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的翻译方法及忠实
中级口译英译汉翻译技巧
中级口译Intermediate interpretation基本翻译技能Fundermental translation material上海中级口译第一阶段考试翻译部分考试大纲(英译汉)考试要求英译汉考试要求考生在30分钟内,凭自己的英语和汉语能力(不能使用任何词典、参考资料或其他媒介),运用所学到的翻译知识和技巧,将一篇长度为180个词左右的英语文章段落译成汉语。
译文须忠实原文的意思,且语言通顺,符合汉语规范考试题型所给文章段落是原汁原味的英文,选自近年来国外英语书报杂志,内容涉及国际、美国和英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或历史。
句子有长有段,结构简繁不一,语言难度适中。
考试目的英译汉的考试目的,旨在考核考生经过正规培训或系统自学后所具备的英译汉的实际能力,检查考生是否达到《上海市中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要求,是否具有继续进入高级阶段培训所需要的水平。
(汉译英)考试要求汉译英考试要求考生在30分钟内,凭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不使用任何词典、参考资料或其他媒介),运用所学到的翻译知识和技巧,将一篇长度为180个字左右的汉语文章段落译成英文。
译文须忠实原文的意思,且语言通顺,符合英语规范。
考试题型所给文章段落选自近年来国内书报杂志,内容涉及我国的内政外交、改革开放、社会文化、历史大事或上海在各个方面的发展。
句子有长有短,结构简繁不一,语言难度适中。
考试目的汉译英的考试目的,旨在考核考生经过正规培训或系统自学后所具备的英译汉的实际能力,检查考生是否达到《上海市中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要求,是否具有继续进入高级阶段培训所需要的水平。
翻译部分评分标准虽然翻译讲究整体效果,其好坏很难用分数来量化,但是中级笔译毕竟是一个标准化考试,也就存在着相应的阅卷尺度和评分标准。
经过中级笔译考试多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现行的评分标准大致如下:分数分配1)英译汉50分2)汉译英50分2. 时间分配1) 英译汉30分钟2)汉译英30分钟3. 单词数量180个词左右4.句子数量(以句号为准)1)英译汉5-8句2)汉译英4-6句5. 句群数量(不以句号为准)无论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都是五个句群,每个句群10分。
口译的标准和原则
口译的标准和原则
口译的标准和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准确性:口译应尽可能准确地传达讲话者的意思,不掺杂个人理解或加入自己的观点。
口译员应尽力避免翻译错误或误解。
2. 流畅性:口译员应保持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流利的口译技巧,确保信息在翻译过程中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3. 中立性:口译员应保持中立的立场,不对讲话内容进行评判或偏颇,尊重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4. 忠实性:口译员应忠实于原始讲话内容,不随意删减或增加信息。
在遇到无法直接翻译的文化差异或难以表达的内容时,可以适当注释或解释。
5. 合适性:口译员应根据具体场合调整口译方式和语言风格,以适应不同的听众群体和环境要求。
6. 专业性:口译员应具备专业的背景知识和丰富的语言技巧,及时更新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7. 快速性:口译员应准确抓住讲话者的主旨和要点,及时反应并适时调整自己的翻译速度,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
口译的标准和原则是以准确、流畅、中立、忠实、合适、专业和快速为基础,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有效沟通。
学习口译的心得体会
学习口译的心得体会学习口译的心得体会作为一名从事口译工作的人员,我深知口译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的技巧。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现将其总结如下。
首先,掌握源语和目语。
作为一名口译人员,理解和运用源语(即被翻译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全面掌握了源语,才能更好地进行口译工作。
同时,掌握目语(即翻译成的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
掌握目语是为了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因此,我在学习口译时,注重对源语和目语的学习和使用。
其次,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
口译是一项需要高度准确的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工作。
因此,我在学习口译时,注重提高自己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我会经常听一些外语广播、新闻和演讲,用以提高我的听力水平。
同时,我也会经常进行口语练习,提高我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对话内容。
再次,注重记笔记和积累词汇。
在口译过程中,记笔记是非常重要的。
记笔记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源语内容,同时也可以辅助翻译过程。
因此,我在学习口译时,注重记笔记的技巧和方法。
另外,积累词汇也是非常重要的。
口译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专业术语和高级词汇,只有积累了足够的词汇量,才能更好地进行翻译工作。
此外,了解背景知识和文化背景。
口译工作往往涉及到各种各样的领域和话题,因此了解一些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背景知识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对话内容,并准确地进行翻译。
同时,了解和熟悉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是必要的。
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会影响到对话内容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因此,我在学习口译时,注重了解各种领域和文化背景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最后,不断实践和反思。
口译是一项需要实践和经验积累的工作。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口译能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因此,我经常参加各种口译活动,如研讨会、会议等,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口译水平。
同时,在实践中我也会不断反思和总结,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这样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口译水平。
英语口译翻译的十大原则
英语口译翻译的十大原则英语口译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性和灵活性的工作,成功的口译翻译不仅需要精通两种语言,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解读和传达能力。
以下是英语口译翻译的十大原则。
1.准确性准确性是口译翻译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口译翻译需要准确无误地传达源语言的意思,确保译文准确无误地传达到目标语言的听众。
2.流畅性流畅性是口译翻译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译员需要以自然流畅的方式传达信息,使听众能够顺利地理解译文。
3.忠实传达口译翻译需要忠实地传达源语言的意思,而不是进行主观解释或添加个人观点。
译员应尽力保持中立,并尽可能忠实地转达源语言中的含义。
4.适应目标文化口译翻译需要考虑目标文化的特点和习惯。
译员需要了解目标文化的背景和语言表达习惯,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
5.回避歧义口译翻译需要尽量避免歧义和模糊表达。
译员应通过合适的语言表达和衔接手段来清晰地传达信息,以确保听众正确理解。
6.简洁明了口译翻译需要保持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修饰和累赘的句子结构。
译员应尽量使用简短明了的语言,以保持听众的专注和理解。
7.时效性口译翻译需要在接收到信息后迅速准确地进行转达。
译员需要具备快速反应和思维敏捷的能力,以便及时地传达信息。
8.语法准确口译翻译需要遵循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
译员应注意语法结构的正确性,并尽量避免语法错误和不通顺的表达。
9.场景感知口译翻译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和语境来进行适当的翻译。
译员应根据具体的场合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传达信息。
10.职业道德口译翻译需要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保持译员的中立性和保密性。
译员应尽力避免个人偏见和利益冲突,确保译文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以上是英语口译翻译的十大原则。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口译翻译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并实现沟通的目的。
俄语口译技巧
俄语口译技巧1. 词义的引申俄汉语由于使用习惯不同,有许多词或词组,从原文上下文来看并不费解。
可是,如果按其词面意义直接翻译,就会显得生硬、逻辑不通。
这种状况下,应当引申词语的意义,选择恰当的表达手段,灵活处理原文中的一些词句,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翻译。
2. 词量的增减许多状况下,俄语词与词的搭配习惯与汉语有较大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几个词搭配之后产生重复,如果直接译成汉语,译文会显得啰嗦。
这种状况下,译成汉语须减词,把原文中那些没有实义的词省去不译,译文才干简洁明快。
二是词与词搭配缺少中间过渡词,如果直接按字面译成汉语,这样不符合汉语习惯,甚至会产生误解。
这种状况下,译成汉语须加词,把字里行间潜在的词增补出来,译文才干符合汉语习惯,且语意畅达。
3. 用词要确切俄汉语大多数词都是一词多义,原文词的一个意义通常在译文中可以找到几个表达同义的词汇,可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上下文中只有一个意义。
因此,在选词时,须依据原文词在上下文中的具体意义和语义搭配模式来选择。
2俄语发音误区一、元音不够饱满元音不够饱满经常是中国人学习语言时通病。
因为在汉语发音时,嘴又扁又平,并且很轻,唇舌部运动也十分的稍微。
在这种发音习惯的影响下,俄语元音所要求的嘴唇立体,圆撮,唇舌用力不要滑动等关于中国人来说就是一个难点。
例如:俄语中很重要的一个元音а。
俄语[а]与汉语[ā]发音方法基本相同,但是俄语[а]比汉语的舌位偏前、偏低些。
并且发俄语[а]时嘴的扩张程度比汉语大;俄语中统一重要的还有一个元音[о]。
这个音与汉语[ō]虽然相近,但是有显然差别。
俄语[о]双唇前伸并且要圆撮,在发音过程中舌头和嘴唇不能滑动否则会发成汉语的[āo]或者[ōu]。
二、各别元音与汉语中的双元音混淆俄语中有10个元音:а,о,у,э,ы,я,е,ё,ю,и.其中а,о,у,и与汉语的单元音很像,但是发音要求不同,必须要在发音时进行区别。
而剩下的会和汉语的双元音有相似之处,往往必须要老师和同学注意区别。
口译的概念
口译的概念
口译是一种语言转换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一名口译员将一种语言中的口头表达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口头表达。
口译通常发生在现场、实时的沟通环境中,例如会议、会谈、演讲、庭审、新闻发布会等场合。
口译的目标是保持信息的准确性、流畅性和传达说话人的意图,同时尽量忠实于原始语言的表达方式。
以下是口译的一些关键概念:
1.源语言(SL):源语言是需要翻译的原始语言,即需要口译员从中翻译的语言。
2.目标语言(TL):目标语言是口译员将源语言翻译成的语言,即口译员要将信息传达给听众的语言。
3.口译员:口译员是专业的语言翻译人员,他们具备出色的语言技能、文化理解和传播能力。
他们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理解源语言,并准确、流利地表达出目标语言。
4.同传与交传:
5.同传:同传是指口译员在说话者讲话的同时进行口译。
这种形式通常在会议、大型活动中使用,口译员坐在隔音的小房间里,通过无线耳机将翻译传递给听众。
6.交传:交传是指说话者讲完一段话后,口译员再进行口译。
这种形式通常在较小的会议或面对面的交流中使用。
7.传递的准确性与忠实性:口译员需要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同时保持对原始语言表达方式和说话者的语气、语调的忠实。
8.记号与记号语言:为了更好地记忆和传达长篇信息,口译员可能使用特定的记号或记号语言,帮助他们在口头传递中更加流畅和准确。
9.文化敏感性:口译员需要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所涉及的文化有深刻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信息。
总体而言,口译是一项复杂而要求高度专业技能的任务,口译员的能力直接影响到跨语言交流的质量和效果。
释意理论下口译的忠实
释意理论下口译的忠实作者:陈丽君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42期摘要:忠实是衡量口译质量的重要标准。
基于释意理论,本文指出口译忠实体现在译文完整全面呈现原文信息内容,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且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上。
结合实例,本文从译文信息、译文语言表达两方面对口译忠实进行分析,为口译忠实的评估提供一个研究角度。
关键词:忠实释意理论信息内容语言表达1.引言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迅猛发展,口译活动日益频繁,人们对口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口译具备哪些条件才合格?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尽相同的口译质量评估标准,其中,“忠实”几乎被所有的标准所公认。
释意理论强调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忠实于意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忠实。
基于释意理论,本文结合实例,从译文信息完整全面、译文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两方面对口译忠实进行分析讨论,尝试为口译忠实评估提供一个研究角度。
2.忠实与释意理论忠实,即忠于原文的内容与精神,意思表达完整准确,不随意增、减,不胡编乱造。
忠实是评估口译是否合格的首要标准。
1986年,Buhler就研究用户对口译质量的期望值,指出了“原语意思的传译”的重要性在16个口译质量评估标准中位列第一。
[1]Mack和Cattaruzza (1995)对5个双语会议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一个理想的译者应该完整准确地把发言者的意思翻译出来。
[2]1998年,鲍刚提出了“全面”、“准确”、“通畅”的口译标准。
[3]200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梅德明教授将“准确”、“流利”列为口译的两大标准。
[41释意理论以巴黎高等翻译学校和塞莱斯科维奇教授为代表。
该理论强调口译是一种交际行为。
在交际活动中,语言是工具,交际双方所关心的是对方所要表达的思想或双方所交流的意义。
因此,口译的对象是原语所表达的信息内容,而非语言本身。
口译过程分为三步:理解原文,脱离原语语言外壳,提取原文的信息内容,用符合译入语习惯的方法对提取信息进行准确表达。
口译的过程是释意的过程,忠实的口译应当忠实于剖离语言外壳所获得的源语中的意义实质,而不仅仅是源语的表达形式。
英语口译中的十大翻译方法
英语口译中的十大翻译方法英语口译中的十大翻译方法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进而达到完整并即时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
下面是店铺搜集的十种英语口译翻译方法,现在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感叹词的不同译法1. "O, don't mother! I should like the flowers; do give them to me; I want them!" "Why, Eva, your room is full now."“妈妈,别这样﹗我喜欢这些花,把花给我吧,我要﹗” “得了吧,伊娃,你屋里的花都满了。
”2. "Well, that's odd!" said Marie. "What in the world do you want that for?"“哟,真是怪事﹗”玛利说,“你干嘛非要这个不可?”(2) 顺拆法His delegation agreed with the Executive Director/ that the fund should continue working/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social anddemographic factors.原译:他的代表团同意执行主任关于该基金会应继续为更好地了解经济、社会和人口的相互关系而努力的意见。
改译:他的代表团同意执行主任的意见,认为该基金会应继续努力,以求更好地了解经济、社会和人口这三方面的相互关系。
(3) 同义反译法1. Only three customers remained in the bar.酒吧间只有三个顾客还没有走。
英语口译翻译的十大原则
英语口译翻译的十大原则1)动宾连接原则考生在翻译动宾短语的时候,应先考虑宾语的成分。
宾语可能为名词、名词词组和句子。
不同成分的宾语决定了谓语的使用。
比如在以下例子中“希望”的选择面很大,既可以用hope 连接句子,也可以用hope for,look forward to等连接名词词组,那么考生就得考虑宾语更容易翻译成词组或句子。
因此,动宾连接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先宾语,后谓语”,翻译会豁然开朗。
中国人民始终希望天下太平,希望各国人民友好相处。
The Chinese people are always looking forward to globapeace and friendship among alnations.The Chinese people are always hoping that the world is at peace and people of alnations wilcoexist friendlily.2)时态原则时态在翻译中比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往往是考试中的一个难点。
时态有时可以体现一种感情因素,特别是进行时的使用,比如在第一个例子中现在进行时的使用体现出对中华民族的一种褒扬、赞美的口吻,翻译出了这句话的“精、气、神”,最后一个例子中过去进行时时常表示一种“特有的行为”,通常是偏向于negative的口吻,所以我们发现这句话十有八九是美国人自己写的。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自由和和平。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always been cherishing freedom and peace.The Chinese people always cherish freedom and peace.The Chinese people are always cherishing freedom and peace.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是……China was and remains to be …中国人民更深感自由与和平的珍贵。
如何提高口译能力
如何提高口译能力作为一名口译员,要想提高自己的口译能力,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语言素养和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一系列实用的口译技巧和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口译能力:词汇积累、听力训练、文化背景了解、专业知识掌握、自我反思和实践经验。
一、词汇积累词汇是口译的基石,掌握更多的词汇可以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原文,更快速地表达译文。
因此,积累词汇是提高口译能力的重要途径。
建议口译员可以通过自学、词汇书、背单词等方式来进行词汇积累。
此外,在实践中积累词汇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根据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进行针对性积累。
二、听力训练听力是口译的重要环节,口译员需要具备高水平的听力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并快速翻译。
因此,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听力训练。
可以通过英文听力材料、语言学习软件、翻译练习等方式进行。
听到一段话后,可以先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并记录下听到的一些关键词汇、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等,这有利于加深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和记忆。
三、文化背景了解口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需要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特点。
只有将文化背景融入到翻译中,才能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因此,口译员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社会习惯、历史背景等信息,以便在翻译时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四、专业知识掌握作为一名口译员,需要掌握一些专业领域的知识,比如医学术语、法律用语等,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原文,并更准确地翻译。
因此,建议口译员在实践中积累专业知识,并进行分类整理和学习。
五、自我反思在实践中,口译员需要及时反思自己的表现,找出自己在翻译中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及时改进和提升。
可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六、实践经验最后,提高口译能力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提升自己的经验和技能。
可以通过参加口译比赛、实习经验、个人项目等方式,不断地磨练自己的口译技能。
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策略和技巧。
口译相关原则
翻译宗旨:忠实,通顺翻译核心原则:思维居中--捕捉居中的关键词组|意识跟随--对对话的关键信息进行超前的逻辑延伸|首出原则--理解大略的文意,运用最熟悉的语块组合|意念整合--对全文的大概逻辑编排进行整合翻译操作原则:(翻译实战中的关键)吸要义--快速抓住句子含义|去结构--吸取要点信息,去除原来语言的句型结构|换思维--听中文用英文,听英文套正文,用终端语言判断译文的措辞和结构|用习惯--符合中文/英文惯用的表达方式翻译方法:1.语序---顺/逆(主语和谓语作为顺序的判断依据,与原文一致为顺,以此类推)2.词组---增/减,省/替,转/搭(中英表达习惯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增减)3.语态--被/主(中英文语法中的要求,一般英文被动,中文主动,反之亦然)4. 句子--合/切(中英文中长短句,从句的处理)符号原则:1.中文(母语)优先2.快速便捷记录(中文复杂用英语,英文复杂用中文)3.数字必记听记原则:1.心放松2.神要宁(宁心听要义,凝心记重点)3.手要快4.意要串(要义串成一体,串成全文)5.绝对信任(对自己能力,翻译技巧的信任)定序原则:居中找定点,以此调词序。
定好核心词(要义)然后进行快速排序。
记忆使用原则:短时记忆--一般为为居中的要义(不记就会忘记的那种)|长时记忆--平时积累的语块,句型|瞬间记忆--头尾瞬间的记忆(不用记也不会忘)PS:显现出来的--短时记忆绝对信任的--瞬时记忆放心使用的--长时记忆记忆不当:会出现语塞(卡住,说不下去),话空(不能及时反应出下文的串联)的情况记忆得当:语言流利且通顺口译原则:1.语气坚定,不抢风头2.明确了解自己是发挥语言媒介给语言增色的作用的角色3.不要过度加习惯语气词以及过度修正原意4.心态放松,放平5.练习时,口译的内容自己明白后才能说出来6.篇章翻译时,越到后面越要稳住,越要提高精神集中力7.信任自己的翻译。
口译理论——精选推荐
第一部分口译基础理论和技巧Basic Theories and Skills of Interpretation第一章口译基础知识Basic Knowledge一、口译与笔译口译(interpretation)与笔译(translation)作为翻译活动的两种实践形式,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在寻求原语(source language)与目标语(target language)之间的意义对等。
翻译行为旨在“理解”一“话语篇章”,然后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这一“话语篇章”。
“话语篇章”从根本上来讲是语言知识同语言外知识结合的产物,是翻译的对象。
“理解”离不开语言外知识,“重新表达”的质量也和译者的主题知识息息相关。
口译和笔译的最终目的在于保证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顺利交际(交流),因此,翻译的重点应当着眼于原语与目标语之间的意义上对等,而并非是其语言形式上的机械对应。
口译和笔译都有很长的历史。
口译活动是随着人类各民族相互交流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可以上溯到人类各种语言逐渐形成后的时期。
在这个意义上讲,口译的历史比笔译的历史久远得多。
口译活动在历史上的记载甚少。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曾将大量印第安人运到西班牙学习西班牙语,并将他们培养成口译译员。
明清时期中国的一些小说中对口译译员有了正式的称呼“通事”。
直到20世纪初,口译活动的开展仍以粗放式为主。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各个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口译译员的需求急剧增加。
1919年,“巴黎和会”首次借助英法两种语言的翻译进行谈判,当时的口译方式主要是发言人讲一段,译员翻译一段,即交替传译,也可称连续口译或接续口译。
这是口译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第一次正式出现了现代意义的口译技术,即口译的记忆、笔记、复述等基本技术。
此后,美国发明了一种让译员使用耳机听辨原语,同时使用话筒传送译语的“共时翻译”设备,这种设备在当时并没有获得口译界的认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纽伦堡战犯审判中,人们正式启用了同声传译,以保证在大量繁杂的听证、辩护、审判工作中能在原语话语结束时立即“同时”结束译语,从而节省宝贵的时间。
外语专业实践中的口译与笔译技巧总结
外语专业实践中的口译与笔译技巧总结外语专业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实用和重要的一个专业。
在日常的学习和实践中,口译和笔译是不可或缺的技能。
本文将总结一些外语专业实践中口译和笔译的技巧,以帮助读者提高在这两个方面的能力。
一、口译技巧总结1. 监听技巧口译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良好的听力技巧。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经常通过听取外语录音和观看外语视频等活动来提高听力水平。
此外,还可以尝试使用各种听力训练材料和技巧,如快速听写、听取不同口音和语速的材料等。
2. 记忆技巧在口译实践中,记忆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采用一些记忆技巧,如使用关键词,将信息分类整理,制作记忆卡片等。
这些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口语之间的关联和主要信息。
3. 分析技巧口译时,我们需要对原文进行快速准确的理解和分析。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一些分析技巧,如标注关键词、找出句子的主题和支持论点的证据等。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文并进行准确的口译。
4. 表达技巧在口译实践中,及时准确地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尽量避免使用生硬的翻译和语法错误。
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一些口译常用的表达方式和专业术语,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口译质量。
二、笔译技巧总结1. 阅读技巧作为一名笔译人员,良好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经常阅读不同类型的外语材料,如文章、新闻、故事等,以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
此外,还可以尝试使用一些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精读和扫读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翻译原文。
2. 理解技巧在笔译实践中,我们需要对原文进行准确而全面的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多次阅读和分析原文,标注关键词和句子结构,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和结构。
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翻译准确性和质量。
3. 翻译技巧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和风格。
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一些翻译技巧,如意译、润色和转述等,以便更好地表达原文的含义和风格。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语法的正确性。
口译9大步骤范文
口译9大步骤范文口译是一种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专业活动。
作为一项复杂而严谨的任务,口译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流程,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以下是进行口译的九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进行口译之前,口译员需要对相关话题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对专业词汇和相关背景知识的研究,并熟悉双方的文化和传统。
此外,口译员还需要了解并熟悉会议议程,以便能够预测将要讨论的内容。
第二步:理解原文在开始翻译之前,口译员需要完全理解原文的意思。
这包括理解说话者的语气和表达方式,以及文本中的细节和上下文信息。
口译员可能需要进行多次阅读和解读,以确保完全理解原文。
第三步:记笔记为了更好地记录和传达信息,口译员通常会在听较大篇幅的原文时记笔记。
记笔记有助于提醒翻译员关键信息的传递,并帮助他们在翻译时更加准确地重现原文的含义。
第四步:选择翻译方式根据会议的性质和需求,口译员可以选择不同的翻译方式。
常见的翻译方式包括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
同声传译是在演讲者讲话的同时进行翻译,而交替传译是演讲者讲完一小段之后进行翻译。
选择适合的翻译方式有助于确保翻译的时效性和流畅性。
第五步:翻译在进行口译时,口译员需要将原文的内容准确无误地传达到目标语言。
口译员应该根据原文的意思和语气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并确保翻译的流畅性和易理解性。
口译员应该避免添加自己的观点和个人偏见,而只传达原文的含义。
第六步:校对和修正在翻译完成后,口译员应进行校对和修正。
口译员应仔细检查翻译的准确性和表达方式,以确保没有误译或意义不清的情况。
如果发现错误或不准确之处,口译员应尽快进行修正。
第七步:口译交流技巧为了更好地进行口译,口译员需要掌握一些口译交流技巧。
这包括准确地转述信息,理解表达者的意图,适当运用非语言表达和解释涵义等。
口译员需要时刻注意语速、语调和语气,以确保与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
第八步:专业素养和行为准则口译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行为准则。
翻译中的口译方法
英语知识言语不同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除通过翻译过的书面资料之外,传布时沟通思想更为普遍。
此时,需要口译。
所谓口译,就是通过口头形式、用目标语言表达源语言的思想。
由于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口译工作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译员往往从事双向翻译,用两种语言交叉进行翻译。
其次,口译获取源语言中的思想并将其用目标语言表达出来的时间间隔很短,译员需在讲话人发言结束后,立即用目标语言将其思想表达出来。
在大多数情况下,译员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思索推敲,更没有可能查阅工具书或向专家求教。
不过,在理解讲话人的思想方面,口译人员也有一定的优势,可借助语气、手势、表情等。
第三,口译所使用的语言相对口语话,简洁易懂,符合口头表达的习惯,或者是尽可能地贴近讲话的风格。
如:I had to open the classroom door and walk to my seat before everyone. 如果讲话人是成人,可译为:我只好推开教室门,在众目睽瞪之下走向座位。
如讲话人是儿童,恐怕译为“没有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推开教室门,走向座位”更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
第四,口译工作往往发生在公众场合,译员需要注意自己的举止和仪表,同时还需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避免在众目睽睽之下因紧张造成翻译质量的下降。
(一)口译的种类从口译的工作方式看,口译可以分为两大类:交替翻译(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和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交替翻译,是指讲话人说完一句、一段或一个语意群后,停下来,由译员将其刚才所讲的话翻译给听众,讲话和翻译在现场交替进行。
同声传译,是指讲话人一面讲话,译员一面翻译,即讲话与翻译同时进行。
这种口译的方式常用于国际会议,如联合国、欧盟等机构的会议。
近来在我国召开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如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联合国妇女大会等,均采用同声传译的方式。
同声传译需要使用专门的设备。
口译基础必学知识点
口译基础必学知识点1. 口译技巧:口译技巧包括听力技巧、分析技巧、记忆技巧、表达技巧和应变技巧等。
口译员需要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掌握不同场景下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学会有效地记忆并运用词汇和知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2. 语言能力:优秀的口译员需要具备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准确的翻译技巧。
他们需要掌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语义和表达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对不同领域的专业术语和常用表达有一定的了解。
3. 文化素养:口译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和交际习惯,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他们还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信息。
4. 专业知识:口译员需要对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信息。
他们需要了解国际关系、经济、法律、科技、医学等方面的知识,熟悉相关的术语和表达,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5. 信息搜索与处理能力:口译员需要具备快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便在翻译过程中迅速获取必要的背景知识和相关信息。
他们需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如互联网、图书馆、参考资料等,提高自己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6. 职业道德:口译员应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保持中立、公正、客观的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
他们应遵守语言保密和信息保密的原则,严守职业道德规范,确保翻译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训练与实践:口译员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译能力。
他们可以参加口译培训班、参与模拟口译考试、听翻译大师的讲座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听力、翻译和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积累实际的口译经验,参与各种活动和会议,提高翻译的实践能力。
总之,口译基础必学知识点包括口译技巧、语言能力、文化素养、专业知识、信息搜索与处理能力、职业道德和训练与实践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口译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便更好地完成口译任务。
口译的种类、流程、方法和标准
翻译有笔译和⼝译之分。
在英语中,从事笔译的⼈被成为translator,⽽从事⼝译的⼈则被称作interpreter.不论是笔译还是⼝译,都是⽤⼀种不同的语⾔来解释和再现原话的意思内容。
笔译是通过笔头,即书⾯或⽂字形式,把⼀种语⾔表达的思想内容⽤另⼀种语⾔来再现。
⼝译则是通过⼝头的形式,把⼀种语⾔表达的思想内容⽤另⼀种语⾔来再现。
⼝译是⼀种特殊的⼝头交际⼿段,其任务是在不同语⾔、不同⽂化的交谈者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使交谈双⽅感觉不到语⾔障碍⽽⾃由地进⾏思想交流。
⼝译就其⼯作⽅式⽽⾔⼀般可分为即席翻译(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和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两⼤类。
讲话⼈说完⼀句话、⼀段话甚⾄⼀整篇后,由译员在现场⽴即译给听众的⼝译⽅式就叫做即席翻译,也称交替传译或连续翻译。
讲话的时间可以从⼏秒(⼏⼗个字)到⼏分钟(⼏百乃⾄⼏千个字)不等。
讲话与翻译交替进⾏。
这种翻译⽅式主要⽤于两种情况:⼀是正式会见、政治会谈、外交或商务谈判、公务交涉、⼤会发⾔、学术交流、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宴会祝酒、开幕式、闭幕式、法庭辩论、情况介绍会等正规场合,译员往往要借助笔记进⾏⼝译;⼆是接待、礼宾迎送、陪同、参观、游览、宴会、购物、娱乐、⽣活安排等⽇常会话中,译员通常凭记忆进⾏⼝译。
同声传译则是讲话⼈⼀⾯讲,译员⼀⾯译的⼝译⽅式。
同声传译主要⽤于国际会议。
同声传译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是会议传译,即译员利⽤⼤会会场的电化设备,在传译箱⾥通过⽿机收听讲话⼈的讲话,马上⼜通过话筒译给听众,⼏乎与讲话⼈同步,最多⽐讲话⼈慢⼏秒钟:⼆是视译(sight interpretation),即译员⼀⾯看原⽂讲稿或书⾯材料(如讲话稿),⼀⾯译出材料的内容。
⼀般要求译员不停地看,不停地译,⽽不是看完⼀句译⼀句;三是⽿语传译(whispering),即译员把会议上听到的话,⽴即⼩声地译给⾝边的⼀两个⼈听。
口译“简译”法及其应用实例解析
口译“简译”法及其应用实例解析一、“简译”法及其可接受性随着国际交流日渐频繁,口译在不同的领域都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口译的研究也随之越来越丰富。
其中,在对于如何将源语言(source language)接收、加工、处理并表达为目标语(target language)的问题上,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方法,其中一种便是“简译”法。
所谓“简译”,我国资深口译专家胡庚申认为,“简译”就是在口译过程中,译员不拘泥于原语表面层次结构和语量的多少,也不是把原话一句不漏地用目标语重述一遍,而是在充分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对原话进行高度提炼和浓缩后摘取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并省略其次要部分,然后用目标语简洁地将其所包含的信息结构表达出来[1]。
口译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口译即席性强;2)译员面对的是听众而非读者;3)语言特点常常是非正式的,口语化的;4)口译重点要求的是对源语言的准确理解而不是对原文每句话的准确记忆[2]。
而在口译标准上,一直存在有“直译”、“意译”等多种不同的翻译标准。
但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认为的那样,“不同门类的翻译有不同的要求。
有的需要严格对应,有的无需或很难对应。
能达意也行。
”[3]因此,“简译”在理论上可以说是符合口译特点和口译标准的。
在现实生活中,现代科技辅助下的交流方式,如计算机、投影仪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口译所必需负载的信息量,为简译的实行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同时,中外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使交流双方在专业上使用共同语言、术语和符号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交流双方在专业知识上、工作语言上的“共通性”增强,为简译的实行提供了客观的便利条件。
此外,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参加交流的人员对交流的实效和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交流双方在面对冗余信息、次要信息过多感到不满,也从另一个角度催生了简译。
因此,“简译”在翻译实践中是可行的。
二、“简译”应用实例分析以下结合实例分析,来看看在哪些场合下可以应用“简译”,译员又是如何对简译进行应用的。
口译嵌入法的一些例子(一)
口译嵌入法的一些例子(一)口译嵌入法的一些例子口译嵌入法是一种通过将外语翻译嵌入到主体语言中,使得外语听众能够理解主体语言的翻译方法。
下面是一些口译嵌入法的例子,并详细解释了其使用方式和优点。
1. 插入翻译在主语与谓语之间插入外语短语或句子进行翻译。
例子:主体语言:他说:“I love you.”翻译方法:他说:“我爱你。
”优点:•口译者可以快速捕捉外语信息,并立即进行翻译。
•口译者能够提供准确的翻译,使外语听众能够理解原文的意思。
2. 扩展翻译在主体语言中对外语进行扩展和解释。
例子:主体语言:他告诉我,我是”amazing”。
翻译方法:他告诉我,他觉得我很”了不起”。
优点:•扩展翻译可以提供更准确、更完整的信息,帮助外语听众更好地理解主体语言。
•扩展翻译还可以帮助外语听众更好地了解外语的含义和背景。
3. 解释翻译对于一些文化背景或专业术语,口译者可以在主体语言中解释其含义。
例子:主体语言:他提到了”karoshi”,这是一种日本工作过度致死的现象。
翻译方法:他提到了”karoshi”,这是一种日本工作过度致死的现象。
优点:•解释翻译可以确保外语听众对文化背景和专业术语的理解,避免误解或困惑。
•口译者可以提供与主体语言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外语听众更好地理解内容。
4. 概括翻译将长篇外语内容概括成简明的主体语言。
例子:主体语言:他用法语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内容包括他对人生的看法,他的梦想和对家人的祝福。
翻译方法:他用法语写了一封充满了情感的信。
优点:•概括翻译可以节省时间,并使口译者更专注于主题和关键信息。
•概括翻译可以帮助外语听众理解文本的大致意思,而不必过于关注细节。
5. 对比翻译将外语表达与主体语言进行对比,帮助外语听众更好地理解。
例子:主体语言:她在La Vie en Rose中唱到:“And when you speak, angels sing from above.”翻译方法:她在《La Vie en Rose》中唱到:“当你说话时,天使在上面唱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译的翻译方法及忠实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The evaluation criterion for good interpretation has been frequently discussed in the interpreting community and many scholars have proposed their own opinions. For example, Gile’s criteria include fidelity, quality of the voice as well as usage of terminologies, etc; Bao Gang proposed complete and accurate interpretation and fluent delivery; Buhler contended that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consist of sense consistency. In fact, the criterion such as accurate interpretation, consistency and equivalence can be summarized as “faithfulness”, though different researchers focus on different aspects of faithfulness. Therefore, it can be said that in terms of criterion for evaluat ing interpretation, “faithfulness” is discussed by researchers most.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also has its own understanding towards “faithfulness”. Amparo Albie, an important scholar of the Paris School, put forward three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faithfulness in Notion of Faithfulness in Translation (La Notion deFede’lite’en Traduction):“In translating, we should be faithful to the author’intention (le vouloir dire) and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pecific manners of expression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reader.” (quoted from Lederer, 2003:69-70)In the following part, these three standards will be introduced one by one.To evaluate whether the interpretation of a certain speech is faithful or not, first of all, we can try to find out whether it is faithful to the intention of the speaker. This criterion is related to the first stage of interpreting—comprehension.Being faithful to the speaker’s intention means that the interpretation should be loyal to what the speaker really intends to express, not mere the mechanical equivalence to the exact words the speaker says. The speaker’s intention is a complicated concept, for on the one hand, the linguistic significations of the words or sentences of the speech sometimes cannot reveal wholly the intention, therefore the interpreter need to infer it on the basis of the given information; on the other, being faithful to the speaker’s intention involves other factors such as thespeaker’s style, this is because “sense”, what the speaker wants to convey and what he/she wants others to understand, is a synthesis of language, identity and expression style of the speaker, topic and communicative occasion.For interpreters, word-for-word interpreting sometimes does not necessarily achieve faithfulness, only when they put the speech under the context and cognitive environment and understand the real intention of the speaker can they produce faithful interpretation.This criterio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third stage of interpreting—re-expression.It is known that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means of expression, styles and rules. So to be faithful to the target language, interpreters should produce their interpreted vers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ule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so as to make their re-expression natural and idiomatic; otherwise, they cannot make themselves understood, thus leading to failur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peaker and listener. Take Chinese and English as an example. English stresses “logic” and such logic is showed in the sentence with conjunctions whilethe logic in Chinese is seldom expressed explicitly with conjunctions; English sentences are longer and more complicated while Chinese sentences are concise and short; Chinese people prefer to use four-character phrases while the equivalence of such four-character-phrases can seldom be found in English; besides, Chinese people prefer to use active voice most of the time but English people prefer passive voice, etc. Therefore, while interpreting Chinese to English or vice versa, interpreters should express themselves according to the rules, expression manners and styl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Seleskovitch pointed out that to evaluate interpretation, we should also and always take the response of the listener or the audience into consideration. She also stress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target the language to the expectation of the audience. In other words, through the interpreted version, the listener is able to grasp the sense of the source discourse and react as the listener who speaks the source language does. Meanwhile, the interpretation should be acceptable to the listener, which means it should be natural and intelligible. Moreover, in the re-expression stage, a qualifiedinterpreter should be capable of identifying himself or herself from the response of the audience. This maybe difficult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because interpreters sit in a booth which is often located behind the audience or far away from the audience. But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as interpreters can face the audience, they can judge from the response of the audience directly to see whether or not the information of the source discourse is well received. If not, they should make adjustments or explanations to help them understand.To sum up, to be faithful to sense, interpreters should be faithful to the intended sense of the speech originator, to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o the speech receiver. These three criteria work together indispensably and should all be considered at the same time. If only being faithful to either one or either two of them, faithfulness to sense can never be fully achieved.The speaker is the person who produces the content of the speech or remarks. As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holds that “the position a person holds, the politi cal point of view he supports and the profession he practices will determine how he will act at a meeting” (Seleskovitch,1978:25), factors concerning the speaker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s.Identity can influence the speaker’s utterance, for what he or she says must accord with the identity. On diplomatic occasions, the speaker is usually the spokesman of the government, minister, diplomat,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