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肾功能不全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丨肾功能不全

病理生理学丨肾功能不全

病理生理学丨肾功能不全概念:各种病因引起肾功能严重障碍时,会出现多种代谢产物、药物和毒物在体内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肾功能不全的原因:肾脏疾病(原发性);肾外疾病(继发性)一、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一)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肾小球滤过功能以肾小球滤过率(GFR)来衡量,正常约为125ml/min。

肾血流量的减少、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降低、肾小球滤过面积的减少以及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改变都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二)肾小管功能障碍各段肾小管功能不同,所以功能障碍时表现各异。

近曲小管功能障碍--重吸收功能受损—肾性糖尿、氨基酸尿、钠水潴留和肾小管性酸中毒。

另外对酚红、对氨马尿酸、青霉素等排泄减少。

髓袢功能障碍—原尿浓缩条件受损—多尿、低渗或等渗尿。

远曲小管—钠、钾代谢障碍和酸碱平衡失调。

集合管功能障碍—肾性尿崩症。

(三)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RAAS参与调节循环血量、血压和水、钠代谢。

某些肾脏疾病可导致RAAS活性增强,形成肾性高血压。

EPO分泌障碍—肾性贫血1,25-二羟维生素D3:促进肠道吸收钙、磷;促进骨骼钙磷代谢。

肾实质损害后,其生成减少,可发生用维生素D治疗无效的低钙血症,并诱发肾性骨营养不良。

激肽释放酶-激肽-前列腺素系统(KKPGS):慢性肾衰时,KKPGS活性下降,引起肾性高血压的因素之一。

甲状旁腺激素和胃泌素—在肾脏灭活。

慢性肾衰时,易发生肾性骨营养不良和消化性溃疡。

二、急性肾功能衰竭概念:各种原因在短期内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出现严重紊乱的病理过程。

临床表现有水中毒、氮质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分两类:少尿型ARF和非少尿型。

GFR降低是急性肾衰的中心环节。

(一)急性肾衰的分类和原因病因学分类:肾前性(肾灌注不足):见于休克早期;肾小管功能尚正常,肾脏并未发生器质性病变,故又称功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性(肾实质损伤):临床上以肾缺血和肾毒物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最常见;肾后性(原尿排出障碍):常见于双侧尿路结石、盆腔肿瘤和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等引起的尿路梗阻。

肾功能不全课件

肾功能不全课件
肾功能衰竭期
(stage of renal failure)
尿毒症期
(stage of uremia)
•《肾功能不全》
•33
2.1 肾功能不全期
(stage of renal insufficiency)
❖ CCr降至正常值的25%~30%
❖ 中度氮质血症 ❖ 多尿、轻度贫血
•《肾功能不全》
•34
肾脏泌尿功能严重障碍,不能维持内 环境稳定,并造成:
❖ 代谢产物及毒性物质蓄积
❖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 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
•《肾功能不全》
•3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
•《肾功能不全》
•4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
(Concept of acute renal failure)
各种原因引起肾脏泌尿功能在短期内 急剧降低,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 代谢废物蓄积的病理过程。
•《肾功能不全》
•5
病因
一、病因
(Causes)
举例
肾前因素 失血,脱水,休克
肾性因素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阻塞
肾后因素 尿路阻塞
•《肾功能不全》
•6
1、 肾前因素
(Prerenal acute renal failure)
(Postrenal acute renal failure)
尿路急性梗阻
•《肾功能不全》
•9
二、发病机制
(Pathogenesis)
❖ 肾缺血 ❖ 肾小管阻塞 ❖ 原尿反流 ❖ 细胞损伤
•《肾功能不全》
•10
1、肾缺血
(Renal ischemia)

肾功能不全(新)PPT课件

肾功能不全(新)PPT课件

消化系统影响
恶心、呕吐
肾功能不全时,体内毒素和代谢产物 的蓄积可能引起消化道症状,如恶心、 呕吐等。
食欲不振
肾功能不全时,毒素和代谢产物的蓄 积可能影响消化道功能,导致食欲不 振。
血液系统影响
贫血
肾功能不全时,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 减少和红细胞寿命缩短可能导致贫血。
VS
高血磷、低血钙
肾功能不全时,磷的排泄减少和钙的吸收 障碍可能导致高血磷、低血钙,影响骨骼 健康。
04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于改善肾脏 功能。但应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 损伤。
替代疗法
当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时,可以 考虑采用替代疗法,包括透析 和肾移植。
透析是一种通过人工方法排除 体内废物和多余水分的方法, 可以暂时或长期替代肾脏功能。
肾移植是一种通过移植健康的 肾脏来替代受损肾脏的方法, 适用于病情严重且透析治疗效 果不佳的患者。
基因治疗与干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具有治疗作用的基因导入肾脏细胞,以纠正基因缺陷或增强基因表达,改善肾 脏功能。
干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移植技术,将健康的肾脏干细胞移植到受损的肾脏组织中,以修复受损的肾脏结构和功能 。
谢谢
THANKS
低钾血症
肾功能不全时,肾脏对钾的排泄 减少,可能导致低钾血症,表现 为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
高钾血症
肾功能不全时,肾脏对钾的排 泄障碍,可能导致高钾血症,
严重时可能引发心脏骤停。
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
肾功能不全时,肾脏对酸性代谢产物的排泄减少,可能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表现 为呼吸深快、恶心、呕吐等症状。
肾功能不全(新)ppt课件

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
3




发病机制 一、肾血流动力学异常 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激活—入球小动脉痉挛 2.儿茶酚胺 肾血管收缩 3.前列腺素 肾血管收缩 4.内皮素 入球、出球小动脉收缩 5.PAF、TNF 前者-肾小球滤过降低,后者-肾小 管坏死 二、肾小管上皮细胞代谢障碍 三、肾小管上皮脱落、形成管型 四、其他
28
二、尿液检查 ①尿常规改变可因基础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可 有蛋白尿、红、白细胞或管型,也可以改变不明 显。 ②尿比重多在 1.018以下,尿毒症时固定在1.010~ 1.012之间,夜间尿量多于日间尿量。 三、肾功能测定 ①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 ②酚红排泄试验及尿浓缩稀释试验均减退。 ③核素肾图,肾扫描及闪烁照相亦有助于了解肾 功能。 四、其它检查 泌尿系X线平片或造影,肾穿刺 活检,有助于病因诊断。
8
3、生化分析 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但氮 质血症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因肾功能 正常时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尿素氮亦可升高。 血肌酐增高,尿肌酐/血肌酐<20是重要诊 断指标;血钾↑;二氧化碳结合力↓;pH↓ 4.影像学 X线、B超
9
诊断及鉴别诊断 急性肾功能衰竭可以根据原发病史,少尿和 尿改变的特点作出诊断。每日血尿素氮>
7.骨骼系统 可出现肾性骨病,包括肾性骨软化症、纤维性 骨炎、骨硬化症及转移性钙化等,多见于病程较 长或长期透析者,这与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活性维生素D合成障碍,慢性酸中毒有关。 8.免疫系统机能低下 易继发感染。
27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液检查 ①尿素氮、肌酐增高。 ②血红蛋白一般在80g/L以下,终末期可降至20- 30g/L,可伴有血小板降低或白细胞偏高。 ③动脉血液气体,酸碱测定;晚期常有PH值下降、 AB、SB及BE均降低,PaCO2呈代偿性降低。④血 浆蛋白可正常或降低。 ⑤电解质测定可出现异常。 低钙、高磷、高血钾

肾功能不全ppt课件

肾功能不全ppt课件

少尿型ARF-多尿期
少尿期后,尿量增加到 400 mL/d 以上,可达 3~5 L/d

肾血流量和GFR逐渐恢复 肾小管上皮新生,但钠水重吸收功能依然低下 间质水肿消退,肾小管阻塞解除 代谢产物滤出,渗透性利尿
危险: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大量失水失钠,低血压、 休克、低钾。 意义:多尿期持续时间约2周,可转入恢复期。
• 肾后性(postrenal)
肾后性
• 肾前性急性肾衰竭
原因:肾灌流量急剧下降 (常见于休克早期)
特点:功能性损害 及时复灌可恢复
• 肾后性急性肾衰竭
原因:肾以下的尿路梗阻 双侧输尿管结石、炎症、 肿瘤、前列腺肥大
特点:早期属功能性损伤 晚期出现器质性损害
• 肾性急性肾衰竭
原因:肾实质的损伤 特点:器质性损害
少尿型ARF-恢复期
尿量恢复到正常 非蛋白氮含量下降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得到纠正
肾小管功能恢复需要数月甚至更长,少数患者 转变为慢性肾RF
• • • • 少尿不明显,1280 mL/d 左右 尿渗透压和相对密度较低 尿钠高 尿中细胞和管型少 GFR降低,出现氮质血症和代酸,部分患者 有高钾血症 肾小管损伤程度低,预后较好 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转化为少尿型
指标
相对密度
尿渗透压 尿钠 尿 / 血肌酐 排钠分数(%)
功能性肾衰竭
> 1.020
> 500 mOsm/L < 20 mmol/L > 40:1 <1
器质性肾衰竭
< 1.015
< 350 mOsm/L > 40 mmol/L < 20:1 >1
肾衰指数 尿沉渣镜检
<1 基本正常

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
除血尿素氮的测定外,还常用每分钟 肌酐清除率来反映GFR水平
㈤肾性高血压
1.钠水潴留(钠依赖性高血压)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 性增高(肾素依赖性高血压) 3.肾脏生成的降压物质减少
慢性肾功能不全
㈥肾性贫血
一般来说,贫血的程度与GFR的严重程 度相一致,当GFR下降至35~40ml/min时, 几乎所有病人都出现贫血
还可出现高镁血症、低钠血症、低钙血 症和高磷血症
3.水中毒
危害仅次于高钾血症 脑水肿: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颅内高压、 脑疝、死亡
急性肾功能不全
4.代谢性酸中毒
具有进行性、不易纠正的特点 表现为恶心、呕吐、疲乏、嗜睡和呼 吸深大,同时可促进高血钾的发生
急性肾功能不全
㈡多尿期
尿量﹥400ml/d,且进行性增多 一般在多尿出现1周后氮质血症可以逐 渐改善
㈢恢复期
此期尿量和血液中非蛋白氮含量都基本 恢复正常,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消 失,但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功能常需数 月才能恢复
急性肾功能不全
防治原则
㈠治疗原发病,纠正可逆的病因
㈡处理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㈢控制氮质血症 ㈣减轻肾小管损伤和加速肾小管细胞 再生 ㈤护理原则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
急性肾功能不全
2.肾小管损伤造成少尿的机制
⑴肾小管阻塞 ⑵原尿返漏
急性肾功能不全
发病过程
㈠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1.少尿期
在缺血或中毒后1~2天内,GFR明显 下降,病人开始出现少尿或无尿
持续少尿平均10~14天,在该期病 人功能和代谢改变最为严重
急性肾功能不全
2.多尿期
因为肾小管再生,GFR逐渐恢复至正常
水平,病人尿量逐渐增至﹥400ml/d

肾功能不全PPT医学课件

肾功能不全PPT医学课件
原因:肾排泄功能障碍 感染中毒、组织创伤等所致蛋白质分解增强
24
(二)多尿期 患者若能安全度过少尿期,则肾小管内皮细胞 可望再生,并使肾功能逐渐恢复。 尿量逐渐增加(>400ml/d)是肾小管内皮细胞愈
合的信号,并提示多尿期的开始。随后,尿量将与 日俱增,约5~7天达高峰,3-5L/day。
多尿期一般可持续1~2周。
28
四、防治原则
l、慎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2、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 纠正高血钾,透析治疗等 3、饮食和支持疗法
4、针对发生机制的治疗 自由基清除剂,RAAS阻断剂等
29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30
各种慢性肾脏或与肾脏相关的疾病)
肾单位慢性进行性破坏 残存肾单位 不能完全排出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恒定 泌尿功能障碍/内环境紊乱 (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39
1. 泌尿功能障碍
(1) 尿量的变化: ①夜尿:CRF早期变化 ②多尿:常见变化(>2000ml/24h) ③少尿: CRF 晚期表现 机制:①残存肾单位代偿性血流↑GFR↑→原尿流速增快
②原尿中溶质(尿素等)↑→渗透性利尿; ③髓袢受损→髓质高渗不能形成→浓缩功能减低。 这种多尿是水重吸收减少所致,并不代表排泄功能改 善,由于健存肾单位日渐减少,内环境紊乱仍逐渐加重。
显然,本期尚未脱离危险,切勿掉以轻心
(有报道约25%急性肾衰患者死于多尿期)
27
(三) 恢复期 随着肾功能的恢复,各项指标逐渐正常,但肾 小管功能需数月或更长才能完全恢复。
能否完全复原取决于原发病的性质及严重程度,
也与年龄、并发症和治疗是否得当有关 少数病人因小管上皮细胞和基底膜破坏严重,出 现纤维化而转为慢性肾衰。

肾功能不全课件

肾功能不全课件

CRF的原因
• 1、肾前性: • 2、肾性: • 3、肾后性:梗阻性肾病。
特别说明
• 不论肾功能衰竭的原因是哪一种,发展到 肾功能衰竭的时候,他们的临床表现基本 是一样的。 • CRF通常隐匿发病,早期身体没有任何表 现,一旦发展到肾功能衰竭期或尿毒症期, 再治疗 效果就差,医生能起的作用很少。 • 每年一次尿常规检查。
鉴别和诊断
• 鉴别1、肾前性:2、肾性:3、肾后性 • 作出诊断。 • 有什么危险因素和并发症: 休克、少尿、高血压、高K+血症、营养不 良、感染和代谢性酸中毒等。
ARF的治疗
• • • • • 1、病因的治疗: 2、利尿: 3、并发症治疗: 4、血容量、尿量、利尿、补液和营养: 5、透析治疗:
10~20
451~707
5.1~7.9
大致相当于 CKD4期
大致相当于 CKD5期
尿毒症期
<10
≥707
≥8。0
CRF的原因
• 1、肾前性:
双侧肾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缺血性肾病,在老年 人中很常见。
• 2、肾性: • 3、肾后性
CRF的原因
• 1、肾前性: • 2、肾性:主要有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 病、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肾病、高血压 肾小动脉硬化、肾小管间质肾病、药物性 肾病 • 3、肾后性
• ①少尿2天,无尿4天,明显的尿毒症症状,(Scr每天增加≥44.2umol /L) ②高K+血症(血K+≥6.5mmol/L)、 ③高分解状态(Scr每天增加≥176.8umol/L)、 ④严重代谢性酸中毒(HCO3-<15 6.5mmol/L )、 ⑤充血性心衰 ⑥脓毒血症。
•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 早期透析

第八章肾功能不全

第八章肾功能不全
素、甲状旁腺激素等,发挥作用后,在肾 脏被灭活。
二是适应代偿能力强。组成肾脏的基 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nephron),
肾脏是由数百万个肾单位组成的,如牛的 肾脏有800万个肾单位,狗有80~120万个, 兔有20万个。每个肾单位包括一个肾小球
和与它相连的肾小管。肾脏的适应代偿能 力强。因此,一般的轻微损伤,通过肾脏
肾血流减少,肾素分泌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加强(血管紧张素II), 引起小动脉收缩,GFR下降。
(二)肾性因素(intrarenal factor) 指肾实质的急性损伤。包括急性肾小
球肾炎、肾小管坏死等。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
疾病,是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沉积, 或由于抗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抗体存 在而造成的。这时,肾小球毛细血管的 内皮细胞和肾间质的系膜细胞发生增生。 增生、肿胀的内皮细胞、系膜细胞等, 可使毛细血管内腔变狭窄,造成毛细血 管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引 发肾性水肿(renal edema)。
发生机理是“器质性”急性肾功能不全 当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基底
膜出现损伤,引起通透性升高。这时血液 内的蛋白,可从血液内渗出进入尿液,发 生蛋白尿。严重时,红细胞也可漏出,发 生血尿。
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坏死细
胞脱落下来造成堆积,引起原尿排出不畅; 甚至肾小管内压过高,造成肾小管被破坏, 原尿漏回肾间质内。结果都会引起滤过率 降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
目前,尿毒症的机理还未完全阐明,比 较复杂,可能是多种有毒物质蓄积和代谢障 碍的综合结果。
三、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一) 神经系统 由 于 有 毒 物 质 对 CNS 的 毒 害 作 用 和
神经细胞水肿,临床出现精神沉郁、痉 挛、昏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肾功能不全
renal insufficiency
一、概念:1.急性肾功能不全 2.慢性肾功能不全 3.尿毒症 4.氮质血症
5.肾性水肿
6.蛋白尿
7.管型尿
8.血尿
二、填空题:
1.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原因,以肾为中心包括( )因素、( )因素、( )因素。

2.急性肾功能不全时,初期尿量是( )、( ),中期( ),后期可恢复甚至发生( )。

3.急性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的变化规律是( )、( )、( )。

4.慢性肾功能不全由于电解质的长期血钙过低,引起()机能亢进,分泌()激素增多,造成骨骼(),这在幼畜可引起()。

5.目前认为尿毒症毒素包括()、()、()等。

三、简答题:
1.何谓急性肾功能不全,简析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原因。

2.何谓慢性肾功能不全,简析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原因和机理。

3.急性肾功能不全为何出现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

4.慢性肾功能不全为何一般发生多尿。

5.何谓尿毒症,试分析尿毒症的发病机理。

肾功能不全renal insufficiency
肾脏是泌尿器官,通过排出尿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稳定;肾能分泌多种激素:肾素、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1.25-二羟VD3等;肾又参与某些激素的灭活,如胃泌素、甲状旁腺激素。

当多种病因造成的损伤作用超过肾脏代偿能力时可引起肾功能不全。

本章分为三节。

第一节急性肾功能不全
acute renal insufficiency
一、概念
由于肾小球滤过率(GFR)急剧减少,或肾小管发生急性变性、坏死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病理过程。

二、原因和发病机理
以肾为中心,分为三种,即:
(一)肾前性因素(prerenal)
指血液循环衰竭。

如休克、心功能不全、严重脱水、创伤等心输出量降低GFR下降。

发生机理是“功能性”急性肾功能不全。

循环血量减少,引起机体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因肾血管的α受体密度大,故此处血管收缩明显,皮质部血量减少,GFR下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加强血管紧张素II 小动脉收缩GFR下降。

(二)肾性因素(renal)
指急性肾实质损伤。

如急性肾小球性肾炎、缺血或中毒引起的肾小管坏死等。

发生机理是“器质性”急性肾功能不全。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损伤致通透性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引起原尿排不出甚至漏回肾间质内。

(三)肾后性因素(postrenal)
指急性尿道阻塞。

如双侧输尿管有结石、血凝块、磺胺药类结晶;尿道炎,
尿道受肿物(肿瘤)压迫。

发生机理是“尿潴留性”急性肾功能不全。

三、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一)尿液
1.尿量
初期少尿(oliguria)或无尿(anuria)(GFR下降,肾小球、肾小管损伤);
中期有所增加(随病情得以控制,GFR有所恢复);
后期渐恢复甚至多尿(polyuria)(尿素等有致渗透性利尿作用)。

2.尿成分
蛋白尿(proteinuria),血尿(hematuria), 各种管型尿(cylindruria)。

(二)肾性水肿(nephrotic edema)
急性肾功能不全引起的全身性水肿谓之,常见于组织结构疏松的部位,如
眼睑、阴囊、腹部皮下。

原因:
1.GFR下降,肾排Na+、H2O减少;
2.血浆白蛋白随尿流失引起胶渗压下降;
3.毛细血管壁通透性上升。

(三)电解质紊乱
1.高钾-低钠血症Array 2.高磷-低钙血症
3.高镁-低氯血症
(四)氮质血症(
急性肾功能不全时血液中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 NPN)升高所致。

NPN主要指尿素、尿酸、肌酐等。

(五)代谢性酸中毒
急性肾功能不全时,体内分解代谢加强,酸性产物生成增多;加之肾不能及
时排出,肾小管上皮细胞泌H+、泌氨能力降低,致酸中毒。

第二节慢性肾功能不全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一、概念
由于肾脏的慢性病变,使肾单位发生进行性破坏,残存肾单位不能充分排出代谢产物以维持内环境恒定,逐渐引起体内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的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和肾内分泌功能障碍。

这一病理过程称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二、原因和发病机理
多由慢性肾脏疾患所致,如慢性肾小球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等。

也可由尿路慢性阻塞所引起,如尿路结石、肿瘤压迫、前列腺肥大等。

少数病例可由急性肾功能不全演变而来。

对其发生机理,目前认为在病因作用下,肾单位广泛被破坏,具有正常功能的肾单位逐渐减少,并且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的过程。

肾脏的适应代偿机能严重耗损,最后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

三、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一)尿液
1.尿量
常发生多尿(polyuria)。

原因:
①一些肾单位遭破坏后,残存肾单位(intact nephron)的血流量增加,单个肾小球GFR代偿性增高;
②残存肾单位内尿素、肌酐等溶质性物质浓度升高,可发挥渗透性利尿作用;
③慢性肾功能不全时,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对ADH反应性减弱,影响对水的重吸收。

由于大量水、Na+被排出体外,可发生肾性脱水(renal dehydration)。

慢性阿留申病貂狂渴暴饮,即源于此。

但肾单位遭到过度破坏时可发生少尿。

2.尿成分
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和肾小管损伤,也发生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

(二)电解质
1.多尿时可发生低钾-低钠血症(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机能受损,重吸收减少),低镁-低氯血症(肾排镁增多,低氯伴发于低钠),钙、磷变化初期不明显。

2.出现少尿时,可发生高钾-低钠、高磷-低钙、高镁-低氯血症。

原因同急性肾功能不全。

3.长期血钙过低,引起甲状旁腺(parathyroid gland)机能亢进,释放甲状旁腺素(PTH)增多,导致骨骼脱钙,幼畜引起肾性佝偻病(renal rickets)。

成年动物缺钙可引起肾性骨病(renal osteodystrophy)、四肢搐搦。

(三)其他:
贫血(EPO生成减少)、氮质血症、酸中毒等。

第三节尿毒症uremia
一、概念
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到严重阶段时,由于大量代谢产物和内源性有毒物质不能排出而在体内蓄积,引起机体发生自体中毒的综合症侯群,这种病理过程称为尿毒症。

二、原因和发病机理
从发生尿毒症动物血液中(主要是人的资料),已分离到200多种代谢产物和内源性有毒物质,其中有100余种含量较高,为尿毒症所独有。

但尿毒症毒素(uremia toxin)究竟是哪些,尚无定论。

比较公认的包括:
①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引起骨营养不良;皮肤瘙痒;刺激胃泌素分泌胃酸多胃溃疡;损伤雪旺氏细胞和血脑屏障。

②胍类化合物(guanidine compound)胍类化合物是精氨酸的代谢产物,正
常时通过鸟氨酸循环,不断生成尿素、肌酸、肌酐等随尿排出。

尿毒症时,这些物质随尿排出发生障碍,故精氨酸通过另外一些渠道生成甲基胍和胍基琥珀酸,其中甲其胍是毒性最强的小分子物质,给狗大量注射引起体重减轻、呕吐、腹泻、便血、痉挛、嗜睡、血中尿素氮增加、红细胞寿命缩短等症状,与尿毒症相似。

胍氨酸+
甲基胍+α-氨基丁酸
门冬氨酸
胍基琥珀酸+α·δ-二氨基戊酸
肌酸
③尿毒症毒素还包括尿素(urea)、胺类(amines,脂肪族胺、芳香族胺、多胺等)、酚类(如苯酚)、一些中分子毒性物质(细胞代谢紊乱产生的多肽、细胞或细菌裂解产物等)。

尿毒症的机理还未完全阐明,比较复杂,可能是多种有毒物质蓄积和代谢障碍的综合结果。

三、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一)神经系统
由于有毒物质对CNS的毒害作用和神经细胞水肿,临床出现精神沉郁、痉挛、昏迷等。

(二)呼吸系统
呼出气中有氨(NH3)臭味,它刺激可引起尿毒症性支气管炎(uremigenic bronchitis),尿毒症性肺炎。

(三)消化系统
尿素在肠内,受细菌尿素酶分解作用可释出NH3 刺激肠黏膜,引起出血坏死性肠炎,可发生消化不良、呕吐、腹泻。

(四)皮肤
皮肤瘙痒。

随汗排除出的尿素、尿酸、氯化物可在皮肤上形成一层白色的尿素霜(urea frost)。

肾功能不全的治疗原则
1.治疗控制原发病;
2.调节水、电解质摄入量;
3.纠正酸中毒;
4.肾性骨病可用VD,静注射葡萄糖酸钙(calcium gluconate)。

腹膜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