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之古今异义词(教案 ).doc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教师版)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db1cfbf524ccbff0218425.png)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教师版)1、B卑鄙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古义:地位低,见识浅。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不好今义:坏。
古义:①不美。
例如: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西门豹治邺》)②不喜欢。
例如:不好交接俗人。
《张衡传》不行今义:不可以。
古义:不能走路。
例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陈情表》)2、C春秋今义:①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泛指岁月。
②时代名称。
古义:①年龄。
例如:天子春秋鼎盛。
(《汉书》)②一年。
例如:蟪蛄不知春秋。
(《逍遥游》)③书名。
例如:仲尼厄而作《春秋》。
(《报任安书》)操持今义:料理;筹划。
古义:握着,拿着。
例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苏武传》)从容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古义:①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例如: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张衡传》)②举动。
例如:从容中道。
(《中庸》)从而今义:连词。
古义:从:跟随;而:并且、而且。
例如: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古义:刚开始。
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3、D地方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
古义:①当地的事。
例如: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
(《方腊起义》)②土地方圆。
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项羽本纪》)东面今义:东边。
古义:脸朝东。
例如:东面而视。
(《秋水》)大方今义: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古义: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大风今义:风力很大的风。
古义:麻风病。
例如:可以已大风。
(《捕蛇者说》)怠慢今义:冷淡;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
古义:松懈,轻忽。
例如: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劝学》)4、F风流今义: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
古义:①杰出,英俊。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古今异义教案__1
![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古今异义教案__1](https://img.taocdn.com/s3/m/9cabd62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6.png)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第三讲古今词义的变化〔古今异义〕【教学目的】1.理解古今异义词的不同词义2.理解古今异义的形成及种类【知识梳理】四.词义强化: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
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
“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练习:解释以下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①先帝不以臣卑劣卑劣:古代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今天表示品德低下。
②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古代表示刚直侠义之人,如今表示为正义牺牲的人。
③〔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古代是扬言的意思,如今表示宣告,声明。
④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古代是指给人看,如今是表示上对下申明处理问题的原那么和方法。
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如今表示走投无路之时。
五、词义转移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开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到表示另外一种对象,古今之间的差异较大,没有明显的联络,这就叫做词义的转移。
文言词汇中这种现象较为常见。
如“弃兵曳甲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走〞,古义是“跑,逃跑〞,今天是“一步步地走〞的意思。
“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勾践灭吴〕中的“中原〞,古义指原野,而在现代那么指中原地区。
还有大家熟悉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如今那么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中的“牺牲〞,古义指祭祀用作祭品的猪牛羊等,是名词,今义转移为为了某种目的而舍去自己的生命或者者权利,是动词。
这些,都是典型的词义转移现象。
(1)由表示甲事物转移到表示乙事物。
例如:①“币〞,古义指礼物。
“置币遗单于〞。
今义已转移为“钱〞的意思。
②“涕〞,古义指眼泪。
促织:“儿涕而去。
〞今义一般作“鼻涕〞解。
〔2〕由表示甲动作转移为表示乙动作。
例如:①“走〞,古义为“跑〞、“逃跑〞。
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教案
![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25898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c2.png)
一、教学目标1.1 让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的概念,掌握古今异义词的识别方法。
1.2 让学生掌握通假字的定义,了解通假字的使用规则。
1.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速度。
二、教学内容2.1 古今异义词的定义和识别方法。
2.2 通假字的定义和使用规则。
2.3 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3.1 讲解法:讲解古今异义词的概念和识别方法,通假字的定义和使用规则。
3.2 举例法:通过文言文实例,分析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使用。
3.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4.1 引入:介绍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解:讲解古今异义词的识别方法和通假字的定义使用规则。
4.3 举例:分析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实例。
4.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理解程度。
5.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5.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文言文,检验学生运用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6.1 古今异义词的常见类型: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
6.2 通假字的常见类型:音同通假、音近通假、形声通假。
6.3 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七、教学方法7.1 分类法:对古今异义词的常见类型进行分类讲解,对通假字的常见类型进行分类讲解。
7.2 对比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变化规律。
7.3 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八、教学步骤8.1 复习: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理解。
8.2 分类讲解:讲解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常见类型。
8.3 对比分析:分析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变化规律。
8.4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阅读中的问题。
九、教学评价9.1 分类问答:检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分类的理解程度。
高中语文古今异义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古今异义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ddceb0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f.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古今异义词的概念和特点。
- 掌握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 能够正确辨识和解释古今异义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法,提高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语境推断等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理解和掌握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 能够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古今异义词。
2. 难点:- 辨识和解释复杂的古今异义词。
- 在没有明确提示的情况下,准确判断一个词的古今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我们学习文言文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如何理解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今异义词。
(二)新课讲授1. 什么是古今异义词?- 解释古今异义词的概念,即指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的词语。
2. 古今异义词的特点:- 字形相同而意义不同。
- 字形不同而意义相同。
- 形式相近而意义不同。
3. 常见古今异义词讲解:- 以教材中的具体例子为依据,讲解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如“东道主”、“行李”、“夫人”等。
4. 古今异义词的辨析方法:-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古义和今义,找出差异。
- 语境分析法:根据具体语境,推断词义。
- 举例分析法:通过举例说明,加深理解。
(三)课堂练习1. 小组讨论:找出教材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并尝试解释其古义和今义。
2. 课堂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今异义词的概念、特点和辨析方法。
2. 反思: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关于古今异义词的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并尝试解释其古义和今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初中古今异义教案
![初中古今异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b70b2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2.png)
初中古今异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古今异义的概念,认识古今异义词的重要性。
2. 通过对古今异义词的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今异义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古今异义词的辨别方法。
3. 古今异义词在文言文中的实际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词语,发现有些词语在古代和现代的含义有所不同,引发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思考。
2. 讲解古今异义词的定义和分类:解释古今异义词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古今异义词是指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含义不同的词语。
根据词义变化的特点,将古今异义词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和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等类别。
3. 古今异义词的辨别方法:教授学生辨别古今异义词的方法,如根据上下文、词性分析、词义推理等。
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演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辨别古今异义词。
4. 古今异义词在文言文中的实际运用:选取典型的文言文片段,让学生识别其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分析其词义变化的原因。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辨别古今异义词,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今异义词在日常学习和阅读文言文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多加注意和积累古今异义词。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举例生动、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还需注重课内外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总结古今异义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 第3讲 古今异义(1)教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 第3讲 古今异义(1)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4358daf61fb7360b4c65b6.png)
第三讲古今词义的变化(古今异义)【教学目标】1.了解古今异义词的不同词义2.了解古今异义的形成及种类【知识梳理】古今词义的变化(古今异义)1. 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
4.词义弱化。
5.词义强化。
6.感情色彩变化。
7.名称说法改变。
语言是发展的,词义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同是一个词就有了古义和今义的差别。
注意区分古义和今义的不同,就成了我们准确理解古人语言的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当然也有些词的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没有什么变化,如“明日,徐公来”(《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来”,还有一小部分词语,文言文里常用,但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白话已经不用,如“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执事”,这部分词语,虽然我们比较生疏,但通过查字典就可以明了,不会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不能掉以轻心的是那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已经不同的词,尤其是差别细微,容易被忽略的词。
概括起来,古今词义的差别,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
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黄河,而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又如“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中的“好”,原来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这些都属于词义的扩大。
(1)原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
例如:雏(小鸡——幼小的动物或诱饵,以及未定型前的最初形式形状,雏鸟,雏形)①“雏”。
《说文》:“鸡子也。
”本义指小鸡。
现在指幼小的动物或幼儿,以及未定型前的最初形式、形状。
如“雏鸟”、“雏形”等等。
(2)由感觉性质相通,从原意扩大到其它感情相似的意义。
例如:甘(味甜——味甜乐意)苦(味苦——痛苦辛苦)①“甘”。
《说文》:“美也。
文言文常见20个古今异义词讲课教案
![文言文常见20个古今异义词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c906a1580216fc700afde1.png)
18.不必 今义:表示事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或情理上不需要。古义: 不一定。
19.经营 今义:筹划并管理(企业等),古义:搜集、 保存的金玉珠宝等物。
20.颜色 今义:颜料或燃料。古义:容貌。
文言文常见20个古今异义词
10.以为 今义:认为。 古义:把……当作。 11.非常 今义:十分,极。古义:不平凡,意外的变故。 12.逢迎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古义:迎接。 13.上路 今义:走上路程,动身。古义:高高的道路。 14.学者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古义:求学的人。 15.所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用来……的,……的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高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教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72e4d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7.png)
高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的概念,认识到古今异义的存在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古今异义词义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古今异义的概念和分类。
2. 古今异义词的辨别方法。
3. 古今异义词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今异义的概念、分类和辨别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今异义词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实例。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古今异义词的辨别和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提出古今异义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古今异义的兴趣。
2. 讲解古今异义的概念和分类:讲解古今异义词的定义,介绍古今异义的分类,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等。
3. 教授古今异义词的辨别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词义搭配、词义引申等方法,辨别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4. 分析古今异义词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实例:选取典型的古今异义词实例,进行分析解读,让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在文言文中的具体运用。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古今异义词实例,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古今异义词辨别能力:通过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辨别能力。
3. 文言文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或课后测试,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文言文实例材料。
教学时间:45分钟。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文献研究中的重要性。
2. 推荐阅读古代文献,如《左传》、《史记》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古今异义词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七、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古今异义词的辨别和理解,特别是在语境复杂的文言文中的运用。
2. 重点:掌握古今异义词的辨别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文言文古今异义.docx
![文言文古今异义.docx](https://img.taocdn.com/s3/m/29d5bbd57e21af45b207a855.png)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一、什么是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
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
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例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江”、“河”在古文中专指长江、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比过去词义扩大了。
2.词义缩小。
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妻子”,指老婆和孩子;今仅指老婆。
“亲戚”,兼指同姓家族(血缘关系)、异性亲属(婚姻关系);今专指族外亲属。
二者词义都缩小了。
3.词义转移。
例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
(《捕蛇者说》)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岳阳楼记》)“涕”,指眼泪;今指鼻涕。
“去”,指离开;现在的意思正好相反,去,是到某地去,而不是离开某地。
它们属词义转移。
4.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例⑦中“卑鄙”,古代的意思是身份低微,出身低下,是一个表示谦虚的中性词语;今天指品质恶劣,变成贬义词了。
5.名称说法的改变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
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
如成语" 目不识丁 " 现在已改用 " 眼睛 " 一词 ;" 寡不敌众"中的 " 寡" 现在已改用 " 少" 字。
如"市"古义 : 买。
例 :" 愿为市鞍马 " 。
例句实词古义今义芳草鲜美《桃花源记》鲜美鲜艳美丽(味道)新鲜阡陌交通《桃花源记》交通交错相通交通运输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妻子妻子儿女男子配偶记》境与世隔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无魏晋《桃花源》无(更)不必表条件关系的欲其林《桃花源》尽遂与外人隔《桃花源》隔断来往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距离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不足不得不充足如此《桃花源》如此像但少人如吾两人耳《承天寺人清的人与事无关的人夜游》至于夏水襄陵《三峡》至于到了⋯⋯的候表示另提一件事是也《》是判断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或且欲与常等不可得《》等一等待故有名《》即使然媵人持沃灌《送阳生水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序》以是人多以假余《送阳假借不真生序》百里外从之先达叩奔向《送阳生序》乃之而去《小石潭》去离开往增其旧制《岳阳楼》制模多指制度或异二者之《岳阳楼》或或者或有去国《岳阳楼》去离开跟“来”相气象万千《岳阳楼》气象景象多指有关大气化的象和律薄暮冥冥《岳阳楼》薄迫近多指不厚的,浅的把酒《岳阳楼》把拿者把握波不惊《岳阳楼》惊起、受惊吓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景日光景景色沙翔集《岳阳楼》集栖止 ( 停息在多指集市、聚集、集合等。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教学文案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教学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30a3c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e.png)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教学文案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微专题之文言文虚词:(一)专项积累:文言文古今异义词1.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低微,学识浅陋(《出师表》)2.不行:“九岁不行”:不能走路(《陈情表》)3.猖狂:“阮籍猖狂”:狂放,不拘礼法(《滕王阁序》)4.操持:“卧起操持”:拿着(《苏武传》)5.成立:“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成人自立(《陈情表》)6.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言语举止适度得体(《屈原列传》)7.初一:“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刚刚开始(《赤壁之战》)8.东面:“东面而视”:脸朝东(《秋水》)9.反复:①“其存君兴国欲反复之”:扭转形势(《屈原列传》)②“于反复不宜鲁莽”:书信往来(《答司马谏议书》)10.非常:①“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非同寻常,不同一般(《报任安书》)②“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意外的或突如其来的(《鸿门宴》)11.风流:①“千古风流人物”:杰出、英俊(《念奴娇赤壁怀古》)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京口北固亭怀古》)12.逢迎:“蹑履相逢迎”:迎接(《孔雀东南飞》)13.感激:“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感动奋发(《出师表》)14.故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先例、旧事(《六国论》)15.果然:“腹犹果然”:饱的样子(《逍遥游》)16.交通:①“交通王侯”:勾结(《论贵粟疏》)②“阡陌交通”:空间上彼此通达(《桃花源记》)17.结束:“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整装(《冯婉贞》)18.方丈:“室仅方丈”:一丈见方(《项脊轩志》)19.从事:“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官名(《伶官传序》)20.具体:“亦雁荡具体而微者”:具备形体(《雁荡山》)21.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出师表》)22.慷慨:“抗辞慷慨”:意气激昂(《<指南录>后序》23.可怜:①“可怜九月初三夜”:可爱②“可怜焦土”:可惜(《六国论》)24.口舌:“意北亦可以口舌动也”:言语言辞(《<指南录>后序》25.上报:“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020年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 第3讲 古今异义(6)教案.doc
![2020年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 第3讲 古今异义(6)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09968f468e9951e79a892710.png)
2020年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第3讲古今异义(6)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今异义词的不同词义2.了解古今异义的形成及种类【知识梳理】乌有先生历险记(文言总复习趣味训练)(6)方瞑目俟死,闻虎惨叫,怪而视之,盖一矢已贯其喉矣。
寻见一长者挟弓立崖上,衣短褐,著草履,不冠不袜,须眉悉白,颜色如丹,俨然类仙人。
先生趣而前,拜谒长者,不敢慢。
长者诘曰:“若何为者也?奚自?何所之?”先生具白所以及所从来。
长者笑曰:“子虚者,吾之氏也。
寒舍在迩,不可不入。
”遂引至其家,杀鸡为黍以食之。
先生请曰:“事迫矣!乞长者速往,冀有万一之望。
不者,时不逮矣。
”长者询曰:“病者孰与君少长?”曰:“长仆四岁。
”又问病状,曰:“毋庸忧!旦日,吾当与君具往。
”先生言路险,恐迟滞时日。
长者曰:“后山有坦途,抵中山,第半日耳。
”侵晨,遂携药囊乘健驴与先生同行。
无何,至山口,先生取己驴与长者并驱而循大道。
涂经乡所入兰若,先生因述遇鬼事,指示曰:“此寺,吾之所遇鬼也。
予当死之矣。
”长者笑曰:“嘻!先生不亦惑乎!鬼神者,心之幻景耳,安能受人祸!足下知者,曷为信此哉?”逢寺旁有田父五六人,辍耕坐陇上。
长者偕先生就而问焉,并述向之所见。
田父掩口胡卢而笑,曰:“君误矣!彼缢妇者,吾村王氏妾也,不为恶姑、嫡妇所容而自经焉。
子所见女鬼者,吾村李氏妇也。
家素贫,今岁饥,赋敛又重,衣食不给,夫新丧,其子昨又夭矣。
妇抢呼欲绝,悲极而入邪魔,夜半病作,发其子之坟取尸以归。
自言其首为寺鬼所伤。
君无问,何由知其乃先生为也?”言已,皆大笑。
注释:第六段:方瞑(闭)目俟(等)死,闻虎惨叫,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而视之,盖(句首语气助词,原来)一矢(箭)已贯(射穿)其喉矣。
寻(不一会儿)见一长者挟弓立崖上,衣(名作动,穿)短褐,著草履,不冠(名作动,戴帽子)不袜(名作动,穿袜子),须眉悉(全都)白,颜色(古今异义,脸色)如丹(名词,朱砂),俨然(很像的样子)类(类似,像)仙人。
文言文002-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词类活用学案
![文言文002-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词类活用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2584b389eb172ded63b781.png)
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古今异义词在古今异义问题上,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单音词和双音词分辨不清。
文言实词以单音词为主,也有少量的双音词。
注意不要把双音词拆开来理解,更不能把由单音词构成的短语看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也有一些单音词用法意义在今天发生了变化,但往往被以今训古,错误地理解。
要培养逐字审视的习惯。
1.古今异义词的分类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没什么变化,有些词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
这两种情况,对学习文言文带来的困难不大。
困难大的是古今字形同而意义用法已不同的词,这类词的词义发生了演变,其演变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
如:“江”,古代专指长江,现在泛指一切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现在指全中国。
(2)词义缩小。
如:“臭”,古代指气味,现在只表示不好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后一意义不用了。
(3)词义转移。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义是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4)词义弱化。
如:“很”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用“很”字,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了;“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
(5)词义强化。
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如“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诸葛亮《出师表》)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义,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6)感情色彩变化。
如:“卑鄙”,古时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无贬义,现在则指品质恶劣,为贬义词;“爪牙”,古代是得力帮手之意,是褒义词,现在是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7)名称说法改变。
如:“目”改称“眼睛”、“寡”改称“少”等。
2.如何掌握古今异义词(1)“牢记迥别”。
文言文之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之古今异义词](https://img.taocdn.com/s3/m/d7d7a0b314791711cd79176f.png)
文言文之古今异义词(教案)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古今异义”,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古今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异义的种类:一、词义的扩大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古代指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例如: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河流。
2、“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贾谊《过秦论》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2、“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白居易《琵琶行》“阿姨”: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亲戚”: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二、词义的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古代既可表示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例如: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贾谊《过秦论》;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金”古代泛指所有的金属,现代专指黄金。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史记《鸿门宴》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陶渊明《桃花源记》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
4、“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白居易《琵琶行》因为,古义:因此写作.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5、“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古今异义》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古今异义》](https://img.taocdn.com/s3/m/8fced8bfad02de80d5d84076.png)
古今异义吉安三中曾庆娟【教学目标】:了解文言文中古今异义字词的类型。
【教学重点】:了解文言文中古今异义字词的类型,弄懂并辨析古今异义。
【教学难点】:弄懂并辨析古今异义。
【教学过程】:一、概述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分类词汇的发展,体现在上,最显著的就是的古今变化。
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1、词义扩大指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古义被包括在今义之中。
词义的扩大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
如“江”,古代专指长江,“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一切大的河流。
如“甘”,古义指美味,味道甜。
今义除了以上的说法,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比如“心甘情愿”2、词义缩小指今义的范围小于古义,今义被包括在之中。
词义的缩小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
如谷(由谷类的总名到现在专指小米或稻子)如“臭”字,古代泛指各种气味,《易经》上说“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个“臭”就是指香味。
现在“臭“只指臭味了。
如“子”,最初是孩子的总称,不分男孩、女孩都称“子”。
现在“子”只指“儿子”了。
3、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如:“穷”古代表示“困窘”义,现在指贫穷。
如:“走”。
古义为“跑”、“逃跑”的意思,今义的“走”是“步行”的意思。
4、词义轻重变化如“憾”的古义是“怨恨、不满”,现在表“遗憾”,古义比今天的程度要高。
再如“恨”,古代多表“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仇恨、怀恨,程度加重了。
5、感情色彩变化如“爪牙之士”中的“爪牙”古代是褒义词,意为“得力助手”,现在则比喻坏人的党羽,变为贬义词。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见识浅陋,是表谦虚的中性词,今天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是贬义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之古今异义词(教案)“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古今异义的种类:一、词义的扩大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例如: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河流。
2、“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贾谊《过秦论》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2、“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白居易《琵琶行》“阿姨”: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亲戚”: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二、词义的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例如: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贾谊《过秦论》;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金”古代泛指所有的金属,现代专指黄金。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史记《鸿门宴》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陶渊明《桃花源记》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
4、“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白居易《琵琶行》因为,古义:因此写作.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5、“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三、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例如: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行李,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3、“颜色不少变”。
颜色,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
4、“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秋季。
5、“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史记?魏其侯传》春秋,古义:年岁,年龄.今义:春天和秋天。
6、“二豪贼劫持”中“贼”,原指强盗,现指小偷;“齐人固善盗乎”中“盗”,原指小偷、偷盗,现指强盗,“贼”“盗”二字意义古今正好调了个位。
四、词义弱化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例如。
1、“屈平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屈原列传》如“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
2019-08-11“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古今异义的种类:一、词义的扩大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例如: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河流。
2、“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贾谊《过秦论》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2、“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白居易《琵琶行》“阿姨”: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亲戚”: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二、词义的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例如: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贾谊《过秦论》;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金”古代泛指所有的金属,现代专指黄金。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史记《鸿门宴》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陶渊明《桃花源记》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
4、“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白居易《琵琶行》因为,古义:因此写作.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5、“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三、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例如: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行李,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3、“颜色不少变”。
颜色,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
4、“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秋季。
5、“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史记?魏其侯传》春秋,古义:年岁,年龄.今义:春天和秋天。
6、“二豪贼劫持”中“贼”,原指强盗,现指小偷;“齐人固善盗乎”中“盗”,原指小偷、偷盗,现指强盗,“贼”“盗”二字意义古今正好调了个位。
四、词义弱化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例如。
1、“屈平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屈原列传》如“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
2019-08-11“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古今异义的种类:一、词义的扩大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例如: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河流。
2、“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贾谊《过秦论》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2、“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白居易《琵琶行》“阿姨”: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亲戚”: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二、词义的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例如: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贾谊《过秦论》;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金”古代泛指所有的金属,现代专指黄金。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史记《鸿门宴》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陶渊明《桃花源记》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
4、“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白居易《琵琶行》因为,古义:因此写作.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5、“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三、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例如: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行李,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3、“颜色不少变”。
颜色,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
4、“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秋季。
5、“上初即位,富于春秋”。
(《史记?魏其侯传》春秋,古义:年岁,年龄.今义:春天和秋天。
6、“二豪贼劫持”中“贼”,原指强盗,现指小偷;“齐人固善盗乎”中“盗”,原指小偷、偷盗,现指强盗,“贼”“盗”二字意义古今正好调了个位。
四、词义弱化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例如。
1、“屈平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屈原列传》如“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
2019-08-11“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古今异义的种类:一、词义的扩大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例如: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