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
脾脏及脾脏疾病影像学表现 2

脾脏及脾脏疾病影像学表现 2脾脏及脾脏疾病影像学表现1-引言脾脏是人体内的重要器官之一,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参与免疫反应、造血、血液滤清等。
因此,了解脾脏的正常形态和病理变化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脾脏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脾脏及脾脏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2-脾脏的解剖结构脾脏位于腹腔左上方,分为脾实质和脾窦两部分。
脾实质由红髓和白髓组成,红髓主要参与造血功能,白髓则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脾窦则为贮血和滤清血液提供了空间。
3-脾脏的正常影像学表现3-1 脾脏大小和形态正常情况下,脾脏长约12-15厘米,宽约7-8厘米,厚约3-5厘米。
形状多为椭圆形或楔形,边缘光滑,表面呈纵行褶皱。
3-2 脾脏的密度和强化特点脾脏的密度与肝脏相似,略低于肝脏。
在不同的CT或MRI扫描阶段,脾脏可有不同的强化特点,如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
3-3 脾脏的血供和引流脾脏的血供主要来自脾动脉,引流则通过脾静脉和脾窦。
脾窦是脾脏内特殊的血窦结构,有助于滤清血液。
4-脾脏疾病的影像学表现4-1 脾梗死脾梗死可呈团块状或局限性低密度区,边缘模糊。
增强扫描可显示周围强化环,类似于肝梗死的表现。
4-2 脾肿瘤脾脏常见的肿瘤包括脾血管瘤、脾囊肿、脾肿瘤和脾转移瘤等。
脾血管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可有壁结节。
脾囊肿呈圆形囊性低密度病灶。
脾肿瘤通常呈圆形或分叶状,可有强化。
4-3 脾创伤脾脏创伤可表现为脾脏破裂、脾出血或脾血肿等。
脾脏破裂可导致脾脏表面不规则、出血或积液等。
脾出血和脾血肿呈高密度影像,可有包膜或分层。
4-4 脾囊肿脾囊肿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囊性低密度占位,边缘清晰。
囊内可有液平或壁结节。
4-5 脾脓肿脾脓肿通常呈多房性或单房性囊腔,囊内可见液平或壁结节,边缘模糊。
增强扫描可显示周围壁强化。
以上仅为部分脾脏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请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附件:无注释:1-CT: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2-MRI: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脾工作原理

脾工作原理
脾脏是人体内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血液过滤:脾脏通过毛细血管网的作用,对血液进行过滤和清理。
它能够清除老化、异常的红血细胞、异物和病原体等有害物质,从而维护血液的纯净和健康。
2. 免疫功能:脾脏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识别、储存和激活免疫细胞的任务。
当身体遭遇病原体或外来抗原时,脾脏会释放储存的淋巴细胞和抗体,引发免疫应答,加强机体对抗病原体的能力。
3. 储存血液:脾脏可以存储一部分血液,作为身体需要时的储备。
在某些情况下,如出血时,脾脏能够强烈收缩,将储存的血液释放到循环系统中,以维持血压和供应足够的氧气。
4. 产生血细胞:在胚胎发育阶段,脾脏是血细胞形成的重要器官之一,能够产生红血细胞、血小板和一些白血细胞。
然而,随着胎儿的长大,这一功能逐渐被骨髓所取代,脾脏在成年后的血细胞产生中变得较为次要。
综上所述,脾脏通过血液过滤、免疫功能、储存血液和产生血细胞等方式,保持着人体生理系统的平衡和健康运转。
第八章脾脏

4.脾肿瘤 在脾脏内可发现异常回声的团块,而团块以外的脾实质回声常可正常。
【注意事项】
1.应认真观察脾脏的全貌,不要将肺气肿所致的脾脏下垂误认为脾脏肿大。
2.脾脏径线的测量受许多因素限制和干扰,测值的可重复性较差,不同时间不同医生测值差别可能较大。
第八章-脾脏
———————————————————————————————— 作者:
———————————————————————————————— 日期:
ﻩ
第八章脾脏
第一节 概述
脾脏检查常规采取二维灰阶超声。临床需要检测脾脏血流变化时,应加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测。脾外伤、脾肿大、脾囊肿、脾肿瘤等多采用二维灰阶声像图,对良、恶性肿瘤一般仅可作提示性诊断。脾脏局灶性感染包括脾结核,有时难以与肿瘤鉴别,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加以判断。脾内钙化灶常为多种炎症愈合后的最终改变。脾动脉栓塞在脾实质内出现水肿、出血及坏死区,加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大致确定脾动脉阻塞造成的梗死区。
【检查方法】
1.通常不需进行检查前准备,必要时可行空腹检查。可取右侧卧位或平卧位。选用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0~5.0Mhz,亦可用相控扇形探头。
2.常规检查多需行左肋间斜切和左肋下斜切。
(1)左肋间斜切,声束朝向脾门,切面经脾脏长轴时测量脾脏长径及厚径。声束转向头端,可观察脾上部膈下区。声束转向脾门下部,可观察胰尾与脾门的关系。再转向长轴可观察脾脏上极和下极,以及脾门处脾血管。
(1)脾实质弥漫性散在性回声异常。
(2)脾实性占位病变的良、恶性判断。
第二节脾肿大
【适应症】
1.怀疑有肝硬化者。
脾脏ppt

1.单纯性脾囊肿
①脾实质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 ②囊肿后壁和后方组织回声明显增强。
③囊壁菲薄,表面光滑。
④脾脏多无明显增大,除非脾囊肿的体积较大; 脾外形一般无改变,表面光滑,有时仅见局部隆 起。
⑤复杂性囊肿:囊肿合并出血或感染者,内部回 声增多,可见分隔,囊肿壁可稍厚。
(二)体位及扫查方法
1、右侧卧位 2、仰卧位 3、俯卧位
二 正常声像图 (一)二维超声
脾脏轮廓清晰,表面光滑、平 整,被膜呈线状高回声。脾的冠状 断面显示脾的膈面呈弧线形高回声, 光滑整齐;脏面略凹陷,可见脾门 切迹,此处可见到脾门血管。
脾的横断面形似半月形,脾门 处可见脾静脉的长轴断面。脾实质 呈均匀的中等回声,回声强度略低 于肝脏,比肾皮质回声稍高。
脾脏测量方法:脾厚径(a)和脾长 径(b)的测量
第四节 脾疾病
一、弥漫性脾肿大
(Splenomegaly)
①急性感染性疾病(传染性肝炎、细菌 性心内膜炎、败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 增多症、伤寒等);
②慢性感染(慢性肝炎、粟粒性结核、 疟疾、血吸虫病等);
③门静脉高压症(见于各种类型肝硬 化、门脉血栓形成;
①轻度脾肿大。
②急性粟粒性结核时脾内出现许多散在分布 的微小结节,直径2~5mm,治愈后可残留 或演变为多数点状强回声,代表钙化。
脾脏粟粒性结核的小钙化灶(陈旧性病变) 呈现“满天星”
脾内钙化灶
(二)弥漫性脾肿大的超声分型
有的学者将脾肿大分成三型: I、感染性脾肿大 Ⅱ、充血性脾肿大; Ⅲ、增生性(或“硬性”)脾肿大,后者
见于白血病和淋巴瘤等血液病。
(三)多谱勒超声
脾内彩色血流信号增多,动脉峰值流 速增高。
脾的分类及功能主治

脾的分类及功能主治一、脾的分类脾脏是人体重要的淋巴器官之一,位于腹腔,左上腹部。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脾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按形态分类:1.人类脾:呈半月状,位于上腹部,体重约150-200克。
2.哺乳动物脾:形态各异,大小与种类有关。
•按功能分类:1.免疫功能:脾脏是免疫细胞的主要储存地,参与抗细菌、抗病毒等免疫反应,也能清除血液中的老化、变性细胞,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
2.造血功能:脾脏能在某些疾病或紧急情况下,发挥一定的造血功能,如骨髓受抑制时,脾脏可以代偿性地产生细胞。
3.抗肿瘤功能:脾脏能够参与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免疫细胞的功能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按疾病分类:1.先天性脾功能异常:如先天性脾功能缺失、巨脾症等。
2.获得性脾功能异常:如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低下等。
3.其他脾脏相关疾病:如脾出血、脾囊肿等。
二、脾的功能主治脾脏在中医和中西医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功能主治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以下是脾脏的功能主治的详细解释:1.脾脏的主要功能–脾主运化:脾脏疏通运化水谷精微,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
–脾主升清:脾脏升发营卫,掌握上升清阳的力量。
–脾主肌肉:脾脏与肌肉密切相关,肌肉的营养和功能都与脾脏的健康有关。
2.脾的功能主治–脾气虚弱:脾气虚弱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乏力、便溏等症状。
中药调理脾气虚可以通过补益脾气、健脾化湿等方式进行。
–脾胃湿热:脾胃湿热主要表现为口苦、咽干、脘腹胀闷、大便稀薄等症状。
中药调理脾胃湿热可以通过清热燥湿、健脾化湿等方式进行。
–脾阳虚寒:脾阳虚寒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肢体乏力、畏寒、脘腹冷痛等症状。
中药调理脾阳虚寒可以通过温阳健脾等方式进行。
三、脾的保健方法为了保持脾脏的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合理饮食–建议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糯米、山药、百合等。
–避免暴饮暴食,不要吃过多的生冷食物。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2.定时进食–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进餐。
高中生物脾脏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脾脏的知识点总结一、脾脏的结构1. 脾脏的位置:脾脏位于腹腔的左上方,位于膈下,与胃、左肾、结肠等器官相邻。
2. 脾脏的形态:脾脏呈豆形,其大小约为10-12厘米长,8厘米宽,3-4厘米厚。
3. 脾脏的表面特征:脾脏表面光滑,色泽呈红色。
4. 脾脏的结构:脾脏主要由红髓和白髓组成。
红髓是由红髓窦和红髓鞘组成,负责滤清血液;白髓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负责免疫调节。
二、脾脏的功能1. 免疫调节:脾脏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身体对抗外界病原体,提高免疫力。
2. 贮藏血液:脾脏可以储存大量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当身体需要时,可以释放这些血液成分,维持血液的稳定和平衡。
3. 滤清血液:脾脏可以清除体内的老化红细胞、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保持血液的清洁和健康。
三、脾脏的生理作用1. 免疫功能:脾脏中的淋巴组织可以产生和储存各种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有助于身体对抗病毒、细菌等病原体。
2. 滤清作用:脾脏能够清除血液中的老化红细胞和病原微生物,保持血液的清洁和健康。
3. 血液贮存:脾脏可以储存大量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当身体需要时,可以释放这些血液成分,保持血液的正常压力和容积。
四、脾脏疾病1. 脾脏肿大:脾脏肿大是由于脾脏发炎、感染、肿瘤等导致脾脏体积增大,常常伴有疼痛等症状。
2. 脾脏缺血:脾脏缺血是由于血流受阻造成的脾脏血液供应不足,常常引起腹痛、贫血等症状。
3. 脾脏出血:脾脏出血是由于外伤、疾病等原因导致脾脏破裂出血,常常危及生命。
五、脾脏的临床意义1. 脾脏在免疫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当脾脏发生疾病时,会影响免疫功能,导致身体易感染。
2. 脾脏在贮存血液方面可以对人体起到一些辅助保护作用。
3. 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会影响到人体内的其他器官,甚至危及生命。
总之,脾脏是人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它在免疫调节、血液贮存、滤清血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因此,了解脾脏的结构、功能和生理作用对我们深入理解人体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
脾脏的解剖及生理概述PPT课件

脾脓肿、脾结核等多为机体抗感染能力低下时全 身感染的并发症,脾切除可有效去除病灶。
5、造血系统疾病
1)脾切除能够去除破坏血细胞的场所。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脾切除的最佳适应证,脾切除
是其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脾切除后患者黄疸消退、贫血 改善,但手术不能纠正红细胞骨架蛋白缺失或减少等内在 缺陷。4岁以下患儿除非有严重贫血、明显发育障碍或反 复出现溶血危象外,一般不宜施行脾切除。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行脾切除的适应证亦局限于伴有明 显脾肿大的重症患者,以改善压迫症状和消除脾功能亢进, 仅能部分纠正贫血、减少输血次数,效果不如遗传性球形 红细胞增多症显著。
2) 脾切除能减少自身抗体的生成。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可选择脾切除以减轻溶血和血小板的破坏,但 均非首选,仅适用于肾上Βιβλιοθήκη 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 出现激素依赖时。
脾切除治疗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疗效可达5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达80%。特发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发生危及生命的出血时可 急诊行脾切除术。
近10年来,随着内镜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 镜脾切除术已成功得到推广应用。具有创伤小、 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2、保脾手术技术
长期以来,由于对脾脏重要功能缺乏认识,错误观念误导 脾外科领域几个世纪,认为脾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器官, 无辜性脾切除被奉为经典。
二十世纪脾脏外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证实 脾脏虽非生命必需器官,但拥有重要功能,无辜性脾切除 受到广泛质疑,各种保留性脾手术应运而生。
目录
1
解剖及生理
2
脾切除概述
3
手术适应证
4
术后并发症
一、脾脏的解剖及生理概述
脾工作原理

脾工作原理
脾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器官,其主要功能包括参与消化、免疫调节和造血等。
脾脏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参与消化:脾脏通过分泌脾液,参与胃肠道的消化过程。
脾液中含有酶类和激素,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帮助人体提取养分。
2. 免疫调节:脾脏是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产生和储存淋巴细胞、抗体和免疫因子等,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
当身体受到病菌的入侵时,脾脏会释放大量淋巴细胞,参与抗体的产生和病原体的清除。
3. 造血:脾脏在人体胚胎发育早期是造血器官,后期主要负责储存血液中的红白细胞和血小板。
当身体遭受创伤或感染等情况下,脾脏可以释放储存的血细胞,以满足机体的造血需求。
4. 储存血液:脾脏具有储存血液的功能,当身体需要更多血液时,脾脏可以迅速释放储存的血液,增加血容量。
这在出血等紧急情况下尤为重要。
总结起来,脾脏通过参与消化、免疫调节、造血和储存血液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对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脾脏—搜狗百科

脾脏—搜狗百科脾的⾎液通路脾动脉从脾门⼊脾后分⽀进⼊⼩梁,称为⼩梁动脉(trabecularartery)。
⼩梁动脉分⽀离开⼩梁进⼊动脉周围淋巴鞘内,称为中央动脉。
中央动脉沿途发出⼀些⼩分⽀形成⽑细⾎管供应⽩髓,其末端膨⼤形成边缘窦。
中央动脉主⼲在穿出⽩髓进⼊脾索时分⽀形成⼀些直⾏的微动脉,形似笔⽑,脾损伤故称笔⽑微动脉(penicillararteriole)。
笔⽑微动脉在脾索内可分为三段:①髓微动脉(pulparteriole),内⽪外有1~2层平滑肌;②鞘⽑细⽑管(sheathedcapillary),内⽪外有⼀厚的巨噬细胞鞘,但在⼈不发达;③动脉⽑细⾎管,⽑细⾎管末端的⼤部扩⼤成嗽叭状开放于脾索,少数则直接连通于⾎窦。
⾎窦汇⼊由扁平内⽪细胞构成的髓微静脉(pulpvenule),髓微静脉汇⼊⼩梁内的⼩梁静脉(trabecularvein),最后在门部汇成脾静脉出脾。
中央动脉旁的淋巴管沿动脉进⼊⼩梁,继⽽在门部汇集成较⼤的淋巴管出脾,淋巴内含有许多T细胞。
脾内⼤部分⾎液流经脾的速度较快,约30秒,少量⾎液的流速较慢,需数分钟⾄1⼩时,依据脾功能状态的不同⽽有变化。
脾的神经分布近⼗数年对免疫系统各器官内的神经分布有突破性进展,发现淋巴组织内有许多神经末梢,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表⾯有多种神经递质受体,从⽽改变了过去认为神经不直接调节游离细胞的概念。
脾神经⼊脾门后,其分⽀除分布于⾎管及⼩梁平滑肌以外,还有许多神经末梢进⼊脾实质分布于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边缘区,红髓的脾索内较少见,淋巴⼩结内则⽆。
电镜下见到,有的神经末鞘与淋巴细胞之间的间隙仅6nm宽,未见突触形成。
说明神经对免疫系统的功能活动有直接的调节作⽤。
功能作⽤脾脏定义 功能作⽤脾脏定义 ⼈体最⼤的周围淋巴样器官,其实质由红髓和⽩髓构成,具有造⾎和⾎液过滤功能,也是淋巴细胞迁移和接受抗原刺激后发⽣免疫应答、产⽣免疫效应分⼦的重要场所。
脾脏由脾动脉供⾎。
脾脏解剖知识点总结

脾脏解剖知识点总结脾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它位于腹腔左上方,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存储血液和产生免疫细胞。
脾脏的解剖结构复杂,包括外表面、内表面、脾门、脾峡、脾窦等部分。
本文将对脾脏的解剖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脾脏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一、脾脏的位置和形态脾脏位于腹腔左上方,紧邻胃的后面。
它呈菱形,约有12cm×7cm×3cm大小,重约150~200g。
在正常情况下,它是柔软、腺体突起的。
其前缘凸出右侧半圆,与胃的后面相接;其后缘凹入左侧半圆,与膈隔开。
它向上端与脾结合,下端是脾顶。
其内缘是脾门,在此有动、静脉、淋巴管、神经通过。
其外缘有粘附于脾结缩的后腹膜。
在脾的上后缘是胃的下面,有脾的印痕。
脾包被区域有副神经丛、大网膜、危险区、脾静脉,脾静脉释放缘痕,等。
二、脾脏的解剖结构1. 脾脏的外表面脾脏的外表面有菱形表面、脾边、脾面、脾顶和脾底等部分。
脾脏的外表面呈现出斑驳的红色,这是由于脾脏内部含有大量的血液。
脾边是脾脏的边界,脾面是脾脏的平坦面,脾顶是脾脏的上方,脾底则是脾脏的下方。
2. 脾脏的内表面脾脏的内表面是光滑的,有许多的裂纹、小孔以及颗粒状的组织。
内表面上的小孔是脾窦的开口,这些小孔可以让血液通过和淋巴细胞的产生。
脾窦是脾脏内部的重要结构,它是血液和淋巴的通道,也是免疫细胞的重要产生地。
3. 脾脏的脾门脾门是脾脏与腹腔其他器官连接的地方,脾门有大网膜的连接部和脾静脉的连接处。
脾门是血管、淋巴管、神经的出入口,也是脾脏的重要交通枢纽。
4. 脾脏的脾峡脾峡是脾脏内部的一块硬组织,它连接着脾门和脾窦,是脾脏内血液和淋巴流动的重要通道。
5. 脾脏的脾窦脾窦是脾脏内部的网状结构,它是血液和淋巴细胞流动的通道,也是免疫细胞的重要产生地。
三、脾脏的血液供应脾脏的血液供应主要有脾动脉和脾静脉两部分。
脾动脉由腹主动脉分出,经脾门进入脾脏内部,分支供血给脾实质。
脾静脉是脾脏内部的主要血液回流通道,它将经过脾脏的血液回流到门脉系统。
B超第五章+脾脏

图6-1 肾脏结构解剖示意图
肾脏表面自内向外有三层被膜包绕:①纤维囊(fibrous capsule): 为贴附于肾实厦表面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薄而坚韧。②脂肪囊 (adipose capsule):位于纤维囊的外面,为肾周围的脂肪层,肾的边缘 处脂肪较多,并与肾窦的脂肪组织相延续。肾脂肪囊对肾脏有弹性垫样 的保护作用。③肾筋膜(renal fascia):位于脂肪囊的外面,分前后两层, 包绕肾和肾上腺。对肾脏起固定作用。肾脏除肾筋膜外,肾血管、邻近 器官、腹内压及腹膜均起固定作用。因肾筋膜与膈下筋膜相连.使肾脏 可随呼吸上下稍有移动。上述固定因素不健全,则可导致肾下垂或游走 肾(图6-2)
7)彩色多普勒显示:肾癌区可见有丰富的、粗大的动脉伸人肿块内供 血,周边可见血管受压,偶可见肿块周边有扩张的静脉窦或动-静 脉瘘。肿块内部有较多的小动脉(图6-7B)
图6-7 肾癌声像图 B.肾癌的彩色血流图:CDI显示:右肾上极肿物周边、内部可见彩色血流信号;
频谱显示肿块周边和内部的彩色血流,对较粗大的动脉呈高速高阻型; 肿块内的小动脉多呈低速低阻。并可探及动-静脉瘘的血流频谱。另外 彩色多普勒可更清晰地显示肾主静脉和下腔静脉内的癌栓即癌栓处彩 色充填缺损,狭窄处血流频谱流速异常加快,呈湍流形态(图6-7C)。
图6-6 肾梗塞肾内血流改变 结石造成输尿管梗阻时,肾脏段动脉血流阻力较健侧略增高
• 3 肾癌 肾癌亦称肾细胞癌。其他命名肾上腺样瘤、 肾腺癌等。肾癌(carcinoma of kidney)是最常见 的肾实质性肿瘤。经体检发现无临床症状的肾 癌日见增多,可达1/5~1/3。 (1)声像图特征:超声诊断是最简单易行的普查或 筛查的重要检查手段。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大多 数无症状早、中期肾癌。 1)肾轮廓:肿瘤较小时(<1.5cm),或部位距肾 包膜较远时,肾轮廓无明显改变。较大的肾肿 瘤,由于肿瘤向肾表面突起,呈现肾轮廓局限 性增大,表面凹凸不平。肾外形变形,与周围 组织分界清楚,晚期肾癌与周围组织已无法分 界。
脾的解剖学知识

脾的解剖学知识
脾脏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免疫器官,它位于腹腔的左上方,与胃相邻。
脾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中胚层的脾肾原基形成,是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之一。
脾脏呈椭圆形,约重150~200克,长约12~15厘米,宽约7~10厘米,厚约3~4厘米。
它由红髓组织和白髓组织构成,外表光滑,颜色呈暗红色。
脾脏的表面有很多裂隙,称为脾门。
脾脏的内部结构复杂,包括脾小体、脾髓窦和红髓、白髓等组织。
脾脏的功能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免疫功能:脾脏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产生和贮存多种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对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具有清除和识别功能。
2. 滤波功能:脾脏可以过滤血液中的老旧细胞、病变细胞和异物等,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起到排毒的作用。
3. 贮存功能:脾脏可以储存大量的血液,当身体需要时,可以迅速释放血液,以满足身体其他部位的需求。
4. 造血功能:在胚胎期,脾脏可以产生一部分血细胞,但在出生后,脾脏的造血功能逐渐减弱,主要由骨髓负责。
除了以上功能外,脾脏还参与体内的物质代谢,如对红细胞中的铁
元素的回收和利用,对血小板的贮存和释放等。
脾脏在人体内的位置相对隐蔽,很少出现疾病,但当脾脏发生问题时,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常见的脾脏疾病包括脾功能亢进、脾囊肿、脾切除等,这些疾病都需要及时治疗和干预。
脾脏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免疫和代谢功能,对维持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脾脏的解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这一重要的器官。
脾脏生理功能ppt课件

脾脏对血细胞的过滤有助于维持血液成分的平衡,防止血液中异常成分的积累和疾 病的产生。
脾脏对病原体的清除
当病原体进入血液循环时,脾脏会迅 速启动免疫应答,通过巨噬细胞和淋 巴细胞的协同作用,将病原体清除出 体外。
脾脏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还会产生抗体 和细胞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进一步 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脾脏的白细胞作用
01
白细胞储存
脾脏是白细胞的主要储存库, 特别是血小板和血源性粒细胞
。
02
过滤作用
脾脏作为一个过滤器,能够清 除血液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
微生物。
03
免疫应答
当身体受到感染时,脾脏内的 白细胞会迅速释放到血液中,
参与免疫应答。
脾脏的抗体产生
பைடு நூலகம்03
B细胞成熟
脾脏是B淋巴细胞成熟和抗体产生的主要 场所。
脾脏对病原体的清除作用对于防止病 原体的扩散和感染的进一步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脾脏对血小板的清除
血小板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脾脏对血小板的数 量和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脾脏能够清除衰老和受损的血小板,保持血小板的质量和功能的稳定。
当脾脏功能受损时,血小板清除能力下降,可能导致血小板数量增多和 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因此,保持脾脏健康对于维护血液循环的正常功 能具有重要意义。
抗体分泌
脾脏内的B细胞可分泌针对特定病原体的 特异性抗体。
免疫记忆
脾脏还储存了免疫记忆细胞,当相同病原 体再次入侵时,能迅速启动二次免疫应答 。
脾脏的免疫调节
01
02
03
炎症反应
脾脏解剖学脾脏的结构和功能

脾脏解剖学脾脏的结构和功能脾脏解剖学:脾脏的结构和功能脾脏是人体内一种位于腹腔左上部的深红色、集合了多样功能的重要器官。
它在解剖学上位于胃的左上方,并且临近肾和左侧膈肌。
脾脏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结构,包括脾脏的外观、脾小梁和脾实质。
此外,脾脏还有一系列的功能,例如造血、储存和分解红细胞、免疫功能以及参与造血调节等等。
一、脾脏的外观正常情况下,脾脏呈椭圆形,约有10~12cm的长度、7~8cm的宽度以及3~4cm的厚度。
它大致分为两个部分:脾的基底部和脾的上角。
脾的表面光滑,并且被脾囊膜完全覆盖。
二、脾小梁脾脏内部的结构由脾小梁组成。
这些薄而细的隔板呈现纵横交错的形式,形成了脾实质和白色脾髓质之间的框架结构。
脾小梁内含有动脉、静脉和淋巴组织,在维持脾脏正常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脾实质脾脏的实质是由红髓、白髓和淋巴组织组成的。
红髓主要负责红细胞的生成和储存,而白髓则是产生白细胞的场所。
此外,脾实质还包含了淋巴组织,其中的淋巴细胞起着抗体的形成和维护免疫系统健康的重要作用。
四、脾脏的功能1.造血功能:胚胎发育初期,脾脏是造血的主要场所。
虽然这个功能在出生后逐渐转移到骨髓,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例如某些疾病状态)脾脏依然可以发挥其造血功能。
2.红细胞储存和分解功能:脾脏可以储存大量的红细胞,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
此外,老化、畸形或者寿命到期的红细胞也会被脾脏分解,确保血液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状态。
3.免疫功能:脾脏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起到产生、分化和储存淋巴细胞的作用。
它可以清除血液中的细菌、病毒或者其他有害物质,并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和释放抗体。
4.造血调节功能:脾脏能够通过调节红细胞的产生和释放来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
当身体处于贫血或需要增加氧气供应时,脾脏会释放更多的红细胞进入血液中。
总结:脾脏不仅是人体内部重要的解剖学结构,还具有多种功能。
了解脾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它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在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脾脏结构与功能是什么

脾脏结构与功能是什么脾脏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器官,也是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
它的运行对人体的营养、免疫、新陈代谢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脾脏的结构和功能做一个综述,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脾脏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脾脏结构1. 外观形态:脾脏有肿大的侧翼、宽大的腹侧、长钝的后端,其形态多变,常为圆锥体或卵圆体,赤红色膜质,柔软而脆弱,表面平滑,边缘锯齿状。
2. 组织结构:脾脏的组织结构由实质部分和膜部分组成,实质部分分成多层,其中最外层为浆膜,其内的四肋脏,通常不完全地划分成4节,每节有不同数量的网膜滤孔,形成滤孔叶,其下层为胞型上皮、脾纤维细胞、红细胞,以及其他一些白细胞和凝血素。
膜部分包括外膜、胆膜、静脉膜和肠膜。
3. 内脏表面:脾脏的表面呈沟状,分别开设有多条深浅不一的沟。
第一条大沟分为上沟和下沟,其余沟由上沟再分出。
上沟下溢点为上沟出口,沟上涌点为下沟出口。
二、脾脏的功能1. 营养功能:脾脏可存储铁,氨基酸,维生素B12,脂肪,矿物质,水分及其他多种营养物质,供给全身细胞,还能通过其他物质的聚集,从血液中净化和纯化,使血液中的毒素减少。
2. 昆虫活毒功能:脾脏可以分解生吃的昆虫或动物的毒素,使其变得无毒无害,可以在细胞性免疫中发挥作用,促进细胞吞噬病原体。
3. 淋巴系统:脾脏是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分解抗体和产生抗体功能,当抗原进入体内时,它能够吞噬和破坏病原体,从而抑制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三、对脾功能不良的调节1. 正确饮食:要合理安排各种食物,比如野菜食物,水果食物,肉食物,豆制品等,使营养得到充分的补充,脾的运行处于一个良好的水平。
2. 避免精神紧张:长时间的精神压力和紧张容易损伤脾胃,因此,要尽量避免情绪的紧张。
3. 避免损伤:注意保护脾脏,避免受伤,以免影响脾脏的正常功能。
综上所述,脾脏是人体内重要的器官,它与免疫、营养、新陈代谢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脾脏结构特殊,功能复杂,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脾脏的保护,以维持脾脏的正常功能。
脾脏的功能主治与作用

脾脏的功能、主治与作用1. 脾脏的功能•滤清功能:脾脏在体内起着重要的滤清功能,能够清除血液中的废弃物和老化的红细胞等。
•免疫功能:脾脏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部分,能够识别并清除体内的病原体,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血液储备功能:脾脏能够储备一定量的血液,当身体需要时,可以迅速释放血液,维持身体正常的血液循环。
•血液调节功能:脾脏能够调节血液的流动和压力,保持血液循环的平衡状态。
•血小板生成:脾脏可以产生血小板,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
2. 脾脏的主治脾脏作为中医中的重要脏器之一,具有以下主治:•健脾益气:脾脏主持消化吸收,健脾益气的作用可以增强脾脏的消化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提高身体的能量供应。
•安神定志:脾脏与心脾相统,脾气和谐则心情平稳,所以在中医中认为脾脏还可以调节情绪,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
•补血滋阴:脾脏是血液的储备器官,同时也可以调节血液的生成和循环,因此在中医中脾脏还有滋补血液、滋阴养血的作用。
3. 脾脏的作用•消化和吸收:脾脏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供给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使用。
•免疫调节:脾脏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识别和清除体内的病原体,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血液净化:脾脏具有滤清功能,能够清除血液中的废弃物和老化的红细胞等有害物质。
•血液调节:脾脏能够调节血液的流动和压力,保持身体的血液循环平衡。
•补血滋阴:脾脏具有滋补血液、滋养阴血的作用,能够调节血液的生成和循环。
综上所述,脾脏在人体中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包括滤清血液、免疫调节、补血滋阴等,这些功能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和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脾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以保持脾脏的功能和作用的正常状态。
脾脏是什么功能

脾脏是什么功能
脾脏是人体内重要的淋巴器官之一,位于左上腹腔,稍微向左上方突出于胃的下方。
它在人体中起到多种重要的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 免疫功能:脾脏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能够参与体内免疫反应。
它能清除血液中老化、变性或异常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脾脏中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可以识别和吞噬病原体,从而防止感染。
同样,脾脏也能储备和诱导淋巴细胞,为身体应对病原体提供免疫保护。
2. 滤清功能:脾脏能够过滤血液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和其他异物,清除有害物质。
它能检测异常细胞,如癌细胞,从而防止它们的扩散。
脾脏通过过滤作用,净化血液,维持血液中的正常成分和组分。
3. 储存功能:脾脏可以储存血液中的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和其他细胞成分。
当身体需要时,脾脏可以释放这些储存物质进入血液循环,保持血液的平衡和稳定。
特别是在体内失去大量血液时,脾脏可以通过释放储存的红细胞来维持血液容量和循环。
4. 调节功能:脾脏对血液循环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它可以通过调整细胞产生和破坏的速率来调节血液中的细胞数量。
当身体处于需求高峰时,脾脏可以增加红细胞的生产,以应对机体的需求。
相反,在松动或休息状态下,脾脏可以减少红细胞的破坏和释放,保持血液中的细胞平衡。
总的来说,脾脏是人体内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重要器官。
它参与免疫反应,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储存和释放细胞成分,以及调节细胞数量。
脾脏的功能对于维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脾脏应用解剖和生理概要

脾脏应用解剖和生理概要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外周淋巴器官。
外观呈暗红色,质软而脆。
脾脏表面由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光滑被膜包裹,水平断面呈半月形,额状断面为逗号形,矢状断面呈四边形或三角形,其内侧有一凹陷即为脾门,是脾脏血管、神经和淋巴出入之处。
我国正常成人的脾脏,男性平均长13.36cm,宽8.64cm,厚3.04cm;女性平均长13.09cm,宽8.84cm,厚3.05cm;正常重量约为100〜250g,平均135g。
中年以后脾脏逐渐缩小,老年人如并发肺气肿,则肺下缘可遮挡住脾脏进而影响超声检查。
一、脾脏应用解剖1脾脏的外观脾脏位于人体左侧季肋部,左侧肋膈角下方,胃底的后外侧。
脾脏的毗邻是:上方和前方为膈肌和第9、10和11肋弓,左侧和后方为侧、后腹壁,下方为结肠脾曲,右侧毗邻胃大弯。
正常成人脾脏长轴与左侧第10肋骨平行,上端约在左腋中线第9肋,下端约于左腋前线第11肋,可随呼吸运动有小范围活动。
脾脏的外观分为膈面和脏面,膈面凸起,贴近膈肌和胸壁;脏面凹陷,前抵胃大弯,后靠近左肾和肾上腺,下端邻近胰腺尾部。
2.脾脏韧带脾脏除脾门及其与胰尾接触的部位外,皆有腹膜覆盖,属腹膜间位器官。
覆盖脾脏的腹膜返折后又去覆盖与脾脏相邻器官,将脾脏与其邻近器官连接起来,起到固定脾脏的作用。
这以腹膜和软组织组成,起固定脾脏作用的组织即为脾脏的韧带,有脾胃韧带、脾肾韧带、脾膈韧带和脾结肠韧带等。
(1)脾胃韧带:是由覆盖胃的腹膜于胃大弯侧延伸形成,在脾门处两层腹膜分开,浅层腹膜向前向外覆盖脾脏,形成脾脏被膜,回到脾门处再返折构成脾肾韧带后层;深层腹膜向内覆盖脾动脉,形成脾胃韧带前层,延续为网膜囊后壁的腹膜。
脾胃韧带上部包含有胃短血管,下部包括胃网膜左血管。
该韧带上部分很短,向上返折至膈,使脾上极与胃底、膈肌紧密相贴,故在术中切断此韧带时,要注意防止误伤胃底。
脾胃韧带的深层腹膜向后移行至左肾前面,与有脾外后面移行至脾门后方再转到左肾前面的腹膜一起合成脾肾韧带;此韧带中包含有脾脏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以及部分胰尾组织。
脾脏的功能主治及症状

脾脏的功能主治及症状1. 脾脏的功能脾脏是人体内的重要器官之一,位于腹腔的左上方,靠近胃的下方。
脾脏在人体内起着多种重要的功能,包括:•免疫功能:脾脏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通过清除体内的有害微生物和废弃物,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造血功能:脾脏在胎儿阶段负责造血,到出生后逐渐由骨髓取代。
但在某些情况下,如骨髓功能不全时,脾脏仍然可以发挥一定的造血功能。
•储备功能:脾脏能够储存大量的血液和血小板,当身体需要时,可以迅速释放这些储备物质。
•滤波功能:脾脏可以过滤血液,清除老化的红细胞和有害的物质,保持血液清洁。
2. 脾脏的主治由于脾脏在人体内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当脾脏出现问题时,将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脾脏的主治包括但不限于:•抵抗感染:脾脏在人体内的免疫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当脾脏功能正常时,可以有效抵抗细菌、病毒等感染,提高免疫力。
•维持血液平衡:脾脏有与骨髓一起调节人体内血液的生产和代谢的功能。
当血液过多时,脾脏可以通过储备功能来调节血液的流动,防止血液过多引起的不适。
•调节消化系统:脾脏与胃肠道有密切关联,能够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维持消化系统的稳定。
•维持能量平衡:脾脏对人体内的营养物质有调节作用,能够维持人体内的能量平衡,防止能量过剩或不足导致的问题。
3. 脾脏病的症状当脾脏出现问题时,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常见的症状包括:•乏力和虚弱感:脾脏问题可能导致体力下降,引起乏力感和虚弱感。
•脾肿大:脾脏疾病常导致脾脏肿大,患者可能在腹部左上腹感到疼痛和不适。
•易感染:脾脏问题可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使患者容易受到感染。
•消化不良:脾脏与消化系统有密切关联,脾脏问题可能导致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贫血:脾脏在人体内起着造血功能,当脾脏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导致贫血等相关症状。
•肝功能异常:脾脏问题可能与其他器官有关联,如脾脏病变可能引起肝脏功能异常等。
4. 结论脾脏在人体内起着多种重要的功能,包括免疫功能、造血功能、储备功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脾脏的功能及其疾病治疗姓名: 吴仕江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专业: 会计班级: 111班学号: 16811123指导教师: 武枫林职称: 副教授2011 年6 月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脾脏的功能及其疾病治疗作者:吴仕江指导老师:武枫林摘要: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
脾的主要功能是过滤和储存血液。
脾的质地较脆且血运丰富,因此一旦受到强大外力打击,很容易破裂,脾破裂会导致严重的大出血,是能够致死的腹部急症之一。
脾脏的作用是把胃里的精华物质加以吸收利用,是人体的过滤器。
同时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
如今脾脏的功能和作用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脾脏结构与功能作用疾病预防治疗前言: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它的精妙之处在于善于自我调控,为了保护自己,对于外部的变化随时予以调整,即它可以将全身各个系统或器官动员起来抵御外来者入侵,并且清理体内的废物、修复受损组织、维护人体的正常运转。
其中,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和淋巴器官,它的正常运作也为人体平衡做出了突出贡献[1]。
因此,本文将从脾脏的结构功能等方面阐述脾在人体中的作用,以及从脾脏的一些疾病方面阐明脾的重要作用。
一、脾脏的位置◆脾脏位于左上腹部,胃的后方,横膈膜的下方。
在一般成年人个体中,脾脏大小约为125 × 75 × 50立方毫米,平均重量约为150克。
◆脾脏是一个富于血供的实质性脏器,质软而脆。
脾脏位于人体左上腹内,深居于肋弓之后,与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和脾结肠韧带与邻近器官相邻。
位于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与9-11肋相对,长轴与第10肋一致。
膈面与膈肌和左肋膈窦相邻,前方有胃,后方与左肾、左肾上腺毗邻,下端与结肠脾沟相邻,脾门与胰尾相邻。
二、脾脏形状和结构1◆人脾的结构(一)脾的血液通路脾动脉从脾门入脾后分支进入小梁,称为小梁动脉。
小梁动脉分支离开小梁进入动脉周围淋巴鞘内,称为中央动脉。
中央动脉沿途发出一些小分支形成毛细血管供应白髓,其末端膨大形成边缘窦。
中央动脉主干在穿出白髓进入脾索时分支形成一些直行的微动脉,形似笔毛,故称笔毛微动脉。
笔毛微动脉在脾索内可分为三段9-:①髓微动脉,内皮外有1~2层平滑肌;②鞘毛细毛管,内皮外有一厚的巨噬细胞鞘,但在人不发达;③动脉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末端的大部扩大成嗽叭状开放于脾索,少数则直接连通于血窦。
血窦汇入由扁平内皮细胞构成的髓微静脉,髓微静脉汇入小梁内的小梁静脉,最后在门部汇成脾静脉出脾。
中央动脉旁的淋巴管沿动脉进入小梁,继而在门部汇集成较大的淋巴管出脾,淋巴内含有许多T细胞。
脾内大部分血液流经脾的速度较快,约30秒,少量血液的流速较慢,需数分钟至1小时,依据脾功能状态的不同而有变化[2]。
2(二)脾的神经分布人脾的神经来自腹腔神经丛,大多为无髓神经纤维,伴随脾动脉入脾,并随血管而分支,可达中央动脉及髓动脉,终止于血管及小梁的平滑肌上。
某些哺乳动物的少数神经末梢可进入红、白髓。
尚有少数感觉神经纤维分布在被膜和小梁内。
(三)脾的支架脾是一个胶原性网状组织,其表面覆盖一层浆膜,此即腹膜,也就是脾被膜。
脾被膜较淋巴结被膜为厚,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内含少量平滑肌,表面光滑,被有一层间皮。
脾的一侧有凹陷,即脾门,动、静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由此进出。
被膜从其四周向脾实质内延伸,形成许多粗细不等的条索状小梁分支,相互连接,构成脾的支架。
小梁内含有较多的平滑肌及弹性纤维。
在由脾门分支而来的较大小梁内,有小梁动、静脉穿行,还有淋巴管及神经。
网状组织充满脾实质,构成了一个海绵状多孔隙的微细支架。
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等充填于网状细胞间的空隙内。
脾小梁将脾实质分成许多小叶,由数个小梁围隔而成,小叶直径约1毫米。
切开新鲜脾脏,可见直径约1—2毫米的浅灰色小点,此即白髓。
白髓由典型的密集淋巴组织组成,沿动脉散在分布,形成梭形和小结状结构,过去称其为马尔卑基氏石、云,此词现已不用。
白髓的四周,由网状组织和血窦混合组成的深红色组织即为红髓,它占据切面的大部分。
白、红髓之间为缘带(边缘区),有终末血管相互连接[1]。
(四)脾实质的超微结构脾实质由三部分构成,即白髓、红髓和介于二者之间的缘带。
每一部分有三种成分,3其网孔内有血管、网状细胞和游离细胞。
脾内无淋巴窦,但有大量的血窦。
1)白髓:主要由淋巴细胞密集的淋巴组织构成,在新鲜脾的切面上呈分散的灰白色小点状,故称白髓。
它又要分为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淋巴小结两部分。
动脉周围淋巴鞘:是围绕在中央动脉周围的厚弥散淋巴组织,由大量T细胞和大量巨噬细胞与交错突细胞等构成。
此区相当于淋巴结内的副皮质区,是胸腺依赖区,但无高内皮毛细管后微静脉。
中央动脉旁有一条伴行的小淋巴管,它是鞘内T细胞经淋巴迁出脾的重要通道。
当发生细胞免疫应答时,动脉周围淋巴鞘内的T细胞分裂增殖,鞘也增厚。
淋巴小结:又称脾小体,结构与淋巴结的淋巴小结相同,主要由大量B细胞构成,发育较大的淋巴小结也呈现生发中心的明区与暗区,帽部朝向红髓(图9-19)。
健康人脾内淋巴小结很少。
当抗原侵入脾内引起体液免疫应答时,淋巴小结大量增多,它出现于边缘区和动脉周围淋巴鞘之间,使中央动脉常偏向鞘的一侧。
2)边缘区:位于白髓和红髓交界处,宽约100μm。
该区的淋巴细胞较白髓稀疏,但较脾索密集,并混有少量红细胞。
此区含有T细胞及B细胞,并含有较多的巨噬细胞。
从肌髓或胸腺迁入脾的处女型淋巴细胞常先聚集于此区继续成熟。
中央脉侧支分支而成的一些毛细血管,其末端在白髓和边缘区之间膨大形成的小血窦,称为边缘窦,它是血液以及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淋巴细胞也可经此区再迁入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小结或脾索内。
边缘区也是脾内捕获抗原、识别抗原和诱发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它相当于淋巴结浅层皮质与副皮质的交界处。
43)红髓:约占脾衬质的2/3,分布于被膜下、小梁周围及边缘区外侧,因含有大量血细胞,在新鲜脾切面上呈现红色。
红髓由脾索及血窦组成。
脾索:由富含血细胞的索状淋巴组织构成,脾索在血窦之间相互连接成网,索内含有T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以及许多其他血细胞和巨噬细胞,是脾进行滤血的主要场所。
脾索内各类细胞的分布并不均匀一致。
当中央动脉末端分支进入脾索成为髓微动脉时,其周围有薄层密集的淋巴细胞,在鞘毛细血管周围则有密集的巨噬细胞,至毛细血管末端开放于脾索时含血细胞和巨噬细胞较多,而不含血管的脾索部分则散在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相对较多。
脾血窦:是一种静脉性血窦,宽约12~40μm,形态不规则,相互连接成网。
窦壁由一层长杆状的内皮细胞平行排列而构成。
内皮细胞之间常见许多0.2~0.5μm宽的间隙,脾索内的血细胞可经此穿越进入血窦。
内皮外有不完整的基膜及环行网状纤维围绕,故血窦壁如同一种多孔隙的栏栅状结构。
在血窦的横切面上,可见杆状内皮细胞沿血窦壁呈点状排列,较粗大的内皮细胞断面中可见有细胞核,并突入管腔。
血窦外侧有较多的巨噬细胞,其突起可通过内皮间隙伸向窦腔[2]。
脾血窦结构示意图(1)收缩状态(2)扩张状态5三、脾脏功能◆脾的虑血功能脾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是血液通道中的滤过器官。
当血液通过微循环时,吞噬细胞有充分的时间清除血源性颗粒和细菌,发挥其过滤作用。
脾内滤血的主要部位是脾索和边缘区,此处含大量巨噬细胞,可吞噬清除血液中的病原体和衰老的血细胞。
当脾肿大或机能亢进时,红细胞破坏过多,可引起贫血。
◆脾的免疫功能侵入血内的病原体,如细菌、疟原虫和血吸虫等,可引起脾内发生免疫应答,脾的体积和内部结构也发生变化。
体液免疫应答时,淋巴小结增多增大,脾索内浆细胞增多;细胞免疫应答时则脉周围淋巴鞘显著增厚。
脾内的淋巴细胞中T细胞占40%,B细胞占55%,还有一些K细胞和NK细胞◆脾的造血功能胚胎早期的脾有造血功能,但自骨髓开始造血后,脾渐变为一种淋巴器官,在抗原刺激下能产生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但脾内仍含有少量造血干细胞,当机体严重缺血或某些病理状态下,脾可以恢复造血功能。
◆脾的储血功能人脾的储血能力较小,约可储血40ml ,主要储于血窦内。
脾肿大时其储血量也增大,当机体需血时,脾内平滑肌的收缩可将所储的血排入血循环,脾随即缩小[3]。
四、脾脏的疾病脾脏是目前临床上正在受到重视的功能脏器,其病理改变囚受累性质、范围及程度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
在脾脏肿大中,除因脏器的质地关系而极易发生外伤性损伤外,真正的脾脏原发性改变较少(如肿瘤、囊肿等),多数为继发或者况脾脏的改变是其他疾病病理改变的一部分,因此明确脾脏肿大的原因在疾病鉴别诊断中占有重要位置-脾肿大的分类方法最好能反映脾肿大的病因及形态学发病基础的实质,但日前尚无完全统一意见?因而对其分类正不断改进与完善◆脾肿大脾脏肿大系在某些因素下引起的脾脏基本结构即血窦扩张和淋巴滤泡的激活。
肝硬化时因门静脉高压,脾脏血液回流受阻,脾脏逐渐肿大,同时脾脏也发生增生性肿大。
脾脏肿大,多为正常的2~3倍,肿大明显者,脾脏下缘可达到平脐或脐下水平,一般脾肿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增大。
如果上消化道大出血或通过手术后门静脉压下降,则脾脏可缩小。
肿大的脾脏质地较硬、无压痛。
但也有少部分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始终无脾肿大。
脾功能亢进是指肿大的脾脏对血细胞产生破坏和隔离作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一般血小在正常状态下一般摸不到脾脏,如果仰卧或右侧卧位可能触摸到脾脏边缘即可认为是脾大,近年来B超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发现了一大批用手摸不到的“脾大”,在健康体检中B超显示脾大者约占15%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是用手摸不到的,B超显示脾大是经过实际测量的,即是真正的大,能较早地6显示脾增大,当用手能触及脾脏时,脾脏已增大到一倍以上[4]。
引起脾大的原因有:(1)感染性脾大。
各种急、慢性感染如伤寒、副伤寒、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病毒性肝炎、败血症、晚期梅毒等.(2)郁血性脾肿大。
斑替氏综合征、肝硬化、慢性心力衰竭致心原性肝硬化、慢性缩窄性心包炎、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
(3)增生性脾大。
见于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溶血性贫血、恶性淋巴瘤等。
(4)其它。
脾脏恶性肿瘤较罕见、脾脏囊肿、播散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高雪氏病等◆脾损伤脾损伤病因中外伤所致脾破裂占第一位,约85%,而医源性脾损伤和自发性脾破裂不足15%。
◆脾脏占位性病变1.脾囊肿分为真性及假性两种。
真性囊肿囊壁内衬内皮或上皮细胞,可单发或多发。
偶见先天性多囊肝、多囊肾并发多囊脾。
寄生虫性脾囊肿亦为真性假性囊肿多由脾损伤后陈旧性血肿或脾梗塞灶液化后形成2.脾脓肿常为全身感染的并发症,经血行感染。
此外,脾中央型破裂、脾梗塞、脾动脉结扎或脾动脉栓塞术后均可能继发感染而形成脓肿。