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禹贡九州土壤图
据王云森,中国古代土壤科学,科学出版社,1980
《山海经》
(小人文)
(三)地理学研究的特点
1、综合性特点 2、区域性特点 3、动态性特点 4、多样性特点
综合性特点
作为研究对象的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 作用的综合体,这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 特点。
地理学不限于研究地球表面的各个要素,更重 要的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综合地研究其组 成要素及它们的空间组合。
1.5.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历史性更新,理论思维 面临重大转变
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 位系统(GPS)正构成当代地理研究的全新技术平 台,使地理信息的获取、采集、处理、生成、交换、 应用模拟手段实现了历史性的更新,“数字地球” 呼之欲出。信息化、数字化的历史性进程,不仅拓 宽了地理学的视野,而且深化了人类对地理过程的 认识,促进了地理学逻辑思维由归纳推理向演绎推 理的重大转变,使地理学理论有可能推向更系统、 更综合的新境界。
近代地理学是产业革命的产物,是随着工 业社会的发展而成熟起来的。这一时期, 各种学说纷起、学派林立。地理学的各部 门学科几乎都在这个时期出现和建立,因 此也是部门地理学蓬勃发展的时期:
近代地理学时期
德国的洪堡为自然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奠定了 基础
德国的李希霍芬、法国的德马东为自然地理学 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它着重于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 系以及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
人文地理学一级学科
人文地理学一级学科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人类文化、社会和经济行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方方面面。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人口分布和迁移、城市化过程、地理认知和感知、地方身份认同、地方文化及其社会变迁等。
人文地理学在学科范畴的划分上包括两个层面,即实证地理学和理论地理学。
实证地理学主要关注具体的地理现象和规律,通过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地理问题进行研究。
理论地理学则更加关注地理现象背后的决定因素,包括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因素。
在人文地理学中,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人类的迁移、定居和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类活动导致了一系列的地理问题,如城市扩张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环境问题、人口增长带来的资源压力等等。
人文地理学通过研究这些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之外,人文地理学还关注地理认知和感知。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认知和感知有着重要的影响,地理特征和地域之间的差异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习惯、文化认同等。
人文地理学通过研究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感知和认知,揭示地理意义在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中的作用。
地方身份认同和社会文化变迁也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人们对所在地的情感认同和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对地理环境的使用和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人文地理学通过研究地方身份认同和社会文化变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方社会的特征和演变过程,为社区建设和地域发展提供参考。
总之,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认知和感知、地方身份认同和社会变迁等方面。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地域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地理学基础
人文地理学基础人文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它关注人类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与地理环境的互动,旨在揭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人文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文地理学概述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空间分布及其形成原因、演变过程、影响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以人和地的关系为核心研究对象,分析人类如何适应地理环境,又如何通过自身的行为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人文地理学旨在深入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文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地形地势的差异影响了人类的定居选择和农业分布,气候条件的异同会影响经济发展和文化特征等。
通过研究这些关系,人文地理学为我们理解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 社会文化地理社会文化地理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及其形成原因。
这涉及到人类的语言、宗教、民俗、习惯等文化差异,以及城市化、人口迁移等社会现象。
社会文化地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域差异和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关注人类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它研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产业的空间布局、城市和区域的经济发展等。
通过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为经济规划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三、人文地理学的实际应用1. 城市规划与设计人文地理学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通过研究人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中的分布和演变规律,人文地理学可以指导城市规划师设计更具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它关注人类活动的需求和行为模式,包括市场需求、交通需求、居住需求等,为城市的功能布局和空间组织提供科学依据。
人文地理学大纲
人文地理学大纲一、引言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探讨了地理空间对人类社会、文化和行为的影响。
本文将依据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对其大纲进行详细阐述。
二、背景介绍1. 人文地理学的定义和起源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观念和文化特点,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它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而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关注人类行为和地理空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
研究对象可以是城市、农村、国家和地区等不同尺度的地理空间。
3.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人文地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等。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深入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人文地理学的主要概念和理论1. 地方性地方性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地理空间上的特定区域具有独特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征。
地方性影响着人类行为和观念,塑造了不同地域的差异。
2.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也是城市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趋势。
人文地理学关注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文化变化的影响,研究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和联系。
3. 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以及人类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塑造作用。
它探讨了宗教、语言、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地理分布和变化。
4. 全球化全球化是指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全球互联互通。
人文地理学关注全球化对不同地区和社会群体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在全球化过程中的角色。
四、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1. 城市研究人文地理学在城市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关注城市的形态、功能、发展和社会问题等方面。
城市研究的应用领域包括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和城市社会发展等。
2. 农村研究人文地理学也关注农村地区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研究农村的发展模式、社会问题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等。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它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其分支学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军事地理学等。
为此,人文地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指不包括经济地理学的人文地理学,广义的则是指包括经济地理学的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主要特征是社会性、区域性以及综合性。
社会性是指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区域性是指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是指人文地理学在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地相关以后,在一个更高地层次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矛盾的构思。
本课程是在强调人文地理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的前提下,突出以人地关系为中心,文化理论为基础的特点,构建人文地理学的知识框架。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提高对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的深层理解,并能够对人类各种文化现象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正确分析,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本课程所讲是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在学习过程中将全部内容划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人文地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人文地理学的思想进程和学习要点。
第二部分以Terry G. Jordan的The Human mosaic 一书为基础介绍文化地理学的相关理论。
内容包括分布区,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和文化景观五个方面,并对相关的人地关系理论分别进行介绍。
第三部分从人的群体性特征出发,分别介绍“人口与发展”和“人口的分布与迁移”。
第四部分介绍农业与工业。
基于对农业和工业本身就是文化产物和二者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以农业与工业的发展过程为主线,以空间的格局作为其发展的空间表现来阐述。
人文地理学什么
人文地理学什么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通过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研究,以及对不同地域和文化之间差异的理解和解释,来深入探索人类与地球的共生关系。
本文将从人文地理学的定义、研究范围和方法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焦点主要是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中,人类的活动和行为被视为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环境则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
人文地理学旨在通过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机制,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解决方案。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
它关注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城市化、乡村发展、旅游与文化遗产、人口迁移与流动、社会空间与地方认同、地理信息系统等。
通过对这些领域的研究,人文地理学能够揭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并为地方政府、规划师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建议。
在研究方法上,人文地理学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访谈、观察和文献分析等手段,来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而定量研究方法则通过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量化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并进行模型构建和预测。
三、人文地理学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以下将从城市规划、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介绍人文地理学的应用。
1. 城市规划:人文地理学通过对城市化过程中不同社会群体的空间分布、居住环境和社会互动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城市规划师和政府决策者提供指导和建议。
例如,人文地理学可以帮助规划师更好地了解城市居民对不同公共设施和服务的需求,从而合理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和社区发展。
2. 旅游发展:人文地理学通过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支持。
第一章 人文地理学概述(新)
3、人文地理学全面 复兴阶段(1978年- 现在)
人文地理学开始全面 复兴,出版了各种论著 和杂志,翻译出版了一 些国外代表性专著。主 要分支学科基本建立, 理论和实践很大提高。
作业
1.简述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 2.简述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3.列举西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五大 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2、早期人地关系研究 一些学者开始探讨人 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 关系。
德漠克里特用唯物主 义观点解释宇宙的无穷 性、天空和大气现象的 原因,以及地理环境与 人类社会的关系。这种 思想为希腊人文地理学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从 唯心论的观点对人地关 系作了新的解释。 柏拉图把世界分为实体 和感觉两部分。
李特尔的著作《地 理学通论》,提倡用 区域地理的观点来论 证人地关系。
洪堡、李特尔创立 近代地理学的科学原 则和研究方法,标志 着人文地理学作为一 门独立分支学科,开 始迅速发展。
西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 五大流派/学派: 1)以拉采尔为代表的环 境学派; 2)以白兰士、白吕纳为 代表的人地相关学派;
理论 廖什——市场区位理论
(二)法国 白兰士极力反对环 境决定论,提出或 然论/可能论/人地 相关论。
白吕纳把心理因素作 为人地关系的决定因 素,人类对自然环境 有自由选择和自由活 动的余地。
(三)英国
麦金德创立陆权学派, 主张统一地理学,主要 研究政治地理学,提出 了“大陆心脏学说”。
(四)美国 戴维斯主张地理学 的统一论,倡导了美 国地理学会,开创了 美国专业地理教育。
地理学的四个传统: 地球科学传统、人地 关系传统、区域研究 传统和空间传统。
2、人地关系研究不 仅是地理学古老传统 的一部分,还是地理 学人文化发展的重要 方面。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古希腊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
人文地理学派有:环境学派(拉采儿),人地相关学派(白兰士和白吕纳)区域学派(赫特纳和哈特)景观学派(施吕特尔和索尓)。
文化:是人们或民族的特定符号,规范,价值观念。
人文地理研究的主题:是从各人文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出发,通过扩散的时间过程使时空相结合,以其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关系,与其他人文现象的整合情况来分析其复杂的相互关系,最后以现存的文化景观来说明上述过程与关系的形象表现。
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文化区大体: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
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形式文化区的特点:它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自然状态下,不受外部的某种作用而形成的。
功能文化区的特点:非自然状态下形成,存在功能边缘明显,具有执行功能的机构。
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乡土文化区特点:既无功能区,又无明确的边界线。
文化扩散可以分为: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文化生态学:主要研究地域文化系统的组成,功能,结构,空间特征和时间动态,系统要素之间与系统内部发生的各种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
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文化与文化之间,文化与环境之间,各种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⑴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⑵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的作用;⑶环境条件差异性对文化有影响;⑷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
人文地理学陈慧琳第三版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陈慧琳第三版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人类如何在地理环境中居住、生活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反馈。
而在人文地理学这个学科中,陈慧琳的第三版名词解释无疑是一本经典之作。
本文将全面评估并撰写出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人文地理学并认识陈慧琳的第三版名词解释。
一、人文地理学的概念与意义1.1 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人文地理学是指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及其地域差异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究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如何影响和被地理环境所塑造。
1.2 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性人文地理学对于我们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不同地区的人类活动模式和文化传承,理解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能力,并为解决地域差异、社会问题等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二、陈慧琳的第三版名词解释的深度与广度2.1 深度评估陈慧琳的第三版名词解释以其深度的研究和全面的内容而闻名。
她对于人文地理学各个方面的概念、理论、方法进行了详细解释,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阐述。
在阅读本书时,读者可以逐步深入理解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解其应用和意义。
2.2 广度评估陈慧琳的第三版名词解释在广度上也具备了研究人文地理学全景的能力。
她涵盖了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城市地理、农业地理、人口地理等。
通过对各个领域的细致解析,读者可以全面了解人文地理学的不同方面,并认识到它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三、对人文地理学陈慧琳第三版名词解释的个人观点和理解陈慧琳的第三版名词解释是我在学习人文地理学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她对人文地理学的深入探究以及对实例的剖析,让我逐步建立起对人文地理学的整体框架和思维模式。
通过阅读本书,我对于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广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人文地理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它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时需要综合运用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人文地理学知识
人文地理学知识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与活动。
本文将介绍人文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重要的学派流派。
一、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的居住、交通、产业、城市发展等方面,旨在深入理解人类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表现、演化和影响。
它探讨了人类的居住区划、城市化过程、经济产业和农业发展等方面,通过分析人类在特定地理环境中的行为和选择,揭示了人类如何适应和利用地理环境资源。
2. 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人文地理学研究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不同的地理条件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通过分析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和方式,揭示了地理环境条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3.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塑造人文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塑造。
地理环境的差异和多样性导致了不同地区的人类社会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特征。
人文地理学根据地理环境条件解释人类文化的产生、发展和传播规律,揭示了地理环境与人类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重要的学派流派1. 重点区域研究学派重点区域研究学派注重对特定地区的深入研究,探索该地区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该学派的代表作品有“波斯尼亚的人类地理学”和“中国的人类地理学”。
2. 社会文化地理学派社会文化地理学派将人文地理学与社会科学和文化研究相结合,关注社会和文化现象在地理环境中的表达和演变。
该学派的代表作品有“社会文化变迁”和“地理的发明”。
3. 偏向理论研究的学派这个学派关注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建构和方法论,探讨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学科的边界。
代表作品有“人文地理学的方法与理论”和“重塑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导论顾朝林课
人文地理学导论顾朝林课摘要:一、人文地理学概述1.定义与内涵2.学科发展历程二、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三、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人口地理学2.城市地理学3.区域地理学4.文化地理学5.经济地理学6.政治地理学四、人文地理学的现实意义1.可持续发展2.国土空间规划3.区域发展战略五、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现状与展望1.学科体系建设2.研究领域拓展3.国际交流与合作正文:一、人文地理学概述1.定义与内涵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塑造。
人文地理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跨学科性和实践性。
2.学科发展历程人文地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历了传统地理学到现代人文地理学的转变。
在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体系。
二、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强调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调查和实证分析,揭示地理现象背后的规律。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主要通过描述性统计和案例研究,揭示地理现象的内在逻辑和特征;定量分析则通过数值模型和数学公式,对地理现象进行量化研究。
三、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分布、迁移和空间结构等方面的规律。
2.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发展、空间组织、功能区和城市规划等问题。
3.区域地理学:研究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和经济特征,以及区域间的差异和联系。
4.文化地理学:研究地理空间与文化现象的关系,探讨文化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交通网络等方面的规律。
6.政治地理学:研究国家领土、政治边界、地缘政治等方面的现象和问题。
四、人文地理学的现实意义1.可持续发展人文地理学关注人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共生,提倡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人文地理学概念
人文地理学概念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旨在探讨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和被地理环境所影响。
人文地理学涉及的概念非常广泛,包括地理景观、文化地理、城市地理、经济地理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人文地理学概念及其意义。
一、地理景观地理景观是指在地球表面上形成的人类和自然相互作用的集合体。
地理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是指没有受到或受到很少人类活动影响的地理环境,如海洋、河流、森林等。
人文景观则是人类在地球表面上创造的各种人类活动的产物,如城市、农田、道路等。
地理景观反映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为人与环境的互动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二、文化地理文化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和人类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了不同文化如何塑造地理景观,并通过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人类文化来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文化地理研究的内容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建筑风格等与地理环境相关的方面。
例如,宗教信仰和宗教建筑往往与地域特征密切相关,如伊斯兰教寺院在穆斯林地区的分布。
三、城市地理城市地理是研究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地理变得愈发重要。
城市地理学家研究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人口分布、城市环境问题等。
城市地理帮助我们理解城市发展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四、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条件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工业地理、农业地理、交通运输等方面的研究。
经济地理学家研究资源的分布、产业结构的演变、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等问题。
经济地理不仅关注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还关注人类经济活动如何改变地理环境。
例如,工业区的建设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农业的发展可能改变土地利用模式。
五、环境地理环境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和被地理环境所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环境问题与地理条件、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环境地理学家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资源利用与保护等问题。
《人文地理学》课件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探究 地理现象与人类行为,人文地理学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 影响。
简介
什么是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方式以及这些活动如何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人文地理学自古至今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现
4
人文地理学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活动 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和恢复生
态环境。
旅游规划
人文地理学可以帮助规划者了解不同旅 游目的地的特点,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 发挥地理环境的旅游资源。
自然灾害防控
了解地理现象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可以 制定科学的防灾减灾措施,保护人类生 命财产安全。
文化传承与变迁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形 成和演变产生深远影 响,同时人类活动也 会改变地理环境。
经济发展与地理 因素
地理因素对经济的发 展和布局有重要影响, 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 式和生活水平。
人文地理学应用案例
1
城市规划
2
人文地理学可以为城市规划者提供关于
人类行为和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信息,
以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
人文地理学研究者通过与当地居民和专家进 行访谈调查,来获取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4 统计分析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统计数据,人文地理 学研究者可以发现地理现象与人类行为之间 的关联。
地理现象与人类行为
城市化现象
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 城市化现象对经济、 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 重要影响。
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对地理环境 和社会结构带来巨大 的变化,影响社会发 展和资源分配。
人文地理学为何重要
人文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地理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为城市 规划、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人文地理学》课件
人口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人 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社会 结构等。
城市地理
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规律,以及城市与周围地区之间的相互 关系。
城市地理学关注城市形态、城市内部结构、城市扩展和城市化等方面,探究城市发 展过程中的空间变化和社会经济问题。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城市形态、城市规划、城市社会空间等。
总结词
人文地理学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它关注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空间布 局和相互关系,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 质量和环境质量。
VS
详细描述
人文地理学通过研究城市的人口分布、交 通需求、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为 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它有助于合理规 划城市功能区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 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总结词
人文地理学在旅游规划中具有重要价值,它 有助于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提升 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详细描述
人文地理学通过研究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和演变,为旅游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它有助 于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提升旅游 目的地的文化品质和旅游体验。同时,人文 地理学还关注旅游活动对当地社会文化和环
文化地理学关注不同地域的文化 特色、文化扩散和文化认同,探 究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空间
行为和社会结构。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文化 区、文化景观、文化生态学等。
人口地理
人口地理学主要研究人口现象 的地理分布和变化规律,以及 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口地理学关注人口数量、结 构、迁移和分布等方面,探究 人口因素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环 境变化的影响。
02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主要关注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研究人类活动和社会文化现象对地理空间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人类社会和文化。
一、人文地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人文地理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后来扩展到其他国家。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受到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影响,如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随着研究方法和理论的不断发展,人文地理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论。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 地理环境和文化景观人文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对文化景观的影响。
它探讨地理要素如地貌、气候、水资源等如何塑造人类的生活方式、居住方式和文化表达。
例如,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建筑风格、农耕方式、信仰体系等都受到地理要素的影响。
2. 城市和城市化人文地理学关注城市发展和城市化的社会文化问题。
它研究城市形态、城市功能、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以及城市社会与文化的变迁。
通过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的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人文地理学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3. 区域差异和社会分化人文地理学研究地域差异和社会分化。
它研究地理空间上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是如何形成和变化的。
通过理解不同区域的人类活动和社会关系,人文地理学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多样性。
4. 地理认同与地域性人文地理学研究地理认同和地域性。
它探讨个体和群体对地理环境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并分析这种地理认同如何影响社会关系和文化传承。
人文地理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不同地区的人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和文化特点。
5. 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文地理学研究文化景观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它关注如何保护和利用地理环境中的人文遗产和文化景观,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通过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人文地理学为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三、人文地理学的意义和应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对于解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地理学
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区域性——任何地理现象都有特定的空间和区域;综合性——地理现象的多样性、整体性(涵盖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
2.人文地理学几大核心概念(研究主题)空间(space):物体和事件具有相对位置和方向的无限三维空间。
地方(place):空间中具有特定人文和自然特征的某一部分地方感:对地方赋予的意义和情感地方感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方式(书籍、电影、图片、网络)建立地方感的过程。
区位(location):人和事物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其分布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地理事件和过程产生的影响。
绝对区位:地理事物在地球上的几何位置,经纬度相对区位:地理事物相对于某种地理事物的位置区位理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增长及理论地域(territory):被一个人或一部分人或一个机构所占领的一部分地理空间。
(有边界)流动/运动(flow/movement):人、商品、思想在空间的移动。
尺度(scale):事物/现象的空间范围。
区域(region):某些现象集聚而形成的内部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地域。
地理学第一定律:任何事物都相关,只是相近的事物关联更紧密。
3.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人类活动叠加在自然景观之上所创造的形态,包括建筑、饮食、服饰、美术等,按照时间顺序层层叠加。
4.文化区的概念,三种文化区的区别文化区: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形式文化区: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不受外部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状态。
(中国汉语方言图)功能文化区: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功能影响,内部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并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
(湖北政区图)乡土文化区:居住在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地缘意识、归属感)。
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别: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
人文地理学
自然 影响因素 人文:社会、经济、文化、 政治 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
人文地理学
主要参考书:
(1)人文地理学,陈慧琳,科学出版社,2001 (2)人文地理学,陆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人文地理学词典,(英) R. J.约翰斯顿主编;柴彦 威等译,商务印书馆,2004 (4)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爱尔兰) R. 基钦, (英) N. J. 泰特著;蔡建辉译,商务印书馆,2006
(3)、古代国外地理学特征
均为记述性的地理志,没有专门的论述人文地理的著作,所 谓人文地理学的萌芽性的论述,也只是包罗万象的游记性的 地方志的一部分。
斯特拉波(Strabo,BC64—20)—《地理学》共十七卷,除 七卷散失不全,其余几乎完整无缺。 另外阿拉伯国家的一些漫游商人的游记,如《伊本.白图塔游 记》等, 1347年(元至正七年),伊本· 白图泰来到中国泉 州。当时元朝将亡,但是内乱未生,泉州还是极其繁荣的。 他在书中描述:“刺桐港口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或者是 世界最大的港口,我见港里有100多只大船,小的多得无法 计数。” 及《马可波罗游记》等。
自 然 辨 证 法
科 老 新 学 三 三 论 论 论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历史学
生态学 地图学
遥感技术 统计技术 数理技术
心 理 学 计算机技术
信息技术
图:1—1 人文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1.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1.社会性:人文地理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人文地理学,它的研究对象(P2)和学科特性(P3~4)主要是什么?【什么是】人文地理学是以人为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是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差别,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着重研究地表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研究对象】研究人文地理环境及人文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地理特征及其发展变化。
【特性】①区域性(地域性):任何地理现象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都具有特定的空间和地域,研究地理区域就要剖析不同区域内部的结构,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
人文现象的地理位置的研究,它的分布范围、界限、类型、规律的研究,区域特征和区域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地图的编制等,都是区域性的体现。
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也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②社会性: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的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虽然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共同影响,但是主要受人文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受制于社会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
③综合性: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合性。
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角度去研究人文现象的,这些人文现象内容繁多,彼此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键,如果仅就个别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可能无法正确理解现象的本质和问题细致地分析的关键。
只有对所有关键因素进行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以及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④复杂性。
2、人文地理学发展阶段。
①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我国古代的人文地理记述包括《禹贡》及各种地理志等。
德国的洪堡和李特尔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具有奠基意义。
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因果关系。
②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古代:对人文地理现象的描述。
近代—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注重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和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
美国流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哈特向区域观点的代表作《地理学的性质》。
③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地理学两大流派(2)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3)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3、中国古典人文地理专著。
《诗经》、《尚书·禹贡》、《山海经》、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班固的《汉书·地理志》、《穆天子传》、《水经注》4、什么是人地关系?(P17)人地关系是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简称。
“人”是人类本身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性。
做为生产者通过个体的和社会化的劳动向自然环境索取,将自然界物质转化成其生存必需的产品;做为消费者,人类消耗自己生产的产品,而将许多废弃物返还给自然环境。
“地理环境”是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
5、人地关系论的基本理论有哪些?(P10~15)①环境决定论: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期决定性作用,把人看做是环境的产物,人和生物一样,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环境的严格限制。
②可能论:在人地关系中,人是积极的力量,不能用环境控制来解释一切人生事实,一定的自然条件为人类的居住规定了界限,并提供了可能性,但是人们对这些条件的反应或适应,则按照他自己的传统的生活方式而有所不同。
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生活方式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
因此,生活方式则是决定某一特定的人群将会选择那种可能性的基本因素。
③适应论:人文地理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群对他们的自然环境的适应;二是居住在一定区域内人群及其和地理区域之间的关系。
这里所指的适应与生物的遗传上的适应不同,它是通过文化的发展而对自然环境和环境变化的长期适应。
这种适应,既意味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也以为着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
④生态论:其目的不在于考察环境本身的特征和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而在于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
⑤环境感知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由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寻的。
⑥文化决定论⑦和谐论⑧文化景观论⑨生产关系决定论和唯意志论⑩“天人合一”观。
6、人类环境观的主要理论有哪些?(P236~239)人类的环境观主要理论包括①环境悲观论(零增长理论,公元2000年的地球)②环境乐观论(大过渡理论,地球资源足够用,没有极限的增长)③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7、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主要指那些?①发展原则: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必须通过发展来提高当代人的福利水平。
那种认为必须停止经济发展以保护环境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②质量原则:各种经济活动必须更加有效,所消耗的能源和原材料应当更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应当更少,以尽可能低的资源代价去达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实现最佳的生态效益。
生产过程及其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与产品的功能、耐久性、可靠性以及易于使用的程度等质量要素一样,被看作是经济发展的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③协调性原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适当投资于自然资本,投资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改善,扩大资源和环境的支撑能力。
投资于技术创新有助于增加可资利用的自然资本。
也就是说,自然资源的可用量在不同的技术水平条件下是不同的,是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的。
④公平性原则:公平包括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公平、资源利用和发展发展机会的公平等方面。
从国际范围来看,全球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状况是不可持续的;坚持发展中国家在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中的公平机会;发展中国家应当把消除贫困作为最优先的努力方向。
从国内范围来看,应当保护承受能力差的阶层,应当重视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和公平性,对于落后地区要给予政策支持和经济扶持,促进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公平、持续性、需求、和谐、高效率、质量升级)8、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生活方式?(P257~258)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消除贫困,发展健全的经济生产方式,而且需要克服高消费社会的“过度消费”,建立“适度消费”得简朴生活方式;①人类消费生活从纯物质消费转向只是和智慧含量高的物质消费;②适度消费代替过度消费,人类生活从奢侈,浪费转向简朴;③绿色消费成为新时尚。
9、什么是人口问题?人口对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P59、71)?【什么是】①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资源不相协调,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
②原因:人口规模急剧膨胀;人口迅速老龄化;世界人口城市化问题。
【方面】人口对发展确有影响作用,而且在特定条件下人口的作用会更突出,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财富、政治势力、分配不公平、管理和组织不善、资源浪费以及军事活动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发展,而人口的迅速增长使以上因素产生的问题更加恶化,更激化了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
【关系】1)自然环境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般来说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区,由于单位面积所能供养的人口数也较大,因而有利人口的增长,而环境恶劣的地区则抑制人口的增长。
此外,社会机制的作用,如经济发展,技术条件,文化以及政策等方面,也对人口增长有影响。
2)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即人口的两重性。
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任何国家和地区在人口发展方面的理想目标是保持适度人口数量。
3)适度人口实际上是指合理的人口容量。
合理的人口容量是指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不耗尽可再生资源的条件下,特定空间资源对人口的最大负荷能力。
10、什么是人口构成?人口构成又称人口结构,指的是人口系统内部不同属性之间的比例关系。
在一个人口系统中,各种人口构成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它们按照一定目标有秩序、有规律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11、人口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P56~87)地理环境影响人口增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经济因素,政治状况,医疗卫生状况,文化教育,婚姻,宗教,风俗等因素,自然环境与自然灾害;人口增长对地理环境的作用:①适度的人口增长将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②人口增长过快对地理环境产生消极影响。
12、人口分布一般呈现什么规律?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P61~67)【规律】①人口分布不平衡:水陆分布不均衡,南北半球分布不均衡,沿海与内地分布不均衡,高原与平原人口分布不均衡。
②人口分布特征: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平原指向。
【因素】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体和矿产资源等)②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和交通运输条件)③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①自然环境是人口分布的客观基础②社会经济环境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③科学技术进步与人口分布】13、对“人口红利”、“人口老龄化”的理解及对策分析。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中国正处于总人口中劳动人口比重减少,中国经济所享有的“人口红利”的黄金时代正在渐行渐远。
中国开始呈现较快的人口老龄化趋势,经由劳动力要素供给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储蓄和资本积累两方面,制约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
必须做好这样两件事:一是必须长时期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增长,二是必须尽快建立起覆盖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对策:(1)以有效合理的人口转移和流动,促进协调人口结构调整并带动农村家庭生育观念的更新转变,鼓励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经济。
具体方式包括:留学深造,外派劳务,人员交流等等。
(2)继续积极地推动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改进全民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体系,赋予全国居民统一的国民待遇。
(3)加大教育产业投入力度,普及到高中的义务教育,实施灵活多样化的成人教育方式,鼓励多种方式形成全民终生教育,努力提高国民素质。
【红利】(4)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全面二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