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四年级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四年级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四年级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鸡兔同笼》教学反思

《鸡兔同笼》问题向学生提供了现实,风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时激发学生展开讨论,应用猜测,列表,假设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在详尽情境中,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例外的方法,找出适合自己的解题策略,并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这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当问题提出后,我并没有急于讲解如何做的方法,而是先让给出练习纸,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共同研究讨论。使同学们在松弛、调和的氛围中开拓了思维,实现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关注每一个同学的发展。

由于学生原有认知背景的例外,他们对解答本课时的题目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同样的列表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有一定的层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鼓励学生采用例外的方法进行思考,进行示范,特别是假设法的运用,让学生模仿前面假设全是鸡的方法,用假设全是兔来计算一遍。这样做的目的,例外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就会都有例外程度地提高。

“鸡兔同笼”对学生尤其是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用假设法解答,学生理解起来很难,为此我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采取画图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先画8个圆圈代表8只鸡,每只鸡画2只脚,这样就有16只脚,缺了10只脚,再把其中的几只鸡每只添上2只脚就变成了兔子,所以有5只兔子。这样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了,学生很快理解了这种方法。

3.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了假设的数学思想不仅可以解答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还能解答我们身边的问题。拓宽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掌握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狐疑:

1、学生在学习例题时往往会出现刻意模仿老师解题方法而不是真正了解假设法的解题思路,体会不了其中转换的数学思想,进而出现了会列算式但不知道算式的真正含义。

2、对于课堂上学生独立思维的训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扶”与“放”的矛盾,由于本节课是一节逻辑思维很强的新授课,对于一部分程度较好的学生,“放”开思考与探索学生完全能独立完成,但对于程度较弱的学生,“放”只能使他无从下手,戆直的上完一节课。那么对于本节课堂如何才能做到两头兼顾呢!

3、前面小组合作放得较开,在探究理解例题上花费时间加多,导致后面时间不够,没时间讲做一做,以后在各个教学环节的还是需要松懈一点,使课堂教学更统统。

2017年5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