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及对策
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
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MPC)是指个人或群体增加收入时,将多少比例的收入用于消费的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可以通过多个因素来解释,其中包括收入水平、经济环境、政府政策和社会心理等因素。
首先,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通常会减小。
在低收入水平下,人们通常会更倾向于将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基本生活需求,如食物、住房和教育等。
因此,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
然而,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可能会转而增加其他非必需品和服务的消费,例如旅游、娱乐和奢侈品。
因此,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
其次,经济环境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也有影响。
在经济衰退或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期,人们通常会降低消费,提高储蓄水平,以对抗不确定性和应对可能的风险。
这时,边际消费倾向可能较低。
相反,在经济繁荣或稳定的时期,人们通常会增加消费,享受生活和满足个人欲望,这时边际消费倾向可能较高。
政府政策也是影响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重要因素。
例如,降低个人所得税率或提供福利补贴等政策可以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此外,通过改善就业机会和提高工资水平等政策,也可以鼓励人们增加消费。
社会心理因素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也会产生影响。
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心理预期等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
例如,当人们对未来经济前景感到不确定或悲观时,他们往往会降低消费,增加储蓄,从而减小边际消费倾向。
相反,当人们对未来经济充满信心时,他们倾向于增加消费,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总而言之,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是受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收入水平、经济环境、政府政策和社会心理等因素都会对边际消费倾向产生影响。
不同的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可能会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因此,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并在政策制定和经济管理中加以考虑。
对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对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据调查我国现阶段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消费倾向。
而消费对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努力扩大国内需求,提高居民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
居民消费的形成和变动主要是消费者根据自身的收入水平和消费偏好自主选择的结果。
本文在分析边际消费倾向不断下降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提高边际消费倾向的对策。
【关键词】边际消费倾向消费需求收入水平一、我国现阶段边际消费倾向的现状(一)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在递减一般地,消费与收入是同方向变动的,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相应的增加。
关于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的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虽然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突飞猛进,近年来,国民收入不断升高,人们手中可支配的货币量也不断增加。
收入增加自然引发消费数量不断增加,可连续几年的消费增速脱离收入的增速,边际消费比率处于下降的趋势,没有与收入实现同水平的增长。
有数据显示,中国边际消费倾向从0.595下降到0.356。
消费需求作为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却持续处于低迷的状态,对长远的经济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二)不同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存在差异凯恩斯消费函数,函数形式为:C=A+BY,其中C代表消费,A是自发消费,B是边际消费倾向,Y是可支配收入。
从函数中可以看出收入是影响边际消费倾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然而社会中各主体的收入存在差异,因此也会存在不同的边际消费倾向。
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低,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高。
一是通过对城镇居民总体消费倾向和城镇高收入居民消费倾向进行了回归,结果表明:城镇高收入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成为引起城镇总体消费倾向下降的重要原因。
二是对城镇与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比较,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表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将当期增加收入的更大比例用于消费支出。
对我国居民消费倾向的分析
对我国居民消费倾向的分析一、消费倾向的背景和概述二、居民消费结构及消费状况三、影响居民消费倾向的因素四、当前居民消费趋势五、建议和展望消费倾向的背景和概述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居民消费水平逐渐提升,消费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额占 GDP 的比重逐年攀升,从2011年的35%增长到2019年的消费额占比达到54.5%。
这一趋势反映出我国逐渐成为一个消费市场强国,居民消费则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居民消费结构及消费状况居民消费结构逐渐向服务型转变,但消费主体仍以实物商品为主。
在居民消费中,成品类消费占比最高,达到40.2%,其次是居住类、交通类和餐饮类。
此外,在消费方式上,专业服务和旅游消费成为现代居民消费增量的主要领域。
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消费额最高,而西部和中部地区的消费增长率更快。
影响居民消费倾向的因素居民消费倾向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等。
其中,就业状况对消费倾向的影响最为显著。
就业率高的地区,居民消费能力相对较强;相反,就业压力大的地区,消费倾向存在一定下降趋势。
此外,宏观经济周期、金融政策、收入水平、人们的心理预期等也对居民消费倾向产生影响。
当前居民消费趋势当前,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居民消费呈现出多元化、智能化和品质化的趋势。
智慧化、健康化、环保化成为消费新趋势,人们在消费中注重产品品质、服务质量和消费体验。
此外,未来消费市场的增长也将主要来源于老龄化、城镇化和中产阶级的快速扩大。
建议和展望在当前形势下,促进居民消费,提高消费水平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我建议政府大力推进消费引导政策,积极构建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优化消费环境和消费服务质量。
另外,通过深入调研、利用大数据等手段,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为消费市场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案例分析1. 美容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容、个人护理等服务逐渐成为刚需之一。
当前,美容服务行业在我国发展迅猛,涵盖了美容美发、SPA等多个领域。
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
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
边际消费倾向指的是消费者根据边际效用来决定消费额度的倾向。
它描述了消费者对新增消费的倾向程度。
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状况、收入水平、信心水平和价格变化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变化趋势:
1.经济繁荣期:在经济繁荣期,消费者通常有更高的信心和更高的收入水平,因此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增加消费。
这意味着他们更愿意为边际效用较低的项目花费更多的钱。
2.经济衰退期:在经济衰退期,消费者通常会缩减开支并谨慎消费。
他们可能会倾向于减少消费,尤其是那些边际效用较低的项目。
3.收入水平变化:当个人的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受到影响。
例如,当一个人的收入增加时,他们可能倾向于增加消费。
相反,当收入下降时,消费者可能会削减开支。
4.价格变化:价格的变化也可以影响边际消费倾向。
当某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可能更倾向于购买更多的该商品,即使它的边际效用较低。
相反,当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可能会减少对该商品的消费。
总的来说,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包括经济环境、收入水平、信心水平和价格变化等。
这些因素可以对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然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基本生活消费过高:由于我国居民的基本生活消费占比较大,如食品、住房等,导致其他消费领域的发展受限。
这种消费结构使得居民对于高品质的教育、医疗、旅游等消费品与服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2. 单一消费模式:相较于先进国家,我国居民的消费习惯仍然偏向单一模式,主要消费集中在实物商品上,消费品种相对较少。
这种单一消费模式限制了消费结构的多样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3. 消费观念保守:我国居民消费观念普遍较为保守,偏爱储蓄,对于消费贷款的使用率较低,这使得居民在购买大件耐用品、进行投资以及创业等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同时,消费观念保守也导致人们对于文化、娱乐等非物质性消费的需求不足。
二、对策提出1. 促进基本生活消费合理化: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降低住房、教育等领域的开支压力,从而使居民的基本生活消费水平得以降低。
此外,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民收入水平,也可以有效降低基本生活消费的比重。
2. 鼓励多元化消费: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和财政扶持来鼓励居民进行多元化消费。
例如,减少高档消费品的进口关税,降低豪华商品的消费税率,提高中低档商品的质量,使其具备竞争力,从而促进多元化消费的发展。
3. 引导消费观念转变: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媒体渠道等方式,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鼓励居民适度消费,增加对于文化、旅游等非物质性消费的需求。
同时,加强金融服务,提供更加便捷的消费贷款和金融支持,鼓励居民进行投资和创业。
4. 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政府可以加大对于科技创新和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提供具有创新性和差异化特点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推动消费结构的升级。
同时,加强对居民消费需求的研究,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消费政策,以满足居民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我国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及政策含义
我国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及政策含义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出现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对于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通过对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优化,促进消费升级,助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主要特点1.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明显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逐渐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追求高品质、个性化的消费品,消费升级的趋势明显。
相比于以往更注重基本生活需求的消费模式,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已经向着“品质消费”、“个性消费”和“体验消费”转变。
2.消费结构更加多元化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日益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食品、衣着、居住等基本消费需求外,文化娱乐、旅游度假、健康养生等消费领域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城乡居民在消费结构方面的多元化表现,反映出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3.网络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经济的兴起,网络消费已成为城乡居民消费的新热点。
从全球信息站购物、上线旅游、互联网金融到上线教育、云服务等,网络消费已经深入到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引擎。
二、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政策含义1.引导消费升级,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随着城乡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消费结构的多元化,政府应该积极引导消费升级,加大对高品质、个性化消费品的扶持力度,推动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政府还应注重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推动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兴消费领域的发展。
2.加强用户权益保护,提升消费信心政府应该加强对用户权益的保护,建立健全的用户维权体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
加强用户权益保护还可以提升用户的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增长。
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消费环境为了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政府还应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商品和服务供给的优化和升级。
边际消费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边际消费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是指在个体收入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金额。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则描述了随着个体收入增加,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金额逐渐减少的趋势。
这一规律在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消费者行为研究。
在消费者行为中,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对于理解个体消费决策的变动十分重要。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存在揭示了消费者的满足度随收入增加而降低的情况。
换言之,当个体的收入水平提高时,每单位额外收入所增加的消费倾向会逐渐减弱。
这一规律背后存在着多种原因。
首先,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进一步增加消费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例如,当一个家庭的收入首次增加时,他们可能会优先满足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如食品、住房和交通工具等。
但随着收入的增加,这些基本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消费者可能会更倾向于将额外收入用于可选消费,如休闲旅游、娱乐活动等。
然而,可选消费的边际倾向较低,因此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金额就会减少。
其次,消费者也可能会考虑到未来的需求和风险。
个体可能倾向于储蓄部分额外收入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或满足未来的消费需求。
这种风险意识和未来考虑也导致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现象。
在实际经济运行中,政府和企业也会利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来制定相关政策和战略。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提高高收入人群的税负来调节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
由于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增加他们的税负不会对整体经济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总而言之,边际消费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个体在消费决策中随着收入增加,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倾向逐渐减少的趋势。
理解这一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预测消费者行为,以及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
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研究
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研究一、论文报告标题1、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研究2、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居民消费趋势3、分析中国网购兴起对居民消费行为影响因素4、节约意识与中国居民消费下降的关系5、海外旅游对中国居民消费意愿的影响二、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研究中国居民消费趋势逐渐向下,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转型阶段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制造业比服务业更依赖于居民消费,而服务业的性质注定了其更多依赖于政府和企业消费。
随着制造业占GDP的比重逐渐降低,居民可支配收入则对GDP的增长贡献比例下降。
2、家庭收入结构变化在家庭收入结构中,工资收入占比逐步下降,自营业务和财产性收入占比逐渐上升。
随着富裕程度提高,居民愿意参与投资而不是仅仅投入消费中,因为投资可以带来更高的回报,并具备更高的流动性。
3、消费者行为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从过去的穷则欲节到现在的富则安逸,居民越来越重视保障和稳定性。
随着中产阶层数量的增加,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追求某些物质的表现,而是寻求更加均衡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消费中注重价值的实现。
4、收入分配不均中国经济发展的缺点是收入分配不均,导致消费者的购买力有所下降。
在中国,富人越来越富,而贫困的人越来越贫困。
这种不平等分配制约了消费者的潜在购买力。
5、房价高企中国的房价已经飞涨到了一个不可想象的地步,许多年轻人不得不放弃一些消费性质的活动,选择存钱和支付贷款以在未来买房。
高昂的房价影响了居民对消费品的需求,尤其是那些大价值的品牌和奢侈品。
三、分析中国网购兴起对居民消费行为影响因素与传统的购买方式相比,电子商务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消费者的购买体验。
网购的兴起已经改变了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许多方面,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1、便利性电子商务提供消费者与产品供应商的直接联系,让人们无需出门即可享受购物的乐趣。
这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使居民可以控制自己的消费,并最大化其产出效益。
我国居民消费的发展新趋势及相关政策建议
我国居民消费的发展新趋势及相关政策建议一、我国居民消费的发展新趋势1、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由于大量劳动力开始进入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2、提高消费品质:消费水平提高,让中等收入群体可以消费更多高端和奢侈品牌产品,增加商品销售额,推动经济发展。
3、数字化消费占据主导:移动互联网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按照便捷、高效、安全、优惠的原则,数字技术改变着传统消费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消费体验。
4、分时消费的兴起:由于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城市里出现了分时消费的概念,利用掌上设备消费,实现一站式服务,使消费者的消费更加便捷。
5、兴起健康消费:社会消费观念的改变,更加重视健康消费,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二、相关政策建议1、加大税收和社会保障改革力度,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增加消费者敞口;2、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以稳定就业社会稳定收入,保障消费水平;3、积极推进市场经济的优化升级,在营商环境和投融资环境的完善上努力着力;4、优化教育和医疗保障,确保消费者得以时时享受到满意的公共服务质量;5、推进智能化消费,优化数字化支付,注重智能化营销,促进消费者体验的精神满足。
6、开展科技消费,发展普惠性的的科技消费,让更多的市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能够购买成本低的技术制品享受新科技带来的便利。
7、促进和贯彻绿色消费理念,推动消费者用绿色消费的方式节约资源,减轻环境负担;8、加强消费监测和风险预警,不断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引导消费者对消费品质、品牌保持理性观念;9、合理限制政府和企业的消费,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建立优秀的消费文化,帮助消费者获得健康的消费经历,以稳定的消费需求来支撑我国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外部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居民消费意愿持续下降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分析,探究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消费意愿下降的原因1.经济增速放缓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由以往的两位数下降到了个位数,经济增长乏力直接影响了我国居民的消费意愿。
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居民收入增长乏力,购买力下降,导致居民消费意愿减弱。
2.收入分配不均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均现象较为明显,一方面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另一方面是高收入者的收入增速明显快于低收入者。
这种不均衡的收入分配情况导致了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不足,进而影响了整体消费意愿。
3.居民消费观念转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观念出现了转变,他们更加注重品质和体验,而非数量和价格。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导致了居民对于传统商品消费的降温,使得整体消费市场活力下降。
4.通货膨胀压力通货膨胀是近年来困扰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物价上涨导致居民的购买力下降,使得居民对于大宗消费品和高端消费品的购买意愿显著降低。
5.经济结构调整我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逐步淘汰过剩产能和传统行业,这导致了部分企业裁员和失业率上升,使得一部分人口生活压力增加,居民消费意愿自然也会下降。
二、对策研究1.促进经济增速为了促进居民消费意愿,首要的是促进经济增速。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提振经济,加大投资力度,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其购买力。
2.优化收入分配政府应加大收入分配的政策调控力度,通过税收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来调整收入分配的不平衡现象,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增加其消费能力,刺激整体消费市场。
3.引导消费观念政府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注重品质和体验,提高个人消费品味和消费质量,从而激发消费市场的活力。
4.控制通货膨胀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压力,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控制货币供应量,加强价格监管,遏制通货膨胀,维护居民购买力,增强其消费意愿。
我国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及其变化趋势研究
我国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收集1978~2005年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人均统计数据,采用分段回归的方法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呈“倒U”型,并对近年来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幅度快速下降提出建议。
关键词:边际消费倾向变化趋势政策建议人们用边际消费倾向(MPC)来表示消费对收入的变化,用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时,人们所增加的消费量来计量。
本文采用凯恩斯消费函数模型,借用Eviews 软件对我国农村居民1978~2005年间的边际消费倾向进行实证研究,以揭示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特征和变动趋势,并给出相应的经济解释并提出政策性建议。
农村居民消费模型设定与边际消费倾向估计(一)模型设定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通常只引入居民收入一个变量做解释变量,消费模型设定为:Yt=β1+β2Xt+ut其中,Yt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Xt为农村人均居民纯收入,ut为随机误差项。
表1是从《中国统计年鉴》收集的中国农村居民1978~2005年的收入与消费数据,数据以1978年为基年进行了可比价的换算。
表1中,Y(单位:元)为农村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性支出,X(单位:元)为农村居民人均实际纯收入,为了消除价格变动因素对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影响,本文采用1978年可比价格计算出的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做回归分析。
表1中的数据X、Y均采用农村消费价格指数,以1978年为基年调整后的数据。
(二)边际消费倾向估计根据表1数据,在Eviews软件中,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消费模型,得:Yt=29.1000+0.7659Xt (1)se=(4.7150)(0.0110)t=(6.1718)(71.9560)R2=0.9950、F=5177.668、df=26、DW=0.8055该回归方程可决系数较高,回归系数均显著。
对样本量为28、一个解释变量的模型,在5%显著水平上查DW统计表可知:dL=1.328、dU=1.476,模型中的DW<dL,显然消费模型中有自相关。
我国消费倾向的新特点与提振策略
我国消费倾向的新特点与提振策略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我国消费倾向的新特点与提振策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消费者结构变化,我国消费倾向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需要针对性地制定提振策略,以促进消费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本文关键词:边际,变动,改革开放以来,倾向,居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本文简介: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研究【第一章】居民边际消费偏向降低分析绪论【第二章】消费理论的概述【第三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4.1】公有制比重逐渐降低对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4.24.3】收入分配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4.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本文内容: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研究【第一章】居民边际消费偏向降低分析绪论【第二章】消费理论的概述【第三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4.1】公有制比重逐渐降低对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4.2 4.3】收入分配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4.4 - 4.6】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对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第五章】提高居民消费倾向的政策建议【结论/参考文献】我国民众边际消费问题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3.1 边际消费倾向的定义凯恩斯在《通论》中首次提到消费倾向,他将消费倾向定义为:存在自变量Y(即用工资表示的收入水平)和 C(即在 Y 的收入水平下的消费的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x,即 C=X(Y)。
就业量增加时,收入也会增加。
收入增加时,人们的消费也会相应的增加,但是消费增加的数量往往低于收入的增加量,即:MPC=dC/dY.通常将消费函数表述为:C=a+bY.其中 a 代表自发消费,即当 y=0 时也会产生的消费,b 代表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即收入每变动一单位时引起的消费的变动量,C 表示家庭、地区或社会的消费支出总量,Y 表示家庭、地区或社会的可支配收入。
从凯恩斯从对边际消费倾向的规定来看,边际消费倾向通常小于 1,最大等于 1.但是,实际的经济运行是复杂的,从中国的统计数据看,也出现了边际消费倾向大于 1 的情况,这在本章的第四部分即 3.4 可以看到。
对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思考及其对策
对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思考及其对策一、背景介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消费升级的时代。
然而,目前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仍然不高,这给了我们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二、什么是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指人们在购买某种商品时,对这种商品的最后一单位消费所愿意支付的价格。
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对于同一种商品在不同价格下的购买意愿。
三、为什么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不高1.收入水平不高: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很多人在面对同样的商品时会更注重价格而非品质。
2.教育水平不高:部分居民由于教育程度低下,缺乏科学合理地进行消费决策。
3.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上存在很多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使得部分居民难以分辨产品真伪和价值。
四、如何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1.提高收入水平: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加大对于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从而增强他们在消费中的选择能力。
2.提高教育水平:政府应该加大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普及科学合理的消费理念和方法,提高居民消费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加强市场监管: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打击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
4.提供更多优质商品:企业应该注重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推出更多优质商品和服务。
这样可以增强消费者对于产品价值的认知和信任度。
五、结论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企业应该注重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并且每个人都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科学合理地进行消费决策。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目标。
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
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边际消费倾向是指个人或家庭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后,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倾向用于消费的比例。
它是衡量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反映了消费者对于经济景气程度的判断以及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
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受多种因素影响。
以下将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教育水平和消费观念变迁等方面探讨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
首先,经济增长是影响边际消费倾向的重要因素。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迅速、就业形势好转时,人们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消费能力增强,边际消费倾向往往会提高。
因此,经济增长可以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其次,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也会影响边际消费倾向。
当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越大,边际消费倾向往往较低。
富裕阶层的消费能力强,更倾向于储蓄或投资,而穷困阶层则更多地用于基本生活需求。
因此,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可以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增加消费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第三,教育水平的提高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也有积极的影响。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也有望得到改善,消费能力也将提高。
同时,通过受教育,人们对投资、理财和金融知识的了解将增加,能够更加理性地管理自己的财务状况,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最后,消费观念的变迁也会影响边际消费倾向。
在传统经济观念中,人们更多地强调节俭和储蓄,较少关注消费。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生活质量和享受的追求也在逐渐增加。
消费观念的变迁使得人们更加愿意将收入用于消费,从而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综上所述,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受经济增长、收入分配、教育水平和消费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经济增长稳定、收入分配公平、教育水平提高、消费观念趋向理性时,边际消费倾向往往会提高。
这将带动消费需求的增加,促进经济的发展。
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注重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收入分配、提高教育水平和引导消费观念的转变,以推动边际消费倾向的积极变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思考及其对策
对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思考及其对策1. 引言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居民在获得额外收入时,用于消费的比例。
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宏观角度分析影响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
2. 影响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2.1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当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其边际消费倾向往往会增加。
因此,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是促进边际消费倾向的一种重要手段。
2.2 风险意识居民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风险意识也会影响其边际消费倾向。
当居民预期经济将下行时,他们往往更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
因此,降低居民对未来风险的担忧是提高边际消费倾向的一项重要工作。
2.3 心理预期居民的心理预期对边际消费倾向有重要影响。
当居民对经济的发展有信心,预期未来有更好的经济环境时,他们更愿意进行消费。
因此,提升居民对未来经济的预期是促进边际消费倾向的一种有效方式。
2.4 金融体系金融体系对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可以提供方便、安全的消费方式,并提供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因此,改善金融体系,促进金融创新,可以激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
3. 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对策3.1 增加收入水平为了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重要的一步是增加居民的收入水平。
可以通过优化税收政策,减少税负,提高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
此外,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机会,也是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3.2 降低风险感知降低居民对未来经济的风险感知,可以通过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经济预期,避免经济波动过大。
同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对居民的失业和生老病死等风险的保障,也能有效降低居民的风险感知。
3.3 提升心理预期提升居民对未来经济的心理预期是增加边际消费倾向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发布积极的经济数据,加大对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引导居民形成积极乐观的预期。
此外,还可以通过鼓励民间投资和消费,增加居民对未来经济的信心。
关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探讨
内容摘要:研究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对于制定各项经济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启动城乡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针对近年来我国边际消费倾向持续下降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指出了提高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路径。
关键词: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现状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的数据,从1985-2003年,我国GDP逐年快速增长,而边际消费倾向却在总体上持续下降。
由此可见,个人的消费支出并非一定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同比增长,在一定的经济时期还会出现减少的情况――这正是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消费状况表现为总体最终消费率和消费档次二者的偏低。
首先,我国总体消费率“六五”时期平均为66.1%;“七五”时期平均为63.4%;“八五”时期平均为58.7%;“九五”时期平均为59.5%,直到2000年才略有上升,达61.3%;2001年又降为60.6%。
如此之低的最终消费率,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其次,由于实施了一部分地区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我国形成了高、中、低三个不同的收入阶层。
从我国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结构的差异来看,食品消费比重高收入层最低、低收入层最高,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等项开支高收入层最高、低收入阶层最低,但即使是高收入阶层,其食品支出仍占消费总支出的大部分,更不要说低收入阶层了。
我国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分析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可以部分的解释近年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但笔者认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在改革开放中具有诸多因素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我国传统的节俭观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是其重要部分。
我国公民在传统上会将极大一部分收入进行储蓄,仅留下部分用于交易、需求以及预防意外支出。
这也是我国长期以来储蓄存款居高不下的原因。
而边际消费倾向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支出的比率,在经济萧条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储蓄的增加只能造成国民收入的降低,因此边际消费倾向的偏低导致消费支出的减少会降低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
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作一分析
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作一分析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作一分析: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作一分析:消费心理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它不仅受消费者自身的需要、动机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消费者活动的外界社会环境,诸如:社会经济、政治环境,文化背景、消费者家庭环境、消费者群体、消费时尚、习俗、流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如下就从几个角度分析探讨社会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并结合国内消费市场的发展,分析现实状况的变化,分析这种消费心理对当代消费趋势的影响。
一、简述社会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一)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1、宏观社会经济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心理活动的最基本的因素,它从总体上制约着消费者心理活动的具体范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直接影响着消费品的供应数量和供应质量,形成不同的生活环境,在此基础上的消费心理也不同。
2、个体经济状况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者任何消费行为都受到收入状况的直接影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越低,收入来源越不稳定时,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也随之降低,消费心理活动也越低沉,对生活的稳定感、安全感也越淡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对消费品的购买与选择就越表现为突出的求廉心理,反之,则表现为对消费品的购买与选择越趋向于:求名、求新、求美的心理欲望。
(二)社会文化环境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每个消费者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并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生活。
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消费心理、购买行为等,必然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包括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世代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态度体系、生活方式、伦理道德观念、信仰等等。
社会文化对个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文化为人们提供了看待事物,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标准和方法。
2、文化使人们建立起是非标准和行为规范。
世纪代以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实证研究报告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实证研究□朱琛1 程世勇2 邓敏3(11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1130。
21首都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
31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长沙410081>摘要: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国内居民消费需求,是我国应对当前世界性金融危机冲击的重要举措,而其关键是要有效提高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
本文运用可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对1990 -2007年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研究发现: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偏低,在经过1990 -1993年的短暂上升后,总体上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因此,本文讨论了导致当前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偏低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提高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边际消费倾向。
扩大内需。
棘轮效应。
状态空间模型中图分类号: 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于1998年发生结构性变化,边际消费倾向总体上呈: 1007 -5682 (2009> 05 -0022 -04一、引言向(MPC>直接决定了一国的消费需求水平,在自发消费既定的条件下,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 MPC越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居民边际消费倾下降趋势基础上得出了一些不同的但是有意义的结论。
我国当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深化会大,居民消费数量也就越大。
而且,MPC还通过乘数对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系统性的影响,居民消费与效应(K= 1/ (1 -MPC>>决定投资、政府购买、出口收入之间的关系将不是固定不变的,收入之外的其的乘数大小进一步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
MPC越他因素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也将起到较大的影大,投资、政府购买、出口的乘数作用越大,对GDP的响,使得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更加不规则、不确增长贡献亦越显著。
因此,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定。
因此,运用传统的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居民的化问题成为近年来我国学者普遍关注的焦点,不少边际消费倾向进行分析可能会产生如下问题:一是学者运用实证分析工具对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因为固定参数难以刻画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动态进行了估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及对策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30年间国民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但是这样的增长速度主要是依靠出口和投资来带动的。
在带动经济的三架马车——出口、投资、消费中,消费并没有显示出其应有的能量。
本文开篇就明确指出了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绊脚石——消费不足。
然后总结了国内学者对1978—2002年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的分析,并回顾了西方消费理论的发展历程。
在此基础上,利用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以最简便的方式对2002—2008年的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简要总结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进而从政府、企业、居民三方面构建了中国消费政策体系的合理架构。
关键词:边际消费倾向;扩大内需;消费政策体系1 引言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30年来,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30年间国民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
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然而我国国民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隐患,我国目前的消费状况可用两个“偏低”来概括。
第一,我国居民总体上最终消费率偏低,我国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增长快,投资率较高,消费率出现稳步下降的趋势,在55%-65%的区间波动。
2001年以来,消费率一直处在60%以下。
2007年,我国储蓄占GDP的51%,消费仅占GDP的48.8%,其中包括13%的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只有35%。
消费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最终消费率如此之低,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第二,我国居民的消费档次偏低。
由于实施了一部分地区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我国形成了高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三个不同的收入群体。
从我国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结构的差异来看,高收入阶层食品消费比重最低,但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等开支最高;低收入阶层食品消费最高,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等开支最低。
然而即使是最高收入阶层,其食品支出仍占消费总支出的大部分,更不要说最低收入阶层了。
这表明: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消费这架马车并没有显示出其应有的能量,中国存在着普遍的居民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
[1]当前, 全球金融危机仍在持续, 并向实体经济扩散蔓延。
在此艰难时刻, 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
当外部环境恶化时, 恰恰暴露出我国过度依赖外需的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面对严峻挑战,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已经无可置疑地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之举。
要使经济稳定地增长, 就必须有消费需求的密切配合, 而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是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因此, 重新审视与分析边际消费倾向对于拉动内需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据估算,目前我国投资每增加1%,可拉动GDP 上涨0.2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每增加1%,可以拉动GDP上涨0.87个百分点,消费拉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不言而喻。
怎样让消费这驾马车尽快跑起来,已成为政府着手解决的问题。
2 文献综述国内学者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从不同的角度做了深入的研究,但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
王法金等人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1978—1996年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情况后发现,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增的。
秦熠群等用与边际消费倾向正相关的居民消费率代替边际消费倾向,研究了我国1980—1998年间的相关数据,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呈现出明显的递减趋势。
胡乃武等同样从实证角度研究了1979—1999年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结果显示,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以递增的速度下降。
湘潭大学商学院院长刘长庚教授在他的论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实证研究》中从实证的角度出发,利用1978—2002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CP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YD)的数据对凯恩斯的消费函数C = a + bYD进行回归,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他们采用梯次回归的方法,以每10年为一期对消费函数CPP = a + bYD 进行回归。
具体做法是:对1978—1987年10年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进行回归得到该期的边际消费倾向MPC1 ,对1979—1988年10年间的数据回归得该期边际消费倾向MPC2 ,依此类推,对1993—2002年10年间的数据回归得到该期边际消费倾向MPC16。
刘长庚教授认为使用这种以10年为一期的梯次回归方法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梯次回归方法具有特殊的内在稳定性,从梯次回归的结果中,我们能够看出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实际变化情况和趋势;二是以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消费函数进行回归,所得结果具有实际的意义。
根据上述梯次回归方法,运用Eviews计量软件对表1中各期数据进行回归,他们得到各期的边际消费倾向(MPCi)估计值如表2所示。
收入- 个人所得税- 居民社会保障缴付) /当年全国总人口数,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税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各期。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看出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实际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刘长庚教授对表1中1978—1984年、1978—1985 年、1978—1986 年、1994—2002年、1995—2002 年、1996—2002 年的数据用Eviews进行回归, 分别得到边际消费倾向的估计值为:0.6341、0.7211、0.7463、0.5996、0.5449、0.5387。
然后他们把所有估计值都描绘在一个以年度为横轴的坐标系中,以平滑的曲线相连,就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情况图(如图1所示) 。
图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曲线图从表2中各期边际消费倾向的回归值以及图1中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曲线走势至少可以清楚地看出以下两点:1.从1978年到1993年,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呈波浪形稳步上升;2.1993年以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持续下降。
[2]刘长庚教授着重分析了1993—2002年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原因,而对1978—1992年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增的原因并没有做出分析。
在这方面,黑龙江省黑河市财政局的王法金先生从历史和体制两个方面给出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2.1 1978—1993年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增的原因分析2.1.1 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增的历史原因我国从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之前一直实行的是“重积累、轻消费”、“低消费、低物价”的经济政策。
收入分配由国家统筹,实行平均主义的低工资制度,曾有过二十年不长工资的情况。
人们的收入除去日常开支,几乎没有剩余。
据资料记载,从1949 年到1979年30年里,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平均递增不到10亿元。
在这样的经济状况下,消费处于最低界限,温饱还没有过关,直至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才得以改善。
但是,在以前温饱还没有过关的消费水平下,人们很少拥有发展型、享受型的消费品,所以收入增量中的货币必然转向中、高档消费品市场,去购买电视机等消费品。
据资料显示,1978年至1993年期间,无论是呢大衣等服装类,还是沙发、写字台等家具类消费品,亦或是电视机、收录机等电器类消费品,人们的消费支出都在逐年上升。
从电冰箱一项来看,1985年城镇居民每百户家中只有6台左右,到1993年拥有量达56.68台;彩电的拥有量,1985年每百户拥有17台左右,到1993年达79台。
这些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必然使人们消费增量的增加快于收入增量的增加,因此,不可能出现西方学者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趋势。
另外,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用于娱乐方面支出也在逐年呈上升趋势。
仅从旅游支出一项就可以窥见一斑。
1991至1993年间国内旅游支出各年支出额分别为170亿元、200亿元、250亿元,每年都保持着增长态势。
这些用于娱乐方面的支出使得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高于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一原因也必然导致边际消费倾向递增。
2.1.2 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增的体制原因众所周知,建国之初,我国采用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人们的住房、医疗、交通、教育等方面实行福利制度,其费用统统由国家或企业承担,因而用于这些方面的支出在个人消费支出中几乎等于零。
而凯恩斯等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观点,是在西方搞了很长时间的市场经济基础上提出来的。
现在我们搞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就要求住宅、医疗、教育等必然商品化,而这些项目在改革之前我国都是由国家负担的。
例如在住房制度上,1979年以前我国在住宅方面一直实行的是“国家包、福利制、政企不分、吃大锅饭”的管理体制,即国家对住宅实行包建、包修、包管、包调,全面负责。
在这样的体制下,人们用于住宅方面的消费几乎等于零。
但随着改革取消福利化分房制度,必然使个人购买住房方面的支出增加。
购买商品住宅必然花费人们的大部分收入,使消费支出的增量快于收入的增量。
再如教育的改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并轨,使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大幅度增加。
住宅、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改革,使原来的计划福利状态走向市场调节状态,这一系列方面的变化必然引起人们消费支出的增加,从而使我国出现边际消费倾向递增的状况。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边际消费倾向递增的状况,只是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而形成的特殊现象,并不能由此而否定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经济规律。
[3]2.2 1993—2002年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原因分析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可以部分地解释1993年以来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持续下降。
但是,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是从普遍现象中概括出来的一般理论,只是针对收入和消费的直接关系,却没有考虑到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诸多具体因素。
刘长庚教授认为,具体说来,至少还有以下三个原因导致了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持续下降。
2.2.1 不断扩大的居民收入差距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边际消费倾向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力量,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直接决定消费的多少,而国民收入的分配情况直接影响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
国民收入分配不公平,一方面会导致大量货币财富积累在少数人手中,大部分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较低,从而导致我国整体消费率偏低;另一方面,因为高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低,财富过多地向高收入阶层集聚也导致了我国总体边际消费倾向的低下。
因此,一般而言,收入分配较公平的社会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高, 反之则较低。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一直较大,并且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