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_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文言文阅读。
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②以为轮,其曲中规③。
虽有④槁⑤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⑥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①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
③规:圆规。
④有,通“又”。
⑤槁,枯。
⑥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1.请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1)学不可以已:________ (2)水为之,而寒于水:________ (3)虽有槁暴:________ (4)使之然也:________2.《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中“知”的意思是“智慧”,所以文中“知明而行无过”的意思可能是________。
3.请根据节选内容,填写作者表达的观点和运用的事例。
文言文阅读。
怀素练字怀素居零陵①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②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零陵:今湖南零陵。
②庵:住所。
4.联系上下文,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乃种芭蕉万余株_______ 盘板皆穿_______名其庵曰“绿天”_______贫无纸可书_______5.“乃漆一盘书之”中“之”的用法和下面相同的一项是()A.通国之善弈者也B.书之再三,盘板皆穿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6.小学阶段我们欣赏了怀素的草书作品《_____》,还认识了很多有名的书法家,如:_______和_______。
7.请写出一个与“盘板皆穿”意思相近的成语,再写下你最想对怀素说的话。
______ ________阅读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春日寻芳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①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院。
小姊②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④。
寻芳水滨③,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古诗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1]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
(1)问其故(______)(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3)孔子不能决也(______)[2]一词多义。
①问其故其:__________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其:__________ [3]句子翻译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__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__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
说明了_________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2. 文言文阅读。
宋人戒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1]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1)子罕弗受(______)(2)以示玉人(______)(3)故敢献之(______)(4)皆丧其宝也(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不我,皆丧宝也。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枫叶父自山中归,拾红叶一片,以示①其子。
子曰:“树叶皆②绿,至秋则黄。
何③有红叶?”父曰:“此枫叶也。
经霜则红。
”子不信。
明日父携④子,至山中,观红叶。
但见红叶满林,鲜艳如染。
子大喜。
父曰:“事须亲见而始信之,凡⑤人皆然,不独汝也。
(注)①示:给……看。
②皆:都。
③何:为什么?④携:带着。
⑤凡:所有。
[1]请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子随父亲在山中看到的红叶是什么样子的?请用“________”画出来。
[3]与“事须亲见而始信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集思广益,多见多闻。
C.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到)鬻(yù卖)金(金子)者之所(地方),因攫(抢)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①衣冠_________ ②之所_________③因_________④因攫(抢)其金而去_________⑤取金之时_________[2]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3]这篇文章讽刺了社会上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言文阅读。
东施效颦西施①病心而颦其里②,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③,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④;贫人见之,挈⑤妻子⑥而去之走⑦。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⑧。
——选自《庄子》(注释)①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②顰(pín):皱眉。
里:乡里。
③美之:意动用法,即“以之为美”,认为这样很美。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一)(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一)(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短文。
郑人买履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②(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③(dù)。
”反④归取之,及反,市罢,遂⑤(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ɡ)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本文选自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②度(duó):测量。
③度(dù):量好的尺码。
④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⑤遂(suì):于是。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两项是()①此句可以这样停顿:“何不试/之/以足?”②《郑人买履》是一个宋代历史故事。
③“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的意思是等到郑人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他没有买到鞋子。
④这个郑国人的行为非常可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这个故事让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3.下列故事和《郑人买履》道理相似的两个是()①《揠苗助长》②《刻舟求剑》③《掩耳盗铃》④《买椟还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两小儿辩日(节选)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4.选择与选文中“为”的意思相同的一项,将序号写在()里A.为是其智弗若与B.孰为汝多知乎C.十两为一斤5.选择下面句中停顿最恰当的一项,将序号写在()里A.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B.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C.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6.判断下面句子内容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选文语言简洁,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 )(2)选文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分类复习文言文阅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学号: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àn)②者死!”舍人③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④。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⑤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⑥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⑦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⑧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①荆:指楚国。
②谏:劝阻。
③舍人:侍从。
④三旦:三天早晨。
⑤委身:曲身。
⑥傍:同“旁”。
⑦弹丸:弹弓铁丸。
这里指拿弹弓的人。
⑧患:忧患、灾祸。
1.写一写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1)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2分)A.习惯早晨锻炼。
B.用弹弓打黄雀。
C.观察螳螂捕蝉。
D.引起吴王注意。
3.根据文言文的内容,填写下面的关系图。
(2分)蝉←__________←__________←人4.上题中的关系图讲述的就是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下列成语中与它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2分)A.亡羊补牢,为时未晚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C.画蛇添足,多此一举D.万事俱备,只欠东风5.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1杨震“四知”杨震迁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治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字词解释:迁:______ 之:______ 举:______ 谒见:______遗:______ 知:______ 何谓:______ 公:______或:_______ 治:______2公孙仪不受鱼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jǐ鱼。
既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字词解释:相:_______ 嗜:_________ 谏:______ 唯:______色:______ 枉:______ 给:______3子罕弗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字词解释:或:______ 诸:______ 弗:______尔:______ 与:_______4拷打羊皮露真相人有负盐与负薪者,二人同释重担,息于树阴下。
少时,且行,二人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jiè肩之物。
久未果,遂讼于官。
时雍州刺史李惠,谓其群下曰:“拷此羊皮可知主乎?”群下咸无对者。
惠遣争者出,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xiè,惠曰:“知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罪。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父善游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①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人问其故。
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②物,亦必悖③(bèi)矣。
(注释)①方引:正带着,牵着。
方,正在②任:对待。
③悖:违反[1]写出下列各句中“故”的意思。
(1)故人西辞黄鹤楼:(2)温故而知新:(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人问其故:[2]翻译下列句子: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的人认为“父亲擅长游泳,婴儿自然也就擅长游泳”,中国还有一句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请谈谈你对这两种说法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古文阅读。
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①处吾子②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③人炫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④之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⑤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注释)①所以:用来。
②处吾子:安顿儿子的地方。
③贾人:商人。
④学宫:学含。
⑤揖让进退: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制[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字。
①其舍近墓。
舍:________。
②遂居焉。
居:________。
③遂迁居市旁。
迁:________。
④此可以处吾子矣。
处: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孟子幼时,其舍近,常嬉为墓间之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此可以处吾子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外阅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文阅读练习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古文阅读练习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14分)桃园结义玄德迷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
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
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
”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就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1.根据意思写文中词语。
(2分)共同合作,互相帮助。
( )背叛道理,忘记别人的恩情。
( )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2)上报国家,下安黎底。
3.文章主要写的是( )、( )和( )(人物)在( ) (地点)结义的故事,其中( ) (人物)最大。
这篇文章选自名著《》。
(6分)4.该名著中还有哪些小故事呢?请再写两则。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16分)薛谭学讴(ōu)薛详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迷辞归。
秦青弗止。
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遇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汤问》) 【注释】①讴:唱歌。
②穷:穷尽。
③弗:不。
④饯:以酒食送行。
⑤衢:大路。
⑥抚节:敲起拍板。
抚:拍打。
节:一种古代乐器。
⑦响遏行云:歌声拦住了飘动的云。
遏:阻止。
⑧谢:认错,道歉。
1.“自谓尽之”的“谓”的意思是( );“薛谭乃谢求反”的“反”的意思是( )(4分)2.“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这句话的意思是: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6分)3.薛谭“辞归”是因为“求反”是因为 (4分)4.这篇文章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下列各项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学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
B.不耻下问,要虚心向所有人学习。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sì):等待。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明日早,令人求故人:________ (2)故人来,方与之食:________(3)恐其自食其言也: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________2.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而止之食。
B.起不食待之。
C.故人来,方与之食。
D.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吴起在为人处事上太过拘泥执拗,这样会让别人感到很累。
你赞成这样的说法吗?请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碟(dié)躞(xiè)②而听。
【注释】①操:琴曲。
②碟躞:小步来回走动的样子。
5.联系上下文,写出带点字的意思。
(1)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_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2)伏食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__ (3)转为牛虻之声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 (4)即掉尾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 掉:_______________ 6.写出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词语。
辩斗:________以:________日中:________及:________盘盂:________沧沧凉凉:________孰:________汝: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②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3)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①媪(ǎo):年老的妇人。
②杵(chǔ):棒槌。
③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去:________②方:________③欲:________④还:________(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判断下面句子的划线字意思是否相同。
①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②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玉,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师旷论学(18分)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文中加黑的词。
(4分)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③臣闻之()④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二)欧阳修论作文(16分)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②惟勤读书而多为之()③自工()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4分)①学而时习之()②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③唯勤读书而多为之()④多作自能见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4、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4分)(三)自护其短(14分)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席上啖菱()②或曰()③啖菱须去壳()④欲以清热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4分)()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砾凸者为丘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4分)(四)曾子杀猪(18分)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⑴诸儿竞走取之(________)⑵人问之(________)⑶取之,信然(________)[2]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作用。
A.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B.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C.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3]翻译句子:(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
[4]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A.信服 B.征服 C.服从[5]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后面的题目。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
请将第一句改为间接引用句,第二句改为直接引用句。
(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类文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类文阅读测试题(附答案)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①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释】①引:引来,使出现。
②邑:同乡。
③文不识:人名。
④与:帮助。
⑤资:借。
⑥大学:很有学问的人。
1.“邻居有烛而不逮”中的“逮”字读音是,意思是。
根据这个意思还可以组词为。
2.对“衡乃穿壁引其光”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匡衡于是穿墙而过,去吸引邻居家的火光B.匡衡于是翻过墙去,把邻家的火光引了过来C.匡衡于是在墙上凿了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3.把“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改写成现代汉语是。
匡衡这样做的原因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
4.读了《凿壁偷光》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参考答案】1.dài 到,及力有不逮2.C3.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希望能读遍主人家的书4.示例:我们要学习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匡衡不怕艰难学习的恒心与毅力。
怕后生笑欧公①晚年,尝自窜定②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
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③,却怕后生笑。
”(选自《宋人轶事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注释】①欧公:指欧阳修。
②窜定:刪正、改定。
③嗔:怒,生气。
1.“晚年”的意思是()A.傍晚的时候B.年末的时候C.年老的时候2.本文写欧阳修晚年做的事是。
3.“自苦如此”的意思是。
欧阳修“自苦如此”的原因是。
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参考答案】1.C2.修改自己一生所写的文章3.这么辛苦怕后来人发现了文中的错误会笑话4.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欧阳修是一个负责任,为人为文严谨,对自我的要求很高的人。
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
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王蓝田①性急。
尝食鸡子,以箸(zhù)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jī)碾之,又不得。
瞋(chēn)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niè)破即吐之。
[注释]①王蓝田:即王述,西晋太原人,袭封蓝由侯。
②鸡子:鸡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以箸刺之:____________。
(2)乃下地以屐齿跟之:____________。
(3)瞋甚:____________。
(4)啮破即吐之: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__________________[3]短文把王蓝田(______)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
作者妙用动词“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典型的动作描写;用“(______)、(______)”进行神态描写,使人如见其状,如闻其声,如睹其人而终得其神,给读者留下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4]王蓝田这类性格特点的人,让你想起哪些相关的谚语、歇后语或成语?试着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翠鸟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①。
及②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
子长羽毛,复益③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④得而取之矣。
(注)①避患:避免灾祸。
②及:等到。
③益:更加。
④遂:于是,就。
[1]对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解释正确的两项是()A.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它,指小翠鸟)B.一人虽听之(他,指弈秋的教导)C.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天上的鸿鹄)[2]画线语句的意思是:________,就把巢筑在低一些的地方。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卷(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卷(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B.(戴嵩)尤所爱C.(牧童)拊掌大笑D.(杜处士)不可改也2.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杜处士十分珍惜戴嵩画的《牛》?请用“”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3.牧童拊掌大笑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理解。
(一)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烟囱,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注释:(1)过:拜访。
(2)突:堗,烟囱。
(3)嘿:同“默”(4)居无何:过了不久。
(5)上行(hānɡ):上坐。
(6)突:烟囱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更为曲突,远徙其薪(____________) (2)余各以功次坐(____________)(3)乡使听客之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主人乃寤而请之(____________)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2)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终亡火患。
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
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与理解。
咏雪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与儿女②讲论文义。
俄而③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④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⑤。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⑥公大兄无奕女⑦,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①谢太傅:谢安。
②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子侄女。
③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④兄子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谢朗。
⑤拟:相比。
⑥即:是。
⑦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 东晋有名的才女。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集:聚集。
B.公欣然曰欣然:高兴的样子。
C.白雪纷纷何所似何:为什么。
D.未若柳絮因风起若:如。
[2]下列关于“兄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她的父亲叫谢奕。
B.她的那句比喻句没有“胡儿”说得精妙。
C.她的丈夫是左将军王凝之。
D.她是谢太傅的侄女。
[3]下列对这则小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谢太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小辈从生活中学习。
B.谢太傅哥哥的女儿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
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作者对她的赞扬。
C.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D.“公大笑乐”中的“笑”有讽刺“撒盐空中差可拟”这个比喻的意思。
[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击皮得实人有负盐负薪者①,同释②重担息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③之物。
惠遣争者出④,顾州纪纲⑤曰:“以此羊皮可拷⑥知主乎?”群下⑦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⑧,曰:“得其实⑨矣。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训练(精编版)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训练(精编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①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②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③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这个故事后来演化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_______。
(2)先解释句中加点的字,再写出句意。
①子无敢食.我也!食:________。
句意:________。
②)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走:________。
句意:________。
(3)这篇文言文讲了狐狸和老虎的故事,你会怎么评价这只狐狸?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曩①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②为志③。
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
其妻收履。
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
”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①曩:从前。
②履:鞋。
③志:标志。
(1)翻译下列划线词语。
①及午________②至薄暮________③是汝家________④何不入________(2)翻译句子。
①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②愚者审视之,乃悟。
(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两处)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昔有愚人:________②食之,甚美: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内阅读我最棒。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2)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3)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4)非然也(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惟弈秋之为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dài)③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
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②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
③迨:等到。
[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中能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是()A.患记问不若人。
B.书不可不成诵。
C.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
D.用力多者收功远。
[3]司马光的苦读精神鞭策和激励着代代学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
一、许仲平义不苟取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4分)(1)尝暑中过河阳。
(2)渴甚。
(3)众争取啖之。
(4)或问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2)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
3.结合本文说说许衡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2分),。
二、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显不,长其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2)马无故亡而人胡。
(3)人皆吊之。
(4)居数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1)此何遽不为福乎? 。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3.我国有许多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
请写出与下面这则寓言故事相应的成语及故事寓意。
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装在匣子里,匣子装饰得很华贵。
郑国人就买下匣子,把珍珠退还了。
(1)成语:。
(2)寓意:。
三、学者有四失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2,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④。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①失:过失,缺点。
②多:学得过多。
③止:遇到困难停止不前。
④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2分)(1)或失则多(2)然后能救其失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3.请你谈谈对教师作用的看法。
(2分)。
四、欧阳询观古碑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许仲平义不苟取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
主乎?”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4分)
(1)尝暑中过河阳。
(2)渴甚。
(3)众争取啖之。
(4)或问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2)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
3.结合本文说说许衡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2分)
,。
二、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显不,长其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2)马无故亡而人胡。
(3)人皆吊之。
(4)居数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此何遽不为福乎? 。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3.我国有许多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
请写出与下面这则寓言故事相应的成语及故事寓意。
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装在匣子里,匣子装饰得很华贵。
郑国人就买下匣子,把珍
珠退还了。
(1)成语:。
(2)寓意:。
三、学者有四失
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2,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④。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①失:过失,缺点。
②多:学得过多。
③止:遇到困难停止不前。
④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2分)
(1)或失则多(2)然后能救其失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3.请你谈谈对教师作用的看法。
(2分)。
四、欧阳询观古碑
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
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注释】欧阳询:唐朝著名书法家。
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
裘:皮衣
1.与文中“驻马观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至之市
B.两狼之并驱如故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驱之别院
2.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4分)
(1)数百步复反() (2)及疲()
(3)乃布裘坐观() (4)三日方去()
3.翻译句子。
(2分)
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分)
,。
五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1读书,有乘轩冕○2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制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注:①同席:唐代以前人都是席地而坐,一席至少可坐二人。
②乘轩冕:乘车。
1.写出句子大意。
(2分)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2.本文写了哪两件事?(3分)
,。
3.从文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的人?(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