的介绍,供同行们参考。
一、日
本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日本职业教育体系,是随着日本产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和完
善的。
1975年前,职业技术学校是以"各种学校"和"未被许可学校"两种型式存在的。
当时,能够满足1956年日本文部省令中《各种学校规程》条件(参见表1)的学校,可被认可为"各种学校";不能满足该规程条件的学
【总页数】4页(P49-52)
【作者】蔡立良
【作者单位】湖南省交通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9.313
【相关文献】
1.日本校园足球发展情况简介 [J],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教育处
2.赴日本研修洪水防灾课程情况简介 [J], 郝莹;
3.日本校园足球发展情况简介 [J], ;
4.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空间——借鉴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J], 陈莉敏
5.日本キハ120系动车翻新情况简介 [J], 田邉尚(紀);彭惠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
![日本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c2b980cca58da0116c1749a9.png)
日本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摘要:日本职业教育是培养和训练日本普通劳动力的主要基地,本文就日本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进行研究并得出一些启示。
关键词:日本;职业教育;研究一、简介在人力资本的结构中,普教创造一般人力资本,职业技术教育产生特定的人力资本(Becker,1964),前者适用与人的一生及不同工作,而后者非全然如此。
但是后者能获取与工作相关的技能,该优势使得此人能更迅速的适应特定工作,更有创造力。
毫无疑问,受过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员工对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富足程度,对整个社会人群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保一个国家达到其所需技能水平,其政府会制定职业教育、培训政策和系统来便于其发展。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和教育情况的差异,不同的国家有着显著的不同的观点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体制上。
该文章针对日本职教机制的特征分析其如何提高公司生产力,以及其如何支持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中的发展。
二、日本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一)日本的经济和劳动力随着发展中国家携带廉价劳动力进入全球劳动力市场,日本热忠于发展和维系高等增值制造基础,充分利用新技术(Nakamoto,1995)。
该成果的实现预示着与劳动力参与的关系。
2001年,日本劳动参与率随教育成就一同增长,其中25岁到64岁的有中学教育程度以上的成年人,有百分之78的有工作(右图表1),比没有上过中学的成年人的劳动参与率高出6个百分点。
在7个国家中,日本居第2,仅次于英国(91%)。
日本受过中学教育的劳动力参与率位4。
这反映了日本劳动力参与率几乎等同于发达国家。
另一事实是教育程度会直接影响劳动力参与率。
(二)日本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分析在知识经济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通过成功利用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找出提高知识创造的方法。
因此,后面部分将针对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的主要特征来分析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1.资金来源在日本,该费用主要有教育体系和雇主分担,此外有限的国家赞助的公共事业部门做部分投资。
日本学校职业教育体系概况
![日本学校职业教育体系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49ff6aca19e8b8f67c1cb99e.png)
日本学校职业教育体系概况从日本社会整体来看,日本的职业教育由三大系统构成,即学校教育系统下的职业教育,公司企业系统下的职业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系统下的职业教育。
三者的功能和对象各有不同,学校教育系统下的职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将来走向社会的青少年提供就业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公司企业开展的职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针对进入公司企业里的员工开展企业文化和实际技能培训;社会保障系统下的职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失业者和转换工作的人提供再就业的技能培训。
三者的主要教育培训对象,简单地说就是未就业者、就业者、失业者。
由于三者的对象不同、目的不同,因而其教育培训方法也不尽同。
本报告主要以日本学校教育系统下的职业教育为对象,简要概述其构成体系和特点,以及对我国学校职业教育可资借鉴的几点启示。
一、制度体系的构成日本的职业教育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体系当中,从小学到研究生阶段分别承担着职业教育的不同功能,但就学校教育整体布局来说,中等后阶段的学校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也是日本学校教育呈现多样化格局的阶段。
1.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小学6年和初中3年是日本的义务教育阶段。
就职业教育内容来说,主要是根据学生成长发育的阶段特征,重点进行劳动观、职业观的培养以及今后能在社会上自立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的培育。
2.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义务教育结束也就是初中毕业后,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志向进行分流,其中98%的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校继续学习,0.7%的初中毕业生就业。
进入高中阶段学校继续学习的初中毕业生中,96.9%的学生考入一般意义上的高中,0.9%的学生考入高等专科学校,0.2%的学生考入专修学校学习。
高中分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综合高中。
普通高中以学生报考大学等升学为主要目标,学生占日本高中生总数的72.3%。
职业高中以学生毕业后就业为主要目标,主要分工业、农业、商业、水产、家庭、信息等专业学科,学生占日本高中生总数的23%。
综合高中是兼顾升学与就业两个方面,使学生在学期间逐渐明确自己的未来方向。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cff99a2b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97.png)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日本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职业教育是培养具备实际就业能力的人才的教育体系,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日本一直被视为成功的榜样。
本文将介绍日本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并从中提取出对其他国家的启示。
日本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此之前,日本的教育主要是以传统文化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很少受到重视。
但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实际技能的需求不断增加,职业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日本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大力投资于职业教育,并建立了全面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职业中学、职业高中和职业大学等。
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地位也得到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职业教育机构接受培训。
这一时期的成功得益于政府的重视和投资,以及与企业界的紧密合作。
日本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与企业界的紧密关系。
日本的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与学校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同时,日本企业也参与职业教育的制定和评估,确保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符。
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使得日本的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实用的技能。
另一个特点是职业教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日本的职业教育体系非常庞大,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选择。
不同的职业教育机构和课程设置,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和兴趣。
此外,职业教育也注重灵活性,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得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
日本的职业教育还注重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
与传统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加强调实际操作和技能培养。
学生在职业教育学习期间,将接受大量的实践训练和工作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实际应用技能。
这种注重实践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毕业后具备实际就业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
从日本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政府的投资和重视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日本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
![日本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9b6cf559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9.png)
日本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日本一直以来都是世界闻名的制造业强国,而这个成就主要归功于日本出色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
日本的职业教育与学校教育并列,是日本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
本文将介绍日本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的优势以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
日本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的特点日本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与其他国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历制度日本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相对于其他国家更注重实践,更加强调技能和能力。
日本的学历制度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初等教育:小学和初中。
•中等教育: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大学和专科学校。
2. 职业教育与学校教育并列在日本,职业教育和学校教育地位并列。
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不需要大学学位或者研究生学位才能进入职场。
很多日本人选择直接进入职场,通过公司内部的职业培训和大量的实践机会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3. 在职培训在职培训是日本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的又一特点。
在职培训让员工在工作中得到实践锻炼,能够更快速地学习和掌握各种技能。
日本的一些大公司都会提供大量的在职培训机会,以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同时也能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日本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的优势以下是日本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的优势:1. 培养实用型人才日本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更加关注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
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很多机构都会更加强调实践性的课程,以培养出实用型人才,这也是日本技术和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2. 改善就业状况日本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不仅能培养出实用型人才,也能改善就业状况。
在日本的职场中,很多职位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能力,因此,从职业教育和培训中获得实用技能的学生往往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3. 加强产业界和教育界的联系日本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通常会与产业界有所联系,以满足市场需要和提供更好的职业培训方案。
这种联系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的需求,同时也能让企业更好地吸收人才和培训人才。
日本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的背后日本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的成功离不开日本独特的教育理念。
日本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征的解决策略
![日本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征的解决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1c4751b4a7302768e99394f.png)
日本现代①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变迁的体系,大致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80年代末趋于成熟,90年代中后期以后开始转型。
进入21世纪,随着日本经济社会的变迁,这一体系还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探索日本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分析其成因,对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日本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日本战后教育民主化改革,使得战前以双轨制学制为基础、以中等教育阶段实业学校为核心,上至高等教育阶段的实业专门学校、下至初等教育阶段的实业补习学校、高等小学实业科构成的涵盖初、中、高等三个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瓦解。
1947年,日本“6-3-3-4”单轨制学制形成,职业教育理论上仅存在于初中、高中“职业(专业)科”中,空间被大大压缩。
战后初期,初中设职业科,不久改为“职业,家庭科”,从具体职业教育转向职业意识培养等准职业教育。
后期中等教育只有高中一种类型的学校,战前实业学校发挥的功能开始由高中的一类学科,也就是职业类学科来承担。
尽管1951年颁布的《产业教育振兴法》规定对高中职业学科实施国库补助,提升了高中职业学科实验实习水平,但为保证高中教育的共通性,高中职业学科必须以半数以上教学课时进行国语、社会、数学、理科等普通教育课程的教学,有关职业的课程包括实习课时还不到总课时的一半,与产业现场的实际要求有一定的距离。
“6-3-3-4”单轨制学制通过压低旧制大学、拔高旧制高等学校及专门学校而使战前多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统合于四年制新制大学。
但是,大量未达到大学设置基准的旧制专门学校难以处置,而社会经济产业确实需要短期高等教育机构作为权宜之计,1949年占领当局认可了短期大学的设立。
1951年旧金山条约签订,日本重新独立,日本政府着手通过“多样化”政策构建多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
在财界、政界的不断推动下,1962年文部省开始建立高等专门学校,1964年又使短期大学制度永久化,1976年《专修学校法》颁布又实现了作为“高等教育水平的各种学校”的专修学校专门课程(以下简称“专门学校”)法制化,实现了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专门学校的机能分化。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及其对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及其对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a540c41c850ad02df804105.png)
大学
高等职业教育
三、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构造及形成
(一)日本高职教育体系构造分析
1、短期大学(junior college
)
2、高等专门学校(technical college
)
3、专门学校(special training college )
(二)日本高职教育体系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推动体系变化 2、私学教育政策确定体系的基本结构 3、传统文化影响体系形态
(4%) 工 业
专门学校
( 32.4% ) 社会科学 ( 32.4% )
( 14.5% ) 人 文
大
学
( 15.8% )
图表-7
教育机构与劳动力市场对应模式
劳动市场
义 高 务 中 教 教 育 育 非大学型 教育机构 大学型 教育机构 内部 劳动市场 外部 劳动市场
其他的 教育机构
图表-8
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类型
50万
18岁人口
短大入学率
专门学校入学率
(三)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发展及趋势
1、世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多元化
2、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方向及趋势
六、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对中国高职发 展的启示
(一)对高职教育体系建构的借鉴与参考
1、大力发展民办高等职业教育 2、优化高职教育体系的结构与功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表-2
高中毕业后的进路模式
高 中 毕 业 者
升 学 组
就 业 组
升学
落榜
调换工作
就业
复考
专门学校
无业者
高 等 教 育 的变 化
劳动市场的变化
图表-3
学校教育型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体系及课程特点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体系及课程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ca5d9395a8102d276a22fc8.png)
家政、 教育 、 艺术等专业 , 只有少数 的国立 、 公立学校 开设一 些 工学 、 农学 、 保健 等 专业 。由于 学校 的主 要 功能是对女子 提供 高等普通教育 和职业教育 的机 会 , 以有 人 戏 称 日本 的短 期 大 学是 培 养 贤 妻 良母 所
一
定员 。这些 政 策 性 的调 整 , 短 期 大 学 进入 四 年 制 为 大学 的学生 编制 敞开 了方 便之 门 。 由于短 期大 学可 以 自主推 进具 有 特 色 的教 育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式, 所以短期大学以自我责任维持其教育质量, 短期 大学与高等专门学校、 专门学校相 比, 不但能够提供 与四年制大学 同样 的教育 , 同时也能够体现 自身 的 特点。
p r f a a eehg e o ain d c t n h ea o ay s f a a eehg e o a o a d — at o p n s ih r c t a e u a o .T p c p eo p n s ih rv ct n le u s J v ol i l J i
和课程体 系进行 了阐述 , 并分析了 日本 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及课程设置对我 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 关键词] 本高等职业教育 ; 日 教育体系 ; 课程特点 [ 中图分类号 ]G 1 72 [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编号 ]10 94 (0 8 1 0 6 0 09— 0 2 20 )1— 0 3— 3
( oi d c inC n rC a gh nA tm beId syIstt,C ag h nJ i 10 1 ,C i ) &, t E ua o et ,h n cu uo oi ut tue h n cu in 30 h a ,y Z t e l n r ni l 1 n
日本教育制度
![日本教育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b2c2c0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5.png)
日本教育制度日本教育制度是一套高度规范和精细的系统,非常重视学习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对日本教育制度的概述。
首先,日本教育制度是由国家教育委员会负责规划和管理的。
该委员会负责教育政策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和审核、教师培训等事务。
他们与各个教育机构密切合作,确保教育的质量和一致性。
日本教育制度采用了9年义务教育制度,即小学为6年,初中为3年。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基础学科如语文、数学、科学等,同时也接受艺术、音乐、体育等综合素质培养。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更加深入的学科知识,并开始为高中的学习做准备。
高等教育在日本也非常重要。
高中生可以选择进入普通高中或职业学校。
普通高中为3年,学生可以选择文理科和艺术科来进一步专攻自己的兴趣领域。
职业学校则是为了提供实际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就业。
高中毕业后,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或职业学校。
大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提供各种学科的学习机会。
学生可以选择在公立或私立大学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决定专业。
另外,职业学校也是重要的选择之一。
职业学校提供实际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能够更快地就业。
这些学校专注于教授实用技能,如烹饪、美容、汽车维修等。
日本教育制度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学术知识,学生还学习道德、社会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需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区服务,以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除此之外,日本教育制度在教师培训方面也非常注重。
教师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和培训,获得资格证书才能从事教育工作。
教师被视为学生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角色不仅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日本教育制度是一个非常规范和系统的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并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通过这样的教育制度,日本的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教育,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日本职业教育概述
![日本职业教育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6d36e9f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a.png)
日本职业教育概述许瑞泉;徐义圣【期刊名称】《西北职教》【年(卷),期】2006(000)007【摘要】职业教育体系概述日本的职教体系相当完整。
整个职业教育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企业教育等构成,而且三者联系紧密,可谓比较成功的职教体系与模式。
(一)学校职业教育1、初中和普通高中的职业教育:日本的初中跟我国一样,也属于义务教育阶段。
它的主要目的是实施普通中等教育,也进行基本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育,设有家政科和技术科。
而高中担任了双重角色,其一是实施普通教育,为青年升学作准备;其二是实施职业教育,为青年就业作准备。
2、职业高中:这是日本职业教育的重点,通常职业高中分为农业、工业、商业、水产、家政、看护六大专业领域。
在实践中,职高形成了颇具个性的特色模式,具体表现为:①多样的办学形式。
主要是指职高的设置者有国家、地方政府抑或是私人。
②综合化的专业设置。
主要是指两个途径,一是设置“集合型”高中;二是重新组合职业学科,调整学科结构。
③强化普通教育。
④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日臻完善。
3、高等专门学校:此种学校于1961年创立,是作为六、三、三、四学制的一种例外,其入学对象为初中毕业生,修业五年,目标是面向工业的技术人员,毕业生就业一般是制造业为中心的企业为主。
4、短期大学:它是日本高校的一个重要方面,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具有...【总页数】2页(P)【作者】许瑞泉;徐义圣【作者单位】上海华东师大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相关文献】1.日本早期职业教育现代化释论——读《日本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有感 [J], 朱旭东2.国外职业教育概述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J], 毛雁红3.高等职业教育在鄂悄然兴起--我省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概述 [J], 余仲平4.20世纪以来日本学界对日本现存漳州窑陶瓷的相关研究概述 [J], 罗艳姣;5.“日本侵华史料的发掘、整理与研究”笔谈——《日本侵华决策史料丛编·政治外交编》概述 [J], 臧运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学校职业教育体系概况从日本社会整体来看,日本的职业教育由三大系统构成,即学校教育系统下的职业教育,公司企业系统下的职业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系统下的职业教育。
三者的功能和对象各有不同,学校教育系统下的职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将来走向社会的青少年提供就业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公司企业开展的职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针对进入公司企业里的员工开展企业文化和实际技能培训;社会保障系统下的职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失业者和转换工作的人提供再就业的技能培训。
三者的主要教育培训对象,简单地说就是未就业者、就业者、失业者。
由于三者的对象不同、目的不同,因而其教育培训方法也不尽同。
本报告主要以日本学校教育系统下的职业教育为对象,简要概述其构成体系和特点,以及对我国学校职业教育可资借鉴的几点启示。
一、制度体系的构成日本的职业教育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体系当中,从小学到研究生阶段分别承担着职业教育的不同功能,但就学校教育整体布局来说,中等后阶段的学校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也是日本学校教育呈现多样化格局的阶段。
1.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小学6年和初中3年是日本的义务教育阶段。
就职业教育内容来说,主要是根据学生成长发育的阶段特征,重点进行劳动观、职业观的培养以及今后能在社会上自立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的培育。
2.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义务教育结束也就是初中毕业后,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志向进行分流,其中98%的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校继续学习,0.7%的初中毕业生就业。
进入高中阶段学校继续学习的初中毕业生中,96.9%的学生考入一般意义上的高中,0.9%的学生考入高等专科学校,0.2%的学生考入专修学校学习。
高中分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综合高中。
普通高中以学生报考大学等升学为主要目标,学生占日本高中生总数的72.3%。
职业高中以学生毕业后就业为主要目标,主要分工业、农业、商业、水产、家庭、信息等专业学科,学生占日本高中生总数的23%。
综合高中是兼顾升学与就业两个方面,使学生在学期间逐渐明确自己的未来方向。
综合高中制度创建于1994年,因此综合高中(包括综合学科)的学生只占日本高中生的 4.7%,但从发展趋势看近些年学校数和学生人数在逐渐增加。
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62年,是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初期应日本企业界的强烈要求,为培养支撑日本工业发展的骨干技术人员而设立的5年一贯制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
由于高等专科学校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具有工作一线需要的实际操作能力,就业后能很快胜任企业的工作需要。
因此,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深受日本企业的欢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
由于高等专科学校实行五年一贯制教育,学生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并且就业去向较为明确,因此在课程安排上能统筹考虑。
特别是实验实习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近1/3,突显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特色。
以工程专业的课时安排为例,课堂授课占59.8%,讨论课占8.4%,实验实习占31.8%。
学生毕业时可获得副学士学历(相当于大专)。
专修学校是日本学校教育种类中的一个法定称呼(1976年《专修学校设置法》),它实际上由三个层次的课程构成,即专门课程、高中课程、一般课程。
以开设“专门课程”为主的专修学校,一般又称为“专门学校”,主要招生对象是高中毕业生。
以开设“高中课程”为主的专修学校,在日文中一般又称为“高等专修学校”,主要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
以开设“一般课程”为主的专修学校,一般通称为“专修学校”,入学资格不限,主要以书法、钢琴演奏技能、编织等实际生活技能为教育培训内容。
根据日本文部省2004年的统计,专修学校数量为3831个,在校学生数量为78.6万人,其中学习“专门课程”的学生为68.5万人,占专修学校人数的87.2%;学习“高中课程”的学生为5.3万人,占专修学校人数的6.7%;学习“一般课程”的学生为4.8万人,占专修学校人数的6.1%。
日本专修学校三种课程的学校和学生人数分布(2004年)注:同时设有专门课程和高中课程的学校,分别计算。
高等专修学校与职业高中虽然都是以初中毕业生为对象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但与职业高中相比,“高等专修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更加重视与职业资格的取得和职业技能考核相关的内容,它不受文部科学省颁布的职业高中《学习指导要领》的限制,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高等专科学校与专门学校制度的创立,打破了战后初期日本教育改革确立的单轨制学校教育体系,使日本的学校教育体系在义务教育阶段后进入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行的双轨制时代。
3. 高中后的职业教育高中阶段的学习结束后,有68.1%的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学校继续学习(其中52.8%考入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等,15.3%考入专门学校),19%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
另有6.9%的高中毕业生进入专修学校学习,5%的高中毕业生既不就业也不入学。
四年制的本科大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较高的素养和专业能力,为社会提供高水平专业人才和广泛的职业人。
但除工程、医学、艺术等专业外,大部分是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或专业领域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大学把职业技能培训的责任寄托在企业。
短期大学的学制为2年,主要目的是讲授、研究专门的学艺,培养职业及实际生活所需要的能力,58%的在校生是在培养幼儿教师、保育员等的教育专业或培养营养师、福祉看护士等的家政专业以及培养护理师等的保健专业学习。
与高等专科学校相比,短期大学的理论学习更多一些。
同样以工程专业为例,短期大学的课堂授课占67.7%,讨论课占3.1%,实验实习占29.2%。
专门学校的学制一般为2-3年,以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主,实施实践性职业技能教育。
具有3年以上行业从业经历的教师占专门学校师资的80%以上,这就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了解、学习和掌握毕业后就职行业的实际技能和所需要的知识提供了师资方面的前提保证。
其次,进入专门学校学习的学生,大部分对未来的就业取向都较为明确,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紧密围绕学生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资格而进行,使学生在毕业时就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具有报考职业证书的资格。
专门学校的大部分专业,其实验实习课时占总课时安排50%以上,农业、服饰与家政等专业的实验实习课时甚至达到70%。
在校生中,应届高中毕业生占68.8%,大学毕业生占7.8%。
二、问题与对策根据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职业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专题委员会今年7月底公布的中期报告显示,就日本社会整体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对学校教育体系下的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在考虑学生未来走向时,都优先选择以升学为目标的普通高中。
但是,近年来的统计显示,普通高中毕业生与职业高中毕业生相比,被公司企业录用为非正式员工的比率更高,突显出普通高中的职业教育环节的薄弱问题。
其次,在日本长期以来,人们将学校的功能主要定位在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特别是大学开展的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更加薄弱;职业观和职业技能等的培训主要依靠公司企业来承担。
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支撑企业得以不断发展的“终身雇佣制”也开始解体。
据日本政府统计,在工作后3年内辞职的人员,其比率分别为,初中毕业生中70%,高中毕业生中50%,大学毕业生中40%。
建立在“终身雇佣制”基础上的日本企业内培训,面临着如何在新的体制和形势下为确保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而开展培训的新课题。
此外,在15-34岁年龄段人口中,有170万人为“自由职业者”,60万人为“无业无学者”(2008年);在15-19岁年龄段的就业人口中,40%为非正式员工,在20-24岁年龄段的就业人口中,32%为非正式员工(2007年)。
针对上述日本学校教育中存在的职业技术教育的薄弱环节,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政府开始大力提倡贯穿于日本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的职业生涯教育,着手进一步完善日本学校教育体系下的职业教育。
在大学阶段,从90年代末开始推行就业体验的实践环节,加大了大学阶段的职业技能教育的力度。
在研究生阶段开设了诸如法学、工商管理等专门职业学位课程,培养特定的高层次专门职业人才,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更加重视实践性技能的培养。
在高中阶段,进一步增加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现场参观企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举办讲演或讲座和就业体验等活动,增强对未来职业去向的思考等。
近年来,由于日本企业的重组及经济不景气,失业人数及未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包括在学的大学生在内,为取得某项职业资格或掌握一门职业技能,也纷纷到专门学校学习。
为此,日本政府开始就专修学校制度重新进行研讨,以扩充其职能,提高其应对水平,加强对失业和再就业人员的培训功能。
三、经验与启示1. 吸纳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人士参与职业教育政策制定纵观战后日本职业教育政策的决策过程,可以看到,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主要职业教育政策和改革措施,都与日本企业界和行业团体的积极参与密切相关。
仅以目前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中的职业生涯与职业教育专门委员会为例,在30名委员中就有7人来自于日本的企业或行业团体。
这样,企业界和行业团体对学校的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要求,可以直接反映到教育政策与改革措施当中,同时大多数的教育改革措施也能得到社会广泛的支持与理解。
2. 明确界定各级职业教育机构的目标、工作重点日本的各级职业教育机构注重自身的特色,目标和定位比较明确。
高等专科学校以培养实践型技术者为自己的总体目标和定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目标和定位,目前,高等专科学校提出以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实践型技术者或实践型的开发性技术者为目标;专门学校则坚持以职业资格的取得为目标,突出实践实习性教学和实用性的特色。
这些都为我国各级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范例。
3. 加大有一线实践经验的教师的比重职业教育较之普通教育而言,不是以纯粹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为重点,更多的是加强实践性技能的培训和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师具有行业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至关重要。
日本专门学校教师80%以上具有3年以上的行业经验,50%以上具有10年以上的行业经验;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20%以上具有行业或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
这些教师不仅能从理论上知道学生,而且在实际技能的操作上也能指导学生。
当然,关键是如何将这样的人才吸引到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来。
日本的经验是采取特殊政策,不唯学位学历,基本上是要具有本科毕业文凭,特殊人才也可以是大专层次毕业的,关键是看是否具有胜任教师工作所需要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
4. 密切职业资格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职业资格是社会对职业身份和价值的一种认同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