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de763c312b3169a451a469.png)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现象与彩虹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2.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凸透镜成实像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成虚像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 .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小C .眼睛近视了看不清书本上的字,应该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眼镜,可以起到放大作用D .因为光的折射,我们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会比实际日出时间早3.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A .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B .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C .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D .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4.如图所示,使用于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成缩小的实像。
下列仪器成像特点与其相同的是A .放大镜B .照相机C .投影仪D .显微镜5.为了保证行车安全,汽车中安装了多个光学仪器,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 .车头灯照明利用了凹面镜反射原理B .夜间行驶时车内不开灯是防止车内物品在前挡风玻璃上成像影响安全行驶A B C DC .后视镜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和成正立、缩小、实像的特点D .行车记录仪相当于一台数码相机,其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A .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B .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C .游泳池注水后,由于光的折射看上去好像变浅了D .共享单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7.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成实像的是8.以下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 .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人离平面镜越远,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小C .“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D .凹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具有发散作用9.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B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D .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影片10.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实像B .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C .投影仪中的投影片放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D .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11.如图所示,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 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 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80cm 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鸟的“倒影”B .照相机胶片上的像C .人看到水里的鱼D .放大镜看到蚂蚁A.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此成像原理可以应用在放大镜上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也要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D.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在蜡烛与光屏之间移动,不可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最新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最新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8b3afcfe4733687f21aa4d.png)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u/mm306090120150180v/mm23456790113134A.把一个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
B.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a的像重合。
C.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
(1)测量时,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灯泡b,水面处对应的刻度如图甲所示,则灯泡b 到水面的距离为_____cm。
(2)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理由是:_______(3)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则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_________。
(4)某小组实验时,每次都从灯泡a的正上方观察,测得灯泡a到水面距离u和灯泡a的像到水面距离v的对应关系如上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乙坐标中描点作出v-u关系图线。
(___________)由图线可知,v与u成______(选填“正比”、“反比”)。
【答案】8.20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灯泡a的深度正比【解析】【详解】(1)[1]从图甲可以看到,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8.20cm;(2)[2]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大小等于灯泡b的像到水面的距离,而灯泡b的像与灯泡a的像是重合的,所以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3)[3]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因为光的折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真实位置应该是在灯泡a的位置,所以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灯泡a的深度;(4)[4]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中描点作出v-u关系图线,如下图所示;[5]由图线可知,v与u成正比。
2.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1)如图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__(正立/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_______方;(2)在保持(1)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3)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________ 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________(用L0、L表示).(4)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保持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你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答案】倒立上缩小<L0-2L相比原来暗【解析】(1)除了作为放大镜的作用外,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高度减小,由于所成像是倒立的,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上方;(2)凸透镜向右移动直到再次成清晰的像时,物距必将大于两倍的焦距,所成像为缩小、倒立的实像;(3)在A点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即f;在B 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光屏和蜡烛位置不变,则A点时的物距和B点时的像距长度相等,所以A、B间距离为L0-2L.(4)用另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经凸透镜的光线变少,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比原来暗.故答案为(1). 倒立上 (2). 缩小 (3). <L0-2L (4). 相比原来暗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黄汉首先测量了两个凸透镜的焦距,他设计了如下的表格:1焦距f/mm 2焦距f/mm3焦距f/mm4焦距f/mm5焦距f/mm平均焦距f/mm凸透镜1凸透镜2(1)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实验原理是利用凸透镜对光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6c2bc501f69e3142329425.png)
一、初二物理 光的折射 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1)小明在光具座上放置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情况如图所示,此时应______。
(2)正确调整后,光屏的中央恰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则所成的是______像(填全像的性质),生活中的______(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
(3)小明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一段距离,移动光屏位置又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个像的大小与原来像相比将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小明将蜡烛放在光具座45cm 刻度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是因为______。
【答案】调节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或光屏向上调) 倒立缩小的实 照相机 变大 蜡烛在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或蜡烛在焦点以内不能成实像;或物距小于焦距不能成实像)【解析】【分析】【详解】解:(1)[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所以此时应 调节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或光屏向上调)。
(2)[2][3]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 处,35u cm =,20v cm =,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
(3)[4]小明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一段距离,物距减小,移动光屏位置又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个像的大小与原来像相比将变大。
(4)[5]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是因为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此时成虚像;可能是物距等于焦距,此时不成像;可能是物距略大于焦距,此时像距非常远。
2.小明用同一光源做了下几个学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在探究凸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如图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应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调好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与光源等大,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实验2:如果利用实验1的装置,光源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带小孔的光板,若还想承接与光源等大的像,光屏应该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此时成的像与实验1成的像相比______(选填“较亮”、“较暗”或“一样亮”);(3)实验3:如果利用实验1的装置,光源及光屏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不考虑玻璃板厚度),在光源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能否在光屏位置看到像:______(选填“能”或“否”);此时成的像与实验1成的像在哪个方面有区别:______(选填“正倒”、“大小”或“完整度”)。
最新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最新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ae42122e3f5727a5e962f3.png)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1,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 cm。
(2)如图2,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2cm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______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
(5)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6)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在逐渐变短,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现象,为了把像调整到光屏中央,应选_______。
A.将蜡烛向下移动B.将凸透镜向下移动C.将光屏向下移动(7)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要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____________ (左/右)移。
(8)如图,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移动距离为s′______s(填“>”“=”或“<”)。
【答案】10.0下投影仪变小放大 B 左 >【解析】【详解】(1)[1]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凸透镜所在的位置是50.0cm,光屏所在的位置是60.0cm,那么凸透镜的焦距是f==60.0cm-50.0cm10.0cm(2)[2]从图2可以看到,光屏的位置过高,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下调整;(3)[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2cm处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移动光屏,这时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4)[4]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可知,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变小;(5)[5]从图中可以看到,物距等于15cm,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这个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6)[6]从图甲可以看到,像的位置偏上了,为了把像调整到光屏中央,应选将凸透镜向下移动,这样像会下移,重新在光屏中央,故选B;(7)[7]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那么所成的清晰像会往右移动,要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可知,要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左移;(8)[8]当物距等于2f,此时像距也是2f,物像之距最小,当蜡烛由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 时,由于物体向2f处靠近,物像之距在减小,那么物体移动的距离s小于像移动的距离s′。
八年级上册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28b68d0912a216147929fa.png)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 cm。
实验时,老师把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她可将蜡烛 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在光屏上又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老师的视力缺陷是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答案】10.0 远离近视眼【解析】【分析】【详解】[1]由图示可知物距为20.0cm,且此时所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那么2f=2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10.0cm。
[2][3]实验时把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是因为此蜡烛发出的光被发散了,所成的像应在光屏的位置之后,所以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那么光屏的位置应远离凸透镜。
而老师的眼镜是近视眼镜。
若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远视镜,那么蜡烛的光线被会聚了,则它的像在光屏尚未移动时,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2.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_cm。
(1)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之所示,则烛焰的像将成在光屏的_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2)调整好蜡烛的高度后,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3)图乙中,若把蜡烛移到42cm刻度线处,此时需要在A点处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观察,才能看到烛焰的像。
【答案】10 上方放大左【解析】【分析】【详解】[1]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f=40cm-30cm=10cm(1)[2]如图乙所示,蜡烛焰心、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蜡烛焰心低于透镜、光屏的中心,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成像在光屏的上半部分。
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检测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3a6ca689eb172ded63b777.png)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单元测试卷(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2.如图甲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图乙中能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是( )3.如图所示有束固定的光线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水,光斑将( )A.向右移动B.向左移动C.不动D.无法确定4.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5.赛赛有两个直径都为d的透镜,为辨别两透镜的种类,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下方,在纸上分别得到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 <d<d2).则根据这两个光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甲光斑的可能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一定是凹透镜B.形成甲光斑的可能是凹透镜,形成乙光斑的一定是凹透镜C.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凹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凸透镜D.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凸透镜6.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出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B.透镜成的是虚像C.透镜的焦距小于10 cmD.透镜的焦距大于20 cmA.甲、乙B.甲、丁C.丙、乙D.丙、丁8.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明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C.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眼镜镜片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将蜡烛沿主光轴由距透镜90cm移至120cm的过程中.发现烛焰在图示位置光屏上的像一直比较清晰.若他再将蜡烛移至距透镜7 cm处,移动光屏, 则屏上得到的像一定是( )A.放大的像B.等大的像C.缩小的像D.正立的像10.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A.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1.用照相机拍摄集体人像照片,人的位置站好后,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画面,那么应采取的措施是( )A.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小一些B.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大一些C.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大一些D.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小一些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 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 cm<f<15 cm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A.只有①和③B.只有②和④C.只有②和③D.只有①和④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3.如图所示,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镜.要得火,应把“艾”放在镜的位置,例如就是应用这种镜的一种仪器.14.《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矣.”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用图中字母表示)处照射,可照亮铜钱.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填“变高”“变低”或“不变”).15.如图所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分界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角入射角,折射角入射角(以上两空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会先到达90°,入射角继续增大时,便没有了(填“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光纤通信就是利用此原理来减少光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16.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再将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将光屏(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17.某手机拍照镜头可看作凸透镜,其拍照的原理是:当被拍摄的物体离凸透镜距离(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f时,成倒立的的实像.当手机离被拍摄的物体很近时,物体所成实像的像距将变,从手机中看到的像变模糊,为了仍能拍摄出清晰的像,我们可以自制手机微距镜头,即在手机镜头前加一(填“凸”或“凹”) 透镜,使近距被拍摄的物体清晰成像.三、解答题(48分)18.(4分)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凸透镜的焦点F和光心O,分别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19.(4分)如图是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路,请在虚线框内画出一个合适的透镜.20.(6分)图中的OA是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经水面反射的一条光线,请作出它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21.(12分)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所示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下表中的数据:(1)在探究中,该同学在清水中滴入几滴牛奶并搅匀,在水面上方的空气中熏了点烟雾,上面做法是为了.(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和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且折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3)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做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22.(6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时都会发生折射现象,但是水和玻璃的折射情况会相同吗?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选择了光屏、透明玻璃砖、水槽、激光电筒等器材进行实验。
最新八年级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最新八年级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d2c092af45b307e971976b.png)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1)如图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__(正立/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_______方;(2)在保持(1)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3)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________ 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________(用L0、L表示).(4)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保持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你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答案】倒立上缩小<L0-2L相比原来暗【解析】(1)除了作为放大镜的作用外,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高度减小,由于所成像是倒立的,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上方;(2)凸透镜向右移动直到再次成清晰的像时,物距必将大于两倍的焦距,所成像为缩小、倒立的实像;(3)在A点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即f;在B 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光屏和蜡烛位置不变,则A点时的物距和B点时的像距长度相等,所以A、B间距离为L0-2L.(4)用另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经凸透镜的光线变少,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比原来暗.故答案为(1). 倒立上 (2). 缩小 (3). <L0-2L (4). 相比原来暗2.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
(完整版)苏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典型测试题及答案(20201018195754)
![(完整版)苏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典型测试题及答案(20201018195754)](https://img.taocdn.com/s3/m/d62725e03c1ec5da50e270e6.png)
光的折射透镜单元综合能力检测2.把下图甲所示的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
这个像是下图乙中的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3•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40cm处,则烛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4•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A .无法成像B .呈现放大.正立的像C.呈现放大.倒立的像 D .呈现缩小.倒立的像5. 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成实像时,像一定比物小C.成实像时,像和物一定在透镜的两侧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近视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都是凸透镜B .阳光下大树的影子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C.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D .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上图中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 .照相机B .幻灯机C.放大镜 D .潜望镜&如图所示,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在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小的实像。
小明为了探究近视眼视力的矫正方法,在凸透镜与物体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若此时要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该()A.保持不动 E.向上移动C.向右移动D.向左移动9.如图所示,用手拿凸透镜远离书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不可能观察到的像是(A .正立放大的像B .正立缩小的像C.倒立放大的像 D .倒立缩小的像。
10.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所用透镜(一)、选择题N i()B .成虚像时,像一定比物大D .成虚像时,像和物一定在透镜的同侧()的焦距可能是 ( )A . 4cmB . 8cmC . 10cmD . 18cm11 •在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 ,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 前1m 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A .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3.一个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 当物距为3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 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 15厘米时,它的像一定是 ( ) A .放大实像 B .缩小的实像 C .放大的虚像 D .缩小的虚像A . 相当于凸透镜, 焦距可为 0.5mB . 相当于凸透镜, 焦距可为 0.1mC .相当于凹透镜, 焦距可为 0.5m D . 相当于凹透镜, 焦距可为 0.1m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做为物镜和目12.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15.小丽用照相机对远处的同学进行拍照,拍出的底片如图乙所示,若相机的焦距不变,要使底片的像如图甲所示,则A .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前伸B .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后缩C .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后缩D .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前伸16.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 .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C .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D .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使镜头靠近投影片(二八填空题17.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 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 镜中花” 潭清疑水浅”其中 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 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形成的 _______ 像,疑水浅 是光的 ________ 现象形成的 ______ 像.18.天文爱好者可以用 望远镜来观察行星和月球,这种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镜。
第04章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第04章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ded5a5f55270722182ef734.png)
第4章光的折射透镜单元测试(时间:100分钟共31小题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光污染B.手影C.月亮的“倒影”D.海市蜃楼【答案】D【解析】A、光污染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B、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C、月亮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C不符合题意;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 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在玻璃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和反射,以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A、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境,反射光线的方向错误,不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不符合折射定律,A图不符合题意。
B、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情境,反射光线的方向错误,不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折射定律,B图不符合题意。
C、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情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等于入射角,不符合折射定律,C图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D、图中描述的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情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折射定律,D图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透镜及其组合所成的像,其中只能成实像的是()A.眼睛B.放大镜C.显微镜D.望远镜【答案】A【解析】A、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正确;B、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制成的,错误;C、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像制成的,物镜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错误;D、望远镜是利用两个凸透镜的组合制成的;目镜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错误。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d38489856a561253d36f51.png)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单元测试卷1.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沙滩上鸽子的影子B. 汽车观后镜中的景物C. 水面上“折断”的筷子D. 镜子中的灯笼和灯2.光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一种现象B. 三月桃花盛开,游人能观赏到美丽的桃花,是光在桃花表面发生镜面反射的结果C. 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D. 人们常说的“天狗吃月”这一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3.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A.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B.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C. 放大镜的成像图D. 近视眼的成像图4.小林在森林公园里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塑料瓶,她想到,瓶里如果进了水后最容易引起火灾,其主要原因是()A. 盛有水的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 盛有水的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 盛有水的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 盛有水的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5.如图所示,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維码时,成缩小的实像。
下列仪器成像特点与其相同的是()A. 放大镜B. 照相机C. 投影仪D. 显微镜6.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甲和乙,则()A. 小红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近B. 小明和小红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相同C. 小红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远D. 小明的照相机离小强的距离远7.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左方射向水面,这时的反射角是β,折射角是γ;若把水槽的左端稍垫高一些,待水面恢复平静时,反射角是β1,折射角是γ1,则()A. B. C. D.8.小刚和小红一同完成了如下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盛水的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小刚注视着硬币慢慢向远处移动,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停止移动。
小刚保持头部不动,此时小红缓缓地向杯中倒水,倒着、倒着,小刚又重新看到杯底的硬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e1ca84f111f18582d05a09.png)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根据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2)实验前,小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3)小明将蜡烛放到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的、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这一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上;(4)实验过程中蜡烛越烧越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_____移动,小明应把凸透镜向_____移动,就可以再次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两空均选填“上”或“下)【答案】10.0 同一高度缩小照相机上下【解析】【分析】【详解】(1)[1]一束平行光照到凸透镜上,在左边的光屏上得到最小最亮的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f=40.0cm-30.0cm=10.0cm(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3)[3][4]将蜡烛放到图乙所示的位置,蜡烛在两倍焦距以为,且物距大于像距,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
(4)[5][6]实验过程中蜡烛越烧越短,此时像呈现在光屏的上半部分,为了使烛焰的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2.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滨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1)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2)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先调节好蜡烛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_____.(3)当把点燃的蜡烛和光屏移至图甲所示位置,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像.若把点燃的蜡烛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_____偏.(4)细心的小滨发现实验时间一长,光屛上的像会向上移动,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移动.(5)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_____(选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答案】最小、最亮同一高度能右放大投影仪(幻灯机等)右上薄【解析】【分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2)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用是放大镜;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判断光屏移动的方向并判断像大小的变化,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等依据的是这一原理;凸透镜成像不仅左右相反、而且要上下相反;(4)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但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像与物体的变化方向恰好相反;(5)薄凸透镜的焦距大于厚凸透镜的焦距,然后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分析解答.【详解】(1)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3)当把点燃的蜡烛和光屏移至图甲所示位置,此时u=v=2f,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此时物距u=50cm﹣35cm=15cm,则f<u<2f,应向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幻灯机等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由“凸透镜成像左右相反”可知,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右偏;(4)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5)由题意可知,物体远离凸透镜即物距变大时,像距不变,说明凸透镜的焦距变大,而薄凸透镜的焦距大于厚凸透镜的焦距,故更换的应是薄凸透镜.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实验前,必须在光具座上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___________;(2)图甲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眼睛的___________;(3)正确安装并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芳同学在图甲所示的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她看到的是___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4)若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5)某小组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F”形的LED灯,并在光屏上贴方格纸,如图乙所示,请写出改进后的装置的一个优点:_________________;(6)为了方便从不同角度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___________(填“粗糙”或“光滑”)的白色硬纸板。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0c4fe22f60ddccdb38a01b.png)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对下列几种常见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光的反射B.“倒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折射C.“手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D.筷子在水面处被“折弯”,是因为光的反射2.下列有关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都是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的B.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C.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D.薄透镜就是凹透镜3.放幻灯片时银幕上得到的像应该是()A.正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虚像4、某人照相,拍了一张后,他向照相机移近了几步,再拍一张,如果照相机的位置不变,拍照的人应该()A.把镜头向外拉一些,人像变大B.把镜头向里缩一些,人像变大C.把镜头向外拉一些,人像变小D.把镜头向里缩一些,人像变小5、如图,是小明同学画的一条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后折射的光线光路图,错误的是()6、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移动到离凸透镜16厘米处,得到烛焰的倒立、放大的像。
下列的四块透镜,他使用的是()A.焦距是4厘米的凸透镜B.焦距是8厘米的凸透镜C.焦距是12厘米的凸透镜D.焦距是18厘米的凸透镜7、放映幻灯时,若幻灯片与镜头相距12cm,屏幕上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像,现使幻灯片离镜头5cm,并适当调节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则屏幕上将()A.得到小小的光点B.得到缩小的实像C.得到放大的实像D.得不到任何实像8.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倒立、等大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9、如图所示为甬城上空出现的“日晕”现象。
日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当日光通过卷云层时,受到冰晶的两次折射便在太阳周围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
最新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最新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bfcd4d910ef12d2af9e7f4.png)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1)如图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__(正立/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_______方;(2)在保持(1)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3)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________ 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________(用L0、L表示).(4)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保持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你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答案】倒立上缩小<L0-2L相比原来暗【解析】(1)除了作为放大镜的作用外,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高度减小,由于所成像是倒立的,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上方;(2)凸透镜向右移动直到再次成清晰的像时,物距必将大于两倍的焦距,所成像为缩小、倒立的实像;(3)在A点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即f;在B 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光屏和蜡烛位置不变,则A点时的物距和B点时的像距长度相等,所以A、B间距离为L0-2L.(4)用另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经凸透镜的光线变少,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比原来暗.故答案为(1). 倒立上 (2). 缩小 (3). <L0-2L (4). 相比原来暗2.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附参考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5e7310ba1aa8114431d9ad.png)
第四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反射现象的是()A.小孔成像 B.路灯下形成人影C.阳光下可以看到彩色的花 D.河岸边看到水中的鱼2.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
其中凸透镜是( )A.aB.b、dC.cD.a、b、c、d3.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4.2013年6月20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完成了太空授课,如图是她做水球透镜实验时的情景。
通过水球可以看到她的像,以下有关像的判断及成像规律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凸面镜 B.虚像放大镜C.实像照相机 D.实像投影仪5.微距摄影是指照相机通过镜头拍摄与物体等大或稍小的图像。
如图所示,一次微距摄影中,拍摄图像与物体等大,光学镜头等效为一个凸透镜。
则物体一定位于( )A.2倍焦距以外 B.2倍焦距上C.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 D.1倍焦距以内6.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哪个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A.投影仪 B.照相机C.放大镜 D.近视眼镜7.教室里安装的电子白板投影仪,其镜头的焦距为15 cm,为了在白板上得到清晰的像,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 )A.大于30 cm B.小于15 cmC.等于30 cm D.大于15 cm小于30 cm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0cm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无像二、填空题9.人的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透镜.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面,应该利用透镜矫正.10.如图,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节光屏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则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仍可出现清晰的像.11.2014年7月,常州学生李潇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1)如图甲所示,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_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像,真正的虾在水中______ (C/D/E/F)处.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_(B/C/D/E/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2)拍照得到虾的胶片后,他用如图乙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①胶片上虾的头部朝_______(上/下).②测得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_)A.2cm B.7cm C.9cm D.10crn③要使像变得更大,应将幕布向_______(左/右)移,并将凸透镜向________(左/右)移.12.如图所示,铅笔斜插入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从侧面看,铅笔好像在水面和折断了,这是光的现象,水中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上的部分要粗一些,这是因为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选填“凸”或“凹”)透镜.13.车美容店的门口,贴着如图所示的“爱车小贴士”。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典型测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典型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ebc7e6d15abe23482f4dac.png)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综合能力检测(一)、选择题12.把下图甲所示的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
这个像是下图乙中的 ( )3.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40cm 处,则烛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倒立等大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4.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A .无法成像B .呈现放大.正立的像C .呈现放大.倒立的像D .呈现缩小.倒立的像5. 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成实像时,像一定比物小B .成虚像时,像一定比物大C .成实像时,像和物一定在透镜的两侧D .成虚像时,像和物一定在透镜的同侧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近视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都是凸透镜B .阳光下大树的影子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C .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D .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上图中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 .照相机B .幻灯机C .放大镜D .潜望镜8.如图所示,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在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小明为了探究近视眼视力的矫正方法,在凸透镜与物体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若此时要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该( )A.保持不动 B.向上移动C.向右移动 D.向左移动9. 如图所示,用手拿凸透镜远离书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不可能观察到的像是 ( )A .正立放大的像B .正立缩小的像C .倒立放大的像D .倒立缩小的像。
10.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 ,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4cmB .8cmC .10cmD .18cm11.在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 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 )A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B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C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mD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12.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做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对被观察物所成的像是 ( )A .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3.一个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厘米时,它的像一定是 ( )A .放大实像B .缩小的实像C .放大的虚像D .缩小的虚像14.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l0cm ,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
深圳深圳市光明中学物理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深圳深圳市光明中学物理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测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7ec00bf121dd36a22d820b.png)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u/mm306090120150180v/mm23456790113134A.把一个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
B.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a的像重合。
C.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
(1)测量时,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灯泡b,水面处对应的刻度如图甲所示,则灯泡b 到水面的距离为_____cm。
(2)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理由是:_______(3)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则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_________。
(4)某小组实验时,每次都从灯泡a的正上方观察,测得灯泡a到水面距离u和灯泡a的像到水面距离v的对应关系如上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乙坐标中描点作出v-u关系图线。
(___________)由图线可知,v与u成______(选填“正比”、“反比”)。
【答案】8.20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灯泡a的深度正比【解析】【详解】(1)[1]从图甲可以看到,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8.20cm;(2)[2]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大小等于灯泡b的像到水面的距离,而灯泡b的像与灯泡a的像是重合的,所以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3)[3]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因为光的折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真实位置应该是在灯泡a的位置,所以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灯泡a的深度;(4)[4]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中描点作出v-u关系图线,如下图所示;[5]由图线可知,v与u成正比。
2.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光屏上会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如果在凸透镜前放一个近视镜,小丽需要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看到烛焰清晰的像;(2)如图乙所示,一条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和凸透镜折射后恰好经过A 点,请在图中画出经过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______。
苏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的折射 透镜》测试卷及答案
![苏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的折射 透镜》测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0b01a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4.png)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光的折射 透镜》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第Ⅰ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与告示牌“池水清浅,擅入会溺”体现光学原理相同的选项是( )A .日晷B .水中倒影C .水中折笔D .道路广角镜2.渔民用激光枪射鱼,应该使激光对准( ) A .看到的鱼 B .看到的鱼的上方 C .看到的鱼的下方D .看到的鱼的左上方3.如图,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
图乙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 )A .B .C .D .4.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
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
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A .凸透镜B .凹透镜C .三棱镜D .玻璃砖5.在使用下列设备中,其中使用到紫外线的是( ) ①冬天家里洗澡时,采用浴霸取暖;②家用消毒柜或卤菜店用灭菌灯; ③验钞机发光的灯能检验纸币的真伪; ④夜视仪进行侦察的原理; A .①②③ B .②③C .③④D .①④6.下列哪些量不能被放大镜所放大( ) A .线段长度 B .圆面积C .角度大小D .报纸上字的大小………………○………………内………………○………………装………………○………………订………………○………………线………………○…此卷只装订不密封………………○………………外………………○………………装………………○………………订………………○………………线………………○…7.如图所示,《淮南万毕术》中曾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光的折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光的折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d415dd561252d380eb6ef1.png)
《光的折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光的折射选择题1.如图所示,玻璃棱镜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顶角a为30°.一束光线垂直于ab面射入棱镜,又从ac面射出.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30°,则此棱镜材料的折射率是()A.33B.3C.32D.2332.如图所示,一单色光由介质Ⅰ射入介质Ⅱ,在界面MN上发生偏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光在介质Ⅰ中传播的速度大B.该光在介质Ⅱ中传播的速度大C.该光在介质Ⅰ中和介质Ⅱ中传播的速度之比为3D.该光在介质Ⅱ中和介质Ⅰ中传播的速度之比为33.有一束单色光从介质A射入介质B,再由介质B射入介质C,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所给的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介质B的折射率最大B.介质C的折射率最大C.光在介质B中的速度最大D.光在介质C中的速度最大4.图甲为某同学利用半圆形玻璃砖测定玻璃折射率n的装置示意图,AO、DO分别表示某次测量时,光线在空气和玻璃中的传播路径。
在正确操作后,他利用测出的数据作出了图乙所示的折射角正弦值(sin r)与入射角正弦值(sin i)的关系图象。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由D经O到AB.该玻璃砖的折射率 1.5nC.若由空气进入该玻璃砖中,光的频率变为原来的2 3D.若由空气进入该玻璃砖中,光的波长变为原来的2 3E.若以60°角由空气进入该玻璃砖中,光的折射角的正弦值为3 35.某同学做测玻璃折射率实验时,在白纸上放好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玻璃砖厚度为L,如图示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CD边出射光线未画出),若入射角i=60°,测出折射角r =30°,光在真空中的光速为c,则()A.玻璃砖的折射率n=3B.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为23 3cLC.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为2L cD.操作时误将玻璃砖向上平移一小段,则测得的折射率将偏小6.如图,在水中有一厚度不计的薄玻璃片制成的中空三棱镜,里面是空气,一束光A从棱镜的左边射入,从棱镜的右边射出时发生了色散,射出的可见光分布在a点和b点之间,则错误的是()A.从a点射出的是红光,从b点射出的是紫光B.从a点射出的是紫光,从b点射出的是红光C.从a点和b点射出的都是红光,从ab中点射出的是紫光D .光在ab 面上可能发生全反射7.如图所示,实线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一束绿光从水中的A 点沿AO ,方向(O 1点在分界面上,图中O 1点和入射光线都未画出)射向空气中,折射后通过空气中的B 点(图中折射光线也未画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学习小组用图1中甲所示的圆柱形纸质套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1)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①类比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时,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可判断猜想1是________的.②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中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③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圆孔的直径/mm小于1.0 1.0 1.5 2.0 2.5 4.0像的清晰度清晰清晰清晰清晰清晰清晰像的明亮程度……逐渐变亮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________.(2)学习小组对像的清晰度与亮度问题作进一步探究,如图丙所示:①在纸筒底部中心开一小孔a,又在a上下等距的位置再开两个小孔b、c,光屏上观察到三个像.在b、c两孔处放置两相同的三棱镜,移动光屏到图丙位置时,光屏上只出现一个清晰的更亮的像.则b、c两小孔处三棱镜放置的方式可能是________.②他们设想在b、c两孔之间再开若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置棱镜,所成的像都与b、c 两孔处三棱镜所成的像重合,则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c两孔处三棱镜的要________(选填“大”或“小”)③若只用a孔替代凸透镜,在图丙位置光屏上所成的像与该透镜所成的像相比,像的亮度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答案】正确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小孔越大,亮度越亮 C 小更暗不变【解析】【分析】【详解】(1)①根据题意知道,当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出现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则说明像的亮度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故可判断猜想1是正确的;②要探究像的亮度与小孔的形状的关系,则需要控制孔的大小不变,只改变形状,而图乙中既改变了孔的形状,也改变孔的大小,所以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③分析表格的实验数据知道:在小孔成像清晰时,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2)①光屏上原本三个像,在b、c两孔处放置两相同的三棱镜,移动光屏到图丙位置时,光屏上只出现一个清晰的更亮的像,说明该经过透镜组折射后把三个像重叠在一起,那么三棱镜组合相当于凸透镜的作用,所以C选项中的组合合理;②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平行于主光轴,越靠近光心的光线经折射后汇聚于凸透镜的焦点其偏折程度小,所以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c两孔处三棱镜的要小.③若只用a孔替代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成像,但要损失一部分能力,所以在图丙位置光屏上所成的像与该透镜所成的像相比,像的亮度变暗,但大小不变;2.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1)如图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__(正立/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_______方;(2)在保持(1)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3)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________ 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________(用L0、L表示).(4)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保持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你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答案】倒立上缩小<L0-2L相比原来暗【解析】(1)除了作为放大镜的作用外,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高度减小,由于所成像是倒立的,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上方;(2)凸透镜向右移动直到再次成清晰的像时,物距必将大于两倍的焦距,所成像为缩小、倒立的实像;(3)在A点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即f;在B 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光屏和蜡烛位置不变,则A点时的物距和B点时的像距长度相等,所以A、B间距离为L0-2L.(4)用另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经凸透镜的光线变少,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比原来暗.故答案为(1). 倒立上 (2). 缩小 (3). <L0-2L (4). 相比原来暗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1)小明在光具座上放置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情况如图所示,此时应______。
(2)正确调整后,光屏的中央恰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则所成的是______像(填全像的性质),生活中的______(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
(3)小明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一段距离,移动光屏位置又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个像的大小与原来像相比将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小明将蜡烛放在光具座45cm刻度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是因为______。
【答案】调节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或光屏向上调)倒立缩小的实照相机变大蜡烛在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或蜡烛在焦点以内不能成实像;或物距小于焦距不能成实像)【解析】【分析】【详解】解:(1)[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所以此时应 调节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或光屏向上调)。
(2)[2][3]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 处,35u cm =,20v cm =,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
(3)[4]小明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一段距离,物距减小,移动光屏位置又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个像的大小与原来像相比将变大。
(4)[5]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是因为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此时成虚像;可能是物距等于焦距,此时不成像;可能是物距略大于焦距,此时像距非常远。
4.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用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1)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相同规格的实验器材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三组同学都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描绘了图象(如图),其中______(填a 、b 、c 中的两个)两条图线描绘的是“初温相同质量不同的水”的加热情况.由图象还可以判断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2)在光具座上,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位于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当不移动凸透镜,只将蜡烛和光屏平位置互换,则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收集到蜡烛的像.【答案】a 、b 小于 能【解析】【详解】(1)根据图2可知,a 、b 、c 沸点相同,其中a 、b 初温相同,到沸腾时的时间不同,则两条图线描绘的是“初温相同质量不同的水”的加热情况。
由图象还可以得出,此时水的沸点是98℃,由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可知,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2)已知物距大于像距,与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得到倒立、缩小是实像。
将调光屏和蜡烛的位置,根据光路可逆的特点知,则光屏上会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即能成清晰的像。
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某次实验情形如图甲所示,此时光屏上恰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物距u=______cm,烛焰的像应为图乙中的______,生活中的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2)在图甲所示实验情形下,紧靠凸透镜加放另一透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
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将光屏向右移动又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则所加的透镜为______。
【答案】30 C 照相机凹透镜【解析】【分析】【详解】(1)[1]由图甲可知,凸透镜在50cm刻度处,蜡烛在20cm刻度处,则物距u=50cm-20cm=30cm[2][3]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且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烛焰的像应该是图乙中的C,生活中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4)[4]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将光屏向右移动又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即相对于没加透镜之前像距变大了,说明成像光线被扩散了,所以加的透镜为凹透镜。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按照实验要求安装好实验器材,如图所示。
(1)点燃蜡烛,当蜡烛、凸透镜在图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移回至50cm刻度处,把蜡烛移至15cm刻度处后,再将光屏向_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到适当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答案】不能右倒立放大【解析】【分析】【详解】(1)[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如图所示物距u=30cm-20cm=10cm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此时光屏上不能成像。
(2)[2][3][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移至15cm刻度处后,此时物距u'=-=30cm15cm15cm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两倍焦距;由题意可知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7.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进行了探究(1)如图1所示,为测量凸透镜焦距,他将一束平行光正对透镜射入,并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该透镜的焦距f=_____cm:(2)实验前需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凸透镜的_____。
(3)图2中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烛焰像,小明将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适当向左移动光屏,屏上的像就又清晰了,由此可判断小明是_____(填“近视”、“远视”)眼;(4)小明用该凸透镜和图3所提供的器材自制简易照相机。
①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像,应选择_____(选填“较暗”、“较亮”)的物体拍摄;②图3中内、外筒的长度分别为10cm、7.5cm,小明在教室内将自制照相机对准教室的窗户,为了通过调节内筒能在薄膜上成清晰的像,薄膜应安放在内筒中与A端距离至少超过_____cm处:③小明用自制相机拍摄近处景物后,再用它来给窗外远处的楼房“拍照”,则需将内筒向_____(选填“里推”或“外拉”)【答案】8.0 主光轴远视较亮 0.5 里推【解析】【分析】【详解】(1)[1]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则该点为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焦距,故由图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8.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