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复习点
鱼类学简单总复习
脂眼睑若干鲱形目和鲻形目的种类,眼的大部分或一部分所被覆的透明的脂肪体。
瞬膜和瞬褶瞬膜:有些鲨鱼的下眼睑所具有的斜行褶,可以自行移动眨眼,膜状。
如真鲨科。
瞬褶:有些鲨鱼的下眼睑所具有的横行褶,可以自行移动眨眼。
皮状。
如皱唇鲨。
口鼻沟有些鲨鱼连接鼻和口隅之间的沟状结构,水由鼻孔经口鼻沟到口,可以看作是鼻孔通口腔的最原始型的通道。
鳍的组成鳍由属于内骨胳的支鳍骨(担鳍骨)和鳍条组成,外附肌肉。
鳍条的类型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
鳞质鳍条:1、分枝鳍条2、不分枝鳍条3、假棘4、鳍棘(真棘)鳍的种类奇鳍、背鳍、臀鳍、尾鳍、偶鳍、胸鳍、腹鳍小鳍和脂鳍:鲭科等鱼类的背鳍和臀鳍后方的一系列的小形鳍,每一小鳍都由1枚分枝鳍条组成。
又称副鳍。
脂鳍:在背鳍之后的一个小形鳍状物,位于后面的尾柄上,形状肥厚,内无鳍条,由脂肪组成。
鳍脚:现代软骨鱼类雄鱼所具有的由腹鳍内侧转变而成的交接器官。
鳍式:以不同数字来记录鳍条数目的表达式,是鱼类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鱼类表皮的特点1.薄而柔软,角质化程度极低,甚至完全没有角质化。
2.具有大量的单细胞腺。
鳞片三种基本类型:盾鳞、硬鳞和骨鳞。
盾鳞:软骨鱼类所特有,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
分为鳞棘和基板二部分。
又称为皮齿(dermal teeth)。
硬鳞:硬鳞鱼类所特有,由真皮形成,具有硬鳞质,不作覆瓦状排列。
骨鳞:真骨鱼类所有,由真皮形成,呈覆瓦状排列。
侧线鳞和鳞式侧线鳞:在鱼体两侧,有侧线管穿过的鳞片。
鳞式:记录鳞片数目的表达式。
包括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
色素细胞和体色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
性别色:雌雄鱼体色不同的现象。
警戒色:一些鱼类所具有的具有警戒作用的体色。
拟态:有些鱼类不仅体色与环境一致,而且体态也象周围的环境的现象。
发光器➢发光细菌与其共生。
➢由皮肤分泌荧光素,在荧光酶的催化下生成氧化荧光素而发出荧光。
发光器结构:由皮肤衍生而来。
由四部分组成:腺体、水晶体、反射器、色素体。
鱼类学专升本知识点归纳
鱼类学专升本知识点归纳鱼类学是研究鱼类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行为和进化等方面的科学。
作为专升本的知识点归纳,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内容:一、鱼类的分类鱼类根据其结构和进化关系被分为多个类别,主要包括:- 软骨鱼类:如鲨鱼和鳐鱼,其骨骼主要由软骨组成。
- 硬骨鱼类:如鲈鱼和鲤鱼,骨骼主要由骨质构成。
二、鱼类的形态特征鱼类的形态多样,但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流线型的身体,以减少水中游泳时的阻力。
- 鳞片覆盖体表,具有保护作用。
- 鳍,用于游泳和平衡。
- 鳃,用于呼吸水中的氧气。
- 侧线系统,用于感知周围水流和振动。
三、鱼类的生理机能鱼类的生理机能包括:- 呼吸:通过鳃进行气体交换。
- 循环:通过心脏泵血,维持生命活动。
- 运动:通过肌肉和鳍的协调运动实现。
- 生殖:多数鱼类通过产卵方式繁殖。
四、鱼类的生态习性鱼类的生态习性涉及其生活习性和环境适应性,包括:- 栖息地选择:不同鱼类适应不同的水域环境。
- 食性:包括肉食性、植食性和杂食性等。
- 迁徙行为:部分鱼类具有季节性迁徙习性。
五、鱼类的行为学鱼类的行为学研究其行为模式,包括:- 捕食行为:如何寻找和捕捉食物。
- 社交行为:鱼类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 防御行为:面对捕食者时的逃避策略。
六、鱼类的进化和适应鱼类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其进化历程和适应性表现在:- 形态的多样性:适应不同环境的形态特征。
- 生理的适应性:如在不同盐度水域的适应。
- 行为的适应性:对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
结束语鱼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涉及到生物学的多个分支,还与生态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紧密相关。
专升本学生在学习鱼类学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了解鱼类的多样性、生理机能、生态习性以及行为学,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或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鱼类学复习资料
鱼类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与维持身体平衡,大多数体被鳞片覆盖的变温脊椎动物。
2、鱼类学: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鱼类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等的学科。
3、鱼类形态学:指专门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结构,了解各器官和组织的相互关系及机能,比较不同鱼类之间机体结构的异同,进而探讨它们与生活习性的关系的科学4、鳍式:指用来描述鱼类鳍的种类、鳍条类别及其数目的表达式红肌:在大多数鱼类皮肤下方水平,隔膜附近的大测肌表层可见一丛与水平隔膜平行的暗红色肌肉5、韦伯器: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角骨4对小骨及1对连接三角骨后支和舶状骨外侧的韧带构成。
6、鳃耙:着生在鳃弓内侧的突起称为鳃耙7、外鳃:指胚胎期或幼鱼的临时呼吸器官,从鳃部伸出,裸露在体外8、鳃上器官:泛指某些鱼类鳃弓背方的咽鳃骨或咽鳃骨与上鳃骨及其周围组织,部分或全部特化为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的特殊构造。
因位于鳃的背上方而称鳃上器官。
9、珠星:有些鱼类在繁殖季节,雄性身体的某些部位出现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物,为表皮的衍生物,又称追星。
在鲤科鱼类中较常见。
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征鉴别雌雄。
10、年轮:鱼类受生活环境条件年周期变化和自身生理周期的影响,逐年规律性的在鳞片及其它骨质组织上形成的不同生长带。
11、性逆转:性成熟后才开始从一种性别向另一种性别转换的现象12、物种:指是在自然状况下,能够进行自由交配,并能繁殖出新的后代,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生理功能十分相似的一群有机体的集合体。
13、品种:通过人工选择,在生态和形态上具有共同遗传特征的生物体。
14、双名法:指每种生物的名称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
鱼类的生活史:指精卵结合直至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15、生长率:指单位时间内鱼所增加的体长和体重16、充塞度:以肉眼区分和鉴别解剖鱼消化道内食物充塞的程度和等级17、繁殖:是鱼类生活史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亲鱼性腺发育、成熟、产卵或排精,到精卵结合孵出仔鱼等一系列过程。
鱼类学知识点
1、软骨鱼类的胃多数是U型或V型。
硬骨鱼类为直管形、U型或V型。
2、性逆转最典型的例子是黄鳝。
3、卵巢的发育和分期I 期卵巢紧贴在鳔下两侧的体腔膜上,为透明细线状;肉眼不能分辨雌雄,看不到卵粒,表面无血管或甚细弱。
为未达性成熟的低龄个体所具有。
Ⅱ期卵巢多呈扁带状,有不少血管分布于卵巢上,已能与精巢相区分,但肉眼尚看不清卵粒。
为未达性成熟的性腺发育中个体所具有;性成熟个体产后恢复阶段也回复到Ⅱ期。
Ⅲ期卵巢体积因卵粒生长而增大,肉眼已可看清积累卵黄的卵粒,但卵粒不够大也不够圆,且不能从卵巢褶皱上分离剥落。
Ⅳ期为成熟期,卵巢体积和重量在本期终了时达到最大。
卵粒中充满卵黄,卵黄并逐步融合,卵粒极易从卵巢褶皱上脱落下来,卵巢膜甚薄,表面的血管十分发达。
期为产卵期,卵巢已完全成熟,呈松软状,卵粒已自卵巢褶皱上跌落,排至卵巢腔(或腹腔)中,提起亲鱼或轻压腹部即有成熟卵排出。
Ⅵ期是产完卵以后的卵巢,一批产卵的鱼,卵巢呈萎瘪的囊状,表面血管充血,以后转变为Ⅱ期;分批产卵的鱼,卵巢内仍有还在发育的直、N期卵母细胞,经一段时期发育后又产下一批卵。
所以此类卵巢经短期恢复后,由Ⅵ期转变为Ⅱ期4、精巢的发育和分期I 期特征和I期卵巢相同,也是未达性成熟的低龄个体所具有。
Ⅱ期呈线状或细带状腺体,半透明或不透明,表面血管不显著。
Ⅲ期呈圆杆状,挤压鱼的腹部或剪开精巢都没有精液流出,作精巢切面时塌陷;不少鱼的Ⅲ期精巢呈肉红色。
Ⅳ期呈乳白色,表面血管显著,作精巢切面时,切面塌陷;挤压鱼腹有白色精液流出,精液入水随即溶散的成熟度高,此时已进入成熟期。
V期为生殖期,精巢柔软,内充满乳白色精液,提起鱼头或轻压腹部就有大量精液从生殖孔流出。
Ⅵ期为生殖后的精巢,体积缩小,外观萎瘪,经恢复后转为Ⅱ期。
不少种类精巢比卵巢的恢复期要短。
5、鱼卵的生态类型浮性卵:大黄鱼、鳓、鲐、真鲷、鲻、梭鱼、乌鳢、斑鳢粘性卵:鲤、鲫、团头鲂、鲶鱼沉性卵:卵鳇、鲟、鲑鳟及鳅科鱼类漂流性卵:鲤科中草、青、鲢、鳙等不少种类产此类型卵。
《鱼类学》基础复习题,拿来背的。
鱼类学基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鱼类学:研究鱼类形态构造、生长发育、生活习性、生理机能以及种类区分和地理分布的一门科学,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尾柄:臀鳍基部后缘至尾鳍基部间的区域。
3.颐部:位于头部最前方,即下颌下方的一片区域。
4.腹棱:部分鱼类在肛门前的腹中线上隆起成锐尖的棱。
5.硬刺:鳞质鳍条中,由少数不分枝鳍条硬化形成的棘,又称假棘。
6.软鳍鱼类:指硬骨鱼类中的低等种类,其背鳍全部由软条组成,仅少数具有硬刺。
7.环片:指骨鳞的上层结构,由骨质构成,是围绕鳞片中心一环一环增生所形成的隆起嵴。
8.角质鳍条:纤细、不分枝不分节,由结缔组织所形成的鳍条,软骨鱼类特有。
9.棱鳞:鱼体腹部正中线上一行较坚硬呈锯齿状的鳞片。
如鲥、鲚等。
10.侧线鳞:被管状侧线分支小管穿过的鳞片。
11.栉鳞:骨鳞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鳞片后区边缘具细齿或小棘。
12.珠星:是一种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是表皮的衍生物,一般生殖季节出现在雄性个体上,雌性没有或不明显,在鲤科鱼类中较常见。
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征鉴别雌雄。
13.鳞焦:鳞片上最先形成的部分,即鳞嵴的中心。
14、外骨骼与内骨骼:位于鱼体外的鳞片、鳍条等称为鱼类的外骨骼。
位于鱼体内的骨骼为内骨骼,如头骨,脊柱等。
15、脊柱与脊椎:脊柱纵贯鱼体背方,俗称脊梁骨,是由数量不等的椎骨相互连接而成的柱状结构。
脊椎是构成脊柱的结构单位,可分为躯椎和尾椎二种。
16、红肌与白肌:红肌和白肌都属于大侧肌的组成部分。
红肌脂肪含量高,富含肌红蛋白和多量的血液,呈暗红色,靠近水平隔膜,耐力强的鱼类较发达。
白肌不含脂肪,颜色淡白易疲劳,不耐持久。
17、消化与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称为消化,各种营养物质消化产物以及水分、无机盐、维生素等通过消化管壁的上皮细胞而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18、口腔齿与咽喉齿:.着生在口腔内周围骨骼上的齿称为口腔齿,着生在第五对鳃弓扩大形成的咽骨上的齿为咽喉齿。
鱼类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1.研究鱼类形态构造、生长发育、生活习性、生理机能以及种类区分和地理分布的一门科学,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臀鳍基部后缘至尾鳍基部间的区域。
3.位于头部最前方,即下颌下方的一片区域。
4.部分鱼类在肛门前的腹中线上隆起成锐尖的棱。
5.鳞质鳍条中,由少数不分枝鳍条硬化形成的棘,又称假棘。
6.指硬骨鱼类中的低等种类,其背鳍全部由软条组成,仅少数具有硬刺。
7.指骨鳞的上层结构,由骨质构成,是围绕鳞片中心一环一环增生所形成的隆起嵴。
8.纤细、不分枝不分节,由结缔组织所形成的鳍条,软骨鱼类特有。
9.鱼体腹部正中线上一行较坚硬呈锯齿状的鳞片。
如鲥、鲚等。
10.被管状侧线分支小管穿过的鳞片。
11.骨鳞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鳞片后区边缘具细齿或小棘。
12.是一种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是表皮的衍生物,一般生殖季节出现在雄性个体上,雌性没有或不明显,在鲤科鱼类中较常见。
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征鉴别雌雄。
13.鳞片上最先形成的部分,即鳞嵴的中心。
二、填空题1.仿锤形侧扁形平扁形圆筒形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尾椎2.颐(颏)部峡部喉部3.眼、鼻、须鳍皮肤、鳞片4.仿锤形腹棱5.上位口下位口端位口水域底层或山涧溪流中6.颐须鼻须颌须吻须7.鳞片鳍条鳍棘前者由双根组合、分节、有的分枝、柔软,后者单根、不分节、不分枝、坚硬8.臀鳍腹鳍9.DⅧ,1310.表皮真皮真皮淡11.黏液腺毒腺黏液腺12.环片基片围绕鳞片中心一环一环地增长13.运动平衡推进和转向14.盾鳞鳞棘栉鳞后区有栉齿状三、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四、选择题1.C 2.B 3.B 4.C 5.B 6.C 7.C五、问答题1.侧扁的鱼其背腹轴较大,左右轴较小,整个身体呈菱形而侧扁,如团头鲂;平扁的鱼其左右轴显得特别大,背腹轴特别小,且尾尖,整个身体呈扇形,如鳐。
最新鱼类学复习资料长江大学
最新鱼类学复习资料长江大学一.名词解释1.鱼:鱼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作辅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大多体被鳞片的变温脊椎动物。
2.鱼类学:鱼类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鱼类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等的分支学科。
3.硬刺:鳍条由左右两半愈合而成,分节,强大坚硬,末端不分支,有些鱼类的硬刺前后缘可能具有锯刺。
4.软鳍鱼类:指硬骨鱼类中的低等种类,其背鳍全部由软条组成,仅少数具有硬刺。
5.棘鳍鱼类:高等真骨鱼类背鳍通常具有棘。
6.鳍式:用来描述鱼类鳍的种类、鳍条类别及其数目的表达式。
7.鳍脚:雄性软骨鱼类的交配器,是腹鳍内侧一块基鳍软骨特化形成的变形器官。
8.栉鳞:骨鳞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鳞片后区边缘具细刺或小棘。
9.圆鳞:骨鳞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后区边缘光滑。
10.鳞嵴:鳞片表面骨质层的山嵴状隆起线,常围绕鳞焦呈同心圆状排列,称鳞嵴,又名环片。
11.生骨区:在个体的发育过程中,骨骼有一定的发生区域,这个区域即所谓的生骨区。
鱼类的生骨区包括皮肤区、水平隔膜区,背生骨隔区和膜生骨隔区、肌隔区、围绕脊索、神经管及中枢血管区、咽颅区、附肢区。
12.膜骨:某些骨骼的发生的过程中只有两个阶段,即膜质期和骨化期。
其间叶组织形成后,被硬骨细胞直接替代,形成硬骨,这样形成的硬骨称为膜骨。
13.软骨特化:在骨化期,硬骨细胞侵入软骨区,经骨化作用,硬骨细胞逐渐替代软骨细胞,形成硬骨,这样形成的硬骨称为软骨软化。
14.韦伯器:由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脚骨4对小骨及1对连接三脚骨后支和舶状骨外侧的韧带构成。
15.脑颅:绝大多数硬骨鱼类的脑颅是由许多块软骨骨化和膜骨借少量软骨嵌合成的一个严密的箱形构造。
其软骨化骨构成脑颅的筛区、蝶区、耳区和枕区,膜骨侧构成脑颅的顶壁和腹壁。
16.咽颅:头下部左右两侧,包裹口咽腔及食道前部,包括颌弓、舌弓、鳃弓17.红肌:在大多数鱼类皮肤下方水平隔膜附近的大侧肌表层可见一丛与水平隔膜平行的暗红色肌肉。
鱼类学期末复习
鱼类学期末复习鱼类学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 头肾:某些真骨鱼类的成体肾脏的前端尚有前身的残余,称为头肾。
2.鱼类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鱼类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等的学科。
3.侧线鳞:真骨鱼的体侧中部,各有一列被管状侧线穿过的鳞片,叫侧线鳞。
4.生骨区: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骨骼有一定的发生区域,这个区域即所谓的生骨区。
5.韦伯器:鲤形目等鱼类由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脚骨4对小骨及1对连接三脚骨后支和舶状骨外侧的韧带构成。
6.发电器官:发电器官是肌肉的变态物,是一种受中枢神经支配的效应器,其基本功能单位是电细胞或称电板。
7.怀卵量:指一尾雌鱼在产卵前所具有的成熟卵粒数,亦即鱼类的繁殖力。
8.泄殖腔:是一个稍扩大的小腔,依次接受肠道末端的开口、生殖导管的开口及输尿导管的开口,并以一个总开口与外界相通,开口于腹部。
9.外腮:是胚胎期或幼鱼期的临时呼吸器官,从腮部伸出裸露在体外,故有外腮之称。
随个体发育会自行脱落。
10.端脑:最前面部分,由嗅脑和大脑两部分组成。
端脑地主要功能是嗅觉,为嗅觉的兴奋中枢。
11.婚姻色:许多鱼类在繁殖时期出现鲜艳的色彩,或者原有的色泽变得更为鲜明,一般在雄鱼中表现得特别突出,并且在生殖季节之后,即行消失,这种色彩称为婚姻色。
12.动物区系: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适应某种自然环境的动物群,由分布范围大体一致的许多物种组成,这些动物一般具有相似的发展历史。
13.二名法: 每一种生物种的名称都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
14.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体内发育的一种生殖形式。
15.性成熟:鱼类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生殖器官已经发育完全,生殖机能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基本具备了正常的繁殖功能,称为性成熟。
16.生长速度:是指单位时间(通常以年为单位)内鱼所增加的体长和体重。
17.肥满度:鱼体重量与鱼体体长立方数的比值,是反映鱼类肥瘦程度和生长情况的指标。
鱼类学复习点
鱼类学复习点1.侧线:是皮肤感觉器官中最高度分化的构造,呈沟状或管状。
侧线是鱼类和水生两栖类所特有的感觉器官。
侧线在头部分成若干分支:眶上管、眶下管、鳃盖舌颌管、横枕管。
鱼类两侧一般各有一条,少数鱼类每侧有2-3条甚至更多。
侧线管内充满粘液,它的感觉器神经丘即浸润在粘液中。
原理:当水流冲击身体,水的压力通过侧线管上的小孔进入管内,传递于粘液,引起粘液流动,并使感觉顶产生摇动,从而把感觉细胞获得的外来刺激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传递到神经中枢。
2.韦伯氏器:硬骨鱼类鲤形总目第1-3椎体的两侧有四对小骨,由前向后依次被称为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脚骨,这四块骨骼称为韦伯氏器。
鲤形目和鲇形目的最前面1-3枚脊椎骨的某些成分变异形成一组具有特定功能骨片韦伯氏器。
3.罗伦翁:呈管状或囊状,内有粘液,一端扩大为壶腹,另一端开口于皮外。
板鳃鱼类各类别的罗伦氏器的形态和分布各不相同,罗伦氏器的各项技能基本上同侧线,仅反应稍慢些。
鳐类的罗伦翁比较发达。
4.咽上器官和鳃上器官:鳃上器官是着生于鳃弓上方,由部分鳃弓和舌弓骨骼转化形成的副呼吸器官或由鳃耙组成的滤食器官。
咽上器官是咽鳃骨和上鳃骨卷成蜗管状。
5.螺旋瓣和幽门盲囊:螺旋瓣是由粘膜层及粘膜下层向管腔突出而成,它的作用是增加吸收面积,它的形态可分为“螺旋形”“画卷型”。
它一般出现在肠管直的种类中,在肠管十分盘曲的种类中,一般无螺旋瓣,见于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类;幽门盲囊是从幽门胃伸出的5条幽门管进而又各分成2条中心管,接续于其侧面和腹面,此为多皱襞侧盲囊。
整个呈葡萄束状样腔向腕腔中伸展。
幽门盲囊分泌消化酶和贮藏营养。
幽门盲囊亦称肝盲囊,与其他动物的中肠腺即肝脏、胰脏相类似。
靠肠系膜悬垂于体的背壁。
6.侧线鳞:每片侧线鳞有侧线孔,能感受水的低频率震动。
侧线管或侧线管分支所通过的鳞片。
绝大多数硬骨鱼都具有侧线鳞,仅少数硬骨鱼和全部软骨鱼侧线不通过鳞片,而是直接开口在皮肤,不具侧线鳞。
鱼类学复习1
鱼类学复习一概论1鱼类的进化地位非常重要鱼类是最低等的脊椎动物,是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一环。
例如: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固有免疫和后天获得性免疫系统,后天获得性免疫是在鱼类中开始进化而来的,因此,研究鱼类的免疫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
2鱼类学研究方向•功能形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系统分类:鱼类的亲缘关系•生理生态:鱼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3朱元鼎的贡献元鼎骨(咽喉齿),奠定鲤科鱼类的分类基础、软骨鱼类侧线系统:对软骨鱼类分类系统进行了修正。
4鱼的定义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脊椎动物。
5鱼类的基本类群•圆口类:没有上下颌(严格意义上说不是鱼类)•软骨鱼类:鲨鱼•硬骨鱼类:大多数的鱼类6鱼类的进化史鱼类的祖先—甲胄鱼类有颌类:盾皮鱼类、软骨鱼类、棘鲨类、硬骨鱼类软骨鱼类:全头鱼类、板鳃鱼类硬骨鱼类:辐鳍鱼类、肉鳍鱼类7地球上有多少种鱼类现在全世界估计有4万种鱼,有记录的约3万种(其中圆口类80种,软骨鱼类800种),(其中淡水8000多种),(其中中国3000种,淡水800种)8鱼类的分布大多数分布在近大陆架的温暖水域中.9世界上最大和最小的鱼•最大的鱼:鲸鲨(15米长)•第二大的鱼:姥鲨( 14米长)•最小的鱼(虾虎鱼)(1厘米长)生活在珊瑚礁中.•最近刚刚在新西兰发现一种只有8mm的鱼(目前还没有命名).10鱼的寿命•大多数鱼类的寿命在几岁到十几岁。
•也有只活几周或几个月的(一些小型的珊瑚礁鱼类)。
•也有超过100岁的(金眼鲷目的某些鱼)•狗鱼(pike)据说有200岁的年龄。
11一般地,冷水性鱼和热带鱼,那类鱼寿命更长?冷水鱼,新陈代谢慢12鱼类年龄如何鉴定•耳石、鳞片12海马seahorse的游泳方式海马垂直游泳,游泳很慢13鱼类是色盲吗•鱼类能辨色. 鱼类视网膜里的视锥细胞能感知光波长。
14为什么深海鱼体表呈红色?•深海中红色最不容易被识别,但生活在很深很深的深海,鱼体表又不是红色的。
鱼类学复习1.
鱼类学复习一概论1鱼类的进化地位非常重要鱼类是最低等的脊椎动物,是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一环。
例如: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固有免疫和后天获得性免疫系统,后天获得性免疫是在鱼类中开始进化而来的,因此,研究鱼类的免疫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
2鱼类学研究方向•功能形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系统分类:鱼类的亲缘关系•生理生态:鱼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3朱元鼎的贡献元鼎骨(咽喉齿),奠定鲤科鱼类的分类基础、软骨鱼类侧线系统:对软骨鱼类分类系统进行了修正。
4鱼的定义终生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脊椎动物。
5鱼类的基本类群•圆口类:没有上下颌(严格意义上说不是鱼类)•软骨鱼类:鲨鱼•硬骨鱼类:大多数的鱼类6鱼类的进化史鱼类的祖先—甲胄鱼类有颌类:盾皮鱼类、软骨鱼类、棘鲨类、硬骨鱼类软骨鱼类:全头鱼类、板鳃鱼类硬骨鱼类:辐鳍鱼类、肉鳍鱼类7地球上有多少种鱼类现在全世界估计有4万种鱼,有记录的约3万种(其中圆口类80种,软骨鱼类800种),(其中淡水8000多种),(其中中国3000种,淡水800种)8鱼类的分布大多数分布在近大陆架的温暖水域中.9世界上最大和最小的鱼•最大的鱼:鲸鲨(15米长)•第二大的鱼:姥鲨( 14米长)•最小的鱼(虾虎鱼)(1厘米长)生活在珊瑚礁中.•最近刚刚在新西兰发现一种只有8mm的鱼(目前还没有命名).10鱼的寿命•大多数鱼类的寿命在几岁到十几岁。
•也有只活几周或几个月的(一些小型的珊瑚礁鱼类)。
•也有超过100岁的(金眼鲷目的某些鱼)•狗鱼(pike)据说有200岁的年龄。
11一般地,冷水性鱼和热带鱼,那类鱼寿命更长?冷水鱼,新陈代谢慢12鱼类年龄如何鉴定•耳石、鳞片12海马seahorse的游泳方式海马垂直游泳,游泳很慢13鱼类是色盲吗•鱼类能辨色. 鱼类视网膜里的视锥细胞能感知光波长。
14为什么深海鱼体表呈红色?•深海中红色最不容易被识别,但生活在很深很深的深海,鱼体表又不是红色的。
《鱼类学》期末复习考点整理
《鱼类学》期末复习考点整理一、题型:1、填空 40题/20分(要求:对课本熟悉,注意前后关联)2、学名 5分(中文——拉丁文 <署名不得简写>对应)鲤鱼: 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鲫鱼 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Linnaeus )真鲷 Pagrosomus major (Temminck et Schlegel )黑鲷 Sparus macrocephalus (Basilewsky )点带(斜带)石斑鱼 Epinephelus malabaricus (Bloch et Schneider )赤点石斑鱼 Epinephelus akaara (Temminck et Schlegel )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鱼 Hypophthalmichehys molitrix鳙鱼 Aristichthys nobilis青鱼 Mylopharyngdon piceus (Richardson )尖头斜齿鲨 Scoliodon sorrakowah (Cuvier )3、判断 2分/10分(错的题要写出错在哪儿,错的多)4、名词解释 10题/25分喉鳔鱼类:鲱形目、鲤形目等鱼类的鳔有鳔管与食道相通,称这类鱼为喉鳔类骨鳔鱼类:具有韦伯氏器的鱼也称为骨鳔类。
开鳔鱼类:闭鳔鱼类:鲈形目等鱼类的鳔管退化,称这类鱼为闭鳔类奇鳍鱼类:软鳍鱼类:指硬骨鱼类中的低等种类,其背鳍全部由软鳍条组成,仅少数具有硬刺学名:分类单元的拉丁文或拉丁化的科学名称。
优先率:分类学家在订立学名时,由于掌握文献不够充分等原因,往往会给同一生物取了不同的学名,这就造成了同物异名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分类工作中是经常会碰到的,命名法规定任何一个种名都以最早订立的一个种名为准,其余后订的都是同物异名,这就是优先率 同物异名:同一生物的不同名称成熟系数:肥满度:指鱼的肥满程度,即体重与体长立方级的比值,比值越大,表示鱼体越肥满 相对繁殖率:指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单位体重和单位体长所具有的卵子数量绝对繁殖率:指每一个雌体在一个季节中怀卵的总数卵生:绝大多数鱼类属于这一类型,鱼类把成熟的卵直接产在水中,在体外进行受精和全部发育过程胎生:这类鱼的卵是在母体的生殖道内受精发育,子宫壁上有一些突起与胚体连接,形成类似胎盘的构造,母体的营养就通过这种胎盘输送给胚体卵胎生:这种繁殖方式的特点是卵子在体内受精,受精卵在雌体生殖道内发育,但胚体的营养是靠自身的卵黄,与母体没有关系,或主要依靠卵黄营养,母体的输卵管只提供部分营养物质,主要是水分和矿物质。
【期末复习总结】鱼类学分类部分总复习
【期末复习总结】鱼类学分类部分总复习第⼆篇鱼类的系统分类第⼗⼆章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鱼类分类学的三⼤基本任务1、识别、描记和命名物种2、建⽴分类系统3、研究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其起源和演化⼆、双名法1、概念:林奈提出,每⼀个物种的学名都是由⼀个属名和⼀个种名组成。
2、规定:属名第⼀个字母要⼤写,亚属名⽤括号写在属名后⾯;种名⼀律⼩写,亚种名在种名后;学名后⾯要写上定种名⼈的姓,若有错误修改后,修改后的命名⼈的姓⽒要加括号。
如:鲈:Lateolabrax japonic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鲹:Caranx(Atule) djedaba (Forsskal)3、字尾未知种 SP 多种 spp 新种 n.sp三、模式标本1、正模标本(模式标本):原始描述发表时,由命名者于若⼲标本中所选定的⼀个标本。
2、副模标本:查看过⽐对过的标本。
3、统模标本:未选出正模标本的⼀批标本。
四、鱼类分类的主要性状(形态部分中的蓝⾊字体)(答题时具体⼀点)⽬前进⾏分类的主要依据还是以鱼的形态结构为主。
1、可数性状:鳃耙、背鳍和臀鳍鳍条、侧线鳞……等数⽬2、可量性状:体长、体⾼、头长、吻长、眼径、尾柄长、尾柄⾼……等的长度3、鱼类外部和内部构造的某些特征:⼝的位置和形状、须的有⽆、腹部棱突的有⽆、齿的形状……等等。
五、性状标图六、标本的采集与处理1、标本采集时,不同⼤⼩不同性别的个体,以25~50尾为宜。
2、挂上标签布或⽵条。
3、记载每条鱼的产地、⽇期、渔具、渔法、⽣活习性以及体⾊、主要特征等,特别要对每条鱼新鲜时的⾊彩做详细记载。
4、⽤清⽔将鱼洗⼲净,进⾏固定,要向鱼的腹腔内注射浓度稍⾼的福尔马林溶液以防内脏腐败。
七、三种检索表对选并靠检索表、双歧括号检索表(⽐较常⽤)、退格检索表⼋、拉斯分类系统(记住纲、亚纲、总⽬的名称和⽬的个数)纲I:软⾻鱼纲亚纲I:板鳃亚纲总⽬I:侧孔总⽬(鲨形总⽬)下有8个⽬总⽬II:下孔总⽬(鳐形总⽬)下有5个⽬亚纲II:全头亚纲下有1个⽬纲II:硬⾻鱼纲亚纲I:⾁鳍亚纲(内⿐孔亚纲)总⽬I:总鳍总⽬下有1个⽬总⽬II:肺鱼总⽬下有2个⽬亚纲II:辐鳍亚纲总⽬I:硬鳞总⽬下有4个⽬总⽬II:鲱形总⽬下有6个⽬总⽬III:⾻⾆总⽬下有2个⽬总⽬IV:鳗鲡总⽬下有3个⽬总⽬V:鲤形总⽬下有2个⽬总⽬VI:银汉鱼总⽬下有3个⽬总⽬VII:鲑鲈(副鲈形)总⽬下有2个⽬总⽬VIII:鲈形总⽬下有10个⽬总⽬IX:蟾鱼总⽬下有4个⽬第⼗四章软⾻鱼纲Chondrichthyes (掌握纲、亚纲、总⽬特征及⽬的个数)基本特征:1、内⾻骼全为软⾻2、外⾻骼表现为盾鳞或棘刺或退化消失(体表光滑)3、每侧具有5~7个鳃裂,各⾃开⼝于体外;或具4个鳃裂,外被⼀膜状鳃盖,其后具⼀总鳃孔。
鱼类学复习资料
鱼类学复习资料鱼类学复习题解一、名词解释答题要点:说明组织结构特点、功能及见于何。
内容:1(韦伯氏器/骨鳔类/闭鳔类/喉鳔类韦伯氏器:由带状骨,舶状骨,韧带,间插骨和三脚骨组成的一组连接内耳和鳔的特殊装置,能大大提高内耳对振动频率的感知范围,见于骨鳔总目(鲤形总目)。
骨鳔类:具一组称为韦伯氏器的骨片与鳔相连的鱼类称为骨鳔类。
是一群低等真骨鱼类。
闭鳔类:鳔与食道间不存在原始通道(即鳔管)的鱼类。
是一群高等真骨鱼类。
喉鳔类:鳔与食道间存在原始通道(即鳔管)的鱼类。
是一群低等真骨鱼类2(伪装色/婚姻色/警戒色伪装色:鱼体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的体色称为伪装色。
又称为保护色。
婚姻色:鱼体在生殖季节出现的较平时艳丽的体色称为婚姻色。
一旦生殖季节过去,婚姻色也就会消失。
警戒色:鱼体与周围环境截然相反的体色称为警戒色。
拟态:有些鱼类不仅体色与环境一致,而且体态也像周围的环境,更利于保护自己这种现象称为拟态.3(性逆转/雌雄同体(同时性雌雄同、非同时性体雌雄同体)/第二性征性逆转:有性生殖的生物个体,初次性成熟后,因遗传特性或环境因子、突变等原因发生性别转换,在后来的某个生殖季节以另一种性别出现的现象称为性逆转。
如黄鳝第一次性成熟时为雌体,第二次性成熟时往往为雄体。
雌雄同体:有性生殖的生物个体体内具有雌雄两套生殖器官的现象称为雌雄同体。
雌雄同体分为同时性雌雄同体和非同时性体雌雄同体。
同时性雌雄同体指其雌雄两套生殖器官在同一生殖季节同时发育成熟。
非同时性体雌雄同体指其雌雄两套生殖器官在同一生殖季节不能同时发育成熟,只能先后成熟,这样能避免自体受精,防止物种退化。
第二性征:与繁殖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性征称为第二性征,如珠星、婚姻色。
4(真口鱼类/次级颌弓/初级颌弓/次级肩带/初级肩带真口鱼类:由次级颌弓构成口裂周缘的鱼类称为真口鱼类。
次级颌弓:构成真口鱼类口裂周缘的一组骨片称为次级颌弓,包括前颌骨、上颌骨、齿骨、关节骨、隅骨。
鱼类学知识点梳理
1、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的平衡),大多数体披鳞片的一群终生在水中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
2、鱼类学:是生物科学的一门科学,它是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活习性、种类分区和分布特点等方面的问题。
3、软鳍鱼类:鳍上通常无棘比较低等的真骨鱼类。
4、棘鳍鱼类:鳍上通常有棘比较高等的真骨鱼类。
5、鱼体的外部分区:头部、躯干(胴)部、尾部6、鱼类体型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之间的相互适应关系1)纺锤形头尾轴最长,背腹轴较短,左右轴最短。
最常见的一种体型,大部分行动迅速的鱼类多属于这种体型,有利于觅取食物和躲避敌害。
如金枪鱼2)侧扁形头尾轴缩短,背腹轴相对延长,而左右轴仍为最短。
这种体型的鱼多栖息于水流较缓的水域,运动不甚敏捷,较少作长距离洄游。
有些种类还具有坚硬的鳍棘,利于避敌侵袭。
如乌鲳、团头鲂等3)平扁形头尾轴最长,左右轴》背腹轴。
大多栖息于水底,运动较迟缓。
如黄鮟鱇4)圆筒形头尾轴最长,左右轴等于背腹轴。
适于穴居或穿绕水底礁石岩缝间。
如鳗鲡7、硬骨鱼类口的类型及其鱼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关系上位口:下颌长于上颌,多属于以食浮游生物为主的中上层鱼类。
端位口:下颌和上颌几乎一样长,多为善游泳营捕食性生活的中上层鱼类。
下位口:上颌长于或稍长于下颌,多为食底栖生物为主的中下层鱼类。
8、鳍式的书写及表示方法鳍式:记录鱼类鳍的组成和各鳍的鳍条数目的式子鳍式的书写:A、鳍条有硬棘和鳍条(软条)之分,记录它们的数目时,以罗马数字代表鳍棘,以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B、以鳍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大写来表示各鳍,即,以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C代表尾鳍,P代表胸鳍,V代表腹鳍。
各鳍之间用“;”分开C、某个鳍如果有2个或以上的鳍组成,则各个鳍的数目分别统计,数字间用逗号分开。
D、用“-”表示相互连接;用“.”表示鳍间分离;用“~”表示波动范围,背鳍与臀鳍后小鳍常用阿拉伯数字记录E、尾鳍一般不写在组合鳍式中,如要写,一般排在最后F、若某鳍有游离鳍条,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并与其他鳍间用“+”号隔开9、五种鳍的名称及其功能背鳍:维持直立和平衡,攻击或自卫臀鳍:位于肛门与尾鳍之间,其形态与功能基本上与背鳍相似尾鳍:推进鱼体运动和转变方向胸鳍:运动、转向和维持身体平衡腹鳍:协助平衡。
鱼类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01.侧线鳞;02.拟态;03.颊部; 04.喷水孔; 05.鳍;06.软条; 07.鳞棘;08棘鳍鱼类;09软鳍鱼类;10角质鳍条。
二、填空题01.软骨纲可分为____和____2个亚纲.02.圆口类的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为_____.03.鱼类的体型大致可归纳为四种,团头鲂属于_____.04.鱼头部的主要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05.鳍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06.鲤的鳍式为D.3-15-22即表示_________.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01.( )娃娃鱼,鳄鱼,鲸鱼都属于鱼类.02.( )软鳍鱼类的鳍通常无棘.03.( )鱼类的颊部是从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04.( )鱼类的尾鳍具有推进鱼体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05.( )鳍式D代表殿鳍,A代表背鳍,C代表尾鳍.四、选择题01.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的后缘的部分为______.A. 咽部B. 吻部C. 郏部D. 颐部02._____是自鱼体最高部通过头尾轴贯穿孔背腹的一轴线.A. 主轴B. 矢轴C. 横轴D. 中心轴03.团头鲂,鲳体型呈_____。
A. 纺锤形 B. 侧扁形 C. 棒形 D. 平扁形04.泥鳅有须5对,其中______对吻须______对颌须,______对颐须.A. 1,3,1B. 3,1,1C. 2,1,2D. 2,3,005.鱼的眼一般比高等脊柱动物简单,它既无_____,也无真正的______.A. 泪腺,虹膜B. 眼睑, 玻璃体C第三眼睑, 瞬膜D泪腺, 眼睑06.下列哪些鱼类的鼻孔与口腔相通_____.A. 硬骨鱼类B. 软骨鱼类C. 肺鱼类D. 真骨鱼类07.七鳃鳗的鳃裂共有______对. A. 4 B. 5 C. 6 D. 708.喷水孔实质上是一个退化了的______.A. 鳃丝B. 鳃裂C. 鳃小片D. 鳃耙09.从鳍的进化观点上看,一般认为先有______后有_____.A.胸鳍,尾鳍B. 腹鳍,胸鳍C. 奇鳍,偶鳍D. 偶鳍,奇鳍10.在鱼类的鳍式中,P为______.A. 背鳍B. 尾鳍C. 胸鳍D. 腹鳍【讨论题】01鱼类各鳍的功能如何?02.依鱼类的口位置的不同,分别生活在那个水层?03.鱼体为什么要分泌粘液?【思考题】01鱼类为什么为出现多种多样的体型?鱼类生活在水中,由于水环境是极其复杂的,单淡水水体而言,有江河、湖泊、水库、池塘、沟渠等,各种水体的环境彼此不尽相同,鱼类在这些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其体型、体表及外部某些器官都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着。
鱼类生态学 知识点
鱼类生态学复习资料1,按照研究的生物组织水平可将鱼类生态学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
2,鱼类生态学:鱼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鱼类的栖息环境:41% 淡水,58% 海水,1% 洄游。
4,鱼类的经济利用:食用、药用、工业、观赏。
第一章:年龄1,鱼类的生活史:是指精卵结合直至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亦称生长周期。
2,鱼类的发育期分为: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成鱼期、衰老期。
3,寿命:指鱼类整个生活史所经历的时间。
主要取决于鱼类的遗传特性和所处的外界环境条件。
其分为两类:生理寿命和生态寿命。
4,生长年带:一年之中所形成的宽阔环片和狭窄环片合称为一个生长年带。
5,年轮:被规定为由密向疏过度的最后一条密的环片。
6,年轮标志的类别为:疏密型、切割型、碎裂型、间隙型。
年轮的特点:清晰性、完整性、连续性、普通性。
7,副轮:或称假轮、附加轮。
在正常的生长季节,由于饵料不足、水温突然变化、疾病或意外受伤等原因,使鱼体正常生长受到干扰,从而破坏了环片排列的规律性,在鳞片上留下痕迹。
8,副轮和年轮不同之处有以下四点:a,年轮一般见于鱼体的每一鳞片上,而副轮往往只出现在少数的鳞片上;b,副轮不像年轮那样清晰、完整和连续,多半局限于某一区域。
c,年轮仅仅表现为疏密结构的,则年轮内缘是密环,外缘是疏环;若为副轮则与此相反。
d,副轮所构成的“生长年带”及其“疏带”和“密带”的比例不协调。
9,鱼的年龄表示方法:鳞片上没有年轮,用0表示;有1个年轮,用1表示;依次类推。
为表示年轮形成后,在轮纹外又有新增的环片,则在年轮数的右上角加上“+”号,如0+、1+…0+ -- 1,1龄鱼,指大致渡过了一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无年轮、或第一个年轮刚形成。
1+ -- 2,2龄鱼,指大致度过了两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有一个年轮,或第二个年轮刚形成。
10,经常用作鱼类年龄鉴定的材料有鳞片、耳石、鳞条、鳞棘和支鳍骨、鳃盖骨、匙骨和脊椎骨等。
鱼类学复习资料
1、鱼的定义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的平衡),大多数体披鳞片的一群终生在水中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
2、鱼体的外部分区 头部 躯干(胴)部 尾部3、鱼类体型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之间的相互适应关系1)纺锤形 头尾轴最长,背腹轴较短,左右轴最短。
最常见的一种体型,大部分行动迅速的鱼类多属于这种体型,有利于觅取食物和躲避敌害。
如金枪鱼2)侧扁形 头尾轴缩短,背腹轴相对延长,而左右轴仍为最短。
这种体型的鱼多栖息于水流较缓的水域,运动不甚敏捷,较少作长距离洄游。
有些种类还具有坚硬的鳍棘,利于避敌侵袭。
如乌鲳、团头鲂等3)平扁形 头尾轴最长,左右轴》背腹轴。
大多栖息于水底,运动较迟缓。
如黄鮟鱇4)棒形 头尾轴最长,左右轴等于背腹轴。
适于穴居或穿绕水底礁石岩缝间。
如鳗鲡4、硬骨鱼类口的类型及其鱼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关系上位口:下颌长于上颌,多属于以食浮游生物为主的中上层鱼类。
端位口:下颌和上颌几乎一样长,多为善游泳营捕食性生活的中上层鱼类。
下位口:上颌长于或稍长于下颌,多为食底栖生物为主的中下层鱼类。
5、鳍式的书写及表示方法鳍式:记录鱼类鳍的组成和各鳍的鳍条数目的式子鳍式的书写:A 、鳍条有硬棘和鳍条(软条)之分,记录它们的数目时,以罗马数字代表鳍棘,以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B 、以鳍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大写来表示各鳍,即,以D 代表背鳍,A 代表臀鳍,C 代表尾鳍,P 代表胸鳍,V 代表腹鳍。
各鳍之间用“;”分开C 、某个鳍如果有2个或以上的鳍组成,则各个鳍的数目分别统计,数字间用逗号分开。
D 、用“-”表示相互连接;用“.”表示鳍间分离;用“~”表示波动范围,背鳍与臀鳍后小鳍常用阿拉伯数字记录E 、尾鳍一般不写在组合鳍式中,如要写,一般排在最后F 、若某鳍有游离鳍条,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并与其他鳍间用“+”号隔开6、五种鳍的名称及其功能背鳍 维持直立和平衡,攻击或自卫臀鳍 位于肛门与尾鳍之间,其形态与功能基本上与背鳍相似尾鳍 推进鱼体运动和转变方向胸鳍 运动、转向和维持身体平衡腹鳍 协助平衡。
鱼类学复习资料123
鱼类学复习资料123鱼类学考点一.鳔的构造1.肠胃后方,肾脏腹面2.多数鱼类的鳔是单个囊状结构,不少种类可分为两室,也有三室的3.喉鳔类:鲱形目,鲤形目等的鳔,有鳔管与食道想通,称之为喉鳔类。
4.闭鳔类:鲈形目等的鳃管退化,称之为闭鳔类。
二.盾皮鱼类盾皮鱼,头、躯背腹扁平,头部有端位或端腹位的口,躯甲之后始如鱼形,被鳞或裸露,尾柄细长,末端具和现生鲨鱼相近似的上歪尾。
(百度知识)三.骨鳞各部名称1.前区:朝着头部,埋在真皮层的部分。
2.后区(顶区):朝着尾部,未被其他鳞片覆盖的部分。
3.侧区:前区和后区的两侧,朝着背腹的方向。
4.鳞嵴(环片):鳞片表面形成的一圈圈的隆起,是骨质层的突起,多呈同心圆排列,也有横列的。
5.鳞焦(生长中心):环片所环绕的中心,是鳞片最先形成的部分。
6.鳞沟(辐射物):由鳞焦向四周发出的凹沟,可增加鳞片柔软程度。
(1)初级鳞沟:直接从鳞焦飞出的辐射沟(2)次级鳞沟:离鳞焦一定距离发出的辐射沟7.横列式环片:有些种类如鲱形目,环片不成同心圆排列,而是横列式生长。
四.鲤脑颅骨骼组成属于硬骨鱼类,骨化形成小骨片,还增加了骨膜。
1.筛区(嗅区):位于头骨最前端,嗅囊四周。
包含鼻骨一对,前筛骨一块,中筛骨一块,侧筛骨一对,犁骨一块。
2.碟区(眼区):紧接筛区:环绕眼球四周的区域。
额骨一对,副蝶骨一对,眶蝶骨一对,翼蝶骨一对,围眶骨六对(眶上骨1,眶下骨5)3.耳区:接碟区,围绕耳囊四周。
顶骨,鳞片骨,后颞骨,前耳骨,蝶耳骨,翼耳骨,上耳骨,后耳骨各一对。
4.枕区:脑颅最后的部分。
上枕骨,基枕骨各一个,外侧枕骨一对。
五.鳍的构造1.组成:由骨骼的支鳍骨和鳍条组成2.鳍条(1)角质鳍条:不分枝,不分节,软骨鱼类特有。
(2)鳞质鳍条①鳍棘:不分枝,不分节,坚硬。
②软条:柔软,分节六.鳍的形态和功用1.背鳍:维持身体直立的平衡器官,位于背部正中。
(1)低等鱼类仅有一个又软条组成,称软鳍鱼类;(2)高等鱼类多为两个,由棘和软条共同组成,成为棘鳍鱼类。
《鱼类学》课程期末复习
《鱼类学》课程期末复习一、应掌握的概念1.大黄鱼在分类上属于----门,----亚门,-----纲,------目,------科。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鲈形总目鲈形目鲈亚目石首鱼科黄鱼属2.鱼类的体型体轴分为三种:头尾轴(主轴)<自鱼头部到尾部贯穿体躯中央的一根轴线>背腹轴(矢轴)<自鱼体最高部通过头尾轴贯穿背腹的轴线>3.鱼类的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头部与躯干部的分界:最后一对鳃裂(圆口纲和板鳃类等);鳃盖骨后缘(硬骨鱼类)4.奇鳍又称单鳍(impaired fin)。
为水生脊椎动物中沿身体正中线生长的鳍。
奇鳍并不成对,为背鳍,尾鳍,臀鳍背鳍D 臀鳍A 尾鳍C偶鳍胸鳍P 腹鳍V5.鳍的组成。
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鳍条分为两种:角质鳍条;鳞质鳍条6.鱼类的皮肤腺体系由-----细胞衍生而成,它可分为-----腺及----腺两类。
7.鳞片类型。
8.脊柱作用。
9.尾鳍类型10.肌肉的基本单位。
11.鱼类的肌肉分类12.鱼类消化管13.鱼类的取食器官类型14.胃组织的组成。
15.鱼类的主要消化腺16.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及辅助呼吸器官17.血球组成。
18.鱼类的泌尿器官,起源19.鱼类的精子形态结构20.鱼类的神经系统组成。
21.鱼类脑的构造分区,组成。
22.鳔由分泌气体,由吸收气体。
23.鱼类的内分泌腺及组织。
24.圆口纲25.软骨鱼纲26.硬骨鱼纲27.目前常作鱼类年龄鉴定的材料28.鳍式29.珠星30.侧线鳞31.头肾32.裸卵巢33.被卵巢34.性逆转35.种群36.双名法37.幽门盲囊38.韦伯氏器39.米勒氏器40.鱼类的主要特征41.鱼类的体色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物学意义?42.鱼类发光有何生物学意义?43.圆口类、软骨鱼类和真骨鱼类的鳃在结构上有何不同?44..简述鱼类动脉循环的主要途径。
45.鱼类的脑神经有哪些?各属何种类型?46.鱼类侧线的结构和功能及其机理如何?47.鱼类的年轮形成?影响因素?48.鱼类的生长有哪些特性?影响鱼类生长的因子有哪些?49.年轮形成的实质是什么?试述鳞片上的年轮、副轮、幼轮和生殖轮形成的原因和鉴别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侧线:是皮肤感觉器官中最高度分化的构造,呈沟状或管状。
侧线是鱼类和水生两栖类所特有的感觉器官。
侧线在头部分成若干分支:眶上管、眶下管、鳃盖舌颌管、横枕管。
鱼类两侧一般各有一条,少数鱼类每侧有2-3条甚至更多。
侧线管内充满粘液,它的感觉器神经丘即浸润在粘液中。
原理:当水流冲击身体,水的压力通过侧线管上的小孔进入管内,传递于粘液,引起粘液流动,并使感觉顶产生摇动,从而把感觉细胞获得的外来刺激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传递到神经中枢。
2.韦伯氏器:硬骨鱼类鲤形总目第1-3椎体的两侧有四对小骨,由前向后依次被称为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脚骨,这四块骨骼称为韦伯氏器。
鲤形目和鲇形目的最前面1-3枚脊椎骨的某些成分变异形成一组具有特定功能骨片韦伯氏器。
3.罗伦翁:呈管状或囊状,内有粘液,一端扩大为壶腹,另一端开口于皮外。
板鳃鱼类各类别的罗伦氏器的形态和分布各不相同,
罗伦氏器的各项技能基本上同侧线,仅反应稍慢些。
鳐类的罗伦翁比较发达。
4.咽上器官和鳃上器官:鳃上器官是着生于鳃弓上方,由部分鳃弓和舌弓骨骼转化形成的副呼吸器官或由鳃耙组成的滤食器官。
咽上器官是咽鳃骨和上鳃骨卷成蜗管状。
5.螺旋瓣和幽门盲囊:螺旋瓣是由粘膜层及粘膜下层向管腔突出而成,它的作用是增加吸收面积,它的形态可分为“螺旋形”“画卷型”。
它一般出现在肠管直的种类中,在肠管十分盘曲的种类中,一般无螺旋瓣,见于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类;
幽门盲囊是从幽门胃伸出的5条幽门管进而又各分成2条中心管,接续于其侧面和腹面,此为多皱襞侧盲囊。
整个呈葡萄束状样腔向腕腔中伸展。
幽门盲囊分泌消化酶和贮藏营养。
幽门盲囊亦称肝盲囊,与其他动物的中肠腺即肝脏、胰脏相类似。
靠肠系膜悬垂于体的背壁。
6.侧线鳞:每片侧线鳞有侧线孔,能感受水的低频率震动。
侧线管或侧线管分支所通过的鳞片。
绝大多数硬骨鱼都具有侧线鳞,仅少数硬骨鱼和全部软骨鱼侧线不通过鳞片,而是直接开口在皮肤,不具侧线鳞。
侧线鳞的数目是鱼类分类的根据之一。
7.鱼类的主要特征:通常以鳃呼吸;用鳍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鱼体大多披有鳞片,多具骨骼;体表富粘液,具侧线;是一群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
8.主要类群:无颌类---甲胄鱼类;圆口类---盲鳗目和七鳃鳗目,70余种;软骨鱼类---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硬骨鱼类---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
9.鱼类的基本体型与生态习性的关系,会举例。
纺锤形。
身体纵长轴远大于体高和体宽。
此种体型适于减少水的阻力,大部分游动迅速的鱼类都属于这种类型,以耗费最少的能量获得最大的游速,如金枪鱼等。
他们的体表润滑,富含粘液,鳞片致密细小,细小而强有力的尾柄和上下极端张开的新月型尾鳍,足以保证最快的游速。
侧扁形。
体高远远大于体宽,身体高度侧扁。
此类鱼大多栖息在中下层水流较缓和的水域里,一般运动比较敏捷,较少做长距离洄游。
如鲳鱼。
平扁形。
身体背腹轴远远小于体侧轴。
此类鱼大多栖息于水底,行动较迟缓,如泥鳅。
棍棒形或圆筒形。
背腹轴与体侧轴几乎相等。
此种鱼类大多潜伏于水底泥沙之中,适于穴居或穿绕水底岩缝间,行动不慎敏捷。
如鳗鱼。
10.
外骨骼鳞片和鳍条、鳍棘
鱼类的骨骼系统
内骨骼中轴骨骼(头骨、脊柱、肋骨)和附肢骨骼(肩带、腰带、支
鳍骨)
11.白肌ATP来源是糖原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特点爆发力强
红肌ATP来源是糖原和脂肪有氧呼吸特点耐力强
12.真骨鱼类消化器官的构造与食性的关系
口咽腔的形状和大小与食性有很大的关系,凶猛鱼类的口咽腔较大,便于吞食大的食物。
有些以浮游生物为食的滤食性鱼类口咽腔也较大。
齿与食性有密切关系,很多凶猛鱼类的牙齿多尖利而强壮,其齿不仅能咬住食物,而且能撕碎食物。
杂食性的鱼类,齿有切割型、钝磨形、刷型及缺刻形等。
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齿很细弱。
以固着生物为食的鱼类齿呈门牙状。
具有致密鳃耙的鱼类一般以浮游植物为食,凶猛肉食性鱼类的鳃耙一般短而疏。
凶猛鱼类的胃壁较厚,容量相对较大。
有些以泥中有机碎屑及硅藻为食的鱼类,胃的幽门部特别膨大,似鸟类的砂囊。
肠的长度和盘曲程度与食性有关系,一般肉食性鱼类肠管较短,仅为体长的1/3-1/4 ,多呈直管状或有一个弯曲;植物食性鱼类的肠较长,一般为体长的2-5倍,有的甚至达15倍,在腹腔中盘曲较多;杂食性鱼类的肠则短于草食者而长于肉食者。
13.鳃的基本构造及呼吸运动、特殊呼吸方式等
一般鱼类在咽喉两侧有5对鳃弓,其中第一至第四对鳃弓的外缘各着生两个鳃片,内缘着生鳃耙。
第五对鳃弓都不长鳃片,在鲤科鱼类形成下咽骨,上生咽齿,在鲈的第五鳃弓内缘长有下咽齿。
一个鳃弓上易班长有前后两个鳃片,每个鳃片称一片半鳃,2个半鳃合起来称为一个全鳃。
呼吸运动:鱼类通过口、口咽腔以及鳃盖协调一致的运动,使水流经鳃区以保证呼吸顺畅。
14.鱼类的心脏主要由一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组成,血液循环方式为单循环。
心脏在血液循环中起着泵的作用,他的收缩将血液(缺氧血)压入腹大动脉,舒张时又从静脉窦的后方吸入血液。
15.腹棱:部分鱼类在肛门前的腹中线上隆起的锐尖的棱。
16.物种:分类的基本单位。
它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相互间可以配育的一群生物有机体。
17.亚种:种内个体在地理和生殖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种群。
18.尾部的划分以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尾椎为界。
19.鱼头部腹面可区分为颐部、峡部、喉部
20.淡水鱼类的体液特点为高渗性,根据渗透压原理,它们主要通过排尿、吸收盐分等方式进行渗透压调节,达到水盐平衡。
海水鱼类吞食海水,排尿量小,鳃上的泌氯细胞滤出盐分,肠道也控制盐分的吸收。
21.鱼类的脑由前至后由端脑、大脑、中脑、小脑和延脑等部分构成,下丘脑是指间脑下部。
22.韦伯氏器靠近内耳的骨骼是带状骨
23.端脑:脑的最前端,分为嗅脑和大脑两部分。
嗅觉调节中枢
间脑:位于大脑后方的凹陷部分,,由上丘脑、丘脑、下丘脑组成
中脑:脑腹面的基部(被盖)及脑背部的顶盖,鱼类最高视觉中枢所在
小脑:中脑后方单个的圆形或椭圆形体。
鱼类运动主要调节中枢
延脑:味觉调节中枢
24.鱼的体内有鰾,多数硬骨鱼背面的一个囊状结构,其内有空气,能调节鱼体的比重,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
当排除鰾内的气体时,鰾的体积减小,浮力减小,鱼就下沉,当鰾内充满空气时就上浮。
25.板鳃鱼类雄性有鳍脚。
26.模式标本:在原始描述发表时,由命名者于若干标本中所选定的一个标本,或记载时所根据的单一标本。
27.副模标本:正模标本以外的标本,曾经命名者在写原始描记时查看过。
28.统模标本:原记载者所依据的若干标本中未曾选出一个正模标本,则每个标本均成为统模标本。
29.选模标本:当新种的原始描记发表后,从一系列的统模标本中选出一个标本,作为该种的确定模式标本。
30.单系群:分支系统学中将一个祖先物种及其所有的后裔构成的一个类群称作单系群。
31.并系群:一个生物类群,此类群中的成员皆拥有共同的祖先,但该群众并不包含此共同祖先的所有后代。
32.种群: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33.真骨鱼下9总目--------骨舌总目、海鲢总目、鲱形总目、骨鳔总目、原棘鳍总目、巨口鱼总目、副棘鳍总目、灯笼鱼总目、棘鳍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