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居(课堂PPT)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民居(课堂PPT)

中国传统民居(课堂PPT)
42
门口随处可见的挂落
43
44
45
木制的匾非常精美,以及下部的挂落
46
装建 饰筑
物 上 的
47
48
院内的一些雕塑
49
( )
或院 萧内 墙雕
有 麒 麟 的 照 壁
也 叫 做 影 壁
50
墙壁上所做的透雕
51
门枋的装饰
52
门窗
53
室内内部的装饰:门扇 上部的镂空;内门框上 的挂落;天花采用平棋 式样(平棋——为了不 露出建筑的梁架,在 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 框,框内放置较大的 木板,板下施彩绘或 贴以有彩色图案的纸, 这种天花的装饰形式 在宋代被称为平棋。 后代沿用的较多。
25
26
主入口
大门坐西朝 东,上有高 大的顶楼, 中间城门洞 式的门道, 大门对面是 砖雕百寿图
照壁。
27
主入口
28
甬大 道门 两以 侧里 靠, 墙是 有一 护条 墙石 围铺 台的
东 西 走 向 的 甬 道29
主院---四合院(正院都为瓦房出檐)
30
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偏院较为低 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偏院为方砖铺顶 的平房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构件
15
出 土 的 苇 编 残 片
河姆渡遗址出土木构 件的用法
16
• 在中国民居中,皖南民居 和山西民居齐名并列,一 向有“北山西,南皖南” 的说法,明清时期,深居 内陆的晋商、徽商勤俭自 强、诚信经营而富甲海内。 在家乡修建的深宅大院, 成为中国民居文化的一笔 宝贵财富。
17
山西民居
• 山西民居的建筑也非常复杂,由最简单的 穴居到村里深邃富丽的财主住宅院落,到 城市中紧凑细致的讲究房子,颇有许多特 殊之点,值得注意的。

《中国居住民俗》课件

《中国居住民俗》课件

东北草房
总结词
东北草房是中国东北地区传统民居的特色建筑形式,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 文化气息。
详细描述
草房是一种以草为主要建材的建筑形式,通常建造在东北地区的草原和森林地带 。草房的屋顶覆盖着厚厚的草层,墙体则由草和泥土混合而成。东北草房的建筑 风格独特,反映了当地的多民族文化和地理环境。
03
现代居住民俗的创新方向
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现代居住民俗应注重功能性和舒适 性,同时融入现代科技和设计理念,提升居住品质。
现代居住民俗的发展前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居住民俗的创 新与发展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前景。
居住民俗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融合的必要性
传统居住民俗与现代设计各有优劣,将二者融合可以取长 补短,创造出既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 居住环境。
风水学说中有很多具体的操 作方法,如“寻龙点穴”、 “三元九运”等,这些方法 被广泛应用于民居、村落和 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
虽然风水学说带有一定的迷 信色彩,但在实际应用中, 它也包含了一些科学道理, 如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等, 因此在中国民间一直流传至 今。
装饰文化
装饰是中国居住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美化居住环境 的作用,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融合的方法与途径
通过深入研究传统居住民俗的特点和现代设计的趋势,寻 找二者之间的契合点,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和材料技术,实 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融合的实践案例
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传统居住民俗与现 代设计的融合,创造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传承 和发展中国居住民俗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05
居住民俗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传统民居――徽州民居PPT课件

中国传统民居――徽州民居PPT课件

建筑文化总是根植与一定得地理环境之中。古徽州所辖区域位于中国原 始江南古陆地带的皖南丘陵山地,处在黄山南麓,天目山以北。位于北 纬30度左右,自然环境神奇,气候温润,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徽州 64%的高山海拔平均为1332米,另外34%的高山海拔1131米。境内山地 与丘陵面积9/10,山脉间盆地占1/10.四周高山使徽州形成了相对封闭的 生存区域。加上北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加之在这块被誉为“天然公 园”里生活的人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徽派民居建筑 风格。
1.2 徽州建筑文化的历史成因
1.徽州建筑文化是指历 史上的徽州区划范围内 的文化。其地理区域范 围包括当年徽州府辖的6 个县,黟县、歙县、休 宁、祁门、绩溪、婺源 六县。
2.徽州的历史至少有五 六千年,其文化可以归 为广义的大徽州文化的 范围。但严格和典型意 义上所说的徽州建筑文 化概念,主要还是指北 宋宣和三年(1121年) 设了徽州府后才全面崛 起,在明清时达到鼎盛 文化,这一文化与其早 期发展及后期演变都有 内在的关联。
• 徽州建筑文化中的自然观 • 徽州建筑文化中的社会观 • 徽州建筑审美文化心理积淀举要
4.1 徽州建筑文化中的自然观
• 天人合一 • 天人合德
有机建筑空间 现代山水城市 可持续发展观 生态观
通过景观空间营造,建筑装饰中的文化表达,形成 人与自然物质的“德”互动
4.2 徽州建筑文化中的社会观
• 礼乐
形成了徽州建筑的方正,严谨,浑厚而又有秩序
• 仁和
空间形式如同 人侧身互让,亲切和谐,彬彬有礼
4.3 徽州建筑审美文化心理积淀举要
• 空间 • 山水 • 植物
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 继承与发展
提问与解答环节

中国传统民居概述课件

中国传统民居概述课件
体而言, “民居”被界定为非官式的、非专家现象的限 于日常生活领域的人类居住环境。
• 民居大概是建筑学里使用最多却又最少达成共识的术语之 一了。从历史上看, 民居几乎从来都是作为和“建筑”相对的 概念而存在的: “建筑”是 “伟大的”、“精致的”、“纪念 性的”、“大师杰作的”; 是营造的艺术与科学, 且隐含着由特 定价值观所支配的美学品位。而民居则被排除在所谓的艺术网 络之中, 通常被定义为“本土的”、“自发的”、由本地居民 参与的适应自然环境和基本功能的营造。
(4)宋代 中国古代居住建筑发展到宋代,已达到了封建社会的较高水平,不仅在个体建
筑方面技术日趋完备,并在等级与功能上更偏重于等级的需要。 官宅大多采用多进院落,有独立的门屋,主要厅堂与门屋之间形成住宅轴线。
房屋使用斗栱、月梁、瓦屋面。郊野农舍在形制布局上较自由,规模大小不一。 一般小型住宅为三 、五间,较大的则有数十间,也形成院落形。主要建筑的平面 布置与组合形式有一字形、丁字型、曲尺型、工字型等,以工字型最多。
穴居发展序列
穴居——木骨泥墙——承重墙体系——砖混
中国传统民居概述
2.奴隶社会 夏(公元前2070-前1600)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我国最早 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 实例
中国传统民居概述
河南偃师二里头建筑遗址中,有高出地面的台基遗迹,在台基上有木骨泥墙环绕相 隔,这表明穴居形式已发展到了地面分室建筑阶段。
中国传统民居概述
• 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 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 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中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 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 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中国幅员广阔,各地区 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 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中国的民居建筑多 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中国居住民俗PPT课件

中国居住民俗PPT课件
❖ 建筑规模
❖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 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 。(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
住所,大四合则是府邸、官衙用房。)
-
5
❖ 四合院的雕饰图案以各种 吉祥图案为主,如以蝙蝠、 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 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 季平安”,还有“子孙万 代”、“岁寒三友友”、 “玉棠富贵”、“福禄寿 喜”等等,展示了老北京 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后罩房的基本功能是给女性佣人居住,- 偶尔也可以是主人家的女儿居住的空8 间。垂花门内有影壁,只在有重大活动时才打开。
四合院蕴含的文化内涵
❖ 1.儒教思想和宗族观念
❖ --四合院内外宅的划分体现了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中国古代的 家庭是封闭式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四合院 也是封闭式的。
❖ 土坑窑:这种窑都在平原大坳上修建,先将平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大坑,一般
深五至八米,将坑内四面削成崖面,然后在四面崖上挖窑洞,并在一边修一
个长坡径道或斜洞子,直通原面,作为人行道。“陶复陶穴”中的“陶穴”
即为这种下沉式地坑庄。这种窑洞实际上是地下室,“冬暖夏凉”的特点更
为显著。
-
17
❖ 箍窑:一般是用土胚和麦草黄泥浆砌成基墙,拱圈窑顶而成。
❖ 黄土窑居取之自然且融于自然,具有因地制宜、就 地取材、施工简便、造价低廉、适应气候、可再生 性强等特点,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热能和覆土的 储热能力,是天然的节能建筑。
-
16
土 坑 窑
❖ 庄窑也叫崖庄窑,它一般是在山畔,沟边,利用崖势,先将崖面削平,然后
修庄挖窑。“陶复陶穴”中的“陶复”,指的就是明庄窑 。
-
2
居住民俗

中国民居 .ppt

中国民居 .ppt
王家卫的《花样年华》 里,老上海的石库门,张 曼玉的旗袍,与梁朝伟的 抑郁神情串在一起,铺展 成一部唯美的怀旧电影, 一个值得回味的爱情故事。 石库门是上海近代文明的 象征。
沪语中把用一种东西包套或收束另外的东西讲作“箍”, 如箍桶,于是这种用石条“箍”门的建筑被叫作“石箍 门”,后又讹作“石库门”。一般认为,这种建筑的正 大门以条石作门框,门扇为实心厚木,上有铜环一幅, 与中国的传统民宅相比,趋向保守。
长廊
中、欧园林的比较
中国园林
欧洲园林
特点
1.崇尚自然山水 1.强调人工美 ,即园中布景。
2.布局自由曲折 2.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 (自然山水式园林)确的轴线引导, 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
(几何图案式园林)
代表性 苏州园林
凡尔赛宫园林
园林
思想文化 中国人自古崇尚自 的差异 然,喜爱自然,有
风水说。同时中国 园林艺术也深受如 中国古代山水画、 古代诗词等绘画、 文学的影响。
受欧洲“唯理”美学思想影响, 即企图用一种程式化和规范化的 模式来确立美的标准和尺度。
梧 竹 幽 居
波形廊
苏州园林
卅六鸳鸯馆 宜 两 亭
徽派建筑
26
棠樾牌坊群
2020/5/11
我来问?
1 3
2 4
28 哪幅是南方的?哪幅是北方的?
2020/5/11
你想知道这些都是哪里的民居吗?
中国的地域辽阔,纵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孕育着五十六个古老的民族,也织就了一幅幅绮丽多彩 的华夏民居风貌。由于环境条件差异很大,各民族的生 活、习俗、宗教信仰的不同,在长期发展过程,也就形 成了不同的建造技术和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千差万别, 所以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现在,就 让我们来探寻一下中国民居,也许有很多地方大家都似 曾相识,也许就是你的熟悉家乡,也许曾经去过或是在 那生活过......

中国传统民居课件

中国传统民居课件

北方代表:晋中民居· 窄院
• 成因: 明清时期的晋中地区兴从商之风,以祁 县、平遥、太谷等地为盛。晋商在外积累了 大量财富,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商贾返乡 后建造精美考究的建筑院落,形成独具地区 特征的晋中窄院。
北方代表:晋中民居· 窄院
• 比较/ 演变: 晋中窄院以单体建筑组合形成群体,建筑围合 形成狭长的矩形院落,其院落平面比例约为1 ∶ 2, 这是院落组群内每个独立院落的基本形式。其形式 和北方地区其他合院建筑有着密切关联,同时也影 响到其他区域的民居形式。即使在山西省域之内, 窄院的民居形态也非晋中地区所独有,在晋南一带 亦有出现。二者相较,晋南宅院的进深更为狭长, 体现了地方气候环境对建筑空间的影响。
陕西民居
贵州民居· 吊脚楼
• 贵州黔东南、黔西南等地的苗族民居中, 有种颇具特色的楼房——“吊脚楼”。楼 房依山而建,后半边靠岩着地,前半边以 木柱支撑,楼屋用当地盛产的木材建成。 木柱木墙木楼板,楼皆建于数米高的石保 坎上,房架高6至7米,为歇山顶穿斗挑梁 木架干栏式楼房,青瓦或杉木皮盖顶。楼 分三层,因其二三楼和前檐用挑梁伸出屋 基外坎,形成悬空吊脚,故称“吊脚楼”。
北京民居· 四合院
•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汉族传统合院式建筑, 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 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 间,故名四合院。 • 北京四合院,一户一宅,一宅有几个院。合院以 中轴线贯穿,北房为正房,东西两方向的房屋为 厢房,南房门向北开所以叫作倒座一家人有钱, 人口多时,可建前后两组合院。。
中国传统民居
2013级地理
王维锋
中国的各地代表民居
• • • • 北方代表:晋中民居· 窄院 南方代表:潮汕民居· 围楼 江南代表:苏南水乡民居· 临河住宅 其他代表:北京民居,陕西民居,贵州民 居等。

中国传统民居PPT课件

中国传统民居PPT课件

住宅的地皮。 当时,元世祖忽
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
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
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
地八亩为一分”,分给迁京之
官贾营建住宅,北京传统四合
院住宅大规模形成即由此开始。
-
5
• 北京四合院按南北轴 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 落,坐北朝南,大门 一般开在东南角,门 内建有影壁,外人看 不到院内的活动。正 房位于中轴线上,侧 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 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 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 这种庄重的布局,亦 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 严谨的传统性格。
-
19
-
20
干栏式
•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 化和良渚文化的许多遗址中,都发现埋在 地下的木桩以及底架上的横梁和木板,表 明当时已产生干栏式建筑。
• 干栏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 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区,为傣族、景颇 族、壮族等的住宅形式。干阑是用竹、木 等构成的楼居。它是单栋独立的楼,底层 架空,用来饲养牲畜或存放东西,上层住人。 这种建筑隔潮,并能防止虫、蛇、野兽侵扰。
26
(三) 蒙古包
-
27
(四) 徽派民居
-
28
(五) 云南一颗印民居
-
29
(六)新疆喀什民居
-
30
12
• 土楼是以土作墙而 建造起来的集体建 筑,呈圆形、半圆 形、方形、四角形、 五角形、交椅形、 畚箕形等,各具特 色。
-
13
福建土楼
-
14
-
15
承启楼
-
16
窑洞式
窑洞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国中西部的河南、 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黄土层较厚的陕 北地区。

中国传统民居概述ppt课件

中国传统民居概述ppt课件
根据在西厢发现的甲骨文,推测此处 是座宗庙。
24
春秋时期 东周时,士大夫的居所一
般可以建一个小院,前后两排 建筑,《礼仪》中记载:“前 排房屋面阔三间,中央为门道 ,两边为堂、室;后排房屋面 阔五间,中央三间是起居与接 待宾客的厅堂,两侧隔墙分别 为南北向排列的东堂、东夹西 堂、西夹,此排房屋后面连着 的后室是寝室”
河姆渡遗址出土榫卯木构件
河姆渡遗址挖掘现场
13
河姆渡遗址中的大房子 用木柱将建筑架空,面积有160平方米,
它是靠隼卯连接木结构,以梁柱承重,用芦 席充当墙地。
14
15
(杨鸿勋《中国早期建筑的发展》)
巢居发展序列
巢居——木构承重——梁柱体系——框架结构
穴居发展序列
穴居——木骨泥墙——承重墙体系——砖混
术网络之中, 通常被定义为“本土的”、“自发的”、由本地
居民参与的适应自然环境和基本功能的营造。
3

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
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
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中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
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
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中国幅员广阔,各地区
中国传统民居
第一章 中国传统民居概述
1
一、民居的概念
2
一.民居的概念

在中国,《中国大百科全书》将民居定义为“宫殿、官署
以外的居住建筑”。今天, 中国建筑界的大多数专家和学者都
不同意将民居的概念仅局限于住宅, 而是认为它的内涵应该扩
大到城镇和村落中与生活相关的各类建筑, 甚至是聚落本身。
大体而言, “民居”被界定为非官式的、非专家现象的

《中国民居建筑》课件

《中国民居建筑》课件

《中国民居建筑》PPT课 件
探索中国丰富多样的民居建筑传统。了解其历史发展、地域差异、构造和装 饰特点,以及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民居建筑简介
介绍中国民居建筑的基本概念,包括其作为传统住宅的特点和功能,以及作 为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中国民居建筑的历史发展
古代起源
探索中国民居建筑的远古起源,并了解其在不 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彩画与雕刻
欣赏中国民居建筑中独特的彩画 和木雕装饰。
书法与篆刻
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在民居建筑装 饰中的应用。
红灯笼与门神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和信仰与民居 装饰的联系。
风水与中国民居建筑
风水基础
探讨中国风水学说对民居建筑 规划和布局的影响。
吉祥之物
了解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吉祥符 号和传统习俗。
平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谐
讨论风水原则在创造平衡和和 谐氛围方面的作用。
传承与创新
探讨中国民居建筑在传统价值观和现代需求之 间的平衡。
影响因素
研究社会、文化和宗教等因素对中国民居建筑 发展的影响。
当代发展
了解现代中国对保护和发展传统民居建筑的努 力。
中国民居建筑的区域差异
四合院
深入了解中国北方地区特有的四 合院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
土楼
探索中国南方土楼的独特风格和 防御性质。
客家土楼
了解客家土楼的文化价值和建筑 特点。
中国民居建筑的构造和布局
1
传统建筑结构
介绍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使用的结构和材
经典格局设计
2
料。
学习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布局和功能划
分。
3
空间流动与协调
了解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空间流动和 内外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24
乔家大院
•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这是一 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
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整个大 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六 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形如城 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 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显 得威严气派。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 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 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 术宝库,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 建筑的一颗明珠。”
42
门口随处可见的挂落
43
44
45
木制的匾非常精美,以及下部的挂落
46
装建 饰筑
物 上 的
47
48
院内的一些雕塑
49
( )
或院 萧内 墙雕
有 麒 麟 的 照 壁
也 叫 做 影 壁
50
墙壁上所做的透雕
51
门枋的装饰
25
26
主入口
大门坐西朝 东,上有高 大的顶楼, 中间城门洞 式的门道, 大门对面是 砖雕百寿图
照壁。
27
主入口
28
甬大 道门 两以 侧里 靠, 墙是 有一 护条 墙石 围铺 台的
东 西瓦房出檐)
30
偏院则是客房佣人住室及灶房偏院较为低 矮,房顶结构也大不相同,偏院为方砖铺顶 的平房
4
北 京 四 合 院
5
6
一颗印式
• 云南省(中国西南部)的“一颗印”式住 宅可以作这类住宅的代表,在湖南(中国 南部)等省称为“印子房”。这类住宅布 局原则与上述“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 房屋转角处互相连接,组成一颗印章状 “一颗印”式住宅建筑为木构架,土坯墙, 多绘有彩画。
7
8
云南昆明一颗印住宅天井
12
干阑式
• 干阑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 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区,为傣族、景颇 族、壮族等的住宅形式。干阑是用竹、木 等构成的楼居。它是单栋独立的楼,底层 架空,用来饲养牲畜或存放东西,上层住人。 这种建筑隔潮,并能防止虫、蛇、野兽侵扰。
13
河姆渡遗址干阑式民居复原图
14
河姆渡遗址水井井架 和草顶复原图
20
墙壁极厚 ,有极高的隔热力的
21
这种窑券顶上, 均用砖墁平,在 秋收的时候,可 以用作曝晒粮食
的露台
22
乔家大院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县的民居,集宋、 元、明、清之法式,汇江南河北之大成, 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乔家大院。乔家大院 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 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 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 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 座宏伟的建筑群体 .
31
屋顶形式
32
单坡顶
33
(
硬 山 顶 双 面 坡 顶
34
)
35
卷棚顶
36
• 总而言之,乔家 大院的屋顶形式 是以硬山顶与单 坡顶为主,单坡 顶也与硬山一样 做成侧屋脊与山 墙相连并且侧面 是不出檐的.卷 棚顶形式一般用 于内进门.
37
建筑构件与装饰
• 中国传统建筑(无论
民居建筑,宫殿建筑, 寺庙建筑还是先人祠
2
中国传统民居的五大建筑样式
1)北京四合院 2)陕西窑洞 3)广西的“栏杆式” 4)云南的“一颗印” 5)山西的“王家大院”
和“乔家大院”
3
北方的“四合院”
• 四合院不仅仅是北方特有建筑形式,中部及中部以 南的地区也有这种建筑形式.在南北向的主轴线上 建正厅或正房,正房前面左右对峙建东西厢房。 由这种一正两厢组成院子,即通常所说的“四合 院”、“三合院”。其中四合院以北京的四合院 为代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四合院是北 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 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 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 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 左右厢房。
堂)都很注重屋顶
及檐口的实用与美 感.
撑拱(一般称为牛腿 )位于檐 柱外侧,斜向支撑挑檐、檩、
枋的檐下木结构.
38
撑拱下部的额坊处的支撑构 件与装饰
39
斗斗 栱栱
斗栱是中国木构建筑中屋身与屋顶的过渡构件。 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所特有的。
40
41
碑亭顶部侧面的支撑 构架----抬梁式(叠 梁式)的木构支撑类 型.(抬梁式就是屋基 上立柱,柱上架梁, 梁上放短柱,其上再 置梁,梁的两端承檩 条;如此层叠而上, 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 脊瓜柱以承脊檩)
中国 传统 民居
山西民居
-----乔家大院
1
中国传统民居简介
• 中国传统民居的木构架体系的房屋居多。 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背景,公元前五千 年的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文化遗址反映出 当时木构技术水平。公元前五千年的中国 中西部的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 的仰韶文化遗址显示了当时村落布局和建 筑情况,说明依南北向轴线、用房屋围成 院落的中国建筑布局方式已经萌芽。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构件
15
出 土 的 苇 编 残 片
河姆渡遗址出土木构 件的用法
16
• 在中国民居中,皖南民居 和山西民居齐名并列,一 向有“北山西,南皖南” 的说法,明清时期,深居 内陆的晋商、徽商勤俭自 强、诚信经营而富甲海内。 在家乡修建的深宅大院, 成为中国民居文化的一笔 宝贵财富。
17
山西民居
• 山西民居的建筑也非常复杂,由最简单的 穴居到村里深邃富丽的财主住宅院落,到 城市中紧凑细致的讲究房子,颇有许多特 殊之点,值得注意的。
18
19
在山西随处得见的穴窑
• 穴窑均作抛物线形,内部有装饰极精者, 窑壁抹灰,乃至用油漆护墙。窑内除火炕 外,更有衣橱桌椅等等家具。窑穴时常据 在削壁之旁,成一幅雄壮的风景画,或有 穴门权衡优美纯净,穴内冬暖夏凉,住居颇 为舒适,但空气不流通,是一个极大的缺 憾。
9
• 窑洞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

国中西部的河南、山西、

陕西、甘肃、青海等黄土

层较厚的地区。利用黄土
壁立不倒的特性,水平挖
掘出拱形窑洞。这种窑洞
节省建筑材料,施工技术
简单,冬暖夏凉,经济适
用。窑洞一般可分为靠山
窑、平地窑、砖窑、石窑
或土坯窑三种。
10
陕 西 米 脂 的 清 代 窑 洞 群11
陕西米脂的清代窑洞前的场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