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bd87364aeaad1f346933f90.png)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他是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二.★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或和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因此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主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2)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https://img.taocdn.com/s3/m/d885105c01f69e31433294b5.png)
物质的这两种存在形式 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 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 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恩格斯
测量时间的单位通常有年、月、日, 它们都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
地球公转
月球表面
空间也是用物质在时间中的运动度量的。
光年是光在一年 时间里所行驶的距 离,约为1013公里。
——恩格斯
第二,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 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 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 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 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 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
恩格斯
庞大的银河系正在以 每秒600公里的速度在广 漠无垠的宇宙中疾驰。
1秒钟之内:
蜗牛爬行 1.5毫米
地球公转 30千米
马奔跑25米
光波传播 30万千米
第二,时间的含义及其特点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古人云: “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一寸光阴 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 阴”,“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都是 时间一维性的生动写照。
第三,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密切联系的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理论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 基石。 实践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
银河系的直径大约 是10万光年,中心厚度 约为1.2万光年
地球
银河系正面图
地球到银河系中心 的距离约为3万光年。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 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基 本 粒 子
狭义相对论: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不同 而不同,表明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关系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精品PPT课件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5ca4766edb6f1aff001fd7.png)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用 某一种物质作为本原来解释世界,如:泰勒斯的水、 赫拉克利特的火、德谟克利特的原子、中国古代的五 行说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层 次-原子。
洛克
培根
斯宾若莎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 映的客观存在。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重点 内容
01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02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0 唯物辩证法 3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 物质世界 物质第一性 唯心主义 精神世界 精神第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一性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
同一性问题
物质
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正确认识物质世界,还需进一步把握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
物质的根本属性 是运动。物质是 运动着的物质, 脱离运动的物质 是不存在的
第三讲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修改稿
![第三讲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修改稿](https://img.taocdn.com/s3/m/5eecb64b312b3169a451a44a.png)
劳动过程结束时得 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 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 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 经观念地存在着。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人的意识能够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 表及里,反映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 人的意识不仅能够“复 制”当前,而且能够追 溯过去、推测未来、产 生想象、提出理想。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的作用
2、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 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 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
3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统一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构成人类 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 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 会的存在和发展,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 不断改变自然界。
• 1、一元论 • 2、二元论 • 3、多元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 1、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 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 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 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 所复写、摄影、反映。
•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 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 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 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 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不会满足 人,人决心以自己 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4)人生态度和 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人体 的生理健康、甚至疾病 的治疗有积极的影响。
六、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1、规律的含义
——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 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 系。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a424aaaf121dd36a32d8279.png)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说明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
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统一性原理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包括三个基本观点,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多样性(或共相和殊相)辩证关系的高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这个统一性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人们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从一般和个别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也就是说,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包含着两种基本关系,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般和个别(或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双重涵义编辑“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概念是从《反杜林论》哲学篇里恩格斯的一个著名论断中概括出来的。
恩格斯的论断汉译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在哲学史上,世界的统一性和世界的物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统一性(Unity)是相对于多样性(Variety)而言的,物质性(Materiality)是相对于精神性(Spirituallity)而言的。
在辨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世界的物质性和世界的统一性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
世界的物质性(Materiality of World)是指在物质和意识两大类现象的关系中,物质决定精神,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的统一性(Unity of World)绝不仅仅是肯定“精神统一于物质”,而且进一步强调世界上无限多样的事物通过具体的相互联系而构成统一的整体。
世界的物质性决定了世界的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反映了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Material unity of World)”是综合反映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义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唯物辨证法范畴,它具有双重涵义:①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世界;②物质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世界物质的统一性
![世界物质的统一性](https://img.taocdn.com/s3/m/74dd5bd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9.png)
世界物质的统一性
世界物质统一性,它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
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
第三章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第三章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https://img.taocdn.com/s3/m/a747bc7d852458fb770b56c3.png)
第三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学习目的】一、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二、掌握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三、熟悉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重点难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时空具有内在的联系,物质运动是时间和空间的本质。
2、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3、世界统一于物质【教学内容】第三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块基石。
只有正确地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才能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一切唯物主义哲学都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三种形态的唯物主义对于物质的理解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把万物(个别)的共性即“始基”认定为物质,这个能产生万物(个别) 的“始基”就是宇宙的本源、本质,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万物从“始基”中流出,万物又流回到“始基”,万物的这个活动轨迹也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客观的。
“始基”的这种客观性成为物质性规定同希腊神话中的一个至高无上的观念——“命运”内在相关。
“命运”是不可违背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哲学来源、脱胎于神话,因而继承了“命运”的这种不可违逆性内含,抛弃了“命运”的神秘性和不可理解性。
物质就是“始基”(即个别中统一性的东西),“始基”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但是,在问到“始基”是什么的时候,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大多数都将其看作是具体的感性的物质形态,即个别的感性实物。
如泰勒斯说“始基”是“水”,赫拉克利特说“始基”是“火”。
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则将“五行”(金、木、水、火、土)视为万物的本质,或把气看作物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7392aa0b0717fd5360cdccc.png)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原理说明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
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什么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多样性(或共相和殊相)辩证关系的高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这个统一性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人们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从一般和个别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也就是说,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包含着两种基本关系,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般和个别(或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包括三个基本观点,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识及多样性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关系对世界本质的理解。
世界上的具体事物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各有其质的规定各有其存在价值和地位,这是世界的多样性(“多”);千差万别的事物又有其共性,这是世界的统一性(“一”)。
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有共同的本质,这是一元论。
同时认为统一性不能脱离多样性,认为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性,统一性离不开多样性;多样性是具有统一性的多样性,受统一性规范,多样性离不开统一性。
这就是说多中有一,一中有多;个别中有一般,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基本知识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2ca3f672cc58bd63086bd40.png)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他是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二.★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或和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因此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主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2)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https://img.taocdn.com/s3/m/67537aae3b3567ec112d8a09.png)
B、人类社会的变化和开展 C、客观事物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趋向 D、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2、“刻舟求剑〞故事中那个楚国丢剑者,之所以最
后找不到剑,他的错误在于违反了A〔 〕
A、物质是运动 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B、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原理 C、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的原理
宏观物体 微观粒子和场
原子、离子等
社会 思维
生命运动
生物体以及蛋白质、核酸等
社会运动
人
思维(认识)运动 人脑
哲学结论:运动离不开物质
总结: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不可分割〕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 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 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变 化和开展过程的实在根底和承担者,脱离物 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运动离不开物质)
做一做,说一说
〔1〕请同学们端坐,保持静止状态….. 〔2〕请从运动与静止的角度说说你的体验
〔二〕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 ——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一般来说,静止有两种情况:
①一事物对于其他事物发生位置的变化
火车上的男孩相对于 行驶的火车,他的位 置有没有动?
组成他人体的各细胞、 各器官有没有运动?
芝诺问他的学生:“一支射出的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那还用说,当然是动的。〞 “确实是这样,在每个人的眼里它都是动的。可是,这支箭在每一个瞬间里都有它的位置吗?〞 “有的,教师。〞 “在这一瞬间里,它占据的空间和它的体积一样吗?〞 “有确定的位置,又占据着和自身体积一样大小的空间。〞 “那么,在这一瞬间里,这支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不动的,教师〞 “这一瞬间是不动的,那么其他瞬间呢?〞 “也是不动的,教师〞 “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动的?〞
第四次课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四次课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https://img.taocdn.com/s3/m/de8d4cd233d4b14e85246800.png)
的小行星以及慧星和
流星体等围绕银河系
中心以每秒250公里
的速度旋转。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太阳系图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养由基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 射手。他射箭的技术非常高 超,如果任意在一棵杨树上 指定一片树叶,养由基站在 百步之外,弯弓搭箭,嗖的 一声,这片树叶就被他射穿 了。这就是“百步穿杨”的 功夫。 有一天,养由基正在表 演他的“百步穿杨”绝技, 有一个叫芝诺的希腊人走了 过来,笑嘻嘻地说:“我今 天准保能让你的飞矢不动!”
恩格斯是这样解决的:飞矢在某
一时间瞬间既在某一空间点,又 不在某一空间点。这样,从概念 上来说,运动就是在与不在统一, 在是肯定,不在是否定,因此, 从概念上来说,运动就是矛盾, 就是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运动是标志世界的一 般变化和一般过程的哲 学范畴。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或载体(物质承担者) 3 离开运动谈物质, 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离开物质谈运动, 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 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物质关系,所以人类不可能离开自然。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形式
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探索
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
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
科学实践
2、实践的基本特点: (1)客观性;(2)自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作
为实践主体的人并非是纯粹生物学 意义上的人,而是社会的人。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 社会性。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 象性的活动。
《马哲》第三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马哲》第三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https://img.taocdn.com/s3/m/b53bdf3deefdc8d376ee3223.png)
望 梅 止 渴
第三、现代脑科学证明人的 思维过程以神经细胞输入、整和、 存储、输出信息的生理过程为基 础 第四、人类的实践和医学经 验证明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从齐 来白 不石 画是 龙画 。虾 的 高 手 , 但 他
例:
东汉思想家王符说: 太平天国天王 “龙者,鳞虫之长, 洪秀全会见洋 其形有九似,头似 教士时,与洋 驼,角似鹿,眼似 教士论上帝像 兔,耳似牛,项似 蛇,腹似蜃,鳞似 貌。 鲤,爪似鹰,掌似 虎是也。”
第三、人工智能不具有人 类意识所特有的灵活创造性。
树上有10只鸟,猎人开枪 打死一只,树上还有几只?
0只
9只
卡斯帕罗夫与“深蓝”
第四、人工智能可以在个别方面、 某个领域超过人类,但从总体上说不 能。因为总是人们关于人工智能的设 计在前,人工智能机的产生在后。
四、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自觉能动性是指人能动 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 做或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东西, 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 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 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 物的特点。” ——毛泽东
1、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 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F=GM1M2/R2
想象
第三、意识通过实践对 客观世界有能动改造作用
②相对静止是理解物质多样性的前提。
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 的多样性。
物体相对静止 的可能性,暂时的 平衡状态的可能性, 是物质分化的根本 条件,因而也是生 命的根本条件。 恩格斯
③相对静止是认识、利用事物的基础。
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 利用事物。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https://img.taocdn.com/s3/m/2062607731b765ce05081484.png)
第三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一、对世界统一性的不同认识人类的实践和科学的历史证明,只有克服了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才是真正可靠的。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
三、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性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性除了体现在自然界和我们周围的宏观物体的客观存在,还体现在社会历史和微观粒子运动层面上。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物质的运动或没有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存在的。
二、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意味着其具有广延性而运动意味着变化,也就将物质运动的形式指向了空间和时间。
三、物质世界的无限性物质世界本质上是无限的,是由无数具体的物质形态及其运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所体现的无限。
第三节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一、意识是物质的最高产物马克思将物质作为意识的根本起源,并且视其为物质的最高产物。
二、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像唯物主义对意识本质的科学理解和规定:意识(包括感觉、思想等等)的真正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变革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进行的,对人类实践的指导作用,并且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上第四节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一、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证明现代科学所提供的各种事实材料说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二、人和自然物质统一性的证明人本身来自于自然,并且还会有自己特殊的社会存在方式——社会实践。
劳动实践本身就是物质世界,是人类和自然界形成主客体分化的原因是人类和自然界统一起来的基础。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哲学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彻底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建立科学的完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起点。
对于世界统一性的不同认识所谓统一性的问题就是本体论的问题,历史上各学派对此问题正义颇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辨证唯物论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辨证唯物论](https://img.taocdn.com/s3/m/3cb2d84c31126edb6e1a103d.png)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辨证唯物论)(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c4fc63043323968011c92bf.png)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其内容包括:(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
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编辑本段]什么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多样性(或共相和殊相)辩证关系的高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这个统一性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人们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从一般和个别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也就是说,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包含着两种基本关系,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般和个别(或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包括三个基本观点,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编辑本段]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识及多样性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关系对世界本质的理解。
世界上的具体事物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各有其质的规定各有其存在价值和地位,这是世界的多样性(“多”);千差万别的事物又有其共性,这是世界的统一性(“一”)。
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有共同的本质,这是一元论。
同时认为统一性不能脱离多样性,认为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性,统一性离不开多样性;多样性是具有统一性的多样性,受统一性规范,多样性离不开统一性。
这就是说多中有一,一中有多;个别中有一般,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
讲稿: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讲稿: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3357301c1c708a1294a442c.png)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前面所讲的一切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对世界作一个本质性的界定,即世界是物质的,多样性的世界有一个共同的本质,这就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或原则。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可见“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重要性。
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我们可以谈三个问题:第一,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理解第三,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第三,世界物质统一性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就和大家谈谈第一个问题。
1.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理解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理解,我们需要说明三点:第一点,清楚一个问题,即世界有无统一性问题。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明确回答了世界有无同一性问题。
在哲学史上,世界的统一性和世界的物质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统一性是相对于多样性而言的,强调世界上无限多样的事物通过具体的相互联系而构成统一的整体。
这是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区分开来。
物质性是相对于精神性而言的,是指在物质和意识两大类现象的关系中,物质决定精神,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的物质性决定了世界的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反映了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物质统一性”是综合反映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义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辩证唯物论范畴。
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这是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唯物论。
它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限。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整体,这是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辩证法。
它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点,把握两个关系,即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关系。
世界上的具体事物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这是世界的多样性(“多”);千差万别的事物又有其共性,这是世界的统一性(“一”)。
事物的多样性就是个别,事物的统一性就是一般。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性,多样性是具有统一性的多样性。
这就是说个别中有一般,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
世界的统一性
![世界的统一性](https://img.taocdn.com/s3/m/b352732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8.png)
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
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什么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多样性(或共相和殊相)辩证关系的高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这个统一性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人们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从一般和个别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也就是说,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包含着两种基本关系,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般和个别(或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包括三个基本观点,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意识的多样性 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关系对世界本质的理解。
世界上的具体事物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各有其质的规定各有其存在价值和地位,这是世界的多样性(“多”);千差万别的事物又有其共性,这是世界的统一性(“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一、对世界统一性的不同认识人类的实践和科学的历史证明,只有克服了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才是真正可靠的。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
三、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性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性除了体现在自然界和我们周围的宏观物体的客观存在,还体现在社会历史和微观粒子运动层面上。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物质的运动或没有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存在的。
二、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意味着其具有广延性而运动意味着变化,也就将物质运动的形式指向了空间和时间。
三、物质世界的无限性物质世界本质上是无限的,是由无数具体的物质形态及其运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所体现的无限。
第三节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一、意识是物质的最高产物马克思将物质作为意识的根本起源,并且视其为物质的最高产物。
二、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像唯物主义对意识本质的科学理解和规定:意识(包括感觉、思想等等)的真正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变革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进行的,对人类实践的指导作用,并且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上第四节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一、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证明现代科学所提供的各种事实材料说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二、人和自然物质统一性的证明人本身来自于自然,并且还会有自己特殊的社会存在方式——社会实践。
劳动实践本身就是物质世界,是人类和自然界形成主客体分化的原因是人类和自然界统一起来的基础。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哲学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彻底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建立科学的完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起点。
对于世界统一性的不同认识所谓统一性的问题就是本体论的问题,历史上各学派对此问题正义颇大。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二元论者认为物质和精神是这个世界彼此平衡独立的两个本源,不可知论者认为世界本质问题不可知,实证主义则认为本体论问题哲学应该拒斥形而上学的假问题。
人类的实践和科学的历史证明,只有克服了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才是真正可靠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就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
恩格斯指出“事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质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综合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物质的基本思想是: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因而它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为我们的精神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首先体现了自然观于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化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物质概念的理解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继承唯心主义发展出的能动性成果与唯物主义相结合对物质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还体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为认识论奠定了坚实的唯物主义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概念的这一规定,坚持了唯物主义哲学路线,集成了以往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并将其提高到现代唯物主义的水平。
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性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性除了体现在自然界和我们周围的宏观物体的客观存在,还体现在社会历史和微观粒子运动层面上。
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存在性核心是证明社会存在是否是客观的。
社会存在是由现实的人、自然环境以及人所创造的生产工具等物质实体要素所构成的有机系统,其本质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而作为物质资料生产者的人的实践活动则是运动着的物质在社会领域的特殊形态,即人这种特殊性质的实体的特殊存在方式,那么社会存在也就同样具有客观实在性。
而在微观粒子层面上,首先其证明者海森堡承认其本意不在于否定微观粒子的客观实在性,而是仅仅在于说明微观粒子具有与宏观物体不同的特性。
其次,那些所谓的支持“物质消灭了”的人核心错误在于混淆了本体论和认识论以至于对微观粒子学产生了误解。
总而言之,尽管随着实践、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的人士将不断扩大和深化,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的定义作为人类全部时间和逻辑所证明了的客观真理,其基本思想是不会过时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06名解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04名解运动与静止)运动同物质一样是最高程度抽象的哲学范畴,它包含了一切形式的变化和过程的一般本质,即变化本身。
哲学运动观的首要问题是什么在运动,即运动的主体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运动理解为存在的根本方式,从物质和运动彼此统一的高度理解世界,坚持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的观点。
世界上除了物质和物质的运动以外,实际上没有别的东西,运动归根结底是物的运动,物质从来都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物质的运动或没有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存在的。
唯心主义和宗教认为只存在精神的运动,或者是精神产生了物质的运动,运动的主体是精神。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自然科学节有关“唯能论”的争论。
“唯能论”一是主张能量是唯一的实在,是物质与精神的本源,二是否定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即主体。
这是歪曲科学的成就来制造“论据”,企图割裂物质和运动关系的行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否定运动是物质固有的、贯彻始终的本质属性,认为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不运动不变化的,即便有变化,也只是由于外力的推动而引起的数量上的增长或位置的移动。
最具代表性的是“宇宙热寂论”的争论,从终点上否认世界的运动,认为宇宙最后必将归于绝对的静止。
因为没有物质的运动或没有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存在的,所以也就表明了运动作为物质所固有的存在方式和属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运动的绝对性并不意味着特殊运动形式是唯一的、绝对的,而是包含着各种具体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过渡和转化的无限性,因此在承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辩证唯物主义还肯定了相对的静止及其意义。
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运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而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相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式和量度,是物质分化的前提和条件。
动与静的辩证关系本身是由事物本身的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况决定的。
把运动与静止割裂开来,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反之,夸大相对静止而否修订运动的绝对性,则必然导致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两者都歪曲了事物的本来面目,都是片面、错误的。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物质之运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
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意味着其具有广延性而运动意味着变化,也就将物质运动的形式指向了空间和时间。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
体现在任何事物所存在的过程中都有着一定的速度。
是一维的,单向前进的,不可逆的。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一定的体积,活动都有一定的范围,同时任何事物与它并存的事物之间都各占一定的位置和规模,表现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关于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和普遍特性的观点,深刻的反映了人类对时空本质的正确认识。
第一,时间、空间、物质、运动之间彼此不可分离。
时空从属于运动着的物质,脱离物质运动的时空是不存在的。
另一方面物质的运动也离不开时空,拉脱离时空的物质运动也是不存在的。
同时时空之间也会相互规定、相互联系。
第二,时间空间的客观性表现为他们不依赖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绝对性和具体形态的相对性,是绝对和相对的辩证统一。
第三,割裂时间空间同物质运动之间具体的、辩证的联系,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在时空观上的共同的特征。
物质世界的无限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中包含了对物质形态的多样性极其运动变化的永恒性的肯定,他认为物质世界本质上是无限的,是由无数具体的物质形态及其运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所体现的无限。
科学的发展不断地证实着时空的无限性。
有两个基本事实:一是科学已经证明物质不灭、质量和能量守恒与转化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二是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扩展的。
以这两个基本的事实为出发点和前提,必然引出物质运动和转化的无限性以及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时空的无限性结论。
唯物辩证法认为时空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是有限和无限的对立统一。
有限和无限不是彼此隔断绝对对立的的,而是相互转化的。
整个物质世界的无限性由无数具体物质运动的有限时空构成,并通过各种有限时空的不断生灭、转化表现出来。
一方面,无限性要以有限性为前提,另一方面,有限性也要以无限性为前提。
任何有限时空都是无限时空的环节和部分,有限包含着无限。
意识是物质的最高产物(13年名解)马克思将物质作为意识的根本起源,并且视意识为物质的最高产物。
第一,从人类意识的自然发生过程来看,意识是物质普遍具有的反映特性长期演化的结果。
第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的活动器官,是意识的物质承担者。
人类的意识和思维的发生。
离不开这种高度发达的、特殊物质形态的形成。
第三,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劳动与社会实践是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的劳动与动物的活动有本质的区别。
人们的劳动协作、社会交往以及由此产生的语言,是意识产生的又一重要条件。
可见,作为人脑的机能,人类意识的产生不仅有自然界进化的基础,更有社会发生的基础。
意识是自然界进化到产生人类社会的结果,以人自己特殊的存在方式——劳动和实践为决定性条件而产生的。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05 名解)马克思看来,观念的东西不过是反映在人脑中,被转换成为思想形式的物质世界。
唯物主义对意识本质的科学理解和规定:意识(包括感觉、思想等等)的真正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从内容上看,人的一切意识形式都联系着一定的意识内容。
这些内容总的来说都是人与世界的相互关系在大脑中的反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对象意识,即人作为主体在头像脑中以一定的形式反映作为对象的客体,包括客体的存在、运动,外部世界的联系和规律等等。
②自我意识,即人作为主体对其自身的存在、地位、状态和需要等等的意识。
是自己与对象区别开来的意识。
③思维方式,或意识活动的主体结构模式、图式、定势等等,即人在处理各种精神活动材料中所使用的方式、方法、方程等等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